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课题:足球脚内侧传接球 任教年级:高中二年级
一、教材内容: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模块一)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2.教学难点:脚内侧传接球动作的正确性、传球的方向性和力量。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脚内侧传接球、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设想:
(一)教法设想
1.游戏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大练习强度。
2.竞赛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3.评价法:提高学生对自己、对他人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感知获得进步的喜悦,调整与改进学习活动。
(二)学法设计:
1.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2.加强对学习技能动作的指导,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3.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加强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竞争意识。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集体项目,通过一些抢截球练习,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分组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今后足球学习打下良好的技战术素养。
五、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利用游戏的方法热身──小渔网。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利用运球和两脚自我传接球的练习熟悉球性,为基本部分做好准备。组织形式如上图:
(二)基本部分
1.两人一组原地或移动的脚内侧传接球,进一步熟练掌握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技术,提高学生协调用力的能力。
传接球如右图:
抢截球如右图:
2.两人一组练习一脚传球,提高控球能力。
3.五人一组抢截球练习,提高学生脚内侧传接球的能力和快速反应、准确判断、积极抢断的能力。
4.方向性传接球(射门)分组比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三)结束部分
1.配乐放松操,让学生在和谐的音乐中尽情放松。2.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练情况。
六、反思与评析
(一)教学评析
这节课通过游戏和球性练习来做准备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练习,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作技术。在抢截球练习中,不但能够提高传接球技术而且还可以发展奔跑能力、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在此练习中教师巡回指导和主动参与,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更加明显,从而使课堂教学组织活而不乱,生动有序。射门分组比赛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互相鼓励、积极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结束部分中,通过配乐放松操使学生从激烈的竞争中回归到平和的心态,愉快地结束这堂课。
(二)反思
这节课通过游戏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大了练习强度,通过竞赛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评价法提高学生对自己、对他人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感知获得进步的喜悦,调整与改进学习活动。虽然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基本部分有些同学活动不积极,在传接球练习时,个别女生有散漫现象,不过后来的抢截球练习和射门分组比赛,解决了这些缺点;再就是教学场地过大,在练习中因捡球浪费时间过多。因此在以后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置教学场地等,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篇: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反思
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反思
陈永刚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特别是男生,对足球运动非常感兴趣,练习的热情比较高涨,但是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不是很好,一到练习时段,足球就到处乱飞,甚至会出现捡球时间比练球的时间长,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的学好小足球技术,我进行了观察、分析、反思,总结出了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足球技术的原因: 第一、学生练习时间少,球感不佳
由于受时间的限制,从第一节球性练习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比较差,球感不佳,针对这一情况,我想利用精讲多练的手段来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提高学生的球感,虽然经过多节课的练习学生控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球性练习的时候球不再到处乱飞乱滚,但这仅限于简单的球性练习,对于脚内侧传接球学生捡球时间还是比较多的,紧靠课上的四十分钟远远不够,学生要想进一步的掌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就必须要利用课余时间。第二、动作技术掌握错误
学生与学生间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对来说体育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经过教师讲解、示范后能基本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反之,体育素质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技术掌握也比较慢,而且技术动作也比较容易变形,从而导致传接球频频失误,捡球时间比练球时间长,另外由于学生技术动作错误,还可能造成伤害事故,以脚内侧传接球为例,正确的传球动作是脚内侧勾脚尖触球的后中部,而练习中则出现翻脚底、绷脚尖或者触球位臵错误等问题,特别是触球位臵错误后很可能造成球飞起来而砸到对面的学生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所以说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是提高控球能力的前提。第三、学生自我意识太强
新课标主张“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导为主给予学生一定的练习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太强,练习时学生会根据主体意识进行练习,而不接受教师的教授和引导,从而导致练习效果差,达不到教学目标。以脚内侧传接球为例,在教学中我强调用脚内侧触球的后中部,并示范及指出触球部位,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练习随意,用脚尖捅球、触球的中下部,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耐心听讲、接受教学、努力创新的能力。第四,教师的课前期望太高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要求学生,也不能对学生抱有太高的期望值,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目标,刚开始教授脚内侧传接球的时候,我从语言导入到讲解示范,马上就要求学生分散进行练习,经过巡回观察,我发现很多学生动作变形、球到处乱飞,针对这一情况我迅速集合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原地踢固定球的练习,让学生正确的动作定型,经过这一练习再进行分散练习,我发现学生的动作明显改进不少,技术正确性也有所提高。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通过以下这些措施来解决: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最简单的球性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利用百鸟归巢、溜猴、射门比赛等足球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足球的习惯,足球脚内侧传接球这一课,学生为了更好的玩好溜猴这一游戏,练习认真,学习氛围好。第二、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
正确的动作是学好、学精的前提,在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练习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我利用单独的一只鞋来与球进行示范,重点指出脚与球的触球位臵,又利用踢固定球的方式来体验支撑腿的摆放与触球一瞬的感觉,这样就比较有利于学生正确动作的形成。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主体意识强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学生一味的强调自己的主张,不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建议,那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比较差,为了能让学生在接受引导后又能够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的话,那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一定要坚持不懈让每个学生达到其该达到的要求,不能半途而废,铸就学生太过自我的性格。第四、实事求是,以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不能按照个别学生的要求去要求他们,而是应该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要求他们,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是我对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教学反思,我相信教学—观察—反思—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所进步和发展。
第三篇: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反思
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游戏、熟悉球性来做准备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练习,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作技术。在迎面传接球比赛中,不但能够提高传接球技术而且还可以发展奔跑能力、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在练习中教师巡回指导和主动参与,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更加明显,从而使课堂教学组织活而不乱,生动有序。教学比赛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互相鼓励、积极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结束部分中,学生积极放松使学生从激烈的竞争中回归到平和的心态,愉快地结束这堂课。
第四篇:《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反思
《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反思
一、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思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男生,对足球运动非常感兴趣,练习的热情比较高涨,但是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不是很好,一到练习时段,足球就到处乱飞,甚至会出现捡球时间比练球的时间长,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的学好足球技术,我进行了观察、分析、反思,总结出了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足球技术的原因:
第一、学生练习时间少,球感不佳
第二、动作技术掌握错误
第三、学生自我意识太强
第四,教师的课前期望太高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通过以下这些措施来解决: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练习
第二、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实事求是,以学生实际出发
二、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思
这节课通过游戏法和师生问答法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射门比赛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评价法提高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评价能力,让学生感知获得进步的喜悦,调整与改进学习活动。虽然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传统式教学方法束缚了课堂,教学缺乏创造力和新颖度。
2、课堂教学细节方面想得还不够周全。
3、射门接力比赛游戏有待改进。
4、在对待小学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置教学比赛等,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五篇: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设计
《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设计
杜阳中学 康文龙
一、指导思想: 本科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指导,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身体练习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并根据七年级学生对足球有新鲜感,好学的身心特点,注重学生对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掌握和实践应用。我确定了以“脚内侧传球”为主教材,以游戏“喊数接球”来激发学生活跃的课堂气氛。本课以分组练习,个别展示,分组竞赛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脚内侧传球的方法,并乐于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足球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体育项目,也是七年级体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有着显著的效果。本次的授课对象对足球接触情况差异较大,个别学生在小学接触过足球,但是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足球。所以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培养对球类运动的兴趣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球。在本次课中可以利用体育骨干(学过足球的同学)的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分析来顺利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足球脚内侧传接球
本课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的让学生积极参与,高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增强克服苦难的信心和勇气,体验足球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脚内侧传球的动作方法,并乐于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2、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展示、竞赛等教学手段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技能和身心均得到锻炼和提高。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建立自尊与自信,促进心理健康。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支撑脚站位与击球腿动作 难点:击球的力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纠错法、比赛法。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
2、语言导入本课内容
(二)准备部分
组织游戏“喊数接球”进行热身。
徒手操:扩胸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踝腕关节。熟悉球性:脚内侧拨球。
(三)基本部分
1、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动作,示范动作从正面、侧面、背面进行示范。动作方法: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15~20cm处,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膝关节微屈,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在传球腿向前摆动过程中屈膝外转,小腿加速前摆,脚尖稍翘起,脚掌与地面平行,踝关节紧张且脚型固定,用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在整个击球过程中,上体自然、放松。
2、教师带领学生做无球队动作练习。
3、分成六组进行练习;每组一名学生在距离队伍6米距离相对站立用脚内侧传球给对面学生,接球后再用脚内侧传球方法传回,传完球后返回队尾。
4、教师个别指正以及对存在问题进行集中纠错。
5、组织竞赛:男、女队各队派出六名队员进行脚内侧传球比准比赛,其他同学观察参赛队员的动作,最终以传球准,动作规范标准者获胜。
(四)结束部分:
1、组织学生进行放松练习,教师示范放松动作,语言引导进行放松。
2、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安排课后练习及预习内容。
3、整理回收器材,组织下课。
八、教学反思
1、从自身本节课成功和不足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体评价。
2、本节课学生表现情况进行反思。
3、教学设计修改、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