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影视后期编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6:5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职影视后期编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职影视后期编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篇:关于中职影视后期编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为了促进中职影视教学的快速发展,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中职影视后期编辑教学,从不同角度分析介绍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的方式,对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是中职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

关键词:中职教学;中职影视后期编辑;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如今,社会不断提升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中职院校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突出教育优势,为培养出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强硬的技能水平,且适应专业变化及社会需求的现代化市场所需的技术型人才。中职学校根据影视后期制作专业发展的新特点,不断借鉴各高职院校的相关课程结构体系,依据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来制定合适的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提升中职教育的效果。如今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呈现出的弊端

1.1 所学内容与行业关联较少

所学内容与行业关联较少导致中职学生实践能力较低,很难将在影视后期制作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中,课题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要求。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水平较低,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就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着重加强训练学生的技能,这让学生产生了矛盾心理,让他们觉得在电视中和电影中看到的不一样,好似学过,又好像没学到知识,从而质疑教学质量。这让学生对影视后期制作教学失去兴趣,也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效果。

1.2 教学程序与学生心理要求有差异

中职学生的年龄小,思想单纯,对很多事都充满幻想与憧憬,他们觉得影视后期制作是时尚高端的职位。他们期待的学习生活是用计算机来制作电影电视片段,认为学习中的内容充满技巧性和乐趣性。殊不知,学校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专业的技术,学校从由浅入深的角度来设定学生的课程,理论课在前,实践课在后,这与学生期待的课程存在差异,让学生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对学习产生反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进度及教学效果。

1.3 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注重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忽视每门、每堂课的学习目标。由于老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其教学过程中,极少提及每个知识点及每个小技巧的学习目标,从而导致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盲听、盲练,存在即使对所学知识很熟悉,也不知道如何运用的情况。这不仅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不良影响。

中职开发利用“数字影视后期编辑技术”教学资源

2.1 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中职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些优秀的学生在各式各样的信息技术比赛中荣获奖项,对这类优秀学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学校可以通过访问家长、问卷调查、查阅学生档案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在多媒体制作方面具有极高天赋和极大兴趣的学生,对着重培养这些学生以此来提升其专业技能。怎样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这份重要的教学资源呢?首先,学校每年会挑选出几个在信息技术方面有极高天赋和极大兴趣的学生,让他们加入学校的学生会成立的“芒果电视台”。“华材电视台”将由学生自行管理和发展,由他们每周为学校制作出一期“芒果园新闻播报”的节目负责,表现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参加影视制作大赛及参加技能大赛项目的相关活动。这部分优秀学生也会在班上起模范带头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实践作为一项不错的教学资源,将这类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对提升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会针对本课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制作特效时会运用到amc软件,学生会问道:“用after effects软件可以完成这个特效吗?这个特效用flash软件能制作出来吗?”这时,老师就可以借此利用学生的横向思维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实践。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发现结论。运用此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运用软件能力,这将会极大地提升影视制作的教学效果。

在上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犯几个错误,一是导入不正确。由于学生在导入素材时,导入的视频文件格式不正确,以致屏幕上会出现“素材导入格式不正确”的错误的提示。要成功地导入文件就要将文件转换成正确的格式。二是无法表现特效。由于在剪辑a、b两段素材时剪辑的长度不够,以致无法在足够的空间内将特效表现出来,这时就会在屏幕出现“资源不足”的提示,要制作出特效就要在a、b两段素材间剪辑出足够的长度,为特效留有渲染的空间。三是作品导出失败。由于学生在导出作品前,没有设置导出窗口的参数,以致有时在导出1gb以上字节量的movie视频文件会出现播放视频黑屏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将导出参数设置为“quick time movie”。

《amc软件上机常见问题查询手册》是由笔者根据学生在上机实际操作过程中所犯错误和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记录整理汇编而成的书籍。将教学实践这一极为重要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资源库中,不仅可以让全班同学参考,也让下一届学生有了学习及借鉴的经验。

2.2 开发利用校本教材资源

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对校本教材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开发校本教材资源的过程中也要充分体现出“校本”的特色。例如,针对“校本”特色对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内容及习题等进行开发和利用。《影视非线性编辑与制作》一体化案例校本教材就是历经三年艰辛,结合其教学实践所编写出来的教材。教材的每个章节针对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及学习接受程度,对教学目标及要求做了明确的描述。教材的每个章节针对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对教学重难点做了明确的解释,以便学生能够更方便地学习,逐个突破。教材每个章节针对课题难易程度,设定有基础训练题及综合训练题,以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以提高学习成绩。

《影视非线性编辑与制作》这本教材在介绍amc软件基本技能操作时在各章节分别用案例的形式来阐述说明,此教材共分为九章,在本书的最后还附有《amc软件上机常见问题查询手册》和《amc软件中英文命令查询手册》以供学生参考和查询。amc软件的基本工作界面、项目设置及管理的介绍在第一二章就有了记述。素材的管理和剪辑则在第3、第4、第5章分别介绍了出来,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剪辑技能,在这三章中用9个涉及素材导入、素材管理、素材剪辑的案例来实现其目的。第6章则是介绍的技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的8个转场案例,在第7章用8个案例来介绍title tool和marquee两种制作字幕的工具,在第8章则用16个特效的案例来介绍关键帧动画、键控特技、颜色调整、3d特效技巧、二次校色等核心的特效制作。第9章则用了2个文件输出的案例来介绍设置输出参数的相关问题。这本教材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十分有用。老师可以根据这本教材来编写教学设计、制定电子教案及课件、录制教学视频和备课,学生可以利用此教材有针对性地学习本课的重难点,来学习教学目标及要求,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本教材附录的《amc软件上机常见问题查询手册》和《amc软件中英文命令查询手册》可供师生参考及查询。如果师生合理利用这本教材,不仅会减少老师的备课效率,也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效率,大大降低在上机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率。

2.3 开发利用影视、图片素材资源

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对影视和图片素材的质量和内容的要求十分高,优秀的影视及图片素材十分有效。优秀的影视及图片素材十分少,我们往往通过最便捷的途径――互联网来获取影视及图片素材,通过互联网获取的素材往往在质量以及内容上都达不到制作的要求。只有经过裁切、、剪辑、拼接以及处理色彩之后才能够进行利用,因此开发利用影视及图片素材资源十分必要。

要开发素材资源就要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对师生来说,源于校园生活的素材不仅真实而且内容丰富,师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自己来制作素材。例如,在假期生活中,可以拍摄相关主题的素材,同样也可以自绘素材;在学校时,可以通过拍摄关于班级主题班会、技能节、校运会、招聘会等来获得素材,利用这些途径来获得灵感,从而制作出有创意、优秀的影视作品。

2.4 开发利用教师资源

教师要起到模范的作用,用自己积极上进、敢于拼搏的精神来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对老师在专业上更有认同与归属感,对学习更有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要求老师有专业特长,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专业技能比赛来赢得荣誉,从而让学生在自己敬业的操守和专业的技能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教学的效果。

除此之外,作为老师要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来预防身体疾病,而且这也是一项可开发利用的教师资源。如今,许多专业老师都高度近视,有的还患有肩周炎、颈椎炎等身体疾病,产生这些疾病的原因是影视制作工作长期对着电脑,这一现状令人担忧。清华大学的体育老师,中国足坛著名金哨裁判孙葆洁,他有繁忙的公务,但是他却每天早上坚持绕着足球场跑5000米,他的坚持与执着深深地影响和激励着每一代清华学子,坚定“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信念。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身示范,和孙老师一样每天坚持锻炼,强身健体,使学生的坚韧与执着意识逐渐萌芽并成长,从而成为他们优秀职业素养的一部分,让他们受益终身。

对某些抽象、深奥的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演示来让学生理解其含义。专业教师发挥其实践动手能力来制作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就拿“数字影视后期编辑技术”课程的精修(trim)命令来说,这节课就十分抽象、深奥,其中它的内容分成双滚轮修剪模式和单滚轮修剪模式两种。老师曾经试图尝试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想将这一理论给学生讲透,但是其抽象性还是让学生听得似懂非懂。老师们决定由几位动手能力强的专业老师自制教具以便让学生理解,他们用一卷废旧的电影胶片、几根木板条、铁丝、两个轴轮制作了一个直观的trim演示教具。通过演示5分钟的trim教具让学生明白了平时一节课都无法理解的trim命令,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教学效果十分有效。

总之,要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我们要有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使其发掘出更加优秀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玲玲.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的创新探索[j].产学研荟萃,2012,7(18):41-42.[2] 孙乐.浅谈中职校影视后期制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2011,14(12):76-77.[3] 王会宁.重视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记一堂生动的音乐交流课[j].基础教育课程,2015(12):17.作者简介:韦小妮(1980―),女,广西平果人,工程硕士。

第二篇: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六讲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方法:自学

一、物理教学资源的概念

按教学资源的功能特点——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按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文本类资源、实物类资源与多媒体类资源 按物理学科的内容特点——学史类资源、实验类资源、理论类资源和环境类资源

按教学资源的存在形式——显性资源和隐形资源

二、物理文本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物理教学刊物、复习资料等

三、多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挂图、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

第七讲

第五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2、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就是以物理教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在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特征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问题和需求,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形成有序的流程,为教学过程提供行为规范和具体的操作方案,以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5.1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3.分析学生和教学环境 4.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5.5.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6.制定测评工具 7.教学反思和修改 5.2模块和单元教学设计 5.3 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

一、备课的基本要求: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制定计划,编写教案——“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二、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教案

1、教学课题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实验教具及媒体

4、教学过程

5、课后分析教案执行、教学目标达到情况、教法选择及效果、疑难问题、存在问题、今后教学建议

三、教学设计案例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

1、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

(1)物体下落快慢不是由它们的轻重决定的

演示:从同一高度下落石头、羽毛,金属片、纸片;现象:石头比羽毛、金属片比纸片下落快,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提出问题:重物一定比轻物下落快? 实验研究:方案,纸片和金属片 得出结论:重的物体不一定下落的快 逻辑推理

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它们轻重决定的(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步观察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提出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吗?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at,S=1/2 at2实验验证:自由落体仪,验证S与T平方成正比。得出结论:大量实验证明

2、渗透人文精神

阅读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和传记-科学方法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引入新的教育理念,三维度的教学目标

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第八讲

第六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教学要求:

1、中学物理教学为什么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2、物理教学中实验分为几类?

3、演示实验的作用?

4、分组实验分为哪五类? 各有什么作用?

5、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6、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的教学要求

7、验证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准备阶段和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6.1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一、物理实验的作用

1.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2.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愿望,3.实验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 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二、中学物理实验的分类

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边教边实验

课外实验 1.演示实验的作用

(1)引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3)进行观察和思维的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4)提供示范,为学生训练实验技能创造条件,教师的示范:一是介绍学生要使用的仪器和实验的方法步骤、技能二是教师的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 2.学生分组实验

(1)基本仪器使用训练和装配技术训练性实验(2)测定性实验

(3)验证性实验(4)探究性实验 6.2 演示实验教学

一、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平抛运动:引入课题—趣味性

2、要明显和直观:演示的现象要明显

仪器简单,过程明了;视听感官并用

3、要安全可靠

(1)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课堂演示时必须确保安全

(3)正确对待课堂演示时的失误,切忌弄虚作假。一要镇静二要实事求是

4、要有启发性——以趣激疑

二、演示实验中的观察指导一是演示本身应能吸引学生的观察注意,二是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及时指导,教给方法

1、明确观察的目的,作好观察的思想准备仪器的介绍,交代问题进行观察

2、突出观察重点,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3、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培养观察思路

圆锥实验

4、纵横对比,把握事物特征

浮力实验

第九讲

6.3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一、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的教学要求

1.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量具、仪表的习惯

2.遵循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1)装配仪器

(2)仪器的预备性调整

(3)启动工作和观察记录(4)实验结束后的收尾 3.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 4.学会正确测量读数与处理数据 5.学会写实验报告

二、验证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1、准备阶段及其要求:

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方法,认识实验仪器,作好操作与记录的准备工作

2、操作阶段及其要求

安装和调整仪器,控制实验条件观察测量,取得数据,排除故障

3、总结阶段及其要求

一般任务: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三、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1、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

2、提出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交流与合作

第十讲

第七章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对照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教学要求:

1.试述物理概念的特点

2.举例说明在中学阶段,建立物理概念的几种方法.3.什么是物理概念的内涵?试分析“加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内涵、外延,它的量度公式和决定条件以及造成概念不清的原因.4.试以“电场强度”为例,分析它的建立过程、教学要求.5.什么是物理前概念?举例说明针对前概念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7.1 物理概念的特点

一、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排除片面、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抓住一类物理现象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加以抽象和概括而形成。

例如:观察下列现象:天体运动,车辆在前进,机器在

运转,人在行走。具体形象不同,分析、比较发现共同特征,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在改变。从而概括出机械运动。密度:实验铜、铁、木块,分别测量质量和体积,分析两块不同体积的铜块或铁块,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比较铜和铁单位体积的质量;得出结论。电场强度:理想实验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多个电荷,同一点单位电荷受力不变。比值定义法—

二、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 例如:速度、电场强度——物理量 定性的概念也有量的含义 机械运动:位置与时间的关系 一维:x=f(t),二维:x=f(t)y=f(t)“平衡”,质点:F=0,定轴转动物体:M=0 “熔化”,熔点、熔化热、体积

(1)状态量和过程量速度从运动学角度是状态量;动量、能量

动力学状态量;压强、体积描写气体的参量(2)性质量和作用量

性质量:比热、电阻、密度、倔强系数 作用量:力矩、功、冲量

(3)微观量和宏观量(4)矢量标量(5)相对量和绝对量(6)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

三、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第十一讲

7.3 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

一、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事实依据——感性认识生活中观察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性到理性—科学抽象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想象、归纳概括

1、常用的抽象方法

(1)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如:力、机械运动、动能

(2)把物质、运动的某种属性隔离出来,得到表征物质或运动的某种性质的物理量

如密度、电阻、比热、电场强度、磁场强度

(3)用理想化方法进行科学抽象质点、刚体、理想气体、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光的直线传播—过程理想化

2、由新旧概念的联系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1)推导法:例如由速度、速度增量、加速度推导向心加速度(2)类比法:例如类比水压引人电压,类比光波引人物 质波,类比重力势能研究电势能。

二、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质和量两个方面:

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量度公式a=定式a=F/m决定大小和方向。

三、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适用范围

加速度的外延,向心加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能:动能、势能、电能

四、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电势、电势能、电功、电动势

五、学会运用概念

v2v1,决t6.4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

创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

1、运用实验:“自感”教学演示通电和断电现象,使学生联想在通电的瞬间,为什么并列的两个灯泡一个先亮,另一个后亮?两个支路有什么不同? 大气压强,“瓶吞蛋”实验、马德堡半球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压强、摩擦、惯性、力

3、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如:速度—速度增量—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加速度

二、进行

二、思维加工,准确地形成物理概念

1、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电场强度,理想实验在电场中某点放一点电荷q1受力f1,改为q2受力f2,变为qn受力fn…..通过数据分析 f1/q1=f2/q2=…..fn/qn表示比值只由该点决定

2、给概念下定义E=f/q物理意义表示电场中该点性质的物理量

3、讨论概念的物理意义

三、运用

1、通过练习,巩固深化概念

2、对易混概念进行辨析.

第三篇: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

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

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从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到教育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充分说明学校教育已经制度化、规范化。在人们重新审视学校的作用时,学校已经面临着仅靠自身力量无法应付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制度化容易导致僵化和模式化,对社会变革反应迟缓、保守,因而往往又会成为社会变革和自身变革的障碍和阻力。在这种制度化的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人也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层层推进,教学改革的步步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了教育资源的贫乏——那种洋溢着时代气息、散发生活芬芳、十分鲜活的资源,在常规的教科书中很难找到,需要教者自己去寻找和挖掘。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学校由过去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开始寻求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力量的支持与配合。而在家长队伍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许多的家庭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家庭文化底蕴,和可供学校参观实践的环境等,这对学校来说将是一笔很宝贵的教育财富。

随着现代家庭抚育职能的逐渐增强,家庭的抚育方式必然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优生优育已成为现代家庭普遍接受的观念,并已成为家长们的实际行动。但在教育子女上,部分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即认为“病要大夫医,孩子要教师教”,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这部分家长一方面缺乏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缺乏教育的自我意识,认为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去影响孩子,没认识到无意识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教育行为。家庭教育必须需要学校进行有效地干预与引导,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达成一致,形成合力。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是学校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有效载体,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已经受到了广泛重视。不少学校都在进行家校协同教育,但由于是刚起步的新事物,实践时间较短,许多规律处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家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学校很少注意挖掘和利用,而常常只停留在请家长开会,倾听老师讲课等浅层次上,造成了家庭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因此,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中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为学校服务,为家庭服务,为学生服务,还能通过家校之间的协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亲密的家校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全面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以及绝大多数家长教子育人的水平,与校方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营造更健康的成长空间,为孩子打造优质丰厚的人生奠定基础。

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保障措施

(1)组建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委员会是促进学校与家长共同管理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有效办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阶层的家长组成了学校、班级两级委员会。并健全了组织,明确了职责,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一名,具体的任务是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安排,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改革、活动目的;向学校反馈家长的意见,向家长宣传家校合作的益处,建立起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协调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家长委员会成立后,学校能更加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学校的困难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学校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2)建立学生教育档案库。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同的家庭背景,造就了各种不同性格气质的学生。想要科学地教育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家庭教育状况。家访作为一种重要的、可以直接掌握学生家庭教育的手段,为学校所重视。我们要求教师的家访工作必须做到“细、实”二字。必须详尽了解学生家长的经历、学历、性格、工作性质、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教育认识、精力、经验等。同时还注意观察家庭环境、家务的安排、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可供学校利用的家庭教育资源等。然后由教师为每位学生建立详尽的家庭档案。并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教育作科学的理性分析,建立个案分析库。通过建立家庭档案及学生个案分析,为今后有针对性的教育奠定了基础。事实证明,效果是明显的。如:五(1)班学生沈某有一段时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通过家访了解到主要原因是许多的亲戚朋友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他家来玩,大人玩牌,小孩吵闹,他学习自觉性本来就不自觉,在这样的氛围中哪有心思去学习呢?通过与家长谈心。抓紧学校学习时间等途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3)使用学生德育跟踪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我们对每位学生都设有德育跟踪卡。德育跟踪卡分成两块,一块是在家的表现,包括家务劳动、孝敬长辈、生活自理、按时作息、作业情况等;一块是在校的表现,包括上课听讲、团结同学、热爱劳动、遵守校规等。每星期反馈一次,周五由班主任填好在校的表现,让孩子带回家,由家长对孩子在家的表现做出评价,也可对学校教育提出建议。实施德育跟踪卡,可让家长对孩子有个正确全面的了解,以便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有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是个“乖孩子”,可在学校自私、懒惰、高傲;而有的孩子因其学习成绩差,家长几乎对其失去了信心,可在学校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实施德育跟踪卡,同样可让教师对学生了解得更全面。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表现得非常出色,是学学校的三好生,可在家里爱对长辈发脾气,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有的学生在学校简直是个让老师头疼大后进生,可在家里勤劳能干是父母的好帮手。有了跟踪卡,可使我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的“瑕疵”,让德育工作更有效。

(4)征集优秀家教经验。考虑到现在家长均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工作繁忙,于是我们经常采用致函的形式,向家长征集家庭教育经验。每期都有中心内容,如:怎样让孩子觉得你是好爸爸、好妈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带孩子自由读写;谈孩子习惯的培养;给孩子的一封信等,家长的参与热情非常高,都能从自己家庭的实际出发,就某一方面谈自己的最深感触,成为我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笔宝贵资源。

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保障措施

(1)亲子同乐活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优化的亲子关系,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但现实家庭中,缺乏的是积极健康的亲子沟通。我们学学校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亲子同乐会,让父母与孩子共同上场,在活动、竞赛中加深了了解,加深了感情。每逢重大的庆祝活动,有学生们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坐在下面的孩子家长看了乐在心头,满脸喜悦。对孩子多了一份希望,多了一份了解,心中充满了感动与欣慰,而孩子妈妈的优美歌声,孩子爸爸的动听演奏,让孩子多了一份自豪,多了一份敬意。家校同乐运动会更是意义非凡,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欢。我们设计的项目,都是需要两代人共同配合的,为了拿到比赛冠军我们的家长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充满了“孩子气”,而我们的孩子则成了个“小大人”,像模像样的指挥爸妈呢!妈妈摔倒了,孩子马上前去搀扶,一边安慰一边加油!孩子落后了,父母急得直跺脚!最后胜利了两代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激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平时哪有如此激动的拥抱?此时,一股暖流流淌在两代人的心中,两代人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各班组织的同乐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举行的活动有文娱类、三口之家体育大竞技类等。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其乐融融!

(2)家长孩子“面对面”。我们的家长在理论上都能认识到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但传统的不民主的家庭教育模式影响太深了,所以家庭教育中实际体现的的平等并不多:命令多于商量,禁止多于提倡,体罚多于说理,贬低多于欣赏,孩子长期处于不被尊重的地位,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如果不创设一个孩子“发泄”的机会,会隐患无穷。我们把有代表性的家长请到班级,作嘉宾,与学生“面对面”,实话实说,有话学生大家说,这样的场面充满了真实性、情感性、有效性。有学生直接向家长问话,有递条子需家长解答,有孩子问自己父母的,有孩子问同学父母的。请问:你的孩子成绩考砸了,你会怎样对待?又问:允许你的孩子交笔友吗?你会逼着你的孩子学他不感兴趣的东西吗?还问:如果你明知误会了你的孩子,你会向他道歉吗?你会放弃自己的娱乐陪你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吗?个个问题都是那么实在,那么尖锐,有的还真令我们的家长难以回答,但他们都不回避,率真地对待。孩子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也理解了父母们的心;家长有了表达真实感情的机会,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这样的效果也是我们老师组织时没有料到的。

(3)家校日记本。每天由一位学生记录学校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或值得学习、反思的事,或自己最得意的习作,回家由家长写写自己的心声,同学间互相学习、欣赏习作,家长间交流经验。对于教师也受益匪浅,因为那里有家长独到的见解,朴实的想法,真诚的意见,美好的愿望。如有家长给孩子的综合评价中写道:作为家长应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喜怒哀乐,如孩子回家说“今天真倒霉,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家长千万不要板起脸说:“这点算什么,你真是太懒了!”最好带着理解,关切地询问:“是吗?你大概会多少时间才能写完?你能不能一边洗澡一边想作文的素材。”还有家长写道:“立即行动,丢掉棋牌,离开舞台,去关心、鼓舞、去教育我们的孩子,集中你所有的智慧和热情把今天的事做得尽善尽美,播下一种行动,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当其他的家长读到这文章时,比我们在家长会上空洞的说理好得多。

(4)走向社会活动。“社区”是一个新的概念,新的名词,但联系着千家万户。近几年来社区的建设日趋完善,社区的服务日趋规范,社区的活动日趋丰富,从一个社区的建设折射出城市的建设,市民的素质。与敬老院的联欢更是精彩,我们的节目活泼可爱,老奶奶们的歌舞也充满了活力。

(5)亲子闲暇活动。由几位家长组织带领的孩子的游览活动,我们的孩子完全没了平时的自私娇弱,互帮互助,共同克服难关,每个人的脸上是骄傲的神情,灿烂的笑容。

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总结

1、打开了学校封闭的大门,使学校教育面向社会,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化。

2、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发挥了家庭教育的应有的功能,调动了家长积极性,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更进一步落实。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友善的新型家校合作伙伴关系,家长、老师、学生成了共同的朋友,家长参与了学校教育,而且兴趣浓厚,态度积极。

3、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感,强化了家长对学生的管理,使我校的学生的常规管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目前,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校风,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声誉逐年上升。

4、起到了协调沟通作用。

目前,部分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了解、认识不够,对学校支持、配合的力度不够。我们实施开放式管理和教学,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到校听课、讲课,共同开展活动等,不仅使家校之间产生了亲和力,而且增强了对学校的信任感。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了更多来自家庭的支持。使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来自学校的指导。学校家庭信念一致、目的一致、行动一致,志同道合,像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创造更完美的人。

5、有利于总结家庭教育经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影响,以及离婚现象增多。使家庭教育参差不齐,有的父母对子女缺乏家庭教育修养、有的溺爱过深、有的期望过高,其结果不尽人意。家校协同教育开展以来,通过家长学校、家校经验交流,通过活动,家长间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使每个层次阶段的家长都有一定的收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外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根 据《课程教学计划》与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 校外资源开发利用计划,以保证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原则,以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加强建设、加快发展,逐步完善校外教育工作管理体制,整合我镇校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校外活动场所网络,逐步建立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使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健康成长。

二、活动基地

乡镇家乡企业 养殖场 河流等。

三、工作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保证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大胆探索,搞好校外教育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外工作计划,保证校外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安全,有效地搞好各项校外活动。不断完善相关档案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学校校外教育的新路子。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校外教育有序进行。

根据校外活动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一是学生校外活动应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二是根据《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禁止教师个人私自组织学生外出参加校外活动。

第四篇:数学教师与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数学教师与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引言

从2007年9月至11月,我们深入到我县30所中学进行调查,一路下来深感到农村数学教师对着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如何进行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能力较弱,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很好适应现代中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造成数学课程教学的理念和目标就很难落实,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状况的话,农村数学教师将很难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不论是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还是校本培训都应强化牧师作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理解,提高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这应成为目前我们农村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的急待解决的课题。

二、数学教师要全面理解课程资源

(一)怎样理解课程、课程资源?

课程在传统看来就是教材、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课程资源就是教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就是订购教材、编写教材、编写教学指导书等。新课程改革使我们对此有了更广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这是一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其中包括课程日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包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其中包括显性的课程计划、科目、活动,也包括隐性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其中包括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也包括非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而课程资源广义的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也即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其中,既包括知识、技能、经验体验、教学活动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等课程要素,也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学场所、教学媒体、仪器设备、实验室、图书馆、教学专家、教师与学生等课程实施条件。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前提,课程资源只有经过选择加工并付诸实施才能真止进入课程;另一方面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运用水平。

(二)数学课程资源

对数学课程来说,凡是有利于数学课程目标实现,支持数学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都是数学课程资源。数学课程资源如按功能特点,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如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同,可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1.校内资源

处于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称为校内课程资源,其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资源包括: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实验技能、生活的经验与体验、教学活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课程培养目标等,而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数学教科书、各种教学参考书、多媒体教室、数学仪器设备。数学实验室、校内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各种数学知识型课程开发与重组等。

2.校外资源

处于学校范围之外的课程资源称为校外课程资源,其包括的素材性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为: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各种科技图书、报纸和各种科技期刊、广播电视中的科技信息、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科技专家学者、科研与生产单位、学生家长等。

值得指出的是,数学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有其特定的内容,但两者并没有截然的界线,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课程的素材,也包含课程的条件;另外,校内外课程资源对数学课程实施至关重要,做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学习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三、关注数学课程目标与理念 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课程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是围绕知识与技能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培养目标进行开创性的重人调整,其核心理念和总目标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并由此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的具体目标(“三维”目标)。这是数学课程的灵魂和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围绕着如何贯彻课程理念和实现课程目标来进行,使《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落实。

(一)课程资源开发要贴近学生生活情境,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身边的各种数学现象,让学生厂一泛的接触生活和社会,使学生在资源的利用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学习电能时,带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发电厂;学习噪音的防治时,带学生去调查社区噪音污染情况,分析产生污染原因,讨论减少污染的方案;学习电能时,让学生学读电表,计算电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讲座、科技小创造等活动;关注报刊、广播电视中有关科普知识、尖端技术、科学家的事迹、最新科技发展等信息。让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真正拓展到学生的生活。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关注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重视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自然界本来是和谐统一的,科学知识本身也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数学学除了学科内各知识发生联系外,还与其他学科如数学、化学、大文学、生物学等都有密切联系,当我们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各种数学现象为懈决各种问题的时候,总是和其他学科知识发生联系,用到其他学科知识。因此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打破学科界限,跳出数学学框框,通过各种方式反映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如“声音的传播”,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欣赏《致爱丽丝》,请学生弹拉乐器,教师击鼓,让学生感受由于震动而发出声音,在美的感受中理解声音的产生。又如:调查并讨论手机的使用是否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数学学对大文与航大技术发展的贡献;空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课题的教学时,都可通过开发和利用多学科知识,协同解决问题,体现学科的融合性。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改变学生的原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比如在进行“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课题教学时,教师可根据需要准备各式各样导线,创设不同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然后在教师指导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白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和交流总结,最后得出影响金属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一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设计,开发与准备了相关的器材和材料,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着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数学教师与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数学教师不仅决定数学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性资源。因此,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证。作为数学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关注如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数学教师要使处理好教材,要吸取不同教材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环境,开发编写某些教学补充材料。如研究性学习课程、STS课程等。

(二)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数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是实验室资源,对实验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在:注意更新和增加仪器设备,改变使用模式;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进行探究创设条件;利用实验室设备,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仪器与实验提供便利;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室的功能等。

(三)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课程教学中,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可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改变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渠道等,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和技能,又发展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如:开发有利于解决数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的课们;利川多媒体技术,模拟复杂数学实验过程的环境,并对实验进行实时控制和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利用网络技术,指导学生网上搜索流览,组织网上交流;开发与建设中学数学网络课程等。

(四)学生身边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应对校内环境及社区资源都有所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丰富的资源有选择的筛选和指导,加以开发和利用。如:参观科技馆、展览馆、少年宫、科研单位;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各种报刊与广播电视媒体信息的开发利用等。

(五)数学探究性实验的建设。数学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面对新的数学课程,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必须关注探究性实验的建设。如:对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挖掘它们的探究教学功能,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对现有仪器进行改造,设计和开发新的实验器材;随手取材自制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验;开发多种形式实验资源,支持学生随堂实验探究和课外动手实验等。

(六)数学教学活动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刑、活动方式和手段,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向学生提供学习反馈信息,从中开发山各种生成性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教学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经验等素材性资源。

总之,如何进行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急迫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做为数学教师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课题,在对数学教师进行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数学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才能很好提高数学教师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资源的能力,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

数学教师与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寿县迎河中学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课题组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既是学生数学知识系统性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思维提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合理的利用开发教学资源是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1.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普及,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在不断增加。从原始的教具教材到音像光盘,从单一的实物到多媒体的应用,从固定的学校、班组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到互联网、异地同步教学这个广泛开放流动的环境,教学资源在不断增加,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在教学中适当选用新的课程资源,来增加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定义、规则、方法或技巧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对已有的资源优化整合,以达到教学目的

2.1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时至今日,科学飞速发展,学校的教学设施也相当得到改善。为了体现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动用全部认知和情意方面的储备投入学习过程中。如在上《认钟表》时,我就用了多种教学媒体。先运用实物让学生感知时间的概念,再运用电脑显示出钟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既让学生动眼、动耳、动手,还让学生动了口,突破了认时间的教学难点。教学中,我利用电脑的优势,设计了一个活动的钟面同时配上动听的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来,师生之间的交流融洽了,教学效果自然比“一言堂”好得多。

2.2利用学具操作,激发参与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内部驱动力,合理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就可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乐意去学。如:教学“8的认识”时,为了激发学习的动机,引起兴趣,教学中我特意安排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有趣练习,创设一个建构认知的情境。首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8根小棒放在桌子上,问同学拿出7根小棒,再放1根是多少根?然后要求学生用8根小棒拼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图形,看谁拼得最好。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图形,怎样拼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小朋友拼的各种图形都是用8根小棒拼的,于是引入新课《8的认识》。教学8的组成时,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分成2份,学生借助于学具的操作,学得自然就轻松了。又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2.3巧设疑问,创设情境。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抓住思维含量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入手,观察“直的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我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的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2.4联系生活,加强运用。教学过程中,可能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第三册的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东南西北》中,若在室内上课,学生接受的方向知识将是抽象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把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找找日出的方向,联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以此为固定方向,让学生辨别一些树木、建筑物的方位。教师再稍加引导,有部分学生就能自己指出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如在第四册的第五单元《测量》中的《千米的认识》中,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出10米的距离,请他们试试若手拉手,需要多少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走一走,大约走几步?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步行10米距离所得的经验猜测:100米大约走几步?学生猜测后,再请他们走一走,把所得的数记录整理;至此,部分学生会以此类推:10个100米是1000米。教师再作引导:1000米=1千米,前面是用米作单位,后面是用千米作单位。课后可布置学生步测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践活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用上,因此所学得的知识比较深刻,不容易忘掉。

3.优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对教师备课,提供了方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既要坚持跟踪社会上新事物的出现,又要学习研究掌握,并熟练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把新事物变成新的课程资源。这要求教师不但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新事物运用新事物的韧劲。

其次,要合理选用各种课程资源。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对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予以必要的比较、筛选,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课程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广泛开发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改变以往过于注重教材机械训练的倾向,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载关于中职影视后期编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职影视后期编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开发与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

    怎样开发和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 张丽清 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强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

    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建立资源利用意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

    浅谈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潍坊市初中生物八班 张瑞英 生物课程资源来源广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如何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引导......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一方面利用教材资源......

    家乡资源开发与利用培训心得体会

    家乡资源开发与利用培训心得体会 9月11日下午我们“杨xx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的全体成员在区进校三楼会议室举行了XX年下半年的第一次集中培训。在会上杨老师先细致的将上半......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作者:李冲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点击数:757 更新时间:2009-1-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内容很少,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课法进行教学,只需很......

    浅谈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没有公告对幼儿园来说,家庭蕴藏丰富的资源,家庭资源的开发运用不仅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着轻重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家庭资源呢?一充分认识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