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衡教学设计
9.《张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事。课文通过对地动仪发明过程的介绍,赞颂了张衡认真研究实践的科学精神和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感情,并学习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东西。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能自主识字、写字,能熟练的朗读课文,能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但一些重点句子理解不深刻,对文章的结构把握不太好,对文章的写法也掌握不太好,要加强指导,练习,促使学生提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体会张衡的杰出表现在哪里。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张衡的杰出表现在哪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很重要;教师相机指导,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更重要。】
一、学习课文,理解感悟(一)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请大家自己读课文1、2、3自然段,思考:张衡是一个什么人?他做了一件什么重要的事?
(张衡是东汉末年杰出的科学家,他发明了地动仪。)2.地动仪有什么用途?(能测量地震方位)
3.张衡为什么要发明地动仪呢?(那时候,经常发生地震。每发生一次地震,都会影响到很多地区。不仅城墙、房屋大量倒塌,还会死伤许多人畜。)
4.(出示地震图片)请看:地震有哪些危害? 5.指导朗读,读出对老百姓的同情。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学生对地震有了直观认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受到深刻教育。此时再指导朗读,可以使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6.面对地震,当时人们是怎么认识地震的?张衡又是怎样看待地震的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当时人们把地震看做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得罪了上天的结果。张衡不相信鬼神,他细心考察和认真研究地震,发明了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大家的看法反映了他们的什么思想?(封建思想)。张衡的是什么思想?(科学思想)。
(在2000年前,在人们普遍迷信的情况下,张衡就具有科学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
张衡之所以能发明地动仪,靠的是什么?(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细心考察和分析)6.师:认真记录、研究,细心考察和分析,这就是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秘诀,如果今后遇到问题,你也能这样做的话,说不定你就是明天的小发明家。
【设计意图:在此部分浓墨重彩地有序指导,意在加深学生对张衡科学态度和精神的认识,从而在他们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人们都想去看一看,你想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地动仪长什么样?它是怎样测量地震的呢?
2.(出示地动仪的图片)谁来说说你看到的地动仪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描述)
3.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顶上有凸起的盖,四周有八条龙,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衔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有八只张着嘴的蛤蟆。地震发生时,朝那个方向的龙嘴里的小铜球就会吐出来,落在下面蛤蟆的嘴里,人们就知道是哪个方向发生地震了。)
3.男生读课文,女生看图,看看地动仪的样子。接着女生读文,男生看图,认识地动仪。作者对地动仪样子的描写多清楚呀!4.这一段有几句话?(七句)5.指名读第一句
(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这是对地动仪什么的介绍?(整体)
指名读二、三、四句话,这是对地动仪什么的介绍?(部分)
把描写地动仪部分方位的词画出来。(顶上、四周、下面)
谁来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地动仪的?(从整体到部分,描写部分时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我们可以用这个写法,写你熟悉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细致分析,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为接下来的仿写做好铺垫。】
6.你相信不相信地动仪能测定地震方位? 7.如果你见到张衡,你会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练说,基于课文情境进行说话练习,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说话练习的空间,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又发展了语言。】
过渡:一个东西到底好不好,用什么来检验?(事实)。地动仪到底能不能测定地震方位,紧接着就发生了一件事情。
(三)学习课文五、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一开始,人们为什么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如果你这时见到张衡,你会对他说什么? 3.后来人们怎么又信服了呢? 4.1000多里,就是从我们鹤壁到北京的距离,一个小小的地动仪,竟然能测定一千多里外的地震,实在是太了不起了。所以我们说张衡是个()的科学家。【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加深了学生对1000多里的认识,瞬间学生对冰冷的数字有了感觉,激发学生对地动仪的深刻认识,对张衡产生崇拜之情。】 5.这时你见到张衡,又会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再次换位思考,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刷新学生的存在感,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齐读第八自然段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底有多大的贡献呢?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五)总结
1.张衡不仅在地理方面成绩显著,而且在其他方面也颇有建树,读学习链接。
2.人们把张衡称为中国的牛顿,人们为了纪念张衡,把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设计意图:学习链接,拓展延伸,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教师充满深情总结,相信学生对张衡更加喜欢,对张衡的科学精神更加喜欢,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三、完成练习课后第三题: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发生 发明 发现
1.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哦—地动仪。
2.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一)读准词语,比较他们的不同。
(“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发明”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觉。)
(二)启发学生认真想一想,句子需要哪个词语,按说话的习惯选取合适的词语。
(三)交流 板书设计:
9张衡
东汉杰出的科学家 地 材料、形状 动 顶上 仪 四周
底下
测定地震方位
第二篇:张衡教学设计
9、张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掌握“吉利、杰出、贡献”等10个词语。
2、能力目标:
能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三、教学难点:
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预习: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查询相关资料弄清不懂的地方;
2、收集张衡的资料,了解地动仪的相关知识。
3、学习生字。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几个有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谁呢?讲述了他们哪些发明创造呢?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会学到哪些学习方法?我们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单元导读吧!
2、自由朗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即学习方法)。
二、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2)说一说课文大意。
(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自由读)(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3、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
四、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3、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七、预习:
1、想一想,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张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地动仪的外形的。
八、板书设计:
9、张衡
杰出
吉利
征兆
记录
研究
分析
仪器
形状
酒坛
贡献
第二课时
一、复检导入: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我会读
2、回忆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自悟初知、(一)、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杰出”。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著名、有名)(2)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3)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3、地震有哪些危害,从哪些词看出危害很大/
4、小结: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我们接着探讨。
三、交流探究
(一):
学习第四自然段:(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①、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②、地动仪是怎样测定地震方位的?
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①、指名指图说说。
②、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
③、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
④、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⑤、同桌看图说一说。
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3)、教师小结: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如果_______________(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__________。(5)、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我们继续学习。交流探究
(二)学习第五——七自然段(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想想地动仪准确吗?人们相信吗? ②、人们是通过什么事信服的?
③、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2)、全班交流,说说事情的全过程。(3)、体会词语:议论纷纷。①、议论纷纷什么意思?
②、人们会议论什么?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
③、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3)、读读第七自然段。
①、你有什么感受?理解“才”的意思。
②、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桌的两名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件事。交流探究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究竟怎样评价张衡的发明?(2)“卓越”是什么意思?
四、点拨归纳
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是从张衡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对地震的认识,地动仪的构造和用途,地动仪准确测定和报告了公元138年的一次地震,地动仪的意义几方面介绍张衡的。重点写了地动仪的构造和用途。)
3、我们应该向张衡学习些什么?(相信科学不迷信鬼神,从事研究细心认真等)
五、拓展深化
1、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
2、请你对张衡说
一、两句话。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
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物件。(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七板书设计:
9、张衡
不相信鬼神
造型奇特
杰出
发明地动仪
最
早
准确 预测
卓越贡献
研究认真、细心
第三篇: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
江西省瑞金第一中学
谢志明
342500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教学设想: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是一篇十分有特色的作品。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介绍了张衡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但很注意详略剪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和效果。此外,还应该多让学生诵读,品味课文凝练简洁的语言。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等。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
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从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6.总结:
张衡从容淡静
勤勉谦虚细心严谨
不慕名利 果敢机智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
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张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不算特别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横批
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教学后记:
1)本文的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促进、辅助、参与的作用,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师生配合十分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这方面值得继续尝试、探讨。2)仍要更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复习、巩固、提高。3)要督促学生多朗读,及时完成相关的配套练习。
第四篇:《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
1、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2、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教学设想:
1、自学、质疑、探究。
2、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科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
课文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
《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诗经毛传》
(传记)
(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三、阅读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注意生字的读音及写法。
2、范读(听录音)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及断句。
四、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整理文言字词知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学生质疑、讨论
三、整理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②五经、《乐》。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传:“经”指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晔,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11)行:去应荐。
(12)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13)就:就职,任职。(14)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15)应:应职,接受官职。(16)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17)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18)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9)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20)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21)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22)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23)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24)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其他
(1)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2)地名: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3)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韩愈字退之
④苏轼字子瞻
⑤辛弃疾字幼安
⑥班固字孟坚
四、语言知识
1、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多义词
⑴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③遂乃研核阴阳(就)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⑥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⑹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⑺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3、句式
⑴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⑵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五、布置作业
1、理解、记忆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讨论课文内容、结构、写法
1.、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又不慕名利的性格。
①姓氏,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
通五经、贯六艺
因──
──
──
──
──→果
③谦虚、踏实
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
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
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侧写其才之奇)
累召不应(正写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召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
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
(3)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4)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
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
③逝世时间。
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2、分析结构。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
(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⑤)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四、小结
1、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2、了解文章的详略安排。
五、布置作业:做《同步作业》巩固
附:板书设计
一、品格文才
不慕名利
二、科学成就
三、政治才干
为何河间相
教学反思:
第五篇: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
一、初读,以“文”会意
1、生概括对“张衡”初印象
2、《张衡传》之布局
文学成就 才干
为人 科学贡献
政治作为
二、再读,以“词”疏意
1、分组梳理各类文言现象
2、点拨识记 通假字 ①员径八尺(“员”通“圆”)②傍行八道(“傍”通“旁”)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④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词类活用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2.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3.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4.妙尽璇机之正
(妙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
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古今异义
1.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2.再转复为太史令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3.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4.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特殊句式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2)连辟公府不就
(多次被公府征召)(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4)果地震陇西
(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5)讽议左右
(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文化常识
(一)1、游于三辅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地区
2、观太学
——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3、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又多豪右
——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
文化常识
(二)举孝廉不行
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2.辟:(bì)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下车伊始
4.下车:官吏初到任
视事三年
5.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文化常识
(三)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辟;荐、举;拜、除、授;起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绌、黜、免、夺(削除)。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擢;拔、迁(一般指提升);陟(进用);进、加。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贬;放、窜;左迁、左除、左降、左转;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一般指提升);徙、调;转;补(补充空缺官职)、改;出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领、判(高位兼低职);行、署、权;假、摄、守 ⑦、表辞官
告老(悬车告老)、请老;解官、乞身、乞骸骨、移病;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⑧、其它
复;下车、视事、用事;解褐
练兵场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沐日”就是休假日,因为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有一天时间回家休息沐浴。B.“光久典尚书”中“尚书”是儒家经典,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C.“弃市”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在闹市中对犯人执行死刑,以求得震慑效果。D.“公车”是汉代官署的名称,主要负责处理臣民上书以及皇帝征召等事宜。【解析】此处的尚书是官职名。【答案】 B三、三读,以“题”补意
例: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世俗之人,也无意入仕为官。
B.张衡精于机械方面的技艺,致力于天文、历算的研究,因此被皇帝征召,被授予郎中。
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成了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曾经准确地测出陇西发生地震的事情。
D.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前,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们一举收擒。
提示:人物传记文章的分析归纳题也是解读古文的一个好助手。
四、作业思考:
“你能成为第二个张衡吗?”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