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上习作4设计、案例、反思
《习作4》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象声词(拟声词)。
2、让学生了解象声词的作用。
3、结合具体语境,用好象声词。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语境,用好象声词。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一些表示声音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识象声词
1、猜谜激趣:
弟兄两个,隔山而坐,任何声音,休想逃过!(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耳朵
2、每个人都有耳朵,可是谁的耳朵最灵敏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放录音)
小猫——喵喵喵 小鸟——啾啾
大风——呼呼呼 鸭子——嘎嘎
流水——哗哗哗 门铃——叮咚 汽车喇叭——滴滴吧吧
3、板书:象声词揭示学习内容
二、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教师出示:老师这儿搜集了一些象声词,自己读一读。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
谁能在上面的象声词中选择一个说一句话啊?
(三)象声词的作用。
1、显示:“一群鸭子叫着跳下水.”
“一群鸭子‘嘎嘎’地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
2、读读这两个句子,看看有说明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名说。(用上象声词的句子更生动更形象)
(四)外面学会了用象声词造句那么如何运用他们写作呢?学习例文,明确用法
1、学习短文 出示短文:(略)
(1)找一找,哪些是象声词。指名回答。
(2)看看这里的象声词,在用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
2、总结用法
因为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一般都要象这样(指例文)加上引号。(教师分别给黑板上这几个象声词加上引号)
3、出示课文插图,用象声词写一段话。
学生写,指名交流。出示范文,分析写得好的句子。
总结好处:我们说话、写文章时如果用上了象声词,就会使人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显得有声有色。(板书:有声有色)
三、布置作业
明确要求,选择素材,运用象声词
1、出示习作要求:
要求一:
1、热闹的菜市场
2、课间十分钟
3、夜晚的广场 可以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展开想象,用上几个象声词,进行习作。
要求二: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2、“丁零零”
“噔噔噔 ”
“哈哈哈 ”
可以从这两组象声词中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你想象的画面。题目自拟。
要求三: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运用几个象声词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
对于孩子来说,象声词是一个有趣而新颖的写作题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密切,因此创设情境的环节,我采用听声音辨发声体,已经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接下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象声词,结合语境用象声词造句,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声音的重要性。孩子在课前就搜集声音资料,并用自己的方法保存下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写作的环节,我遵循听声音-猜声音-说声音-写声音-用声音几个环节,让孩子的全身心参与课堂,力争写出一篇佳作。
本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讲到象声词的作用时,不能单纯笼统地说“让句子更生动更形象”,而要具体说道“嘎嘎”表示出鸭子们的心情很好,从“扑通扑通”可以看出它们想下水的心情迫不及待。另外,学生练习写作时的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从四幅画中任选一副来写,而不需要每一副都写。还有,虽然是前孩子已经自主分了小组,但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小组合作机会,暴露出我课堂驾驭能力的缺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更多地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多渠道发表自己的习作,大胆地秀出自己,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许,从而进一步树立他们习作的自信心。
《习作四》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新庄明德小学 董晓丽
年11月5日
2014
第二篇:四年级(上)习作4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习作4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对象声词其实并不陌生,早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就出现过象声词,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可能用过象声词,但是这并不表示学生已经了解了象声词的作用,或已经能熟练地使用象声词,因此教学中要通过一些例句、例文让学生充分感受、体会象声词在文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他们使用象声词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习作重点:
1、细致观察生活,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正确表达出来。
2、学会在习作中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会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3、懂得描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要细致生动, 想象合理,有情趣。
习作难点:
1、在描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
2、通过教师的引导、激趣,使学生乐于交流,乐于表达,养成乐于观察的好习惯。
习作评价设计:
1、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某一个场景,激发学生说话习作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断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2、课堂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同学的习作进行展示,通过评价发现其闪光点,为其他同学提供示范。同时,指出其不足,让其他同学避免。
3、学生完成习作初稿,注意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从标点到语句到段落)。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和老师听,在读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修改。引导同学们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帮助别人改好作文。在学生朗读时,适当评点,指出习作中的优缺点,点明需要修改的地方,加以辅导。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几天布置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鼓励模仿发音或写几则观察日记。教师:搜集有关拟声词的资料;及时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各种配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认识象声词
1、播放一年级学过的歌曲《小雨沙沙》,学生跟唱。
2、师:这里的“沙沙”是表示声音的,叫拟声词,也叫象声词。(板书: 象声词)
3、同学们,你们对下面这段话一定也不陌生吧,(课件出示)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这是小学一年级《鲁班和橹板》一课中的一句话。
①齐读句子,提问:这句话中有两个表示声音的词,谁来读?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叫什么?(生:象声词)
②出示第二句话:这时,一群鸭子叫着,跳下水。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二句话,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交流)
③小结:看来,在句子中准确地使用象声词,我们读了会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如闻其声)
4、在句子中用上象声词要注意什么呢?(加上引号)由于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所以一般都要加上引号。(板书:“”)
“一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是指大多数情况下要加引号,但有时候也可以不加引号,比如这学期学过的《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大家可以把书翻到77页,这页就有个象声词,找到了吗?“轰隆隆”这个象声词在这里就没加引号,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加引号的。
二、班内交流,增加积累
1、学生交流: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象这样表示声音的象声词?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班内交流自己搜集的拟声词。
2、班内交流:一生模仿,其他生猜测。
3、师: 你们积累的象声词真丰富!能在说一句话的时候,恰当地用上象声词吗?
4、师课件出示: 老师这儿搜集了一些象声词,大家读读。
动物叫声:(鸟/麻雀)叽叽喳喳
(猫)喵喵
(绵羊)咩咩
(狗)汪汪(蟋蟀、小虫)唧唧、啾啾
(青蛙)呱呱
(公鸡)喔喔
(苍蝇蚊子)嗡嗡
(老鼠)吱吱
(鸽子)咕咕„„
• 自然界声音:(大风)呼呼
(雷声)轰隆隆
(小雨)沙沙沙、淅淅沥沥
(溪水、大雨)哗哗哗
(泉水)叮咚叮咚
„„
• 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车喇叭)嘟嘟
(吹气)扑
(打碎玻璃)哐啷啷
(走路声)咯噔、咯吱咯吱
(开门)吱嘎
(笑声)哈哈、咯咯、扑哧
(哭)呜呜
(肚子饿得叫)咕噜咕噜
(喝水)咕咚咕咚
(放脸盆)哐当
(烧菜热油)毕毕驳驳(炒菜)当当当
(钟)嘀嗒嘀嗒
(铃声)丁零零
(敲击声)乒乒乓乓
(东西撞击或落地)砰、啪、劈里啪啦
(放鞭炮导火索声、爆炸声)„„
5、在你们学过的课文和课外书中,你还知道哪些象声词,能说两三个吗?
三、温故知新,对比研究,了解作用
1、师:我们在学课文,读课外书时,经常会用到象声词,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吗/(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对比后说说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1)、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2)、脚步声、自行车声、摩托车声,交织成欢快和谐的交响乐„„
脚步声、自行车的“丁零”声、摩托车的“突突”声,交织成欢快和谐的交响乐„„(3)、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2、学生讨论,交流。
3、师相机指导:使用象声词能自然而然地激发人们生活体验的积累,产生共鸣,让要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形象鲜明,活灵活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一)看录象,准确、恰当地用象声词说话
1、是啊,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让我们走进动物世界,去感受动物世界各种声音的魅力。老师有一个要求:请大家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动物说一句话,准确地使用象声词。
2、学生看录像。
3、同桌交流。
4、指名交流,教师评价。
5、小结:刚才几个小朋友能正确、恰当地使用象声词把看到的情景说出来。(板书:准确
恰当)
(二)(出示课件)听声音,合理有序地用象声词描述一个场景
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你听:
(秋风呼呼地吹着,金黄的树叶哗哗地向我们招手,象是在和我们告别。。。)
1、你听到了什么?
2、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尽管我们没有看到这个场景,但听了声音,就有如闻其声、如见其影的感觉。同学们也能合理、有序地围绕象声词把这个场景叙述清楚。(板书:合理
有序)
(三)小结:我们在使用象声词描写一个场景的时候,只要做到准确、恰当、合理、有序,就会使我们的文章变得有声有色。(板书:有声有色)
五、选择素材,运用象声词
出示课件:四幅图
1、师:课文中有四幅图,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素材。仔细观察,根据插图的内容,你会想象到什么事情或场景?(学生观图,思考)
2、师:好,现在谁想说?(指名说)
3、师:其实,我们这次习作的材料不止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事或场景?(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将学生引入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为交流注入情感因素,做好铺垫。)
六、动笔习作
1、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有这么多事情和场景要说,想不想写下来?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或一个场景写下来,要准确、恰当、合理、有序地使用象声词。写作的时候要做到三个不:不抬头、不停笔、不说话。
因为时间关系,我想提一个小建议,开头、结尾先不要写,抓住重点部分,写一个片断。
2、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书写姿势;分层次指导:)
3、师:同学们,停一停,你们真了不起,短短的十分钟时间,都写了不少了,而且还很精彩,想欣赏欣赏自己的佳作吗?“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4、修改定稿,评价习作(1)、读给自己听,自己修改。
师: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象声词的运用是否准确、恰当、合理、有序,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2)、学生尝试评价:读给同学听,合作互改。
师:谁想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师:大家听后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有哪些不足?说一说。(引导学生评价,修改。)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谁写得清楚、具体、恰当、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哪些地方写得好,也可以互相交换改一改。
5、总结:今天的写作,我们认识了象声词,使用象声词写好了一个场景,今后我们在使用象声词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准确、恰当、合理、有序,这样文章才会有声有色。
6、读给爸妈听,分享快乐。
师:回家后,请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请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认真改一改。
(评改赏析作文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师生、生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自改之后,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可以征询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既增进了了解。又加强了合作,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共同的提高。自评自改、同学互评、师生共评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活动中有对话,对话中有活动,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习作成功的快乐,令作文评改充盈新的活力,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七、小结引导。
作文中只有准确、自然地使用象声词,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我们不能为了用象声词而去用象声词,那样反倒会使文章显得别扭、不流畅。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找找,课内外的书籍中还有哪些文章中有象声词,又是怎么灵活运用的。
第二课时
1、给你的作文加上开头和结尾,认真修改。
2、誊写作文。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小学生面对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前的一些场景常常是转瞬即逝,没有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观察能力不够好,学生对象声词的认识并不多。因此,在上课前一周,我布置作业,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鼓励模仿发音或写几则观察日记。学生课前积累了象声词,教学中,我让学生就学过的话来谈谈有了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有什么好处,学生轻而易举地了解象声词的使用意义。我又借助了媒体来让学生欣赏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学生表达的欲望也渐渐强烈起来,这时,学生自由用上象声词说一句话,让学生体会准确、恰当的使用象声词也并不难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习作中使用象声词作了准备。
不足之处:
对每个环节预设得较多,教学中担心时间不够,所以在一些环节上没有能让学生更自主地展开讨论交流,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更有个性地表达,只顾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多留心孩子们的回答并及时给予评价。
使用建议:
课上下来,感觉思路是清晰的,可是很多细节之处也经不起推敲。作文教学考验的是教师的语言功力,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很缺乏,对于学生的语言评点还不够到位。希望自己在今后课堂中,多留心孩子们的回答并及时给予评价。
另外,在今后教学中还应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使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性,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知道改什么,怎么改,逐步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
第三篇:苏教版四年级上习作4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识象声词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猜谜激趣:
弟兄两个,隔山而坐,任何声音,休想逃过!(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耳朵
2、每个人都有耳朵,可是谁的耳朵最灵敏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放录音)
小猫——喵喵喵小鸟——啾啾
大风——呼呼呼鸭子——嘎嘎
流水——哗哗哗门铃——叮咚汽车喇叭——滴滴吧吧
3、板书:象声词揭示学习内容
师述: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
二、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教师出示:老师这儿搜集了一些象声词,自己读一读。
谁能在上面的象声词中选择一个说一句话啊?
(三)外面学会了用象声词造句那么如何运用他们写作呢?学习例文,明确用法
1、学习短文
出示短文:(略)
(1)找一找,哪些是象声词。指名回答。
(2)看看这里的象声词,在用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
2、总结用法
因为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一般都要象这样(指例文)加上引号。(教师分别给黑板上这几个象声词加上引号)
3、听歌曲,找象声词。
师:学到现在,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吧,听一听这些歌曲,里面也藏着象声词呢,你能听出来吗?
(课件播放):《小雨沙沙》
指名说出其中的象声词。
总结好处:我们说话、写文章时如果用上了象声词,就会使人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显得有声有色。(板书:有声有色)
三、明确要求,选择素材,运用象声词
1、出示习作要求:
要求一:
1、热闹的菜市场
2、课间十分钟
3、夜晚的广场
可以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展开想象,用上几个象声词,进行习作。要求二:1、“轰隆隆”“呼呼”“哗啦哗啦”
2、“丁零零”“噔噔噔 ”“哈哈哈 ”
可以从这两组象声词中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你想象的画面。题目自拟。要求三: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运用几个象声词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题目自拟。
板书:象声词{}有声有色
第四篇:2018年苏教三年级上习作六
习作6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了解内容,或者回想自己的拔牙经历。2.通过让学生看漫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3.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张图,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描写出来。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描写出来。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漫画,导题
绘画作品中,漫画是最有意思的。《丰子恺漫画集》《父与子》《华君武漫画集》等都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漫画,看谁最会看,看出来的东西最多,最后请大家把它写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二、走进《亚当生》,学看画。
1.出示图片,学生看画,议论。提醒:关注亚当生表情和动作细节。
2.说说你所看到的画面内容,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图一:(1)图上有什么人什么动物?(2)这个人在干什么?(3)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4)学生各自练习说画面。指名说,师指导。
图二:(1)出示图片,画面有了什么变化?(2)提醒学生:注意到哪些细节,注意到哪些变化?(3)注意亚当斯的动作表情的变化。
三、探讨漫画的趣味。
1.同时出示两张图。这一组漫画有意思吗?好玩在哪里?(妙在何处)
2.生发言,师指导:制造幽默、讽刺。
3.解说:这一组漫画妙就妙在画家有意制造了这种“幽默”,却让读者毫不察觉,最终真相大白,又合情合理——画家在构思上的确是匠心独运啊!
四、习作。
1.咱们一起合作,把这组漫画写成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 2.注意。
(1)写漫画故事,要重点关注细节和变化,要写得生动有趣;(2)注意和上一幅图的过渡。
2.限时15分钟,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找出可评点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完成习作,朗读范文。
让学生把自己完成的习作拿出来交流,互相评议,教师巡视,选出较好的文章片段朗读。
二、欣赏评议。
1.学生自读作文。要求台下学生学会欣赏,说说最欣赏哪个地方? 2.生发言,师共同评议。
(教师紧扣要求,重点评议“过渡、语言生动、幽默风趣”等)3.教师小结。
三、交流修改
四、誊写作文
第五篇:苏教国标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1》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1》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