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丹教案
《罗丹的雕塑作品欣赏》
任课教师:莫春华
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三年级
课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从欣赏雕塑家罗丹的作品,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2、通过欣赏、分析罗丹雕塑作品,并且能让学生简单分析大师作品的艺术风格。
3、让学生了解罗丹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内涵;作品是作者对情感的抒发。并且让学生对雕塑有新的认识。
教学重点:
① 罗丹艺术在西方现代雕塑起到的重要作用
② 分析、探讨罗丹的艺术特色是其精神与人体融为一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① 罗丹艺术作品介绍以及其艺术特点的解析 ② 提高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思考以及新的认识
教学方法:
引导式、讲解式、赏析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提问:从视频中大家有熟悉的雕塑作品么?和大家谈一谈你喜欢的理由。(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今天的课题)
讲授新课:
一、罗丹简介: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欧洲雕塑史上继米开朗基罗后最具影响性的雕塑大师。他是古典主义雕塑的最后一位大师,也为现代主义开辟了道路·······(p pt图片展示)
二、罗丹雕塑的成就 罗丹的雕塑把表现人性美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将欧洲雕塑艺术推向了高峰.他的作品改变了传统的人体美学观念,他认为,艺术造型不应该回避人的体格缺陷、性格弱点。他往往能在那些有缺陷的人体或性格中,注入生命的力量和鲜明的人性,使艺术真正由神殿走向世俗。
罗丹的艺术创作把人类的视线由天国、英雄引向了世俗凡人,也使他自己成了西方古典雕塑艺术的终结者和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他的一系列雕塑创作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堪与以前的艺术大师媲美,并且还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可以说,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三. 罗丹作品赏析:
① 《地狱之门》: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 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② 《思想者》:
这件雕塑作品是罗丹代表作《地狱之门其中的一个部分,后来罗丹将其放大,复制成单独的雕塑作品,享誉全世界。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深刻的形象······
③ 《青铜时代》:1876年,罗丹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一尊青年像。表现人类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青铜时代后,从自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象征着人类的觉醒,赋予更深的时代意义。
④ 《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的爱情悲剧。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 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
⑤ 《丑之美》:雕塑是罗丹根据法国诗人维龙的《美丽的欧米哀尔》所创作的。又名“丑之美”,是罗丹又一代表作·····
⑥·····
⑦······
四、简单分析罗丹的雕塑艺术特点:
师提问:通过上面的介绍和赏析大家觉得罗丹的雕塑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
(引出其特点)
它的雕刻作品,无论是青铜雕还是大理石雕,一般采用两种风格: ①一种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旷表面造型的颇有个性的风格; 另②一种,其特征是抛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
作品的特点:
一、高超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技巧;
二、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力;
三、不断的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
罗丹的思想与作品是极其一致的,充满了忧郁、苦闷、伤感,及对命运的挣扎。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这正是能够启发观众、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五、体验与感受(罗丹作品的精神感受):
1、欣赏罗丹《加莱义民》ppt展示 提问:这个作品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痛苦、迷茫、压抑、彷徨·······(教师鼓励)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这个作品给每个观看的人都带来这样的感受,从人物外表、面部表情让人感受衣服可歌可泣的场景。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罗丹是怎么做到的?(引导学生思考罗丹的作品是情感的宣泄)
2、了解《加莱义民》的创作背景:
师:十四世纪中叶英军入侵法国,加莱城无法抵抗,只好忍辱接受了投降条件:让六个有威望的城民拿着加莱城的钥匙去英军处受降并被处死,这些人必须光着头,穿囚犯的衣服,脖子上套着绳子。为了保全加莱城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六个义民光荣地献出了生命。十九世纪后叶,为了纪念这六位壮烈牺牲的市民,加莱城政府决定在市中心建立这一纪念群雕。罗丹以真实手法创作了这一组历史人物,赋予了每个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状态,有坚定者、有绝望者、有听其自然者。
老师:大家想一想,罗丹的雕塑作品是如何表达他的内在情感的?(学生回答)
表情:挣扎、迷茫······ 学生:动态表情````` 师:从动态、表情上注入了作者对其作品的情感感受,以精妙的造型和精致的心理表现刻画在死亡面前,不同的人物的情感。作品体现作者的内在情感和精神········· 总结: 师:一个好的作品是不是需要作者情感的注入以及对作品的体会呀?学生回答:是。雕塑作品中也能完全诠释人的情感成为一个打动人的好作品。罗丹的雕塑的伟大就是开拓这个领域的大门.六、小结(老师和学生一起小结)
1、罗丹对于近现代雕塑带来的成就
2、罗丹的艺术特点:精神上继承了雕塑的传统内涵,而且还发展了雕塑的新概念和新形式,特别是在对雕塑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刻画人物形象的内在品格与个性特征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3、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内涵;作品是作者对情感的抒发。
第二篇:罗丹的雕塑艺术教案
教案
《罗丹的雕塑艺术》
乌市七十一中学
刘玮
一、课题:罗丹的雕塑艺术
二、课时:共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三、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能深入了解及简单分析作品《加莱义民》的创作背景及思想
2、隐性目标:
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情感目标:
课本中所选的几件作品都是罗丹思想精神的表达,我们以罗丹的精神积极他的作品为载体,将真善美传达给学生。
3、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4、教学难点: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和艺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
1、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在课前所了解到的有关罗丹的生平。
2、请同学们讨论“艺术的最终表现是艺术家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二)、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 法国雕塑艺术家。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1840年11月12日生于巴黎平民家庭。24岁才开始正式从事艺术事业。1875年,罗丹旅游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等大师作品使他激动不已。1877年他依据真实人物塑造的名为“青铜时代” 男子裸体雕塑获得赞扬。1880年,他的强调表现人类美德为主题的裸体塑像“施洗约翰”展出,进一步提高了罗丹的声望。自此罗丹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并接受政府定件,题材自定。他便选择了取材但丁“神曲”的“地狱之门”这一与建筑紧密相连的巨大艺术工程,耗去了他后半生的整整37年,至逝世也未完成。结合“地狱之门”完成的“吻”、“思想者”、“亚当”、“夏娃”等获得普遍的赞扬。1886年完成历史纪念雕像“加莱义民”。其后,完成“巴尔扎克”、“雨果”等一系列名作家、艺术家的塑像。
1916年法国政府为答谢罗丹把全部作品捐献国家,特建立罗丹博物馆。
1917年11月17日罗丹在巴黎附近的缪当去世。
(三)、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加莱义民》
历史背景: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
图片展示加莱义民的不同角度.局部分析:通过对作品的局部分析对作品能深入的了解和简单的分析。(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达成目标)。
总结: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象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组雕是一个整体,是一种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罗丹以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在震撼着人民的心。
2.《思想者》青铜:198×129.5×134厘米,1880-1900年,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时,费劲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 倍。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
罗丹为什么要用这尊粗壮结实的裸体形象来创造《思想者》,并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雕门饰《地狱之门》的顶上,用罗丹自己的几句话来解释,他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最具有丰富意义的。”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与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
3.《巴尔扎克像》
罗丹创作了一系列著名文学家、艺术家雕像其中最为著名并引起争论的是大作家“巴尔扎克”像。为了将这一伟人的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罗丹重读了一遍巴尔扎克的主要著作,收集当世人对大作家音容笑貌的描述,研究了法兰西剧院的巴尔扎克半身塑像,又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都兰尼等地体现生活。在此基础上,罗丹又以现实生活中的相似者为模特儿塑造了七个巴尔扎克裸体人物,又将巴尔扎克写作时常穿的僧侣黑袍塑加在裸体上,就这样花费了七年时间,最后完成了“巴尔扎克像”。
4.《沉思》大理石雕像,75×55×52厘米,创作于1866年,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他认为,在一些和主旨无关的局部上加工雕琢,只会损害对中心主题的注意,因此是不必要的。这就是他在这个年轻妇女头像下面保留了一整块粗糙石头的原因。
5、《上帝之手》及其不同的角度
2003年10月一条新闻:著名法国雕塑家罗丹的雕塑作品《上帝之手》日前在阿根廷的一次展览上失窃。
这件雕塑在博物馆中展出时,摆放在卫生间和大门口的附近。雕塑在下午五点半左右失窃,警方随即关闭博物馆大门,并检查了当时在场的所有参观者,但一无所获。这件雕塑约15厘米高,估价在1万美元左右。
6、其它作品欣赏
(四)、思考与讨论:
1、谈谈你对罗丹雕塑的理解及感受。
2、试分析罗丹作品的风格。
3、归纳总结: 对罗丹来说,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它的雕刻作品,无论是青铜雕还是大理石雕,一般采用两种风格:一种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旷表面造型的颇有个性的风格;另一种,其特征是抛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作品的特点:
一、高超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技巧;
二、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力;
三、不断的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罗丹的思想与作品是极其一致的,充满了忧郁、苦闷、伤感,及对命运的挣扎。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这正是能够启发观众、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五)、课后延伸:罗丹为传统雕塑艺术划了一个句号。此后西方雕塑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现代雕塑时代。所谓“现代雕塑艺术”,是指罗丹、马约尔、布德尔,等之后的西方雕塑艺术,雕塑家们企图摆脱古典雕塑的束缚,追求新观念和新价值,并采用新的表现形式,这种艺术流派,统称现代派。现代派的艺术家们远离理性,接近感性,不再模仿自然,开始“脱离自然”,“安排自然”,“表现自然”,“解剖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融化到自然中去。
(六)、课后练习:
1、查找有关马约尔、布德尔及其他现代雕塑家的作品。
2、分析罗丹在整个欧洲雕塑史中所起的作用。
(七)、知识拓展:罗丹博物馆收藏了6600座雕塑作品,包括陶土、石膏、青铜、大理石、瓷等材料制品。巴黎的展馆内展示的大都是罗丹已完成的大理石和青铜作品,包括最著名的《吻》和《思想者》。罗丹不愧为欧洲杰出的古典主义雕塑家。他的艺术作品反映了欧洲发展的历史痕迹,为后人所景仰。
第三篇:《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教学目标:
1、罗丹及其相关作品。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魅力。
3、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那时老师要求写日记,我没得可写,很难受。我的老师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问同学们,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呢?他就是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刻大师。作者正是从罗丹得到了伟大的启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最后成为了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一起去探寻这个伟大的启示吧!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一起看题目,“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作者从罗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他是从哪件事里得到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这些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
启示——“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同学个别回答后,齐读句子)事件——作者观看罗丹专心地修改作品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把握文章情节、主旨的能力
三、重点研读
罗丹带给作者的启示是专心,大家很快找到了这个词。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读出了罗丹的专心呢?
找出文章集中描写这一件事的段落(7-16小节)。教师朗读,学生圈划,批注,交流。抓住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来感受人物魅力(幻灯片出示问题)
7-16自然段写作者和罗丹的第二次会面,着重叙述了罗丹精心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
人物描写:从神态、动作、语言,着力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工作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浑然忘我的精神。
1.神态描写:
例句分析:“他的眼睛闪耀着”生动地写出了罗丹有了艺术感觉,发现了需要精心修改之处。“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的蹙着”,生动具体的刻画出了罗丹在修改作品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境界中。
2.动作描写:
例句分析:“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体现罗丹工作精细入微,全神贯注。“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的把湿布蒙着女正身像”写出雕塑家对作品的极其珍视,对艺术的热爱。“在他快走到门口时,他看见了我”体现罗丹工作的专心致志。“他捏好小块儿的黏土,黏在像身上,刮开一些。”写出罗丹工作的细心,认真,小心翼翼。
3.语言描写:
例句分析:“还有那里------还有那里------”喃喃自语,体现了罗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专心致志,平易谦和,朴实亲切。
四、深入思考
为什么说“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这是作者为我们预留的一个悬念。
五、作业:
阅读本文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第四篇:罗丹作文素材
【素材展示1】 面对同样一颗石头,许多雕塑家都说它是一个不属于艺术的顽石,可是罗丹以他特有的眼光识慧于这颗石头,并把它雕成著名的大卫像。正像其他雕塑家所言:这颗石头上的纹路与艺术相悖离,可是为何罗丹却不这么认为呢?因为他走了一条不常规的路。他用自己的技艺,避开石头固有的纹路,创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观”。(2005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跳出枷锁创造风格》)【所用话题】两个圆圈(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素材点拨】罗丹雕塑的成功这一典型事例,揭示了:跳出枷锁,创造风格,永远领先于被规范化的条条框框。一个被许多雕塑家认为是不属于艺术的顽石,罗丹却根据他独特的慧眼,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将它雕成著名的大卫像,创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观”。这是罗丹敢于突破所谓的规范化的条条框框,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的最终结果。罗丹的例子恰到好处地扣住了题目,突出了主旨。【素材展示2】大艺术家罗丹在工作时差点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正是这种“入”,才有了王羲之写完的18缸墨水;正是这种“入”,才有玄奘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路程;正是这种“入”,才有陈景润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2005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人生的“出”与“入”》)【所用话题】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5年湖北 高考作文题)【素材点拨】人生的“出”与“入”,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题目,不易把握。但这位考生却能以罗丹等名人的事例,组成一组排比,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阐述了论题,显示了作者极高的驾驭文字的水平。罗丹等名人正是由于投入地工作,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子虽简短,但是都非常有说服力。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第五篇:罗丹的名言
罗丹的名言
1、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2、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3、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4、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5、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
6、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7、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8、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啊很难干能够发现出美来。
9、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10、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11、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12、现代人最大的缺点,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爱心。
13、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14、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5、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