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浅谈如何当好一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数学教师
都匀市平浪镇三联小学
苏强
摘要: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他们由于亲情缺失、疏于照顾、监护不力等诸多原因,都存在着不适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性格等问题。作为他们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用爱心去呵护他们,多给他们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更多地激励和表扬他们,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把主要的精力放到学习上来,提高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爱心
数学
教师
留守儿童是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5800万人,其中79.7%的留守儿童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13%的留守儿童托付给亲朋好友,7.3%的留守儿童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这一连串的数据说明,在农村的小学校将有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就读,这一特殊的群体需要农村小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加以重视。
多年来,本人一直在农村小学校任中高年级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目前任我校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本班学生32名,留守儿童27名,占全班的84.375%,留守儿童中无人监护的1人,占全班的3.125%,其余的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这些孩子当中,绝大多数都是聪明伶俐的年幼儿童,但是由于疏于照顾,监护不力等诸多原因,这群留守儿童大多数都存在心里封闭、学习成绩差、道德行为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我班的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让这些既可怜又可爱的孩子们学好数学知识,我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现把我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梳理,把几点不成熟的见解总结出来,仅供农村小学教师参考。
一、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数学教师。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父亲或母亲的其中以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这样留守儿童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亲情饥渴的留守儿童需要爱的滋润,情的浇灌。作为他们的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爱
来哺育他们。我们也只有做一名富有爱心的教师,这些留守儿童才会看到数学学习的希望,才会看到明天太阳的灿烂。本学年度我上的班级有一名女生,其父母外出打工多年,她在家不但照顾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要照顾读学前班的弟弟和五年级的妹妹,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支撑起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可想而知她承担的担子该有多重。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无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家庭之中,久而久之,该生便很少说话,很少和班上的同学交流和沟通,经常独自一人很孤独的呆立,对学习也不太在意。对于这位学生我采取多家访、多安慰、多关心、多表扬、多帮助、多让同学主动和她交流的办法,让她看到自己是一个阳光的女孩,让她放下别人看不起她的包袱,让她感到处处是真情,让她觉得学习能给她带来快乐。过了些日子,她也不感到家庭负担是累赘了,还对我说:“苏老师,我不但能照顾好我的弟弟妹妹,我还一定把数学成绩补上来。”多么单纯而坚定的一句话,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之后她变得数学问题越来越多,话也越来越多,笑容也越来越多。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终归有收获,上学期期末统考,这可爱的小女孩数学考了满分,我真是无比的高兴。
二、做一个让学生思想积极向上的数学教师。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亲情关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再加上社会的不良环境,造成留守儿童在心里呈现出金钱主义、任性、逆反等性格上的缺陷。在学习上存在着消极的思想,丧失学习的信心,不想上学是他们的通病。作为他们的数学教师,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要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他们的思想向积极的方向引导。认真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上学年我上的也是六年级的数学,当时的那个班有一名男生,他从小就和奶奶相依为命,其父母外出打工好几年都不回家。诸多原因导致他变成一个逆反心里较强的留守儿童。放学欺负小朋友的事情他干过,糟蹋农户的庄稼他参与过,不上课去河边钓鱼那就随他的心愿了。对于这位学生,我是花了不少的心思,也费了不少的时间。有一天早上,他请假说是病了,我不太相信,就去家访,到该生家,他奶奶正好在家,但奶奶告诉我,该生早上起床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而我在学校只听班主任说他生病请假了。我便顺着小河一直找,他果然在河里捉鱼。这天,我在河边和他谈了一节课,这一节课我给他讲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用我的心来换他的心。下午他终于到校来上课了,我很高兴。第一节课下了,我把他请到我的寝室,用赞扬的语言夸奖了他,他看我在笑,他也笑了。其实他做的坏事他也知道是不对的,但是他说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由于该生的自尊心很强,我不能当全班的面教育他,也不能过多的责备他,我只能在他所作的每一件小小的错事
都必须叫他来单独的和他讲道理。两个月过去了,他见到老师能主动向前来打招呼了,也慢慢的喜欢我和我上的数学课了,数学课上,他听得比以前也认真多了。我感到给他做思想工作所花的精力和时间有了回报。
三、做一个激励性评价的数学教师。
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的性格都变得比较内向,沉默寡言,自卑心理较为严重,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笨,对学习失去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课余时间、数学课上都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他们,多和他们进行对话和交流,多用时间去和他们进行沟通,多表扬他们,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前进一小步,我就表扬他跨越了一大步,让他成为全班的学习榜样。前个学期,我们班有位男生,父母外出打工已经四年了,这期间他一直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他由于缺少交流,整天沉默寡言,很是自卑。我在上六年级数学的《整理和复习》这一章的《式与方程》这小节的时候,我提出了5个问题,其中就特意把什么叫做方程的这个问题留给他,他站起来不说话,我也不清楚他究竟是懂还是不懂,我就说:“你回答对了更好,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把你想到的告诉大家就行。”片刻,他用很微小的声音说:“含有未知数。”“很好呀,这是方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你真棒,能记得那么清楚,真是好样的。”我便在黑板上书写“5X+3”,问他:“这是方程吗?”他回答:“不是。”“是什么呢?”“一个式子。”“方程的形式是什么样的呢?”“有等号,等号后面还有一个数。”我在“5X+3”的后面添上等号和数,变成“5X+3=23”。我问:“这是方程吗?”“是。”他答。“那方程最完整的概念我们应该怎么说呢?”他回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通过引导,他终于把答案说出来了。我非常高兴的表扬了他,“你真聪明,记忆力真好,这是你学习的最好基础。在学习上,只要你用一点时间去复习,去思考课后的练习题,多做一些题目,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不信你试试。”他满意的做下了。这以后,他在学习上用功多了,他觉得别人能做的他也可以,感觉到自己能行,自卑的心理也就慢慢的消除了。
总之,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时时关心我们的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用父母般的爱去呵护、体贴、帮助、感化他们。这样,他们才会喜欢我们,喜欢我们所上的课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第二篇: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
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
校外关爱工作系列表彰活动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妇联,北部新区妇联: 为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全面展现留守儿童风采风貌,展示留守儿童校外关爱工作成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重庆市妇联拟于“六一”节前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校外关爱工作系列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在农村留守儿童校外关爱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奖项
十佳留守儿童,十佳爱心家长,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十佳留守儿童之家。
二、评选条件(1)十佳留守儿童:诚实正直,明辨是非,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求知欲强,刻苦学习,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开朗,不怕困难,尊师助友,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十佳爱心家长: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有爱心。长期坚持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乐于奉献,能带动他人为留守儿童服务,关爱留守儿童贡献突出。
(3)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富有爱心。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宣讲工作,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讲师团成员或宣讲志愿者。
(4)十佳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完善、领导有力、制度健全。有固定活动场所,硬件齐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留守儿童之家。
三、评选程序
1、十佳留守儿童,十佳爱心家长,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十佳留守儿童之家由各地妇联推荐,经认真审核后,按要求填报登记表,报重庆市妇联儿工部。重庆市妇联儿工部按有关条件进行资格审核。
2、重庆市妇联组成评委会,对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各项得票前10名者报重庆市妇联主席办公会审定,并在重庆妇女网上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3、对公示无异议的获奖者(单位)在“六一”节前夕授予十佳留守儿童,十佳爱心家长,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十佳留守儿童之家荣誉称号。
四、具体要求
各地妇联要高度重视,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评选推荐工作。
推荐参评十佳留守儿童,十佳爱心家长,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十佳留守儿童之家需报送登记表(一式两份)和事迹材料(3000字以内,报送电子版),参评十佳留守儿童之家需报送该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开展的关爱儿童活动照片3-5张(电子版)。以上材料请于2012年5月14日前报三元镇妇联,逾期将视为放弃参评。
联 系 人:何琼
电
话:*** 电子邮箱:1031745807@qq.com
附件:⒈十佳留守儿童推荐表 ⒉十佳爱心家长推荐表
3.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推荐表 4.十佳留守儿童之家推荐表
三元镇妇女联合会
2012年5月10日
第三篇:如何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如何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
九江县一小
唐丽华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一大批孩子家长都离开家乡,进城打工去了。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照料自己的孩子,只好把孩子留在家乡。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有的靠爷爷奶奶看管,有的靠亲戚照顾。父母在养育子女角色上的天然分工的缺失,与父母间的亲情交流的缺失,隔代教育的力不从心,家庭教育的缺失。种种缺失导致这些留守儿童严重的心理焦虑,与人交往的冷漠或忽视,社会责任感及道德责任感严重不足,长期与父母的分离使留守儿童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得这些孩子性格孤僻、自卑、沉默、悲观。种种这些都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社会化带来了极大影响,也为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教师面前的一大新课题。下面就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及进行有效教育提出个人的一些肤浅意见。
俗话说“欲成才,先成人”,想要培养一个人才,当然也得先有一个能成才的主体——健康的人,这个健康是包含身体、心理上的健康。广大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外出,只能靠年老的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看管人只能提供基本的温饱,无法给予父母间的亲情交流,无法提供作为爸爸的榜样力量,无法提供母亲的温情呵护,加之隔代思想意识的巨大差异,使得留守儿童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或忽视,道德缺少榜样而变得迷失,性格缺少交流而变得孤僻、自卑、沉默、悲观。我们要想让这些留守儿童成为一个健康有用的人才,首先要抚平他们心理的创伤,让他们健康的成长起来。作为教师,应该拿出真爱来关心和爱护这些孩子,通过我十来年教育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建立教师“一帮一”和学生“二帮一”机制。
在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儿童募捐, 不仅捐助资金,也可以捐助衣物等东西,只要能够帮助到这些儿童的都可以。教师更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帮助,多陪孩子说话、谈心,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中收获快乐和成长,时时注意孩子们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及时给予沟通、疏导,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学习上也以老师“一帮一”,学生“二帮一”的形式,帮助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为“留守孩子”构筑温暖“大家庭”。
二、加强与社区的联系,通过专家讲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因为代养人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普遍低下,还有少数代养人几乎是文盲,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很不利,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尽量使学生在家里也有一个健康的向上的育人环境。
三、以班队、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尤其要让“留守孩子”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四、可以开展四个一活动,这四个一就是:一是要求留守学生每个月给家长写一封信,汇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让外出父母放心。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广大留守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促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二是建立一张留守学生与父母的联系卡。其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家长、“留守学生”代理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基本情况,并对“留守学生”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调整。三是规定每学期学校至少与外出打工的家长电话或书信联系1次。四是每学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一次公益活动,让留守学生感到社会在关爱他们。
总之,我们要善于辩证的、发展的看待每个留守儿童,真正做到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有了健康的儿童,才有可能提供有效的教育,我们又如何对留守儿童开展有效教育呢?我认为应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几方面入手。
一、改变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态度。我对我所在乡镇小学的五百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大多学习习惯不好,他们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再玩的学生仅占42%;每次学习前,能够认真预习或复习功课的仅有25%,不需要辅导,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只有21.3%。其中三年级学生是25.3%,四年级学生是19.6%,五年级是13.8%,六年级学生是9.8%,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些中、高年级“留守儿童”不良的习惯中,要数做作业的习惯最差:要家长督促做作业的占65.3%,向同学抄作业的占16.2%,边做作业边听音乐或边吃东西的占39.4%。另外,在做作业时,经常和别人讲话或做其它事的占56.1%;还有7.5%的同学经常或有时把学习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了。这就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对不好的习惯要时刻拿出来晒晒,使他们认识到不良学习习惯所带来的坏处,同时表扬习惯好的同学,树立榜样,这一方面一定要严格要求,每天检查,及时批评指正、及时表扬进步,哪怕细微的进步都要给力肯定。
二、教给好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好的学习方法比获得知识、能力更重要,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人终身受益。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方法方面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其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比其他学生低18%,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在家的这些留守儿童基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大多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草草的把作业完成,也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遇到难题或不懂的地方80%的孩子都不做或放在那,等到学校了再看别人的;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基本能认真听课,老师交给的学习方法基本能掌握住,课后的时间就不怎么会好好利用了:一是上新课前不知预习,一般都是老师的督促和严格要求才会去预习新知;二是复习的时侯没有计划和条例,越是高年级越表现的被动;而且这些孩子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无所谓态度,缺乏学习热情,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教师教给他们科学的、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很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当留守儿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后,他们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学习潜能就能够得到较好的开发。那么,当前这些中、高年级“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怎么样呢?据调查,40.3%的留守儿童能够把握书上的重点或难点自己读书,其中三年级留守儿童达54.6%,百分比最高。看来低年级留守儿童比较听老师的话,而高年级的留守儿童则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只有9.7%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提出来跟教师讨论,18.8%的留守儿童很少这样做。这到底该怪谁呢?也许是教师太严肃了,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大,不敢接近;也许是孩子们不好意思,或者根本就不想问;12.4%的留守儿童在自己学习时常常会觉得不知道该学什么好,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33%的留守儿童很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的东西,他们缺少知识迁移的能力。总之,这些中、高年级 “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不容乐观,更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当这些孩子能自主学习了,那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必须家庭、学校、社会乃至留守儿童本人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有成功的希望,尤其是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如果家庭和学校能够目标一致,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及时解决问题,讲究合作的艺术性,那么,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就能走出被动的困境,从而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撑起一方明亮的天空。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为了更好地让那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们提出了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进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工作。
2、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
3、培训“留守儿增设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九江开发区明德小学
叶丹
摘 要: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口流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
6.5%,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还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都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关怀与爱是人的本能需要。”但是大多数“留守儿童”得到的仅是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很多人总是责怪“留守儿童”不好管教,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对他们的态度吗?父母没在他们身边,他们得到了多少关怀与爱?我们又怎能责怪他们的父母呢?他们的父母出门打工,是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经济来源。我们有几人对留守儿童是心平气和的?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我找一位父母都在外地的女同学谈心:“过节了,你想不想爸爸妈妈?”“想……”她说话时泪水已盈满了她的眼眶。后来这位学生给我写了封感谢信,信中说:我觉得您很象我的亲人,却又有许多不同,妈妈在家时我可以无拘无束地和她聊,甚至撒娇,但与您谈话时我却有顾忌,更不敢撒娇,可是我多么希望老师能经常与我闲谈(不要只说学习)……” 从这个女生的信中,我感受到“留守儿童”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父母之爱,倘使我们的老师能放下“架子”,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善待他们,多和他们“闲谈”,多给他们一丝温暖,让他们深切感受大家对他们的关爱,他们也会象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有一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拜金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
(2)从家庭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的,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
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搞帮派、谈恋爱;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
(3)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农村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章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解决的办法与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生活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一对一互助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增加校园的书香气。多学知识让心灵找到归宿与寄托是对“留守儿童”最好的礼物,可以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学校要加大阅览室的建设力度,多订阅一些报刊,多增加阅报栏,在教室内安装有线电视。学校还可以创办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等,举办举办元旦晚会、体育运动会、歌手比赛、主持人大赛、演讲大赛等各种有益的活动,让这些“留守儿童”意识到,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没有人把他们当另类。
<2>再多一点关爱。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需要他人的关爱与温暖。正因为不能象其他孩子时时得到父母的爱,他们的心灵才会变得更敏
感、更脆弱。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努力让他们学得舒心,玩得开心。教师还应该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自尊自爱,体谅父母,感恩他人,关注社会。
<3>教育者要时时提醒自己,他们是“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普查登记工作。各班在新学年学生报到注册时要将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各班实行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开展“一帮一”活动。教师多些家访,多和“留守儿童”谈谈心。开设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就在身边。
<4>在师资培训的内容中增加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技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与一般儿童相比,有其特殊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难度较一般儿童更大,这就要求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工作时,内心要将他们当“特殊群体”区别对待,给予更多的关爱,但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5>学校应结合自己实际开办各种形式的 “家长学校”,与家长和代养人多交流,并对其进行有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创设出良好的家庭环境。
<6>心理辅导不可少。教师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要让“留守儿童”明白:他们的父母在外面做工和那些在家做工的父母没什么两样,都是对孩子的爱。
(4)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农村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村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5)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
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当然,“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教育难度是很大,我们应该不断摸索,寻找更有效的方法。“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大家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