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
课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与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板书: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教学反思:
(2)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七第6题。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4: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余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习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②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3)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P19-20页例
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2h)
4、教学例6
(1)出示例5,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或V=πr2h
例6: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的相关练习。
2、圆锥
(1)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2)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
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板书: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Sh
教学反思:
3、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的: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3、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2)做第29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做第29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2)做第91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做第29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3、4、6题。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教案
一.圆柱
——圆柱的认识 石桥子镇吴家楼小学 王金香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百度图片搜索_圆柱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百度图片搜索_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百度图片搜索_圆柱的体积.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折扣》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折扣》教
案
教学内容:
折扣(课本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4、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商标剪下来后要做好垃圾分类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意义。教学难点:
解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890%= 20180%= 54070%=
210 50% = 30095%= 30026%=
二、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
1、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渗透保护动物,不买皮草。
2、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3、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4、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可见,打几折就表示现价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它表示的是一种关系。
5、问: 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出示例1(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理解分析:八五折是什么意思?是把谁看作单位1?
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也就是在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
3、板书: 18085%=153(元)
(二)出示例1(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学生分析题意尝试列式
方法
(一)先求现价,再求便宜的钱数。
16090%=144(元)
160-144=16(元)
(二)先求便宜钱数占原价的百分之几,再求便宜的钱数。160(1-90%)=16(元)
2、小结: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减去现价(即原价的90%):160-16090%。
第二种算法:现价是原价的90%,也就是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160(1-90%)就是便宜的价钱。
想想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通称()。几折就表示(),也就是()。
2、(1)九折是十分之九,改写成百分数是()表示现价占原价的()%。(2)八五折是(),改写成百分数是()表示()占()的()% 八八折是(),改写成百分数是()表示()占()的()%
(二)第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
(三)解决问题
1、一辆自行车,七折出售后是700元,它的原价是多少元?便宜了多少元?
一件羽绒服原价1000元,打折后,现价500元,请问:这件羽绒服是打几折出售的?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作业
第13页第1、2、3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成数》教案(定稿)
教学内容:
教材有关成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实际问题的过程。
1、了解成数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你知道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什么吗?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成数的相关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十。二成呢?三成五呢?(学生交流)
2、除了农业上,你还在其它地方见过成数吗?举例说说
(工业生产、在旅游业等说出实例)
3、成数与折扣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4、教材第9页例2
学生交流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a、350×25%=87.5 350-87.5=262.5 b、350×(1-25%)=262.5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对于学生的解法不强求统一,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练习
第9页做一做
四、课末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王大爷的这块地去年产玉米3000千克,预计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增加一成。预计今年可产玉米多少千克?
2、某水泥厂5月份销售水泥875吨,比4月份减少二成。4月份水泥销售量是多少吨?
板书设计:
成数
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
二成就是20% 三成五就是35%
第五篇:六年级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中华儿女报
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 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
方面的作用,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
3、学生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
报国。
【单元内容分析】
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本组教材共 安排了四篇课文,具体描写了炎黄子孙、海外赤 子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中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 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都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 中‛安排内容,老师在口语交际中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习作中让学生学习演讲稿的 写法,体会演讲稿的特点和作用。综合性学习要 引导学生定好计划逐步落实。
【单元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
2、掌握演讲稿的写法。
3、在搜集资料中体会爱国情感。
【单元学习时间】
本单元可用11—14课时。
5、詹天佑
[教材内容]
六年制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第十一册第5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前一组的训练重点有: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
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本组的教学,要结合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 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前,让学生搜 集资料,初步了解詹天佑其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课文,通过读、议、画、想、演,使学生理 解詹天佑是怎样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 字形线路的,从而体会出詹天佑不愧是一位杰出 的爱国工程师。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 的学习习惯已初步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 脑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句子:
①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 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②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 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课外书、网络资源预习课文的习惯。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
(3)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4)使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詹天佑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 理解课文。
(5)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 及思维能力,运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隧道的开 凿方法,运用演示、表演法理解‚人‛字形线路。(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道德情感目标: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 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原则、策略和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民主性、开放性、个性化原则和 发散与集中、定势打破、创造主体、容忍暧昧、辩论、发问、科际综合等策略。
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有独立人格的、有主体性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和 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讲求师生平等、民主,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活动的机 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参与讨论,参与操作,生 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在教学手段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多样 的手段进行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把实物、模型、课件、网络等材料都视为与书本同样重要的教材,并且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科际 的整合。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从课外书或网上查找有关詹天佑的资 料。
2、教具准备:微机自制教学课件、火车模型、‚人‛ 字形线路图。
3、学具准备:每人一张图画纸、彩笔。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并修筑成 功的铁路是什么铁路吗?(京张铁路)这条铁 路是在谁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板书:詹天 佑)
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1861-1919)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曾被清 政府派遣出国留学。1881年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于 美国耶鲁大学,同年秋天回国。1905-1909年修 筑京张铁路,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师。京张铁 路提前竣工,为国家节省了28万两白银。
4.今天,我们学习7 课《詹天佑》。一齐读 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詹天佑是个怎样的 人?
2、交流:出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齐读
(1)这一句话中哪两个词很重要?(板书:杰 出 爱国)
(2)理解:杰出:出色,了不起。看这两个词,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说他是个杰出的工程 师?)文章通过什么事表现詹天佑是个杰出的爱 国工程师?(修筑铁路)
3、给课文分段。
三、重点深究:
1、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命的?自由读 第二段。
(2)思考:詹天佑面临什么困难?
①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 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③全国人民的嘱托
④自然环境的恶劣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师: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呢?我们 继续学习课文。
快速浏览第三段,说说筑路过程分了哪几个阶 段?
(生浏览第三段,边浏览边思考。)
生:筑路过程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 字形线路这三个阶段。
师:同学们愿意先学哪部分内容?
(根据学生的意愿随机调整学习顺序)
[简析]:运用定势打破策略和民主性原则,依据 学生的意愿安排学习顺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 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部分,用‚——‛、‚~~~~~‛、‚.........‛分别画出詹天佑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
生分别读出詹天佑‚说‛、‚做‛、‚想‛的句 子。
师:哪部分内容使你感触最深?请你谈谈你的感 触。
生1:詹天佑说的话使我感受最深。他常常勉励 工作人员工作要周密,不允许只做到‚大概‛‚差 不多‛,从这里可以看出詹天佑一丝不苟的工作 态度。
生2:詹天佑所做的使我感受最深。他亲自深入 勘测第一线,顶着风沙,奔走在悬崖峭壁上,和 工人一起劳动;他不顾个人安危和恶劣条件,始 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他抓紧时间,夜以继日地工 作;他还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这充分说明了詹 天佑认真、吃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生3:詹天佑所想的使我感触最深。他在工作中,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的利益。他不让外国人讥笑中 国的阴谋得逞他要长中国人民的志气,这充分说 明了詹天佑的爱国之情。
……
师:同学们的感触这么深,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 读把我们的感触表达出来?
生自由练习朗读
指名读——分组齐读
[简析]:此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 性,教师采用发散与集中和容忍暧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 解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2)学习‚开凿隧道‛部分:
师:请同学们默读思考:詹天佑是如何开凿隧道 的?
生默读思考。
出示课件,师:说说哪是居庸关,哪是八达岭?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将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开凿方法用示意图画出 来吗?
生自己画示意图。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么画? 生把开凿隧道的方法去说给好朋友听。
[简析]:通过让学生自己画示意图,既培养了学 生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开 放性和个性化原则,让学生下座位去给好朋友说,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交际能力。
出示课件,师:说说这两种开凿方法哪种好?为 什么?
(学生讨论)
生:两种方法都很好。居庸关山势高,适合用两 端凿进法;八达岭的长度是居庸关的两倍,适合 用中部凿井法。
师:詹天佑分别运用这两种方法开凿居庸关和八 达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詹天佑有非凡的智慧。
生2:我体会到做事的方法应当因情况而宜。
……
出示课件,师:一座比八达岭还要长一倍、高度 差不多的山,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开凿好?
(学生讨论)
生:可以在山上多凿几口竖井,能够节省时间。
师赞美学生: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这说明大家 也具有非凡的智慧。
[简析]:运用科际综合和辩论教学策略,让学生 将地质、数学方面的知识融入到语文学科之中,展开激烈的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 表达能力;运用创造主体策略,让学生根据山势,自己设计一种开凿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3)学习‚设计‘人’字形线路‛:
指名读,生思考: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 路爬上陡坡的?
师出示‚人‛字形线路图和火车模型,请学生演 示火车怎样爬坡。
再选几位同学当火车表演爬坡。
师用课件中的动画再演示一遍火车爬坡的过程。
师:为什么不让火车直接爬上山坡?
生1:因为山势陡峭,火车无法直接爬上山坡。而通过‚人‛字形线路爬坡,可以减缓陡坡,火 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
[简析]:运用演示、表演和动画出示的方法,既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形象生动地使学生理解了 课文内容。
2、学习第四段:
生齐读这一段。
师: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 中国人民的期望,用事实给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 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记响亮的耳光。现在,请同学们为这条京张铁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并 说说理由。
生1:天佑路,因为这条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筑 的。
生2:智慧路,因为这条铁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 民的智慧。
生3:回击路,因为这条铁路修筑成功,给了帝 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
生4:争气路,因为这条铁路修筑成功,为中国 人争了一口气。
…… 师:你们给京张铁路取的名字真好,尽情赞颂了 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热情,也表达了同学们 对詹天佑的怀念、崇敬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 豪。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名字填在课文插图上。
师:想象一下,外国朋友会怎样赞叹不已?
生1:詹天佑真了不起,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 国工程师!
生2:中国人真有骨气!
生3: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创造 了奇迹!
……
[简析]:运用发散与集中教学策略,让学生为铁 路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 维,又使学生体会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总结全文:
师:综观全文,处在清朝末年,既有压力,又有 困难,詹天佑为什么能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呢?
生1:詹天佑有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
生2:詹天佑有严肃认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 学态度。
生3:詹天佑有敢于创造的智慧和才干。……
师:学到这里,我们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生齐答:詹天佑真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啊!
[简析]:运用发问和发散与集中教学策略,让学 生总结出詹天佑成功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起到 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总析]:本教学设计注重体现学生和教师的双主 体地位,灵活恰当地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和策略,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个性。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由生字带出的词语,并能 理解。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 运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 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 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 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幕。
教学难点:语言的跳跃性,对两位母亲的情感的 表达的方式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过课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自 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两篇文章,还记得是谁写 的?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 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 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
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 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 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 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 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 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 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 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 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 一个是我的祖**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 挚的爱慕。‛
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寝 不按席 终天之恨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 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 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 留学德国,故**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后 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 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 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 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 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 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 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 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 ‚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 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 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 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 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 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 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 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 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 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 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 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 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 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 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 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 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 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三、品读思 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 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 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 母,还有那──(祖**亲)
1.动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 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 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 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 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 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 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 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 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 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 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 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 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 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 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 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 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 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亲怎样的面
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 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从文中找出描 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五、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 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 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 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 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 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 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 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 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 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7* 彩色的翅膀
内容分析:
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 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 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 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 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 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 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 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题目导入
1.板书:彩色的翅膀 通过读题目,你们 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提问学生。
2、预设学生质疑:
A、‚翅膀‛什么昆虫的翅膀?
B、这种彩色的翅膀我们见过吗?
C、‚彩色的翅膀‛还有更深的含义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 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 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 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二、建构‚海岛‛意象
1、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 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2、指名汇报
3、根据汇报要点板书:
离陆地远。面积小。自然环境相当恶劣。战 士
三、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 子,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用‚来之不易‛ 这个词?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大声地读一读。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归纳总结
四、结识战士‚小高‛
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 意思,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 ——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 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 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3、板书:可爱、热爱海岛。
五、认识升华
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 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六、作业:
日记: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7* 彩色的翅膀
海岛:离陆地远。面积小。自然环境相
当恶劣。
战士:可爱、爱海岛、爱祖国
8、中华少年
【学习内容分析】
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 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压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本 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 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 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重难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 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二、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 点拨。
学习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 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 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 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 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 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 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
中华传统等。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 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 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 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 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三、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四、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 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 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 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四位学生表演朗读,老师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五、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六、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 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 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 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教学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意思。
2、忆课文,交流收获
(1)说说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
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和同桌 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
(2)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
(3)引导评议: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评
选‚最受感动奖‛,‚最佳讲说奖‛。
3、谈活动,交流感受
(1)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 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 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由小组内指定同学进 行记录。
(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 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
(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 获?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定,然 后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
二、日积月累
1、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自己是黄种人而感到骄 傲;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 灿烂文化而自豪。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 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 自己祖国的钟情。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⑴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
⑵学生谈一谈对名句的理解。
⑶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
⑷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进行语言积累。评选‚背 诵小能手‛。
3、交流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1)朗读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2)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的意思,谈谈 自己的想法。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
4、老师补充爱国的诗句,引导学生积累背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三、展示准备
1、交流准备
(1)以组为单位,确定自己组内展示的内容,展示的 形式,展示的特色以及分工情况。鼓励学生超越课文中 展示的形式,自行设计新的展示形式。
(2)各组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进行展示准备。
2、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展示会
(1)各组轮流介绍,并把自己组的作品带到展示区域 进行展示、介绍。(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3)评选最佳展示组,以及个人‚才艺奖‛‚创造奖‛ ‚能手奖‛、‚勤劳奖‛。
口语交际.习作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 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 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 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 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
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 确定汇报形式。
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3、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 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 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 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 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 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 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 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 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 在你的心中。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
(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 题,有号召力。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3、运用我们积累的爱国的名句。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
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
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在我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 我心中‛。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 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你, 也提醒我,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再大的风雨我 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这就是民族的 气节,这就是泱泱的气节,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名字 叫中国!
祖国,当我们提起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的心中
马上会联想到壮丽秀美的山川,历史悠久的文化, 会联想到钢铁般的国防,善战的勇士;还有那 鲜艳的五星红旗。对于家乡的山水,家乡的声音, 语言,人们都会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最深厚 的感情,就是爱国之情最自然的流露。那莽莽无际 的原野,奔腾浩荡的江河,苍茫辽阔的草原,为我 们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情感素材,我们的祖先用勤 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在哲学, 历史,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取得了无与 伦比的成就.所有这些都凝聚着一种民族的自信 心和自尊心,它激励着人们把自己的智慧,力量以 至生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造就 了中国人民独特的讲风骨,重气节的民族素质。历 史仁人志士为国家前途,人民幸福,为坚守自己的 志向,不惧困苦,不受利诱,保持铮铮铁骨的‚浩然 正气‛。
从古至今,祖国就涌现出无数的爱国者,他们 把祖国,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命运 同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精忠报 国的岳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中国革命的先驱者 孙中山,两弹一星的邓稼先,驾驶神州五号飞向太 空的杨利伟,奥运新星刘翔等等……无数仁人志 士以铁的事实抒写了一曲曲爱国之歌.他们为祖 国生,为祖国死,把爱国之情化作英勇献身的实际 行动,把为国捐躯,报国献身视为最崇高,最光荣 的事情。同学们,我们应该为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 而自豪,为这些民族之花而骄傲。
其实,爱国,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 情,它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啊!所以,同学们, 我们要从小树立爱国精神。例如:在升国旗时,要 行注目礼;团员同学日常生活中要爱护团徽,团证;平时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开展的一切利于青少年成
长的活动。虽然这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是 却充分的体现出了自己的爱国意识。此外, 还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 望,要立志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 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珍惜和抓紧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掌握丰富的 知识,要培养创造意识,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做 准备。
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面对祖国的壮丽 河山,写下了不朽的诗句: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 英雄竞折腰。今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数风流人 物,还看今朝!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2007年9月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
心潮澎湃,激动……
(3)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 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 文体不同的地方?
小结: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 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4)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
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深厚的爱国情感。
材料:祖国的辉煌、古今爱国者、小学生爱国的 责任。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 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 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25(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
(3)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第三课时:学生习作与评议
一、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1、先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
2、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3、最后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4、运用爱国名句。
二、学生习作,老师巡回指导。
三、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四、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