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教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6:4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失街亭》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失街亭》教案》。

第一篇:《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一、目的要求

1、在理解基础上欣赏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方法,学习本文简练 生动的语言

3、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正确处理原则:赏罚重明,死搬教重危害大

二、教学重点:

1、在理解基础上欣赏人物形象,继情 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方法,学习本文简练 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孔明任用马骏守街亭

四、教学方法:

1、分析研讨法:理解课文大意、结构、刻画人物方法。

2、知识潜移:分析人物形象

3、辩论法:拓展思维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三国演义》VCD光盘失街亭 部分,主题曲录音带

六: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插曲,让学生感 觉歌词内容,说说自己有哪些想法。(雄浑、苍净、时事变 迁、感叹英雄……)众多英雄中,孔明是智慧代称,让我们学习《失街亭》更入地了解孔明

(二)简介作者(出示、字幕)

(三)关于《三国演义》:

1、成书

2、内容

3、艺术 成就(请细内容见字幕)

(四)简介与课文相关内容 街亭子之成以前情况。孔明蜀国力强盛后,四面出击,要完成统一思统

(五)在预习基础上,疏理课文内容、结构

1、分组讲述故事,根据以下提示分为4组展开讨论,然后4位同学复述故事 ① 孔明是如何调兵遗将的? ② 马谡是如何据守街亭的? ③ 街亭之战的经过如何? ④ 街亭失守后,孔明做了哪些工作?

2、、根据以上复述,理解文章结构、思路(守—— 失——斩)

(六)理解基础上因前两单元学习的方法分析欣赏人 物形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方法技巧、1、分析孔明的形象性格。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判断人物 性格的(大屏幕显示孔明调兵遗将片段和挥泪斩马谡片段)

2、你认为马谡其人如何?(大屏幕显示马谡请命、守街亭、请罪片段)

3、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

(七)知识拓展:讨论如下问题,各抒已见

1、失街亭,谁之过?

2、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八)抓主要方面 归纳总结

1、定好线索抓主要人物 学习归纳课文组材方法:通过生动的情节语言 侧面烘托

2、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九)布置作业:

1、写读后感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孔明 街亭 马谡 开端 调兵遗将…… 守……请缨守街亭 发展 高潮

…… …… 失……街亭交战

结局 撤兵奖罚分明… 斩……请罪丧命

第二篇:《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认识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及其危害性。

二、能力目标

1.品味《失街亭》中描写战争的技巧。

2.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3.掌握本文有条不紊、严谨有序的结构特点。4.体会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德育目标

学习《失街亭》,认识诸葛亮赏罚严明的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

节选自《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鉴赏的都是古代小说,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是中国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传统手法。而本文在人物形塑造方面很成功,具有典型意义。指导学生自读《失街亭》,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性格的。

●教学重点

赏析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教学方法

1.品读法。对于课文中的关键段落、语句应仔细品读,体会其作用。2.讨论分析法。课文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来理解。

3.欣赏——比较——研习法。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关失街亭的部分,让学生比较画面展示与文字描写的异同,进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4.研究性学习法。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用创新思维来写一篇《失街亭》读后感。●教具准备 1.多媒体;

2.《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 3.《三国演义》主题歌flash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flash,让学生进入氛围,感受雄浑、苍凉的气势。)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也是同名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三国故事,不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失街亭》。

二、教学过程

(一)、大屏幕投影(晋陈寿《三国志 诸葛亮传》)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这是史料中关于这次战役的记载,通过与课文的比较,同学们不难发现,史料所记只是一个梗概,而我们的课文情节更丰富,人物形象更生动,那么小说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其中的人物形象虽有较多的生活真实,但最终还是艺术形象,属于艺术真实。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了解小说是有虚构和加工的,经常通过设计对话、描写情态来丰富人物形象,引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通过语言、动作和情态分析马谡、诸葛亮形象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国演义》与数字“三”很有缘,比如说“桃园三结义”,“三分归晋”,“三绝”(曹操的“奸绝”; 关羽的“义绝; 孔明的“智绝”)等等,你能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东西吗?

(此题以“三”切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另外可能有一定难度,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点拨,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的情态等等。)

1、诸葛亮——抓住“三嘱”和“三哭”(1)“三嘱”:

★一嘱马谡:“街亭虽小。。”把困难说在前面,叮嘱马谡要明确责任,做到心中有底。

★二嘱马谡:“司马懿非。。敌之。”说对手的情况,提醒马谡不可骄狂自大,草率从事。★三嘱王平:“„„汝可小心谨守此地,„„戒之,戒之。”叮嘱王平要商议行事。点将三嘱,足见孔明的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的军事才能。

(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

生归纳:这些都显示出诸葛亮的知彼知己,机智多谋。

过渡: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是“神算子”,是“智多星”,已经超出“人”的能力。那么,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不吃人间烟火的“神”呢?他有没有人的感情?在故事的哪一个情节体现出来?

(2)“三哭”: 这个过程中是抓住诸葛亮的什么呢?———(“三哭”)

★第一次:是“孔明挥泪曰:‘。。’”马谡临终嘱托与伤心痛哭之后,诸葛亮想起二人往日情同手足的交情,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泪。(伤心之泪)——有情有义。

★第二次:是“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合当斩之。’”蒋琬劝阻,天下未定,不可诛杀智谋之臣,这深深的打动了诸葛亮的心,但是马谡早已立下“军令状”,所以“流涕而答”,“合当斩之”。(无奈之泪)

(“军中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诸葛亮悲痛伤心)

(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显示出他内心巨大的矛盾。)★第三次 :是“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这时候诸葛亮的心情?——未听先帝遗嘱,有负先帝重托,痛惜、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悔恨之泪)

师:看来诸葛亮真是声泪俱下,五脏俱焚啊!这个平生统率千军万马,征战沙场,谈笑风生的军师,也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大哭不已”淋漓尽致的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的真实情态。

——(赏罚分明、公正严明,不徇私情。)

●师:《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总体上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而《失街亭》中却写到他用人的失误,而且写了他的勇于自责,有情有义,这就使“近妖之诸葛”有了很浓的人情味,我们也知道了诸葛亮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而不是那种既能呼风唤雨,又能料知后事的神,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魅力。让我们一起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部分朗诵一遍。

2、马谡——抓住“三笑”

★第一次:第一次是“马谡笑曰:‘。。。’”。这里笑丞相多心,魏兵怯弱表现了他的麻痹轻敌,他早就把诸葛亮的千叮咛万嘱咐当作了耳边风,而且语气里还有点笑话军师谨慎多余的意味。

(麻痹轻敌。)

★第二次:第二次笑是“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当王平向他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的时候,马谡满口理论,什么“凭高视下,势如破竹”,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熟读兵书当作炫耀的资本,完全听不进王平的一词半语。这个片断写出了马谡的闭目塞听,刚愎自用,只会纸上谈兵。

(闭目塞听,刚愎自用,纸上谈兵。)

★第三次:第三次笑是“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言下之意是,有我马谡重兵把守,居高临下,司马懿根本不在话下。表现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师:马谡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

生:我觉得马谡很勇敢,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现了大无畏精神。

生:失街亭后,马谡自缚请罪,显示了他勇于负责任,光明磊落。(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应客观地、全面地评价一个人)

(三)、当堂练习

1、在分析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后,我们一起来探讨“失街亭,谁之过?”

(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街亭失守,马谡罪责难逃,可诸葛亮也有责任,用人不当;为使学生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

2、学生讨论:从诸葛亮和马谡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生: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办事要灵活机智,不可死搬教条。

生:作为领导者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必然导致失败。

生: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

生:领导者要做到赏罚严明,执法严肃。

生:全面的看问题,辨证地看问题。

(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本文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四)、拓展训练

★三国论坛:同立军令状,关羽华容道放曹操,马谡失守街亭,为何前者被赦,后者被杀?(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回答可能多种多样,设计这道题目,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从文本中走出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这个问题,而悟出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或叫对比分析法)。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布置作业(研究性学习)

本文是从《三国演义》第95回和第96回中节选的。选文在“失街亭”和“斩马谡”这两件事之间,还有“武侯弹琴退仲达”(即“空城计”)一节。课后阅读原著,然后比较分析选文和原文的异同,想一想,编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一节课,我试图从研究性学习方面布置作业: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有意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附:板书设计:

《失街亭》

(《三国演义>》-虚构情节设计对话描写情态

马谡“三笑”:

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

纸上谈兵

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狂妄自大 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麻痹轻敌

孔明“三嘱”:

说利害: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审时度势

说对手:司马懿非等闲之辈

知己知彼 说兵法:下寨要道,戒之戒之

用兵谨慎

诸葛“三哭”:

挥泪斩谡—义同兄弟

执法严明

流涕而答—用法制胜

忠于蜀汉

大哭不已—恨己不明

严于自责

附:课后小结:这节课的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通过语言神态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生应该不难掌握,对”三”的巧妙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兴趣,但还是觉得本课的知识容量似乎不够大,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的不是那么多.

第三篇:《失街亭》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逆向思维)——重点和难点

3、了解罗贯中及其《三国演义》 教学设想: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学习重点

2、先让学生按常规读法解读课文,然后再突破传统的思维 学时安排:三学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作者及《三国演义》,熟悉课文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西江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卷首词)《三国演义》我们都熟悉,在这部作品中,罗贯中塑造了很多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曹操、周瑜、孙权、鲁肃等等。

《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96回,描写的是诸葛亮实现“伐魏复汉”大业的“六出祁山”之“一出”中的一次关键性战役的失败过程。它不仅仅留给人们办事要从实际出发,死搬教条必然失败的启示,而且让人深深领悟到准确识人、恰当用人的重要性;同时,这一节故事中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描写战争的技巧,都达到了极高的品位,让我们在获得独特的艺术美感的同时,又学习了高超的写作方法。

二、介绍作家作品: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大约生活于公元1330年至1400年之间,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他可能是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钱培、东原等不同说法)。曾经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作成就最大。他“与人寡合”,而“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其作品包罗万象,著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有人认为它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成书和故事要点,街亭之战的战前情况。街亭是蜀兵进军退兵的咽喉之地。详细见教师用书)

三、预习检测:

四、简述小说情节:守街亭——失街亭——撤汉中——斩马谡

五、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即: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 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 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 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灵活运用4字、5字、7字句)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内容

二、分析小说如何写马谡失街亭的。

1、教师介绍马谡其人如何深受诸葛亮重用的相关情节。

2、学生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自骄自傲、目中无人、死守教条等,只要符合这些意思即可)

3、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主要是马谡的三“笑”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一“笑” “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 “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三“笑”

„„此一些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再就是间接描写:

一是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二是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三是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笑反衬马谡的无能。)

4、如何看待理解马谡自缚请罪这一情节?(讨论)

(可以看作是对马谡的后悔,勇于承担责任,也可以看作是对马谡的嘲讽,或者还可以看作是马谡还想以此博得诸葛亮的怜悯,借以逃脱罪责等,只要学生讲清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三、分析诸葛亮的形象

作者写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段?

1、衬托手法:

①以司马懿的态度反衬: 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②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 “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2.直接描写:

①知人善任,小心谨慎:马谡熟读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谨慎,派王平协助马谡 ②知彼知己,机智多谋: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③勇于自责:街亭失守后说:“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④有情有义,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欢马谡,尽管马谡自缚来见,还是挥泪斩马谡,但答应替他抚养子女。

⑤如何理解诸葛亮的三“哭”? “挥泪”显示其对人才的爱惜;“流涕”是因为内心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大哭不已”是为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

四、总结: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明确: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诸葛亮部署的正确。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

如马谡的三次“笑曰”(①“笑”诸葛亮“多心”,②“大笑”王平“真女子之见”,③“大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表现了马谡狂妄自大、麻痹轻敌的性格和思想。3、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

如“斩马谡”一段,以诸葛亮的“三哭”(“挥泪”“流涕”“大哭不已”)揭示出诸葛亮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体恤部属等多方面的性格。

五、体会本文前后照应的特点:

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反复照应的效果(使作品脉络清楚,结构紧凑)。(学生寻找完成,教师只做点示)

六、板书设计:

小说情节:守街亭——失街亭——撤汉中——斩马谡 人物形象:

诸葛亮:谨慎细心、严谨周到、足智多谋、赏罚分明、勇于自责 马谡:刚愎自用、盲目轻敌、死搬教条 第三学时 教学要点:

分析本文中诸葛亮的失误 教学步骤:

一、复习: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谨慎细心、严谨周到、足智多谋、赏罚分明、勇于自责„„

二、本文诸葛亮形象新解

上面是按传统分析得出的诸葛亮的形象特点,其实,我们反思一下,发现这种说法有问题。讨论:

1、马谡是否最佳人选,诸葛亮清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驱使诸葛亮任命了马谡?

2、在任命马谡后的一系列部署,历来被人们所肯定,都认为是诸葛亮严谨性格的体现。你认为这些部署的实质是什么?值得称道吗?

3、你认为一个优秀的统帅该如何选任重要将领?换了你,你会派谁去守街亭? 4.讨论1:

诸葛亮完全知道马谡不是最佳人选。他开始拒绝马谡的几句话已经表明了他信不过马谡。但是,只因他与马谡交情很好,抹不开情面,在马的一再央求下,只好任命他。因为要是用人放心,根本就不需什么“军令状”了。

所以这个决定草率、违心迁就,反映了诸葛亮的性格缺陷――优柔寡断,感情用事。讨论2:

后面的一系列部署实际上是一种补救措施。反映了诸葛亮在布防问题上没有抓住关键,本末倒置。如果将选好了,后面也就不用这么操心了。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值得称道。讨论3:

派王平、魏延都可以,就是不能派马谡。由此看来,诸葛亮并不是所谓的谨慎细心的光辉形象,而是优柔寡断,周而不密、主次不分,重末轻本、用人失察„„(的形象。)

我们在学习中,就是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并带着自己的头脑去品析,读出了自己的感悟和创见。这是最可贵的。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学习精神。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真因为诸葛亮这个神化的人时时回到人间,才让大家觉得更真实可信。如华容道错用关羽而放走劲敌,疑魏延屡驳其计而坐失战机等。再如他攻陈仓,始终未能攻下等,也都显示了他不是全能之神,而是普通之人,或说是杰出之人。更有甚者,批评诸葛亮挟个人私见,高傲固执,不听先帝告诫,以个人好恶和凭关系用人,甚或不用魏延是有阴暗的心理目的等等,则有偏激不实之弊。综观诸葛亮一生,其光辉形象是不容置疑的,错误也是不可回避的,这就是真人。

三、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针对三国归晋的结局,说说三国灭亡的原因,然后写成一篇短评。

第四篇:《失街亭》教案

班级:中文系08级本科(1)班 姓名:廖一帆 学号:2008022014

【说课】

1《失街亭》出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七课。

2教学重点:理解诸葛亮个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3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对诸葛亮和马谡的描写学习到作者的描写手法。4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5教学课时:一个课时

6教学方法:多媒体;讨论法。

【导语】

我们今天来学习《失街亭》这篇课文,《失街亭》出自罗贯中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084年)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平县)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本文节选自第95回和96回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它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以及严肃执法、用于自责的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听一下这首《临江仙》。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首卷词。听了这曲《临江仙》大家有没有一种热血沸腾、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的感觉,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些争霸故事中的英雄,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气势恢宏的争霸故事中的街亭之战。【阅读文章】

同学们预习课文没有,(预习了),那现在就请一位同学来为本文划分一下段落。

段落划分:

(开端)1-2自然段:孔明在帐中突然接到细作的急报,得知司马懿同张颌引兵出关,前来对抗蜀军,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经过商讨后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把守街亭,孔明反复叮嘱:下寨必当要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同时诸葛亮也调遣了各路人马以作支援。:细作急报、孔明调兵。

(发展)3-4自然段:马谡和王平到达街亭后,王平屡次进谏,但是马谡却没有听取王平的建议,执意在山上下寨(王平三次建议,马谡三笑据谏)。司马懿经过探营得知街亭蜀军没有当道下寨,而屯兵于山上,便大笑:“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马谡拒谏、司马探营。

(高潮)5-6自然段:司马懿便指挥大军把马谡的军营围困在一座土山上,断了蜀军的汲水之道后,蜀军不战自乱,马谡料守不住。值得驱残兵杀下山西逃奔,被魏延、王平所救,魏延王平高翔决定夜劫魏寨,却中魏军埋伏,恐阳平关有失,遂退至阳平关,街亭失守。:双方激战、蜀军战败。

(结局)7-9 自然段:孔明接到王平使人送的图本后大惊:“马谡无知,坑陷吾军矣,”后接到报告:“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长叹: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随后果断安排撤退事宜。退回汉中后,各处损兵折将,惟赵子龙不折一人一骑,便欲封赏子龙,子龙推辞了,随后听了王平之言,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去马谡,并痛苦道: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苦耳。:蜀军退兵、挥泪执法。【人物分析】 马谡

马谡生平: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后来接替诸葛亮为丞相、被称为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也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但马谡却于诸葛亮北伐时因作战失误而失守街亭,因而被诸葛亮所斩。本文通过直接描写和简介描写来描写了马谡: 直接描写(语言描写):马谡三笑:一笑(第三段第一行)→自视甚高;二笑(第三段第七行)→轻敌麻痹、夸夸其谈;三笑(第四段第七行)→目中无人。简介描写(衬托手法):1通过王平的谨慎谦恭来反衬马谡的自娇蛮横;2通过司马懿父子的机谨善谋来反衬马谡的无能 ;3通过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

由此看来:马谡是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自娇蛮横、无知幼稚、无能的谋士形象。诸葛亮

诸葛亮生平: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1知人善任、小心谨慎:马谡熟读兵法,派遣他把守街亭,王平做事谨慎,派他协助马谡(P59第一二段);2知己知彼、机智多谋: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P59第一段),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P62第二段);3勇于自责:街亭失守后说:“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P62第二段第七行);4有情有义、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欢马谡,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还是挥泪斩去马谡,但答应替他抚养家眷(本文最后一段)。

侧面描写:1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吾累随丞相经阵-----------军事不战自乱(P60第三段倒数第五行);2以司马懿的态度来衬托: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P62第二段第二行)。

【学习目标】

通过罗贯中在本文中对马谡和诸葛亮的描写学习到描写中运用的技法:多方衬托、对比鲜明。这里既有诸葛亮和马谡的深细和轻狂的对比,也有王平和马谡的谨慎和骄矜的对比。同时,作者有以司马懿的惊叹自愧不如,衬托出诸葛亮超众的预谋;以魏延等人的驰援,使蜀军不至败得过惨,衬托出诸葛亮运思的绵密。人物描写要处处主义映衬,时时着力对比,就能使人物性格格外惹眼,分外鲜明。

【课后讨论】

失街亭谁之过?可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板书设计】

第五篇:《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重点)

4、探讨“失街亭,谁之过”?

一、导入新课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

二、简要叙述街亭一役的历史背景

话说当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奉先帝之命,精心治理蜀国。为了安定南方,采用马谡攻心为上之计,七擒孟获,使之心服口服。又为了离间曹魏君臣,采纳马谡反间计,挑泼曹睿和司马懿的关系, 使大将司马懿被迫解甲归田。在此前提下,诸葛亮又率兵攻取陇西三郡,为北伐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可以说,当时北伐形势一片大好,然而最终结果却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

历史上的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它是诸葛亮率军初出祁山,攻打魏国的咽喉要道,成为蜀魏两军必争之地。蜀军一路上士气高昂,接连获胜,不料,在战局的关键时刻,街亭一战,失去进取中原的据点和有利形势,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街亭”。我们知道,诸葛亮一向神机妙算,常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次为什么失掉了如此重要的街亭呢?

那么,“失街亭,谁之过”?

学生发言、讨论: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三国演义》第95回和第96回梗概。

第95回梗概: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司马懿指挥大军把马谡的军营围困在一座土山上,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频频失利。司马懿兵到西城,诸葛亮临危不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

第96回梗概: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然后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曹休准备进攻吴国,鄱阳太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了曹休的信任,结果曹休中计大败。

过度: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失街亭》的情节结构,这一节课的任务主要是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人物形象。

1、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前,先回忆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活动)

2、:在《失街亭》里,主要描写人物的那些方面?

(人物的语言、神态和行动)

四、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和行动来分析人物性格)马谡和诸葛亮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谈感受)

(一)分析马谡性格特点:

1、你认为马谡是怎样一个人的?

(学生概括:麻痹轻敌;闭目塞听,刚愎自用,纸上谈兵;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板书:)

12、你是抓住什么来表现马谡的这一点的呢?

生:“三笑”。(能不能具体说明一下?)

A、第一次笑是“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这里笑丞相多心,魏兵怯弱表现了他的麻痹轻敌,他早就把诸葛亮的千叮咛万嘱咐当作了耳边风,而且语气里还有点笑话军师谨慎多余的意味。

(教师板书:麻痹轻敌。)

B、第二次笑是“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当王平向他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的时候,马谡满口理论,什么“凭高视下,势如破竹”,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熟读兵书当作炫耀的资本,完全听不进王平的一词半语。这个片断写出了马谡的闭目塞听,刚愎自用,只会纸上谈兵。

(教师板书:闭目塞听,刚愎自用,纸上谈兵。)

C、第三次笑是“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言下之意是,有我马谡重兵把守,居高临下,司马懿根本不在话下。表现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教师板书: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A、全班齐读三笑(或全班朗诵第三段)——

B、一生再读三笑——

师:请坐。大家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生:“三笑”没有笑好。

(生不好意思地做“三笑”状,全班大笑。)

3、马谡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请MM同学谈谈。

生1:我觉得马谡很勇敢,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现了大无畏精神。

●很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令人感佩!还有吗?

生2:失街亭后,马谡自缚请罪,显示了他勇于负责任,光明磊落。

●看来赤诚之心更是难能可贵啊!看来马谡还不愧是一名伟丈夫!好。

(二)大家印象中的诸葛亮是怎么样的?

(学生概括:神机妙算、小心谨慎、忠于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有人说诸葛亮是一个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治国的贤臣。确实,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对诸葛亮也非常仰慕,苏轼说:“诸葛亮,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鲁迅先生也曾说:《三国演义》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三个臭皮匠顶个状诸葛)这样的性格特点在《失街亭》里有没有体现?体现在什么地方?(自由讨论)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板书:

1、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

1、请同学来谈一谈。GG,你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抓住人物语言)

生:诸葛亮在战前点将“三嘱”,★一嘱马谡:“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廓,又无险阻,守之极难。”把困难说在前面,叮嘱马谡要明确责任,做到心中有底。

★二嘱马谡:“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说对手的情况,提醒马谡不可骄狂自大,草率从事。

★三嘱王平:“„„汝可小心谨守此地,„„戒之,戒之。”叮嘱王平要商议行事。点将三嘱,足见孔明的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的军事才能。

(教师板书: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

生:在打仗过程中,诸葛亮的行兵布阵非常周密,他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这些都显示出诸葛亮的知彼知己,机智多谋。

(板书:知彼知己,机智多谋)

2、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是“神算子”,是“智多星”,已经超出“人”的能力了。那么,诸葛亮是不吃人间烟火的“神”了!但是在《失街亭》中,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不吃人间烟火的“神”呢?—————— 生:不是!

3、他有没有人的感情?在故事的哪一个情节体现出来?

生:有人的感情,表现在“挥泪斩马谡”部分。

4、齐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过程中是抓住诸葛亮的什么呢?———(“三哭”)

★第一次:是“孔明挥泪曰:‘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马谡临终嘱托与伤心痛哭之后,诸葛亮想起二人往日情同手足的交情,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泪。看出诸葛亮——有情有义。

★第二次:是“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蒋琬劝阻,天下未定,不可诛杀智谋之臣,这深深的打动了诸葛亮的心,但是马谡早已立下“军令状”,所以“流涕而答”,“合当斩之”。

(“军中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诸葛亮悲痛伤心。)

(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显示出他内心巨大的矛盾。)★第三次 :是“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这时候诸葛亮的心情?——未听先帝遗嘱,有负先帝重托,痛惜、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师:看来诸葛亮真是声泪俱下,五脏俱焚啊!这个平生统率千军万马,征战沙场,谈笑风生的军师,也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大哭不已”淋漓尽致的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的真实情态。那么,在“斩马谡”这一情节当中又能看出诸葛亮的什么性格特点?

——————(重情重义。赏罚分明、公正严明,不徇私情。)

(板书:赏罚分明、公正严明,不徇私情)

●师:《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总体上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而《失街亭》中却写到他用人的失误,而且写了他的勇于自责,有情有义,这就使“近妖之诸葛”有了很浓的人情味,我们也知道了诸葛亮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而不是那种既能呼风唤雨,又能料知后事的神,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魅力。让我们一起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部分朗诵一遍。

(全班朗诵从“谡自缚跪于帐前”到课文结尾。)

(三)讨论:从诸葛亮和马谡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学生讨论)————同学发表看法:

生1: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办事要灵活机智,不可死搬教条。

生2:作为领导者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必然导致失败。

生3: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

生4:领导者要做到赏罚严明,执法严肃。

生5:全面的看问题,辨证地看问题。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这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失街亭》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现在布置作业,课后思考“失街亭,谁知过?”。我们下一节课将会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五、探讨“失街亭,谁知过?”(直面现实,反思历史,我们能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马谡请战,立下军令状,以“乞斩全家”的担保来表明决心与信心。而在诸葛亮心中,马谡“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建“攻心计”令孟获就范,建“反间计”令司马懿下野,可见其人亦非无能之辈。诸葛亮完全有理由相信他。

诸葛亮复令魏延、高翔襄助防守街亭。作了这样的布置,街亭自然不致有失。只是马谡过于狂妄自大,麻痹轻敌才造成了街亭失守。

马谡失聪,误扎了营盘;马谡失察、失谋、失随机应变,导致失了战略要地,失了性命,失了蜀方的大业;

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

诸葛亮的“失算”在于,没有看到马谡缺乏作战经历,可为良谋而难作良将,也没有对马受命时流露的骄狂情绪予以注意,终至酿成大错。

诸葛亮失察,误用了马谡;诸葛亮失察,失了用人的正确尺度,失了正确的决策,失了军事家、政治家应有的明智。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其他观点:刘备早已看出马谡志大才疏,临终前告诫诸葛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没有在意,仍付以前锋重任,致使街亭大败。他虽然也指责马谡“违命”,但他作为主帅,选将不当,授任无方,应负更大的责任。

把一个不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推到指挥一线,本身就是用人上的错误决策,作为点将的诸葛亮,应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马谡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理论家。街亭征战之前,诸葛亮曾出兵南中,他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决策,诸葛亮采纳并实施,取得了“七擒七纵”孟获的战果,达到了“南人不复反矣”的安定局面。试想,假如诸葛亮能将马谡留在身边,出谋划策当参谋,马谡不仅丢不掉性命,还定能为蜀汉天下贡献才力,从而名扬四海,光耀后人。

可见,选才难,难就难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个在科研战线有所建树和造诣的人,让其去搞行政管理,十有八九怕是管不出章法,理不出头绪。有劲使不上,你能说他无用吗?只能说明用人不当,岗位不符。派一个文静的带着绣琅镜的政工干部“统兵打仗”,搞不好会弹道无痕。慧眼识人才,是领导者的责任,才尽其用,则是一个优秀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的品格之一。居高位者,有思才之心不够,仅有识才之能也不够,关键是要有用人之本。爱惜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保护人才,固然难得,那么,选准人才、用准人才,更属不易。)

下载《失街亭》教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失街亭》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失街亭教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神情和动作 2、通过鉴赏细节来概括人物的个性 3、归纳小说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4、讨论:失街亭,谁之过 教学设想 本文为自读课文,教学中以......

    《失街亭》教案(精选五篇)

    失街亭 《失街亭》【一】 教学目的 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诸葛亮、马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

    失街亭教案1采用

    失街亭教案 目标 1.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3.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

    《失街亭》读后感

    《失街亭》读后感 在星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将名帅闪耀着光辉。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当我看完《失街亭》后,感慨万千:最白的玉也有瑕疵。 司马......

    粤教版精品教案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小说《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 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学习本文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失街亭1范文合集

    教学课题:《失街亭》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清小说的情节 2、 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的形象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人物语言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

    《失街亭》优秀读后感750字

    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失街亭,我感受颇深。街亭乃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魏国大将司马懿重新得到重用之后,立刻率精兵强将直取街亭。诸葛亮得到消息,十分震惊。此时蜀国的主要将领不......

    高中语文第课《失街亭》教案粤教版讲义

    失街亭 教学目标: 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一、导语 历史上的街亭山高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