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材分析(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6:5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美术教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美术教材分析》。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材分析

第一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教材分析:初中的学生应当有丰富的美术知识,有更开阔的视界。此课就是准备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地认识美术世界的机会,增加对美术不同种类的了解。在美术世界里,种类的不同,根本的原因是材质的不同。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本课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时欣赏过的图片,进行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第三课: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手绘线条图像”是人们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它“对美术具有普遍意义,适应于广大空间、长久时间和众多方面应用价值,并可成为从事各项职业都用得着的工具”。

第一课时的练习,可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热身训练来进行。内容可选择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熟悉的内容,或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的内容,为学生今后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能够生动、有个性地表达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的练习,以描述、说明、记录等表达为主,联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应将学生置于生活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能有手绘线条图像迅速、果断、大胆而有个性地表达出物象的基本特征,能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环节记录和叙述事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并能初步地运用一些艺术手法表达思想和情感。第三课时的练习,将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作为交流语言,运用夸张、象征、借代等表达手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思想和情感及其他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锻炼形象思维能力和形象的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切忌标准化。应以大多数学生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目标。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难点: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能发挥想象以及运用丰富的手法表达事物。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综合处理信息,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第四课:生动的小泥人

教材分析: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应会: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隐性内容与目标: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第五课:雕塑自己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对面部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平时学生很少注意自己的脸部形象与特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认真观察自己的形象,把握自己的特征,运用浮雕的形式反映自己的性格、爱好,同时了解浮雕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用泥板或石膏板尝试练习,进一步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育内容与目标:1.应知:欣赏古代雕刻和现代雕刻艺术,了解雕刻(浮雕)的基本知识与方法。2.能在泥板或石膏板上雕刻自己的形象,并学习用辅助工具和材料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饰。隐性内容和目标:相信自己、发现自我,表现自我,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从内心到外形,找出最具特征的我。2.浮雕作品主题感的表现。

第六课:未来的我

教材分析: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课程,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这是一节用电脑来完成的课程。学生作业主要是应用电脑美术的相关软件来完成。在图例中展示了一幅学生自己的照片和她所选背景素材的图片,以及创作完成后的效果。此时的“造型—表现”的关键是学生对自己创意的“设计”,主要是学生用头脑中的“设计”来引导手的操作完成,所以完成创作的技巧是第二位的。

教学内容与目标:学会应用“设计”功能进行创作构思,学习为自己的创意寻找合适的素材。学会应用电脑图像处理手段进行创作,按照自己的创意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合成。通过创作引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激发学生更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七课:大家动手做条龙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可以利用的材料如纸杯以及能在生活之中找到的或可以利用的替代品,进行组合,穿插连接,进行立体的制作和练习。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A.图腾崇拜是龙的起源。B.以龙为形状和图案的装饰品与物品。C.以龙为道具的活动舞龙、赛龙舟等。D.立体。E.构成。“立体构成中的空间是由一个形体同感觉他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人的触觉和视觉经验所确定的”。应会:A.以一个基本为设计元素进行重复的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B.初步了解刻、粘的方法。C.掌握龙身起伏变化的切口方向和剪、刻的方法。D.试用穿、捆、插等方法进行连接。E.夸张变形龙头的制作方法。F.起伏变化的龙身龙尾的制作。G.多种方法把龙头和龙身连接成整体。H.能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本组作品的特点和创新点讲解清楚。I.能够采用最佳的展示方法展示小组作品。

第八课:对印的乐趣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学生而言,对印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制作成果当堂可观,且没有雷同,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学生可以通过对印、剪裁、添加、组合等技法,运用恰当的工具、材料、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具象或抽象的对印作品,从中体会肌理、色彩和形状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应会: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第九课: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本课是中学美术六册系列色彩学习的引导课。与后五课共同围绕色彩搭配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突出的特点是把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课通过一组具有典型性的图例和文字,着重从三个方面去研究身边的色彩现象:1.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启发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2.每一种色彩现象的背后都体现着不同的色彩搭配,即不同的色彩关系。3.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

第十课:学习服装搭配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实用为主,可以指导日常着装和提高学生对服饰文化的审美品味。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色彩的基本知识。利用色彩、款式扬长避短,结合身材,巧配衣服。并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的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应会:学生学习搭配服装,而不是设计服装。学会利用现有的服装,通过所学的知识,搭配出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服饰,在生活的不同场合穿出自我,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在新世纪,做一名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第十课:学习服装搭配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实用为主,可以指导日常着装和提高学生对服饰文化的审美品味。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色彩的基本知识。利用色彩、款式扬长避短,结合身材,巧配衣服。并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的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应会:学生学习搭配服装,而不是设计服装。学会利用现有的服装,通过所学的知识,搭配出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服饰,在生活的不同场合穿出自我,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在新世纪,做一名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第十一课: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综合实践课之一,和后面四课组合成一个单元,促使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美术与校园生活的关系、美术与环境的关系、美术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能够跨学科全面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美术设计与创作的手法把经过调查研究积极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同时用美术作品的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通过讨论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A.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B.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C.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D.活动还需要哪些人力与物力。E.活动还需要与哪些方面进行沟通和联系。F.跨学科的全面的思考与设计才能创作出好的策划。G.调查研究可分组进行以便提高效率。应会:A.搜集信息:调查、图书馆查找资料、网上搜集可利用的信息、报刊杂志上寻找资料和信息、通过访谈了解信息。B.怎样利用信息。C.怎样把信息转化成策划中的美术形式?D.学习和了解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的方法、路线图的方法、图标加说明的方法、鸟瞰图的方法、卡通画的方法等。E.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增强设计能力。

第十二课:面具设计制作

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的做法,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面具的由来、演变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出于这种理解对面具产生的不同情感、态度及审美习惯。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面具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常用手法,了解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教学内容与目标: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通过对面具文化的学习,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热泪、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4.通过为艺术节举办面具表演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亲身体验面具带给自己的乐趣。

第十三课:设计吉祥物

教材分析:吉祥物设计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它不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设计与知识,其中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同时涉及到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同学们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吉祥物设计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知道部分著名吉祥物,了解他们的造型、色彩和年代、国度、代表哪个重要活动。应会:能自选媒体,自定手段设计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通过以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以及个人审美取向的形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十四课: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本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宣传品在校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作业,了解宣传品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宣传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把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协作精神,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宣传品的作用是显性内容中应了解的,通过了解其作用认识到在校园活动中艺术宣传的重要性。而宣传品 的内容和形式是需要实际应用和掌握的。隐性内容与目标: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到宣传品的种类以及宣传品强化主题、烘托气氛,并体现文化内涵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探究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十五课:校园活动策划竞标

本课内容主要是美术的表达与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适当的身体表演相结合,并应用设计—应用的知识完成竞标书的展板布置,通过会场和舞台的安排布置使竞标活动现场达到庄重大方的要求。同时,这节课也是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后同学们进行总结,展示成果的过程要通过这节课体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用美术的技法和表现方法完成校园活动策划竞标和布置设计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和完成课堂任务的要求,需要综合美术字、色彩、图案、版面安排、舞台设计等知识,实际的情况和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安排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A.标书封面的装饰。B.服装搭配的方法。C.竞标时的基本表演方法。D.竞标场地地选择与安排的方法。应会:A.标书的撰写。B.口头表达的方法与技巧。C.标书展板设计布置的方法。D.舞台的设计布置方法。E.竞标攻关和与各部门联系的方法。F.因地制宜使用当地材料进行装饰的方法。隐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竞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B.通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标加强合作学习的能力。C.通过展板和舞台的设计提高设计和动手能力。D.通过竞争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E.通过竞争标活动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第二篇:赣版初中美术教材分析

赣版初中美术教材分析

上传: 杨叶青 更新时间:2013-1-20 21:27:20

第一次拿到江西版初中美术教材,感觉挺新鲜,教材的内容和课时少了,看似教学任务减轻了,所以心里也有些窃喜。可在这几年的使用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内容和课时的减少其实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知识的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由此我也发现该教材有它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紧扣美术课程标准,严格划分学习领域。

江西版初中美术教材紧扣美术课程标准,严格按美术课程标准划分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每种学习领域各占不同比例,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

二、教学内容全面,知识系统性强。

江西版初中美术教材理论知识和美术技能的学习较为全面,绘画、建筑、雕塑和工艺美术四大门类都有所涉及,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形成连贯的学习体系,系统性较强。例如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3册的中国画,14册的西方画,15册的雕塑艺术,16册的工艺美术,17册的建筑艺术,18册的现代雕塑和书法篆刻艺术,从不同的方面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三、课时数少,学习和训练更为充分。

江西版初中美术教材课时数比较合理,每册八节课,每节课可以分成两课时,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训练更为充分。而且还能给美术教师自由处理的时间补充乡土美术教材。

但是,江西版美术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制约着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一、配套资料较少,材料准备有难度,造成课程实施的不均衡性。

江西版美术教材配套资料较少,课堂需用的制作材料较难准备,给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和学校实施美术课程带来了障碍。例如《五彩缤纷的风筝》、《难忘的岁月》《巧手编织》等课,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他们可能实施的较为充分,学生获得的知识就相对丰厚,条件落后的地区和单位课堂学习材料较难准备实施起来就没有那么充分,从而造成了美术课程实施的不均衡性。

二、教材内容跳跃性较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学习的不充分性。

江西版初中美术教材能形成一个贯穿的系统,但是教学内容跳跃性较大。例如13册《可爱的吉祥物》和14册《我喜欢的卡通形象》,15册《难忘的岁月》和16册《红杜鹃》相同的类型,相同的材料,分配到两学期,美术学习材料这学期准备了下学期还要再准备,势必会造成美术学习材料准备的难度和浪费的问题,还有学生这学期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所了解就放下,下学期再学,同样的内容间隔一学期学习的充分性是否能够保证。

三、知识过于专业化,失去了学习的趣味性。

江西版初中美术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不太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13册的《创新与发展》、14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新探索》这些内容过于专业化,初中学生的水平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过于专业的东西也就失去了趣味性,没有趣味性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缺少了兴趣学生能掌握多少美术知识和技能也就不能很好的保证。

以上是我对江西版初中美术教材的几点认识,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第三篇:初中体育教材分析

初中体育教材分析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的内容,也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在贯彻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把教材划分为两个部分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基本部分进一步分为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实践部分;选用部分的教材可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选用地区性或具有民族特点的教材。1. 教材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1)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材。意义:掌握知识,提高自觉性,指导锻炼,养成习惯,提高效果和体育文化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服务的,其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提高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科学地指导身体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锻炼效果和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2)基本运动教材。以自然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支撑、滚翻、平衡等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以自然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支撑、滚翻、平衡等为主要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这些动作,发展能力,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和动作感觉、知觉,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协调性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3)走、跑教材。以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和障碍跑为基本内容。走和跑是属同一类型的运动,但细微分析有明显的差异。跑的教材选用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能够进行的内容。这些内容的选择是面向全体学生,以锻炼学生身体,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的。以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和障碍跑作为四项基本内容

(4)跳跃教材。跳高、跳远,提高弹跳力的各种跳跃运动。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对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跳跃教材,选择既有体育运动中的竞赛项目跳高和跳远,也安排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弹跳力的各种形式的跳跃运动。

(5)投掷教材。手榴弹、掷垒球、投木棒等投远、投准。投掷是一项发展身体素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很好的运动。不同地区和条件的学校,应就地取材,设置符合本地区情况的项目。如:手榴弹(300-400克)、掷垒球、投木棒等各种投掷物的投远、投准的比赛(如沙袋、实心球等)。这些运动按其用力的形式可分为投、推、抛三类,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活动所具有的投掷技能。通过这些活动的练习可以养成正确的投掷姿势和用力方法,达到发展力量素质和全身协调配合能力,提高投掷技能和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6)基本体操教材。队列和体操队形、成套徒手操、持轻器械体操、负重搬运和角力等内容。基本体操是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类健康,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人体活动能力和实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练习。从练习内容上看,它选用了符合人体解剖、生理和年龄特点的一些站立、行走和跑的自然动作,还选用了头颈、四肢和躯干的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举、伸、屈、转、绕环、振、摆,蹋、跳的简单动作,又增加了推、拉.抬、运及攀爬的一般身体发展的实用性练习。基本体操教材选用了队列和体操队形练习、成套徒手操练习、持轻器械体操、负重搬运和角力等内容。(7)技巧教材。滚动、滚翻、倒立、平衡等动作。技巧主要是指在垫上进行翻腾,用力动作和各种造型,身体在空间产生姿势变化的一项活动。作为体育教材的技巧动作是最简单的滚动、滚翻、倒立、平衡等动作,可在草地、沙滩、垫子上等条件下完成,具有群众性、游戏性和实用性特点。

(8)支撑跳跃教材。一般跳跃:跳越障碍、跳上、跳下和弹跳板练习等;支撑跳跃:正向腾越,侧向腾越、手翻腾越等。学校体育中以完成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为主。支撑跳跃是借助支撑使身体腾越过一定障碍物的运动,是一项培养跳跃技能和发展跳上、跳下的实用能力的教材。体操中的跳跃按动作类型分为一般跳跃和支撑跳跃两大类。一般跳跃是支撑跳跃的辅助练习,包括跳越障碍、跳上、跳下和弹跳板练习等。支撑跳跃按动作技术结构分为正向腾越,侧向腾越、手翻腾越等。学校体育中的支撑跳跃练习与竞技的支撑跳跃是有区别的,它没有规则限制,动作包括较为简单的一般跳跃和支撑跳跃练习。在动作技术要求上重点以完成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为主。

(9)单杠教材。单杠的基本握法、悬垂、摆动和支撑为重点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姿势教育为主要内容,并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按练习形式和技术结构分为四类:(a)上法;(b)摆越;(c)回环;(d)下法。单杠是在一根横杠上借助悬垂、支撑,进行摆动、回环、屈伸、腾越,使身体在空间产生位置、姿势变化的一种活动。是一项发展悬垂能力的典型教材。另一方面,是利用物体翻上、翻下的实用技能训练的教材。在学校开展的单杠练习与竞技运动是有区别的。从目的上看,学校的单杠教材是作为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悬垂能力和掌握实用技术为主的一项练习。从内容上看,中学以单杠的基本握法、悬垂、摆动和支撑为重点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姿势教育为主要内容,并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从场地器械上看,学校要求适合不同年龄的男女生都可练习的低杠、中杠和高杠。所以学校的单杠教材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普及性特点。单杠的单个动作和联合动作教材,按练习形式和技术结构分为四类:(a)上法:单足蹬地翻身上、双足蹬地翻身上;(b)摆越:一腿向前摆越成骑撑,一腿向后摆越成支撑;(c)回环:骑撑单膝后回环一周半成单挂膝悬垂,骑撑前回环;(d)下法:正撑后摆转体90度下。

(10)双杠教材。基本握法,各种支撑、移行和屈伸为重点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姿势教育为主要内容,又突出简单的上法、套路和安全落地的下法学习。分为四类:(a)静止姿势和变化;(b)上法;(c)摆动和转体;(d)下法。双杠是在两根横杠上,借助支撑、悬垂进行摆动、屈伸、回环、翻腾和静止用力使身体在空间进行体位变化的活动。是一项发展支撑和摆动能力的典型教材。学校体育中的双杠练习,从目的上看,是作为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支撑能力和掌握实用技能为主的一项练习项目。从练习内容上看,以基本握法,各种支撑、移行和屈伸为重点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姿势教育为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简单的上法、套路和安全落地的下法学习。从器械上看,学校要求具有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低、中、高杠,面向全体男女学生。双杠的单个动作和联合动作教材,按技术结构分为四类:(a)静止姿势和变化:分腿坐、分腿坐前进;(b)上法:跳上;(c)摆动和转体:支撑摆动、支撑摆动后摆转体180度成分腿坐;(d)下法:前摆挺身下、后摆挺身下。

(11)游戏教材。有智力游戏、活动性游戏、竞技性游戏、。由一定的情节动作、比赛规则和结果等部分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游戏是体育的重要手段,文化娱乐的一种。有智力游戏(如下棋、积木、填字),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竞技性游戏(如足球、乒乓球)。游戏一般有规则,对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有—定作用。游戏做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它是由一定的情节动作(跳、投、攀爬、对抗、各种表现动作)、比赛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游戏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2)篮球教材。主要由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部分组成。篮球运动是以球为活动工具,以投中篮筐为目标,综合跑、跳、等基本活动技能所组成的一项运动。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是由各种跑、跳、投掷等基本技能所组成的,是一项全身都能得到运动、锻炼价值极高的运动项目。该项目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运动量的大小可随人体的承受能力自行调节,只要学生掌握了运球、传接球、投篮就可以比赛。其运动特点具有竞争性、集体性、独立性和趣味性,并能适应学生心理及生理特征的需要,所以篮球运动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极为喜爱的运动项目。篮球教材主要由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部分组成。(13)排球及软式排球教材。基本内容有传球、垫球、发球和简单战术。排球运动是一项以球为器具,隔网集体对抗的游戏。经常参加排球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灵敏、弹跳、力量、速度、耐久力等身体素质,提高排球活动的能力和技巧,培养团结协作、勇敢、顽强、拼搏奋进等优良品质。排球教材的基本内容有传球、垫球、发球和简单战术。

(14)足球教材。掌握踢、停、顶、运球的方法,简单的战术 足球,是一项以球为器具,用脚踢球的集体对抗的游戏活动。由于足球场地大,活动时间较长,对抗性强,争夺激烈,经常从事足球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坚忍不拔、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参加足球运动,需要掌握踢、停、顶、运球的方法,掌握这些基本技术与技能,不断增加脚对足球的感觉,即提高球性,还要掌握简单的战术。

(15)娱乐体育教材。主要有:毽球、拔河、跳皮筋和跳绳等等。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愉快地度过余暇时间而开展的带有娱乐性质的体育活动。教材内容主要有:毽球、拔河、跳皮筋和跳绳等等。

2.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核心部分,是基础,有常用性和应用性。是客观的。“难点”:一是难以理解和掌握;二是容易出错或混淆。有主观性。“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内容。

“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入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等。“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如同掌握了一把钥匙,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的常用办法:(a)分散难点,各个击破;(b)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思维;(c)混淆的内容,用对比来区分;(d)多用直观。

应当认识到,上述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应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重点要突出就意味着要在教材重要的部分舍得花时间、下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它,但突出重点不是丢弃次要内容,相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以偏托正”的方式,将次要内容围绕重点内容来进行。突破难点常用的办法有(a)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如将难点技术分解成多个小步子,或多种辅助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以旧带新,帮助他们由已知过渡到未知,这样可望化难为易;(b)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c)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各自的特点;(d)多运用直观的方法以加强学生的感知。但是,抓住关键,往往是解决难点的突破口.可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第四篇:初中体育教材分析

初中体育教材分析

新课程中健康教育教材的定位新课程从体育扩展到体育与健康,内涵扩大了,增加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内容,把有关身体发育、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都纳入一本教材。

(一)教材突出技术点,强调锻炼的实效性

人的素质是个综合的概念,身体素质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的基础。新编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抓住体育学科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功能,把体育技术作为锻炼身体,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指身体机能、形态等身体质量)的桥梁,在原本的基础上,提高了体育的技术要求。教材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增强身体锻炼的实效性。体育教学中不能排斥运动技术,更不能一见到竞技技术的名词术语就认为是竞技技术。教材中出现的技术与竞技运动技术有很大区别,即使是学习一些初步的竞技运动技术,其目的是用它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基于上述思想,教材中编写的技术不过分强调技术细节和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更好地指导自身体育锻炼,提高锻炼的实效性。

(二)用方法引路,渗透应用意识,学以致用

体育是以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为鲜明特征的,要使教材中的知识、技术原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锻炼,就要把体育知识和技术原理与身体锻炼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学习。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思维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学会评价方法,培养评价能力

在使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应该培养他们具有评价能力。对事物迅速做出判断和评价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通过对事物做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向新的目标前进的愿望,新编教材为此建立了学习评价体系。它包括学习前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和 学习后的结果评价;评价的内容既有体育知识、技术的学习情况,也有身体机能能力的情况和心理状况;评价的指标既有定性也有定量;评价的方法是结合各项学习内容,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评价等等。建立较为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有助于使学生学会评价方法,培养评价能力,从而促进素质的提高。

(四)开阔视野,丰富体育运动文化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编教材把传授体育运动文化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增加了运动文化知识,提高了信息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用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体育文化知识,增加阅读兴趣。

总之,新编体育教材,力求做到便于学生学技术、练身体、明道理、懂方法、会评价,开阔视野,突出能力培养,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体育学科是综合性的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之一,它以身体实践活动为鲜明特征,在身体实践中是身心统一的活动过程。作为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学科,应该更好地发挥本身的功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4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四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四、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习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五、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和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转化后进生。

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七、教学进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主要学习区域性地理知识。从认识大洲到了解地区到走近国家,根据区域面积大小同,根据地理学科整体性与区域性的特征,在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上,对比各区域不同的特征。在教法上抓住以读图为关键,提取一定的地理信息,从而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经济的发展。

教材的第一大部分“认识大洲”,以大陆为单元,介绍欧亚大陆上的亚洲与欧洲,非洲大陆上的非洲,美洲大陆上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在整体上反映了亚欧大陆的东西差异;美洲大陆的南北差异;非洲大陆的对称特征。在局部上从地形为切入口,分析气候、河流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的内容为主体在人文地理上也突出了各个地区的特点。如亚洲、欧洲的人口与国家、非洲的亟待发展的经济以及美洲大陆的移民结构。

教材的第二大部分“了解地区”,综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内容,但又突出了人文地理的差异。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与华人聚集地、南亚的人口与宗教、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石油、欧洲西部的发达经济与旅游业、两极地区原始生态的科学研究。

教材的第三部分“走进国家”,除南极洲无国家外,每个大洲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亚洲的日本、非洲的埃及、欧洲的法国、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世界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日本的地狭人稠与进出口经济、法国的工农业与核电、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与旅游、美国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巴西热带面积、农产品和水电、澳大利亚的独占大陆与工矿业、农牧业、服务业、俄罗斯的地广人稀与西伯利亚的开发。综合这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运用事例说明某个大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了解地区:

利用地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自然条件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列举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并指出其分布;了解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以及两极地区的科考与环境保护。

3.走进国家:

读图说出该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该国家的特有的自然现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出交通运输的特点和主要城市、居民。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根据近些年来中考改革,地理为开卷考试形式,就更加重视对地理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方面,更加重视学习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对地理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教学建议:

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应以从如何处理地理信息入手,来获得地理知识,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地理有关数据绘制曲线图。(人口增长图、各种数据的比较以及经济生产的增长等等。)

2.根据阅读材料获得地理知识。(对阅读材料的整理,提取相关的地理知识。)

3.根据图例说出某种地理事物的分析,并归纳出其分布的规律。

4.利于图表回答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各章节的教学建议如下:(一)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说明: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说明:

●“标准”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

●搜集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

(四)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竞赛。

●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

●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湘教版教育部2013审定义务教课书,内容比以往有所变化,根据教材设置,我作以下教材分析

一、关于区域的选择

讲述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是本册教科书的主体。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以往同类地理教学大纲的省区罗列或地区分列方式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只是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个别特殊的除外)。这就为教科书的编写留有较大的空间。

二、关于区域编排的逻辑结构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

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是认识区域位置、联系、环境,讲述不同区域的不同关系 第三部分建设永续的美丽中国

三、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该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2、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该地区域地理特征;

3、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些地理特征的成因;

4、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下载初中美术教材分析(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美术教材分析(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欣赏·评述) 活动一 观赏与描述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 活动三 讨论与解释 活动四 体验与评价 第二单元 多彩的学习生活(造型·表现......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分析 聂冬雪 一、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

    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分析

    龙港区十二五继续教育档案2011届新老师培训作业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分析实验小学侯秋爽2012年3月15日一、教学目标: 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分析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

    初中美术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案例分析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正在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公益广告的相关内容,发现有一位同学低着头写作业,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他写得很认真,以至于我走到他身边都没有发......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大全)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一、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采用了四块内容交叉排版,螺旋上升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次,不断深化,综合发展。符合初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及学习......

    初中山水画欣赏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

    初中侧向推铅球教材分析

    初中侧向推铅球教材分析 筏头中心学校 孙旗森 一、 教材概述 推铅球是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推铅球是单手持球置于肩上锁骨处,在直径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