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平三六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案例分析
水平三六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
本节是六年级学生学习脚内侧传球的第一次课,主要以学习拨球、拉球技术动作来增加球性,以学习脚内侧传球技术为主,准确找到触球位置。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采用模仿法、诱导练习法、自由练习法、分层次练习法、情景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确实在课堂中能够体会到参与其中的乐趣。
二、案例问题
水平三六年级
(一)学习内容
(1)球性练习:拨、拉技术(2)学习脚内侧传球技术
(二)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理解脚内侧传球的动作概念。(2)技能目标:基本能做出脚内侧传球技术动作,加强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的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案例描述及效果
(1)在这节课球性练习的时候,所有学生将球踩在脚下,在一个直径一米的圈子里,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盯着脚下足球,“严阵以待”。因为他们知道一会在五分钟的球性练习时间里,球出一次圈子要做三个俯卧撑。伴随着我的一声哨响,所有学生开始在脚下采用拨球、拉球技术来练习球性。只见他们小心翼翼地在脚下控制着足球,有的女生嘴里数着来回拨球的次数“1、2、3、4、5”,有的男生尖叫着“他出界三次了”,有个男生数到“30”了,每个学生都洋溢着笑容,想尽方法将球控制住。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男生跳着说:“老师,老师我可以不用看着球,也能连续拨球20次。”我径直向他走去,这个男生很自信的展示起来,他的确做到了,同学们也将目光转过来,我表扬了这个男生“你是我们班的C罗”,同学们也以热烈的掌声肯定他。接下来我灵机一动,来了个30秒拨球次数比赛,看谁又快又稳。这个小比赛直接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带到了高点。(2)这个时候我开始切入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脚内侧传球。首先我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脚内侧传球的正确触球位置,也就是我们的脚应该踢到球的什么地方!”同学们一听,很多同学高喊着“老师,老师,我知道。”我并没有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这时候我说:“下面看一下老师做出的示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教学小组进行讨论,找出触球部位。”随后我在前面五米位置放了一个标志物,回到原点开始做出示范动作。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的看着我,伴随着助跑支撑、摆腿、触球、随摆,我准确的将球踢到了标志物。同学们响起热烈掌声。下面我们按照教学分组进行两分钟讨论,只见同学们开始了激烈的争论起来。两分钟很快过去,我请了六个教学组长说出他们的讨论答案。他们都说出了是在脚内侧中间位置,踢在球的中间位置。这点让我很惊讶,我心里想着居然可以观察的这么仔细。然后,我说:“同学们真棒,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接下来我们分组两两练习,一个同学踩住球,一个同学助跑一步踢球,这个练习就是为了让大家准确找到触球位置。”然后同学们散开按照教学分组进行练习。同学们都很认真得在练习,不过有个别调皮的男生大力地将球踢出去,我上去给予了指导纠正。
(3)下面我又组织进行了相隔五米的两两传接球练习,看谁传得准的游戏比赛环节,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这节课的练习层次、难度渐渐加大,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攻克了一座座高山。最后进行到本节课的放松整理部分,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伴奏声中,边唱边舞,做着小鸟飞,小船漂等优美的放松动作时,让我们的确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身心的放松。
三、案例评析及启示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在全国足球普及化的大背景之下,时代赋予了我们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而且伟人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坚持以生为本,切实有效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课堂上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以及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课堂氛围。
第二篇: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设计
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对足球基本技术的掌握与实践应用。教师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骨干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班内形成一个个强而有力的学习团队,使学生在愉快、团结的学练氛围中激发对足球的强烈兴趣,感受练习、比赛的快乐,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协作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足球脚内侧传接球
2.教学重点:支撑脚的站位和击球瞬间脚型的控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3.教学难点:脚内侧传球时对球的传球路线以及力量的控制。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足球运动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他们对足球基本技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本课的安排中非常强调体育骨干的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一定能顺利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脚内侧传球、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学方法:
在准备部分,通过结合球的热身和熟悉球性练习,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形成人球和谐的良好氛围,并使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在基本部分,首先通过诱导练习,让学生明确脚内侧传球的触球部位,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概念。在通过教师的师范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传球动作,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脚内侧传球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技巧和注意点。在巩固提高阶段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相互合作、相互评价、共同提高,最后的教学比赛,通过修改比赛规则,强化运用本课新授技术,让学生能有更多的触球和进球机会,体会传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感受团队协作和成功快乐。
结束部分,利用舒缓悠扬的音乐伴奏进行放松练习,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教师通过小结本课学练情况给予肯定与表扬,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在课后通过自评和互评,加深对本课学练的印象,为下节课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篇: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设计
《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设计
杜阳中学 康文龙
一、指导思想: 本科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指导,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身体练习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并根据七年级学生对足球有新鲜感,好学的身心特点,注重学生对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掌握和实践应用。我确定了以“脚内侧传球”为主教材,以游戏“喊数接球”来激发学生活跃的课堂气氛。本课以分组练习,个别展示,分组竞赛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脚内侧传球的方法,并乐于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足球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体育项目,也是七年级体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有着显著的效果。本次的授课对象对足球接触情况差异较大,个别学生在小学接触过足球,但是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足球。所以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培养对球类运动的兴趣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球。在本次课中可以利用体育骨干(学过足球的同学)的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分析来顺利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足球脚内侧传接球
本课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的让学生积极参与,高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增强克服苦难的信心和勇气,体验足球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脚内侧传球的动作方法,并乐于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2、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展示、竞赛等教学手段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技能和身心均得到锻炼和提高。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建立自尊与自信,促进心理健康。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支撑脚站位与击球腿动作 难点:击球的力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纠错法、比赛法。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
2、语言导入本课内容
(二)准备部分
组织游戏“喊数接球”进行热身。
徒手操:扩胸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踝腕关节。熟悉球性:脚内侧拨球。
(三)基本部分
1、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动作,示范动作从正面、侧面、背面进行示范。动作方法: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15~20cm处,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膝关节微屈,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在传球腿向前摆动过程中屈膝外转,小腿加速前摆,脚尖稍翘起,脚掌与地面平行,踝关节紧张且脚型固定,用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在整个击球过程中,上体自然、放松。
2、教师带领学生做无球队动作练习。
3、分成六组进行练习;每组一名学生在距离队伍6米距离相对站立用脚内侧传球给对面学生,接球后再用脚内侧传球方法传回,传完球后返回队尾。
4、教师个别指正以及对存在问题进行集中纠错。
5、组织竞赛:男、女队各队派出六名队员进行脚内侧传球比准比赛,其他同学观察参赛队员的动作,最终以传球准,动作规范标准者获胜。
(四)结束部分:
1、组织学生进行放松练习,教师示范放松动作,语言引导进行放松。
2、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安排课后练习及预习内容。
3、整理回收器材,组织下课。
八、教学反思
1、从自身本节课成功和不足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体评价。
2、本节课学生表现情况进行反思。
3、教学设计修改、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第四篇: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设计
足球运球绕杆教学实施分析
指导思想:
1、今年南通市中考体育项目进行了调整。其中,将足球绕杆运球初次列为选考项目之一。大家都知道,足球教学近年在各校开展甚少,这就对当前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对足球基本技术的掌握与实践应用。教师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骨干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班内形成一个个强而有力的学习团队,使学生在愉快、团结的学练氛围中激发对足球的强烈兴趣,感受练习、比赛的快乐,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协作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足球绕杆运球,运球绕杆技术是足球比赛中运球过人射门的一个缩影,它既是前面所学足球基本动作的应用,也是今后足球教学的基础,它融素质、技术与智慧为一体,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支撑脚的站位和击球瞬间脚型的控制,以及运球时的重心变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3.教学难点:在高速运球中,快速通过标志杆并不触碰标志杆。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足球运动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他们对足球基本技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本课的安排中非常强调体育骨干的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一定能顺利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足球运球绕杆的动作概念,懂得行足球绕杆练习技术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领以及传球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学方法:
教法主要采用:
1、直观教学法:课中基本动作由教师亲自示范、讲解,做到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解清楚,示范到位,使同学们一目了然。
2、纠正错误法: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3、游戏法;
4、口诀法;
学法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合作学习法、自我评价法。
在准备部分,通过结合球的热身和熟悉球性练习,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形成人球和谐的良好氛围,并使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在基本部分,首先通过诱导练习,让学生明确足球运球的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概念。在通过教师的师范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球绕杆动作,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足球运球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技巧和注意点。在巩固提高阶段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相互合作、相互评价、共同提高,最后的教学比赛,通过修改比赛规则,强化运用本课新授技术,让学生能有更多的触球和运球机会,体会绕杆运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感受团队协作和成功快乐。
在运球绕杆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几个要领: 1,运球过杆,首先要控制好运球路线,同时要将球尽量的控制在脚的附近,所以要一直用正脚背来带球前进。运用脚内侧和脚外侧来控制球的方向过杆,脚的其他部分能不触球就不用。2,要找准切入点并快速完成绕杆,是需要良好的节奏和身体协调性的(带球时的身体协调性),你可以用踮脚小跑(一个脚前,一个脚后的模式)的方法练跑动中的节奏和身体协调性,然后再把球加上,运用上面说的带球方法,这样练可以事半功倍。
足球运球技术有很多,学生不一定每个技术都学得非常精,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力争运球效果的最大化。
结束部分,利用慢节奏、悠扬的音乐伴奏进行放松练习,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教师通过小结本课学练情况给予肯定与表扬,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在课后通过自评和互评,加深对本课学练的印象,为下节课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五篇:《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反思
《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反思
一、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思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男生,对足球运动非常感兴趣,练习的热情比较高涨,但是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不是很好,一到练习时段,足球就到处乱飞,甚至会出现捡球时间比练球的时间长,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的学好足球技术,我进行了观察、分析、反思,总结出了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足球技术的原因:
第一、学生练习时间少,球感不佳
第二、动作技术掌握错误
第三、学生自我意识太强
第四,教师的课前期望太高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通过以下这些措施来解决: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练习
第二、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实事求是,以学生实际出发
二、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思
这节课通过游戏法和师生问答法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射门比赛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评价法提高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评价能力,让学生感知获得进步的喜悦,调整与改进学习活动。虽然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传统式教学方法束缚了课堂,教学缺乏创造力和新颖度。
2、课堂教学细节方面想得还不够周全。
3、射门接力比赛游戏有待改进。
4、在对待小学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置教学比赛等,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