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一堂有灵魂的美术课
如何上好一堂有灵魂的美术课
美术教师是设计者、启发者、引导者、鼓励者,而绝非单纯传授技能技法的“教书匠”。如果执教无方,便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在进行少儿美术教学时,必须熟悉少儿的心理特点,选用正确的能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把握少儿心理特点是教学实现的基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培养的。少儿喜爱画画是其天性。他们有独特的观察方式、超常的表现手法、唯我独占的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他们凭自己的感受动画笔,在图画上表达其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而又天真、纯朴的好画。少儿美术教育就是要让少儿充分开发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毕加索曾说过,我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也是许多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因此,在少儿美术教育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利用他们的探求心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其完整人格的形成。
少儿时期是智力开发和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其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多方面的智能在这个时期都将有个长远的发展,同时身体各项机能也能够在良好的锻炼下获得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就美术教育的角度来说,这个时期,少儿的眼部神经系统处于急速成长阶段,其对于色彩的敏感度、感知力均较强。在美术指导方面的训练尤其可引导孩子对于周围事物形态、色彩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其视觉机能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提升和检验,使其思维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得到培养,并激发其创造潜能。
美术活动对孩子来说是玩画画游戏,而少儿美术教育,就是让少儿在美术环境中游戏,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发形象思维的运转,鼓励想象与表现的“敢”字。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在观察思考中锻炼了创造能力,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如在上《昆虫世界》这一课中,可通过学生们熟悉的实际生活例子导入,先把课前做好的昆虫戒指戴在手指上说:“我是一只美丽的小蝴蝶,但是我很孤单,你们能帮我找些好朋友来吗?”然后引导同学们就开始剪一剪、卷一卷、贴一贴、画一画,让孩子们做出一个个漂亮的昆虫。这样把握了学生心理,既紧扣了教材内容,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是关键,对儿童来说,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而有了生活感受无却法表达便是遗憾。儿童绘画教学要讲究方法,多给予鼓励、多引导观察,就会收益无穷。
(二)游戏情景的设置是教学的有效方法
无论辅导老师的方法有多么“高明”,只要把孩子作品的“原创性”给抹掉了,使画没有了“孩子气”,这个老师就不算是一名成功的老师。如果能孩子们大都是在画着玩时,学生们就会不知不觉地上了我们的“贼船”。如果能当孩子们画好一幅很漂亮的画时,他自己并不知道用的是哪“一路”招数,这样的教学才无疑是成功的。艺术这东西就这样,你越是急于想找它,它越是不想见你。当你不急了,神情放松了乱涂乱抹时,它又悄悄地自己找上门来,孩子的画更是如此。没有画法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没有技巧的技巧是最好的技巧,不留痕迹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涉及适当的游戏情景,提升少儿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的好方法。
在新课改迅速发展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各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的活动,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就更是如此,游戏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并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潜在的游戏内容,教师要擅于挖掘,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游戏及其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擅于把握,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
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笔墨游戏—青蛙》一课时,就可以让几名同学透过实物投影仪,做一个笔墨接龙游戏,先由一名同学在纸上画一笔,后面的同学想象前面的同学画的像什么,然后添上一笔,以此类推,接下来的同学不断添上一笔,其他同学观察笔墨的变化。这样通过游戏,既引入了教学内容,又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在游戏中想象力得到了丰富。因此,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提升少儿学习兴趣是教学关键
学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是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少儿自身的顽皮性、依赖性和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是少儿自主学习中的最大障碍。传统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不动脑思考,老师布置一点学生就完成一点,学生从不主动挖掘教材之外的东西,也就无法顾及课程的延伸与关联。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有效的避免传统教育的劣势,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课内积极思考,课外积极探究知识的外延。
因此,要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就必须围绕激发少儿的兴趣,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变换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启发学生思维,并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能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大量的作品欣赏,教学示范,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赣教版3册《今天我当家》的教学中。可先让同学们体验一下“当家作主”的感觉,做一个“今天我当家”的小游戏。请同学表演“烧菜洗衣”、“扫地擦桌”,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在做什么家务。这样既体现了课堂的游戏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了感性认识,有助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展开。
(四)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是教学要点
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多种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倍加重视。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法、实验观察法、游戏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不同,优势各异,选用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特长,以一种方法为主,合理的将几种方法组合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学过程处于良好状态
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对学情进行精心的分析,并做出应对,这种应对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不同年龄结构和不同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教学的侧重点都应该有所不同。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少儿都喜欢欣赏不同的绘画形式带来的不同绘画效果,教师可给少儿欣赏更多符合少儿年龄特征的名画或者范画来提高少儿的审美能力,但是不能强迫少儿必须与名作画得一模一样,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想象和想法。另外,孩子们也更喜欢尝试不同的绘画形式给他们带来的新鲜的绘画体验,所以,在少儿美术教学中也要不断的丰富美术形式。可以尝试变化绘画工具、绘画材料来丰富绘画的形式,例如绘画工具可以是棉签、帕子、纸团等少儿容易操作的工具。而绘画材料又可是卡纸、纸盒、瓷砖墙、石头或废旧物品等易收集、便展示,能突出作品效果的素材。
如在对4-6岁的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我们就应该突出少儿创意绘画。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艺术语言,学会使用常见美术工具,体验不同的绘画效果,通过看、画、、写、做等方法表现他们眼前的事物,激发少儿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同时可采用造型游戏的教学方式,结合图文、音乐等课程资源,让少儿进行美术创作并提供展示的平台,发表少儿的创作意图,培养少儿的创作才能。在对6-9岁的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就要重在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艺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为重点,让学生选择适合的美术工具、材料,并重在培养学生记录所见所闻、并表现所感所想,进行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而对9岁以上的少儿进行美术教学,就可重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的素描铅笔进行绘画,构图,形体造型的能力,让学生的绘画思想由平面转向立体。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造型能力。掌握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规律的基本认识,掌握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与表现能力,又培养学生通过快速绘画手段搜集整理设计素材的能力,并为专业课程中的设计、构图和绘画表现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
(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促进互相学习
在少儿的绘画与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比较出色的体现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而有一些学生起步较慢,甚至无法动笔。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们互相交流、欣赏,并且互相学习。提醒同学们注意没有十全十美的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画的好的画也有一些缺点,需要同学们来帮你发现并提出修改意见,而不太会画的同学在向其他同学学习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说思维比较开阔,想问题比较全面。让学生们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并培养学生们戒骄戒躁的品格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如在教学《立体棋》时,教材中隐含了许多可以学生合作的教学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这节课可以让同学合作,动手设计棋子、棋盘,棋子。学生们设计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同学们将棋子变成一个个立体的动物造型、人物造型。有斗兽棋、西游记棋、登山棋、数学游戏棋等。然后同学们玩着自己设计的棋,互相合作,兴趣高涨,同时也增进了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六)提供平台有助于提高学习自信心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给少儿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美术活动的重要环节就是展示少儿自己的作品,借以提高少儿自信,帮助少儿互相学习和提高。每个少儿都希望自己的一番辛苦和努力得到赞赏,而作品展示是少儿心理活动最好的诠释,是放飞他们想象的天空,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尽量给每个少儿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孩子的内心得到解读,让少儿感到被老师和集体理解、重视。如可定期举办小画展等等。举办画展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在班级中展出,又可在学校中展出,或者在网络上展出,有条件的时候还可在校外展出。
以上等等这些展示平台和教学方法,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各方面的能力。显然更能帮助教师上好美术课。
(七)鼓励是增加学习兴趣的良方
赏识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之一,鼓励教育是最好教育手段之一。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擅于发现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真棒!”“有进步!”“太好了!”或用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竖大拇指等方法对任何点滴进步进行鼓励,这样孩子们就能获得更好的学习动力,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的引导语言和角色的定位在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面对不同水平的少儿,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性的评价和建议,让少儿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肯定,使少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大胆的发挥想象、大胆创作,让少儿提升对美术的兴趣。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建议的语气灵活的激发少儿的想象,让他们不停的迸发创作的灵感。
如果少儿的作品偏离了活动的命题或目标,教师要委婉的给予建议,客观的评价,不要让少儿感觉到老师在否定批评自己。在活动中当少儿的想法与教师不统一时,我们也要冷静处理,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孩子能说出理由,老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给予理解和建议,甚至给予表扬。当然,我们要避免为了表扬而表扬,要能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学生作品中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地方。如“这几片叶子颜色涂得最好!”“这幅画涂成黄颜色真好,真像秋天的颜色!”“画得真细心!”这样有所指的表扬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例如在美术活动《小猫钓鱼》中,一个小朋友将小猫的手画到了腿的位置上,此时,如果老师当着其他小朋友面给予纠正的话,小朋友可能会感到被否定,下一次在画画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害怕和排斥,这种排斥心理甚至有可能传染给其他同学,让有的孩子在绘画时不敢动手。但如果老师装作看不见的话,小朋友又会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继续出现这样的状况。此时,老师应趁其他的小朋友不注意时,用先表扬的方式委婉的提出改进意见。总之,教师不要太注重教学活动的结果,而是要注意寻找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进步和亮点,要以孩子是否在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是否愉快、自主的动手动脑为目标原则。当孩子感到老师给予了自己肯定和尊重时,会更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使美术活动在少儿的成长中发挥真正的意义。
培养少儿对美术课的兴趣的方法
在新课改的理论体系下,以学生为主体才是教学的正确方法和手段,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主体观念,首先就必须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美术课对少儿来说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感染力的学科,那么我们就要以此为契机,以此为出发点,利用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少儿对美术课的兴趣。
要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首先就要让少儿对绘画产生兴趣,我们首先要让所画的形象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先娱目动情,随后才能激思励志。每节美术课前准备阶段尤为重要。要用“童心”去想学生所想,用少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儿童创作的欲望,让少儿头脑中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少儿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同时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如对激发对季节特点的观察,可让少儿身临其境,观察体验。带孩子去郊游寻找季节和自然的足迹。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去捕捉、感受物体瞬间的变化,还要让少儿对目标作长期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多种多样,在一堂美术课上,我们还可采用其他的形式,诸如听音乐、玩积木、讲故事、说寓言,看录像、拼图、制作CAI课件……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或者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同时通过大量材料,让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按捺不住急切作画的心情,让他们因兴趣全神贯注地作画。一般来说,我们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课前小故事
美术课也有其人文素养。它和语文有密切的关联。在上课前适当的给孩子讲一些小小的耐人寻味的故事,尤其是与美术相关的故事,不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会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期待下一次美术课的到来。
如在教学达芬奇的作品的课堂开始前,就可以给学生们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既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又让学生们知道1000个蛋个个不同,而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坚持训练,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2.课前小游戏
少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因此可以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自己出谋划策,参与游戏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课堂,热爱生活。
如经常在课前让学生在纸上滴一些不同颜色的水彩,让学生从不同方向吹气,或者转动纸让水彩流动,甚至用手指和手来印,看谁能做出最具想象力的作品。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式,能极大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便于后续教学的展开。
3.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比赛
通过竞赛、竞争、激励,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生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达到师生双边活动的高度统一的效果,这种关系应该是亲密、和睦、诚实、信任和开放的,对美术教学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4.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进行课堂调整
少儿常拥有自己独立的喜爱的活动,因此教师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活动的形式。
如在一个班级中,男孩子很多喜欢篮球,你让他不画画是可以的,可让他不上体育课,那是很难的。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找到篮球与美术的共同之处,对班里的学生说,美术和体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体育中的投篮动作,在美术中就要对它进行分解,然后一步一步呈现在纸上,如果真正的喜欢篮球,应该对它有更深的了解。那节课,我们把篮球和绘画结合起来,对人投篮时的动作进行分解。这就会使很多学生特别感兴趣。
5.用心去和每一个孩子交往
对于和孩子的交往,必须爱每一个学生,孩子们喜欢老师、教师也尽量去学,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中,有的学生真的很不愿意绘画,那么就让他做手工,或者阅读书目。单纯的逼迫是教不出好学生的,只有自主的学习才会成为动力。
少儿美术课中的能力培养
少儿美术课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才是重中之重。以此,要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的教学,就必须善于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
(一)、提供创造材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的培养。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艺术表现模式化、固定化,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新《纲要》中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组织丰富的美术活动,一这种教学形式,为幼儿开放性地提供多种材料,有素描纸、卡纸、油画棒、剪刀、甚至生活中的纸杯、纸盒等,运用多种活动方式,不拘限于一种形式进行教学,有粘贴画、刮画、吹画、渲染画、手指点画、折纸等等,同时注意将多种形式溶于一体,让学生在自主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美丽的秋天》的教学中,可以让少儿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贴一贴来完成活动内容。重视少儿美术活动中能力的发展。平时开设美术活动角,也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并让学生尝试变废为宝,让少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美术活动,展开想象,满足创造的欲望。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形式,不仅让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而且获得难以言语的快乐。美术活动使学生尽情描绘自己内心的欢乐和梦想,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通过美术教育,少儿的自信得到加强,学生的美感和表现美的情趣也得到了发展。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少儿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他们的绘画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在临摹中逐渐减弱。长期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上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可为何要照搬书本?如果我们能让学生自主设计大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创造,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显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少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他们不仅用语言、声音和动作,也常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在美术活动我们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所选择的内容贴近生活,使他们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在画画讲讲中提高少儿的语言能力,如想像画“鞋子的联想“,鞋子是幼儿每天要穿的,每天看得见的,对他再熟悉不过了,说到鞋子孩子们的话就多了:大人的鞋、小孩的鞋、鞋子的外形、颜色千差万别各式各样,这些都形成了少儿脑海中清晰的表象,在孩子们的交谈中逐渐形成了强烈的表现的欲望,所以在交谈、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开始了大胆想象,刹那间,一只只鞋子变成了雄伟的城堡、飞驰的汽车、灵巧的潜水艇、轻盈的飞机……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在幼儿笔下边的夺目异常。通过语言引导少儿结合生活,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用语言描述,练就了在生活中捕捉创作题材,然后诸如自我的情感,尽情的自我表达与表现。同时将外在的传授与内在的引导相结合来促进少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在美术活动中,一些关于艺术的知识是通过师生对话、讨论中使少儿了解。一些少儿应该掌握的简单技巧可以让少儿在操作过程中自己探索、习得。以学生在美术欣赏中知识和艺术经验的活的为例。在引导少儿欣赏大师的画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如米罗爷爷的抽象画,为少儿提供了一个语言表达的大好机会,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可以用故事来表现,这时我们往往采用“比比谁讲得好“来激励幼儿大胆表达对画面的理解。在教师与学生这种卓有成效对话、讨论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我体验,感受密切结合,既使得少儿获得了有关知识技能,又使得语言发展。
(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艺术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审美意识还很模糊,而这一阶段却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上美术课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绘画规律和认识能力,还应该逐步的提高和具备发现艺术世界中美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上,几乎每一件艺术品都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范例,例如在学习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时,由于
儿童的年龄偏小,对这种蕴含着劳动人民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不理解,如果仅从字面上解释难免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教室的窗上贴着窗花,门上贴着随风飘动的门楣挂签,讲台桌的边上也贴满挂签,教室的四周张贴着各种剪纸作品,然后播放一曲抒情优美的中国民乐,使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体会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再如,教学生《色彩的冷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冷暖色的差别,我将室内的日光灯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皱纹纸包起来。打开红纸包着的灯,在一片红色中感受暖色带来的心理变化;打开蓝色的灯,体会冷色与暖色的不同之处。除了从视觉入手,我还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触觉,进行多感官的体会:用手触摸冰块,联想冷的颜色;听一支喜庆的秧歌曲,为曲子设计欢快、热烈的色彩。通过这众多感官的训练,提升了学生的感受力,使学生对生活中不同的色彩美产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总之,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是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是上面所述各方面的努力和综合,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扎实的工作态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本点,致力于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给学生健康的成长为最终目的,只有多方面综合起来,才能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
美术课是门技能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少儿美术课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审美能力获得提高,艺术修养得以初步形成。重点在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亲身体验。少儿美术课的根本是培养“心灵”让人自由成长,让想象力自由飞翔,让心和手合一,让色彩结合每个孩子的心灵,写在他们的脸上。因此,教师应从提升自身素质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备课,积极准备,不断修改,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并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
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充实自身、不断学习、认真准备每一堂课,才能上好少儿美术课,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第二篇: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
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西集中学 刘华培
一、充分地学习,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教师在备课前要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美术这门课程给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教师不能只有浅薄的知识,以备学生所需。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充实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与本课有关联的内容和课外美术知识。例如《街景写生》一课,当我们看到古老城楼时,使学们想到城楼的样式和特点,通过查找科技书,多媒体教学,这样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可以教给学生,让知识得到更广泛地传播。所以,要上好一节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学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二、备教材和备学生
教师备课是一个准备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上课。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优化,即对教材的优化。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不适合本地学生或深浅不太合适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删减。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难易适合的教学目标,并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出发,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其次,要准备好教具。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如果教学需要可以准备好范画,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谈感受,并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教师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下的奴隶,难以挣脱,即使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师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艺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准确的引导和补充,以预防学生绘画技巧的不足。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目的实施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了,才会去注意观察与感受。有了感受,有了真情实感,才能画出动人的作品。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可给学生一个当小老师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教学生。讲台上的学生尽力表达,下面的学生听得很认真,想找出不足自己上台去补充,也当一回小老师。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是给予肯定和补充不足,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发挥与表达的愿望,趁热打铁让学生作画,把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动手给他改一改,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改,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使全体学生一起进步。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相信他们都能在各自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四、重视评价和课后小结的作用
生生评、生自评、师评。在课将要结束时,教师要注意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收尾阶段,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回顾本课的重难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理论知识。课后小结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来进行,让学生自己点评,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讲一讲这幅画好在什么地方、表现了本节课所学的什么内容、这位同学是怎样用画笔来表现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既使学生重新回顾了所学知识,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又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五、个性教育需要教学机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光有充分的准备和详实的课堂设计是不够的,因为教师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学生的课堂问题。所以,教师除了有充分的准备,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地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解决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用教学机智调动起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第三篇: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
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
河南省尉氏县水坡镇牛集小学 张国军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来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因此如何上好一节我们农村小学的美术课,我们只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来上好每一节美术课。
一、教学生做游戏,玩着学美术
游戏、竞赛等活动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中,将呆板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情境、谜语、音乐等游戏手法引入主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做比赛游戏或一次热烈的讨论研究或进行辩论会,亦可以实现有意注意,学起来轻松愉快。将耗时的作业编排为竞赛等形式,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将教学环节过度得毫无雕饰做作之感,才能使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能够顺利地转换过来,而无需教师无数次地重复组织整顿课堂纪律,以致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厌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三年级的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轻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美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而过去一味以“讲授——接受”方式为主的填鸭式早已露出弊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
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发现知识,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到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提倡教学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题,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求发现,求创造。又如“做中学、玩中学,情景交融的原则”,提倡解放学生的脑手,在做中学,在游戏中玩着学,在教学的趣味化,情景化中体验。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以“探索和尝试”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验“玩”的艺术。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让学生主动发现并寻找我们身边的材料来进行创作,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教师由一个讲解者变为引导者。学生则由一个听讲者变为主动操作者。并尝试教师做学生,让学生做小先生来教教、来讲讲。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活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乡土材料,让学生创造美
大家都知道,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画笔,纸张,色彩,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田野的麦草茎、柳条,同样可以做造型;遍野的树枝,树叶,秸秆,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饮料瓶子,和满地的沙子做的沙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廉价的材料,同样也可创造出美。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同时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四、写生,联想,让学生感悟美
学习美术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
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再则;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和理解能力。如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对珍珠泉位置,形状,和环境的描述,想象一下,自己就身在珍珠泉,然后把想象中的珍珠泉随意的画出来。画一幅色彩风景画。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学习兴趣更浓了。
五、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体会美
多媒体教学离我们农村学校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与人。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体会、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这种有别于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同时,还可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美术现象,时时给他们提供关注和参与的机会。如《道路交通安全》路标标志、运动会的广告、春节电视晚会的底幕、晚会主持人的服装、演员的服装、等等,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们身边和眼前的事情,也是他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这些鲜活的内容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体会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美术无处不在。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课程内容方案一旦确定,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由此看来,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对上好一节课,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综合探究能力,具有积极有效的影响。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与方法,更可以体现教师的个性和个人的素质,这些都应引起我们教师的足够重视。还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继续为之努力。我们期待我们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农村的孩子们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第四篇: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现代初中美术课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担任学校美术教师的我因此受到极大启发:以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把美术设计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堂上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首先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列宁曾经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例如:在进行山水画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学生练习作画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等一些古代名曲,并配以古代优秀山水画的幻灯片展示,笔墨琴韵相得益彰。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作画,学生的创作激情能很好地被激发出来,为学生好作品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其次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因此在一些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中,我们也可找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影视资料、作者生平故事等穿插其中,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去理解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因为有些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有它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单凭画作本身学生很难很好地去理解它,借助于历史背景、影视资料、作者生平故事等却能将某些社会情况再现给学生。这既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激起了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例如在欣赏画作《田横五百士》时,我就放了一段影片,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勇士的大无畏精神。当然这些材料的运用需要把握好尺度,否则过多过杂的其他课外资料的运用会使美术课失去其学科特点。用一位美术教育界专家的话说:“那是荒了自己的田去种人家的地。”
二、课堂上加强情感交流,促进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课堂,用明亮有神的眼光看着大家,学生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快乐,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所以教师要善于表达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的情感。
首先课堂上要多从鼓励的角度评价学生的画画很重要。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态度。当评价画画悟性高作品好的同学时,鼓励是应当的,但不必次次鼓励,有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求进步。对程度中等的学生的作品应充分肯定他的进步,如有不足之处,则说:“画得很好,如果把某部分特点画出来了,就更好”。对于画画悟性较差的学生的作品应说:“这些这样画更好,多练习,你会做得更好的!”一旦这类学生有了进步,我便及时鼓励“做得太好了!我感到特别高兴,但画画技巧方面还要努力,看,这样画,就把想画的都表达出来了。”教师评价学生作品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学生的成功中,学生又从老师的夸奖中,产生不可遏止的激情,使他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学生画画的信心。
其次经常让学生来谈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等等。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课堂上随时捕捉创造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美术设计课应充分调动中学生热衷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动的天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和时代特征的作品。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提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设计师作品,从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规律,找寻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如在上《奇特的视觉图形》这课时,课本上艺术大师的作品打开了人类的图形想象之窗,学生很感兴趣。本人通过取舍、整理,为学生设置创意投影专项练习,引导学生获取生活中创作灵感,让每个学生能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发挥其个性创意。学生完成的创作练习效果很好,有的把教室里日光灯的投影设计成“荡秋千”;把宿舍外面晾衣服的场景投影设计成“人形影子”;把小丑脸蛋设计成“美食大餐”----两只眼睛变成两个荷包蛋、鼻子变成香肠、嘴巴变成汉堡包、小丑的眼镜变成1双筷子,圆脸变成圆磁盘„„
四、课堂上提供带有欣赏眼光的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活动,应该有多种评价方式并存,小进步小成就,大进步大成就,让每一个人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通过学生谈设计思路、表现手法等,把握学生的愿望和索求,结合自评、互评,使评价活动从创新实践上升为创新思考,使学生获得带有深刻情感体验的独特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性的闲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形成基本的设计素养,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主题的深化。
以上是我对美术课堂的一些看法和体会。我觉得一位美术教师需将自身的教学智慧、丰富的知识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机地整合起来,注意上课的艺术性,如此才有可能将你的美术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充满艺术魅力。从而让美术课堂真正发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创造教学的新境界。
第五篇: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美术课
建构情感课堂,感受创新魅力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美术课
日照街道中心小学 郑丽丽
内容摘要:为儿童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培养了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
关键词:美术课堂 情感魅力 创新培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也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 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开展下去。
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
我在上《家乡的桥和塔》一课时,先是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一首“我们的家乡”歌曲,让学生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得美感。听完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老师,我闻到了花香”、“老师,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 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现田野的背景图,告诉学生我们要把刚才你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的学生们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贴在前面。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画纸转转转》一课中,采用了集体无主题的绘画方式:每组第一位学生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到了规定时间后,无论完成与否,把自己的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拿到前一位作品的同学观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继续完成作业;同样在规定时间里,在把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如此循环,直到作业完成。学生对集体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兴奋和愉悦。采用这种接力游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自由、活泼的创作空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分享了学习成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效率。
《灵巧的手》一课,在进行手偶游戏时,在学生已按捺不住自己可以创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激动心情时,我便让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如:穿裙子的小女孩,鸵鸟,蜗牛,长颈鹿,大灰狼„„还有的学生积极思维,做出了各种“百花齐放”的形象,真让人赞叹不已,我也及时地参与其中,教师的一句肯定话语,同时让学生们的创造力有了进一步地发挥,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学会自己运用创造的策略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
二、沟通情感,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一般来说,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
(2)缩短师生距离。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条件。
(3)给予学生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回答问题不论对错,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回答错误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儿童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
(4)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三、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前前后后》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
《邮票设计》、《贺卡设计》、《重复与组合》这几节设计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当代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思维活跃,而且学生还能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如在电脑上设计的邮票《奇妙世界》、《奥运会》,利用电脑的特殊功能设计的重复与组合的作品《乡村》、《美丽的白天鹅》等他们设计的作品都呈现出表现内容、手法、形势、风格的丰富与多样的效果。
五、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他“用色大胆”、“想法好”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还能经常听到“他的颜色涂得好”、“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我要学”等。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变得多彩并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01 [3]《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美]艾略特·W·艾斯纳著,孙宏等译,尹少淳校,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