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专业课 课程代码: 14401405 课程学时:36 学分: 2
适用专业: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时间: 二年级 一学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原则来研究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科学。具体研究对象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师怎样引到幼儿学科学、怎样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怎样为幼儿学科学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设备;以及怎样进行评价其效果等。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了解儿童学习科学的规律,全面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活动设计、评价等专业知识,从而初步具备进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开展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初步技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记住和理解教材中各种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概念、理论和观点。
2.能够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3.能够综合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设计、实施及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4.知道怎样收集科学教育研究的信息,初步了解进行科学教育研究特别是实践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主 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教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等
2、教学难点:把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性质,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化教育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通过观看录像、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等, 力图体现当今学前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和教学的新理念,体现教育的先进性、前瞻性和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绪论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了解
1.2 开展学产胆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掌握
1.3 怎样学习本课程
掌握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2.1 心理学基础
掌握
2.2 教育学基础
掌握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3.1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了解
3.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掌握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4.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
了解
4.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理解
4.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掌握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5.1 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掌握
5.2 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掌握
5.3技术制作类科学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掌握
5.4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掌握
6.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课时分配 36
6.1 数学类教育活动的概述
掌握
6.2 数学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掌握
7.学前儿童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7.1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概述
掌握
7.2自然角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掌握
7.3科学活动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掌握
7.4数学角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组织指导
掌握8.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
8.1科学游戏活动活动概述
掌握8.2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掌握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9.1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
掌握9.2以统整取向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掌握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10.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的概述
掌握10.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的内容
掌握10.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的方法
掌握
五、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说明
1.课内教学理论要系实际,运用了模拟幼儿园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组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教学技能。
2.观摩幼儿园科学教育优秀课程的录像及幼儿科学教育的优秀案例,丰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3.利用教学实践时间,集中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观摩学习幼儿教师如何设计和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学习幼儿园最新的教学模式。
4.积极开发隐性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六、考查范围与题型
1.考查范围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4)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5)学前儿童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6)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2.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选择题 20% 填空题 10% 判断题 10% 简答题 30% 论述题 30% 总成绩 =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教案设计 期末成绩(70%)=笔试
平时成绩的30分考核学生掌握教学技能的水平,具体匹配如下:
10分:教案目标设计合理,表述具体明确,活动过程连贯,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清晰。8分:教案目标设计较为合理,表述较具体明确,活动过程较连贯,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较清晰。
7分:教案目标设计一般,表述含糊,活动过程不连贯,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性较差。5分:教案目标设计不合理,表述不具体明确,活动过程不连贯,不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不清晰。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夏力主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2008年 复旦大学出版社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2、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王志明、张俊主编,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
(3)《学前儿童科学与数学教育》,张俊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
(4)《幼儿科学教育》,刘占兰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幼儿科学教育》,陈虹编著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
(6)《幼儿学习区活动宝典》,山东中路幼儿园编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
(7)《幼儿区角活动》,南平市幼儿园编写组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8)《科学(小中大班)--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王志明编著南京师大出版社1999
(9)《幼儿科技活动活动与指导》,郦燕君主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
(10)《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虞莉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年
第二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是电大学前教育专业(幼教专业)一门选修的教育理论课程,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该课程为省开课,在第四学期开设,课内学时为72学时,占4学分。
二、课程的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学员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导论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80年代幼儿常识课的教育目标和90年代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了解二者的承袭性及90年代科学教育目标的变化。
2.理解社会的发展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3.理解传统的教育目标的三级层次与新的教育目标的三级层次,以及不同年代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对情感态度、知识经验等的排位顺序。
4.理解为什么教育的变革要求把幼儿科学教育的组织策略由向幼儿传授知识转变为支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
二、教学内容
1.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面临新挑战
社会的法展要求重新确定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的重心教育的变革要求改革幼儿科学教育的组织策略
2.科学教育实践中的难题
第一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科学作为认识活动所包括的三个基本要素,理解科学的内涵。2.了解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关于幼儿思维所处的两个阶段的论述。3.理解为什么说每一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4.理解幼儿认识事物的四个特点,以及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5.了解现代科学教育的三个特点,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和幼儿科学教育的特性。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科学
科学即知识体系科学即认识活动科学具有多重性
2.幼儿的认识特点
每一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幼儿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
3.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
现代科学教育的特征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幼儿科学教育的特性
第二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构成一、教学要求
1.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内涵,理解由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经验三个要素构成的教育目标。
2.理解教育目标中情感态度要素的内涵。
3.理解教育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内涵,着重理解幼儿科学方法目标的演进。
4.理解在科学方法的教育中要注意发展幼儿探究未知的能力与技术设计的能力以及如何发展这两方面的能力。
5.理解教育目标中知识经验要素的内涵,了解幼儿可能获得的知识经验。
二、教学内容
1.情感态度——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创造精神关爱和保护周围环境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
2.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
科学教育从以科学知识为重心向以科学方法为重心转轨幼儿科学方法目标的演进科学方法的真正内涵
3.知识经验——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
幼儿期不可能有真正的概念经验性的知识是幼儿能够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强调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
第三章 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是幼儿主动探究和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前提。
2.理解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的途径:
(1)结合实例理解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的方法。
(2)结合实例理解如何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是幼儿主动探究和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前提
2.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的途径
(1)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
顺应、支持幼儿提出的问题和疑问,生成科学教育
支持幼儿的需求和想法,利用和实现其中已有的教育价值
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上不断开发,生成和深化教育
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其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
(2)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不断提供易于引发幼儿产生问题和探究行为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新材料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需求
创设教育情景,使幼儿感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
第四章 安全的心理氛围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心理上安全的环境是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活动的前提。
2.了解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理解幼儿的探究和认知需要、评价不适当等问题的具体表现。
3.理解创设安全探究氛围的主要策略和原则。
二、教学内容
1.教育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不理解幼儿的探究和认知需要评价不适当
2.创设安全探究氛围的主要策略和原则
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兴趣、探索、发现和解释挖掘每一个幼儿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给予每一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和具体的反馈
第五章 有意义的材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儿童遗传基因中所具有的能够探索、理解和解释其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的倾向和潜力,必须与有结构的、适宜的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2.理解材料对幼儿学习者的意义和对教育者的意义。
3.了解材料种类的划分。
4.了解科学教育中材料结构的涵义、材料得逞现方式以及教师在提供材料中的作用。5.了解科学教育中选择材料的标准。
二、教学内容
1.材料的意义
对幼儿学习者的意义对教育者的意义
2.材料的种类
根据内容范畴划分的材料根据性质划分的材料根据功能划分的材料
3.材料的结构
材料的特性材料的变化重要的相互关系
4.材料的呈现方式
开放性呈现材料的投放有明确的主题或任务材料的投放构成问题情景材料分层呈现 5.教师的作用
选择并结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引导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6.选择材料的标准
材料物化着幼儿能够达到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材料幼儿可以自己选择有多种组合的可能随时扩展和增加易构成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 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发现式教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为什么要树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幼儿的新的教学观。
2.理解发现法的涵义、理解发现学习的重要意义。
3.了解幼儿发现与科学发现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理解教师在幼儿发现中的作用,理解“引导发现法”的涵义。
二、教学内容
1.主动的学习者需要引导发现式教学
2.发现法有益于幼儿获得科学精神、态度和方法
3.发现法更适合于幼儿学习科学
4.幼儿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
(1)在一定结构限制内自由探索,但自由的性质和结构的程度不同
(2)经历了大致相似的探究和发现程序,但每个环节都有程度上甚至是质的差别
5.教师在幼儿发现中的作用
选择适合幼儿发现的知识经验提供结构好的材料不干涉,但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出矛盾,引起进一步的探究组织讨论,使幼儿向概念迈进
第七章 指导策略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教师促进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的策略。
2.理解教师有效的提问和处理幼儿回答的策略。
3.理解如何使用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
二、教学内容
1.促进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
猜想和解释实验(试验)与操作明显地看到操作的结果记录获得的信息结论与交流 2.有效地提问和处理幼儿的回答
提问有助于引起和促进幼儿的探究提出能引发幼儿思考的问题对幼儿回答的处理应具有激励性和引导性
3.扩展指导方式:直接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第八章 幼儿科学教育评价
一、教学要求
了解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组织策略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1.幼儿发展评价
评价的价值取向——注重态度和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的原则
2.教师的教育组织策略评价
评价指标评价方式
第九章 谢尔曼的科学游戏论极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一、教学要求
了解谢尔曼科学游戏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谢尔曼的观点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
1.谢尔曼科学游戏论的基本观点
科学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把科学方法用于人类生活,变成好玩的游戏
2.谢尔曼的观点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我们对科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对幼儿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我们对幼儿科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第十章 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发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一、教学要求
了解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
1.“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基本观点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教与学经历与发现意义交流与研讨的作用评价 2.“探究—研讨”教学法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科学教育要使幼儿终生受益教师的作用在于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评价注重幼儿探究过程中的言行
第十一章 各国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一、教学要求
了解各国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二、教学内容
1.美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标准
统一的概念和过程作为探究的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从个人和社会视角所见的科学科学的历史和本质
2.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大纲
知识与理解技能价值观与态度
3.英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大纲
4.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将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根本目标强调发展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教育
结语
一、教学要求
通过结语的学习,应对本书作者的主要观点有一个大致的全面了解。
三、教学内容
1.幼儿科学活动的构成2.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
3.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重视基础
第三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
1、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儿童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以及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3、掌握学前儿童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高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掌握学前儿童美术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一门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知识的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学科,以及东西方美术史论,素描、水粉水彩、油画等美术绘画类技能都与之存在关联。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美术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学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理论。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一门复杂并涉及广泛领域的课程。教学中除介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发展历史外,还应向学生讲清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领域、社会活动领域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展开学前儿童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设计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教师讲述为主,方法、活动设计等以讨论、合作学习及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
一、课时、学时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课内学时为72学时,学分为4学分。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1、文字教材
2、录像教材
3、IP课件
4、网上辅导文本
以上几种教学媒体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辅导媒体与教材做到相辅相成,同时又可使教师、学生根据教和学的条件,对辅助媒体进行选择。
三、教学环节
(一)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
1、文字教材是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自学的主教材。
2、IP课件和录像教材按教学进度精讲课程文字教材中主要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
3、网上课程辅导文本按教学进度,针对课程文字教材进行重点、难点内容辅导和提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主要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建议一览表 章序 1 2 3 4 绪论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 学前儿童美术美术理论的发展与表现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内容
学时数 6 4 4 6
录像IP课件课时
0.5 0.5 0.5 1
面授辅导 2 2 3
自学课时 2 1 1 4 5 10 4 3 6
1.5 4 5 7 8 9 10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 学前儿童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简介
合计 10 6 8 72
1.5 1 0.5 1 9 4 2 3 30 5 3 4 33
(二)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考试)
本课程的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考试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和层次设计的规定。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占40%,其中自主学习占10%)和期末考试(占60%)两部份构成,具体办法由专门制定的课程考核说明作出规定。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
1、美术
2、美术教育
3、学前儿童社会美术教育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1、学前美术教师
2、学前儿童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
1、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掌握
1、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教学内容
(一)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
2、中国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3、中国当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二)外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1、西方早期儿童美术教育
2、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儿童美术教育
3、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育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
2、中国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3、西方早期儿童美术教育
(二)理解
1、中国当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2、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儿童美术教育
3、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育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
一、教学内容
(一)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
1、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2、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二)西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
1、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2、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的理论
3、艾修勒和哈特薇克的美术是儿童人格表现的理论
4、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的美术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指标的理论
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二)理解和掌握
1、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2、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的理论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4、艾修勒和哈特薇克的美术是儿童人格表现的理论
5、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6、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的美术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指标的理论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
(一)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1、涂鸦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2、象征期美术能力的能力
3、概念画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表现
1、太阳
2、蝌蚪人
3、图形的选择和组合
4、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5、动态的表达
6、色彩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二)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表现
2、象征期美术能力的能力
3、概念画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三)掌握
1、蝌蚪人、图形的选择和组合、色彩、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第五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构成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目标的编写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依据
2、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的选择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程序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准备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组织原则与方法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常用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构成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依据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目标的编写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
3、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的选择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常用方法
第六章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目标 1、2岁——3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2、3岁——4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原则 3、4岁——5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原则 4、5岁——6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
1、临摹画教学
2、写生画教学
3、命题画教学
4、意愿画教学
(三)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指导
1、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绘画技能
2、诱发学前儿童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3、激活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4、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四)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案例与分析
1、小班绘画
2、中班绘画
3、大班绘画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目标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案例与分析
2、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
3、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指导
第七章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1、2岁——3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2、3岁——4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3、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4、5岁——6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类型
1、平面手工活动
2、立体手工活动
(三)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指导
1、提供必要的手工活动的技能
2、收集多种手工材料与提供必要的手工工具
3、选择合适的手工题材
4、提供与手工材料、工具接触的机会
5、引导学前儿童积累丰富的表现,积极地展开联想
(四)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1、泥塑教案(小班)
2、剪贴教案(大班)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类型
2、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指导
3、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第八章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1、2岁——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2、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3、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4、5岁——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1、2岁——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2、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3、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4、5岁——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程序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过程
(四)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
1、讲究合适的方法
2、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3、进行有效的设问
(五)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1、徐悲鸿的《奔马》欣赏
2、汉代《说唱陶俑》欣赏
3、蒙德里安和他的作品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程序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
3、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第九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
一、教学内容
(一)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的视角
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二)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1、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行为过程的评价视角
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能力的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三)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
1、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的视角
2、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二)理解
1、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三)掌握和运用
1、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 第十章
学前儿童美术知识与技能简介
一、教学内容
(一)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
1、关于色彩的知识
2、关于线条的知识
3、关于形状的知识
4、关于造型的知识
(二)幼儿园常用的美术教学技能简介
1、刮画
2、版画
3、泥塑
4、蜡笔(油画棒)画
5、水粉画
6、线描画
7、国画
8、撕纸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关于色彩的知识
2、关于线条的知识
3、关于形状的知识
4、关于造型的知识
(二)掌握和运用
1、刮画
2、版画
3、泥塑
4、蜡笔(油画棒)画
5、水粉画
6、线描画
7、国画
8、撕纸
第四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4.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9.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10.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11.科学活动室:是指在幼儿园建立的,专供学前儿童进行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场所。
12.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14.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15.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6.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_《幼稚园的自然》__________》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__操作实验类___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_____经验知识______和理论知识。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____2049计划___”。
6.___访谈法______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__访谈法______、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___中、短期发展目标___
9.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___分类游戏_____和运动性游戏。
10.测量的类型包括______观察测量____、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11.学前儿童___科学教育材料 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12.注意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___启蒙性_要求。
13.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________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___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14.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可操作性、__材料的探索性_________、材料的丰富性和层次性等。
15.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材料的层次性、材料的新颖程度、材料的易理解性、材料的____丰富性___________、材料的探索性。
16.教师在指导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____比较观察法___________和典型特征观察法等几种观察法。
17.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__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18.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_家庭中_____接受科学教育。
19.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__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_______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20.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__半成品材料____________和自然材料。
21.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___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等三个方面。
22.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_挑选分类______________、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23.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二元__分类。
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二是对____对学前儿童发展____的评价。
25.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2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也包括心理学习环境。
27.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28.运用图像记录的方法要在学前儿童___获得大量感性经验__的基础上进行。
29.“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_动手操作_—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
30.美国的“___2061计划_____”,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
31.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__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______相一致。
32.评价者事先明确观察行为和事件的类型,等候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并作记录,然后进行分析的是__自然观察____评价方式。
33.组织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___整合性____________原则。
34.幼儿园内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坛、小菜地、动物饲养角、水池、沙箱等,这些统称为幼儿园的__________园地_____。
35.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_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活动_____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学习科学。
36.学前儿童的认识常常不符合事实或科学的理解,因此他们的“理论”常常被称为___幼稚/天真_________理论。
37._问题测试__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三、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D.5~6岁
3.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C.维果茨基
4.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5.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6.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B.3~4岁
7.“能按照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科学教育目标()。B.3~4岁
8.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D.5~6岁
9.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10.学前儿童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B.理论性问题
11.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C.布鲁纳
12.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非正式量具测量
1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风土人情
14.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5.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16.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挑选分类
1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18.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D.5~6岁
19.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20.“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的的教育目标()。D.5~6岁
21.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墨子
22.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是()。B.自然观察
23.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B.乌龟、金鱼、蝌蚪、蚕
24.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25.“自然”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是由谁提出的()。D.陈鹤琴
26.“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分类”,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D.5~6岁
27.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观察测量
28.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绳子
29.“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美国
30.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反馈——校正
31.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年间。B.同治
3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有:()。B.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和整合性
四.问答题
1.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1)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2)明确散步的概念。(3)明确散步的目的。(4)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3.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4.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5.阐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什么?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季节性
7.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1)全面性与整体性(2)连续性与一致性(3)可行性与可接受性(4)社会性与时代性
(5)辩证统一性
8.请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1)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2)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者(3)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4)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者(5)教师首先是个研究者
9.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10.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科学教育材料?(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11.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12.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 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 选择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1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15.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特点: 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16.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式包括哪些?(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2)家园联系手册(3)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4)家庭志愿者
17.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1)所谓的科学知识,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2)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能力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3)学前儿童科学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五.设计题
1.请用设计一份以《庄稼的好朋友——青蛙》为主题的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2.请设计一个区角活动,并说明其中活动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思路。
3.请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聪明的电脑”(大班),并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
4.请用设计一份以《庄稼的好朋友——青蛙》为主题的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5.根据以下活动主题,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
怎样开动玩具车(大班上学期)
6.请用以下素材和已有知识,设计一份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蜗 牛
与田螺相似,蜗牛也具有一个螺壳。蜗牛是陆生的,它不用腮而是用肺呼吸。头部具有两对触角,眼长在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可以较容易观察周围的情况。它的足厚而多肉,能分泌大量的粘液而自由的行走。
蜗牛取食食物的茎叶,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害处。
要求:
1.格式正确。
2.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
3.方法或内容设计的理由。
第五篇:学前儿童 数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知特点及其教育规律,又是一门偏重于教学法的,以培养高师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的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运用性。
二、本大纲编写的特点
理论性。本大纲吸收现代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最新研究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的理论。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注重从高师教育的角度确立体系,将幼儿数概念形成与认知规律与学前数学教育任务、内容、方法紧密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突出强调学前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思维和初步数学能力训练的作用。
针对性。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该大纲力求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组织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选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形象和构图等,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所突破。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
三、教学目的和要。
1、必须使学生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懂得并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教育原理。
2、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好地理论素养。
3、创造条件学习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组织和实施数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自觉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途径和基本方法。
2、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
3、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建议
1、根据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可采用研究,讲授,训练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大专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教育能力训练。二者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约为53。
2、为提高能力训练效果,宜组织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实践能力。
3、考核形式教育能力考核、知识理论考试结合。
4、在知识点上,要贯彻新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师大版 林嘉绥、李丹玲著;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华东师大版 金浩主编;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家教委;
4、《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南京师大版。
七、教学时间56课时。总学时56课时
章 次 课 题 名 称 课时量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用任务 3
第二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2
第三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4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记录、记录 3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5
第六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5
第七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5
第八章 学前儿童量的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5
第九章 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5
第十章 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3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对时间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3
组织数学活动能力集中训练8
复习、机动5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及任务
教学目的和要。
1、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学前儿童的生活中以及在入学准备教育的重要意义。
2、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数学是儿童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养之。
二、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认识客观事物的需。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他们后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四、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对幼儿进行数学的启蒙教育,在学习初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中发展幼儿的思维,为入学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
一、让学前儿童获得一些简单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幼儿学习的简单数学初步知识内容包括感知集合及元素;认识10以内数和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到10以内加减法;初浅的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初步认识常见的量,以及空间方位和时间方面的一些简单知识。
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初步技能主要有对应、计数、简单的加减、自然测量等。
幼儿学习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与小学数学有很大区别。
幼儿接受简单的数学知识的可能性。
二、发展学前儿童思维能力
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依靠幼儿的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兴趣和发现数学天赋,为此
选择适合幼儿水平的学习内容。
有能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活动的活动形式和数学方法。
提供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和数学形式的新颖性。
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
1、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组织有目的性和科学性的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2、全面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体系,分析并把握各年龄班教育内容相互间逻辑联系。
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的关于数量关系的知识。
第一节 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
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的要。
二、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三、符合学前儿童数学要领认知发民遥规律和特点
四、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为为入学作准备的需。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项目及范围
感知集合 10以内的数
10以内的加减法
简单的几休整形体知识
量的初步知识
自然测量
时间的初步知识
二、各年龄班数学教育内容
小班
中班
大班
第三节 数量关系与幼儿思维发展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包含的主要数量关系
小班
1和许多关系 对应关系 大孝多少关系。
中班
10以内数中的相邻两数的关系 等量关系 守恒关系 可逆关系。
大班 等量关系 守恒关系 可逆关系 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互补关系 互换关系 传递关系 包含关系 函数关系。
二、数量关系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力因素
数量关系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
第四节 国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介
一、前苏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析
二、美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析
第三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
1、使学生了解幼儿数学教育有哪些途径及各自特点?
2、理解幼儿数学教育基本方法的涵义及掌握的要求,重在掌握如何运用这些基本的要。
3、组织一次见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数学教育活动途径、方法。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是实施数学教育所采用的活动形式。
一、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它是由教师组织或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幼儿参加的数学活动。它有两大型
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
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
二、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运用游戏形式,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活动过程。
三、其他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四、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任何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教师教的方法,幼儿学的方法
的有机统。
一、操作法
操作法的涵义及分类
1、涵义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发现,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2、操作法的分类
3、操作法的依据及其价。
运用操作法应注意
二、游戏法
游戏法的涵义
游戏法是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组织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游戏法是以幼儿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数学游戏的类型
开展数学教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三、比较法
比较法的含义
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教学方法。
比较法的种类
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数学教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四、启发探索法
启发探索法的含义
启发探索法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
运用启发式探索法应注意的问题
五、讲解演示法
讲解演示法的含义
讲解演示法是教师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并配合以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技能或规则,具体地呈现出来的教育方法。即边讲解边演示。
运用讲解演示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六、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含义
1、幼儿数学归纳法是指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
2、幼儿数学演绎法是指幼儿运用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
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时应注意
七、运用以上数学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是
(一)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二)教师起主导作用。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计划和记录
教学目的和要。
1、使学生掌握制订数学教育学期计划的步骤和内容,并实践制订学期计划。
2、懂得设计具体数学活动计划的结构、内容,运用练习形式让学生自选内容设计一次数学活动计划。
3、明确数学教育记录的意义和要。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计划
一、学期计划
什么是学期计划
学期计划的内容及步骤
制定周进度计划的步骤
二、数学活动计划
名称
目的 准备
过程
三、其他数学活动计划
四、说课
(一)说课的意义
(二)说课的内容
(三)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幼儿数学教育的记录
一、数学教育的记录的意义
什么是数学教育的记录
做数学教育记录的意义
二、数学教育的记录类型
日常记录
总结
思考与练习(略)
第三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计划举例
例
1、各年龄班数学活动学期计划(北师大版《学前儿童数学教学》P333
例
2、各年龄班数学活动周计划 〈同例1〉
例
3、活动名称 大象过生日〈大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概论》P119
例
4、活动名称《寄信》〈大班〉 同例1
例
5、《小白兔拔锣卜》(小班)北师大教材P107
例
6、认识数学2 同例3
例
7、认识球体园柱体的活动设计(大班)《启蒙》天津97.1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教育目的和任务
1、使学生懂得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含义,其对幼儿学习数要领的重要性;
2、能理解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年龄特点。
3、教会学生能表述分类的内涵和知道幼儿有哪些种分类,掌握分类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4、教会学生初步学会组织和实施1和许多的数学活动的能力。
5、组织学生设计一次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育活动,通过模拟教学体验设计实施教育活动过程。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一、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含义
幼儿感知集合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述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中去。
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儿童数概念的发生起始于集合的笼统感知
感知集合是幼儿从集合的笼统感知到形成最初数概念的中间环节和必要的感性基矗
渗透集合思想,使幼儿理解集合的包含 关系,有利于幼儿从包含关系上来理解数目,进而为幼儿理解和掌握初步数学知识奠定基矗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
一、2岁3岁左右儿童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
二、3岁4岁儿童已经迈步感知到集合中的元素能不超出集合的界线,而且,所摆的元素逐步达到精确的一一对应。
三、4岁5岁儿童已经能准确地感知集合元素,并能初步理解和子集的 包含关系。
四、5岁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护展。
第三节 物体分类的教学
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相同特征的东西归并在一起。
一、分类的意义
分类能帮助幼儿感知集合 分类是计数的必要前提
分类是形成数概念的基。
分类能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的几种分类
按对象分类
按包含关系分类
三、教育要。
小班
中班
大班
四、教育方法
首先让幼儿感知和辩论分类对象的名称、特征和差。
向幼儿说明分类的要求和分类的含义。
按范例或口头指示进行分类。
启发幼儿思考探索如何进行分类。
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分类干挠条件,以逐步提高分类的难度。
讨论分类结果,以巩固类概念和理解类的包含关系。
第四节 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
1、区别1和许多的意义
二、教育要。
使幼儿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能在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词汇。
三、教育方法
首先教会幼儿学会区别1个物和许多物体,然后帮助幼儿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比较教幼儿区别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采用教学游戏以及幼儿操作等方法,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学
一、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育意义
可帮助幼儿准确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使幼儿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组的数量。
使幼儿感知到物体组中物体的数量,从而获得数的感性经。
二、教育要。
学会对应
在学会对应的基础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的比较。
能理解和运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汇。
三、教育方法
(一)重叠法
并置法
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
1、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计数教学活动的含义、结构和发展,了解计数活动的意义;
2、理解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掌握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概念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点.3、认识10以内基数、序数和数组成的知识和实施教学要求。通过示范和练习基本掌握其教学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计数活动
一、什么是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 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
二、计数活动的实质
计数活动的实质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三、计数活动的结构与发展
内容方面 口头说数按物点数 说出总数。
动作方面手的动作和语言动作。
四、计数活动是幼儿形成初步数概念的基本活动。
(一)幼儿直接认知物体数目只局限于小数量的范围。
(二)国外关于幼儿计数活动价值的研究介绍。
第二节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的一般过程
(一)从具体出发
(二)在大量的感性经验基础上产生对数的认识的抽象成分。
二、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年龄阶段及特点.(一)第一阶段(2岁半左右至3岁半左右)学数前的准备阶段.(二)第二阶段(3岁半左右至4岁左右)学会计数和初步理解实际意义阶段.(三)第三阶段(4岁左右至5岁左右)计数能力的巩固和初步数概念形成阶段.(四)第四阶段(5岁左右至6岁左右)进一步认识数的关系及数群概念初步发展的阶段.第三节 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
一、教育要。
小班
中班
大班
二、教学方法
教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及其实际含义的基本方法
学习数守恒的方法
学习按数和例数的方法
认识三个相邻数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的方法。
第四节 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
一、教学要。
使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会从不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教学方法
可采用集中分段教学的方法
运用直接教具向幼儿讲清序数的含义
教幼儿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向幼儿说明确定序数的方向
通过操作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