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视觉传达专业开展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初步方案
关于视觉传达专业开展多样化教学改革的报告
随着数字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读图时代全面到来,数字媒体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影视和印刷品等“国际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进程来看,多元化的视觉传达方式将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视觉传达设计正逐步超越其原先的范畴,走向越来越广阔的领域。现今的视觉传达设计拥有它独特的内涵及表现形式,一方面要促进新技术与传统艺术与设计的结合,突出设计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要结合新的技术手段开辟新媒体艺术设计新的研究领域,为学科赋予新的内容,体现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前瞻性,全面更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促进和推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视觉传达教学模式已逐渐跟不上数字媒体的发展脚步,面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市场需求显得力不从心,疲态毕现。教学质量的裹足不前与市场的高标准要求形成了矛盾,导致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思维和新媒体实践能力。而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摆在眼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不但要有新的知识内容,还要有新的知识传授形式;具体地说,就是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体现社会化、信息化、智慧化、创意化。我们需要改革的不光是形式,还有思想。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上。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成果落实到培养计划中, 将对形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人才培养特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积极的指导作用。
为应对数字时代艺术设计创造性人才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的调整:
一、加强专业基础教育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首先要从专业基础教学改起: 1.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增加办学高度。
教学改革之前的专业基础课程繁杂,部分课程设置显得老旧,纸媒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技能已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数字化时代发挥的作用已日趋微弱,却占据视觉传达课程的半壁江山,严重制约后期的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致使后期的教学无法深入,点到即止。
教研室内部根据当前设计岗位的发展前景和专业的实际需求反馈,在前期各自酝酿了待整合的科目,再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得出初步的整合方案。在对方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提交整合科目的佐证材料,并就整合与否定调。目前,艺术设计教研室已对16级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将字体设计与版式设计、插画与装饰画以及海报招贴等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与重构,为今后的设计实践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增加了办学的高度。2.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增加办学厚度
为了进一步贴近市场办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原先课程封闭自守的旧格局,寻找课程间的“ 相关性”、“渗透性”和“整合性”,强调知识体系的“结构化”、“系统化”和“实际化”,教研室时时关注市场动态,不断调整课程的设置,反复论证,最终一致通过采用课题的形式优化组合课程,将分散的所学拧成一股绳,转化为生活中的视觉设计成品。这种教学模式更为强调视觉思维的训练和市场的分析,重视形式语言的学习体验。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以系列课题的方式建构出“一体化课程”,以课题之间的串联关系形成内部结构,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学科基础综合知识、内容以课程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以此打破原来分离、琐碎的片断知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优化重组,为学生奠定深厚的专业设计基础,也促使教师由传统课程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题的设计者与组织者,这样的教和学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和深入,增加了专业建设的厚度。
目前正在进行的吉慕仙采茶节系列广告课题,将广告文案、摄影、摄像技巧、标志设计、字体设计、海报招贴、版式设计、广告设计有机串联在一起,形成教学逻辑链,教师在其中扮演生产指导的角色,学生扮演生产者的角色,教师引导学生把之前所学的和现在正在学习的专业知识串成一条龙,像产品生产一样按工序的先后进行组合,最终包装成成品。截止到目前,已完成泰宁金湖5A级风景区公共视觉导视课题、“最美证件照”摄影课题以及“卡门形象造型”展示设计等课题。
3.强调艺术素养,增加办学温度。
现在设计类的学生有一个通病,接到任务就习惯性百度,一不收集相关资料,二不去伪存真,只惦记着百度素材,搜索到什么就是什么,更谈不上个性化和创意,全程拷贝已成家常便饭,结症在哪?归根到底还是知识的贫瘠,艺术素养的缺失,导致学生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开阔,面对设计有心无力,进而投身搜索引擎的怀抱,作业粗制滥造,缺少打动人的精品。设计的茁壮成长离不开艺术土壤的滋养,艺术各学科门类的触类旁通和知识累积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课题的方式虽然有的放矢,可以有效解决课程之间的串联问题,以及百度的困扰,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使不上劲。
经过教研室的交流和探讨,将技法训练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个系统。在增设工艺美术史和艺术概论等艺术素养课的同时,艺术设计教研室下设的视觉传达工作室启动文创设计,将时下全球最热门的文化产业创意引进学生的视野,以文创为平台,加强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注重个性创造及能量的积累,拓展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创新素质。目前在进行的是八闽旅游纪念品文创项目,以任务为导向的文创课题设计,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投入到对福建特色文化的深入了解中,通过各种媒体和资源挖掘福建的历史、建筑和民俗风情。
二、创新课程体系
视觉传达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但它脱离不了媒体。艺术设计教研室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视觉传达效果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从设计理念和思维及传达方式的创新入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寻找更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的最佳途径:
1.设计理念和思维创新
怎样才能做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首先是理念的创新。在进行数次的探讨和观念的碰撞后,教研室从视觉传达设计与多学科的交叉入手,倡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艺术、设计、媒体技术、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上,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体现个性化、多元化的丰富内涵。2.视觉语言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图形化”的过程。视觉语言创新在于对图形、文字、色彩这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这三大元素相互之间的美学性构成的创新。基于专业基础课程对视觉思维的训练及形式语言的体验,要求学生在选择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时,应该突破一般视觉所习惯的东西,力求以新颖的形式表现最为丰富的内容。3.传达方式创新
科学技术对于设计的创新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和表现方式不断扩大。寻找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视觉传达效果上存在的差异,取长补短,探索在不同媒介中加强视觉传达效果的方法已被纳入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之中,教师在教学中须充分考虑数字时代环境下的艺术表现,积极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探求各视觉媒介间的内在联系,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灵活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分析。目前正在进行的吉达土特产系列广告课题、吉慕仙采茶节系列广告课题就打破教材和传统教学的局限,从传统的户外写真广告、公交车身广告、DM广告、交通电台广告延伸到现代的LED屏广告、地铁视频投放广告、高速公路广告、电影片头广告和网络视频广告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载体上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方式去传达设计理念。4.内容创新
将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改革作为一个整体,重视课题设计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组织教师进行系列化的、科学的、多层面的、具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课题设计。通过多种渠道与媒介,跟踪与收集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最新动态信息,围绕创造性人才培养,从教育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结构、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来更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突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动态性、多元性和多维性,在教学中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在不断创新的设计观念指导下,以不同媒介,从不同设计角度,探讨设计的多种可能性,以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寻求审美的现代性,使设计呈现全新面貌。5.教学渠道创新
传统的教学被禁锢在方寸之间,教师被定位在三尺讲台之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教学的模样已随之发生变化,加之设计类注重意识的更新和思维的碰撞,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渠道日趋多元化和信息化。微信群、QQ群、出题优等等APP的运用,大量设计资源的上传、共享和习作的探讨、交流,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教学显得活泼、生动,既长了知识,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毕业设计新思路 毕业设计是针对毕业生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这一实践性环节和阶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检测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过去的毕业设计把重心都放在了最核心课程的课程——VI设计上,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一套VI设计。这个方案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收效甚微,且课程联系不够紧密,学生通常流于技法。
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确定一个好的毕业设计题目非常重要。在新形势下,我们进行一系列的摸索研究,经过持续的跟踪调查和数据统计,根据反馈,确定新的模式:
1.采用小组设计的模式,二人为一组。运用现代企业中常用的头脑风暴强调发散式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两个人既分工又合作,以伙伴、搭档的角色发挥所长,这可以帮助他们适应随之而来的实习、就业,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特点及学生在培训和实习中掌握的技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作业由以下部分组成:文创产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VI设计、展示陈列设计。强调作业的综合性、设计的连续性和传达方式的多样性,从文化产品设计到产品展示设计,完成一条龙设计,并注意对文化知识的积累,这种做法新奇、大胆,在同类院校中没有出现过,在鼓励不同课程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同时理清设计脉络,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达到综合能力培养; 3.以“创意生活,品味文化”为主题进行系列文化产品创作,作品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鼓励创新和全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突出原创,体现区域和民族特色,体现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鼓励学生找到实用性和装饰性的最佳平衡点,强调创新性和商业价值。
4.文创设计环节分为文化旅游商品创意系列设计、家居类创意产品系列设计、现代手工艺创新设计、非遗创意、文博创意五个方向。在确定题目之前,要求学生大量地接触、收集、整理和研究相关信息,从对信息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设计方向,通过这一过程,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在知识与实践的碰撞中产生创意的火花和飞跃。
5.和厦门布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由企业方提供技术支持,每个环节的作品均采用现在最高端的VR技术来具体呈现,注重对学生新媒体、新技术的培养。
6.由企业和我系艺术设计教研室的教师组成成绩评定组,对学生的各个设计环节进行打分,并在企业内部和校内分别策展,学生需将设计过程和设计内容制作成PPT,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阐述和提问。这种考核客观、公正,且注重社会效益,将商业价值和设计技能结合在一起,全面考察学生的设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市场调研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教学模式改革
经过多次考察和反复论证,我系与厦门布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双方开展联合办学,就办学定位、合作专业、合作模式、专业建设、教学师资、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开启新形势下的校企合作模式。1.合作模式创新
在培养方式上,校企双方以建设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数字媒体技术(VR方向)等相关专业为订单式人才培养专业,采用专业群共建的方式进行人才的联合培养。打破以往“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2+0.5+0.5”的合作方式,即第一、二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转入企业教学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课程学习、实训,第三学年第六学期由企业安排在行业内带薪顶岗实习,并负责按国家规定在所学专业领域内推荐学生就业。
在合作专业与层次上,双方合作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数字媒体技术(VR方向)等专业三年制专科统招全日制学历教育。2.教学机制创新
布塔提供合作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协助我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承担第一学年为期两周的专业见习、专家讲座(第一学年每个月安排一位大师级或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专家至校内开展专业讲座)等;第二学年选派优秀的行业专家承担专业核心课程、部分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一般企业承担5-6门专业核心课程);第三学年承担学生实训指导及顶岗实习等。布塔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须严格遵循我方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随时接受我方的指导和监督,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每月进行1次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代表联合组织的教学评价;每学期组织专场的学生作品、学生成果汇报展;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职业技能比赛,并争取获得较好名次,突显校企合作的优势。
双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或选定专业技能课程教材或使用企业方根据用人单位要求的自编教材、课件,从而实现学生所学课程与就业单位用人要求无缝对接。
在设施设备投入上,厦门布塔“安溪实训基地”负责投入建设联办专业所需各类设备及实训室,在我方校园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新开设专业的实训室(VR体验室),用于合作院校学生主要的专业技能课教学及实习、实训使用。3.重视师资培训
布塔集团在教学设施、师资、专业人才等教学资源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提供相关政策的保证,并承担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定期安排我方教师进行集中专业化培训,以培养其自身的专任专业教师,促进专业建设。4.其他相关合作
双方于规定期限内在我院内共同组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布塔创业基地”,该基地与中心均设立在我方校园内,厦门布塔负责选派项目运作的技术团队,组织我方相关负责老师和专业老师,及学生参加项目实战和制作。经双方共同参与的实战项目或创作项目等而产生的效益就其知识产权和收益分配另行商定。
布塔在规定时间内在企业内建立完成“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能满足一届以上学生人数同时进行实训实验操作;企业负责提供实训基地建设的用房、符合数量的电脑及其他硬件设备,并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5.开展专业建设及科学技术开发研究
双方可通过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对相关的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或专业发展开展专门研究,研究成果共享。采用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研发项目联合攻关,并联合向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申请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经费用于课题研究。还可进行资源整合,探讨在我方新校园内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
五、教学模式转变初显成效
目前14级视觉传达设计班做为试点专业,已顺利结束在布塔教学实训基地进行的项目实训。布塔方面严肃教学纪律,由企业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训项目的教授指导,强化授课效果,采用阶段授课,上课节奏紧凑,效果凸显。此外布塔承担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学生上下课和企业员工一样实行打卡制,出园区须事先书面请假,并获得批准后方可离开,晚上实行宿舍晚点制。
学生在上一阶段的实训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对这种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给予了肯定和好评。学生的作品完成度、原创度较高,较之往届毕业生的作品,更具市场化和文化内涵,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欢迎。
2017.6
第二篇: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自创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来,教学团队牢固树立质量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开展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式、创新实践的改革,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动画创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坚实的动画专业知识,掌握动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将动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动画队伍建设要求,能在动画领域从事动画的研究、教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积极开展课程和实验教学的建设改革。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为主干,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综合素质选修课程为支撑的“设计与艺术创意结合”课程体系。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创作能力和实验内容为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
第三篇:《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实施教学改革背景
在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视觉传达设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相关资料,我国已经有上千所高校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此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有十几万人,这门学科规模庞大。作为高校,要充分考虑到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等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适应各个领域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要求。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对符号语言学、心理学、市场学、传播学等学科都有涉及,因此,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开展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时,要强调多学科的融合,并将多门学科进行融会贯通,使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理性及思考能力,还需要拥有深厚的修养和文化底蕴。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综合的,更是多维的。高校应该把这些教育理念贯彻到课程教学中,而遗憾的是,当前形势下,全国的各大院校由于师资、生源、管理模式、实验实习的各种限制和不同,很多院校在此专业的教育模式与理念上良莠不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在对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显得太过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教学内容无法跟上日益发展的时代需求,专业范围较为狭窄,与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冲突;有些院校是把平面设计专业直接命名为视觉传达专业,然后把平面设计所涉及的课程作为视觉传达的主干课程;而有些院校是把视觉传达课程作为一个综合的课程,在学完主干课程后,进行一个综合;还有些院校是根据自己院校的师资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开设一些特色课程,是学生学有所获,得到更好的应用。而我们学院的课程设计属于最后一种,在学生学完基础的课程之后,根据学生的相关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综合和补充。第二,教学模式上存在不足。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在80 年代开始起步,当时,这个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以吸收、引进、融合等模式发展起来的,从工艺美术教育、应用美术教育到装饰教育,再到最后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其间是经历了跨越式的前进,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则是对西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模仿,对我国的国情没有进行相关考虑,也没考虑我国环境之下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都是由于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逐渐积累起来的。对所出现的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只能进行深刻的思考,并通过对这门专业的教学改革,以新的发展模式促进其发展。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Visual Communication in Art and Design 视觉传达设计》是BTEC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视觉传达设计: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此课程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课程,着重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表达,应用范围广泛。视觉作为人与人之间的设计图像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设计图形信息共享形式。此课程设计要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方法运用在设计中,以准确地表现达到接受方接受和理解的目的。设计重点在于创意训练与设计流程、表达。
该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1、2周):视觉传达概论及信息的表达与修饰;第二阶段(3—9周):视觉传达的要素与方法;第三阶段(10-16周):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POP设计
这样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实用性。视觉传达设计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将教学与科学研究、设计实践相结合,进而将专业知识成果推广与应用,使其达到实用性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做到“全方位、多元化”的产学合作。针对实用性原则,具体实施如下:(1)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结合专业实际,利用科学研究和设计实践的成果,更新了“图形创意”、“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等课程教学内容。将“摄影基础”与“写生”课程整合,延长专业认知时间。在各种实践环境中让学生系统了解视觉设计与艺术创意的专业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同步并举”,将艺术设计知识与实际艺术创作融会贯通,并将电脑设计操作能力、创意思维能力、手绘设计表达能力三者并重;突出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依照专业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作品的创作。(3)推荐学生参加大学生毕业作品展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改革的思路 首先,在教师团队的培养理念与教学方法上培养专任教师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家能师”,其教学理念、课程观和教学方法,自觉的依据市场、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主导“设计与艺术创意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理念。其次,激发学生自主性、体验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具体体现如下:1)拓宽授课资源的教学模式,改善以往的授课多以书本间接知识为主的状况,增加网络、媒体以及相关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发明创造、新材料、新的艺术形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观念和需求等教学模式的实践。这些新的媒介都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影响,导致其发生变革。视觉传达设计学科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学科,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不断丰富媒介,包括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听觉媒体:如霓虹灯、广播、吆喝等;纸制品:如招贴、书刊、报纸、POP、手提袋、包装盒、宣传册、名片等;流动媒体:如服饰、车身、飞机、轮船、热气球、气球等;空间媒体:如路牌、店招、横幅等。以这些媒介作为基础,不仅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结构,更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2)授课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推进授课方法的改革,克服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视觉传达概论章节授课中,采用历史追溯法、类比教学法等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留给同学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以讨论、快速表达和撰写文案的形式为课堂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研究和资料查询,扩展、延伸综合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1)阶梯式的教学互动模式,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尽可能地提供学生形式丰富、创意新颖的相关课题范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针对具体范例进行分析研讨。从学生小组内讨论,到组与组之间讨论,再到师生互动研讨,形成阶梯式互动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进而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2)多维度设计实践的教学模式,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课题实践:例如饮料包装、广告宣传、产品推广以及企业的CI设计等。这也是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没有设计作品最终完成,所有意识和思维活动只能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其综合能力的运用,要结合创意构思、设计语言、画面效果、制作技术新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并巧妙地应用图形语言(点、线、面、色彩)以及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尤其是现代技术与媒介等,设计出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现代感的既新颖又奇特的作品。
五、教学改革的预期成效
1)增强手绘及快速方案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的采集-调研-分析-思考-设计-解决-反思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及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动手实践、过程辅导、研讨交流和总结评价等各环节联动起来,通过动手实践,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教师参与过程辅导,并将作品研讨交流,做出总结评价。
2)鼓励推荐学生参加大学生平面设计作品展览,在校内可举办POP海报设计大赛,如“平安平院·美丽平院”,节日海报,促销海报,面向生活,面向市场,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篇:视觉传达专业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姓名:罗丹
身高:160cmcm
毕业院校:西南大学
专业类别:艺术
个人网站:
联系电话:***
性别:女
体重:50kg
毕业年份:2008年
专业名称:视觉传达
通讯地址:南明区绿苑小区
电子邮件:7078746@qq.com
年龄:24岁
婚姻状况:未婚
最高学历:本科
工作年限:一年--两年
户口所在地:贵阳市
qq号码:7078746
求职意向岗位:平面设计师、企划部工作及陈列师
求职意向:平面设计师、企划部工作及陈列师
从事此行业两年多,专业技能熟练。教育经历
最高学历:本科
专业名称:视觉传达
毕业院校:西南大学
毕业时间:2008
工作经历:
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纺织服装服饰
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纺织服装服饰
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重庆渝高广告有限公司
培训经历
专业技能:两年设计工作经验,具有深厚的美术基础,较强的设计功底,具有整体性运作企业品牌视觉传达的能力和经验,在设计上有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创意出色,善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有创新精神;敏锐的流行时尚感知,与色彩应用。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待人热情、真诚、善于与人沟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承受压力,勇于创新;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纪律性强,工作积极,意志坚强。
第五篇:视觉传达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视觉传达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内容摘要】文章基于以项目为导向,切实加强网页设计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宗旨,分析了视觉传达专业网页设计课程的现状及特点,阐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总体思路,总结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完善、考核体系的灵活与多样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为培养多元化的综合人才奠定了夯实的教学基础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网页设计项目综合实践能力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页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而网页设计课程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它融合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大部分内容,包括构图、排版、色彩搭配、动画制作等多种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有其独特的特点:1.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操作性[1],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2.基于一定的软件操作技巧。3.融艺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基于以上特点,回顾以往的教学模式,确实存在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才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
一、视觉传达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以应用软件为前提的综合设计课程,长期以来一直遵循着先讲解工具,再做实例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能将网页各独立元素的制作与整体案例相结合,结果是每个工具单独拿出,均应用得很熟练,一旦综合起来设计案例,却不能出色地完成。究其原因,在以往的教学中,网页各独立元素的设计制作与整体案例的设计相分离,没有真正落实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体系,而在考核方面,只是将单独完成一个网页的制作作为最终成绩,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参与性不强,不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授课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创造性思维突出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1.改革的目的
网页设计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是最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设计素质的课程之一,它依托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版式设计、flash动画、后期特效等课程,并综合运用上述知识设计美观而实用性强的网页。
(1)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增加学习情境
将实际项目引进课堂,学生不仅能了解到网页制作的全过程,而且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设计实例,这样才能把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而不是在虚拟中学习。
(2)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整体性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为先导,强调工具的操作,再利用工具制作小实例,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掌握非常牢固,但工具毕竟要为整体设计所服务,当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工具知识去制作完整案例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即整体性不强。新的模式将每个工具的使用均融入到实际案例,虽然只是一个小工具的使用,也能够使学生明白它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方法。
(3)实行阶段化课程考核,强调全过程学习
不以单纯的网页作品作为最终的成绩,而是加大了平时考核成绩的分量,使考核过程呈现动态性、连续性、系统性,将学生的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4)将艺术与技术相融合
使学生学完一门甚至几门课就能够独立设计出满足功能需求的网页是不可能的,网页设计既需要扎实的美术功底与艺术鉴赏能力,也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充分发挥艺术生的优势,找到艺术与技术的平衡点,培养多元化人才。
2.改革拟解决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在教学内容上,将各个工具的使用直接融入典型案例中去讲解,而不是单纯地利用工具做一些小例子。避免单个操作熟练无比,整合案例时却毫无头绪。
(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摆脱“要我学”而走向“我要学”,明确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3)考核体系的多样性
将单纯的期末考核设定为阶段化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环节都全力以赴,体现全过程学习。
三、改革的具体实施
1.教学内容方面
在内容选取上,教学内容的选择本着典型性、实践性与开放性三个原则。通过教师研究选择6种典型的网页形式进行讲解体现典型性,通过显性或隐性学习情境体现实践性原则,学生完成的作品多元化体现开放性原则,从而达到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标。
在内容组织上,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全部融入到真实网站中,每个典型页面的设计与制作全部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实施,通过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根据本课程特点,选取案例主要以项目方式为主,如期末作业将建艺学院的网站建设作为实际项目进行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按照公司制作网页的流程,进行调研、讨论,分析资料与数据,制作效果图,并最终完成网站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了解了网页制作的全部流程,与实际项目进行对接,增强了实践性,缩短了学生进入公司的磨合期。
2.教学方法方面
(1)形成教学项目资源库
创建课程网站,将课件、教案、授课计划与课程案例均列入网站中,链接优秀网站的网址并随时进行更新,学生只要有任何网页设计的问题,到资源库中都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同时,项目资源库也是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交流的有效平台,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采用拉动式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的学时有限,不可能将网页设计的所有内容全部仔细讲解,因此,增设课前大讲堂环节,将课上来不及讲解的知识布置给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课下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扩充知识面。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授,师生角色互换,而组与组之间也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意识,以此互相攀比,拉动教学,共同进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将思维培养放在首位
在讲授案例时,摒弃以往教师讲、学生做的呆板局面,而采用案例欣赏―分析做法―示范操作―讲评总结―能力扩展―练习测验的流程[2],注重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单纯教其如何去操作。下面阐述上述流程的具体方法:①案例欣赏:提供学生与所讲知识相关的网页案例,吸引学生注意。②分析做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析与讨论,总结出具体的制作方法。③示范操作:演示案例欣赏中相关知识点的实现过程,学生在理解做法的前提下,经过教师的示范讲解,便可以独立完成操作,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住制作的步骤。④讲评总结: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所做的是将问题汇总,总结出相关的注意事项,点评作业时,侧重学生的思维引导,及时给予学生鼓励。⑤能力扩展:提供给学生实践性较强的案例,要实现效果,需要结合以前的知识和运用一定的技巧,这样既扩大了知识面,又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⑥练习测验:对于课上所掌握的知识,适当融合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现场测试,既复习了以往的知识,又巩固了新的知识,实现各个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4)跨学科互动交流
工科院校的背景优势,为艺术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授课过程中,聘请软件学院的老师进行相关技术的讲解,并将其网页设计课程的作业进行展示与交流,充分发挥艺术生的特长优势,虚心弥补工科生的技术专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考核体系方面
成绩评定采用阶段化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课上对每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课堂测验,以此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课上的问题绝不拖延到课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置课前考核,对课后作业进行现场检验,避免同学之间进行电子文件的拷贝。课后布置实际项目课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与调研,每名学生单独完成作品的形式。这种将阶段化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个考试过程呈连续性、动态性与系统性,进一步强调了全过程学习,使学生明白,疏忽本门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影响到最终的成绩。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
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经过本次教学改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习态度良好,了解了网页制作的全部流程,增强了实践性,综合素质与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学改革就是对一系列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总结与完善。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分析学生特点,研究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提高自身素养,为社会输入更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注:本文为辽宁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申红雪,刘育熙.关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27).[2]章明珠.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创新[J].电子科技,2012(9).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鞠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