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四年级上册科技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已经上过一年的科技活动课,学科认识初步形成,也有了一定的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首位,还要注重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 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五、教学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技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学习。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
六、课时安排
1、一滴油的动力
1课时
2、缤纷万花筒
2课时
3、你能吹起多重的物体 1课时
4、奇异的悬浮
1课时
5、豆子与车轮
2课时
6、口吹式滑翔飞机
2课时
7、手摇缆车
2课时
8、捕蝇器
2课时
9、“取不尽”的纸带
1课时
10、激光
1课时
11、新型发电站
1课时
12、新型节能光源
2课时
13、善于联想
1课时
14、为了需要
1课时
1、一滴油的动力
科学概念:明白油比水轻,水具有表面张力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一盆水、油、滴油的工具、一张吹塑纸
实验过程:
一、导入,小鱼的鳍动一动,水中身体游一游泳;我的小鱼真奇妙,向前游 泳鳍不动。噫!这是为什么呢?秘密我来探一探。
二、准备活动
在吹塑纸上画一条一小鱼,剪下来,然后在它的中间开一个圆孔,再剪开一条“水道”与鱼相通。
三、小组活动
让每小组准备一盆水,把剪好的“小鱼”轻轻地平放在水盆里,下面帖着水,保持上面干燥。然后小心地把一滴油滴在圆孔里。“小鱼就开始向前运动。
注意:一盆水只能做一次实验。
四、研究研究
小鱼可以前进,它还可以后退和拐弯吗?请重新设计制作一些可以后退和拐弯的小鱼,再试试。
五、记录
六、这是为什么呢?
结论:滴一滴油在水面,油总是向水面四周扩散,而小鱼里面的油只能沿着“水道”向外扩散。油比水轻,所以总是漂在水面,并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推动小鱼的运动。
其实一些洗涤用品也可破坏水的表面张力,使小鱼运动。
七、课后研究
在没有风的日子里,约几个好伙伴,一起到池塘边:(1)观察一滴油能扩散成多大的面积?
(2)举行一个小鱼游泳比赛,看看谁的小鱼游得最快。注意安全!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后记:
2、缤纷万花筒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二、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后记:
3、你能吹起多重的物体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2、知道自己能吹起多重的物体
3、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自己能吹起多重的物体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三、导入:
液压千顶,用点小力气就能让它顶起几吨重的物体。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力气?
准备好一个结实。没有损坏的塑料袋或大纸袋。
一大摞厚厚的书,胶带,大头针。
三、动手做
首先,用胶带封住院部塑料袋的大部分开口,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吹气口。然后把塑料袋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在上面放上几本厚厚的书。接着,对着塑料袋的吹气口慢慢吹气。
观察允许角:你有什么发现?这是为什么呢?
五、研究研究
一、如果在塑料薄袋上扎个结果会怎样?
二、再换一个小的塑料袋做上面的实验,实验工厂能成功之路吗,为什么?知道吗
六、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研究研究
聪明能干聪明能干说,如果用一个更大更结实 的袋子,他还能吹起超过20千克的物体。你变为他的话对吗?做实验工厂试试。
七、板书:
八、教学反思
4、奇异的悬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2、知道奇异的悬浮
3、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奇异的悬浮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三、导入:
你知道磁悬浮列车吗?它可是现在世界上最新型,最高速,最环保的陆地交通工具嘴,它的最高时速可达五,六千米,而且是行驶噪声声低损耗量小。
四、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悬而未决浮呢?我们用磁铁的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准备好环形磁铁二个,能穿入环形磁铁的铅笔一枝,圆柱形磁铁二个,比圆柱形磁铁稍大的透明容器一个
五、动手做
将铅笔立起,套入一号环形磁铁,把二号环形磁铁同样 套入铅笔上。观察:发生了什么时候现象?
取出二号环形磁铁换另一面朝下套入铅笔。观察:各第一次实验现象相同吗?
六、研究研究
把三号,四号圆柱形磁铁像图中一样袋入透明容器做上面的实验,然后把上号的实验。
然后把四号磁铁的上下面颠倒过来放进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你能解释原因吗?
七、知道吗
我们曾经研究过磁铁的性质,当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触式曝光法时。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环形磁铁和圆柱形磁铁的磁极都是在各、自的圆面上。当它们异极两面接近时互相吸引,而同极两面接近时互相排斥。实验工厂中的二号,四号磁铁则是受到排斥力,导到它悬浮起来。
八、教学反思:
5、豆子与车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2、知道豆子与车轮的关系
3、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豆子与车轮的关系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三、导入:
汽车袋有圆圆的车轮,自行车装有圆圆的车轮,各种推车也装有圆圆的车轮。。。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四、准备好
豆子少许,厚书一本,小篮子一个绳子一个绳子一根。捡一些小石子当作重物。实验场地:平整的桌面。
五、动手做
首先,把豆子撒在平整的桌面上。
然后,用绳子系住厚书,在绳子的另一端系上小篮子,再轻轻地把书放在豆子上。接着,往来帐目篮子里一颗一颗粒肥料地加放小石子,观察厚书有什么时候现象学发生。
六、研究研究
拿走所有的豆子,将厚书直接放在书面上再做一次实验工厂,观察结果期有什么不同?知道吗?
当厚书放在撒上豆子的桌面后,篮子里用不着放很多石子,桌上里用不放很多石子,桌上的厚书就被牵动了,拿掉豆子后,虽然 篮子的感情用事加到很多,也不一定能牵动厚书。
这是为什么?各种前进的交通工具装腔作势有能滚动的车轮,就像实验中的豆子一样,在运动中减小了摩擦力,使它们运动起来更快更省力。
七、思考与实验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轮子?它们都是用来减小摩擦力的吗?
八、教学反思:
6、口吹式滑翔飞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2、知道做口吹式滑翔飞机
3、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做口吹式滑翔飞机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三、导入:
你看过滑翔机表演区吗?飞机在空中平稳地滑过,姿态真是优美极了,很让人羡慕。你想拥有一架这样的飞机吗?我们不妨自己动手做一架。
四、准备好
大小不同的吸管各一根“要注细吸管能轻松插进粗吸管而滑卡住院部的现象学”。吹塑料管或薄卡纸一张,橡皮泥,胶带纸少许。
五、动手做
(一)、做机身,将大孔径的管一端用橡皮泥堵截信。。不能有渥缝。作为机身。把小孔么的吸管插进大吸管内。用嘴咬住院部着细吸管用力吹一口气,粗吸管便能向前飞去。
(二)、做机翅
机翅的开关主可以用自行创造设计,也可以参考图一中几种机翅的形式。将图中机翅和尾翅按所示尺寸或放大后画在吹塑纸上,剪切角下来。
(三)、安装。用胶带纸将做机身的吸管粘在机翅中心线上。尾翅粘于机身后端。一架滑翔机就做好了。
(四)、试一试
把细吸管插进机身内,朝细吸管内用力吹一口气,飞机会向前飞去吗?怎样才能使飞机更平衡地滑翔。?
(五)、比一比
况远,在同一起点线,用嘴吹气使飞机向前飞行,看谁的飞机飞得最远。定向,在不远处竖两根竹竿,如同门框,让你的飞机穿“门”而过。
定点:
在地面画个贺圈,使飞机准确无误确落在其中。
六、教学反思:
7、手摇缆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教会学生做手摇缆车。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会学生做手摇缆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坐过缆车吗?有的同学一定还记得小车厢悬在空中晃悠晃悠的乐趣吧?现在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缆车来玩一玩,怎么样?
四、新授:
准备好
泡沫塑料一块,双层瓦楞纸,细铁丝,粗铁丝,彩色水笔,小刀,钳子,长30厘米的小圆木棍和长4厘米的小圆木棍一根,胶水等。
五、动手做:
1、做缆车,2、做缆绳
3、做支架,六、试一试:
七、教学反思:
8、捕蝇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教会学生做捕蝇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会学生做捕蝇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三、导入新课:
夏日炎炎,惹人生厌的苍蝇又出来 烦人了,要抓信它还真不容易。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不能做一个捕蝇器,让苍蝇自投罗网呢?
四、新授:
1、准备好:
卡纸,透明塑料袋,透明胶带,胶水,细棉线,易拉罐。
五、动手做:
1、裁一块扇形的卡纸。将纸卷成,一只大漏斗,用胶水粘信接口处,做成一个引导苍蝇进去的“导蝇漏斗”。
2、把导蝇漏斗倒扣,在其大口边缘套上一只透明的塑料袋,袋口朝漏斗口里面折好,然后用透明胶带粘牢。
3、取一个易拉罐,剪去上半部分,把它的下半部分做成一个诱铒盆。在诱铒盒和导蝇漏斗上各打三个小孔,将它们用棉线连起来。
4、将一根棉线的两头分别 粘在塑料袋的底部两边,做成一个挂架,这样,捕蝇器就可以挂起来了。
六、试一试,把做好的捕蝇器挂职在窗户边,在诱铒中放些香甜的食物。当蝇在叮咬食物时,一不小心就会通过漏斗的“引导”飞进塑料袋中。
七、想一想
八、你能想办法把捕蝇器中的苍蝇方便地取出来吗?
九、教学反思:
9、“取不尽”的纸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教会学生做“取不尽”的纸带。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会学生做“取不尽”的纸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三、导入新课:
理发店门前那漂亮的圆面积筒可引人注目了,你看,它身着彩色条纹的花衣不停地旋转着,最神奇的是它由三色纸带做成的“衣服”,随着身体的旋转的身体不停上升,直到头顶消失,而从肢下又会不停地抽出纸带来,真像变魔术似的,纸带总也取不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跟我来做一个实验吧,到时你就明白是一回什么事了!
四、准备好
钳子,剪刀,圆柱形可乐瓶,彩色挂职历纸,铁丝,空圆珠笔心等。
五、动手做
1、取宽六十毫米的彩色挂职历纸条,折成宽约五毫米的波纹状。
2、沿波纹状纸条的中心线纵向穿一根细铁丝。
3、将波纹状纸条的一端粘上一段铁丝作为下端,另一端挂在用铁丝做的轴架上。
4、取一个圆柱形可乐瓶,剪去上面的锥形部分,并在瓶底中心部位开个小孔。
5、将穿在波纹纸条轴架上的铁丝从瓶底穿出,然后套上一截圆珠笔心,再弯成一个摇柄。
六、试一试
如果转动摇柄,你会看到与理发店门前旋转着的圆筒类似的情景。朝不同的方向转动摇柄,看到的现象学会相同吗?
七、教学反思:
10、激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激光的特点;以及人类利用激光,让它在日常生活为人类造福。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懂得激光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三、导入新课:
激光不是一种天然光源,与们日常见到的灯光,太阳能光相比,激光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它着色单一,方向性好,亮度很高。。1960年,美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现在,激光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四、知道吗
激光具有单色性。也就是说激光只有一种着色,激光可以射到很远的地方,激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很大的能量动量张量集中在很小的面积上,具有很高的亮度。
五、怎么样
让学生了解激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激光育种。
2、激光测距。
3、激光读光盘。
4、激光手术。
六、做一做
找一个微型激光器,一个手电筒,比较两种光的特点。注意:微型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虽然比较微弱,但如果把照射到人的眼睛上,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严重的可以使眼睛失明。一定记住,不要对人的眼睛照!!)
七、教学反思:
11、新型发电厂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懂得只有努力学习,将来在开发利用新能源方面不断取得成功,为人类造福。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懂得人类现在利用大地上的能源,取得了哪些成功。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三、导入新课:
人类在利用煤,河流的水力发电的同时,也为利用这两种能源带来的缺点而烦恼。人们在不断地努力寻找更科学的发电方法,更合适的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开发利用新能源方面不断取得了成功。
四、知道吗
我们地球上有着丰富除子的能源库,比如辽阔的海洋,就是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能源库之一,波涛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涨一落的潮汐循环不息的海流。。。都不得是宝贵的能源。再比如核能,一千克铀全部裂变时,放出的能量超过2000吨优质煤完全烯烧释放的能量。
五、看一看:
1、海洋发电
海洋能是无污染的清洁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歆的财富。
(1)潮汐能发电
(2)海浪发电
(3)海流发电
2、核电站
3、垃圾电站
12、善于联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懂得只有努力学习,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留心身边的小事物,开动脑筋善于联想,也能为人类造福。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懂得只有努力学习,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留心身边的小事物,开动脑筋善于联想,也能为人类造福。
三、导入新课:
“联想”就是在脑海里从一件事情或者一件物品出发,想到另一件事情或者另一件物品的思维过程。善于联想可以帮助我们进明创造。
四、看一看
1、从普通信箱联想到留言信箱。
2、从普通的楼梯联想到储物楼梯。
如:一个小朋友看到小狗爬楼梯,联想输入到“如果小推车”也能爬楼梯该多好啊,经过不断地思考,他发明了一种能爬楼梯的小推车。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只要善于掌握事物 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由此及彼地产生联想,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想一想
你知道图上的抓物器是从什么物品中产生联想而制作出来 的吗??
六、教学反思:
14、为了需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懂得只有努力学习,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留心身边的小事物,开动脑筋善于联想,为了需要也能为发明创造。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懂得只有努力学习,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留心身边的小事物,开动脑筋善于联想,为了需要也能为发明创造,也能为人类造福。
三、导入新课:
在发明创造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百分正确,千分要牢记的话,那就是“需要是发明创造之母”。母,是个借用词,意思是“需要”孕育着发明,“需要”萌发出发明,“需要”滋养发明。人类想有个舒适的环境,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因此发明了电风扇,取暖器,冷暖空调。
四、看一看
上海时代中学的一位同学把一种知能自控加热限温电缆用到她发明的干鞋钩里,这样就保持了鞋内的干燥并除去了鞋内产生的异味。
五、给墨水瓶安个家
在课桌的两边装上两个矩形小箱子,墨水瓶放在里面,可防止墨水瓶被打翻,保持课桌清洁。
六、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要是没有足够的扶手,怎么办呢?谁来想一想办法?
七、做一做
小同学因为个子矮,擦黑板时总擦不到上方,要跳起来才能把黑板擦干净,请你发明一种上下都能擦到的黑板擦。
八、想一想
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生活和学习用品,你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小发明设想?
九、教学反思:
第二篇:湖南科技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修改稿
第1单元 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目标:
1. 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一.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资料查阅的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植物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2. 能设计实验验证资料内容的正确性。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2.学会与同学合作,体会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3.不迷信资料内容,培养合理质疑、积极验证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目标:
1. 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教学重点:查阅资料的方法。教学难点:提炼资料。教学用具:课件。
学习用具:各种课外书、资料卡。一.复习导入:
1.问: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各个器官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二.活动 了解植物的器官(一.)查阅搜集资料的方法 1.你打算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实验、观察、请教别人、查书、看电视或报纸、上网等等。
3.教师小结:上述方法都是值得一试的方法,今天我们就采用其中的一种——查阅书籍,收集资料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4.怎样查找呢?老师将其过程制成了录像,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了解这个过程吧。5.视频播放,学生观看。6.提问:老师怎样查阅资料的?
7.学生汇报:书的类别——书名——目录——文章——段落——摘抄。
(二.)制作资料卡
1.找到我们所需的资料后,我们如何处理这些资料? 2.学生回答:将资料摘抄下来。
3.摘抄时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简洁,篇幅较长的进行概括)4.怎样保管好我们的资料,能让我们一目了然?我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制作资料卡。
5.教师讲解怎样制作资料卡。
(三.)布置任务: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卡。
1.活动要求:全班分12个组,每两个组负责一种器官的作用的查找,注意方法,分工合作并制作好资料卡。
2.学生活动。3.活动总结。(四.)活动延伸
思考:资料卡上的内容都正确吗?我们能设计一些实验来验证吗?下节课就这个问题我们再研究。
2、根和茎的奥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2. 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 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 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 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三.活动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四.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
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3.神奇的叶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进行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2.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向科学家学习设计实验的智慧,学习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教师准备:CAI课件、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一.教学导入
动物和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食物,那么植物的“食物”从哪里来?(学生回答)
你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已经知道,可科学家们确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解开这个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历史。
二.学习科技史(接受式探究)
1.出示的课件讲述海尔蒙的实验。(接受式探究)分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来自哪里?
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一定是从雨水中获得的„ 2.课件讲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分析:小老鼠的生存与什么有关?
结论: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使空气变新鲜,“污浊之气”是二氧化碳(讨论得出:查资料知道变新鲜的是氧气,氧气可使小老鼠生存。)
3.小结: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
从上述两个实验中学到了科学设计实验的智慧,也懂得了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三.活动1植物与阳光 1.过渡:植物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 2.观察树木向阳面与背限面的长势 3.提出猜测:植物生长可能与阳光有关?
4.设计实验:选两盆同样的豆科植物。一盆放阳光下,一盆放黑暗中,观察一周,每天测好高度,作好记载。
5.课后或回家做实验,下周同一时间将植物带来比较,交流。(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按要求摆放在相应位置。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每天做好记录。交待记录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懂得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光。
2.探究植物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发挥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2.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3.学会依据事实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猜想。
4.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5.懂得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意义,珍爱那一片绿。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3.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趣味事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卷尺、资料卡。
课前准备:用一个透明塑料袋罩在一棵盆栽植物上,用线把下面的袋口扎紧,把植物放在阳光下。
一.学教导入
上周我们进行了植物与阳光实验的探究,现在,我们看看探究的结果。
二、植物与阳光实验探究的结果。
1.交流:
2.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测一致吗?
3.课件补充:英根泰斯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光的实验。4.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这个过程需要什么,产物是什么。(见书第7页倒数第二段)
5.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三.活动:叶的蒸腾作用
1.回顾植物体内水的运行过程。
2.提问: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 3.指导设计实验(课后观察)4.观察教师课前的准备实验,说说看到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 5.借助课件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意义:降温、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溶解在水中的养料的运输。四.布置作业:搜集植物器官的趣事。(在单元复习课前进行交流)
第2单元 多种多样的动物
1、动物的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
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方面来进行研究。
3.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运动、生活环境相适应的。2.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结构方面的资料。
一.教学导入
1.请学生看单元页思考:美丽的大自然除了多恣多彩的植物外,还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动物。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么?
3.要对动物运动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从下面的游戏开始吧!
二.活动1 模仿动物的运动
1、说一说,动物的运动各有什么特色?
2、模仿动物的运动。要求:选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模仿。方法:每四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然后评比。
3、思考: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稍作阐述。4.将课前查的资料和大家进行交流,补充动物趣事的表格。
三、活动2 比较动物的生活环境
1、学生观看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要求:请说出它们各自生活环境,并比较其不同。
2、交流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的关系。
以禽鸟类为例启发学生将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之间联系起来分析,出示:鸭足、鸡足、鹰足、鹤足,讲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足,从中发现规律。
扩展至更多动物,请学生根据习性简说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特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动物,通过游戏和看课件,了解到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存。放学后,请同学们去搜集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
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获取食物的适应性方面来进行研究。3.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
2.能意识到动物器官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捕食方式相适应的。2.认识动物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老虎、兔子和人的牙齿的图片的课件;分别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动物相应食物的卡片若干张。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一.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动物的食性。
二.活动3 认识动物的食性
1.游戏:把一些写着动物,植物名称的卡片发给大家,看谁能更快地为卡片上的动物搜到食物。
2.交流:结合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表达动物怎样吃食的? 引导学生找共同点:动物捕食器官的构造是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3.分类: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动物食性的分类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
4.应用:课件出示动物中虎和植食动物兔子牙齿进行观察,再一次证实动物捕食器官的构造是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三.拓展活动:爱护自己的牙齿。1.观察动物牙齿过渡到观察自己的牙齿。2.阅读教材P13最后一段,了解牙齿。3.强调牙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4.使学生意识到身体各部分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四.小结
1.知识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构造特征与运动生活环境,捕食方式相适应的。
2.学习情况小结: 活动出色的小组:
搜集资料较好,交流得好的小组:
2、水族的公民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认识鱼的外形特征,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描述。
2.能通过实验(或资料查询)探究鱼的身体结构是否与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珍爱小生命。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常见的鱼及鱼类的外形特征。
2.认识到鱼类的身体构造是与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3.知道我国人民对鱼类的观察、认识和利用的有关知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各种鱼的生活习性和相应特点的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并进行加工。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鲫鱼、玻璃水槽、毛巾、红墨水、滴瓶、注射器。
一.活动1 观察鱼 1.观察鲫鱼,找外表特征。2.观看视频,找鱼类特征。3.讨论特征与水中生活的作用。鱼鳍:游泳 鱼鳃:呼吸 鱼鳞:保护
二.活动2 研究鱼 1.再次观察,自主提问。
引出问题:鲫鱼的嘴一张一合,是在喝水吗? 2.讨论实验设计。3.江报实验设计方案。
4.交流、完善你们准备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材料?打算怎么做?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要求:实验的时候请把实骤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研究报告上。
5.进行实验 6.汇报实验发现
7.补充资料,加深理解,鱼鳃可以过滤水中的氧气。当水经过鱼鳃时,水中的氧气就渗入到了鱼体内,而二氧化碳就和水一起排出了体外!
三.拓展部分: 1.欣赏金鱼
2.拓展作业:搜集其其它水生动物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3.吃奶长大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自主探究哺乳动物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器官特征。2.能细致、敏锐地进行观察,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并据此开展更为深入地观察。
3.能根据观察记录和搜集的资料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并据此判别其他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通过细心和深入观察获得发现所带来的乐趣。2.意识到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它们的共同特征。2.认识到乳头是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
2.搜集更多的凸显哺乳或胎生特征的影像资料、情境图片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分组查阅关于哺乳动物的资料。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兔子吗?谁来说说? 2.兔子是否吃奶长大? 二.活动1 观察兔子
1.为了解决兔子是否吃奶长大这个问题,老师将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带进了课堂,让我们来观察吧。提出观察的要求:保持教室安静,边观察边记录,观察两个方面:兔子的外型;兔子的乳头和吃奶的过程。
2.观察后的情况交流。
3.归纳:兔子是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4.还有那些动物也具有兔子这样的特点呢?(学生看课件)5.归纳特征并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像兔子、牛、熊猫这样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我们叫它哺乳动物。:
三.活动
2、哪些是哺乳动物
1.下面的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学生根据资料回答)海豹 蝙蝠 犀牛 青蛙 锷鱼 海豚
2、找生活中的哺乳动物?并说理由。
4、飞翔的精灵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针对飞翔的动物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对比观察,能发现鸽子、蜻蜓、蝙蝠等飞行动物翅膀的特点。
3.能设计实验探究鸟类羽毛的奥秘,能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证实它们更擅于空中飞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自主求证过程中的乐趣,增强自信心。2.意识到证据充分才有说服力。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翅膀是动物飞翔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
2.知道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知道羽轴根是中空的,知道羽毛的功能和种类。
3.认识到鸟类除翅膀外,还有许多适于空中飞翔的特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鸽子(活体实物)、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鸽子的羽毛和骨骼。
2.学生研究羽毛所需的放大镜、剪刀等工具。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并做成资料卡片。
一.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水中游的,地上走的和跑的,今天一起来研究天上飞的。(板书:飞翔的精灵)
讨论:什么动物可以称为“飞翔的精灵”? 二.活动1 观察翅膀
1.(出示鸽子、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观察鸽子、蜻蜓、蝙蝠翅膀,找出各自翅膀的特点。
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鸽子翅膀:面积大,正羽形成结构繁密的平面,下面有密密麻麻的绒羽。
蜻蜓翅膀:狭长,膜质,前后翅长短相等,体表没有羽毛。蝙蝠翅膀:由连前肢,后肢,尾部之间的皮膜构成的,体表也没有羽毛。
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羽毛的秘密。3.研究鸽子的羽毛
学生设计实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羽毛问题。教师发放器材和羽毛,学生研究。汇报、交流后教师小结。
三、活动2 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
2、课堂上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3、教师在交流中适时出示鸽子骨骼和其他材料,补充、丰富学生的证据。
四、总结
动物的飞翔,离不开与它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身体构造。
5、珍稀动物的保护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引下自主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搜集关于珍稀动物及已有保护措施的资料。
2.在交流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简洁、明了地表述,能认真倾听、客观评议。
3.能应用搜集的资料制作简报并进行动物保护的宣传。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反思人类的过错,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科学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2.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并分组分派任务,教师亦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
2.张贴学生简报的展板。
学生准备: 以组为单位,围绕同一个主题既分工又合作进行资料搜集。
一.教学导入
今天我们这节课让我们来开一个交流会,了解珍稀动物的保护。二.活动1 搜集珍稀动物的资料
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变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2.讨论动物减少的后果
3.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活动2 保护动物 1.了解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狩猎„„
2.阅读指南车信箱: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没川县境内,是保护大熊猫的。
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3.制作保护动物的简报。4.张贴简报。
第3单元声音
1辨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2. 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
3. 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体验不同声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2.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密的动机。
科学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认识声音的多样性。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锣和鼓,二胡、口琴、笛子等乐器,大小不同杯子、材料的不同或用于辨声的其它物品。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 有的让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心烦意乱。声音世界丰富多彩!声音世界奥秘无穷!„„
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二.分辨声音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间的差异。
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注意要求先让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
大小
高低
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建构“音量”、“音调”概念。)
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 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 2.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3、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结果其他组交流; 3.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科学知识目标:
1.能发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口空瓶或饮料瓶、水、水槽、幻灯机。
学生准备:锣、鼓、音叉、皮筋、钢尺、文具盒、米粒、橡皮筋等。
一.教学导入
今天老师为每一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东西?猜对了才准睁开眼哟,(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说明大家对鼓声很熟悉,除小鼓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做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使物体发声
1、要研究声音,就得制造声音,把老师给你们的小鼓拿上来,就鼓和你们身边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让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2、交流:你让什么发声了,看到了什么现象?
3、猜测:这些物体发声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都动了,你认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
三.观察发声的物体
1.同学们都说声音的产生与动有关,让橡筋发声,看看它是不是在动?如果动,仔细观察,它的动有什么特点?
2.橡筋发声了,它动了,它的动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些物体发声时现象不十分明显,如我们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否有办法让他们发声时的现象体现得更明显,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一些。
3.小组讨论,交流后完善方案。4.学生动手探究。5.汇报、交流。
6.归纳小结:固体振动产生声音。四.探究液体、气体发声
1.教师演示液体发声实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2.气体发声实验。五.归纳概括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3.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皮筋、纸巾盒、空盒子(或铅笔盒)、水、水杯若干个、小口空瓶或饮料瓶、吸管、图钉等。(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相应的东西)一.复习导入
1.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利用声音产生的原因制作了许多乐器。二.指南车信箱:科技史阅读材料—编钟
1.了解编钟: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向学生介绍。2.让学生说一说钟声是怎样产生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敲出由高到低的钟声?
三.活动 自制小乐器。1.准备:
在制作小乐器前,将全班学生分成9个实验小组,每组为一个乐队。按所做内容命名。
2.设计:
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小乐器;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引导学生确定初步的制作计划。3.制作修改: 制作小乐器;
交流介绍各自制作的小乐器,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4.展示评价:
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让每小组派代表用自制乐器在班上独奏,然后各小组合奏,其他同学评价。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出猜想与假设。
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教学准备:
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等。一.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活动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汇报、交流、完善。4.学生进行实验。
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1.)固体:范例引领(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实验场景图:桌面和空气传声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归纳总结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水或液体:第一个过程: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实验。第二个过程: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假设→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音乐贺卡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对比)→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空气:提出探究问题→假设→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对比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出的铃声)→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听诊器的发明”科技史的学习,学习科学家客观严密、求真唯实的科学科学精神。
2.通过制作听诊器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课后探究不同物体传播声音本领的兴趣。
教学准备:
漏斗、胶管每组一套。一.导入 我们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有人利用声音传播的知识制作了能听到人体内声音的听诊器。
二.阅读听诊器的知识 1.学生阅读。2.教师讲解:
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
3.学生谈体会,培养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求真唯实等科学精神。
三.制作听诊器
1.我们也学学林奈克制作一个听诊器。材料:漏斗、胶管 2.用胶管试听心跳声音。
3.用普通的漏斗接上胶管做成听诊器。4.用制作的听诊器听自己(或他人)的心跳。
5.交流问题:心跳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自己的耳朵中的?我们制作的听诊器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4.控制声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在控制声音方面的想法。
2.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控制(放大和减小)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的意识,认识保护听觉的重要性。2.感悟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可以被控制。
2.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教学准备
自制弦乐器、音叉及共鸣箱、减少噪声标识的图片或实物或减少噪音危害的录像或投影等、耳朵结构挂图。课前搜集的各种减少噪声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
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而有些声音却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有些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那么我们怎样来控制声音呢?
二.活动1 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4页中的4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学生寻找放大音量的主要办法: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人耳处等因素有关。
3、交流方法: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办法。
4、亲身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变大的方法。
三.阅读材料:噪声 1.阅读
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控制噪声的意义。3.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保护声音环境的动机。四.活动2 控制噪声
1.教材35页的5幅图中,用到了哪些办法来减少噪声? 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3.学生交流分析结果
4.师生共同归归纳减少噪声的途径或方法 5.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比赛的形式探究隔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科学知识 1.了解一些隔音材料。2.保护听力的知识。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隔音比赛的材料:鞋盒、棉衣、废纸、毛巾、保温桶、泡沫塑料、玻璃瓶、小闹钟或音乐贺卡等。
一.复习导入
哪些声音是噪声?生活中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对于噪声,我们进行一次阻隔噪声的比赛。二.隔音比赛
1.怎样使用闹钟传出来的声音更小?用什么材料? 2.明确比赛要求:
制定评价标准
制定初步隔音方案:(用什么材料,怎样组装)
制定实验方案:(展示、介绍各小组的设计方案)3.教师提供实验材料 4.学生分组实验: 三.拓展活动:保护听觉 1.课前搜集损伤听觉的资料。2.课堂上交流。3.做保护听觉的游戏。
4.教师小结:保护听觉的方法:(1)避免各种噪声。(2)预防耳道感染。
(3)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第四单元 信息的传递
1.信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搜集有关信息传递史的资料。2. 能够制作资料卡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科学知识目标: 1. 了解信息的作用。2. 知道传递信息的常用方式。教学准备
课件、与信息传递方式有关的书籍、空白资料卡。一.教学导入:
1.谈话: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与外界沟通,互相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思。2.课件中出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的图片,提问:图片中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3.我们还不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让我们通过搜集资料来了解吧!
二.活动1 搜集信息传递史的资料
1.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分发给每组相应书籍,让每组学生查找,信息传递方式。
2.进行资料的汇报:你们组都搜集了哪些资料?
3,交流:这么多传递信息的方式,你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分类吧? 4.课后完善:除了刚才大家搜集到的这几类方式,还有一些我们没有找到,请同学们回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搜集。(在课堂上没搜集到的或搜集不具体的由老师作详细交待,提供相关网络或书籍名)
5.指导制作资料卡:
教师出示空白资料卡,指出资料卡内容要点应突出此种传递方式存在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具备条件最好配以图片。
6.布置任务:
组内分工,对各类信息传递方式的资料进行补充并制成资料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制作资料卡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2. 体验一些残疾人的不便,并能关心、帮助他们。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传递信息的常用方式。学生准备
资料卡、耳塞、布条。一.教学导入:
课前,我们让大家制作信息传递的资料卡,现在,让我们进行交流交流。
二.活动2 制作信息传递的资料卡 1.将搜集资料制成的资料卡出示出来。
2.展示评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釆用全班交流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有展示交流的机会。
3.交流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各种方式按照年代排列顺序分析,讨论资料卡呈现的信息传递的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优点和缺陷,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
4.讨论:信息传递的历史可分为哪几大阶段。
5.阅读指南车信箱:指导学生用指南车信箱中的内容对学生的划分结果进行规范。
三.拓展活动,隔绝信息
1.过渡:同学们表现很好,我想奖励你们,让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分组做塞耳朵、捉迷藏的游戏)2.讨论:游戏中你有什么体会?
3.可见听觉、视觉上的信息对我们很重要,而有一些人—盲人、聋哑人他们都无法接收外界这方面的信息,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呢?
2.书信和标志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简单的方法书写密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在写密信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教学准备
课件、写密信的材料。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视频。(一段是远古人类用语言交流而成功狩猎的视频;另一段是古时候快马加鞭送军情的视频。)
2.能说说这两幅场景中传递信息的情形吗? 3.你能说出他们传递信息方法各自的优劣吗? 4.教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的简单方式传递信息。这些简单的方式容量小,传递距离短而且不能长期保存,而书信可将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大,信息传递的量更多,信息传递的距离更远。
二.活动1 写密信
1.过渡:教师提问:假若视频中送信员携带的军情十分重要,要防止泄露,你有什么好法子?
2.古人很聪明,他们发明了一个好方法—写密信(课件出示古人写密信的过程)
3.你们想不想也学古人的方法,在课堂上来写写密信?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5.活动基本完成时,教师问:我们的活动有趣吗,此时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6.教师简单讲解写密信的原理。
7.小结:从写密信的活动中,我们知道这种方式可以用文字传递信息,而且信息的内容可以保密。
三.指南车信箱 1.阅读。
2.了解用明凡写密信的方法。四.搜集资料
1.过渡:其实,古人很聪明,除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还有很多其他写密信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2.布置任务,课后搜集资料并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 认识常见的标志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计并制作标志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在制作标志牌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2.乐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常见标志牌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标志牌、要用标志牌的几处场景。一.认识常见的标志
1.这节课我们学习标志牌,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播放有各种标志牌的录像)
2.提问:你见到了几个标志牌?
3.每个标志牌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课件打出刚才所看到的标志牌)你都明白吗?(由学生一一讲解出每个标志牌代表的信息,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补充)
二.标志牌的特点
1.出示禁止烟火、禁止吸烟两个标志牌提问:这两个标志牌有何不同?
2.通过比较,总结标志牌的特点:简洁、醒目、美观。并体会颜色传递的信息。三.设计标志牌
1.看课件:要用标志牌的几处场景。想想应该用什么标志牌。2.你能否为学校当中的小草设计一个标志牌。
3.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时你应该注意什么,你准备用什么颜色?图案或文字。
4.学生设计标志牌 5.作品展示、评价 四.拓展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还需做一个标志牌,自己设计做后,并放在相应处。
3.电报与电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搜集电信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学习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不断探索的精神。科学知识目标: 1. 知道电信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教学准备
课件:亨利、莫尔斯发明电报的故事。一.导入
电报和电话的出现可以使人们远距离,快速地传递信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了解电报和电话的历史。
二.活动1 搜集电报和电话资料
1.出示“信息”一课中学生制作的资料卡,按照时间整理出与电抱、电话有关的资料。
2.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亨利、莫尔斯发明电报的故事。3.科学是发展的,只有短短100来年,电话就有如此快速的更新换代,你能回家再查查资料,了解现在最新颖的移动电话有什么特点吗?
(第二节课时进行简单汇报)三.了解专用电话号码。
1.了解专用电话号码,及其使用的情形。
2.教师讲解随意拨打专用电话号码造成的影响,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计简单的电报译码本,会与同学们做发电报的游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学习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不断探索的精神。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摩尔斯电码。2.了解发电报的基本流程。一.导入
还记得发明电报的故事吗?今天让我们一做做”科学家”,也来发一发电报吧!二.活动 发电报 1.学会发电报:
(1)了解“莫尔斯电码”:发电报最早用的电码,它是1844年由美国的一位画家莫尔斯设计出的著名且简单的电码。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的:短促的点信号“.”读“滴”;长信号“一”,读“哒”,时间长度约为“.”的3倍。
(2)了解译码本:游戏中的译码是用2个数字表示,实际的用4个数字表示。
(3)掌握电报的流程:编码—发送—接收—解码(4)学生游戏(按45页的译码本练习发电报)。a.先按“莫尔斯电码”进行“滴”“哒“的时间把握 b.训练0—9 10个数字的把握。
C.训练译码本中的单个字。用译码本中的字组成句子,将它发给你的伙伴。
2.用其他方式发“电报”(1)用握拳表示“.”,伸手掌表示“一”。(2)用手电筒亮表“.”,灭代表“—”(3)讨论用其他方式发电报,拓展学生思维。三.阅读指南车信箱 渗透现代数字通讯工作原理。信息时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搜集有关信息应用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2. 能合理想象并描绘未来通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互联网,避免其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科学知识目标:
1. 能举例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知道正确地使用互联网络。教学准备 课件。一.谈话导入: 1.讨论:信息传递的技术在工作、军事、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应用。(课件出示相应场景)
2.现在,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二.活动1 搜集现代信息资料
1.课件出示P47的图片,提问:这些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2.让学生出示前段搜集的资料,交流:你认为现代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3.教师补充介绍较有趣味性的信息传递方式。4.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 5.布置任务:课下搜集你还不知道的现代信息方面的知识。三.活动2 正确使用互联网 1.交流讨论互联网的作用:
自己曾经利用互联网做过哪些事情,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还希望互联网能发挥哪些作用?
2.正确使用互联网:
(1.)带学生进入电脑教室进行方法指导。
(2.)讲非法网站对青少年的危害,提高学生道德上的警惕性。四.活动3 畅想未来通信。
1.课件出示:烽火站传军情、快马传军、电话传信息、互联网传递信息等几种方式。讨论你通过比较这几种方式,感受到了什么? 2.随着科技发展信息传递方式势必不断更新,未来的人们将怎样传递信息?
3.学生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第5单元 水的变化
1. 不翼而飞的水—烧开水
教学目标:
科学研究目标: 1.会做水沸腾的实验。
2.通过观察测量记录获取沸腾实验中的信息,经过整理、分析解决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沸腾现象。
2.知道水的沸点及沸腾时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汽。情感态度价值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使学生意识到通过多次实验才能做出实验的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水沸腾时的主要变化。教学难点: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教学准备: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水、档记条、记录表、一次性纸杯。
一.导入
我们天天喝开水,烧开水在家熟悉吗?请大家回想一下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有哪些变化?
指名让学生回答。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可是只有这样一些变化吗?在烧开水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水开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今天老师为各组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也来烧一次开水,好不好?(板书:烧开水)二.活动 烧开水 1.定性观察。(1)明确实验目的(2)认识实验装置
(3)动手前的提示 :
1、静静观察记录变化。
2、注意安全(4)学生实验(5)根据记录汇报 2.定量观察
(1)提出问题:水沸腾后温度是多少?温度会继续升高吗?水会少吗?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待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沸腾时的度数,水有没有变化,注意安全。
(4)学生实验
(5)停止实验:水少了吗?少了的水哪儿去了?是不是真的不翼而飞了呢?
三.分析析整理: 1.教给学生分析方法 2.学生讨论,交流
3.总结:今天,我们烧了两次开水,知道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汽,同时,我们也认识了沸腾这一现象,知道水沸腾后尽管再加热,温度也不会上升。
四.拓展: 回家用纸杯烧开水 第二课时 不翼而飞的水 科学探究目标:
能设计简单实验来研究水的蒸发,能进行因果关系的判断得到通风、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作风。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水能通过蒸发跑到空气中去 2.知道通风、加热等方法能加快水的蒸发。学生准备
水 无盖玻璃瓶与有盖玻璃瓶、记录笔。一.导入
在自然状态下,晾晒的湿衣物会慢慢变干,池塘里的水会慢慢减少。我们能解释这种现象? 二.活动2 悄悄逃跑的水
1。学生解释在常温下水慢慢干的现象:
沸腾时水少了是水变成水蒸汽跑到空气中去了,水慢慢地干了,水是不是也变成水蒸汔跑到空气中去了呢?
2.设计实验来检验学生的解释是否正确
实验器材:水(水槽)无盖的玻璃瓶与带盖的玻璃瓶及记录笔 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让学生将实验方法填在P52的实验记录表中):在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内注入同样多的水,做好水位记号,一个敞口另一个加盖,摆放在同一地点,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玻璃瓶内水的变化。
3、学生组装实验,然后将装置摆放在教室的一个固定的地方,要求学生定时观察并做好记录,下周再在课堂上来做实验总结。4.总结:在常温下水会变成水蒸汽,这种现象叫蒸发。(补充填好实验记录表)
5.填表:
相同点
沸腾 蒸发
不同点
水 水蒸汽
1、加热到某一温度才发生
1、在常温下发生
2、水迅速变成水蒸汽
2、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汽
三.拓展活动:怎样加快水的蒸发
1.同一件湿衣物,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干得比较快?(学生看P52的图)
明确:毛巾挂在打开的窗口干得比较快,因为打开的窗口通风。晴天的裙子比多云天干得快,因为晴天太阳大 2.想一想,怎样做能加速水的蒸发?请说理由。3.要减少水的蒸发,你又将怎样做?
2.飞回来的小水珠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制定较规范的研究计划来指导研究杯盖内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2.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会控制实验变量。
3.会分析对比实验的因果关系,得到水蒸汽遇冷凝结的结论。4.能用实验来探究云、雾的成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杯盖内出现和小水珠的事实敢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水蒸汽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2. 知道云、雾、雨、露是水蒸汽遇冷凝结形成的。3.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实验变量。云雾的成因的探究。一.实验导入
实验:教师在杯子里倒入开水,让学生观察杯盖后,再将杯盖盖在杯子上,1-2分钟后再打开杯盖,让学生观察杯盖内的小水珠,提问:你能猜想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活动1 研究小水珠的由来
1.教师引导:水被加热时,水可以变成水蒸汽,那么水蒸汽遇冷后,会变成水吗?
2.学生猜测:小水珠是水蒸汽变的。3.设计实验方案: 4.讨论、交流、完善:
明确: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培养器内的水的温度有不同,其他条件都一样。
第三篇:湖南文艺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音乐四年级上册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演唱《茉莉花》
2、读谱唱歌《知了》
3、听赏《杨柳青》《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自学等形式学习歌曲《茉莉花》。并能有感情的背唱歌曲《茉莉花》。
2、通过变换演唱形式巩固歌曲。
3、通过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江苏民歌的特点。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江苏民歌的风格,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歌唱《茉莉花》。难点:变换方式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在歌曲《茉莉花》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一、识茉莉
1、师生问好
2、谜语:我们来猜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花最没有力气?
出示图片,师:是茉莉(没力)花,有谁来说一说对茉莉花的了解。原产于印度、巴基斯坦,茉莉花是菲律宾、突尼斯、印尼的国花,象征着爱情和友谊。主要是白色,紫色少有。可用于制作茉莉花茶、提炼香料等。大约在宋代进入中车,明代大量种植,中国广西的横县茉莉花产量全国领先。
二、听茉莉
学生再次聆听《茉莉花》
三、唱茉莉花
1、自学演唱歌曲《茉莉花》
茉莉花在中国传唱了几百年,在智慧的中国人民的代代传唱下,它的形式变
得丰富多彩,全国各地流传着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让我们一边听录音一边对照课本上的歌谱,唱响《茉莉花》
(1)学生跟录音轻声唱
(2)教师弹奏学生自学跟唱哪一句比较难唱,师生共同解决。(3)跟琴唱全曲
师:我们怎样把这首歌曲唱得更好听呢?可以从速度、力度、歌唱方法上考虑,你可以具体说出每一个乐句。老师提出要求看能不能把刚才我们说的运用上,一个乐句一换气。(教师伴奏学生跟唱)
(4)、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哼唱、领唱+齐唱、对唱等(5)尝试一种比较难的演唱形式,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采用轮唱。
2、从歌词推歌谱
我们已经学会了演唱这首《茉莉花》,让我们把它的歌谱唱出来吧。
四、延伸欣赏 1、2013年央视蛇年春晚上,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与来自加拿大的女歌手席琳迪翁一同献唱歌曲《茉莉花》,这也是此次春晚的一大亮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茉莉花》4”21
2、意大利的作曲家普契尼一生中最后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图兰朵》中也选用了茉莉花的旋律。
歌剧《图兰朵》讲述了一个非常古老的东方神秘话(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日》),相传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流亡元朝的鞑靼王子卡拉夫答对了所有问题,但图兰朵拒绝认输,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五、总结
一首江苏民歌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打动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人心?那是因为透过优美婉转的旋律,溢发出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中国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茉莉花》既是中国的,又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高歌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吧!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演唱《茉莉花》
三、读谱唱歌《知了》
1、学生听赏一遍。
2、教师划拍范唱。
3、教师指导学生划拍唱谱。
四、听赏《杨柳青》《采茶舞曲》
1、听赏《杨柳青》
(1)感受歌曲 学生初听一遍。
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生:有很多衬词(学生说不出,则由老师问:歌中有许多歌词是在括号里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
生: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师:说得真好。《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体会强弱
师:这首歌曲是扬州人民在劳动的时候哼唱的,那么,请你想想,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边听音乐、做动作边体会:可以是除草、割麦)
(4)试着用扬州方言唱一唱
2、听赏《采茶舞曲》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品牌的茶叶吗?(生说)对,有福建的 铁观音,苏州的碧螺春,还有杭州西湖的龙井茶。《采茶舞曲》这首歌曲表现的就是西湖边一群采茶姑娘采茶的劳动情景。
(2)分析方言对歌曲风格的影响以及简单了解江南地区歌曲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①学生演唱歌曲
师:“茶农在劳动的时候,常常是边采茶边唱着歌,也让我们来当一次茶农,有感情地唱一下这首采茶歌吧!
②讨论分析
师:“同学们是用普通话来演唱的,那我们所听到的《采茶舞曲》是用什么语言来演唱的?(方言)具体来说是江南一带的方言。那你觉得用普通话了来唱和用江南方言来唱哪一种更能表现江南民歌的韵味呢?(方言)对,可以说方言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民歌的风格。〈采茶舞曲〉这首歌曲是用江南一带的方言来演唱的,让人一听感觉就是江南一带的歌曲风格。那么柔美、流畅、婉转动听。
(3)模仿方言演唱歌曲
①师:“我们还是再来欣赏一下原汁原味的〈采茶舞曲〉吧。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找一找,歌曲中的哪些字最明显的能听出江南地区的方言来?(播放《采茶舞曲》)。②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师点击屏幕出现字词。一起说说屏幕上的字词在歌曲中的发音是什么。④方言演唱
师:“下面我们跟着歌曲一起唱一下,听到屏幕上的字词我们试着用江南的方言来唱一唱。(播放歌曲范唱)
3、表演“采茶舞”
① 师跳“采茶舞”
(师):“歌曲确实非常的美,每当听到这首〈采茶舞曲〉,我都忍不住地想要跳起舞来,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看啊?好,下面我就为同学们跳一段“采茶舞”,我给同学们提个要求:请仔细看,你能记住哪些动作?
② 说说记住的动作并分析动作含义,生可跟着一起做一下几个动作,坐着做
③ 跟音乐一起表演
(师):“好,让我们也当一回茶农,感受一下他们辛勤的采茶劳动吧。同学们请起立。我来看看茶农们都准备好了没有,我们要上山采茶了。
表演完毕:“今天的采茶劳动结束,小茶农们辛苦了,快坐下休息一会吧。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
2.能用歌声和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足球赛的热烈场面。3.知道一些有关足球赛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能用歌声和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足球赛的热烈场面。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手拿足球):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踢足球吗?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有关足球的歌曲《小小足球赛》,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师:你感觉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的、热烈的)师:你们的感觉非常正确,这的确是一首欢快热烈的歌曲。
2、仔细听一听歌曲中的球赛场面是什么样的?(第二次放范唱)
生1:我觉着这场球赛很热烈,我听到有攻有守有倒钩有射门,踢得很卖力。生2:这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啦啦队的呐喊助威声让我感觉比赛很紧张,好像两个队实力相当、不相上下。
生3:这场比赛还是一场非常愉快的比赛,我听到了欢声笑语。
师:你们说得很好。这场比赛不仅紧张激烈还充满了欢笑,大家在比赛中体会到了足球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来分享运动员成功的喜悦。
3、请同学们随范唱轻声哼唱。
第三次听范唱,学生轻声跟唱。(连放两遍范唱)师:这首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生:“注意!射门!”“十号!射门!”这一句最带劲儿了。师:好,当唱到这一句时我们也一起为他们加油助威。
4、放范唱,学生在“注意!射门!”和“十号!射门!”的地方呼喊。师:谁再来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句?
生:“小小球儿脚下传凌空一倒钩”这一句给我印象最深。我好像看见足球在天上飞了。
师:说得好,请同学们随我的琴声唱一唱这一句。(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师:谁再来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
生:“哎呀呀呀呀呀”和“哈哈哈哈哈哈”这一句给我印象最深。
师:是呀,我们的啦啦队都是铁杆球迷。和场上的运动员一样紧张兴奋。来,随老师的琴声唱唱这一句。(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跟着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完整的唱一唱。〔放范唱〕
5、学生跟着范唱完整演唱歌曲。
师:不错,你们学的真快!我们试着跟一跟伴奏好吗?〔放伴奏,生随伴奏演唱)
三、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请看录像。(放多媒体课件)请帮我放一些比赛视频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录像中,有颠球、传球,你们觉得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哪些句子要唱得跟颠球似的跳跃一些,哪些句子要唱得和传球一样连贯一些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体会一下好不好?
(教师播放范唱,学生认真聆听,思考歌曲中应该在什么地方唱得跳跃,什么地方唱得连贯。)
师:好了,大家又听了一遍,现在老师不让你们告诉我答案,我给你们每人一个足球,在应该唱得连贯的地方传球,在应该唱得跳跃的地方拍球,怎么样?(教师再次播放范唱。学生在有连线的地方传球,在“哎呀呀呀呀”和“哈哈哈哈哈哈”的地方拍球。)
师: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小足球,谁来把他们贴在相应的地方,连贯得地方贴一个大的,并且画上连线,跳跃的地方贴小的。
(学生拿贴纸在黑板上的谱例上贴出“连”“断”标记。)(歌曲范唱作为背景音乐)
师:好,现在我们按照标记方法唱一遍歌曲。(生按连断标记演唱)
师:恩,唱得好多了。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一场足球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演唱,才能把运动员们激烈拼抢的场面表现得更加生动呢?
生1:我认为在“注意”“射门”还有“十号”“射门”的地方应该表现的更紧张急切一些。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生示范)
师:大家一起来一遍。(全体学生一起喊。)
师:如果能把“摔了个大跟斗”时的沮丧和“球进了大门口”时的兴奋表现的再充分一些就更好了。(教师范唱这一部分。)那我们再来试一试。(教师弹琴伴奏,学生再次演唱,体会赛场感觉。)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还能想出什么点子让歌曲更好听、更有赛场效果吗? 生:老师,我觉着可以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找一个人领唱,好象一个解说员在解说,其他同学仿佛是拉拉队员似的。
师:你的主意真好!那在什么地方领唱、什么地方齐唱呢? 生1:在一开始到“注意”“射门”的地方领唱,后面的部分齐唱。
生2:还可以在歌曲的小过门儿的地方大家一起拍手,好象啦啦队在给队员加油一样。
师:太棒了!那我们来试一试看吧。(教师播放伴奏带,一领众和,齐唱的同学在小过门儿处拍手。)
师:大家演唱得非常好,让我仿佛真的到了足球比赛的现场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拓展延伸
师:那老师问一下,你们对足球了解多少呢?
生1:我知道赛场上有十一名队员,有前锋、中锋、后卫、还有守门员。
生2:我知道很多大球星。贝利、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贝克汉姆等。师:你们知道得可真不少。光靠一两个球星能赢吗? 生:不行,得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取胜。
五、小结
师:你说的太好了!团队中的所有球员必须团结协作,努力拼搏,配合默契,才能取得胜利!希望同学们都来学习运动员身上的这些优良品质,努力学习,为国争光!我看有的同学兴奋得都坐不住了,那就让我们伴着歌声到操场上去比一场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运动员进行曲》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进行曲体裁,能分辨进行曲、舞曲及摇篮曲的不同。
2、欣赏《运动员进行曲》,感受进行曲刚劲有力,富有节奏感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欣赏《运动员进行曲》,感受进行曲曲刚劲有力,富有节奏感的特点
2、认识、了解进行曲体裁,进行曲的欣赏,进一步感受不同风格的进行曲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认识,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享受这愉快的音乐课堂吧!
二、百度观看《国庆大阅兵》无声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1、观看无声视频,引发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爱上网吗?在网上看过国庆大阅的视频吗?今天的音乐课堂我们也来上上网看看相关的视频录像吧!
2、视频画面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庄严、雄伟)
3、视频存在什么问题?(缺少声音)
三、聆听不同风格乐曲,为视频选择伴奏
师:是啊,这么隆重的场景这么能缺少声音呢?我想这也是我们班很多同学疑惑吧,那么就请我们班的同学为它加点声音吧!相信这个小问题一定难不倒你们的!
1、聆听三种不同分格的音乐,为视频选择适合风格的音乐
师:老师这里有三段音乐,他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请你们仔细地听一听,听完以后选择其中的一种类型为我们的无声视频伴奏吧!
师:怎么样?你们选择哪一种音乐为这个视频作为伴奏?为什么?(生讨论回答得出第三首)
2、说说这几首曲子分别属于什么风格的音乐吗?(学生讨论)
3、师板书: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4、说说这几种曲子的风格特点吧!学生讨论
5、答案有很多种,让我们一起借助互联网查找答案吧!
6、教师总结板书
摇篮曲: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平稳,带有摇篮的动荡感 舞 曲:速度轻快、风格典雅 ,优美动听 进行曲:雄劲刚健,坚定有力,富有节奏步伐感
7、小结
师:进行曲是以行进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它的节奏鲜明,速度平稳而且威武、有力。刚好适合检阅仪式以及队列行走这样的场面。所以你们刚刚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你们真是懂音乐孩子!为自己的选择鼓鼓掌吧!
四、观看有声视频
1、观看有声视频短片,思考回答进行曲在此时的作用
师:选好了音乐类型,赶紧再看一看配上进行曲音乐以后的片子吧!看看现在看起来的感觉怎么样?
师:进行曲在这个时候起来了什么作用?
生:(统一步伐、使军队更加威武、鼓舞情绪等)
师:这首曲子你熟悉吗?在什么时候你会听到它?有谁知道这首进行曲的名字吗?
生:(《运动员进行曲》)
2、说说《运动员进行曲》的了解
师:你对《运动员进行曲》有些什么了解? 小结: 师:这是一首由铜管乐合奏的《运动员进行曲》,铜管乐是西洋乐器,你能说说对铜管乐器的了解吗?
五、了解管弦乐
小结:铜管乐器是金属制成的,因此大多音色嘹亮,气势庞大,用来演奏进行曲非常合适,下面我们也来用铜管乐器来演奏一下《运动员进行曲》吧!
六、欣赏《运动员进行曲》
1、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第一部分
(1)用“当”哼唱《运动员进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师伴奏 师:这部分的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2)第一部分旋律律动表演
师:观察一下我的动作和音乐有什么关系?我是在什么时候换方向的。(有节奏、每一句转一个方向。)(3)全体学生一起随乐律动
2、聆听《运动员进行曲》第二部分,感受乐曲的旋律特点(1)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注意音乐的情绪变化。(2)创设情景帮助理解情绪变化
师:如果说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运动员的进场,那我觉得这一段更多的是表现拉拉队们在为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加油喝彩,如果你是拉拉队员,你会用什么动作来鼓励我们的运动员呢?(学生讨论)(3)律动表演第二部分
3、用颜色区分音乐的情绪变化。激发情绪,告诉秘密:音乐是有颜色的
例如:红色、蓝色,你怎样为刚才听的两段音乐选择颜色?为什么? 预设:一段红 二段蓝吗,根据情绪变化选择
4、聆听区分第三部分旋律与第二部分旋律的异同
(1)聆听第三部分音乐,分辨与第一部分相近还是第二部分相近?完全一样吗?(2)为第三部分选择颜色(预设淡蓝)(3)为第三段音乐创设情景
师:第一段表现的是进场,第二段是拉拉队的加油喝彩,第三段呢? 生:(讨论,师挥舞红旗)
5、完整聆听全曲,分析曲式结构(1)完整聆听全曲,引导律动
(2)再次聆听,为每一部分音乐选择颜色(3)说出乐曲出现的颜色顺序
(4)用ABC代替不同的颜色,说出曲子的曲式结构 板书:AABACA 回旋曲(5)了解回旋曲
小结:回旋曲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6、聆听不同版本的《运动员进行曲》
(1)聆听合唱版《运动员进行曲》说出演唱形式(2)聆听独唱版,说说演唱形式
七、进行曲拓展
1、说说生活中哪些场合还会有进行曲?
八、升旗仪式,感受爱国情怀
1、说说这几件国家的大事
2、在这些大场合中国人总是要演奏的一首进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
3、观看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敬个礼吧!
九、总结
师:从你们的歌声中,表情中,我已经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国歌的魅力,进行曲的魅力,最后老师忠心地祝愿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把歌声进行到底!把快乐进行到底!是把学习进行到底!让我们用整齐的有节奏的步伐退场!
第三课
教学内容: 音乐家海顿。教学目标:
1、在听赏《告别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熟悉音乐主题,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2、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3、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教学重、难点:
1、了解《告别交响曲》、《惊愕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打击乐器、身势动作、人声等参与表现《惊愕交响曲》,并体验力度在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
二、欣赏《小夜曲》第二乐章
1、引入情境。
听赏《小夜曲》第二乐章。画面:夜晚风景音乐:《小夜曲》 引出故事的人物“海顿”。(1)故事一:
一生写了一百多部交响曲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长期担任宫廷乐长,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携带家人和仆人来次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往。(2)介绍海顿 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顿。听故事;看画面。
画面:教材故事一的画面。通过听故事的形式,了解海顿的生平以及他创作乐曲的背景。
(3)故事二:天长日久,乐手们思家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的亲朋在大厅听赏海顿刚完成的第45号交响曲。奏到最好,乐手们2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仅留下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
2、听赏《告别交响曲》第五乐章节选。(1)熟悉音乐主题。
(2)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a、听故事。b、听赏乐曲片段。c、哼唱主题。
d、画旋律线。方法: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e、演唱表现。
方法:学生反复多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步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画面
1、教材故事二的画面。
画面
2、音乐主题:(略)通过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和演唱音量上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乐曲所描绘的乐手相继退场的场景。
3、故事三:
善解人意的公爵自然领会到海顿创作这首乐曲的用意,第二天变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作“〈告别〉交响曲。”
4、知道曲名。听故事。画面:教材故事三的画面。
5、故事四:
海顿在60岁前后,跨海到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慕名而来,将音乐会当成社交场合,热闹非凡。
6、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a、听故事。b、听赏乐曲。c、讨论音乐特点。
7、方法:通过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画面
1、教材故事四、五的画面。画面
2、音乐主题。
8、故事五:
海顿的音乐响起时,一些外表高雅的贵妇却打起瞌睡来,轻快的第一乐章后,柔美的慢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
9、听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认识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2)哼唱主题。
三、参与表现。
1、方法:用人声、打击乐、非常规音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音乐知识:渐强〈 〉渐弱 PP〈 FF〉 PP
2、故事六:原来,这是海顿刻意设计的。他向人解释说:“那会叫女士们惊愕得跳起来。”于是,这首乐曲便被人们称作〈惊愕交响曲〉
3、知道曲名,听故事:教材故事六的画面。
四、总结下课
第四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藏族民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初步认识连音记号。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用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和对家乡赞美的情绪来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并掌握几种简单的藏族舞步。
2、能准确的唱好高亢的长音衬腔以及一音多字。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综合训练:
1、发声练习:大家都喜欢唱歌吗?(喜欢),那好,老师想听听大家的发声。咱们来练练声好吗?看哪些同学发音正确。要求学生随老师琴声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要想学好音乐,不仅仅要掌握音准,还要掌握准确音乐的节奏,所以老师还要考验一下大家的节奏感。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两条节奏练习:(1)2∕4 XX XX ︱ X X ︱XX XX︱X X ︱ XX XX ︱ XX X ︱XX XX︱X X ‖(2)2∕4 X X ︱ X - ︱X X ︱ X -‖
(三)情境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有很多名山胜水和壮丽景观。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给大家欣赏,让我们来猜一猜这是哪里的风景呢?(播
放有关日喀则的图片给学生观看)
2、请学生回答交流。让他们知道刚才图片上都是西藏日喀则地区的一些重要景观。让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日喀则地区。(接着播放课件)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藏族民歌——《我的家乡日喀则》(板书课题)
(四)新课教学:
1、听教师范唱。请学生谈谈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简介新歌。
《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其民族音乐以激昂、高亢、粗犷、洒脱的乐风,呈现出藏族人民纯朴、善良、热情、豪放的性格。这首歌曲也是藏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经典,同时也是藏族的一首踢踏舞曲。
3、学唱歌曲旋律。(课件出示歌谱)可以让学生将刚才的节奏练习与旋律的节奏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4、用“la”或“da”进行模唱练习新歌旋律。
5、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并让学生提出对歌词的疑问。
6、学唱歌词。
7、完整演唱歌曲。(面对祖国拥有如此宏伟的珠穆朗玛峰、圣洁的神山圣湖、壮观的雅鲁藏布江,你们应该怀着的怎样心情是怎样的演唱这首歌曲呢?(无比自豪的心情),带着感情完整演唱这首歌。
8、老师和学生对唱,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轮唱两遍。
(五)拓展
1、这首藏族民歌,现在大家基本上都学会了,能否用老师带来的几种简单打击乐为歌曲配上些伴奏呢?如果能的话该怎样给它配呢?(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
2、师生一起交流伴奏方式。请一些同学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3、藏族人民不仅能歌,而且善舞。那么今天老师就引导大家一起来掌握几种简单的藏族舞步好吗?
4、逐一介绍几种藏族舞步。并让同学们边看边学。
5、播放《我的家乡日喀则》,老师合着音乐律动。
6、引导学生一起合着音乐律动。
7、全班同学边唱边跳边为歌曲伴奏。
(六)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的踢踏舞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藏族踢踏舞曲的基本舞步。其实描写藏族的歌曲还有很多,描写家乡的歌曲就更多了。我们也可以拿起笔写写自己的家乡,下节课请同学们来创编歌词,用歌声来表达你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拉萨谣》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学会唱藏族民歌《拉萨谣》的节奏,音准等要素。2.能够了解藏族的名胜及风土人情,并且能够了解拉萨。3.通过学习了解藏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教学重难点:
1.了解藏族民歌的创作特点以及相关的人文知识。
2.熟悉《拉萨谣》的旋律,并能模仿藏族的民歌特点来演唱歌曲,并且用藏族舞蹈来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美丽的祖国有山青水碧的江南水乡,有满目苍绿的西双版纳,有沃野千里的林海雪原,更有那神秘迷人的古城。那么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去过西藏吗?谁能告诉我西藏那边有什么呢?可以举手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待学生答后,打开课件,打开标题。
师:你们知道哪个民族生活在这里吗?(课件展示:西藏、拉萨风光)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会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师小结:拉萨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古城,她在我们的心中是一片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永远令人心驰神往这里很高、很美,不仅有高大寒冷的雪山和雄伟美丽的布达拉宫,而且还有一群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藏族人民生活在这,他们就像雪山上的雄鹰一样坚强勇敢,小朋友们想进一步的了解西藏拉萨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吧!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唱歌曲《拉萨谣》
师:说到拉萨这个地方,你会想到什么?你都知道些什么?(板书“拉萨”)拉萨的布达拉宫、青稞酒、酥油灯、云上的日子都是令人难忘的。藏族人们用《拉萨谣》的歌声来表达他们对拉萨的深情。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教师播放歌曲《拉萨谣》、同学们聆听歌曲)师:说出歌曲的内容以及你对歌曲的理解。
(学生回答介绍布达拉宫、青稞酒、酥油灯、阿姐鼓。)
师:(介绍作者何训田:著名作曲家,成为被世界音乐界、唱片业界所公认的世界级的作曲家,何训田对西藏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20多年前就收集了几百首西藏民歌,他创作的“天唱”在1992年亚洲音乐节获得了三等奖。)学唱歌曲。
师:在歌曲中有许多地方的旋律相同,你找到了吗? 教师出示歌片,请学生细心观察并回答唱出相同地方的歌谱。师:说出这首歌曲在创作上有什么特点?(重复加变化)
师:重复加变化的创作特点不仅没有给我们带来乏味的感觉,反而让我们更喜欢这首歌曲。
教师与学生进行歌谱接龙视唱,这样减少难度,让学生一学就会。特别是第一小节,前三拍与第四拍进行接龙,让学生掌握好音准。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完整地视唱全曲。
师:《拉萨谣》是藏族人民喜爱的歌曲,让我们和藏族人民一起在歌曲中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地随着录音范唱演唱歌曲《拉萨谣》。教师和学生分析《拉萨谣》的歌词内容,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在激情中展示自我,表现歌曲
师:在我们尽情的欣赏了西藏拉萨的美丽风情。并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拉萨的感情的同时,好客的藏族朋友们还是舍不得我们远方的客人就这样离开拉萨,他们邀请我们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跳起最美的藏族舞蹈,你们愿意吗?
让我们一起为这首歌曲的第二部分配上舞蹈动作。教师引导学生随着歌曲的演唱跳起藏族舞蹈。
四、课堂小结
师:在即将结束这次旅行之际,你最想说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美丽的拉萨,还和好客的藏族人民交上了朋友。等我们长大了,再去西藏,和那里的人们一起建设西藏,让她变得更美丽、更富饶!
第五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教学准备:
琴、磁带、奖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唱《春雨濛濛》
导入: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雨也似乎是禁不住绿色的呼唤,“沙-沙-沙”的飘了下来,小草们把双手举得老高,迎接他的洗礼。听《春雨濛濛》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你能听到什么声音?(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声隆隆,电光霍霍„„”(4)介绍作品、作者
(5)欣赏录象带《电闪雷鸣波尔卡》
3、说雨中趣事
请学生讲述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二、戏雨——音乐游戏
1、导入
下雨了,一把小阳伞撑了起来,红、黄、蓝„„哪一把和“小红伞”是好朋友呢,大家帮忙来找一找。
2、音乐游戏《找邻居》
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同时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三、看雨——体验歌词意境
1、导入
动画出示:雨“啪啪啪”的敲在小路上 师:你能用一个动词形容雨落下的动作吗? 生:(滴、敲、打......)
师:“敲”更能体现夏雨的活泼和节奏感。师:雨落下来像什么?敲在地上变成了什么呢? 生:(像纱帘、箭头、琴弦......变成了一朵朵雨花花)
2、讨论(课件出现歌词)师:这些词怎么读才能表现夏雨呢?
(生从情绪、速度、力度、声音上分组讨论)
3、朗读
师:请你们试着读一读,看哪种读法更能表现下雨的精灵和“我”欢快的心情。
四、踩雨——学唱歌曲
1、导入
师:有了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去踩雨吧
2、随音乐自由的踩雨
3、师评价
4、用“X O X O |X X X O |”节奏型,随乐踩雨
5、学唱旋律
(1)启发学生用雨落下时的声音摸唱旋律(2)唱曲谱
(3)从情感、速度、力度、声音上说说,这首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学唱歌词
师:请同学们唱一唱,想想唱谱时的要求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春、夏、秋、冬有着各自不同的雨,你们还知道哪些歌曲是赞美四季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1.能识读音符并准确地读谱唱歌。
2.感受歌曲的力度变化,并用声音与声势表现力度的变化。3.用卡农的方式表现歌曲的第一个大乐句。
4.创作出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让学生体验合唱和合奏的合作。教学重、难点: 识读歌谱。教学准备: CAI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踩雨》
二、新课教学
(一)和雨点一起跳舞(感受歌曲)1.激趣导入
师:沙沙沙,沙沙沙,秋雨悄悄的来啦!它欢快的来到大山脚下,对着大山呼唤,山谷传来了阵阵回声。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回声的游戏。我想请问同学们回声有什么特点?
生:模仿呼唤声音只是声音很弱。好老师来当呼唤者,同学们来当大山的回声。你好!欢迎大家!下雨啦!
现在秋雨开始唱歌啦!哗啦啦 淅沥沥(出示课件)(同学们分组唱二个声部。)师:很好。老师提问呼唤者和回声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力度记号表示? p mp f mf 生:秋雨听到了大山动听的回声,高兴极了。它一会儿哗啦啦的下起了大雨,一会儿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并且欢快的唱起了歌,跳去了舞,大家想一起去欣赏一下吗?
2.聆听并感受音乐,进行雨点的舞蹈。(1)听音乐,边示范舞蹈。(2)第二段请学生加入。
(3)请学生和老师一起分角色跳舞。
(4)学生分组,相对着坐,1、3、5、7小组当大雨,2、4、6、8小组当小雨。学生听音乐,选舞伴跳舞。
(二)和雨点一起唱歌(学唱歌曲)
1.听教师演唱歌曲,主要强弱记号的演唱。学生划拍。2.学生划拍,完整演唱歌谱(1)慢速演唱歌谱。(2)稍快速度演唱歌谱。(3)注意力度记号,划拍唱歌谱。(4)用lu模唱。3.唱歌词
(1)分AB组用不同的力度唱歌词。
(2)感受第二个大乐句色彩的变化,并用声音表现出来。(3)师生对唱
(4)分组对唱(交换角色)4.生模仿下雨的声音(1)大雨声:拍手掌(2)小雨声:拍手背(3)雨停了:打响指,弹舌(4)雷公:打鼓
5.雨合奏
请雷公上台,部分学生依次从弹舌、拍手背、拍手掌、打雷,再到拍手掌、拍手背、弹舌的顺序将下雨的情境综合表现。部分同学演唱《大雨和小雨》,师指挥,综合表演。
三、创编合唱
1、将最后一句改为回声。
2、另外请学生创编在哪些地方还可以加二声部。
3、加入声部演唱,体验效果。
4、学生最后唱一句二声部。
5、请同学们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
6、学生分组演唱二个声部
四、结束总结
大雨和小雨唱着欢快的歌曲,跳着优美的舞蹈,结束我们这一新课。
第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可爱的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弱起小节”,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2、技能目标: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能用不同的力度演歌曲《可爱的家》;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教学重点:
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并能用不同的力度演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家的温馨与和谐。教学难点:
1、换气记号处的节奏准确;
2、相似乐句末尾音的音高走向。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歌曲曾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今天,我将它带来了,与大家一起分享。(开始播放《让爱住我家》的MTV)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轻轻唱一唱。
2、这一家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一个词语表述。
3、那你能说说自己家人间一些幸福的事情吗?
二、学唱《可爱的家》:
1、导语:听着这些有趣的事情,让人觉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真是件幸福的事。那么,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可爱的家又是怎样的呢?请打开音乐书。
2、让我们仔细聆听,用心感受:(1)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2)说说让你感动的歌词。
3、曲谱教学:(1)自学指南:
换气记号(换气记号前的音符是两拍,别唱足,注意悄悄换气); 四分休止符(每一乐句后都是一个四分休止符,注意停顿); 音高走向(已标识音符的音高走向,要唱准)。(2)师单手弹曲谱,生轻唱。
(3)设问:你觉得什么地方有困难?困难分句教学。
4、填词唱:
(1)让我们再听范唱,第一遍静听,第二遍轻唱;(2)师生接力唱,师先生后,再交换;(3)生齐唱。
三、音乐知识:弱起小节
1、导语:学到这儿,我突然有个疑问,我觉得我们这首歌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师生互动对话:
(1)这首歌曲的拍号是什么?(四四拍子)
(2)那四四拍子的含义是什么呢?(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3)这不就得了,那这首歌曲中是否每小节都是四拍呢?(不是,首尾两小节不是)
2、那我们怎样解释这个怪现象呢?(知识点:弱起小节)
3、请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知识点,说说你们发现些什么?生答后师生对话总结:(1)每小节有四拍的是“完全小节”;不足四拍的是“不完全小节”;(2)完全小节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而不完全小节第一小节是弱,所以也称“弱起小节”;最后一小节有三拍,是强、弱、弱。
(3)弱起小节要唱得弱一些,我们来试着唱唱第一句。弱起带给你什么感受?
四、歌曲处理:
1、导语:那么,在整首歌曲中,力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2、mf——f——p——mf(1)f处:“虽然没有大厅堂,冬天温暖夏天凉”一句,作者表达对家的热爱时,情绪非常激动,所以要唱得“强”一些;
(2)p处:“可爱的家庭啊”一句,速度减慢,作者将对这个家的爱又深埋心底,所以,要唱得“弱”一些;
(3)把这两句来试试。
3、跟琴,完整体验。
4、学生表演唱。
五、小结:
1、同学们,你们的歌声有你们的深情,里面饱含你们对家的热爱,在这儿,你想给你的家人怎样的祝福呢?
2、同学们,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别忘了对你的家人道一声“谢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吉祥三宝》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歌曲鲜明的艺术风格,把握长调的音乐特点
2、能用轻快明亮、充满童趣地声音学会演唱《吉祥三宝》,体会角色的变化。
3、通过作品的欣赏与演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音乐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分角色演唱作品 教学难点: 合唱部分的演唱 教学准备: 教学用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引进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相信每个同学都听过,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家庭用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打动了全国的听众,(吉祥三宝)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唱首歌曲。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首歌,同学们听完后,思考下,吉祥三宝是什么意思?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为什么?(师播放课件视频《吉祥三宝》)
三、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
师:“吉祥三宝”是蒙古语言中的一个词,“它”的意思是我们每个家庭都由三个人——爸爸、妈妈、孩子组成,希望家家都吉祥如意。2.蒙族风格
出示蒙族服饰、乐器图片,简要了解蒙族长调、短调风格。3.试唱乐谱 4.用“lu”模唱 5.加歌词学唱
6.重点解决街数据和声练习
7.师伴奏,与学生分角色演唱,解决角色声音处理问题(1)教师演父母,两个学生演父母(2)两个学生演父母,师演学生(3)全班分为三个组,分别演三个角色 8.集体表演唱。
四、欣赏与活动
1.听赏萨克斯管独奏《回家》
师:《吉祥三宝》三个角色的演唱让我们看到家庭的温馨,刚刚播放的《回家》让同学们归心似箭地心情刻画出来,请同学们想一想,音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主奏乐器是什么?
2.出示《回家》的主题音乐并慢速弹奏主题音乐旋律,生哼唱。3.师: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将对爸妈的祝福写在纸上。
4.第二次播放《回家》,请同学们再次感受家庭幸福、温馨的场景。
五、总结下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唱了《吉祥三宝》,听赏了《回家》,真是说到自己的家,总有说不完的话。在学校里,我们也共同拥有一个大家庭!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要学会关爱家人,关爱他人,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家庭之爱吧!
第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小小鼓号手》 教学目标:
1.能带着欢快、自豪的情绪,用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鼓号手》。2.能与同学合作模拟鼓号队各种乐器的节奏进行综合表演唱,并从中体验鼓号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小小鼓号手》。教学难点:
能准确模拟鼓号队乐器的节奏,并积极参与表演。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大鼓、小鼓 教学过程:
一、看鼓号队表演的视频
二、认识乐器
师:欢迎大家来到红领巾之家。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三件乐器你认识吗?知道它的名字吗?你能模仿它是怎样来演奏的? 引导学生说出乐器名称并模仿演奏姿势
三、节奏练习
师:让我们来听听它们的声音
1、师敲击大鼓:4/2 x x | x 0 | x xx | x 0 || 师:大鼓是怎样有节奏地在说话?(1)引导学生拍击节奏(2)出示课件 齐拍一遍
2、敲击小鼓 :4/2 x x | x xx | xx xx | x xx ||(1)引导学生拍击节奏(2)出示课件 齐拍一遍
3、号(师:还有一样乐器,是乐队的灵魂。你听听它的声音)(1)出示课件 聆听
(2)请学生模仿 启发用到手势动作(3)一起随着琴声演唱
4、伴奏
师:这三件乐器组成了红领巾鼓号队。你们想成为红领巾鼓号队一员吗?今天鼓号队向你们提出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成为鼓号队中的一员了。(1)出示课件:能将刚才所学会的节奏为下面的音乐伴奏
师: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将会是一名优秀的鼓号手,来吧,接受挑战!(2)聆听音乐第一段
(3)引导学生手敲击桌面模仿大鼓声音,随音乐轻轻敲击大鼓节奏(4)引导学生用筷子敲击桌边模仿小鼓,随音乐轻轻敲击小鼓节奏
四、学习歌曲
师:同学们,挑战成功!当一个小小鼓号手,你的心情怎样?(自豪,骄傲)今天鼓号手们唱出自己的心声!你们听:
1、聆听全曲。师:老师也被鼓号手的自信所感动,我也想参加你们的鼓号队。
2、老师用铃鼓伴奏,有节奏地读歌词第一部分
3、请学生跟着铃鼓的节奏朗读歌词的第二部分及结尾部分
4、跟着琴声轻声唱曲
5、跟着琴声轻声唱歌词,及时纠正
6、分组唱 :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7、齐唱
五、表现
老师当指挥,将学生分成三个组,一组大鼓,一组小鼓 一组号
要求:第一段歌词时,大鼓组为演唱组伴奏,小组作吹号状。在小鼓声音中作准备。第二段歌词时,小鼓组为演唱者伴奏。小号组依旧,结尾部分大家一起演唱。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在鼓号声中度过一节快乐的音乐课,小小鼓号手们,时刻准备着,未来向你们召唤。听《小小鼓号手》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草原小姐妹》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在听唱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
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音乐形象,表达内心感受。教学重、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二、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1、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3、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4、完整欣赏。A.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B.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三、新授歌曲《草原赞歌》
1、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
(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2、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
3、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
4、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5、接龙唱谱。用“LU”模唱旋律。
6、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7、歌曲处理。
8、完整演唱。
9、表演《草原赞歌》
10、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弹舌、扬鞭、耸肩、骑马
11、师生互动。
四、课堂小结。
高唱赞歌,学习英雄,当无愧于新时代的好儿童。
第八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表演《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听故事,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歌曲内容。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学会演唱歌曲《狐假虎威》,并能准确表现各部分的不同情绪。
3.能通过自己的声音体现歌曲中的力度记号,并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教学准备:
1.学生熟悉《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能学会唱同名歌曲。
2.反映狐狸和老虎对话情景的图片五张、狐狸老虎图片各一张、狐狸、老虎 的头饰各一个。3.音乐伴奏。教学过程:
一、初听歌曲《狐假虎威》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有意思的歌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内容,听完请你说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个别简单讲述故事)
二、回忆并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1.回忆对话内容
师:狐狸遇见老虎的时候,对老虎说了些什么?老虎又对狐狸说了些什么?你 们能记住吗?谁来说一说?
师:你们记住了几句,我来数一数一二三四••
现在我来念一遍,请你们听仔细(老师完整的念一遍)2.用图文配对的方法学习对话。
师:(出示五张图片)我指一张你们说出相应的狐狸和老虎的对话?(教师有 顺序地指图,学生说出相应的对话内容)
三、选择角色,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老虎
1.第一次对话。2.第二次练习对话。3.第三次练习对话。
四、学唱歌曲《狐假虎威》 第一部分:
1.有节奏、充满表情地朗读歌词。2.跟琴视唱歌谱。
3.随乐用“la”轻声模唱。4.随琴声默唱,难点句解决。
5.完整演唱第一部分,情绪表现。(力度记号)第二部分:
1.有节奏、充满表情地朗读歌词。2.跟琴视唱歌谱。
3.随乐用“dong”轻声模唱。4.随琴声默唱,难点句解决。
5.完整演唱第二部分,情绪表现。(力度记号)第三、四部分旋律与一、二部分相同,学生自主学唱。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歌曲《狐假虎威》,很高兴你们能准确地表现音乐情绪。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有趣的游戏表演,希望大家做好准备,期待你们生动的表现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表演《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狐假虎威》,进一步唱好歌曲并表现情绪。
2.学习音乐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3.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能进一步提升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教学准备:
1.狐狸、老虎和其它动物头饰。2.音乐伴奏。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狐假虎威》 1.师生接龙演唱。2.生生分组演唱。
二、游戏“狐假虎威” 1.师生一起玩游戏的前一半。2.师生完整游戏。3.玩游戏一至三遍。
三、自选角色,分组进行创作与表演。
师将生分为:演唱组、表演组、配乐及音效组、舞台美术组、道具服装组。表演组:老虎、狐狸。(还可另设森林中各种动物)配乐及音效组:模拟森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声音。舞台美术组:设计舞台布景。
四、课堂小结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进行了特别有意思的音乐情景游戏。你们不仅能用歌声准确表现歌曲《狐假虎威》,还能用十分诙谐的表演来展现多种动物的形象。老师感到很开心,期待你们以后能更加出色!
第九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铁路修到苗家寨》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
2.能体会苗寨人民喜庆火车通过山寨时所流露出的兴奋、喜悦心情,引导学生运用优美、甜润的歌声表达歌曲情绪。
3.合唱部分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能用整齐、和谐的声音进行二声部演唱。模拟鼓点,自编身势动作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
演唱二声部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教学难点:
运用和谐的声音进行二声部演唱;模拟鼓点,自编身势动作为歌曲伴奏。教学用具: 课件、电子琴、鼓。教学过程:
一、观图谈感受。
《山寨今昔巨变》,畅谈心中感受。
二、整体初听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师:请你说说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活泼、欢快„„。
师:那让我们再来聆听一次,这次请仔细聆听歌词内容,并谈谈歌词内容讲述了什么?
生:歌词讲述了铁路修到苗家山寨后,给苗寨带来的巨大变化,苗族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
师:你总结的非常好,看来你不仅仔细聆听了歌曲,还认真思考了老师的问题。
二、学习歌曲齐唱部分。1.在教师指导下朗读歌词。
体会歌词的韵律特点,铁路修到苗家寨后,感受喜悦心情。2.师范唱,生感受情绪。3.轻声随乐学唱,自主视唱。4.师指导演唱,突出情绪表达。5.完整演唱齐唱部分,充满自信地。
三、学习歌曲合唱部分。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分组合作读,为合唱作准备。2.听唱旋律,熟悉音乐。3.高声部教学
唱每小节的第一个音,稳定音高感,训练内心的恒拍感。视唱简谱,用la模唱旋律。尝试加入歌词,轻声跟唱。完整演唱高声部,分组演唱。4.低声部教学
唱每小节的第一个音,稳定音高感,训练内心的恒拍感。视唱简谱,用la模唱旋律。尝试加入歌词,轻声跟唱。完整演唱高声部,分组演唱。5.师生合作
师唱高声部,生唱低声部,交换演唱。6.生生合作
分为二声部,互换声部演唱。7.整首歌曲完整表现
体会苗寨人民喜庆火车通过山寨时所流露出的兴奋、喜悦心情,运用优美、甜润的歌声表达歌曲情绪。
四、模拟鼓点,自编身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哒 哒 | 咚哒 咚哒| 咚哒哒哒|咚哒 咚哒|咚咚 哒|| 可敲鼓心、鼓边、鼓槌互敲等。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苗岭连北京》 教学目标:
1.听赏女生小合唱《苗岭连北京》,感受其优美、动听的旋律。2.进行四度音程训练,稳定女高、女低声部。
3.进行回声训练,体会声音的由近及远,表现歌曲中的力度记号。4.二声部合作,能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柔美的情绪。教学重点:
二声部合作,学会演唱女生小合唱《苗岭连北京》。教学难点:
四度音程、回声训练,能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柔美的情绪。教学用具:
课件、苗族头饰、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都去过北京吗?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对北京的了解。
师:下面,让我们用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来表达我们现在的心情吧!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苗岭连北京》
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体会歌曲表达的意境。2.复听歌曲,思考歌曲内容讲述了什么。边聆听边思考,歌曲内容讲述了什么? 3.四度音程训练,稳定高低声部。26、5-1。分组交替进行音程训练,借助柯达伊手势,感知音高。用“u”母音进行轻声哼唱。4.学唱高低声部的前四小节。
初步感受二声部的合作,用轻柔的声音来表现。5.进行回声训练,体会声音的由近及远,注重力度记号。
用“u”母音哼唱旋律,做声音大小的变化,由弱渐强、由强变弱。二声部齐唱最后乐句,表现歌曲余音袅袅的意境。
三、完整演唱《苗岭连北京》
分发苗族姑娘头饰,随乐轻轻摆动身体,深情合唱《苗岭连北京》。
四、小结
第十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我心爱的小马车》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地情绪演唱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2.注重大切分、休止符等难点,表现欢快的感觉。3.选择喜欢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教学难点:
注重大切分、休止符等难点,选择喜欢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用具:
课件、电子琴、小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回答一个选择题。当你听到《我心爱的小马车》这首欢快的乐曲时,你想: a、站着 b、走着 c、跑起来√
师:当XX同学想跑起来时,我们班早就有三位同学,已经跑到一辆来自台湾的小马车上坐着了,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三个同学是谁?
1、出示课题(播放课件)指出本课台湾民谣《我心爱的小马车》 A、教词演唱部分。
(1)①请一同学朗读第一段歌词。(表扬)
②师教读第二段歌词,读完后
设问:你觉得“道路呀总有崎岖,崎岖的山路走过去呀,人生那就更美丽。”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路?
生: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的,只要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明天就会更美好!
③教两个律动动作,为歌词的答的„„配动作。
④1、2组朗读第一段歌词,3、4组配动作; 3、4组朗读第二段歌词。
1、2组配动作。
2、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邀请同学配动作。
3、①聆听录音范唱,并播放课件,请全班同学为录音范唱配口形,不出声。
②师生交流,设问:
a、找一找最喜欢的一句,试着唱一唱!
b、找一找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师教唱。
4、全班试唱,教师为同学们录音(播放课件:歌词字幕及图像)
a、唱完后播放录音,讨论哪些地方唱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请同学们思考后畅所欲言。
b、为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点明要轻快、活泼地演唱(教师可作对比举例)如“道路呀总有‘崎岖’”„应唱得坚定沉着,“的嗒的”„应唱得顽皮轻快。
5、有表情,加上动作演唱全曲。
二、为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编配伴奏。(播放课件:歌词字幕及图像)
师:各位同学都准备了小乐器,有的借、有的自己动手做。这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你觉得你的乐器最适合为哪几句伴奏,那你就大胆用吧。在伴奏过程中,请各位同学唱出你最动听的歌声好吗?
三、课堂小结
师:小马车到站,请同学们下车!记住:崎岖的山路过去呀,人生那就更美丽!只要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明天就会更美好!同学们,回家以后,把今天学的这首歌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好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田野的呼唤》 教学目标:
1.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多角度欣赏、体验春天的美丽,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春天。
2.能用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的呼唤》。
3.强调重音记号、休止符等音乐记号,更好地表现歌曲欢快的感觉。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田野的呼唤》。教学难点:
强调重音记号、休止符等音乐记号,更好地表现歌曲欢快的感觉。教学用具:
课件、电子琴、花朵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一:欣赏歌曲设疑入题 1.师扮演小燕子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2.学生交流。
3.是啊!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可是春天到底在那里呢?(板书: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去找一找吧。活动二:观看视频寻找春天
1.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2.谁能告诉大家春天在哪里呀?(师把花朵发到谁手里就由谁讲)
二、赞美美丽的春天 活动一:讨论并总结
1.我们找了半天的春天,小朋友们,春天到底是什么样的呀? 2.让学生讨论总结。活动二:实践操作赞美春天 1.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春天。
2.小结:春天是个如诗如画的季节,春天是个万物苏醒的季节,春天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着燕子姐姐再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三、新课教授《田野的呼唤》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中描绘的春天。
设问:边听歌曲边感受歌中是怎样描述田野的春天? 2.师有感情地范唱,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设问:说出你所感受到的歌曲情绪? 3.师引导生有节奏、轻声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节奏特点及韵律美。4.自主随乐哼唱歌谱。5.随琴视唱简谱。6.用“la”母音模唱。
7.师教唱、生随琴学唱、难点乐句解决。
8.融入对春天美好的情感,演唱《田野的呼唤》。
9.师生交流,通过重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更好地表现歌曲欢快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第十一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西风的话》。
2、能与同学配合进行合唱,体验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
合唱二声部歌曲《西风的话》。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合唱 教学准备: 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播放《春节序曲》,让学生随音乐律动
2、导入
师:我们知道春节代表着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回顾过去的一年,你觉得自己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师:其实不仅你们发生了变化,连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和你们一样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西风唱起来了,请同学们听完以后说一说西风吹过的地方有些什么变化。
二、听赏《西风的话》
1、听高声部
2、读歌词(1)导语:
当西风抚过湖面,当池塘里的荷花长出一个又一个莲蓬,当梧桐树变成了红色,我们就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让我们伴着西风的歌来将《西风的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吧。
(2)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低声部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西风爷爷”在独自歌曲,下面我们来听听,除了“西风爷爷”在唱,好像还有谁的声音轻轻地跟着和着?(1)学生聆听歌曲低声部(2)用“lu”模仿风声
三、合唱教学(将全班两组分为两个声部)
1、唱曲谱
(1)视唱低声部曲谱(2)视唱高声疗的曲谱(3)合唱两声部曲谱
2、唱歌词
(1)唱低声部的歌词(CAI播放高声部音乐,高声部仔细聆听,心里跟音乐唱)(2)唱高声部的歌曲(CAI播放低声部的音乐,低声部在心里跟音乐唱)
3、两个声部合唱
(1)全曲合唱。注意:找出自己演唱中和谐与不和谐的地方,并解决这些问题。师:为什么不好?哪里不好?怎么解决?(2)分乐句进行合唱(3)交换声部练习。(4)完整地合唱几遍。
四、小结
师: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等到明年秋天,西风再来看你们的时候,希望你们的手中捧满了你们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春节序曲》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能在听赏活动中与他人合作,选择适当的方式积极参与表演。教学重点:
能在听赏活动中与他合作,选择适当的方式积极参与表演。教学难点:
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表演。教学准备: CAI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你们会喜欢过春节呢?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老师也是这样觉得的。这节课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乐曲想给你们听一听,你们觉得这首乐曲描绘的有没有过年的气氛?为什么?
三、乐曲欣赏:
1、初听乐曲。
师:你听过这首乐曲吗?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你认为乐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教师小结:这首乐曲叫《春节组曲》,它就是描绘的春节时中国人民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3、再次聆听
课件演示人们过春节时各种不同的场景。
4、分段聆听
师:你觉得整首乐曲在情绪上有变化吗?根据速度、节奏、情绪这些音乐元素,同学们说说全曲可以氛围几个部分?(师带领学生在每个段落做不同的动作,再
请同学上台粘贴图片代表几个段落)生:三个部分
5、小组讨论
师: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最喜欢哪一部分,并唱一唱它的主题,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
第一部分包括两个主题:第一主题锣鼓喧天,你可以利用身边的可以利用的东西来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用打击乐器伴奏试一试)第二主题如载歌载舞的场面,请大家为这一部分设计一下舞蹈动作吧。(用舞蹈伴奏)
第二部分:用秧歌的舞步来感受第二部分音乐的美!(采用红领巾等道具)第三部分:说出与哪一部分相似?(师出示结构图示:A+B+A)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也是高潮部分,可以用舞蹈和打击乐器一起参与表现。
6、分组练习
7、分组表演
将全班分为乐器组、歌唱组、舞蹈组,分组进行表演。
8、师生评价
9、欣赏舞蹈节日欢歌——《春节序曲》
四、总结下课
(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第十二课
教学内容: 《音乐七巧板》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甜美的声音接唱歌曲,并说出歌名
2、能较准确地分辨所听乐曲的播放顺序,说出曲名
3、能分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
1、能用纯净、流畅的声音接唱歌曲
2、准确分辨乐曲的名称及情绪 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的识记 教学准备: 钢琴、CAI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多首歌曲,并准确说出歌名
2、聆听多首乐曲,能根据乐曲的不同风格,准确说出歌名。教学重点: 对歌曲的复习教学难点: 对乐曲的准确听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引进主题
师:同学们,期末到了,这个学期的音乐课又结束了,你们都学到了一些什么乐西呢?今天,我们就摆一个小小的舞台来进行比赛,看看哪个组学得最好!(师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并在黑板上做出评价)
三、活动
活动环节一:接着老师的歌声唱下去,并写出歌名
(1)老师在琴上自弹自唱一句后,让同学抢唱完,并集体说出歌名,唱得最好的一组获胜。
(2)整体随老师伴奏将学过的歌曲进行复习(2)音乐擂台赛
播放音乐,各组学生抢答歌名,答得快、答得准的学生为胜利组,并败组要上台集体演唱这首歌曲,由胜利组和老师给予评价。
活动环节二:请将老师播放音乐的顺序写在曲名的图案中。
1、写一写,唱一唱
(1)老师分别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电闪雷鸣波尔卡》、《回家》、《天鹅》等乐曲后,请学生上台来写出播放顺序名称,正确的一组可加分。(2)请每组同学用母音来哼唱其中一首音乐作品的片段,唱得好的一组可加分。
2、演一演,看一看
学生选择一首乐曲用肢体动作模拟乐器演奏场景,表演好的一组可加分。3.2、吹一吹、比一比
学生用口琴试奏印象较深的旋律4—8小节,看哪一组吹得又对、又准、又好听。奏的最好的一组可加分。
3、小结:得分最好高的组暂时获胜。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快速分辨歌曲的多种演唱形式。
2、能大胆地上台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能大胆地上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第四篇:湖南美术出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模版)
湖南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教室一角》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二、了解队角
1.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2.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4.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5.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
1.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
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学生分工设计。
五、展示评述
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分工情况,将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其他同学说说,觉得最有特色、最好看实用的队角设计是哪个?对设计有特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
一、任务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队角布置的设计,今天,我们就要大显身手,将队角制作和布置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二、学习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提问: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三、分工制作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色。评出最优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室的队角处。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一、欣赏导入
1.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呢? 2.我们来看看这张表有什么特点?(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3.揭示课题——课程图标设计
二、认知了解
1.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的特点。
2.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想一想我们的美术课可用什么图形表示呢?板书:工具材料。看看这三幅草图,哪一幅最适合做课程图标呢?为什么?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练。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板书: “简洁”。
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课呢? 还有什么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板书:特有符号。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音乐)3.同学们看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板书:活动形式。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 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
老师指导: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4.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图标,看看它精选哪些内容?是怎样排版的?想想它是代表什么课呢?(思想品德课)板书:象征图形为什么它也是用了象征图形呢?师生互动交流。
5.讲一讲它是怎样进行综合运用的。
6.看看这个课程表上周二第三节课是什么课。怎么看出来的?老师再指几节课,让学生判断。
7.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图标,为什么?你想设计哪一科的图标?
四、分工设计
1.六人一组分配工作纸,每人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设计。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3.剪下图标,插入课程表底纸,准备参加“精彩二选一”。
五、集体组合、展示评述
1.学生将完成的图标设计参加“精彩二选一”的游戏,通过互评被选为优秀者即可组合进入大课程表。
2.将完成的课程表贴在教室一角,为我们大家的杰作鼓掌。
通过这一课我们运用集体的力量美化了教室,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第2课 花手帕
在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园中,有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就是历史悠久的染色工艺——染缬。染缬,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为了创造多种艺术特色,产生多种艺术效果,古代民间艺人发明了许多印染方法。从制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绞缬(今称为扎染)、蜡缬(今称为蜡染)、夹缬(今已失传)。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
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活动二”的设置即制作扎染作品。工场扎染比课堂要复杂得多,一般要经过染前处理一捆扎布料一浸水一染色一冲洗晾干一熨平完成等工艺程序,色料的配置需用专门的印染色料,并加入食盐等,使染色后不褪色。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四、教学准备: 生宣纸、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欣赏感量: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活动二: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幻灯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捆扎布料。(2)、浸染布料。(3)、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第3课 纸品乐陶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利用各种纸材进行艺术造型的有趣活动。采用的材料是皱纹纸搓、捏成的纸团、纸绳,或较厚的等宽纸条,并根据材料性能运用合适的工艺手段进行构思、设计和制作。所表现的形象装饰性较强,能够产生浅浮雕的效果。
活动一:学习内容是用纸团、纸绳粘贴出一幅装饰画。类似这样的装饰艺术很多,教材左下角之图例是一种立体装饰艺术品,这是法国第六十七届柠檬节最引人注目和极具创意的展品。活动二:学习内容是用等宽纸条制作工艺品。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4、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四、教学准备:
各种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翻作的?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 3.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4.师生交流解决捌作问题:(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5.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二、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讨论方法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6.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7.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8.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三、掌握技术 自主表现
10.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相互评价延伸拓展
11.学生自评、互评作业。12.艺术作品欣赏。
活动二:
一、尝试探究纸 条成形方法
1.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 教师总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2.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4.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作品赏析提供更多参考
5.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二、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6.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
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4)粘贴组合成形。
7.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三、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8,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四、评析交流
9.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4课 时间告诉我
一、教材分析:
时间对我们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过的概念了,但时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课题将时间拟人化,向我们述说着时间的重要性,给人以亲切的感觉。通过钟表的制作和有关时间的绘画表现,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钟表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而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钟表,局限于外观造型的设计。钟表的设计包括钟的整体造型和钟面的设计。在钟表的色彩搭配上,应注意协调关系,重点突出,钟面指示明确,便于大家更准确地看清时间。
活动一作业的形式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把纸睬用折叠的方法制作手表;另一种是收集身边的材料,通过联想制作不同造型的钟表。活动二的学习内容以时间为题材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相同的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的活动,或同一时刻不同的人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进行钟面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
各总钟的资料、剪刀、胶水、各种装饰材料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的幻灯片,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了解钟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设计钟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 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活动二:
一、游戏导 人 “报时”小游戏:
a.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七台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观看课件.学生设置时间)b.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
A.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1.师生互动:
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
2.观看课件,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3.观看幻灯:
找错误,(不是同一主人公。两幅画的内容太接近。)并说说理由。B.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1.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2.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3.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
4.观看课件: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创作训练
1.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交流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六、参考资料: 文字素材
1.人类最早的计时方法是日钟,所谓“日钟”就是用太阳的影子测定时间。最早的“日钟”——日晷是我国发明的,那是在石制的圆盘中心装着一根铁制的指针,圆盘放置在平台上,南高北低,指针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指南极,圆盘上下两面周围各刻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时初”、“时正”等。最早的机械钟也是我国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只机械钟是唐代制造的“水运浑天仪”,它是现代钟表的鼻祖。沙漏是一种以沙为动力的机械时钟。这些古老的计时钟,它们都为钟表的发展作了科学和技术上的准备。
2.古诗《惜时》。作者:陶渊明 晋朝著名诗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音效素材
《在钟表店里》为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一1893)所作,乐曲采用旋律、节奏、音色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钟表形象,抒发人们喜悦心情。此乐曲在湘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配套音乐磁带中能找到。《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歌曲情趣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同样做着不同的事,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一事无成,说明了时问珍贵而紧迫。此乐曲在湘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配套音乐磁带中能找到。
影视素材 《time》这段影片是迪斯尼公司为帮助孩子们学习时间英语单词而制作的影片。影片中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许许多多、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钟表,它们与卡通明星们夸张搞笑的表演巧妙结合,组成生动的画面,伴随着活泼轻松的音乐,创设出一个钟表王国的世界。相信你能在《迪斯尼神奇英语》一系列的影片中能找到它。
第5课 蔬果的联想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蔬菜、瓜果随处可见,它们还是天然的雕刻、塑造材料。本课即选用这种取材方便、易于加工的材料进行活泼、有趣的立体造型活动。
教材借助主图设置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活动。主图中的“荷花”与“青蛙”是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蔬果的形状、色彩、纹理等进行联想的典型范例。
“荷花”是以切划手法为主的造型处理,“青蛙”是以搭配组合为主的造型表现,造型方法的丰富性,给学习方法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形式一般是学生最先感知的美术语言,又是制作、塑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造型因素。对于蔬果的形的联想,教材安排有小训练,强调形状奇特的蔬果更容易引发联想,以此启示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同时教材呈现了三个形状各异的白萝卜,提出问题:看看这些白萝卜,你想到了什么?你会把它们做成什么?这样的小训练,对于触动学生的感知,激发他们的联想思维,发展想像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容易让学生进入下面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
小刀、各种蔬果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教师看幻灯:“池塘里的小青蛙”.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二、深入感知,巧妙联想.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桥)形体(圆鼓鼓)南瓜 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想法.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教师指导一学生根据联想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2,教师提示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3,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四、作品赏析,创造表现.作品赏析.分组自由创作.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自由欣赏,自由交流.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第 6 课 玻 璃 水 彩
一、教材分析:
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习,易于掌握,有趣、好玩。
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四、教学准备:
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 个树根(二)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山峰、石峰„„ 教师提问:像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r美的形象。
二、新授
(一)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
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二)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三)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1.在玻璃上涂色,稍浓。2.点水渗化开来..3.覆盖纸张,轻抹。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
5.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h.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一)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二)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3.教师总结。
第7课 窗 口
一、教材分析:
“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沐浴阳光。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看到风景。”教材开门见山地道出了窗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教材的主体图片是“家的一角”,造型别致、线条优美的大窗,将窗外的美景框入其中,窗口内外相互映衬,室内空间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
本课展示学生设计制作的三个窗户,它们分别利用卡纸、包装用的泡沫、纸盒等材料设计出三种不同造型风格的窗,并配以与窗造型风格和谐的美丽画面。如卡通风格的配以童话屋,古典园林风格的配以亭台楼阁等,这样更好地体现了窗的“引景”作用。同时还对学生渗透了取景构图的知识。
本课的学习屋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窗的造型,使学生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
3、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四、教学准备:
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幻灯展示窗口,了解窗的作用。2.揭示课题——《窗口》
二、新授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申窗户a.有哪些形状?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a.方形、方圆结合等。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a.白天、春天。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车、飞机、轮船等。
3,评窗
老师: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学生讨论回答: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
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学生讨论回答: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申、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作品。2·画面饱满,注意近、申、远景的表现。
3·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面的处理上。
4·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四、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第8课 《剪纸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教学难点:锻炼语言组织河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1、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上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师生示范剪刻步骤。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中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
③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
四、欣赏剪纸故事作品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合作完成剪纸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评价
1、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2、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第9 课 新年吉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年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的艺术特点。
2、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表达对年画的感受。
3、让学生了解民间年画的寓意。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感受传统年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绘画欣赏活动。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用两周的时间通过询问父母、老师,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什么是年画,并搜索年画以及与年画相关的艺术饰品,筹备班级年画艺术展。
2、老师尽量多搜集一些年画,并制成课件。
3、老师准备供学生涂色用的年画线描稿。
一、课前播放新年的音乐,创设过年的气氛,引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听到这段音乐,是否觉得就象回到了过年哪天?同学们喜欢过年吗?生答:(略)师:你们在知道过年有些什么习俗呢?
生答:(略)放鞭炮、穿新衣、放烟花、包饺子、贴对联、贴年画等等。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画漂亮吗?你见过这些画吗?给你什么感觉?这些就是年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大多数的年画艺人都是生活在乡镇的农民。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年画,了解年画!(课件播放课题:走近年画艺术)
师问:同学们,到底什么是年画? 师: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用以增添节日的气氛,又因为一年更换一次,故称为年画。(播放课件)
二、介绍年画
1、年画的来历
同学们,瞧!你们认识年画中的这两个人吗?(播放课件)他们一个叫尉迟恭、一个叫秦叔宝,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他们是唐朝有名的武将,为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他们成了门神了呢?这里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同学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传说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经常闹鬼,致使唐太宗重病缠身,夜不能寐,群臣提议让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说来神奇,宫中果然平静了下来。久而久之,太宗觉得秦琼,尉迟恭两位大将太辛苦了,便令宫中画师绘制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悬挂于宫门两旁。后来这种形式就流传到民间,并在民间中广为流传。贴门神驱鬼辟邪就是这样产生的。
同学们知道的门神有哪些呢?学生列举„„门神
但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所创作的门神都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各个时期的门神画(课件展示各种门神)你觉得这些门神画有什么特点?如:形象威武、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
师:门神多取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汉,这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英雄,妇孺皆知,影响面广,备受民间的崇拜。那么这些英雄好汉又是怎样成为人们心中的门神的?我们可以在课外查阅相关的资料。
2、年画欣赏(学生活动:欣赏、评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年画除了门神,贴在门上,还有些什么作品可以贴在什么地方?(课件展示)
(1)、欣赏展板作品(2)、欣赏电脑作品:动脑筋想一想每一幅年画包含了什么意思?(课件展示)
图一:(2)、展示各自收集的年画资料,介绍各自收集的年画特点?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年画多以什么为题材?(课件展示)
师: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年画的题材也逐渐扩展到生活风俗、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方面。
生:年画多以吉祥、喜庆、欢乐、美好等事物,或者是以典故、成语历史故
事、神话传说作为主题。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自己的理想,画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4)、你知道这些年画是怎样制作的吗?(课件展示制作工序)早期以手绘为主,后来发明印刷术就用木刻印制。还有剪纸等形式。
3、年画与普通绘画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几张普通作品和年画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说
4、通过欣赏,同学们知道了年画有哪些特点?(课件展示)
年画色彩夸张、红火热烈,大胆使用红黄蓝绿等颜色。年画造型夸张强烈,构图饱满、繁密。表达了劳动大众健康淳朴的情趣。
三、课后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年画哪些知识?课后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我国年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那些年画艺术中心,寻找年画艺人,了解年画在当今的状况等相关知识。如果又兴趣还可以找找外国到底有没有年画,下节课我们还将更进一步探讨年画艺术,了解更多的年画知识。
第10课 《拼泥板》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
2、师生讨论。
3、揭示课题:拼泥板
二、体验感受
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
三、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
四、方法和步骤
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
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
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 鱼嘴、鱼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 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赏
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
六、作业要求
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
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哦。
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七、创作训练
1、分组进行创作
2、教师巡视
3、师生一起评议
八、欣赏评析
陶罐、浮雕、雕塑欣赏
第11课《雪花飘飘》
教学目标:
1、用泡沫表现雪花,自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并了解有关制作原理。
2、掌握有关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3、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用泡沫表现雪花,自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教学难点: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教师自制的“雪景”玩具,学生轮流吹一吹。玩一玩。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玩具并提出观察问题:(1)这个玩具由哪几大部分组成?(2)每个部分都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3)这些飘动的“雪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4)如果你来制作的话会按什么样的步骤来做?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A.玩具主要由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
B.底——泡沫板,盖——塑料瓶,景——综合材料。C.“雪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
D.制作底与盖——制作“雪景”——将底与景组合后将底与盖接好——摩擦出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3、请学生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二、认知了解
1、欣赏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汇描述一下印象中的雪景。
3、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4、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
5、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所带材料,互相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并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沫底板上。
三、探究创作
1、师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进行简单示范。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及教室卫生保洁。
四、交流评价
1、学生拿着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内自由玩耍,边玩边向其他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换玩具玩一玩。
2、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还有待改善之处。说说最喜欢哪个玩具并说出原因。
五、课后延展
1、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如何飘舞起来的吗?
2、简单演示空气由吸管进入瓶中,在瓶中流动形成风,于是带动泡沫珠飘动的过程。
第12课《色彩ABC》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
2、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一2种颜料。
3、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教学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实验。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将菊花在白纸上用力摩擦,发现了什么?
2、讨论: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事情吗?
3、师总结:在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制作出颜料。
二、欣赏讨论
1、欣赏几幅作品和染制的方巾。
2、寻找合适的材料:你从大自然中找来了些什么材料?
3、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工具将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出颜料呢?
4、总结制作方法:用小棒和碗捣汁,用纱布包好或用过滤网挤压过滤出汁液。
三、自主探究
边制作边用简短的文字填写研究表格。
四、交流探讨
每组小组长进行汇报总结,讨论解决遇到的困难。
五、总结评价
1、用自己制作的颜料组内共同完成一幅画。
2、贴在展示板上评一评。
六、欣赏评析
1、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直接作
画。
2、史前艺术家都是用土和矿石制作出颜料画画。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中国画中的朱砂色颜料是把朱砂矿石研成粉末获取的。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做一幅美丽有趣的画。
二、整理材料
1、学生观看图片
2、学生开展讨论:你找到的细小物件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
3、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吗?
三、方法步骤
1、欣赏范画,讨论这些画是用什么颜色和哪些东西做的?
2、学生看书,讨论并总结活动步骤。
四、自主探究
1、尝试作画后学生自评。教师总结作画方法。
2、引导学生评价范画,掌握创作要领。
3、教师小结:构图要饱满;设计要新颖;涂胶水要匀;铺色块时材料要密、齐、匀;巧妙运用不同形状的材料。
五、开展活动、学生分工又合作,愉快地创作。2、教师巡回指导。
六、学习评价 1、学生互评。、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
第13课 《乘风破浪》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以“船”为主题,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借由线条、形状、色彩呈现出来。
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船体的基本结构、种类;
2、灵活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任意组合,画出自己喜欢的船。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任意组合,在画出船的大致外形基础上进行细画。
2、注意画面的布局、形色处理、周围环境的添画。教学准备:
船舶模型或者图片、白纸2张、水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第一张白纸,用3分钟的时间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么样才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二、新授:
1、资料欣赏:各种实物船模型、图片、书籍,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2、教师示范描画。将一幅学生作品进行细部添画。
3、师生交流小结:要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三、学生作业:
1、根据记忆画自己看到过的船;
2、根据自己带来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3、教师提供1-2幅船的大型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4、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第二课时
一、欣赏激 趣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2.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做木船
二、感知材料
1.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堆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课件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三、尝试体验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2.在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1)船体制作成什么形才符合力学要求?(2)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3)用什么办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 疑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2)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3)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课件出示范品,分别展示组拼时的三类方法。
五、拓展思路
1.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课件演示各类船的图片
六、学生制作
学生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课件展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时课件循环播放各种船的图片。
七、游戏激趣
1.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质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出示范品启示。
第五篇:四年级科技教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
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实验分析
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 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活动二:神奇的风帆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
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验
教具:小电珠
电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
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2、风力发电说明
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
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第二单元
活动一:向英雄致敬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灾难,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2、知道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为了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怀有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他们对英雄们的热爱与怀念。教具:幻灯、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英雄赞歌》配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通知:队员们做准备
二、表演节目
1、表演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
2、全班齐唱《英雄赞歌》
三、幻灯出示有关英雄纪念碑的图片
1、观察、讨论:“你们明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意思吗?”
2、交流
四、采访计划
1、我想知道英雄的读书经历。
2、我想知道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五、想一想
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
2、通过提问能达到采访的目的吗?
3、将自己和英雄作比较后,我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分别是什么?
活动二:采访身边的英雄 教学目的:
1、通过采访英雄了解英雄的事迹。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采访身边的英雄 教具: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选择采访对象
注意:要采访的英雄在我们这个地区吗? 和他联系方便吗?
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确定要采访的英雄是谁?
二、采访计划: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后,列出一个详细的采访计划。
1、采访目的
2、采访地点
3、采访时间
4、记录工具
5、采访内容
要知道:
1、英雄的读书经历
2、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想一想(幻灯出示)
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
2、通过提这些问题能达到采访目的吗?
三、归来话英雄: 对采访记录进行整理。
活动三: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教学目的:
1、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2、学会设计问卷和发放回收问卷。教学重难点:设计调查问卷 教具:幻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立调查内容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有:
1、小学生和初中生心目中 的英雄是否一样?
2、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目中的英雄是否一样?
二、设计问卷
1、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共 人。其中,小学生有 人,初中生有 人,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2、根据调查内容,设计问卷。
三、想一想:怎么发放和回收问卷?
问题是否简单清楚?你和同伴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回答这些问题?
四、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1、我们一共回收了 份问卷。
2、我们根据问卷回答情况制作了“英雄人物榜”。3.还把男生和女生对英雄的看法分别作了整理。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第四单元
活动一:家乡河流生态探察
教学目的:
1、了解河流的生态环境。
2、对保护家乡的河流提意见。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幻灯
教学重难点:
设计探察方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定探察方案
1、导课引出课题。
2、幻灯出示探察方案。
3、了解探察目的、时间、内容。
准备不同的记录卡。
二、探察大行动
在探察活动中一定要几个人一起行动互相帮助,注意安全!
拍摄小河环境照片,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三、总结发现
对探察记录和照片资料进行总结。
小河的水
小河里的植物
小河里的动物
四、保护小河的建议:
我们从长辈那里得知:十多年前,这条小河的环境情况是:
我们认为,可能是人们的这些行为破坏了小河里的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呼吁:。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活动二:科学施肥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农村农田施肥的现状,了解化肥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比例;
2、使学生明确长期滥施化肥会对环境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施肥,既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不破坏土壤的肥力。
教学重难点:
总结科学施肥的要点,了解滥施肥的危害。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二、师生交流,总结科学施肥的要点
1、观看幻灯(课件出示:乡村农田的施肥现状)
2、师生交流课前所查找的图书资料。
3、师生共同总结出科学、合理施肥的要点。
三、了解滥施肥的危害
结合所查找的资料自由论谈。
四、调查农田用肥现状
1、开展实际走访活动。
2、师生交流,小结我国农田的用肥现状
3、了解农户的一些困难和希望。
五、编写广播稿
根据对科学施肥的学习收获和村里农田用肥的现状,确定广播稿中要写的内容。
六、思考:农户对目前农田用肥的收效是否满意?村里农田用肥的现状对农业生态环境是否有不利的影响?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活动三:我是环保特使
教学内容:
我是环保特使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我是环保特使”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村里生活垃圾堆放的现状,拟定并提出改变现状,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最后能详细列出利用基金改善环境的大致预算。
教学重、难点:
针对村民随意丢垃圾的现状,分析并制定出现实的解决措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录象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象,了解垃圾堆放、处理的现状
发现垃圾的地点 垃圾的主要成分
1、通过看录象,记录村里生活垃圾的堆放情况:
2、了解村民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
(1)剩饭菜用来喂猪,有的直接丢到路边;
(2)烧掉麦秆和稻壳。
二、针对目前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想法
要改变村民随意丢弃垃圾的现状,可以采取这些措施:
1、每户设一个大的垃圾桶;
2、把已有的垃圾集中填埋,让地面变干净。
三、走访村委会
分析措施:
1、不现实的措施:
建立垃圾填埋场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在村里建造不大可能,可考虑改建垃圾中转站。
2、可以进一步考虑的措施: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为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鼓励村民定点投放垃圾。
四、做预算
将可行的措施综合起来,做一个预算。
垃圾桶:单价 元,本村农户总数: 户,总费用: 元。
清运垃圾山:人工费: 元,运输费 元。
建造垃圾中转站: 元
宣传费用: 元
总计: 元
五、填写申请书(略)
教师指导写申请书:把村里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你的改善措施、预算都写进申请书!
六、课后思考:
1、如何使基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做更多的事?有没有节约的余地?
2、哪些措施相对更重要、更迫切?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第五单元
活动一: 认识塑料 教学内容:
认识塑料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塑料,了解什么是塑料、塑料从哪里来、塑料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种类„„
教学重、难点:
了解塑料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找找家里的塑料)
二、说说的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1、将塑料和木头、金属、玻璃等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不容易碎;更轻便;色彩丰富、造型多样、方便携带;
2、有什么缺点?
有的塑料有毒;塑料的应用范围不广;不够结实。
三、进一步认识塑料
1、塑料的定义:
2、塑料的种类:
3、针对塑料的缺点,科学工作者正在尝试作一些改进:
四、展示交流
1、观看幻灯,展示生活中的塑料
2、宣传和交流:
(1)把有关塑料的知识作成网页,供大家浏览;
(2)出一期以塑料为主题的板报,供大家观看。
五、全课小结:
填写学习单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活动二:自制泡沫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动手制作泡沫盆景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活动主题
二、绘制盆景草图
学生讨论、交流
1、山水、陆地、岛屿怎么摆放在盆景里最好看?
2、用哪种颜料上色?
3、陆地和岛屿分别用什么颜色?
三、绘制盆景
1、制作材料:泡沫塑料、颜料、深底的盘子、胶水
2、所需要的工具:美工刀、画笔
3、主要制作步骤:
(1)用美工刀刻出大小不等的几座山,并削平山的底部;
(2)制作房屋;
(3)划分山水、陆地、岛屿的比例;
(4)确定摆放位置
(5)固定并用颜料上色。
四、美化盆景
五、展示、欣赏成果
六、全课小结,思考:
1、不同景物的大小比例安排的是否合适?
2、屋顶用什么材料制作效果比较好?
活动三:“限塑令”有效吗?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
2、通过提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帮助人们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教学重难点:
制定措施,使顾客愿意购买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活动。教学准备:幻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活动要求
二、开展活动
1、向顾客调查,了解顾客对这项环保措施反应冷淡的原因。
2、针对原因,列出解决措施:
(1)不了解可降解塑料袋的措施:把本月定为超市的科普节;在超市里广播有关知识;购物送知识宣传图册。
(2)不知道超市在卖这种塑料袋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3、整体策划:
经过谈论交流,确定措施。
4、填写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形式:
详细说明:
经费预算:
四、活动小结(略)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第六单元
活动一 我的南极探险之旅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极,教学中设计的“我的探险之旅假想”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探险途中的困难,开展“我的探险之旅假想”活动。教学准备:
录象、幻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师:南极是如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界的土地,早在1986年,我国上海的一名中学生和北京的一名小学生就登上了南极洲,在这块神秘而又美丽的白色大陆上留下了足迹,心动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次模拟的南极之旅吧!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了解南极
幻灯出示世界地图
1、让学生找一找南极洲的位置。
2、了解南极的环境
地貌:
天气:
居民:
交通:
动物:
3、提供相关网站:中少网
四、追随探险家的足迹
师:探险家在征服南极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1、播放录象
2、总结资料:
(1)探险队的一般组成。
(2)探险家的准备:特制的保暖服
(3)探险家们要面对的考验:冷的天气
五、开展“我的探险之旅假想”活动
我的探险经过假想: 登上南极 出发时间: 我看到了:
前往方式:
我选择的同伴: 我的感想:
我们的形成:
遇到的重重困难:
六、活动小结:填写学习单
七、课后思考:
师:根据对南极环境的了解,这些探险假想合情合理吗?
活动二:企鹅娃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企鹅的特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2、通过开展设计、制作玩具——企鹅娃娃这一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制作布绒娃娃 教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作为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完成绒布娃娃的制作,让小朋友和15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你们的企鹅玩具交朋友,你想做怎样的企鹅娃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企鹅。
二、探究新知
1、了解企鹅
教师出示一些企鹅图片,通过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
师生共同交流企鹅的特点。
2、确定自己想做的企鹅种类
3、设计、构思
(1)构图
(2)确定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3)探讨基本制作方法
4、制作绒布企鹅
按照一定顺序制作企鹅身体的各部分
5、让企鹅更完美
对比,看看我的企鹅还有什么缺点?
三、活动小结
四、课后思考
活动三:人类应不应该捕捞南极磷虾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磷虾,明确捕捞磷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针对人类应不应该捕捞南极磷虾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以正方参辩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人类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南大洋的生物资源更是非常诱人,南极磷虾的蛋白质含量高大60%以上,人类应不应该捕捞磷虾?今天我们班就围绕这个话题组织一次辩论赛,我们将以正方参赛,快做准备吧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二、为开展辩论活动做准备
1、收集材料,准备辩词
收集整理出可以作为我方论据的内容
2、进行整理,完成辩词
3、推敲反方可能会拿出的论据
4、商讨、拟定对应的反驳依据
三、开展模拟辩论
四、辩论赛场
五、总结活动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第七单元
活动一 农民的好帮手——农具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调查、采访、交流介绍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你们见过农民是如何翻田地、播种子、收谷物、晒谷物的吗?他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农具帮忙完成这些工作,也许你们对农具还比较陌生,现在就分组到村里开展采访活动,认识各种农具,然后在班上作一次介绍交流。
二、确定要采访的问题
三、走访农户
采访记录单
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内容:
四、补充收集信息
整理获得的信息,补充收集信息。
五、汇总与交流
经验介绍交流会
六、活动小结
活动二:农事谚语知多少 教学目标: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季节、天气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搜集了解农事谚语,理解其具体含义,并按谚语的不同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重难点:
搜集农事谚语,理解其具体含义并按作用分类、归总。
教学准备:
日历、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二、认识二十四节气
1、请教科学老师,对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含义、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并完成表格:
阴历月份 节气 阳历日期 节气含义
三、搜集农事谚语
用哪些办法可以搜集到谚语呢?
1、可以上网查。
2、可以问一问有经验的老农。
3、还可以从节气、植物的变化和动物的活动等掌握农谚。
四、整理归类
介绍交流各自找到的农事谚语及其具体的含义,然后按谚语的不同作用进行归总。
1、预告天气类的:
2、预告农事类的:
五、“实战”体验
现在恰巧处于()节气,我们决定到田地里去看看如谚语所说的饿农民们辛勤忙碌的场景。
活动三:野外观蛙记
教学目的: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1、通过教学,认识青蛙,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制定观蛙计划;
2、通过活动,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为拯救可爱的绿色的小青蛙开展一些宣传保护活动,向社会发出倡议书。
3、通过活动树立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制订出观蛙计划,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发出保护青蛙的倡议。教具准备:
录象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课
青蛙有“庄稼卫士”的美名,你也许书上、电视里看到过不少有关青蛙的介绍,可是却未必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过青蛙吧?不如趁着青蛙活动比较活跃的时节,开展一次野外观蛙活动,走进小青蛙的生活世界吧!
二、想一想
1、在哪里容易找到青蛙?什么时候观察青蛙比较合适?进行野外观察要注意什么?
2、观看录象
3、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三、制定观察计划
1、要全面认识青蛙,应该观察青蛙的哪些方面?
2、制定观蛙计划:
观察目的: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
观察方法及装备:
观察内容:
组员分工:
安全准则:
四、观蛙去
进行野外观蛙活动,并填写观察记录
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 地点:
日期和时间:天气情况:
参加人员:
观察到的情况:
五、观蛙归来
回顾、整理好野外观察的情况后,在小组交流后,谈收获和感受。
六、思考
1、从可行性、方便性等角度,选择观察哪些内容比较合适?
2、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分工和需要做的准备吗?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彭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