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6:0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第一篇:《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10月13日 星期四 上午 第2节 初四1班 尉云燕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提出中心论点并层层深入论证的写法。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阐明道理的写法。.领会文中所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难点:

“难”和“难测”的不同用法。

二、复习导入新课

(一)、掌握字词.注音

摩mó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度guǐ 2.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suō)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以前)一样贫穷。类,似,像。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这样的吝啬鬼)。然而,既然这样,那么„„。固,本来、诚然、实在。3.辨音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镡灰比时蒙卷轴(二)作者简介

袁枚(17162段)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

第二部分(第3段)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第4段)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

第四部分(第5段)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五)写作特色.全文构思严密,紧扣中心。.文章夹叙夹议,议论层层深入,含蓄有力的表达了主旨。3.运用对比手法。(六)疑难解析及思路范例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中的“然”和“然则”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 “然”和“然则”在文言文中都充当连接成分,但一个是词,一个是短语,具体用法也不同。“然天子读书者有几”中的“然”,相当于“然而”“可是”等,表示转折的意思。“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中的“然则”,相当于“这样(看来),那么„„”,它紧承上文引出下面的意思。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书非借不能读也”。3.根据中心论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己不必存书,只有借书才能“读书也必专”呢 ? 作者写作文的另一个重要意图,在于借“书非借不读也”的观点予以发挥,否定那种耽于安逸、不思进取的行为,勉励青年们正视客观困难,创造条件,在逆境中奋发进取。4.从结构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论点的 ? 5.从写作方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论点的 ? 提示之一:课文第二段从几个角度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个论点 ? 从两个角度论证:藏书多者,“读书者有几” ? 无书而借书读者,“非夫人之物而强假要,必虑人副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两个角度一正一反地对中心进行论证,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 文中的对比论证还有几处 ? 这几处的对比意在分析哪几方面的问题 ? 作用是什么 ?

四、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内容

2、完成助学中相关练习

第二篇: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读书么?喜欢读什么书?读的书是自己买的还是向别人借的?你们觉得是自己买的书还是向别人借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得更仔细认真呢?有关这个问题,清代文人袁枚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论述,就是——《黄生借书说》。

二、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来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多是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现代的杂文有些类似。以前我们学过的“说”有《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等

三、解题

“黄生”是姓黄的读书人,题目的意思是: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做到两个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看这些字的读音能读准么?

还有两句话的节奏需要把握:句前关联词及副词后的停顿。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也”在句中的停顿。②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在“也”后停顿,“也”就表示舒缓语气

五、疏通文义

把握读音与节奏之后,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以及工具书尝试疏通文意,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合作,有问题的地方做个标记,等会我们一起解决。提问: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语句翻译

六、课文赏析

理解课文意思之后,请同学们考虑,袁枚在文中要阐明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如果把此文看成一篇议论文的话,那这就是中心论点。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袁枚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意思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真地读。换句话说就是书只有借来的才能认真地读。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作者首先列举了两种人,其中一种是借书者,另一种是藏书者。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藏书者的读书表现如何?藏书者不读书。(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接下来作者说了一句话:“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作者论述的范围由单一的书扩展到天下的物。

紧接着,作者如何写这两种人的表现?这两种人的表现有什么区别?藏必高束;借而摩玩。两相比较差别如此鲜明,藏者高高地放置起来置之不理,而借者摩玩不已爱不释手。在这里作者论述的是“物”,书也包含在“物”内,所以很恰当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如果分析论证方法是属于对比论证。)

到此为止,作者列举的都是别人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似乎还欠缺一些说服力,所以袁枚有写到了什么?袁枚自己的读书经历。袁枚用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证明观点告诫黄生,这种做法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现身说法。

看来,袁枚的读书经历还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是年幼时和通籍后。年幼时的袁枚是借书者,他的表现是辄省记;通籍后的袁枚是藏书者,他的表现是蒙卷轴。两相比较,差别也是如此鲜明,袁枚以自己的读书经历证明年幼借书之时能够认真读书。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中“少时之岁月”仅仅是指袁枚么?还有黄生,袁枚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为了更加充分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袁枚还比较了自己与黄生家境与借书经历的异同。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是贫借相类,他们之间不同之处是什么呢?首先袁枚比较了自己与张氏在借书态度上的不同——公书吝书不相类。然后作者说黄生遇到了自己公书是——知幸,而自己遇到张氏吝书是——不幸,最后袁枚说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是对黄生的期望,期望他专心读书。

最后一段,作者说“为一说,使与书俱”是说袁枚写了这篇《黄生借书说》然后和黄生要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那么,袁枚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是什么呢?勉励黄生刻苦读书。所以我们要理解此文的积极意义,袁枚嘲讽的是只知道吝书而不读书的守书奴,不是讽刺博览群书、潜心研究的学者,更不是反对买书。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同学们和黄生的身份类似,都算是读书人,你们可以从《黄生借书说》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同学们现在是初四毕业生,珍惜时光、刻苦读书是袁枚对黄生的期待,这也是老师对同学们的期待,明年同学们将要面对人生中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九年磨一剑,明朝亮剑时,希望同学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中考中利剑出鞘,金榜题名。

第三篇:《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黄生”指青年黄允修。“说”足古代的一种文体,叮以记叙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求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积累生字词。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积累文言词汇。3.背诵并默写全文。

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观点。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议论层层深入,含蓄表达主旨的写法。【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多搜集些读书的名言,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积累的读书名言导入。如: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2.作者作品简介。袁枚是一位较重要的作家,“说”是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必须让学生据实了解掌握。可以让学生课前自己搜集,教师再加以补充。明确: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所写成的文章;“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但都是为说明一个道理。

/ 5

3.学生多样化朗读课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有效方法,本环节读的方法丰富多样,能

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采取教师范读课文:正音、停顿、节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正音、感知文章大意。再挑学生自主争先朗读,师生点评。在点评的基础上,全班再一次齐读。声音洪亮,要求达到准确流畅,节奏和谐,快慢有度。

4.整体感知课文。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课文用原文回答:(1)文章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3)富有藏书而不读的有哪三种人?(问题较简单,学生集体回答即可)

5.译读课文,梳理思路。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层次。(1)结合注释理解文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处理疑难词句。(2)能结合注释准确地说出文意大意,注意以下重点语句: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然:然而、可是。无沦:不要说。非独书为然然:这样。强假:勉强借的。若业:如果已经。为吾所有 为:被。俟异日 俟:等到。高束:束之高阁。把东西捆好,放在高处。家贫难致 致:得到。故有所览,辄省记 览;阅读。辄:就。省:明了,明白。俸去书来 俸:薪俸。可惜:值得珍惜。

(3)概括各段大意,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思路组织内容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适当点拨:第1段从黄生借书说起,由于黄生来借书,引起作者对黄生有关借书读书的一番议论。这句话统领了下边第2和第3自然段的内容。第2自然段到第3自然段这两段话都是专对黄生说的。第4自然段向黄生提出一定要专心读书,一定要很快还书的希望。据此,课文组织内容的思路是先阐明自己对借书读书的看法,然后向黄生提出希望。因此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6.研读课文,问题探究。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后引导学生探讨:

(1)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的?明确;作者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给黄生讲得第一句话就是摆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开篇进题,毫无枝蔓。并用了双重否定句强调了作者的意思,使论点显得鲜明有力。

/ 5

(2)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明确: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坊。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讯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3)作者为什么要由“书”讲到“物”,这对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把这两种不同的心态进行比较,由两种不同的心理引出两种不同的做法,前者因“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后者因是己物而“必高束焉,庋藏焉”。这样就进一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这段从社会取证说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4)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来论证论点的? 作者幼时好书,饱尝了借书之难,所以一旦借到书,读书效率很高。到做官之后,经济条件改善了,得书容易了,“落落大满”,藏书不少,但有书反而不读了。这样一正一反,两相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点。

7.比较探究。本环节旨在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于写作特色地把握学生能点出其中的几点即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补充。

(1)比较袁枚与柏杨关于借书的观点。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都认为借书必还。柏文主要是大力“声讨”借书不还,原因主要是借者往往以为小事一桩而毫无顾及书主的需要和心理,乃至弄到黑白颠倒的地步;柏文主要是讲借书之弊,但并未完全拒绝借书。袁文主要是讲借书之利,即非借不能读,理由主要是自己的书往往束之高阁,借来的书害怕催讨因而抓紧阅读。也正因为如此,袁文同样认为借书必还。

(2)论证借书必还,袁、柏写法各有哪些独特之处?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袁枚以黄生和自己当年的处境作对比,一方面说明了自己今日肯借的原因,另一方面却巧妙一转,只用“知幸与不幸”一句巧妙地得出了“读必专,归必速”的结论。柏杨文章特别巧妙之处是以幽默笔法把上述两点糅合在一起论说,即把书主写得很无奈、很可怜,似乎很不占理、很不通人情,而显出对方的无理、可气、可恶,进而自然得出借书必还的结论。

(3)探究本文在写作上的对比手法。学生自己结合课文总结归纳:以藏书者“高束焉,庋藏焉”的做法,“姑俟异日观”的心理,向借书者“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的做法,“今日存,3 / 5

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的心理作对比。以“落落大满,素蟑灰丝,时蒙卷轴”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作对比。上述两个对比,都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论点。第4自然段,以“张氏之吝书”同“予之公书”作对比,由此引出黄生之“幸”和作者之“不幸”的对比,蕴含着对黄生的厚望。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文中提及的图片:袁枚图像及资料简介。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作者及作品简介,了解作者作品语言特色。2.课文中有关的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真正领悟文章中的思想和写作特色。加深学生认识。

(三)教学资料要求 1.作者图像 2.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有政声。三十三岁时因其父亡故而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筑室小仓山,称随园,因又自号随园主人。于此从事诗文著述近五十年。他发展了明代公安派的性灵说,认为“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性情之外无诗”,论诗有明显的反道学、反传统的特点,对当时影响很大。散文笔墨畅达,才气流溢,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3.相关资料:

课文简析 王镇远

文章虽仅三百余字,但写得颇有感情,令人感到真切。如第二段中“书非借不能读也”以下,一连用了三个问句来说明藏书者未必能读书,带有较强烈的感情色彩。举了天子与富贵人的例子,不仅有较强的说服力,而且表现了袁枚敢于指责权贵、无视传统的个性。又如“余幼好书”一段,叙述了亲身经历。以少年时借书的困难和自己的勤于记诵与后来通籍后积书日多而读书渐少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是切身体会,所以写得极真切感人。此文由于是写给学生的,所以乍看似乎信手写出,漫不经意,然仔细分析,可见波澜起伏,层层展开,颇

/ 5

具谋篇运思的匠心。第一段简略地交代写作本文的缘起。只是全文的引子。第段开门见山,劈头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并以此贯穿全文。魏际瑞说韩愈的文章“入手多特起,故雄奇有力”,此句也可谓“特起”,这正是中国古二代散文(特别是论说文)起势的常用手法,即在第一句将所说的论点和盘托出,给读者以强烈印象,然后徐徐展开。第三段由书而推到天下之物,进一步说明了第二段中的观点。第四段则以亲身经历说明了借书读之易专、藏书未必能读的事实,紧扣文章宗旨。第五段归结到黄生借书事,以黄生今日的借书与自己昔日的借书作了对比,指出了彼此不同的遭遇,回扣上文,而勉励后进的用意已溢于言表。“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两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黄生的希望;最后七字作为结束,便令全文结构完整。可见文章中心明确,虽任情写来,而章法宛然,形散而神不散。(节选)

体兼说、序,文含情、理——读袁枚《黄生借书说》

王英志

这篇文章所要“说”的道理并不深奥,但作者却能正说、反说、侧面说,以及明说、暗说,角度多变,波澜起伏,使人读来兴味盎然,毫不乏味。作者不仅注意以理服人,更重在以情感人,特别是以个人亲身经历劝勉后学,推出论旨,情真意切,使人读后为之折服。全文结构上则特别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在层层对比之中说明论旨。而文风的唯情所适,率性而发,娓娓而谈,明白轻快,亦是值得称道的。

/ 5

第四篇: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2、通过课文分析,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认识有书必须认真读的道理。

3、理解本文阐述观点的思路,学习对比说理的方法。

4、诵读课文,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认识到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2、难点:理解本文阐述 观点的思路和对比说理的方 法。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常常去图书馆借书,那么当你借到了你所需要的书时,你 会怎么样呢?

二、作者以及文体介绍

1、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 不语》等。

2、解题:

(1)黄生,姓黄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允修。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而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如《爱莲说》。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三、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正音。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摩mó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庋guǐ 夫fú人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2)学生散读,熟悉。(3)全班齐读,掌握。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四、疏通第一、二段

1、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重点字词:(1)随园主人:作者袁枚自称。(2)授:交给。(3)以:把 参考译文::

第一段先说黄生借书,引发下面的议论。

2、书非借不能读也。

参考译文: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

3、子不闻藏书者乎?

参考译文:你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

4、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重点字词:(4)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5)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书子集四库。

参考译文: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皇帝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

5、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重点字 词:(6)汗:使......流汗;塞:使......塞满。指搬运起来使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

参考译文: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

6、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重点字词:(7)祖父:祖父和父亲。(8)无论:不用说,不必说。

参考译文:除此以外像祖辈父辈收藏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 用说了。

7、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参考译文: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8、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重点字词:(9)夫人:那人。(10)假:借。(11)惴惴:忧惧的样子。参考译文: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 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9、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重点字词:(12)业: 已经。(13)庋:放置,保存。(14)俟:等待。(15)观:看。(16)云:句末语气词。参考译文: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第二段提出观点,并用一系列的实例和 说理论证这一观点。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背诵第一、二段。

2、翻译课文,积累生词。第二课时

课题:(第二课时)

备课日期:2014_年12月4_日星期四 授课时间:第___周 星期____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通过课文分析,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认识有书必须认真读的道理。

3、理解本文阐述观点的思路,学习对比说理的方法。

4、诵读课文,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认识到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2、难点:理解本文阐述观点的思路和对比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文学常 识

2、第二段重点字词句翻译

二、疏通第三、四、五段

1、余幼好书,家 贫难致。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 到书读。

2、有张氏藏书甚富。

参考译文:有个姓张 的人收藏的书很多。

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重点字词:(17)诸:之于

参考译文: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

4、其切如是。

重点字词:(18)切:迫切。

参考译文:我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5、故有所览辄省记。

重点字词:(19)省记:记。(20)辄:就。

参考译文: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6、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重点字词:(21)通籍:做官。(22)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地堆积。(23)素蟫:指蛀蚀书籍的银 白色蠹虫。灰丝:指虫丝。(24)卷轴:书册。

参考译文: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书虫常常布满书册。

7、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重点字词:(25)可惜:值得珍惜 参考译文: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第三段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观点。

8、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 之吝书若不相类。重点字词:(26)类:像。(27)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

参考译文:现 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的情形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书借给别 人同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好像不相同。

9、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重点字词:(28)固:本来。

参考译文:既然这样,那么我本来不幸是遇到姓张的呢,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是遇到了我呢?

10、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参考译文: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

11、为一说,使与书俱。

重点字词:(29)为:写。(30)使:让。(31)俱:一起(交给黄生)参考译文: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第四、五段向黄生提出希望,读书要专、归书要速。

三、总结文言字词 辨义:

1)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 儿子、儿辈 2)然天子读者有几 然而 非独书为然 这样

3)若业为吾所有 被 为一说 作、写

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接着,这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这样说来,那么 5)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的样子 子孙弃者无论焉 表感叹语气

必高束焉 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 代指黄生 6)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 的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 书若不相类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

4、古今异义

祖父、无论、夫人、可惜

四、作业布置:

1、朗读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积累生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2、通过课文分析,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认识有书必须认真读的道理。

3、理解本文阐述观点的思路,学习对比说理的方法。

4、诵读课文,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 ”的道理,认识到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 点文言词汇,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2、难点:理解本文阐述观点的思路和对比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句子

二、品读课文,分析课文

(一)朗读1-3段:

1、作者对借书读书的看法是什么?

“书 非借不能 读也”。

2、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中心论点的? 作者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给黄生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摆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开篇进题,毫无枝蔓。并用了双重否定句强调了作者的意思,使论点显得鲜明有力。

3、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着笔的?(1)朗读第二段: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即三种人藏书不读书的现象从反面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读。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2)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作者为什么要由“书”讲到“物”,这对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

(作者由“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推开一层新意,指出向别人借的就倍感珍惜,而自己已有的便不以为然这是普遍的心理。作者把这两种不同的心态进行比较,由两种不同的心理引出两种不同的做法,前者因“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后者因是己物而“必高束焉,庋藏焉”。这样就进一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3)朗读第三段: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来论证论点的?

(作者幼时好书,由于家贫无书,向张氏借,但张氏不借,饱尝了借书之难,所以一旦借到书,看过就能清楚地记在心里,因而读书效率很高,这说明借书能促使人发奋学习。到做官之后,经济条件改善了,得书容易了,“落落大满”,藏书不少,但有书反而不读了,让书布满虫丝,被虫蛀。这样一正一反,两相对照,有力地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论点。)

(4)如何理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这是作者本人读书经验的总结,以此告诫黄生借书不易,现在借到了书,就要珍惜少时岁月,专心读书。同时也为课文转入第二部分对黄生提出希望作了铺垫。)总结:作者是从三方面来论证中心观点的。

1)例证。历数三种人藏书不读书的现象,从反面论证。

2)由书及物。以假人之物与为己所有两种情况下的不同态度和心理做对比,进一步论证。

3)由人及己。把少时借书专心读和做官后有书弃置不读进行对比,论证了中心论点。

(二)朗读第4、5段:

(1)作者把自己年轻时的遭遇跟黄生现在的遭遇作了哪些比较?这些比较对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什么作用?

(一是二人家贫无书相似,再是两人借书来读相似,三是一个往往借不到,一个能借到不相似。通过这些比较,拉近了黄生和作者的距离,使黄生更易受作者感染,接受作者的观点,听从作者的 教导,专心读书。同时也突出了借书不易,让黄生知道他是幸遇作者,能够借到书,就更应珍惜时光,奋发学习。)(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知幸与不幸”和“归书也必速”?

(“知幸与不幸”这句话是要黄生以作者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的不幸,知道自己能借到书是非常幸运的。希望黄生懂得借书的艰难,要珍惜眼前难得的机遇,勤奋地读书。“归书也必速” 表面上的意思是希望黄生能尽快把书还回来,似有吝书之嫌,但实际上是作者以此督促黄生要抓紧时间读书,要珍惜“少时之岁月”。)

(3)课文结尾一句话,它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课文以“为一说,使与书俱”作结,在结构上照应了课文开头的“授以书而告之”。在思想感情上则进一步表达了对黄生的殷切期望。总结:这部分内容通过作者与黄生在借书读书方面的比较,说明自己遇吝书者为不幸,黄生遇公书者为幸,勉励黄生专心读书。

(三)朗读全文,概括中心

课文以社会实例和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黄生及青年人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条件,发奋读书。

(四)归纳:本文的特色这一就是对比手法的应用,请找出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把借物(书)者“惴惴焉摩玩不已”的做法和“ 今日来,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的心理跟藏物(书)者“高束焉,庋藏焉”的做法和“姑俟异日观”的心理作对比;

2、将作者年轻时“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的急切求书心理与通籍后有书“落落大满”却让书“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的情况作对比,有力地说明了藏书者不读 书和借书者读书专,突出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中心论点。

3、把“张氏之吝书”跟“予之公书”作对 比,由此再引出“黄生之幸”和“予之不幸”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寄托着对黄生的厚望。

三、拓展延伸:

1、本文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不是说作者反对买书、藏书,必须借书才能认真阅读呢?(小结:藏书而能读书的不乏其人,作者的本意是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气,有决心,不利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

2、以“谈读书 ”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写一个议论片断。

四、小结:

同学们,现在和过去不同。过去许多人想读书而得不到,现在我们的物质条件都很优越,大小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图书真是琳琅满目。在此,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趁着青春年华,珍惜拥有的读书条件,多读书,读好书!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点击

2、复习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课文中的重要文言文实词和句子翻译

2、理解对比说理的方法和论点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1、巩固课文中的重要文言文实词和句子翻译

2、理解对比说理的方法和论点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课文2、3段

复习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

二、学生做试卷

三、教师讲评

四、学生订正

附《黄生借书说》练习

一、加点字解释

1、汗牛 塞屋()()

2、祖 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17、其切如是()

4、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5、若业为吾所有()()()、庋藏焉()

7、姑俟异日观()

8、家贫难致()

9、归而形诸梦()()

10、故有所览辄省记()()

11、通籍后()

12、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3、落落大满()

14、今黄生贫类予()

15、生固幸而遇予乎()

16、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二、句子翻译:

五、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六、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七、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八、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九、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十、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十一、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十二、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十三、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 几?

十四、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1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1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3、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14、为一说,使与书俱。

三、课文理解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他自称为。

2、本文的论点是(用原文回答),意思是。

3、“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_____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4、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________,写出3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

5、课文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 方面的对比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李晴 马路镇中学

教学目标

1、读清字音,读清句读,牢记文学常识。

2、掌握课文意思,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3、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学习议论文的三要素,特别把握论证方法。教学重点

读清字音,读清句读,牢记文学常识。掌握课文翻译。教学难点

文言实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的掌握,了解特殊文言句式。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2、了解“说”这种文体,并补充以论文相关内容。

一、课堂导入

1、课前反馈(ppt出示)(7分钟)解释词语:正襟危坐 虚怀若谷 当仁不让

(请A4的同学到黑板展示反馈,A1的同学订正计分)(师ppt出示反馈答案,生齐读答案巩固记忆)

2、新课导入(3分钟)

师:同学们看过一个电视剧叫《铁齿铜牙纪晓岚》吗?还记得我们在上学期学过纪晓岚的《老翁捕虎》吗?它选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那么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文学家袁枚,他的《子不语》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齐名,成就也特别高,在当时他俩合称为“南袁北纪”。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袁枚的一篇关于读书的佳作《黄生借书说》。

(加粗字体部分用ppt板书,请同学们做好笔记。)

二、自主学习(ppt出示)(20分钟)

1、作者介绍(生根据课前预习抢答,师补充)(5分钟)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号随园主人,清代文学家。代表作《小仓山房文集》、《子不语》、《随园诗话》 诗风清新灵巧,描写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

(师进行随堂检测文学常识内容,提问方式,主要抽测对象为B3、B4学生,对回答的问题计分并评价,请同学们做好笔记)

2、熟读课文(1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出文中的生字词,结合课前预习和工具书,确定生字读音。

(2)师播放原文范读音频,感受课文读音和句读。(3)老师带读,边读边划好节奏,强调文中易错的读音。(4)请3位同学分段朗读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指出朗读错误的字音和句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师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进行评价,并强调易错点)

三、合作探究(5分钟)

1、怎样理解课题中的“说”,你还能举出相似的例子吗?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请详细介绍。

(由组长组织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在旁进行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讨论的结果,要教会B组的同学怎么理解,怎样回答?)

四、展示提升(7分钟)

(展示合作探究中的问题答案,主要由B组的同学进行回答,A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1、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可议论,以议论为主。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课题“黄生借书说 ”是指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相似的有《爱莲说》(A组补充或者老师提示)

拓展:我们学过的古代文体还有“传”例如《童区寄传》 “记”例如《小石潭记》

2、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的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等

(对学生的展示给出中肯的评价。师主要强调前四种论证方法,并对论证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师明确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中的议论文佳作)

五、布置作业(3分钟)

1、全班齐读课文

2、整理好笔记并记忆本节课重点内容。教学后记:

《黄生借书说》,是清代进士袁枚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议论性美文。作者袁枚在用词上非常准确精炼。但是相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在这篇文章的句读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本节课主要就这篇课文的字音和句读进行梳理,让学生在读清楚之后再理解文章的翻译和内容就要容易得多。而且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音频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老师范读、带读,再到学生展示朗读和齐读,循序渐进地对课文的生字词和句读进行强调突出,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其次,在重点知识点的教授同时进行随堂抽测,一方面让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更集中,一方面能够使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时间的把控上要有弹性一些,知识拓展上要更贴合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还不够。希望下次能够有所进步。

下载《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生借书说教案

    黄生借书说教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初三 [标题] 黄生借书说 [关键词] 文言文/教案 [内容]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本文是自读课,安排一课时完成。 按照“整体—部分—整......

    黄生借书说教案

    课题:捕蛇者说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2、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3、理解“......

    初中语文《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3.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异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了解课文的......

    《黄生借书说》《论读书》教案

    《黄生借书说》《论读书》教案及练习 《黄生借书说》《论读书》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词语积累 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

    黄生借书说 文言文翻译大全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真读啊。你没有听说过藏书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自古以来)皇帝肯读书的有几个呢?牛......

    黄生借书说初中要点总结

    《黄生借书说》 一 解释粗体字 1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祖父:祖父和父亲; 积 :收藏; 无论:不用说; 2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独:仅仅; 为:是; 然:这样,即“非借不能读”。 3......

    《黄生借书说》节选阅读答案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

    八年级语文上册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课文研究】 一、课文朗读【暂缺】 二、字词研究 1、正音: (1)塞(sāi)(2)摩(mó)(3)俟(sì)(4)辄(zhé)(5)俸(fèng)(6)庋(guǐ)(7)惴(zhuì)(8)省(xǐng)(9)蟫(yín)(10)夫(fú) 2、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