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以内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范文]
10以内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xx学校
xxxx
教学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实用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三部分《10以内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本部分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能熟练进行计算,已经具备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部分学生还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完成对连加连减的计算,在教学时,边回忆连加和连减的意义,边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使学生进一步熟练1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10以内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2.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图片、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已学的连加、连减知识掌握得真不错,老师想再增加难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帮助老师解决里面的问题:小猴妈妈给小猴摘了4个桃子,小猴爸爸又给小猴摘了5个桃子,小猴 吃了2个桃子,请大家帮帮小猴数数还剩多少个桃子?(生思考后回答:还剩7个)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请大家看看。(师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出示课件 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
师:看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的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师出示内容,再让学生齐读。师: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内容,列一道算式? 生汇报:4+3-2 师:请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老师引导)4表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3表示飞来了3只,2表示又飞走了2只。
2.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 3-2= 引导学生观看湖里天鹅只数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计算,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7,再把得数7减去2。3.比较归纳,总结算法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师:对了,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师: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的规律,从而记住算法)师:第一步:先算前两个数,第二步: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的练习。(同桌合作交流)2.找朋友
一生拿算式卡,另一生拿答案卡,是好朋友的走到一起。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加减混合计算的时候,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混合运算
4+3-2=5 ↓
第一步:先算前两个数
第二步: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第二篇: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年级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设计
主备教师
韩红英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做到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经历自主探索及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引导提出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学习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2.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学习难点:连加减混合意义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一看,好吗? 2.课件出示一:观察图片
图上都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说清楚数量的变化)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锻炼孩子们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的概括能力 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原来有4只天鹅,过了一会飞来了()只,又飞走了()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先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理清思路,再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天鹅?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算法:------------------------------(只)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加法在前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先算减法)。
课件出示图片二:(天鹅的变化)原来有4只天鹅,过了一会飞来了()只,又飞走了()只,现在有几只天鹅?学生能说出天鹅只数的变化,列出算式。算法 :----------------------------(只)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能有条理的解决问题,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4、还有其他的问题吗?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全都说出来。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左面开始,分两步计算。
三、训练与总结
1.67页做一做仔细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图的意思,提出问题,并列算式。
2.练习十五 1、2、3 3.小组内交流,编一个趣味性强的故事,要有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1.小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第三篇: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做到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2、经历自主探索及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感受算法多样化。教学难点:连加减混合意义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跳水,还美美的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2.学生提出问题。
图上都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说清楚数量的变化)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
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
原来有5只小猴学钓鱼,过了一会走了3只,又跑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先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理清思路,再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算法一:5-3+1=3(只)
算法二:5+1-3=3(只)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加法在前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先算减法)。多说。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鱼缸中鱼的变化)现在鱼缸里还有几条鱼? 知道学生说鱼的只数的变化,列出算式。算法一:3-1+2=4(条)
算法二:3+2-1=4(条)
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能有条理的解决问题,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4、还有其他的问题吗?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全都说出来。教师指着4个算式说:我们今天研究的是“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师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左面开始,分两步计算。
三、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1.59页第1、2题
仔细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图的意思,提出问题,并列算式。2.第6题小竞赛
(1)讲清要求:小马要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比一比看看哪只小羊先过河。
(2)学生比赛,最快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扬。3.第9题
小组内交流,编一个趣味性强的故事,要有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评比,解答故事中的问题,教师及时评价。
四、课堂小结:
1.小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集体评价。
第四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概述
1、基本信息: 名称:混合运算.执教者: 刘爱华 课时 1
2、所属教材目录 2014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3、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对混合运算出示直截了当,直入主题,且逐层递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为题的能力。
4、学情分析 :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根据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的列脱式计算,理解运算算理及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一、温故知新(3-5)分钟
1、口算
54-24 7×4
20+12
35+15 67-37
5×6 23+6 64÷8 5+4 19-3 40+1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7+12+18= 77-27-18= 学生活动:小组比赛看哪组计算的又对又快又多.设计意图:以小组比赛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这样的练习,更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15-20分钟
1、教学例1: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学校图书室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全天来了多少人? 想一想: 怎样列式计算呢? 说一说: 这道题和刚才做的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看一看:课本例1,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1)先小组讨论,再独立试做,一名同学板演。分步列式:53-24=29 29+38=67 列综合算式: 53-24+38(2)把刚才小组讨论的算式,按老师讲解的方法订正
问题:像 53-24+38 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 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 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 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 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 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 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2、探究合作,尝试计算
通过对连加连减的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试做这道题吗?(3)总结: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要按从()往()的顺序,依次运算.
(5)用新知识解决问题:53与24的和减去11,差是多少? 独立计算,小组内订正。
3、学习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现在来看看这道算式15÷3×5。
(1)这道题与第一道题又有什么不同呢?你知道这道加减混合算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吗?
1、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求玩跷跷板的小朋友和旁边观看的小朋友一共多少人? 分步列式: 4×3=12 12+7=19
2、你能列式计算出他的结果来吗?
3总结: 算式中只有乘法和除法时,要按从()往()的顺序,依次运算. 4试算:49÷7×2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新知(8-10)分钟
1、脱式计算 34+5-11 3×6÷3 72÷8÷3 30-12+9
2、养鱼场上次买的40袋鱼饲料已经用去18袋,这次又买进20袋,现在养鱼场有饲料多少袋?
3、猴妈妈采了4筐桃子,每筐9个,把这些桃子分给6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桃子?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新知。
课堂小结:(2)分钟。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又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1)分钟
1、教材47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例1:63-24+38 例2:4×3+7 =29+38 =12+9 =67(人)=19(人)
答:览室全天来了67人。答:玩跷跷板的一共有19人。
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2.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注意新知与旧知的矛盾冲突
第一个问题解决“加减混合”,学生还是习惯地从左往右,但第二个问题“乘加混合”,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与学生已有的认识组织产生认知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4.注重数学思考
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注意对同类题的比较,通过比较归纳出含两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
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1)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2)运算顺序:学生在理解了运算顺序之后,有些前面是减法、加法,后面是乘法的混合算式,学生往往是将后面的结果写在前面。通过(1)强调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2)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3)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第五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能列出简单的综合算式,但是很少接触到乘除混合算式,也不知道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脱式计算的格式也并未掌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二、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38=67(人)(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1)课件出示:53-24+38,(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23+6-11 2×8÷4 72÷8÷3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
2×3×4 15-6+4
2×6÷3 =6×4 =15-10
=2×2 =24 =5
=4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45-18+15 48÷6×5 6×6÷9 44+56-32 2.学校合唱队有48人,有12人毕业了,又来了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3.一本故事书有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6页,第二天看了28页,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今天卖出了37枝鲜花,还剩多少枝?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