第一篇:新课改下物理教案的编写要求
新课改下物理教案的
编写要求
学校:乡宁职中
教研组:理化组 2014.11.07
新课改下物理教案的编写要求
教案是一种教学态度的体现,一种教学思想的展现,一种教学思路的展示。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编写教案是一个体现备课思想,或者是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所以,教案一定要写,新教师要写,优秀的教师更要写!
一、新教案模式特点:
1、程序清楚,一目了然。新教案模式分设教学程序栏,就是我们教案本的第一页,把教师环节和步骤设计以及时间安排直接体现出来,这就会使教学过程的程序设计一目了然,又有条理性,又便于教者操作。
2、独立设计,避免抄袭。新教案的教师指导和学生活动栏目的设计就迫使教师设法独立处理教材,主动去筹划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这既能减少和避免教师的抄袭现象,也有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3、体现主导主体作用,“教”为“学”服务。新教案格式上客观要求,要设计出教师指导活动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体现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动脑、动口、动手情况,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学服务。
4、言简意赅,减轻负担。传统教案一般都要求写详案,劳动量大。新教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处理,写出思路和知识点以及师生活动就可以,这样能适当减轻教师的一些负担。
当然这种教案并非是尽善尽美的,有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在新课改下,物理教案的编写要求:
1、具体做到:
(1)教案必须由教师本人在集体备课的情况指导下独立思考并设计,可参考其他人的意见或教案,但不能照抄。
(2)编写教案要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应各有特色,不强求一律。
(3)书写教案必须用字规范,书写清楚,保持干净整洁,始终如一。
2、要写清楚以下几项内容:
(1)授课题目:即本节课的课题
(2)备课时间:我们一般要求超课时备课。至少要超两天。
(3)授课时间:按教学进度所规定的时间
(4)课型:即本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习作指导、讲评等。
(5)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与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教学目标。写教学目标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知识和技能应达到的程度(知识与技能目标);二是有关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是对有关思想情感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6)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
来确定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7)学情分析: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分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需要情况。就是将我们说的“备学生”落实到教案中。
(8)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授课的方法与手段。
(9)教具、学具的准备:即本节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投影片、录音机、实物等等。
(10)教学过程(也叫教学程序):
这是教案书写的重点,也很复杂的。教学程序是教师具体施教的步骤,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体现,也是教学思想的展示过程。中心是在其中体现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写教学过程应写清以下几点:
① 写出教学全过程的总体结构设计。
② 写出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及过渡衔接。③写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也可以说主要写清楚:创设情景的导入;师生合作的交流;课堂效果的反馈(如设计的练习题)课堂教学的小结。
(11)板书设计。教案中要单列板书设计,板书要直观精练,易归纳小结,易引导,纲领性强,板书使用合理。
(12)课后反思。新的课程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
之路。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写好课后反思,而怎样写课后反思,写什么等问题是每一个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反思中,可以围绕以下具体问题进行。
一、是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如教材中有的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因此,我们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反思中加以记录。
二、是教学的不足之处,如小组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况、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内容。针对问题找到了哪些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
三、是学生的独到见解。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四、是学生的学习是否与教案设计相统一。写课后反思追求“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
杨水芬
2014.11.07
第二篇: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常规要求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常规要求
一、真正落实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准备和设计,也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备课的基本根据应是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对备课的要求是: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和《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明确单元、课时教学目的,把把握教材内容及结构,确定重、难点知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阅读参考书,更好地掌握教材,充实教学内容,编出高质量的教学案。
2、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际,为编写教学案做好铺垫。
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本单元知识所需要的预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上课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做好充分准备。
3、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与个人二次备课。
在假期全旗第一次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加全旗第一次集体备课。在开学后又要积极参加年级组第二次集体备课,这次备课要求是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与学生情况重新修改全旗集体备课的初稿,完成自己学校的教学案。教师在此基础上要结合自身及自己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再进行个人第二次备课,从而编出质量较高的个人执行的教学案及课堂导学案。
4、精心设计教学案。
教学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准备、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包括引言、温故互查、新课导入、学习探究(设问导读、自学检测)、课堂预设、巩固练习、测评与拓展、教后反思、板书设计、课堂小结与课后学习安排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在学习内容上要写出自己的备写教案的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理由说明。(具体格式见《课堂教学案框架》)要求超前一周备课,每上一节课(包括每一节练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都要被写详细的教学案,绝对不允许不进行个人备课直接拿别人的教学案去上课。
5、作好课前准备
课前应熟悉教学案,熟悉所需实验用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有故障应及时解决。对演示实验应预先进行演示,保证实验一次成功。准备好必须的小黑板、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6、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主要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具)
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标,教案必须符合课标要求;备教材,做到三个结合:即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三结合;备学生,做到三个了解,即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智力 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方法,做到教法、学法两同步。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案。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教法的同时,应围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来指导学法;备教具,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
二、教师利用课堂导学案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改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对上课的要求是:
1、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山西省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课改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独学、对学、小组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的熟知事物提出相反意见。
2、学习要目标明确
教学应通过必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性。
3、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应紧紧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避免课堂上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要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完成课时计划。
4、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依据我旗课改模式及要求,积极主动地要转变课堂教学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应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第三,注意深化学生探究程序和思维程序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第四,教学方法及手段运用恰当、合理,课堂各环节组织严密、有序。重视课堂教学的调控和反馈,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实践等自主活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各种心理品质,并把学法指导寓于教学之中。最后,教师要把课本、学案、实验器材、多媒体工具要有机的整合起来使用,有效使用课堂教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习惯,从而真正的实现高效课堂。
5、依据山西省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课改模式合理有效的组建学习小组,同时老师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培训、指导、评价等工作。
6、注意思想品德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要注意根据学科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有机结合,有所侧重,讲求实效。
7、讲求教学艺术
教学语言准确、精炼、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板书工整、清晰,教态亲切、自然,充分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坚持正面教育,关心和热爱全体学生,模范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圧堂,严谨执教。(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上都应该有课前起立、课中板书、课后小结、布置作业、下课等传统的必要环节,并不是课改把这些传统的环节改掉了。)
三、学生利用课堂导学案学好每一节课
要适应新课标准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的学法也应有新变化,变过去那种死读书为学会学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应学会以下学习策略:
1、学会阅读,教师要根据山西省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阅读感悟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变过去的只捧一本教科书,视野只局限在教室内为学会博览古今科学书籍,纵观天下大事,注意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学习,变过去的教师宣布唯一正确答案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培养方法见山西省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小组建立、合作、评价办法去指导学生。
3、学会提问质疑,变过去的教师向学生答为学生自已提出 问题,师生互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学会实践操作,变过去的教师演示解答为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在体验中发现 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5、学会当堂检测总结,变过去的教师测验小结为学生二人温故互查、当堂检测,自己当小教师上台讲解,总结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学会批判和创新,变过去的教师讲为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标新立异,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7、学会分析总结,变过去的由教师主宰课堂、分析小结为学生自己归纳整理,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8、学会收集信息,变过去教师查找资料、筛选信息为由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请教专家、学者等各种渠道自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布置和批改作业
对学生的作业布置、批改和指导,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了解教学情况,形成和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作业的要求是:
1、精心设计
布置作业要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作业题目认真编、选,每个题目均应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要有梯度,作业的数量和难度 应适当,符合学生实际,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照顾到各类学生的需要。作业布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把作业直接设计在课堂导学案中,让学生当堂完成当堂组织小组批改,教师了解情况。
2、及时批改作业
要按时收作业,及时批改和发还作业,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作业的批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采用二人对批或采用四人小组互批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倾向性的问题应有记载,并给以分析。
3、认真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进行讲评,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深入理解知识。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我评价,努力发挥作业的练习价值。
4、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给予教育和帮助。
五、辅导
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类指导的重要方法。辅导的内容和要求是:
1、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加深知识面,发展特长。
2、辅导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难,还要教给学习方法。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特别要增强其信心。
3、对各类学生的辅导都应热情、主动、耐心,并注意尊重学生。
4、辅导要落实。辅导要纳入教学计划,做到辅导对象、内容、时间三落实。辅导要做到三个结合是:即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师辅导与学生相互辅导相结合。
六、考评
考试(包括单元检查和每节课的自学检测、巩固训练)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与学的工作。对考试的要求是:
1、认真命题
考试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严格按课程标准和教材命题,题量和难度适宜,做到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注意改进考试方法,控制考试次数。
2、严格监考
教师应认真参加监考,防止舞弊行为。对考试违纪学生要仔细调查清楚,耐心教育帮助,并作适当处理。
3、科学评卷
对试卷的评分应客观公正,对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应有记载,重要的考试应做出统计分析。
4、恰当评讲
考试的评讲应及时,评讲的内容应包括对学生取得成绩的肯定和错误原因的分析,评讲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考试的评讲。
5、运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重视对学习的过程的评价,检查学生落实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的情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七、实验
实验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失的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必须按课程标准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全部实验教学任务。严防流于形式或“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出现。对于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是:
1、实验前应指导学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对实验器材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2、实验时应做好实验指导和课堂组织工作,严格要求学生按实验内容和程序进行操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认真批改初中物理实验册,对学生要进行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乌审旗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员 李虎成
2014.12.5
第三篇: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材编写
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材编写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做好总体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三个年级、六册课文始终围绕总体目标,各有侧重点,层层深入。在分析课文时,不要纠缠在一些细微末节,我们应该着重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通过教师的教给学生带来哪些不可或缺的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材编写应该注意: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和脉络,从字——词——句——节——段——篇,学会从具体内容中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读、写的基础)。
3、读懂、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从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及作者如何表达的基本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教科书编写建议,理解其中的建议,分析了一下初中三个年级,六册课本的编写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册语文教材里面,都蕴含着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当我们打开七年级上册这一课本时,我们可以分析理解到这一册书的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针对初一新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一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由此可见,在编写语文教材的时候,“教科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当学生学习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地扩大,这时候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所以在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里,介绍和了解音乐艺术的欣赏特点,并引导学生欣赏中外名曲,最后对音乐欣赏进行了讨论。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其实有很多个单元都描写到各个国家的知识,以更好地增长学生的见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结合,让学生在理解中外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对比和总结各国的知识。这一点充分地说明了“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编写建议。
新课标教科书编写建议强调:“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纵观三个年级,六册课本,我们可以不难发现,在每一册课文里面都涉及了这一方面的知识,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目标就在于引导、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与自然和谐相处。特别在《敬畏自然》和《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这两篇课文里面,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关注自然,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要把握新课标的“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编写教科书的时候一再强调:“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所以在初中语文课本里面,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各种爱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的课文,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重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本民族语言的思想。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文单元以及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等都有涉及爱国主义的感情在内。
“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调换词序),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因而在编写教科书的时候根据新课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内容,“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每一个年级的教科书编写都应该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语言浅显易懂的同时把握内涵的深度。也就是说在编写语文课程的时候,所选的课文应该是优秀的篇章,而不能随便在某本读物里面找一篇文章当做学生学习的课文,所选的课文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三个年级六册书里面,包括了不同的文体,不同风格的课文,例如鲁迅先生描写家乡文化的《社戏》,朱自清先生唯美的写景散文《春》《荷塘月色》等,都是很有代表性很有说服力的文章。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语文教材,“教科书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联系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也就是说教科书的编写应该在简单明了的同时注重深刻,课文注释少而精,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动手动脑,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翻阅资料查字典,这有这样子,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自学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教科书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化,应该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标的目标,牢牢抓紧这一目标,所以教科书编写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演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建议学生进行社区调查,这些内容的编写都是为了更好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了新课标人文性的特点。
教科书的编写应该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时事不同的要求进行一定的修改,所以“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同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九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综合性练习中,课本要求学生回顾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总结自己的发展成长,写一篇个人总结,收集关于“毕业”的信息资料。每一年都有学生毕业,每一批毕业生的感情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属于学生独有的感情,教科书不可能硬性规定学生的感情,也不能告诉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所以,给学生流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至关重要。因此在编写教科书时“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型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语文,因此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走进大语文”的要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从广告词中学习语文,从不同的领域的语言中了解语文。让学生自主参与研究体验性的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工具,有逻辑地认真编写语文教材刻不容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实力进行知识性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要对课文知识体系有一个总体认识和打算,教学时灵活掌握。教学生重在领会和运用,平时注意多收集学生作业、作文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练习指导。只有只样子练习实际,不断改进,才能体现教材编写的优势,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新课改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
高中化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四川省双流县中学尤丽娟
摘要: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教师教学的转变就要从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多方面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关键字:新课改教师观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新课改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针对新课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做较大的改变,不能再只是沿用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不做相应的改变和创新。
一、建立新的教师观
以前是师道尊严,教师神圣不可侵犯。而新教材下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以前上课,教师为学术权威,现在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建立一个健康、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课堂上“不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教师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教师的学术权威越来越少,学生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多,教师的人格权威也就会越来越大。
二、教学设计的改变
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掘展教材资源。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抓紧课堂40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在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今天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并非重要,但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
终生。教师课堂上不在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和谐互动的情绪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生产相结合,注意训练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感觉到学有所用,更深刻地体会到学好化学的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曾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现在新课程的教材更体现了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在很多课程前,都有一些“科学视野”、“科学史话”可供老师选择,这样就更有针对性。其实也不一定所有的教学情境都是老师来创设,还可以在课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各种媒体工具积累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案例,完成教学中所需的生活化素材的积累放手让学生在新课开始时就参与进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1、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
演示实验是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由教师来进行实验的演示和操作,学生主要对教师的实验操作手法和步骤进行观察和思考。但由于演示实验主要由教师进行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成为实验的操作者,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具体设置上可以通过诸如小魔术、趣味性强的实验等方式开展,促使学生体会到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的最主要特点,同时达到锻炼思维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
2、将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化
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各种实验主要用于协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教材知识,属于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化学概念,只能作为各种化学观点的验证手段,主要采用教师提出新观点—列出操作步骤—教师演示操作和学生观察—形成结论验证新知识的操作模式。这种实验模式造成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调动,学生只是盲目地顺从接受,无法对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很好的锻炼。探索性实验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在充分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抽象思维和科学方法,自行概括出结论的实验形式。它
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能够起到很好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真正将学生的学习转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要不断尝试将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1)投影技术的应用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有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在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投影技术主要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比如在讲乙醇与钠反应,毕竟烧杯太小,反应不太明显,后面的学生就会看不清楚,这时使用投影技术,学生就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出来反应的现象。投影技术使实验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条件。
(2)摄像、剪辑技术的应用
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伴随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干扰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影响实验的效果。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的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给予学生信息要有选择,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所学得的知识有价值。因此,采用摄像、剪辑技术,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加工,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同时也不失实验的真实性。
(3)录像教学的应用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浓H2SO4的性质时,可以通过下载实验视频让同学们观察,还有很
多课堂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
总之,新课改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各种要求,本着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教学优化课堂,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创造,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教学培养创新等各种教学方法改革,促进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桐.《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书臣等.《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史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刍议【J】,新课程教育(基础教育)
【4】 汪泳,董静.创设愉悦情感的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素质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素质要求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样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要求班主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管理上“以人为本”,用新的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拓展思路,开展工作,成为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实现班主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根本性转变。
第一,由管理为主向指导为主的转变。班级管理是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我在多年当班主任中体会到,班级风气的优劣往往与班主任的工作管理密切相关。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应具备下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摆。现代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班主任必须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卓有成效地加强班级管理,决不可一味地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以往的模式是班主任约束多、限制多,管制多于引导,命令多于点拨,学生只能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管教。这种班主任的主体模式,侵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结果是管得了“身”,顾不了“心”;管得了两头,顾不了中间。在新课改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主任都应当义无反顾地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指导、交往上的指导、人格上的指导。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从而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对话;另一方面,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班主任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指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教育情境,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可以在班主任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乃至体验生命的意义。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最佳路径,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第二,由思想教育为主向心理教育为主的转变。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受到了巨大冲击,社会环境复杂化特别是在我们农村文化素质较底的地方引起价值观的扭曲,价值观的扭曲导致道德“滑坡”,价值观的冲突引起内心困惑。引发了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诸多问题。
平时我们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大多数是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求他们有好的思想,好的品德。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总是从思想上找原因,挖根源,甚至写检查,作检讨等等,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口服心不服,长期下去,使学生在心理产生了怨恨,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随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之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注意调节好学生的心理。在个别谈话时,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更要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或精神上的鼓舞。对学生的错误,班主任要做的不是简单、粗暴的责备,而是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班级氛围,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这样的心理沟通,才能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教育的效果,使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由批评为主向赞赏为主的转变。孩子需要赞赏,可批评也不是毫无价值,特别是对优等生的批评,可以让他们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当然,我的批评有一个原则———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记得我教过的八(3)班上,曾经有个男生,突然有一天打了个耳洞,班主任立即把这个离经叛道的小子拎到了办公室,开口就训道:“你看看,像个小阿飞……”说得那男生愤怒异常。后来,我跟那个男生谈了谈才知道,原来他外婆特别疼他,早在他出生时就给他的左耳打了个耳洞。现在,他长大了,发现同学们对他左耳的这个耳洞非议甚多,开玩笑说那是他在性取向上有某种倾向的标志。于是小家伙一怒之下,在右耳上又打了个洞。虽然动机不像他们班主任猜测的那样———因为对港台剧中蛊惑仔形象的向往,可他有此举多少是仗着自己平时的优等生身份。于是,我单单就他破坏校规并自以为会受到特殊待遇而对他进行了批评。批评到了点子上,小家伙的态度好多了,最终承认了错误。其实,赏识教育要因人而异,讲究艺术的批评
有时比一味赞赏更加有效。大多数学生之所以畏惧班主任,很大程度上就是怕班主任当众批评,甚至讽刺挖苦,更怕班主任找家长“告状”,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与班主任“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可想而知,这样的班级很难维持下去。今天,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再也不能把批评视为“法宝”,漠视学生的主体感受,而要以赞赏为主的方式教育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当然,赞赏并不是一味地宽容与放纵,不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置之不理,而是换个角度看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学生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学生平时为班级所付出的努力或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学生在家里或是在社会上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等等。对学生这些行为经常在班上大加赞赏,实际上也起到了间接批评其他学生的作用。这种对学生的“赏识管理”极富有人情味,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肯定,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发扬优点,纠正不足,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努力。
第四,由以“分”为主向以人为主的转变。平时,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分数往往多于关注学生的为人,分数的多少几乎成为班主任判断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当然也是学校评价班主任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班主任和学生对分数顶礼膜拜,几乎成了分数的奴隶,这就必然导致以“分”为主,重分不重人,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精神,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由过去的以“分”为主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转变。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自主能力的人。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就业的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进一步关注他们的心理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等。
第五,由说教为主向促进为主的转变。在学生的印象里,大凡班主任都比较罗嗦。学生对班主任每天罗嗦的说教很是厌烦,但学生只能是“洗耳恭听”,并努力接受着班主任的这种说教式的管理。其实,这样的说教对学生的教育起不到促进的效应。比如,班上的个别学生偶尔玩了一回电脑游戏,班主任知道了可以在班上说上半课,其他的学生也要同样受到牵连。要是这些学生下次作业没做对或是考试成绩不好,班主任可以把上次玩游戏的老帐一起在班上再进行一番说教……在新课程下,要求班主任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班主任作为促进者,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要创设一个你追我赶、竞争合作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树立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在中学阶段,学生智能及生命要素都处在发展之中,学生的可塑性空间很大,要实现以上的转变,班主任必须做到:首先,更新教育观念。要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思考教育学生的方法,把班主任工作的思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速度,使班主任工作为新课程的改革服务,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理论,学习别人的经验,积极投入到新课改中去。因为班主任本身就是某科的任课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所以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可逆转性,以主动、积极的态势迎接改革,以新课程的改革促进班主任工作的转变,以班主任工作的转变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从而提高班主任适应和实践新课改的能力。再次,要进行研究。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决和应付的。为此,班主任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平时的班务工作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班级建设的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班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是班主任由“管理者”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更是创造性地做好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转变的重要保证。
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素质要求
张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