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分析
龙港区十二五继续教育档案2011届新老师培训作业
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分析
实验小学
侯秋爽
2012年3月15日
一、教学目标: 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分析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24课,具体内容是:快乐时光;黑白灰;我设计的卡通形象;吸引人的招贴画;世界地球日;理想的居住环境;柱状雕刻;画脸
(一);画脸
(二);看戏;海洋生物;鱼的纹样;我画的海洋怪兽;我做的海洋生物;线条的魅力;画性格;作文插图;儿歌和童话故事;寓言和神话故事;诗配画;我设计的图书封面;我做的图书;桥上桥下
(一);桥上桥下
(二)。
三、教材特点
1、本册着重设计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各种表现力。
2、注重民族传统绘画的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根据自己的喜好,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四、具体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设计应用的学习最多,具体如下:
1、快乐时光
本课是本册书的起始课,将它放在第一课是很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时光,尤其是在童年生活的记忆中,也许是课间十分钟,也许是愉快的节假日„„利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也是走进孩子心灵、激发他们潜能的好办法。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在引导学生会议自己快乐的童年时光,启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2、黑白灰
本课要让学生了解黑白灰的含义。美术作品中的黑白灰处理,是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之
一。画面按照一定面积,组织安排不同色调所产生的情感特征以及对作品主题的表达。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黑白灰之美和在画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我设计的卡通形象
本课是绘画评述与设计应用类课程。本课通过对卡通形象的欣赏,感受卡通形象的特点,并大胆相像设计出自己的卡通形象。本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卡通画中汲取艺术的养分,还进一步与生活联系,感受卡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和美感,领悟卡通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吸引人的招贴画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与“设计应用”两大学习领域,主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体验艺术美的享受,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寓教于乐,从而达到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目的。
5、世界地球日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在充分探讨人类和地球相互依存的基础上从地球令人担忧的现状到对地球环境改善的种种设想的方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响应“保护地球,珍爱家园”的号召。
6、理想的居住环境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艺术作品的美给人带来愉快,生活环境的美给人带来舒适与健康。《理想的居住环境》这课是在学习了《世界地球日》了解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如何对它进行整治保护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一课。
7、柱状雕刻
本课在欣赏讨论例图中的柱状雕刻作品时,重在引导学生感受柱状雕刻的不同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学习例图的造型、构图和疏密处理,用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美一美的方法,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8、画脸
(一)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初步理解中国戏剧脸谱,通过形式多样的画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尝试在各种物品上绘制脸谱,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图案形象。
9、画脸
(二)本课是第8课《画脸》的延伸。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画脸艺术的发展史,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场合的画脸艺术特征。学生从各个角度来体验脸谱的独特美感,感受画脸艺术的魅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0、看戏
本课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收集相关戏曲资料,课堂欣赏、交流、探索、描绘看戏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达到审美的目的,同时传达文化艺术
情感,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11、海洋生物
学生对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直非常感兴趣,《海洋生物》作为本册海洋部分的第一课,引导学生从海滩、海面走向神奇的海底,使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单一”走向“丰富”,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关于“大海”主题课程的基础,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12、鱼的纹样
“鱼”自古以来和人类关系紧密,是人们所熟知的动物之一,也是人类进行艺术表达的常用题材。本课是在认识《海洋生物》的基础上对鱼进行描绘,要通过收集资料、欣赏交流,让学生尝试用概括、简化、夸张、装饰等手段重新塑造出更为丰富、生动的鱼的形象。
本课旨在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塑造艺术形象。
13、本课与第11课《海洋生物》、第12课《鱼的纹样》以及第14课《我做的海洋生物》合为一个单元,旨在以海底世界为主题,通过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神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我画的海洋怪兽》一课介于《海洋生物》、《鱼的纹样》之后,《我做的海洋生物》之前。本课围绕神秘而又争奇斗艳的海洋生物,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资料,来共同创作海洋怪兽的形象。用“平面”的方法,把自己创作的海洋怪兽的特征和神态表现出来。绘画可采用多种工具,如铅笔、水彩笔等;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水粉画、线条画、版画等等。
本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充分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爱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培养审美情
14、我做的海洋生物
这是一节以“综合·表现·探索”为学习领域的课程,要求学生课前收集各种材料并在对海洋生物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由浅人深地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生物造型,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创造的快乐,从材质出发巧妙运用,夸张变形,变废为宝,美化生活。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并由此更加热爱大自然。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15、线条的魅力
第15课,线是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本课学生将欣赏艺术大师们的线造型作品,感受优美的线条所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创作,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16、画性格
本课是以点、线、面以及色彩反映抽象的性格,学生通过感受不同色彩的点、线、面在特定的性格中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在从知觉反映阶段到思维反映阶段的逐步过度中体验效果,感受点、线、面以及色彩内在的生命力和情感。
17、作文插图
本课是将语文与美术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为了使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生动的形象,在作文的适当位置配上精美的小插图,能使学生更深人地理解作文的情节,加强对主人公的认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自由作画的快乐,汲取文学营养。
18、儿歌和童话故事
本课与作文插图为一个单元,都属于新课标中新设的“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其设计理念是开展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相综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综合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本课是使学生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儿歌和童话是陪伴学生成长的文化形式,它们是对孩子美的教育最好的载体,儿歌短小精悍,内容贴近生活,加上特有的欢乐节拍,特别适合童年阶段的孩子。而童话通过奇特的幻想和有创意的夸张编写而成,它想像丰富,意境优美、故事生动、语言朴素,也深受学生的喜欢。
19、寓言和神话故事
本课以中外民间广为流传的寓言和神话故事作为学生绘画表现的内容,就决定了本课学习内容的综合性特点,既要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领会寓言和神话故事蕴涵的哲理,又要在多种表现形式上给学生诸多的启发,以及引导学生对于基础美术技法的综合运用。寓言故事文字简洁、幽默,并反映深刻的道理,读后耐人寻味。如:龟兔赛跑、乌鸦喝水、拔苗助长等等。神话故事浪漫动人,充满神奇色彩,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而且可以让我们看到祖先们在征服大自然,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长河中那种勤劳、智慧、勇敢的精神,如:西游记、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等。
20、我设计的图书封面
《我设计的图书封面》这一课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书籍装帧设计,包括封面、封底、书脊设计和内页设计。有了这些知识的掌握,才能让学生去感受不同风格的色彩、布局的封面设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设计时可侧重封面,也可侧重于完整书的设计过程。怎样去开发学生的思维,设计出有创意的封面,是我们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
21、我做的图书
从上节课中学习的封面设计到一本书的整体制作,学生对书的设计知识不只停留在封面设计上,还应掌握书的插图设计,内页设计,从而在学生已有的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引导,制作出精彩的作品。
22、桥上桥下
(一)本课是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的第一课时,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桥梁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教学要从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出发,把造型作为活动目标,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进行造型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认识桥梁的种类、外形特征与功能;引导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表达桥梁时,不是孤立地表现一座桥,而是要将桥梁上下的结构以及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表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建筑的热爱之情与保护意识,对桥梁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24、桥上桥下
(二)《桥上桥下
(二)》这一课是属于《桥上桥下》的第二课时,是对第一课时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前者突出了“平面”的表现方法,而后者更突出了“立体”的表现方法。
本课通过对桥相关知识的了解及大量书籍、图片的欣赏,促使学生对桥的造型展开丰富的想像,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科技的无穷力量,为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科学探索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及潜在的创造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的能力,也注重了个性化的发展。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第六组外,其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教学要求: 识字与写字:
(1)本册要求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4)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阅读与理解: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3)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4)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5)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7)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8)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阅读。(9)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10)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2)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3)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学习进行缩写练习。
(5)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6)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口语交际:
(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2)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商讨。
(3)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
5、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的习惯。
6、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
7、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二)教学难点:
1、继续练习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2、联系上下文后其他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 商讨。继续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能逐步清楚的讲述一件事情。
5、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6、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和方法:
(一)识字、写字:
1、加强课前预习,鼓励学生使用字典、词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
2、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的形式,帮助识字能力薄弱的学生掌握速独立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3、教师在学生独立识字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难理解的词作适当指导。
(二)阅读理解:
1、精读词句,要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词句、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3、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读、思、记课文重点领悟的部分。
(三)写作:
1、鼓励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师在作文讲评时一定注意对习作有新意,遣词造句有创新的同学加以鼓励,激发学生“用我手写我心”的习作欲望。
2、、把鼓励学生“小练笔”提高作文水平,作为经常性的练习活动。
(四)口语交际: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独白语的训练,又要注重交际口语的训练,特别是在双方互动中,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1、启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
2、注重交际中语言的规范和指导。教师可以在表达内容的丰富上、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上、表达思维的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指导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教学要面向每一个人,不能留有教学的死角。要想办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五、知识分类:
1、生字
(一)包括200个生字,要求会认就可以了。生字
(二)包括150个生字,要求四会。
2、词语盘点七个,要求会写、会默写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共181个;能认读读读写写中的词语153个。
3、背诵的课文:
(1)指定的段落:
1、草原
3、白杨
5、古诗词三首
10、杨氏之子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
14、再见了 亲人
4、口语交际8次: 策划一次与远方的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 童年趣事 劝说
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情
演课本剧——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包含在第六组综合性学习之中)讲人物故事 聊聊热门话题
5、习作8次,内容如下:
(1)记实作文。安排了三次,在第二组安排写童年趣事,第四组安排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组安排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2)应用文。安排了三次,第一组是写信,介绍了信封的写法,并鼓励学生将写的信寄出去;第三组是写发言稿,教材介绍了发言稿的具体要求和写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某种需要写一篇发言稿;在第六组综合性学习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材提供了两个研究报告的范例,要求“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写研究报告,然后分头撰写。”
(3)材料作文。在第五组安排了缩写训练,并提供范例,要求学生不超过四百字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在第二组,还安排了看图作文,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
6、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共七次,分别安排在七个回顾拓展中。趣味语文安排了2次,课外书屋安排了2次,展示台安排了1次,成语故事安排了2次。
7、小练笔4次:12页、25页、71页、155页
8、选做题3次:38页、95页、137页、9、阅读链接2个:13页、155页
10、积累优美语句:5页——2题、12页——3题、30页——3题、71页——4题、95页——4题、100页——4题、152页、155页——4题、11、资料袋:30页、95页、100页、106页、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组“走进西部”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展示台1课时。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第八组“异域风情”
教学本组可用12—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三篇:小学第十册美术教案
课目 第1课家乡美
教学准备:
课前信息收集:以前见到的全国各个有特色的地方,用文字、速写、拍照、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或是在网上收索的资料。教学过程:
1.知识抢答:下面指的是哪些地方? a、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橘子洲)(橘子洲——长沙市区的湘江中心,是一个长约5公里的长岛,是长沙市的重要名胜。橘子洲的风景很不错,湘江从旁边缓缓流过,春天江鸥点点;夏秋林木葱茏;冬天又有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景致可看。)b、书院大门上有一副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并被誉为 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岳麓书院)
c、开县的古刹寺庙(大觉寺、南雅大佛)d、开县第一泉。(温汤井)
e、开县最大的公园。(盛山公园)2.交流感受:
a、欣赏《魅力开县》中介绍开县的片段。
b、家乡开县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3.教师小结:开县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教师总结: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
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2).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
c、绘画工具不限。
创 作:
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教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
评价:
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拓展:
课后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课目 第2课逛大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设置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环节,逐一出示四张范画。
(1)立式广告牌的几何形。
(2)平面的立式广告牌。
(3)立体的立式广告牌。(4)添画了细节的立式广告牌。最后出示这张立式广告牌的摄影照片。
2.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从平面到立体,从简略到细节的过程。
二、师生交流:
师生之间交流所见街边的小设施。在记忆和叙说中唤起学生对美丽街市的留恋,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
1.分小组欣赏各自带来的街边小设施的图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备几张)。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及造型可爱之处。
2.说一说所带来的图片哪一张你认为最难画?难在哪里? 3.学生互相交流,再师生交流。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1.提出作业要求。
(1)根据拍摄的照片或自己的记忆,画一画街头的小设施,要求用线流畅,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并能进行一些细节描绘,可以适当地填上一些色彩。
(2)作业完成后沿轮廓剪下来贴在作业展示板上。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议作业
五、小节全课
用线描的形式画一条宽阔的大街,让学生把所画的小设施贴在合适的地方。
(1)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
(2)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
课目 第3课聪明的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动画欣赏认识机器人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
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课件出示: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二:结构、尝试训练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守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课件出示:机器人的分类图片。
课件出示:机械手的图片。三: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提出活动: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3.学生作业。
师示创意
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学生习作
课目 第4课欢乐陶吧
教学过程: 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媒体展示陶文化
赏 陶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用 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课目 第 5 课同一幅画
教学过程: 欣赏讨论 .欣赏《向日葵》。.引导提问:你见过这幅画吗 ? 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导出新课,板书课题:同一幅画。课件出示:凡?高的《向日葵》。
探索体验 .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1)观察与识色。
(2)提问。.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么样调配出来的呢 ?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体验 l :根据教材提示,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 为什么 ?
课件出示:从画面提取出的颜色排列。
课件出示:调色的色彩效果图。
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体验 2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
小结:通过这一方法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了。
体验 3 :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学生自由交流。
体验 4 :从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由 24 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颜色相对比。我们一起调出这些颜色并涂画在纸上。
师生合作,共同探讨。
分工合作
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是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组合,可拼成一幅有丰富色彩的《向日葵》。.画格。.选择与分工。将横排 A — J 与竖排 l 一 5 交*组成编号,如 Al、A2 „„ J4、J5,选择你喜欢的一块。分工要有协调,别人已选的不能重复。教师调控方格被选情况。.临摹涂色。按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涂色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提出要求,巡视指导。课件出示: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
选择方式与临摹要求。
组合展示 .让学生按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一部分。.引导学生眯眼看看,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学生集体组成一幅大画习作。
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之一,研究色彩,表现五彩的世界是画家特别关注的,像修拉的点彩作品就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建议同学们也去试试,你会有更多创造性的发现。课件出示:修拉的点彩作品。
课目 第 6 课团扇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 .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教师板书课题。多媒体:古诗、古画欣赏。
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楼主 发表于 2009-03-13 13:09:20 引用 1 楼 1 .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2 .学生分组讨....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教学评价与延伸 .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自评、互评。.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课目 第 7 课我的藏书票
教学过程: 感受与欣赏 .提问: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 ? 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 ?
概念:藏书票作为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贴在书籍扉页上,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装饰性,增添了书的珍贵和美感。其作用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有“纸上宝石”、“版画珍珠”之誉。.在解释藏书票概念的同时给学生播放一些藏书票的欣赏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藏书票图形。
交流与探讨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藏书票,你认为一张小小的藏书票有什么作用 ?
作用:是夹(或贴)在珍藏的书籍里的小纸片,既是书主人的凭据,也是对书本的美化,它体现出藏书者的性格修养与审美品位。.这些藏书票上面的图形与生活中见到的形象有什么差别 ?
区别:藏书票上面的图形概括、简洁、单纯,构图灵活多变,是藏书者审美趣味的综合体现。3、通过以上观察与学习,你认为藏书票有哪些特点 ?
特点:藏书票大小不超过一个手掌,正面一般由图画与字母构成。.作用.区别.特点
课目 第 8 课大地飞虹
教学过程: 立交桥欣赏
1.欣赏桥:水面有桥,沟通隔水两岸;陆地有桥,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交桥,方便了往来,繁荣了经济,也可沟通心灵。.揭示课题:立交桥。
立交桥分析.提问:
(1)你能想像一下,在城市中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什么条件吗 ?(2)你还能想像一下,真正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做些什么吗 ? 2 .图片欣赏:立交桥的种类:
一、跨线桥;
二、地道桥。.欣赏跨线桥,提问:你能将这座跨线桥用绳线表现出来吗 ? 4.本地交通现状提供设计指导
(1).我县交通拥挤,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
(2)。此地设计一架立交桥,舒缓其交通压力吗 ? 你们能尝试先用手中的绳线来设计吗 ? 5.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立交桥
提出要求:将用绳线设计的立交桥雏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课目 第 9 课编花篮
教学过程:
交流信息、主动学习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插花资料,在课堂上采取各组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简要了解插花艺术的历史和种类。多媒体呈现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资料。
命名游戏、感知归纳 .欣赏一组插花作品,感悟花的语言。在欣赏过程中:
(1)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器,了解到花器有深浅之分。
(2)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枝的整体造型,了解到插花造型有直立式和横卧式的区别。
(3)了解到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学生讨论,根据花的数量、色彩、疏密、姿态等变化给作品命名,赋予插花以生命色彩。课件展示插花作品。
演示观摩、拓展思维 .出示一个深度适中的花篮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试摆造型。
(1)花束首先以未经造型的形象出现,和刚才欣赏的插花作品形成视觉反差,使学生产生动手欲望。
(2)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3)试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花泥的妙用,并启发学生寻找其他能固定花枝的替代材料。
教师小结: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出示一个矮花篮,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1)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直立造型的插花作品。
(2)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横卧造型的插花作品。
(3)先将花枝包装成束,再和花篮组合造型。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 ”
教师小结: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各自所带花篮的结构和特点,适合设计哪种造型,选择哪种花材 ? 课件展示同一组花篮和花枝的各种造型。合课件观看相应的插花步骤图。
展示更多的插花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表现.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合适的花材,制作 1 — 2 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小组内材料可以共享。
(2)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尽量不要让花泥裸露出来,影响整体的美感。.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用相机拍下优秀作品。
师生共评、展示个性 .请摆出生动造型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向同学们讲述创意。.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美化教室。
课目 第10课生命的甘露
教学过程: 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描述一下雨天上学的情景好吗?(学生发言描述之后看影像)2.看下雨的影像。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
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雨景的照片和电视、电影中有关雨景的片断。方法指导
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
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放音乐《雨中即景》
教学总结
1.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
2.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
3.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课目 第11课飞天畅想
教学过程: 引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然后出示课题。
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1.课件展示我国三个航天中心的图片。
2.课件展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3.课件展示各种飞船、卫星、探测器图片。
4.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邀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5.课件出示一艘宇宙飞船慢慢升空,在美妙的音乐中游览神奇美丽的太空。
6.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7.展示学生作品。
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音乐。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放音乐《雨中即景》
教学总结
1.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
2.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
3.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课目 第11课飞天畅想
教学过程: 引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然后出示课题。
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1.课件展示我国三个航天中心的图片。
2.课件展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3.课件展示各种飞船、卫星、探测器图片。
4.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邀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5.课件出示一艘宇宙飞船慢慢升空,在美妙的音乐中游览神奇美丽的太空。
6.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7.展示学生作品。
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音乐。
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拓展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课目 第12课我们去旅行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
(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
(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
2.会议、公务包
3.购物的手袋
4.时装包
第四篇:美术第十册教案
《美术》第十册教案
时间: 2009.02.19 09:11:00 标签: 美术,河北美术出版社,冀教版,教案,教学设计,第十册
一、中国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我国古今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并在欣赏中培养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
二、讲授新课: 共同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
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欣赏工艺美术作品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评价:①造型美、②材质美、③色彩美、④装饰美、⑤工艺美。学生通过欣赏这些工艺作品了解了我国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人体的比例 教学目的:
学习浅显的人体比例知识,为以后的 人物速写及命题画创作打下基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的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学习人体比例知识对今后画人物写生画或进行人物画创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古代的画家早有“立
七、坐
五、盘三半”之说,那就是对人体比例的高度概括。儿童时期年龄的不同,比例也不同;另外成年的男女在体形上也是有差异的。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中的四幅“站、走、坐、蹲”的女孩照片,以头为单位,用直尺标出不同的比例关系,看有哪些不同。
四、小结:
提问学生有关人体比例的简单知识。
三、人物速写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掌握线条的运用和表现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稳定课堂秩序。
二、讲授新课:讲解速写的概念。
1.欣赏课文中画家速写范画和学生作品,教师分析讲解速写的特点:①用线简练;②造型概括;③神态生动。2.示范:请一位学生做模特,在黑板上示范,简单介绍人体比例,分析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面对真实物象以简练的手法把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态描绘出来的绘画。3.作业要求:
①认真观察所画对象,注意整体观察,看大的动态。
②大胆用笔,一条线错了没关系,再画一条线。不要涂改,用线要连贯、流畅,切忌用断线、碎线。③要抓住所画对象的主要特征,力求生动传神。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轮流由一名学生做模特,大家进行速写练习。鼓励学生大胆下笔,不要怕画错,及时表扬画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挑选画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教学反思:
画速写可以培养和提高初学者的观察能力,提高感受和表现物象形态主要特征的绘画能力,锻炼凭记忆再现物象的创造能力。一幅好的速写,虽寥寥数笔却同样也可以达到内涵丰富、生动感人、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学画速写,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训练快速捕捉形象特征的描绘能力。在教学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速写对象,大胆作画。
四 人物的面部表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稳定课堂秩序。
二、讲授新课:
教师用课本图例或挂图讲解:同学们,我们要画好人物画不仅需要掌握人物的比例,还要刻画好人物的面部表情,这样才能使所表现的人物神气、逼真、生动,从课本中我们看到了同一个女孩的面部表情喜、怒、哀、乐,这些表情主要体现在嘴、眼、眉这些器官上,通过这些器官的变化,而呈现出丰富的表情,怎样才能熟悉和了解面部
表情的规律呢,我们可以将人的面部概括为一个圆,在这个圆轮廓内按着课本提示的图例进行练习。还可以自己创作不同的变化,经过不断地练习,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面部表情的基本规律。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概括几种如哭、笑、怒等表情的规律。也可以在黑板上画若干圆,由学生上来添画不同表情。
四、小结:
对学生在黑板上添画的面部表情进行讲评。教学反思:
人物的面部表情是非常丰富的,这主要表现在五官上,五官的不同变化反映了人的喜、怒、哀、乐等极其复杂的心情,所以我们在画人物时一定要十分注意刻画好人物的面部表情。学生通过学习人物的面部表情,为今后学习人物命题画创作打下了基础。
五 面塑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面塑一课,使同学们了解河北民间优秀的手工艺品,学习民问艺人高超精湛的技艺。2.捏制面塑作品,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品的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让学生们看一看照片上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什么做的?总结:用捏、搓、剪、插等方法做成各种瓜果、动物、人物、花卉的面坯,然后再上笼蒸,蒸好后再涂颜色。课本上部的一幅照片,是一家老小在小院里为蒸好后的面塑作品着色。
三、捏制方法:
这节课的作业要求——做一盘水果(桃、梨、小石榴等)。
把橡皮泥或胶泥或白面揉成团,表面要光滑。
桃子:在面团的上端捏出一个尖,用小梳子在一侧压出一道印,用剪子在面团底部剪出两片叶子。
石榴:在面团的上部捏出突起的一部分,用剪子在突起部分上剪出许多瓣,做为石榴嘴。
梨:把圆面团捏成鸭梨的形状,顶部插一个小把即成。
最后做一个小盘子把水果盛起来。如果用白面做,待面干后根据不同的水果着不同的颜色,用品色最好。
四、学生制作,老师辅导。
五、小结:把做好的一盘水果摆在桌上,同学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选出好的作业提出表扬。教学反思:
河北省冀南一带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面塑。民间艺人娴熟的表现技巧是很值得学生们了解的。学生们带来的大多是橡皮泥,制作起来非常大胆,大多数作品不错。学生们兴趣很高。
六 卵石造型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制作兴趣。3.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卵石造型制作:首先要选石子,凡是带花纹的,有颜色的和奇形怪状的都要留下,横看,竖看,左看,右看,看看经过加工可以制作出什么形象,有些卵石虽然没有特别美丽的花纹,但自然形成的形状和凹凸变化,同样可以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完全可以制作出新颖别致的作品。演示采取剪贴的方法进行卵石造型的方法步骤。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手头卵石的形状、花纹、颜色,采用剪贴的方法制作一件有趣的小动物。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做得越夸张越新颖越好。
四、小结:
将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向大家展示,表扬设计新颖、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指出共同存在的不足。教学反思:
卵石造型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画,就是根据卵石的形状,用颜色进行彩绘。二是粘贴,根据卵石的形状,用彩纸剪贴。三是拼摆,用不同形状的几块卵石拼摆在一起造型,并用乳胶粘实,进行造型制作。学生们制作有些局限,还要加强对想象力的培养。
八 学画中国画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画枝干:用侧锋较淡的墨画老干,用中锋较重的墨画小枝,构图中如果有在枝干前的花要留出空白。2.画花:用红色、没骨的方法画,梅花为五个圆瓣,正面或背面为五个圆瓣相聚,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淡,侧面的花瓣也为五个瓣,只是前面两瓣由于透视关系变成了椭圆的形状。3.画花蕾:只要在枝头点深红的点就行了。4.画花萼:在花的底部和花蕾底部用重墨点出。5.画花蕊:用赭墨或重墨在花蕊处勾点。6.在枝干上点一些苔点,更显得梅花苍劲有力。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根据教师讲解与示范,也可参考课本中的图例临画,画梅花成败主要是画枝干,要画得苍劲有力。
四、小结:
展示优秀作业,表扬画得认真的同学,指出共同存在的缺点。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知识: 复习梅花的画法。
三、讲授新知识:
1.画花:中锋蘸颜色画椭圆的花轮廓。
2、侧锋在花的边上染色,注意空出花心。3.仍用中锋淡色勾花筒。4.用重墨或黄色点花蕊。5.画花蕾,形状似圆柱。6.用墨画花蒂。
7.采用蘸墨法侧锋三笔画叶子。8.在花和叶之问用重墨中锋勾藤蔓。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牵牛花的藤蔓要中锋侧锋结合用笔,画时要灵活要疏密结合。花心留出空白。
五、小结:
表扬画得好的同学,展示优秀作业。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
九 学画中国画(荷花、菊花)教材分析
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民的喜爱,是最富有民族色彩的传统花卉之一,与梅、兰、竹并列,称为“四君子”。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培植菊花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在劳动人民辛勤培育下,品种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作为观赏的菊花在我国已有两千种以上。
人们喜爱菊花纯净淡雅的颜色和清冽醉人的香味,更爱菊花婀娜秀美,娉娉婷婷的姿态和傲寒凌霜、超凡脱俗的神韵,因此,赏菊、谈菊、吟菊、画菊,已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一个主要的、不衰的表现主 题。
荷花亦称莲,夏季开花,花为淡红或白色,单瓣或重瓣,花谢后花托膨大形成莲蓬内长莲子,夏秋荷的生长末期根部结藕。
荷花以她美丽的姿态,深得人们的喜爱。人们喜欢荷花,还赞美她一枝独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教学目的:
1.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学习用中国画技法画菊花、荷花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先勾花瓣,采用蘸墨法即先蘸淡墨,笔尖蘸重墨来勾花瓣,花瓣的形状似圆盘,不论是单层或双层都要注意透视,近处花瓣大,远处花瓣小,近处用墨重,远处用淡墨。
2、一幅画为了画面丰富,还需勾花霄。
3、还是采用蘸墨法,侧锋画叶子,圆叶子要注意疏密结合,墨要有浓淡变化。
4、叶子半干时用重墨勾叶脉。
5、用中锋较淡的墨画花茎。
6、待墨色干透后即可着色,菊花的颜色一般用藤黄、笔尖蘸一点赭石,染花瓣时要顺着瓣的形状笔笔画上去,不要怕留空白,也不要怕洇出边缘,洇一点反而可以增加花的层次,留一点空白可以显出花的光泽。由外往内大胆下笔。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练习,画荷花叶子要水墨淋漓,显示出荷叶的鲜嫩欲滴的效果。
四、小结:表扬画得认真、画面效果好的同学,可以将优秀的作业集中起来展示观摩。教学反思:
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手法,学生们的工具材料准备较齐全,用国画这种形式表现学生们很感兴趣,创作也很积极。
十 过节了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分析创作题目:过节的活动中有哪些特点,不同节日有什么不同形式的庆祝方式。然后确定画面表面内容。
2.落实画面内容
围绕所反映的主题,进行构思、构图,确定主要表现对象的位置、数量、造型或动态。在人物动态基本确立的情况下,可以找些参考资料或让同学模仿过节时的典型动作,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供创作时参考。然后考虑衬景及穿插位置。3.完成铅笔稿
将构思好的形象,按恰当的构图形式画在纸上,进一步推敲、修改。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先概括地谈一下自己表现的是哪方面的内容。2.选取恰当的形式定下草稿。3.完善画面,定稿完成。
教师巡回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辅导,使其画面逐步完善。
四、小结:
将画好的草图摆在课桌上,让同学们互相观摩,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复习前节课讲过的知识点。
提醒同学们把人物动态或所表现物体画准确,画面的整体关系匀称,各部分之间有呼应关系。
三、讲授新课:
1.设色的要求,画面色彩的总体控制效果,争取做到色彩效果协调,黑白处理得当。2.分析着色方法及步骤,由浅入深,着重刻画主要人物形象或主体物。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要具体给予辅导。
五、小结:
将主题表现突出,画面效果较好的学生作品重点讲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创作练习课。教材以节日为主题选取了各种表现手法的绘画创作作品,以节日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儿童画创作主题。同时,也是启发和引导同学们的创作兴趣、创作思维的形象化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提高了观察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提高绘画能力及表现技巧。
十二 纸筒人
教学目的:
1.通过纸筒人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电视节目中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中的古今中外多种人物形象,进而创造出神态各异的人物造型,达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目 的。
2.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剪、折、卷、粘及利用其他废弃材料为自己构思、设计的纸筒人物服务的能力。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卷制纸筒:左手拿白板纸,右手握住圆杆笔,将纸板拉卷成弧形,用胶水粘牢。2.省略上肢,以圆筒为人头、躯干、下肢,添加头发、头饰、帽子进行人物设计。3.根据设计的人物配制服装及其他饰物。
4.介绍头发的制作:用白板纸剪成细长条若干,在圆筒上一条一条呈弧形粘制、卷曲、整理成型后着色。也可用棉线 或毛线来制作。
5.介绍帽子的设计和制作,由于设计的人物各具特色,因此帽子要根据构思、设计的人物来确定形状、色彩。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纠正学生制作帽子、头发、头饰、服饰中存在的问题。2.表扬构思新颖、有所创新的设计,提供大家学习。3.提醒学生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设计人物造型。
四、小结:
对自行设计的作品,教师应鼓励、表扬并号召大家学习。布置下一节纸筒人制作应准备的材料。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材料、用具准备情况。
二、评议学生纸筒人制作、设计„的优 缺点。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一)继续完善纸筒人的制作。1.头发:粘制完成后,着色整理。
2.帽子:可用颜色纸制作,也可制成后着色。3.面部:可剪制彩色纸粘贴。
四、小结:
教师以部分设计新颖、制作精巧的作业讲评并展示。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工艺制作课,用卡纸卷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然后在这样的纸筒上设计人物造型,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锻炼想像力和动手能力都大有益处。以纸筒为主体,在人物造型设计中,要考虑人物的年代、民族、年龄、性别、身份,不同的人物的面部形象、头饰、服饰要进行不同的设计。大部分学生用夸张和概括,设计出来的人物造型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美感。
十三 做香包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民间艺术的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学习民间艺术的创作手法,提高自己的构思设计能力和剪、贴、缝、绣等制作能力。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课堂常规及用具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认识小香包。
这种民间工艺品是利用碎布头和彩线手工缝制的,内装香料,挂在身上可以避瘟驱秽,挂在墙上可以装点房间。
2.带领学生,欣赏分析小香包的美感以激起同学们的创作热情。‟
①外部造型:外形采用生活中常见的花卉、瓜果、动物等形象,经过大胆的概括和变化,使其既保持了物体的本来特征,又富有完美和谐的装饰。
②色彩的运用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对比强烈、艳丽明快。
③纹样的绣制见缝插针,自由随意,所绣的花与鱼虫大都是简练的组合图形。
三、分析香包制作中的几个环节。
1.根据手头材料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香包的外形。2.根据外形安排设计适当的花样。
3、最后装饰:香包的上边可以缀提绳并打上各种花结,下边可以缀穗子。
四、老师为同学们示范前两步做法:
1.根据布料设计外形,要尽量简洁,同时剪出相同的两片,布料太软的要先裱在硬纸上再剪。2.根据外形设计适合纹样,老师可以用彩笔画出或剪贴,要注意布料底色和花样颜色的搭配。
五、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根据教师讲解,学生进行制作。
六、小结:
把做好的半成品收起,总结下课。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把香包半成品及制作工具一一摆放好。
二、制作步骤: 1.设计外形。
2.根据外形绣制或粘贴花样。3.缝合、选择一种方法把绣好的两 片缝在一起,再把填充物或香料缝进去,使香包鼓起来,如果加花边可直接缝上 去。
4.最后装饰。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
选出做工精细、造型美观、设计装饰漂亮的小香包,挂在黑板上大家欣赏,评价。教学反思:
香包的外部造型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无论是元宝、如意、云子勾还是花卉、瓜果、动物都是经过概括变化后的很优美、很程式化的纹样。
香包的纹样绣制、多采用适合形造型,在不同的空间内,适当地绣上花鸟、鱼虫、瓜果、人物、动物。绣法粗犷、天真、多为简单明快的组合图案,不采用写实风格。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民间艺术品在香包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色,并学习到了民间艺术的表现方法。
十四 儿歌配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图的形式美。2.初步学习插图的基本要点,学习为儿歌插图。3.培养学生的想像、创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作品。分析现有作品,使学生有一个明确概念。
2.分析为儿歌配画的要点。抓住主题,选择表现手法,表现主要情节及形象。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主体色彩着重刻画。提示画面色彩的把握,保证主体色的突出地位。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把主体颜色及形象刻画完成。2.背景的处理应与主体有区别。3.画面的边缘处理,进一步完善。
五、小结:
选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点,色彩关系好的作业讲评。教学反思:
本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插图特点,并试着为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儿歌配画。
要想创作出好的插图作品,首先得熟知文学作品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对文学作品有深刻的感受,然后用形象表现出作品的实际内涵,通过插图使读者加深对原著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把插图变成图解,而是要发挥艺术想像,使插图给观众留有回味的余地。学生们展开想像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了生动的作品。
十五 有趣的运动和游戏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先强调创作构思的表现,再出示课本,进一步评析作品中有借鉴意义的部分。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上色前提出上色要求,要注意把画画完整。
四、小结:
根据学生作业情况适当总结,把构思巧妙、上色合理的作品选3~5幅给予展示,共同评价。教学反思:
儿童喜爱各种各样的运动和游戏,这是儿童的天性。把自己喜欢的运动和游戏用画笔表现出来。老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才能知道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分组讨论、逐个发言及分析范画,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真正喜欢的运动。
通过这幅创作画,学生们进一步的把握人物动作的画法,学会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十六 设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图表的表现形式: 1.量化表现。
通过数量的多少表现一定的进度或成绩。这一形式适用于随时增、减、更换内容,基本操作手段为粘贴、钉、挂,既灵活,又可重复使用。如课本中“我们爱学习”就是这样。2.坐标表现。
将数量以少至多的方式排到竖坐标线或横坐标线上,再以图形、曲线、连点等形式表现高、低、长短。这种形式一般多用绘制的方法表现相对稳定不变的内容,也可用粘贴、钉、挂的手段表现可更换的 内容。课中右下角的小气球就是坐标表现式的变化形式,通过高低表示相应的进度。
二、图表的表现方法: 1.具象表现。
将生活中的形象经过归纳,提炼,变化成图案形象并赋予一定意趣。如课本中“我们爱学习”的图表,一只只小蜜蜂向一朵朵小花飞去,寓示出小学生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热爱学习,勤于学习。2.抽象表现。
这是一种以线条、色块的方式表示长短、高低起伏的进度状况,多用于工矿、企业的报表。
三、图表的制作方法: 1.绘画法。
用颜色、彩笔直接绘制出图形。这种方法适于表现较稳定的内容。2.剪刻法。
将设计好的图形剪刻下来,再通过粘贴等手段置于表中,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制作,重复使用,表现可更换的内容。
3.绘画、剪刻结合法。
为取得丰富的画面效果,有些图表可先绘制一个底纹,再用剪刻出的图形粘贴在画面之上。示范作品、彩纸、剪刀。教学目的:
了解图表的作用和意义等基本常识,学习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四、小结:
选出构思巧、制作精的学生作业进行表扬并讲评。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为学生学习制作图表而开设的设计课。
图表是生活中常见表格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将量化的内容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使枯燥的数量概念变得意趣化,使人一目了然。
学生们通过这一设计图表,增强了学生的设计意识,但是学生们的创作手法过于单一,还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十七 民间艺术风筝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也是民问玩具,在河北流传相当广泛。基本结构是用细竹扎成骨架,糊上纸或丝织品并施彩绘而成。放风筝时可系上长线,利用风力放飞到空中,线的长短可控制其高 度。
风筝的种类极多,以硬翅风筝、拍子风筝、直串风筝、软翅风筝、筒形风筝及拆装风筝较为多见。各类中又有很多样式,禽、鸟、鱼、虫。人物等备种形象无所不有。
风筝起源较早,相传堤初箍倩曾制作风筝。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时期。曾做风筝传递书信。唐代以后演变为玩具。晚唐时期又在风筝上添加丝弦或竹笛,风人发声如筝,故名风筝。
师生共同欣赏各种造型的风筝作品。
二、小结:通过老师讲解和欣赏图片,同学们可以谈谈各类风筝的艺术特色。教学反思:
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又深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河北的风筝多姿多彩、制作精致,每年立春前后,五彩缤纷的风筝便飘扬在城乡的上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风筝的认识种类和基本结构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我省传统的民间工艺品——风筝的设计、着色技巧。让学生对风筝有系统的认识。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朱红
一、说教材
依据《新课标》对美术课程基本理念的定位,本册教材是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为辅线,两者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以“找一找、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看一看、乐一乐”这种比较中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参与的角色,并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优秀文化的关注,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搭建相对广阔的平台。以趣味性较浓的内容开始—-涉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跟随—-贴近学生生活侧重观察想象表现的内容为主轴---“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互穿插相互支持---强调特色注重趣味的“设计应用”课和属于“造型表现”的电脑美术课压轴---注重活动情趣的文化内涵的“综合探索”课程和既贴近生活又展示经典的“欣赏评述”课程结束。
本册内容分为三类:
1、绘画
2、手工制作
3、欣赏。
美术《新课标》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本册属于“造型
表现”的有11课(第1课纸片插接;第2课重重叠叠;第3课点、线、面;第5课五味瓶;第7课美丽孔雀;第8课叶子上的小血管;第10课脚印的联想;第11课蔬果变变变;第13课动物的故事;第15课家乡变了样;第16课我的老师)。
属于“设计
应用”的有7课(第4课漂亮的包装纸;第6课得奖啦;第9课漂亮的花边;第12课小鸟的家;第14课友谊卡;第17课会爬的玩具;第18课电脑美术)。
属于综合探索的1课(第19课娃娃家)属于欣赏
评述的1课(第20课五彩缤纷的生活)
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二、说教学目标:
阶段目标: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中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展示。
造型游戏是指融造型与游戏为一体的美术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不需要事先设定主题或某个形象,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造型。活动主题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材料特征或具体情境想出来的。在这种制作行为中,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
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通过观赏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新能力等。情感目标: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努力尝试运用多样且适当的技能技巧进行表现,营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表现的课堂氛围,针对学生的需求进入适度的技能技巧,让学生把心灵中希望表达的内容透过眼睛穿越大脑依靠双手表现出来。
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美术基本知识一年多的时间了,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创作、设计等的技能,但有一部分学生在绘画、动手制作过程中还缺少大胆想象的创造,总喜欢临摹书中作品,并且有少数学生经常不带用具,家长对美术课重视不够、支持不足,这是令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要根据学生带用具情况改变授课方法,鼓励学生利用手中一切能利用的东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做。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讨论交流法
3、欣赏对比法
4、示范演示法
5、操作实践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掌控,循序渐进地进行分层教学,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材料参与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 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给学生学会收集纸杯、纸盒、水瓶、碎布、毛线、棉花、落叶、豆子、果壳儿等废旧物品以备今后上课之用,利用这些物品进行造型活动,调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各种感官感受,引发联想,使它改变形象,成为一件艺术品。
在正常的教学中恰当的融入科幻画教学,引导孩子们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
每年选送的参赛作品均获得一、二等奖。
五、创作、展示、评价: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随时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辅导。同时播放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零压力的学习氛围。
在作业展评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评价,平时不带用具的学生只要他能用铅笔完成作业就合格;发现有一点点进步的学生,绝不吝啬语言马上进行鼓励表扬,教师鼓励 的评价让学生在被肯定中升华情感增强自信,使他们乐在其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