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冬爷爷在哪里 集备教案
冬爷爷在哪里 集备教案
第13《冬爷爷在哪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认识冬天的季节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各地风光雪景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
2、情感与态度:观察与冬天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材料制造冬日雪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
冬天是孩子们很喜欢的季节,尤其是冬季特有的一些活动:打雪仗、堆雪人。大家玩得是不亦乐乎。通过这节的学习,让孩子了解更多的冬天的知识。更加喜爱冬天。
【时安排】2时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第一时
一、导入:
(一)从四季比较,导入新
(点击)同学们,我们的老朋友创创鼠给大家带来了自己的摄影作品,你们看这是什么季节?
2、对!创创鼠在找冬爷爷给我们带来的美景呢!告诉你们吧,冬爷爷早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创创鼠找找冬爷爷好吗?
出示题:《冬爷爷在哪里》
二、活动一:找冬天在哪里
.你从什么地方发现冬爷爷了?同学自由发言。相机贴图概括讲解:
(1)我们从植物的变化发现冬天来了,所有的树都落光叶子吗?(松柏)所有的花都凋谢了吗?(腊梅、水仙)
(2)从动物的变化发现冬天来了,有的动物冬眠,(解释冬眠是一些动物不会储存粮食在秋天时候吃得饱饱的来的时候他就躲在洞美美睡上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年春天并举例)有的储藏粮食冬天吃,有的飞到南方,有的长了厚厚的脂肪和皮毛……
(3)从小朋友的衣着发现冬天来了,穿棉袄,戴手套,戴帽子,戴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4)从温度计上的气温发现冬天来了:温度降到了10度以下,有时甚至在零度以下。相机学习:今天多少度?
师小结: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来知道天气情况,老师还想考考你为什么每天的气温怎么有两个的?
活动二:体会大自然的变化。
瞧!天越来越冷,滴水成冰,哈尔滨的人们建起了童话般的冰雕城堡,吉林松花江上的水汽留下了美丽的雾凇,首都北京一地的白雪,我们南京玄武湖也已是银装素裹,勇敢的小朋友穿上了棉袄,连小狗都穿上棉外套,安徽黄山给迎客松披上洁白的圣衣了……
老师总结冬天在哪里
大家可真会发现,从植物、动物、小朋友、气温、大自然的变化发现了冬天,哎呀,冬爷爷果真就我们的身边,创创鼠可以美美地摄影了。
第二时
一导入
虽然我们南京的小朋友遇不到这么恶劣的冬天,但是我们在平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你觉得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三)冬天同学们怎么保护自己
天冷了,我们学校要进行冬季长跑,每次长跑前我们要注意什么?
在室内室外衣服的增减上注意什么呢?
天冷吃哪些东西比较好?
(四)破“白气”之谜、一只耳吐白气怎么回事呢?老师给你们来做个小实验你就知道答案了。
(师给玻璃杯倒半杯热)
(指名两位同学观看实验。)看!有没有发现什么?
△是呀,有很多白气冒出来,现在把玻璃片轻轻放在杯口上,拿出来,又发现了什么?
△咦!玻璃片上怎么有小水珠呢?
△小结:原来,开水珠冒出的热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就会凝结成一粒粒小水珠,我们刚才看到的白气就是那无数个小水珠呀!
老师:那现在知道一只耳嘴里吐的白气是怎么回事了吗?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白气?(冬天的玻璃窗上,玻璃镜片上,公共汽车的车窗)
夏天的时候你见过这样的白气吗?(冰箱里拿出的东西)为什么?
六、总结活动
这堂,小朋友们通过在大自然中找冬爷爷,说冬爷爷,画冬爷爷,做小实验等,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呢!相信,只要我们小朋友能带着问题去多观察、多动脑、多发现,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冬爷爷在哪里
我的记录
----年----月----日
天气-----------
气温:最高--------最低---------
【教学反思】
第二篇:《冬爷爷的图画》集备教案
《冬爷爷的图画》集备教案
一、备课标:1、2、3、4、5、6、7、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二、单元总目标及训练重点:
(一)单元总目标
1、在朗读课文中认识49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要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教育学生学习梅花顽强的品格,学会与人真诚合作,做一个健康、快乐,有理想,勇探索,将来担当祖国重任的好少年。
(二)训练重点:
是朗读课文、认写生字词、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材分析:
《冬爷爷的图画》是一片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性文章,特别适宜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阅读。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读书实践中,自得自悟,主动构建,充分感知冬爷爷这个大画家,用神奇的笔在玻璃上绘就美丽图画;另一方面还要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引入课外,引向生活,去探究和发现无处不在的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成为构建知识,发现乐趣,体验情感的“活”的主题。
四、学情分析:
语文科普性较强,学生阅历浅,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讲解谁遇到冷凝结的自然想象,只引导学生反复、有滋有味的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即可。
五、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壶、冒、吼”等14个生字,会写“呼、格”等8个生字及以下 1
词语:兰花、冒着汽、图画。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充分感知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生词,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现大自然的美。
六、教法与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七、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水图片的课件、生字卡
八、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把画儿画在什么地方?你们见过画在玻璃上的画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冬爷爷的图画》,就是画在玻璃上的画儿。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
3、学生自由读课文。把预习时圈好的生字多读两遍。检查一下自然段画的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学生先在整体感知课文中认识生字,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汇报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要说出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学生边汇报,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生字卡片。(重点强调:“璃” 2
单念读二声,与“玻”成词时念轻声。“挨”是多音字,本课读“ai”。“冒”字下面是“目”不是“日”)
3、小组内识记生字。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在读生字。
4、再读课文:有哪些读不懂的词句?和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并且学会总结,交流,跟大家一起分享识字方法。
四、指导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和田字格的位置,学生说老师范写。
指导书写:(1)“冒”上面的“日”要写得扁一些、宽一点。不要写成“日”。(2)“呼、格、盯”是左窄右宽的字。
2、学生范写生字。
3、学生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课文的同时,学会写字。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自己的收获时,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兰、啊、床、图”4个字。
2、复习巩固词语,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充分感知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会写“兰、啊、床、图”4个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图画 水壶 兰花 挨着 形状 一幅画 摆来摆去 方格 盼望 盯着 压在 玻璃 冒着汽 吼叫着
(指名读、开火车读、用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能更好地与第一课时连接,给学生充分时间理解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有感情分段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2、说说冬爷爷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用自己的朗读来展示冬爷爷的画,看谁读的美。
3、冬爷爷的画儿什么时候会消失?你是怎么想的?
4、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冬爷爷还会画出什么样的画儿?先相互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和在田字格的位置,学生说老师范写。指导书写:(1)“床”要注意先写左上部分“广”,“木”字的第一笔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2)“图”字形方正,里面“冬”的两点要写在横中线下面的竖中线上。(3)“啊”是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的紧凑些。
2、学生范写生字。
3、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字在四字格中的占位,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1、指导朗读:
(1)“啊,窗玻璃上真的画满了画,一格窗框一幅画”。“多漂亮的画呀,冬爷爷真是个大画家!”朗读这几自然段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冬爷爷的画真是美极了,想不想再读一读呢?在学生试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把冬爷爷画出的画读的最美。
(2)“冬爷爷要画画了!” “冬爷爷也会画画?”要引导学生读出以上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第一句是爸爸说的话,要读出肯定、意味深长的语气;第二句是方方的话,读出疑问、不相信的语气。
(3)“当然了,它要把画/画在玻璃上。”这句中的“画画”和上面两个句子中的“画画”表达意思是不同的,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自己的收获时,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板书设计:
冬爷爷的图画
水蒸气 冷冰花 一棵大松树
一座大山 一枝兰花。。
。。热爱大自然
第三篇:《冬爷爷在哪里》教学设计
13、冬爷爷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各地风光雪景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习惯。3.知识与技能:了解动植物在冬天的变化以及与冬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并在观察和比较中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
4.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在自我探究活动中获取科学知识;通过课中交流、小实验获取探究活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第一个:
白色花,无人载,一刮北风它就开,无根无枝又无叶,跳着舞从空中来。(雪花)
【你们知道是什么呀?这么多小朋友知道啊?一起说。】 【真聪明,这道题没有难倒你们,再来一个。】 第二个: 远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样,越冷越坚硬,遇热泪汪汪。(冰)
【我们来看一看,答案对不对?】
【 对不对呢?再想想看呢?有没有小朋友有不同意见?】 第三个:
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跳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风)【你们同不同意啊?】
看到这些词,你们想到了什么呀?(贴:冬爷爷)冬天是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很早就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瞧: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台历,你们会看台历吗?台历分为三栏,左边这一栏可以看出今天星期几,中间这些阿拉伯数字是阳历表示几月几号,后面这些小小的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计算日期的一种方式叫做阴历。我们可以看到,11月7日,后面有两个字是------读一读(立冬)。你知道什么是立冬嘛?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习惯以“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也就是说,今年的冬天从11月7日这一天就开始啦!
二、说说身边的冬天
小朋友们,你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冬爷爷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天气、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那冬爷爷到底在哪里呢?(贴:在哪里)先在四人小组里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根据交流进行链接)
下雪
下雪啦!【对啊,从昨天开始,南京就开始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在你上学的路上、在学校里,你家周围,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讲)
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北方,一个月以前就已经下起了大雪,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们觉得北方的雪美吗?
雪花是冬爷爷送给小朋友们的礼物。我们从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找到了冬爷爷。你还从哪里发现了冬爷爷已经来了呢?
气温
1.我感觉到了冷。(那是因为什么下降啦?)气温下降了。
2.冬爷爷来了,气温下降得可厉害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的气温。出示《南京晨报》。【引读:今天的气温是„„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这里的1前面有一个小减号,这是什么意思啊?(零下)】
3.板书:-1 ℃—3 ℃,我们表示温度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符号。(一个大大的C加上一个小圆圈,叫做摄氏度)用红粉笔描。
4.我们再来看看,在今天的气温中,-1 ℃表示最低气温,3 ℃表示最高气温。(加
上手势)
5.这就说明我们一天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
6.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是通过报纸了解天气情况的,你还可以从哪里了解到天气情况呢?(手机、报纸、网络、电话)
7.小朋友们真聪明,刚才我们从天气变化中也找到了冬爷爷的身影。人
【过渡:想想看,我们自己身上能不能找到冬爷爷的影子】 1.穿棉袄了。
2.是啊,你们看,我们小朋友个个都穿得严严实实的。3.现在我们写字的时候,小手„„(不愿意伸出来了)4.早晨,妈妈催你快点起床上学了,你„„(赖床啦!)5,我们下课了,你是愿意待在教室里,还是出去吹风啊? 6.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了冬爷爷已经来啦!
7.天气越来越冷啦,老师提醒大家可要多穿衣服,注意防寒保暖!植物
1.小朋友想一想,除了从天气变化,小朋友的穿着上感受到冬爷爷来了,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发现冬爷爷来啦?
2.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示图)【是啊,梧桐树的叶子都落啦,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还有呢?
3.花开啦!(链接)还有哪些花是冬天开的?(链接)【水仙:你们家养过水仙没有,是什么时候养水仙的啊?】 4.你们还从哪些植物身上看到它们也不怕冷?(苍松、翠竹)是啊,人们为了赞美他们不怕冷的精神,称它们为岁寒三友。【还有些植物到了冬天可就变了样,你们看】
总结:从这些植物身上,我们同样也感受到了冬爷爷来啦!我们更可以感受到冬天并不都是光秃秃的,白茫茫的,冬天也有它绚丽多彩的一面。(PPT欣赏)他们都给冬爷爷穿上了美丽的外衣,下面就用我们的小手把你最想画的植物画下来吧。轻轻打开书第51页 【活动:小手画冬衣。】
老师从你们的画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冬天,真美啊!
【过渡:植物发生了变化,那我们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动物
1.小动物冬眠了。
2.有哪些小动物冬眠呢?(学生说)
3.小朋友的知识真丰富,其实呀,很多动物冬眠的方式可有趣啦!
顾老师这里有一些信封,信封里装着动物冬眠的资料卡片,待会儿四人小组的小组长来领回去,带着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读一读资料卡的内容。
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代表小组向全班做介绍。
(组长举个手,老师发)一边发一边讲,读完的小组就抱背做好,这样顾老师就知道你们已经学完啦!
活动:动物过冬大搜捕。4.学生汇报:
【反馈:听了他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嗯,你听的真认真】
还有没有哪个组,来介绍其他的小动物?现在你知道„„是这样冬眠的了吧? 再介绍:好不好玩啊?有没有意思呀?真有趣呀!通过今天的小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冬眠的方式。
5.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好多种呢!还有的动物不冬眠。你知道他们怎么过冬吗?(燕子迁徙)
6.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从动物身上也找到了冬爷爷的身影。
三、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用明亮的眼睛在生活中寻找冬爷爷。冬爷爷在哪里呢?(指课题)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冬爷爷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一首儿歌来结束今天这节课。
第四篇:《冬爷爷在哪里》教学设计
13、冬爷爷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各地风光雪景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习惯。3.知识与技能:了解动植物在冬天的变化以及与冬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并在观察和比较中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
4.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在自我探究活动中获取科学知识;通过课中交流、小实验获取探究活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第一个:
白色花,无人载,一刮北风它就开,无根无枝又无叶,跳着舞从空中来。(雪花)
【你们知道是什么呀?这么多小朋友知道啊?一起说。】 【真聪明,这道题没有难倒你们,再来一个。】 第二个: 远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样,越冷越坚硬,遇热泪汪汪。(冰)
【我们来看一看,答案对不对?】
【 对不对呢?再想想看呢?有没有小朋友有不同意见?】
看到这些词,你们想到了什么呀?(贴:冬爷爷)冬天是一位慈祥的老爷爷。
二、活动“寻找冬爷爷的足迹”,感受冬天大自然的特点
1.他从遥远的北方慢慢地向我们走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冬爷爷的足迹。
(出示一组从北到南的雪景,如松花江畔的雾凇、安徽黄山的雪景等)
你找到冬爷爷了吗?你是怎么发现冬爷爷的?(通过看图,学生明白冬天到了,好多地方都下雪了。)
你见到过雪吗,请你用上一两个词语来赞美一下雪,行吗?
2、冬爷爷还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了南方 海南的冬天、昆明的冬天
师:欣赏了不同的地方的冬天后,我们有什么感受? 生:有的地方的冬天是„„
三、说说身边的冬天
师:冬爷爷最近也来到了我们美丽的城市——扬州。
出示瘦西湖图片。师:为什么小草树木叶子黄了、枯萎了?(冬爷爷来了)小朋友们,你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冬爷爷来了,我们周围的天气变了、人们的穿着变了、小动物们也变了„„那冬爷爷到底在哪里呢?(贴:在哪里)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根据交流进行链接)
下雪 下雪啦!
在你上学的路上、在学校里,你家周围,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讲)你们觉得雪美吗?能用一两个词赞美一下吗?
雪花是冬爷爷送给小朋友们的礼物。我们从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找到了冬爷爷。你还从哪里发现了冬爷爷已经来了呢?
气温
1.我感觉到了冷。(那是因为什么下降啦?)气温下降了。
2.冬爷爷来了,气温下降得可厉害啦!老师课前上网了解了最近的天气气温情况,并且记录下来。【引读:今天的气温是„„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这里的1前面有一个小减号,这是什么意思啊?(零下)】
3.板书:-1 ℃—3 ℃,我们表示温度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符号。(一个大大的C加上一个小圆圈,叫做摄氏度)用红粉笔描。
4.我们再来看看,在今天的气温中,-1 ℃表示最低气温,3 ℃表示最高气温。(加上手势)
5.这就说明我们一天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
6.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是通过电脑了解天气情况的,你还可以从哪里了解到天气情况呢?(手机、报纸、网络、电话)
7.小朋友们真聪明,刚才我们从天气变化中也找到了冬爷爷的身影。人
【过渡:想想看,我们自己身上能不能找到冬爷爷的影子】 1.穿棉袄了。
2.是啊,你们看,我们小朋友个个都穿得严严实实的。3.现在我们写字的时候,小手„„(不愿意伸出来了)4.早晨,妈妈催你快点起床上学了,你„„(赖床啦!)5,我们下课了,你是愿意待在教室里,还是出去吹风啊? 6.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了冬爷爷已经来啦!
7.天气越来越冷啦,老师提醒大家可要多穿衣服,注意防寒保暖!植物
1.小朋友想一想,除了从天气变化,小朋友的穿着上感受到冬爷爷来了,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发现冬爷爷来啦?
2.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示图)【是啊,梧桐树的叶子都落啦,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还有呢?
3.花开啦!(链接)还有哪些花是冬天开的?(链接)【水仙:你们家养过水仙没有,是什么时候养水仙的啊?】 4.你们还从哪些植物身上看到它们也不怕冷?(苍松、翠竹)是啊,人们为了赞美他们不怕冷的精神,称它们为岁寒三友。【还有些植物到了冬天可就变了样,你们看】
总结:从这些植物身上,我们同样也感受到了冬爷爷来啦!我们更可以感受到冬天并不都是光秃秃的,白茫茫的,冬天也有它绚丽多彩的一面。(PPT欣赏)他们都给冬爷爷穿上了美丽的外衣,1.导入:小朋友观察得都很仔细,看来呀,到处是冬爷爷的影子。我们都找到了冬爷爷。老师觉得冬爷爷最像个魔法大师,他让花草树木都变了模样。2.(课件演示:一棵大树,原来长着绿绿的树叶,可一到冬天,树叶全掉光了,就剩下光秃秃的树枝。)老师把这光秃秃的树枝画了下来,因为这是老师找到的冬爷爷。那么,你找到的冬爷爷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把你找到的冬爷爷画在书上方框里。3.学生作品展示、点评(以表扬鼓励为主)
动手画一画,将观察发现以图画的方式予以记录。绘画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以自己擅长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下面就用我们的小手把你最想画的植物画下来吧。轻轻打开书第51页 【活动:小手画冬衣。】
老师从你们的画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冬天,真美啊!【过渡:植物发生了变化,那我们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动物
1.小动物冬眠了。
2.有哪些小动物冬眠呢?(学生说)
3.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从动物身上也找到了冬爷爷的身影。师: 冬爷爷还到了我们学校呢!我们一起去找找他藏在哪里了?
布置观察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内寻找冬爷爷的踪迹。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手触摸。时间为五至八分钟。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4.活动交流。
以“我见到了冬爷爷”为题分小组进行一分钟介绍。
(三)动手画一画,深化对冬天的认识
(四)唱儿歌,总结课文
(儿歌播放)小朋友都找到了可爱的冬爷爷,那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读这首儿歌。(出示儿歌:《冬爷爷在哪里》)
三、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用明亮的眼睛在生活中寻找冬爷爷。冬爷爷在哪里呢?(指课题)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冬爷爷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一首儿歌来结束今天这节课。
第五篇:集备教案
汉语拼音 d t n l 集备教案
(伊旗第一小学 郝春艳)主备人:郝春艳
集备人:郝丽芬 李旭冉 张睿珍 高娜 解婷婷 集备时间:2017.10.12 教材分析
《d t n l》是新教材汉语拼音的第4课。本课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4个声母,配有一幅校园技术节的情境图。舞台右侧,一个男孩打着鼓,鼓声提示d音,鼓和鼓槌的组合提示d的形。男孩手中敲打乐器的两根鼓槌提示l的形。舞台中间,一个女孩正在表演节目,她手中握着的伞柄提示t的形。舞台背景中的拱门上有“艺术节”3个字,拱门提示n的形。
第二部分是d、t、n、l和带调单韵母a、o、e、i、u、组成的音节。
第三部分是“马路、泥土”两个词语,期中“马、土”是本课要认的字。
第四部分是儿歌《轻轻跳》,期中tu、ni是本课新学的音节,“不”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马、土、不”,要求书写的字母d、t、n、l的笔顺以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d、t、n、l 读准音,认清形,会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d、t、n、l和6个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马路、泥土”2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轻轻跳》
4.认识“马、土、不”3个生字。学习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读准d、t、n、l四个声母的音及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拼音卡片,小奖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到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还记得都是谁吗?读卡片“b p m f”,这四个字母已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今天我们再认识四个新的声母朋友好吗?教师贴卡片“d t n l”。
二、学习“d t n l”的音形
(一)学习“d”的音形: 1.出示“d”的图
(1)问:图上画了什么?你们亲眼看见过大马奔跑吗?大马奔跑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这个字母怎么读?
(2)讲:我们借助马奔跑时发出的“得得得”的声音学习“d”的音。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些。
(3)教师范读“d”。
(4)学生随读“d”。
(5)教师强调发“d” 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舌尖突然放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音不颤动。用手掌放到嘴前感受不到气流冲出。
(6)学生再发音体会。
2.学习“d”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d”的形呀?(2)看图观察马奔跑时留下的脚印很像什么?
(3)编记忆“d”形的小儿歌:“反6 b,大马奔跑d d d”。
(二)学习“t”的音形 1.出示“t”的图
(1)学生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讲:“t”的音在图中没有直接反映出来,我们给“t”编一个小儿歌记住“t”的音:“雨伞把t t t”。(3)学生在诵读儿歌时记住“t”的音。发音时把手掌放到嘴前,有较强的气流冲出。
(4)怎样记字母的形?引导学生在观图中去发现。(5)师讲:声母“t”容易与“f”混淆,怎样分辨“t f”的形呢?老师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想看吗?你们看,老师在白纸上用红色的粉笔写上一个“f”,写好“f”的白纸向上一翻,你们看变成了“t”。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说记忆小儿歌,“一根拐棍f f f,小伞把儿t t t。”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6)学生们在唱歌谣和教具演示中,准确地分辨了声母“t、f”的形。
(三)学习声母“n l”的音形 1.学习“n”的音形:
(1)出示n的图:图上画的是什么?(2)结合插图和字母“n”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读“n”,边读边讲发音要领。(4)学生随读时体会气流从鼻腔透出来。(5)谁能编一个顺口溜帮助记忆“n”的形?(6)出示卡片“m”与“n”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一门n,二门m”
2.学习“l”的音形
(1)出示“l”的图:图上的小孩在干什么?赶猪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教师边范读“l”,边讲发音要领,捏鼻子发“l”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3)学生随读体会。
(4)小孩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像什么?(5)编顺口溜:“小棍赶猪l l l”。
(四)同桌同学互读“d t n l”的音,相互纠正。
三、课中操
四、正确书写“d t n l”
过渡语:这四个声母的音形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要能写好这4个字母,你们真棒!
1.学生自学
请同学翻开语文书P13页,借助字母下面的笔顺自己分析一下这几个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应该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占什么格?一会儿比比谁说得最好?
2.请同学说说每个字母的笔顺及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强调“t”的横,“n”的左弯竖。
4.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5.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字母是否写得正确。
五、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d t n l”四个声母,同学们不仅读准了字母的音、认清了形,而且写得也不错。板书设计 d t n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