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洲第一课时教案
非洲第一课时教案
非洲第一课时教案 作者:万琳
课题名称 §1.2非洲(1)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 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教育目标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难点: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策略和方法 启发 讨论 讲授式 教学媒体 班班通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 国家最多的大洲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 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ºN以北,最南在30ºS以南 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 最东在50ºE以东,最西在20º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2. 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 教师讲授。
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自学奠定基础。简单介绍、以人文教育、德育为主。
强调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
四个特点中有书上没提的、不 学生回答问题。
读图总结。
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学生的广泛兴趣,与必备的自信心。锻炼读图能力
请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学生介绍。
阅读课文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掌握读图的方法,熟练读图的技巧 熟练掌握总结某
总结 小练习布置作业
3. 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 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 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利用书、目标检测当堂练习。提前看图尝试分析非洲的气候 突出的特点,旨在让学生熟练这种方法。
引导学生看图,结合上学期的旧知识,强调世界之最 一区域的地形特征
指图
记忆
课后记
非洲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大洲,讲课时适当插入一些关于例如:裂谷、刚果盆地的一些地理讲述,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的课堂中要适当加入一些录像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初步了解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图的变化。4.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
6.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能力目标
1.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比较分析本区的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示意图,以及人口、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培养理解、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与外来移民长期殖民统治问题、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问题、人口粮食环境与贫穷问题及如何解决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综合分析,理解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对非洲黑色人种文化、风俗、艺术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知识讲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主义教育。
3.通过本区关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和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案例的讲解,培养学生树立国家之间不仅需要平等互利、相互合作,而且还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的观点。
●教学重点 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
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教学难点
1.干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形成原因。2.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3.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综合分析、读图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自备一些与本区有关的图片。2.自制多媒体课件。3.有关录像资料。●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像《走进非洲》,让学生用眼用心去感受一下非洲这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看完录像后,提出问题:①非洲是以什么人种为主?(黑人)②是不是所有非洲国家都是以黑人为主的?(不是,如埃及就是以白种人为主)老师讲述:非洲按照人种特征的明显差异可分为两部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以北的是北非,它是以白人为主的阿拉伯世界,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黑人占90%以上,因此有“黑非洲”之称。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黑非洲”。
板书: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黑种人的故乡 [讲授新课]
电脑展示:课本66页图8.2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学生读图了解本区分布。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知的有关“黑非洲”的知识。交流完毕后,每人起立说一句有关“黑非洲”的小知识。(可采用抢答形式)评价小结: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说得都非常好,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确是一块神奇而又迷人的土地。这里有浩瀚的沙漠、茂密的雨林、无际的草原、繁多珍稀的动物,以及被誉为“地球的伤痕”——东非裂谷带,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上奇特的赤道雪,维多利亚瀑布和维多利亚湖,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坦噶尼喀湖的秀丽景色。此外本区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及风土人情。非洲的音乐、歌舞、绘画、雕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电脑显示图片68页图8.27制作和出售手工艺品,图8.28非洲的鼓手)非洲黑人的体育天赋也在世界体坛大放光彩,不仅如此,本区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阿克苏姆、苏丹、马里王国,它们悠久文明的历史仅次于古埃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神奇迷人的一切吸引了成千上万名游客,也成为探险家、考古学家、科学家向往的地方。
过渡: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哪些主要国家?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各大洲中的地位如何?这片土地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绚丽多彩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本区的位置。
电脑展示:课本67页图8.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问题:①本区东西部分别临什么海洋?②请同学们找出本区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③请同学们找出非洲大陆西南端,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的名称。④在图中找到赤道,观察赤道穿过本区什么部位。
学生回答:
学生甲:本区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学生乙:本区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几内亚湾。学生丙:非洲大陆西南端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是好望角。学生丁:赤道穿过本区中部。
老师小结:通过同学们读图思考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本区的位置是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低纬地区。
板书:位置→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低纬地区 学生活动:学生读课本67页图8.26找出以下地理事物: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尼罗河、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
老师检查:分别让5名同学上讲台在电脑投影图上指出以上地理事物。提出问题:①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②海拔大多在多少米以上?③地势向什么方向倾斜?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地形图讨论交流以上问题。
得出结论: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本区地势东部和南部高,中部、西部及本区北部低。
板书:地形→高原大陆
过渡:我们知道人口的分布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那么本区受自然条件影响,居民是一种什么样的分布状况呢?
板书:原始居住地分布
电脑展示:课本69页图8.29“非洲的黑人原居住地和外来移民”思考:①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在哪里?②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如何?③目前非洲有哪些国家的外来移民?
学生回答:
学生甲: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刚果盆地、海拔比较低的高原地区。
学生乙: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相比要优越一些,气候既不太干燥,海拔又不太高。
板书:原始居住地分布←自然环境
学生丙:目前非洲的外来移民主要是欧洲的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引申思考:这些欧洲人为什么要移民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电脑展示:非洲矿产资源分布图、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图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读图讨论:①本区的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②欧洲人移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的是什么?③欧洲人的到来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④目前本区政治地图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后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 1组代表:本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不少矿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像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和其他金属矿产的储量也很多。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
2组代表:欧洲人移民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为了掠夺黄金、象牙、香料等各种物产。
3组代表:欧洲人的到来,使这里广大土地都被英国、法国、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强占和瓜分,大多数国家都沦为了殖民地,长期遭受殖民主义政治统治和经济影响,经济非常落后。
4组代表:二战以前,本区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独立国家。到1990年3月,撒哈拉以南由白人统治的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现在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独立,只有少数岛屿仍为英、法属地,非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很大变化。
老师评价并引申思考:各组代表的发言都非常精彩。目前在美洲黑人分布也较多,那黑种人从非洲迁向美洲的历史经过是怎样的?(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分析)学生回答:殖民主义者来到黑非洲首先掠夺这里丰富的资源和物产,进而又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将黑人当作商品卖往世界各地,并对大量移民进行长期统治。
老师小结: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证明,非洲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但是,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最初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把黑人绑架、掳掠运往美洲贩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现在,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独立。许多国家独立后,正逐步摆脱殖民主义经济的束缚,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地形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活动与探究
让学生从各种媒体中收集目前世界上哪些国家还存在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主义教育。
第三篇:湘教版非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 非洲(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充分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位置、政治地图的演变及主要人种的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2、通过对地形图的判读,归纳出非洲的海陆轮廓的特征、地形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非洲自然环境和亟待发展的经济进行进一步的认识,采取以“走进非洲”为主题,开展穿越热带丛林、撒哈拉沙漠探险等旅游探险活动,以合作、探究、讨论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展开教学,丰富课堂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高原为主的地形特点。教学难点:高原为主的地形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1.(引入新课)同学们,?教师阐述一个
故事 非洲的传说 女人拯救了村民,供奉雕塑。她的名字含义是“阳光灼热”的含义。请同学们打开地理图册是说明哪个大洲有这个含义?
(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阐述2009年1月20日,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正式宣誓就职美国第44任总统,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你知道他的祖籍是哪里吗?(非洲的肯尼亚)下面让我们开始我们的环球之旅而第二站——美丽的非洲
2、[板书]
一、国家最多的大洲非洲的国家 [活动探究]读图1-16“非洲的国家”,数一数非洲的国家有多少个,并找出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国家,以及奥巴马的故乡肯尼亚。
[教师讲解]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15世纪起欧洲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者相继侵入,大肆掠夺非洲的黄金、象牙和香料,并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到19世纪70年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疯狂地强占和瓜分非洲领土,到二十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国家是独立的,其他国家全部被殖民者所占据,残酷的殖民统治,把美丽富饶的非洲,变成了一个灾难深重的“黑暗大陆”。几百年来,非洲人民为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统治土崩瓦解。到1990年初,非洲大陆的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从而结束了殖民主义在非洲大陆的罪恶统治。
目前为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亚洲48个,欧洲44个,北美53,南美12个,大洋洲15个。[过渡]非洲除了被称为“热带大陆”,还被称为“高原大陆”为什么呢?
1、非洲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活动探究]读教材图1-16,①找出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看看地球的五带中,非洲主要属于哪个带;②找出非洲所临的海洋;③想一想非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讲解](1)纬度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穿过的非洲的中部,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其南部和北部,所以非洲地跨南北半球。纬度范围约从38°N—36°S,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全称“阿非利加”洲。“阿非利加”就是“阳光灼热”的意思。全洲3/4的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样的纬度位置,气温都在20℃以上。撒哈拉沙漠中的阿齐济耶,最高气温曾经达到58℃,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炎热是非洲气候的重要特点,因此,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非洲的经度范围约从19°W—59°E,主要位于东半球的西部。
(2)海陆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和亚洲原是连接着的,苏伊士运河凿通以后,它们才被这条运河分隔开来。
练习:教师展示多媒体 让学生填图 学生点评
[板书]
二、高原为主的大陆
1、海岸线
[活动探究] ①P17活动题
2、读地图册比较欧洲非洲,哪个大洲的大陆部分海岸线比较平直?
[讲解]非洲大陆的较平直。这样的海陆轮廓特征往往表现为缺少半岛、岛屿和海湾。围绕非洲一周转一圈,发现大陆西面的几内亚湾,是非洲最大的海湾,大家应该留意。非洲大陆的西南端,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绕经好望角的海上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东面印度洋上的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最大的岛屿,也是世界第四大岛,次于北美的格陵兰岛、大洋洲的新几内亚岛和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非洲东北角的索马里半岛是非洲难得的半岛,也是非洲最大的半岛,称为非洲之角。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并分析总结。[板书]
2、地形
[活动探究]读图1-17非洲地形图,提问:
①玲玲的话对否?为什么?查第一节P6的统计资料,非洲的平均海拔在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中排第几(第二)
②找出东非裂谷带、撒哈拉沙漠、乞力马扎罗山、刚果盆地,想想非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解](1)地形以高原为主。在图中可以看出非洲东南部从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500米以上,号称“非洲屋脊”。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故称“高原大陆”。海拔500米到1000米的高原面积占全非洲面积的60%以上。平均海拔高度高居世界各大洲第三(第一南极洲,第二亚洲)。利用课件展示分析的结果(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从图中颜色可以看出,非洲地势是从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即东南高西北低。这是因为东南部是海拔高的高原,西北部除大陆边缘的阿特拉斯山脉外,大多是海拔较低的高原和盆地。
(3)极具特色的地形区。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是世界最大的盆地。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峰。东非裂谷带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自主学习]P18阅读材料,了解东非裂谷带和撒哈拉沙漠。
板书设计
1、高原大陆、热带大陆
2、“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
3、最高——乞力马扎罗山
4、非洲--------------国家最多的大洲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非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七年级地理《非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十六中学:刁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2、教学难点: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展示非洲自然景观图片导入
二、本节课的目标——课件展示
1、知识与能力: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的重点是——课件展示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撒哈拉沙漠等)
三、预习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
四、精讲点拨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 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ºN以北,最南在30ºS以南 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 最东在50ºE以东,最西在20º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㈡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生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
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 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掌握读图的方法,锻炼读图能力熟练读图的技巧。
3.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 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请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学生介绍。
阅读课文,简单介绍、以人文教育、德育为主。
五、拓展延伸(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纵贯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和约旦河口,全长约6400千米。
据测算,目前的东非裂谷带每年仍以5厘米的速度扩张。因此有人说:几亿年后,这里将形成新的海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并说出理由。
2、对比欧洲和非洲的海陆轮廓,看看两洲有什么不同?
3、非洲的世界之最。
六、系统归纳
1、知识方面:非洲国家最多、非洲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非洲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2、技能方面:读图分析‘归纳
3、方法方面:读图分析法
七、板书设计: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 非洲的地理位置 高原为主的地形
八、教学反思:
地理学科综合强、知识跨度大,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
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非洲一课的教学中,利用课件地图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成功的完成了非洲地理位置的教学。以及非洲地形特征的教学。教学之后,我认真的进行了反思,总结这一节课的得失。
一、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前几节课刚学过亚洲与欧洲的相关内容,以及总结亚洲地理位置等知识的方法。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非洲地图,设置了一系列小问题,问题逐渐加深,步步相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各抒己见,学生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尤其在解决的过程中,都特别注重学生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的练习,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比较不错。只是在课件选图时,由于时间短暂,下载图片有些凌乱,清晰度有些欠缺,可能在教学时,牵扯部分学生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二、注意知识的拓展。地理知识衔接性强,联系比较紧密。讲课过程中,随时有可能联系到本课之外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注意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契机,把相关内容以不同方式介绍给学生。例如这节课再讲非洲地形特征时,一学生提到非洲是世界三大雨林带之一,我就趁势向学生补充世界三大雨林的有关内容,另外两个雨林带分布在哪里?雨林带的分布特点,雨林带的气候特征?过程中启发学生查找地图自己寻找结果,这样,即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自信。
三、在回顾知识的时候,学生看地图说一说,我学会了什么。这个环节,我选择了多个学生分别说一说,互相纠正,互相补充,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如果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指着地图回顾所学知识,估计效果会更好,更能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力求将课件做的完美,授课环节节节求精。增长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意识转化,让学生主动参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主动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第五篇:非洲教案3个课时
第二节 非洲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育目标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难点: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教学方法 :启发 讨论 讲授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
㈠ 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讲授新课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ºN以北,最南在30ºS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50ºE以东,最西在20º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㈡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1.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 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 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掌握读图的方法,锻炼读图能力熟练读图的技巧。
3. 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 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
阅读课文,简单介绍、以人文教育、德育为主。
三、小练习:利用书、目标检测当堂练习。
四、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提前看图尝试分析非洲的气候 突出的特点,旨在让学生熟练这种方法。教学反思 :
第二节 非洲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能力目标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管自然环境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难点: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
二、讲授新课
㈢读图1-22非洲1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 10℃左右。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㈡读图1-23非洲7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1月时密集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 非洲的炎热中心。
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
三.读图1-24非洲年降水量
1. 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00㎜的地区都有分布。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
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四.读图1-25非洲气候类型
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3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撒哈拉沙漠在30℃~40℃之间,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4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由此可以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地区则降水很少。
五.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归纳
读图1-26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
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
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5895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
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读图1-27尼罗河和刚果河
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
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1-25,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 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
三、总结:总结整节课的知识体系。
四、布置作业 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教学反思 :
第二节 非洲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2.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媒体 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回忆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和非洲的国家,二、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欧洲的殖民者为什么要来非洲开辟殖民地?正是受到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吸引。简单介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建设种植园、矿厂等情况。引起学生兴趣。
三、讲授新课
㈤丰饶的资源
读图1-29非洲主要矿产与农产品分布。指导学生读图,尤其是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强调图例的作用。
观察非洲主要的矿产品:石油、金、铁、铜、铀、铝土、磷灰石、金刚石 非洲的主要农产品: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剑麻。通过阅读“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以及对气候、景观的复习,对照地图册列举非洲的野生动物。
如有学生熟悉这方面知识,请他为同学介绍,树立目标。对照图例在图中找出各种矿产品、农产品的名称、分布地区。讨论。列举。初步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养成科学的资源观。通过阅读课文总结: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
2、植物资源丰富(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名贵树种、热带经济作物)
3、动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首)简单介绍非洲的粮食作物(玉米)
虽然非洲有这么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非洲并没有因此富裕起来 ㈥亟待发展的经济
通过一些调查结果说明非洲贫穷落后的经济现状 读图1-30思考书上练习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减去人口的死亡率。
2.从全世界来看,非洲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最高的,而欧洲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最低的
3.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而非洲的人口绝对数也很高,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有限的粮食分散,人均占有粮食量少,很多地区食不果腹
阅读课文、总结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 1.人口问题 2.长期的殖民统治 3.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4.恶劣的自然环境
学生普遍了解这一现象,最好找学生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题目很简单,学生独立完成以便教师掌握情况对掌握不好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分析。
四、总结、布置作业: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