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当代文学部分教案
第十六章 80年代—90年代重要作家的文学转型
第一节
余华的转型
一、作者介绍
1960年出生,曾是牙医,后弃医从文。
二、余华创作的转型
1、早期迷恋暴力和死亡,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叙事保持着距离感。
《十八岁出门远行》讲述了十八岁的“我”一次离家远行的经历,其中“我”的主观感受超越了一切客观环境的“真实”,这是余华质疑现实“真实性”,关怀人的生存状况的开始。《十八岁出门远行》片断: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我闻到了一股漏出来的汽油味,那气味像是我身内流出的血液的气味。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分析:
“我”的主观感受超越了一切客观环境的“真实”,细腻的个人感觉充满了整个小说文本
《一九八六年》以一种自洽式的文本方式,揭示了人类社会无所不在的暴力哲学以及背后的权力因素。叙事的假定性,是作者自己叙述出来的,没有必要与现实生活相印证。
《一九八六年》中学历史老师给自己施行劓刑片段
接着两条手臂有力地摆动了,每摆动一下他都要拚命地喊上一声:“劓!”钢锯开始锯进去,鲜血开始渗出来。于是黑乎乎的嘴唇开始红润了。不一会钢锯锯在了鼻骨上,发出沙沙的轻微摩擦声。于是他不像刚才那样喊叫,而是微微地 摇头晃脑,嘴里相应地发出沙沙的声音。那锯子锯着鼻骨时的样子,让人感到他此刻正怡然自乐地吹着口琴。然而不久后他又一声一声狂喊起来,刚才那短暂的麻木过去之后,更沉重的疼痛来到了。他的脸开始歪了过去。锯了一会,他实在疼痛难熬,便将锯子取下来搁在腿上。然后仰着头大口大口地喘气。鲜血此刻畅流而下了,不一会工夫整个嘴唇和下巴都染得通红,胸膛上出现了无数歪曲交叉的血流,有几道流到了头发上,顺着发丝爬行而下,然后滴在水泥地上,像溅开来的火星。他喘了一阵气,又将钢锯举了起来,举到眼前,对着阳光仔细打量起来。接着伸出长得出奇也已经染红的指甲,去抠嵌入在锯齿里的骨屑,那骨屑已被鲜血浸透,在阳光里闪烁着红光。他的动作非常仔细,又非常迟钝。分析:
中学历史老师本身是个文化隐喻,他为自己和别人施加刑法,是权力制度的合法化和结构化的结果,由此作家颠覆了历史的传统叙述。
《古典爱情》、《鲜血梅花》:戏仿小说
余华早期创作小结:①、建构起一个奇异和残忍的文本世界,独立于外部世界和
生活真实;
②、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
2、后期转向现实主义,将当代中国乡镇生活的贫困、蒙昧和阶级斗争登峰造极的环境作为人物活动的基本前提。探讨人的生存困惑和不灭人性。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
《活着》:以福贵的不断目睹亲人死亡的大半生经历,表现了普通人近乎灾难的人生,揭示人现实的混乱、险恶和丑陋。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法,人物成为有生命的鲜活个体。《许三观卖血记》:
(1)以平静的语调,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示了人在面对厄运时的求生欲望。(2)具有形式的美感,有意采取民歌因素。简洁的叙事、单纯笨拙的人物、简单对话、刻意的重复手法。(3)“幽默”成为作品的内在肌理 《许三观卖血记》片段
他要去的地方是上海,路上要经过林浦、北荡、西塘、百里、通元、松林、大桥、安昌门、靖安、黄店、虎头桥、三环洞、七里堡、黄湾、柳村、长宁、新镇。其中林浦、百里、松林、黄店、七里堡、长宁是县城,他要在这六个地方上岸卖血,他要一路卖着 血去上海。
……
他这么站了一会,觉得寒冷起来了,就蹲下去靠着一棵树坐了下来。坐了一会儿,他从胸口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他数了数,只有三十六元四角钱,他卖了三次血,到头 来只有一次的钱,然后他将钱叠好了,放回到胸前的口袋里。这时他觉得委屈了,泪水 就流出了眼眶,寒风吹过来,把他的眼泪吹落在地,所以当他伸手去擦眼睛时,没有擦 到泪水。他坐了一会儿以后,站起来继续在前走。他想到去上海还有很多路,还要经过 大桥,安昌门,黄店,虎头桥,三环洞,七里堡,黄湾,柳村,长宁和新镇。在以后的旅程里,许三观没有去坐客轮,他计算了一下,从松林到上海还要花掉三 元六角的船钱,他两次的血白卖了,所以他不能再乱花钱了,他就搭上了一条装满蚕茧 的水泥船,摇船的是兄弟两人,一个叫来喜,另一个叫来顺。
余华后期创作小结
后期放弃了用写作对抗生活的叙述方式,转而通过描绘人物面对人生的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回归。
第一节 苏童的“南方世界”
一、生平
1963年生于苏州,出版有《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妇女乐园》、《红粉》等小说集和《我的帝王生涯》、《米》、《碧奴》等长篇小说。
二、苏童小说的取材
多取材于“历史”,对于“意象”的经营极为关注,尤其擅长表现女性人物的细腻心理。
三、艺术特征
1、在关于旧时中国家族的叙事中,流露出忧伤、衰败的情调;在关于小城镇的叙事中,则专注对残酷青春的书写。
枫杨树系列:如《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米》
《罂粟之家》:具有宿命论的主题,家族的衰败早已处在性和暴力的冲动中 《罂粟之家》片断
沉草好像睡着了。庐方把头探到缸里,看见沉草闭着眼睛嘴里嚼咽着什么东西。“你在嚼什么?”沉草梦呓般地说,“罂粟。”庐方不知道沉草被绑着怎么找到了罂粟,他把沉草从缸里拉起来时才发现那是一只罂粟缸,里面盛满了陈年的粉状罂粟花面。庐方把沉草抱起来,沉草逃亡后身体像婴儿一样轻盈。沉草勾住庐方的肩膀轻轻说,“请把我放回缸里。”庐方迟疑着把他又扔进大缸。沉草闭着眼睛等待着。庐方拔枪的时候听见沉草最后说,“我要重新出世了。”庐方就在罂粟缸里击毙了刘沉草。他说枪响时他感觉到罂粟在缸里爆炸了,那真是世界上最强劲的植物气味,它像猛兽疯狂地向你扑来,那气味附在你头上身上手上,你无处躲避,直到如今,庐方还会在自己身上闻见罂粟的气味,怎么洗也洗不掉。作家在刘氏家谱中记了最后一笔。
枫杨树最大的地主家庭在工作组长庐方的枪声中灭亡,时为公元1950年12月26日。
分析:
具有宿命论的主题,家族的衰败早已处在性和暴力的冲动中 香椿街系列:如《刺青时代》 《刺青时代》片断
据朱明后来告诉别人说,小拐那天跪在冲床边向他求饶,向红旗和其它人求饶,他的可怜而卑琐的样子令人作呕。朱明和红旗让它过了第一关,但是第二关却是由座山雕控制的。从五金厂的后门出来,他们按照事先的约定把少年小拐扶到座山雕家里,五六个人按住半死半活的少年小拐,由座山雕为他刺青,刺的不是小拐想像中的野猪标志,而是歪歪扭扭的两个字:孬种。刺青的部位不在常见的手臂上,而在少年小拐光洁的前额上,座山雕在完成了他蓄谋已久的工程后得意地笑了,他说的话与红旗如出一辙,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香椿树街怎能让一个小拐子称王称霸?
我知道那么多人出卖少年小拐缘于一个简单的事实,他们无法容忍少年小拐在香椿树街的风光岁月,尽管那是短暂的昙花一现的风光岁月。命运如此残忍地捉弄了小拐,他额上的孬种标志是一个罕见的物证。
妇女生活系列:如《妇女生活》、《妻妾成群》
2、既注重现代叙事技巧的试验,也不放弃传统的叙事模式和审美意境,有时还刻意追求一种古典雅致
《妻妾成群》:具有厚重的真实感,但不打算解释历史,而是对“五四”以来女性解放的理想进行拆解,对女性倍受压迫的历史给予了一种想像性的叙说。《我的帝王生涯》:糅合写实手法和现代技巧的历史小说,借以表现普通人被置于权力巅峰时被异化的绝境。《我的帝王生涯》开头
父王驾崩的那天早晨,霜露浓重,太阳犹如破碎的蛋黄悬浮于铜尺山的峰峦后面。我在近山堂前晨读,看见一群白色的鹭鸟从乌桕树林中低低掠过,它们围绕近山堂的朱廊黑瓦盘旋片刻,留下数声哀婉的啼啭和几片羽毛,我看见我的手腕上、石案上还有书册上溅满了鹭鸟的灰白稀松的粪便。是鸟粪,公子。书童用丝绢替我擦拭着手腕,他说,秋深了,公子该回宫里读书了。
秋深了,燮国的灾难也快降临了。我说。前来报丧的宫役们就是这时候走近近山堂的,他们手执一面燮国公的黑豹旄旗,满身缟素,头上的丧巾在风中款款拂动。走在后面的是四名抬轿的宫役,抬着一项空轿,我知道我将被那顶空轿带回宫中。我将和我敬重或者讨厌的人站在一起,参加父王的葬礼。
第三节
王安忆创作的转型
一、生平和作品
1954年生于南京,在上海长大。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二、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1、第一阶段(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早期创作是对茹志娟创作特色的发扬,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以同情、体贴的心态把握普通人的生活和内心。作品纯真而细腻。
《雨,沙沙沙》(雯雯):对一个年轻女孩纤细内心的把握十分到位,关注女性敏感的内心世界,文风纤细、柔美 《雨,沙沙沙》片断:
生活中是有很多乐趣,一定也包括着梦想的权利。雯雯别的都不要,只要它。尽管她为它痛苦过,可她还是要,执意地要。如果没有它,生活会是怎么样的……而她隐隐地但却始终地相信,梦会实现。就像前面那橙黄色的灯。看上去,朦朦胧胧、不可捉摸,就好像是很远很远的一个幻影。然而它确实存在着,闪着亮,发着光,把黑沉沉的夜,照成美丽的橙黄色,等人走过去,就投下长长的影子。假如没有它,世界会成什么样?假如没有那些对事业的追求,对爱情的梦想,对人与人友爱相帮的向往,生活又会成什么样? 雯雯在这柔和亲切的橙黄色中走着,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心里充满了期待。他会来吗?也许会,他说:“只要你遇上难处,比如下雨,没车了,一定会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
……
前边那天蓝色的世界,真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显得十分纯洁而宁静。雯雯微笑着走进去了。雨,绵绵密密地下着,发出“沙沙沙”的悄声慢语。雨水把路洗得又干净又亮堂,使得这个天蓝色和“沙沙沙”组成的世界明亮了。
《流逝》(前资本家少奶奶端丽):
2、第二阶段(80年代中——80年代末)
开始转向写人性和文化,反思“性”的内涵 《小鲍庄》(捞渣、鲍五爷)
“三恋” 《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通过对蒙昧压抑中畸形的男女关系的描写,揭示了性的自然意味和文化意味。《小城之恋》片断
她依然如小时候那样,请求他帮她开胯。这工作于他却越来越为艰难,可他无法推却。由于无法推却,这要求便更加折磨了。她躺在他的面前,双腿曲起在胸前,再慢慢向两侧分开,他再克制不了内心的骚动了。……当他为她开胯的时候,他心里生出一股凶恶的念头,他想要弄痛她。便下了狠劲。她不由尖叫了起来,那尖叫如同汽笛长啸,把他吓了一跳,手软了,松开她的膝头。她并拢了双膝,用胳膊抱在胸前,继续叫着,随后便骂,骂出一串男人才能骂的粗话……她不再让他说话,一叠声的骂,声音又尖又高,企图压住他的骂声。他的骂声低沉而有力,具有一种缓慢的穿透力。当她自以为胜利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他的声音却雄浑地回荡着。这才发觉,他的咒骂一直没有停息,与她并行,犹如乐队里的大提琴似的,虽少有旋律,那音响却永远不灭。她来不及换气,接连的大骂,试图压倒他,他毫不退让,沉着地伴随她的聒噪,直到她声嘶力竭,躺在地板上滚来滚去哭泣起来,他才住口,阴沉沉地注视着她。
她浑身已经滚得漆黑,两只漆黑的手无所顾忌地揉着眼睛,染黑了泪水,脸上流满了肮脏的眼泪。他忽有些心酸,便提了她的桶,盛满了冷暖相宜的水,叫她洗澡。她不听,依然哭着。由于有了安慰,哭得更加伤心,那伤心也更加真实。分析:
《小城之恋》最有形式感,在一个特别严格的极限里,就是两个人的孤立处境,……《岗上的世纪》就拆藩篱了,社会性的成分比较多,好处是人物和故事都有复杂性,但不如
《小城之恋》有形式感……
——王安忆
《岗上的世纪》:从生命本体的角度来体察和描绘性体验和性活力 王安忆第二阶段创作小结
中期除了反思民族文化外,还涉及对人性的高度关注,“三恋”系列即以性爱文化为切入点,深度考察人性的作品。
3、第三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90年代后,通过对个人经历、家族身世、城市历史等的追述,思考时代、文化对个人生存的影响,体现了较明显的理性色彩。
《叔叔的故事》:对理想主义和知识分子神话进行了消解,在艺术方式上,作者主观地对故事进行推进和阐释,乃至现身说法。《叔叔的故事》片断
我终于要来讲一个故事了。这是一个人家的故事,关于我的父兄。这是一个拼凑的故事,有许多空白的地方需要想像和推理,否则就难以通顺。我所掌握的讲故事的材料不多且还真伪难辨。一部分来自于传闻和他本人的叙述,两者都可能含有失真与虚构的成分 ……
……
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人所受到的制约是多么不可违抗,若说是人选择了思想方式,不如说是思想方式选择了人。我们以为什么都可随心所欲,做游戏也可不遵守规则。小说这世界给予我们的是一个假象,我们以为现实也如小说一样,可以任意指点江山;我们以为现实和小说一样,也是一种高智力的游戏。小说给予我们和叔叔的迷惑是一样的,它骗取了我们的信任,以为自己生活在自己编造的故事里。这一个虚拟的世界蒙骗了我们两代人,还将蒙骗更多代的人们。
分析:
作品内在的分裂:一方面是“叔叔”自己讲述的受难者的“光荣历史”,一方面是“我”一再拆穿历史的谎言
《长恨歌》与一般的通过个性写共性的文学作品不同,作者采用的是以普遍性逻辑推导人物行为的方式。以作品人物的经历写上海市民的精神特征。作品的叙述风格理性、精致、绵密,有强烈的“分析性”。《长恨歌》第 一 部小标题
1.弄 堂
2.流 言 3.闺 阁 4.鸽 子 5.王 琦 瑶 6.片 厂 7.开 麦 拉 8.照 片 9.“沪上淑媛” 10.上海小姐 11.三 小 姐 12.程 先 生 13.李 主 任 14.爱丽丝公寓 15.爱丽丝的告别
《长恨歌》第一部片断
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几乎是波涛汹涌,几乎要将那几点几线的光推着走似的。它是有体积的,而点和线却是浮在面上的……
……
上海的弄堂里,每个门洞里,都有王琦瑶在读书,在绣花,在同小姊妹窃窃私语,在和父母怄气掉泪。上海的弄堂总有着一股小女儿情态,这情态的名字就叫王琦瑶。这情态是有一些优美的,它不那么高不可攀,而是平易近人,可亲可爱的。
分析:
1、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透视上海的文化命运。
2、叙述风格理性、精致、绵密,有强烈的“分析性”(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对人生况味的分析、对上海精神气质的分析)。
王安忆第三阶段创作小结
此期创作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城市文化等生存背景之关系进行深刻反思,艺术上采取新的叙事策略,擅发议论。
第二篇:中国当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长篇小说《红旗谱》主要运用()手法塑造人物。
A、象征B、对比C、隐喻D、白描
2、陆文夫的中篇小说《()》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人物形象——吃客朱自治。
A、花园街五号B、班主任C、美食家D、三寸金莲
3、范晔是()小说《家变》中的人物。
A、王安忆B、王文兴C、王愿坚D、王汶石4、1954年,两个青年学者李希凡、蓝翎写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批评了红学家()的文章。
A、胡适B、顾颉刚C、俞平伯D、周汝昌
5、“新写实”作家()创作了小说《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
A、池莉B、方方C、刘恒D、刘震云
6、()的小说《夜行货车》、《上班族的一日》、《云》和《万商帝君》组成《华盛顿大楼》系列,尝试形象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人性的异化和殖民经济对民族精神的侵蚀。
A、陈若曦B、陈映真C、黄春明D、王桢和
7、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以()事件为题材。
A、“四·五”B、粉碎“四人帮”C、张志新D、“拨乱反正”
8、白音宝力格是张承志小说()的人物。
A、《北方的河》B、《金牧场》C、《黑骏马》D、《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9、冯骥才小说引起最大争议的是()。
A、《神鞭》B、《三寸金莲》C、《阴阳八卦》D、《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0、残雪的中篇小说《黄泥街》是关于()的一个噩梦。
A、饥荒B、反右运动C、“文革”D、贫困
11、《文化苦旅》是()的散文集。
A、金克木B、王小波C、余秋雨D、张中行
12、()书写台湾由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的人生感受,表现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揭露西方资本主义对台湾的经济掠夺。
A、乡土文学B、留学生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反共文学
13、洛夫的长诗《石室之死亡》是()主义的代表作。
A、浪漫B、现实C、超现实D、新古典
14、()工人的生活是李季诗歌最主要的内容。
A.纺织B、石油C、建筑D、钢铁
15、曹禺、梅阡、于是之创作的戏剧《()》写的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报仇复国的故事。
A、大风歌B、胆剑篇C、蔡文姬D、南冠草
16、小说《红日》 表现的是()时期的战役。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长征
17、()是小说《保卫延安》的思想基调。
A、革命英雄主义B、主观战斗精神
C、个人奋斗D、对劳动人民的阶级感情
18、小说《()》塑造了一个优秀知识分子陆文婷的形象。
A、人到中年B、永远是春天C、太子村的秘密D、人到老年
19、戏剧《()》取材于当时广为宣传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
A、茶馆B、千万不要忘记C、霓虹灯下的哨兵D、年轻的一代
20、()的诗歌意境音韵精美,如《桂林山水歌》和《三门峡歌》中的《梳妆台》。
A、贺敬之B、郭小川C、李季D、田间
二、多项选择题
1、《大风歌》是()。
A、陈白尘的历史剧B、王蒙的小说C、张贤亮的诗D、余秋雨的文集
2、《李双双小传》批判了()的思想。
A、大男子主义B、轻视体力劳动C、明哲保身D、买田发家
3、诗人舒婷创作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B、《回答》
C、《小草在歌唱》D、《致橡树》
4、残雪的小说有()。
A、《苍老的浮云》B、《小鲍庄》
C、《山上的小屋》D、《十八岁出门远行》
5、胡风提出()。
A、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B、主观战斗精神
C、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D、“精神奴役创伤”
6、余光中的代表诗作有()。
A、《莲的联想》B、《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C、《五陵少年》D、《乡愁四韵》
7、顾城的主要作品有()。
A、《生命幻想曲》B、《惠安女子》
C、《小春天的谣曲》D、《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8、白先勇的小说()收入作品集《台北人》。
A、《芝加哥之死》B、《梁父吟》C、《游园惊梦》D、《永远的尹雪艳》
9、杨朔的()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A、《香山红叶》B、《荔枝蜜》C、《茶花赋》D、《雪浪花》
10、《创业史》的主要人物有:()。
A、孙喜旺B、梁生宝C、梁三老汉D、丁少纯
三、简答题
1、列举杨沫的“青春三部曲”。
2、简介“文革”时期文艺创作的“三突出”原则
3、分析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
4、简述小说《青春之歌》的主要不足。
5、解释“主观战斗精神”。
6、对比杨朔与秦牧的创作风格。
7、简述王安忆的“三恋”。
8、简述胡风的文艺思想
9、小说《红岩》的主要缺点。
四、论述题
1、分析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的朱老忠、严志和两位农民的性格特征。
2、介绍两位当代散文家,列出其代表作品并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每位作家的简介要写100字以上。
3、分析路遥的小说《人生》中高加林形象的典型意义。
4、介绍两位当代诗人,列出其代表作品并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每位诗人的简介要写100字以上。
5、解读北岛的诗作《回答》
6、介绍两位当代小说家,列出其代表作品并分析创作得失,每位作家的简介要写100字以上。
第三篇: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绪 论
第一章当代文学总论
第一节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贴近政治
一.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二.从“文艺为政治、为工农兵服务”到“文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潮流现实主义
一.十七年里,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文革”十年中,遭到空前摧残。
二.70年代后期,现实主义开始复归。此后,又在借鉴、吸收其它创作方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
第三节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向多元开放
一.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1961—1962年文艺政策的调整,都曾促进文学的活跃。
二.进入新时期,当代文学终于开创并巩固了多元发展的格局。从文学的功能观到创作观、形态观,都日渐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第二章 当代诗歌
第一节 当代诗歌概述
一、建国后十七年的诗歌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反右”前后):以颂歌为基调。如《新华颂》、《上海的夜歌》、《玉门诗抄》、《天山牧歌》等。“双百”方针提出后,诗歌表现领域扩展,更有针砭时弊之作,如《草木篇》、《养花人的梦》。
2、第二阶段(“反右”以后“文革”前夕):以战歌为基调。一度,“大跃进”民歌迎合了社会上的浮夸风。50年代末、60年代前期,贺敬之、郭小川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占据本了诗坛的大半壁江山。此时,长篇叙事诗的勃兴也引人瞩目。有《将军三部曲》、《复仇的火焰》等。还有李瑛、严阵等诗人致力于寻找和渲染生活的诗情画意,制造优美的诗歌意境。
二、“文革”时期的诗歌
1、公开诗坛
2、地下诗坛:“白洋淀诗群”。
3、天安门诗歌:以多种诗体,表现“爱与恨”的主题
三、新时期的诗歌
1、诗歌现实主义传统得到恢复(70年代后期),如《一月的哀思》等。
2、诗歌创作表现为多元发展(80年代以来):一方面,“朦胧诗”崛起,以舒婷、北岛、顾城等人为代表。另一方面,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存在:以艾青、公刘、白桦、流沙河为代表的老年诗人,以雷抒雁、周涛、杨牧、叶文福为代表的中青年诗人,继续坚持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了新生代诗歌。
第二节郭小川、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一、郭小川的诗歌创作
1、革命战士的激情
2、独特新颖的想象:《甘蔗林青纱帐》艺术想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大幅度跳越。
3、不拘一格的诗体形式:①楼梯式《致青年公民》;②民歌体《林区三唱》;③新辞赋体《甘蔗林青纱帐》。
4、比兴、对仗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并用:这在《林区三唱》等“民歌体”诗中表现得较充分。
二、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1、既有抒情短诗: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出发,表现诗人真挚的感情,如《回延安》、《桂
林山水歌》等。意境幽远,有民歌风味。又有长篇政治抒情诗:这些作品气势浩大,洋溢着政治激情,有较强的宣传鼓动作用,如《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
2、善于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和抒写重大政治主题;结构上显示出大开大合之势、联想丰富、意境深远;抒情主人公“大我”是个体与人民大众的统一;采用古今中外多种诗歌体式,并使之为抒情表意服务。
第三节新时期“回归诗人”的创作
一、概述:“回归诗人”是指那些在50年代“胡风事件”和随后“反右”运动中受到放逐,到了70年代后期又重返诗坛的诗人群体。如“七月派诗人”牛汉、绿原、曾卓及“右派”诗人艾青、公刘、白桦、流沙河、邵燕祥等。
二、艾青的创作:抒情中凝结深刻的哲理;艺术上追求高度灵活自由的散文美。如17年间诗作《礁石》、《维也纳》及新时期诗作《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光的赞歌》、《鱼化石》等。
第四节朦胧诗人的创作
一、概述: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高扬诗人的生命意志和主体意识;注重以新奇的想象、丰富的意象、具象的象征来抒写现代人的情绪。
二、舒婷的诗作
1、思想情感: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神女峰》等;对母亲、土地、祖国深深的爱,如《呵,母亲》、《土地情诗》等;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如《流水线》等。
2、艺术追求:艺术视角由外部事物的客观描绘转向内心世界的动态刻画,诗的重心由表现客体真实转向表现主体深层的复杂情感;以暗示和象征取代直接显示和明喻;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代替了对景物和情节的具体描述,意象的模糊暗示代替了形象和旨意的明确性。这就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第三章当代小说
第一节当代小说概述一、十七年的小说创作
在高唱颂歌与战歌等时代主调的同时,也有干预生活、体味人生的若干变奏。
1、短篇小说
建国初,《关连长》、《我们夫妇之间》、《在洼地上的“战役”》等作品拓展了当代文学的题材。
50年代中期,《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红豆》等作品亦突破了种种禁区。
60年代初,出现了一批历史题材小说,如《陶渊明写挽歌》等,引人注目。
2、长篇小说
建国十周年前后,长篇小说空前繁荣。除“三红一歌”外,尚有《创业史》、《山乡巨变》、《上海的早晨》、《李自成》(第一卷)等。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所拓展。
二、“文革”时期的小说创作
以“手抄本”形式出现的《第二次握手》等小说,是特殊年代不可多得的较好作品。
三、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1、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文学呈线性向前发展
新时期之初,文学创作经历了伤痕文学(《班主任》等)→反思文学(《剪辑错了的故事》等)→改革文学(《乔厂长上任记》等)三个阶段。
2、现代主义等浪潮冲击文坛,文学呈扇面展开
小说从主题内容到表现形式,都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比如:
文化寻根:韩少功、阿城、王安忆等人的作品
市井生活:邓友梅、陆文夫、冯骥才等人的作品
乡土风情:汪曾祺、贾平凹等人的作品
军旅文学:徐怀中、李存葆等人的作品
历史小说:姚雪垠、凌力等人的作品
先锋派:苏童、余华等人的作品
新写实:池莉、刘震云等人的作品
新体验:毕淑敏等人的作品
第二节赵树理、茹志鹃、杨沫的创作
一、赵树理与《登记》、《锻炼锻炼》
1、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2、运用我国民间文学的传统写法
二、茹志鹃与《百合花》
1、选材上,以小见大,反映时代风貌。
2、表现手法上,善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三、杨沫与《青春之歌》
真实再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青年走向革命的典型过程。
第三节高晓声、路遥、蒋子龙的创作
一、高晓声与《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系列”
1、把中国农民命运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相联系
2、擅长刻画中国农民异常宝贵又不乏悲剧色彩的灵魂。
3、笔调幽默,细节精妙。
二、路遥与《人生》、《平凡的世界》
1、通过对高加林悲剧原因的开掘,展示丰富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
2、作品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精细的风俗描写。
三、蒋子龙与《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
1、较早反映城乡改革及其艰难性
2、为文坛奉献了一批新时期开拓者形象。
第四节王蒙、冯骥才、刘震云、毕淑敏的创作
一、王蒙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蝴蝶》等
1、始终关注现实,勇于干预生活
2、从严格的现实主义到借鉴现代派手法
二、冯骥才与《神鞭》、《三寸金莲》
1、对民族传统文化历史作全方位的审视
2、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刘震云与《一地鸡毛》、《官人》等
1、平民意识
2、以反讽的方式,作冷静、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四、毕淑敏与《昆仑殇》、《预约死亡》
1、主人公: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
2、主题:生命与死亡
第四章当代话剧文学
第一节当代话剧文学概述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50年代前期:新老作家,一起上阵。如《龙须沟》、《万水千山》及突破公式化、概念化老套的“第四种剧本”。
2、50年代后期:回避现实,专注历史。《关汉卿》、《蔡文姬》、《胆剑篇》、《红色风暴》、《东进序曲》等,均塑造了成功的艺术形象。
3、60年代前期:作品不少,一个基调。《霓虹灯下的哨兵》等,都紧绷阶级斗争的弦,把提倡艰苦奋斗、发扬革命传统放在首位。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话剧园地一派凋零。
三.社会主义新时期
1、新时期初,话剧创作以题材内容上的揭露与反思为主要特色。社会问题剧成了创作的中心,历史剧也突现着现实意义。创作方法仍坚持的是现实主义。如《丹心谱》、《于无声处》、《报春花》、《血,总是热的》、《王昭君》、《大风歌》、《曙光》、《报童》、《西安事变》、《陈毅市长》等。
2、80年代前期,话剧创作并演出都呈不景气趋势。理论界开展“戏剧观”的大讨论。创作上出现三个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一为内向化,如《绝对信号》、《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运用多种手段与形式,将微观的人物内心世界放大表现。二为哲理化,如《车站》、《魔方》,探索、运用艺术抽象形式与象征手法,以激发读者或观众的想象与思考;三为综合化,如《野人》,《 W M(我们)》横向借鉴绘画、造型、音乐、舞蹈、传统戏曲等形式,来扩充戏剧表现生活的容量。
3、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突出了艺术审美的文化视角。一方面,有《天下第一楼》式的剧作,继承传统写实风格;另一方面,剧本结构、舞美设计、表演方式、剧场构筑等多方面的探索仍在继续和深化。此时,获得较大影响的剧作有《狗儿爷涅》与《桑树坪纪事》等。
第二节老舍及其剧作
一.《龙须沟》
该剧凭有血有肉有独特命运的人物取胜。采用烘托、对比的表现方法,让剧中的每一个人都与沟有关系,借此展示沟的今昔形象,以突出歌颂新中国的主题。
二.《茶馆》
1.《茶馆》人物众、事件杂、矛盾冲突多,但没有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和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通过对旧时代腐朽、黑暗、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的展示与否定,揭示出只有共产党领导和革命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真理。
2.成功塑造了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式人物。
3.语言精练、诙谐、富于个性化,借此,能在第一幕中就迅速勾画出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展示丰富多彩的戏剧场面和出现高潮的戏剧冲突。
第三节《关汉卿》与《蔡文姬》
一.《关汉卿》
1.该剧以杂剧《窦娥冤》的创作、演出、影响的全过程为中心线索,设置冲突,展开矛盾,刻画人物。
2.关汉卿是剧作的中心人物,他那坚持为民请命的斗争精神,“铜豌豆”性格与艺术家创作激情是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逐一表现出来的。此外,朱帘秀侧面烘托,叶和甫反面对比,也进一步突出了关汉卿的性格特征。
3.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浓郁的抒情风格,是该剧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二.《蔡文姬》
1.作者明确宣布:“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
2.作者为曹操翻案的意图是通过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先虚后实的艺术手法和组织尖锐的戏剧冲突表现出来的。该剧具有浓郁的诗情和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
第四节继承传统与借鉴创新
一.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
过该剧被视为新时期话剧继承传统的典范之作。师承《茶馆》的写实与京味风格。亦成功塑造卢孟实等人物形象,引发观众的共鸣。
二.高行健的《车站》
该剧只有一个场景,不分场次;剧中两人或多人同时说话,被作者称为“多声部”;从剧名、场景到音乐,都具象征性。该剧引起评论界的不同反响。
第五章当代散文
第一节当代散文概述
一.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1.报告文学在建国初主要表现为从战地报告(魏巍的朝鲜通讯)到工地报告(李若冰的工业战线报告)和农村报告(秦兆阳的特写)。其主要内容是对新生活和英雄人物的歌颂。“双百”方针提出后,亦有“干预生活”的“批评特写”。60年代初,兴起“人物报告”,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前期,艺术散文较为兴盛。代表作家有杨朔、秦牧、刘白羽、吴伯箫等。他们致力于时代精神与散文特质的结合,在构思和语言上刻意求工,却不免有人为的做作。
二.新时期的散文创作
新时期的艺术散文创作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报告文学,已具独立之势。
1.艺术散文从政治反思到文化反思,进而以个性张扬为内核,以品格的真诚,形式的自由多样为特征的“五四”散文传统得以被重新认识并切实加以继承发扬。如巴金、孙犁、杨绛、贾平凹、张承志、史铁生、余秋雨、王英琦等人的散文。
2.70年代末,报告文学创作出现一个高潮。一方面是正面报导知识分子、各界名人;另一方面是反映重大事件,并指斥时弊。80年代中后期的报告文学再起高潮。在艺术思维、结构框架、文本风格诸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主要为从单一视角到全景观照,从单向思维到“全方位”反映社会生活,从“小说化”“散文化”转为“学术化”、“报告型”,从写一人一事转写人物群像、重大问题和事件的宏观展示,即所谓“全景式”,极大拓展了报告文学艺术思维的空间。
第二节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一、杨朔的散文创作
追求诗化。主要表现为通过一事或一人来寓意某种时代精神,即:物人理的模式。减少客观写实部分, 增强景物描写和主观抒情, 由实而虚,由描摹而上升象征。在追求象征时尽量在情致的曲折过程和丰富的层次上下功夫。
二、秦牧的散文创作
在叙事、抒情的同时还注重议论,并有知识小品化的倾向。其特点是努力将时代精神阐发得生动、富有情趣。
三、刘白羽的散文创作
往往选取诸如长江、日出等壮美的景物作为象征的载体。由形象产生联想,由联想引发议论,点出形象的象征意蕴。被称为诗意与政论的融合。
第三节巴金、孙犁、贾平凹、余秋雨的散文
一、巴金的散文创作
新时期的代表作是《随想录》。特点是,带着强烈的自审意识参加民族历史的反省,将个人批判和社会批判结合,在揭示“文革”的荒唐和残酷时,往往联系自己的灵魂加以无情解剖。在艺术上,不事雕饰,无论抒情、叙事、议论,皆信笔而书,娓娓而谈,于质朴中显风华,平淡中藏深味。
二、孙犁的散文创作
对故土人事、战争岁月、同志友情、个人生活的回忆,构成孙犁新时期散文的重要主题。在对人生反思中体现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体察和儒释道文化的沉积影响。文笔质朴。在现代语中适当揉进文言成分、骈文句式,使文体古朴、典雅。
三、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将哲理感悟、人文精神渗入生活情趣、世俗百态之中,如《丑石》、《秦腔》、《弈人》、《闲人》等。被称为“风土散文”。
四、余秋雨的创作
借山水风物探求民族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精神及知识分子的人格构成。艺术上表现为理性思考的凝重沉厚与艺术想象的诗性激情的有机交融。
第四节徐迟、钱钢的报告文学
一、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
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真实可信、生动可感的正直科学家形象。对“文革”作了出自直觉但合乎民心的反思评价。艺术上激情与理智统一,善于运用象征及拟人托物手法,语言华美、精警。
二、钱钢的《唐山大地震》
属“全景式”报告文学作品。结构精巧,材料翔实,多角度,多侧面表现和思考人类、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
自学内容:
阅读大纲涉及作家的主要作品;阅读有关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论
主要参考书目: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刘锡庆(主编):《新中国文学史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第四篇: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揭开了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第一页。我国文艺队伍的新的团结和统一,我国文艺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进一步明确,是这次大会的主要收获。
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周恩来作了《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周扬、茅盾、邵荃麟分别作了报告。文艺论争:(1)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以后文艺界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艺术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2)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俞平伯——蓝翎、李希凡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3)1955年对胡风“主观战斗精神”文艺思想的批判《三十万言书》(4)《我的夫妇之间》(短篇)“知识分子眼光看工农干部”。当代文学中第一篇被批判的小说。
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情感的多样性: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王应洪、金圣姬)、宗璞的《红豆》(江玫、齐虹)、邓友梅《在悬崖上》(我、加里亚)、茹志娟的《百合花》(我、通讯员、新媳妇)
回避现实的企图:一些边缘性的写作: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孙犁《铁木前传》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戏剧:海默《洞箫横吹》 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 岳野《同甘共苦》
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 邵燕祥《贾桂香》 流沙河《草木篇》
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本报内部消息》
文学批评:巴人《论人情》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何直(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周勃《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 钟惦棐《电影的锣鼓》 陈涌《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文艺界的反右斗争:1957年下半年—1958年2月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文艺界是反右的重灾区
新民歌运动:1958年春成都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要求“要搜集民歌” 八个样板戏现代京剧:《红灯记》 《沙家浜》 《海港》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阴谋文学:八个样板戏
夹缝文学:黎汝清《万山红遍》李心田《闪闪的红星》等。地下文学:张扬《第二次握手》、食指《相信未来》、郭小川《秋歌》、舒婷《赠》 “两结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谢铁骊、丛深 《千万不要忘记》
反映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短篇小说: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 反映20、30年代革命斗争的:孙犁《风云初记》 知侠《铁道游击队》 冯志《敌后武工队》 冯德英《苦菜花》 高云览《小城春秋》 杨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 梁斌《红旗谱》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短篇小说:孙犁《山地回忆》 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等
当代文学
写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杨朔《三千里江山》 陆柱国《上甘岭》短篇小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写古代历史的: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部)写土改后农民观念变化:赵树理《登记》 谷峪《新事新办》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短篇: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秦兆阳《农村散记》 康濯《春种秋收》长篇:赵树理《三里湾》 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柳青主要作品:长篇:《种谷记》 《铜墙铁壁》 《创业史》中篇:《恨透铁》散文集:《皇甫村的三年》
梁斌《红旗谱》 :被誉为三十年代中国北方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创业史》 :这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杨沫:《青春之歌》(建国后第一部描写党领导学生运动作品)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老鬼:《血色黄昏》 李准:《黄河东流去》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王蒙:《夜的眼》《春之声》《蝴蝶》《风筝飘带》东方意识流。
50-60年代新诗:胡风的《时间开始了》 田间的《祖国颂》 艾青的《国旗》 臧克家的《有的人》 冯至的《我的感谢》 胡风的《时间开始了》 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 贺敬之的《放声歌唱》 公刘《西盟的早晨》 郭小川(马铁钉):抒情诗《望星空》 贺敬之:时代的颂歌 闻捷:《动荡的年代》 《叛乱的草原》和《觉醒的人们》被称为“大跃进运动的战鼓”。《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被称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当代的戏曲改革:戏曲改革是贯穿整个当代戏曲史的一根红线。
1953-1957:独幕剧创作数量可观:孙芋《妇女代表》 崔德志《刘莲英》 1958——1962年: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田汉《关汉卿》 《文成公主》 老舍《神拳》 曹禺《胆剑篇》 朱祖贻《甲午海战》 1957年:《茶馆》“人像展览式”的结构。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 《关汉卿》 :“戏中戏”的结构,话剧加唱 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
杂文:邓拓《燕山夜话》 吴南星《三家村札记》 唐弢《长短录》
刘白羽: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魏巍:《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文革”时期的地下诗坛最先的探索者——食指诗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愤怒》《还是干脆忘掉她吧》《疯狗》等。黄祥:《野兽》 “白洋淀诗群”(地下诗群):芒克、多多、根子、方舍、林莽、宋海泉,北岛、严力、江河、郑义、陈凯歌。
手抄本小说: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第四次文代会:1979.10.30-11.16 北京,标志着文艺界全面解冻,对新时期文学的恢复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性、人情、人道的讨论(规模最大,最深刻):《苦恋》(白桦),《人啊人》(戴
当代文学
厚英)。
1985-1986:方法年,观念年。“知青作家”(知青文学):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郑义等。梁晓声《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伤痕文学”:卢新华《伤痕》王蒙《最宝贵的》、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郑义《枫》、宗璞《我是谁》、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反思文学”: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布礼》、鲁彦周《天云山传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古华《芙蓉镇》。
“改革文学”: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古船》。“寻根”小说:贾平凹《商州初录》、张承志《北方的河》、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沙灶遗风》韩少功《文学的“根”》。
李杭育“葛川江系列” 中“最后一个”的形象:最后一个渔佬——福奎《最后一个渔佬》,最后一个画师——耀鑫《沙灶遗风》等。阿城《棋王》:王一生。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猎人。
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硬汉形象《老棒子酒馆》 陈三脚。现代主义小说:1985年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被有的评论家称为“真正的现代派小说”。徐星《无主题变奏》莫言《红高粱》 残雪《苍老的浮云》、《山上的小屋》等也是现代派小说的代表。“先锋小说”: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洪峰《极地之侧》、格非《迷舟》、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孙甘露《访问梦境》、余华《现实一种》等。“新写实小说”: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叶兆言《艳歌》、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伏羲伏羲》《黑的雪》。刘心武:《钟鼓楼》获茅盾文学奖。“集束手榴弹”: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短篇小说:《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之一可以说,这集束手榴弹就是王蒙最早集中使用意识流技法的代表之作。
《美食家》陆文夫:朱自治 高晓声:“中西合璧”。蒋子龙改革系列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人事厂长》、《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锅碗瓢盆交响曲》、《燕赵悲歌》等。“改革者家族”:乔光朴、车蓬宽、高盛
五、武耕新等。
张洁: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张洁:《方舟》(中篇)《祖母绿》(中篇)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知识分子问题。汪曾祺:《受戒》《八月骄阳》。“三部曲”:《故里杂记》(李
三、榆树、鱼)、《晚饭花》(珠子灯、晚饭花、三姊妹出嫁)、《钓人的孩子》(钓人的孩子、拾金子、航空奖券)、《小说三篇》(求雨、迷路、卖蚯蚓的人)、《故里三陈》(陈小手、陈
四、陈泥鳅)、《桥边小说三篇》(詹大胖子、幽冥钟、茶干)等。
邓友梅:第一阶段以《在悬崖上》为代表;第二阶段以《追赶队伍的女兵们》为代表;第三阶段以《那五》、《烟壶》为代表。
当代文学
冯骥才:《三寸金莲》、《神箯》。张贤亮: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初吻》《绿化树》。贾平凹:《腊月正月》(韩玄子)《天狗》《废都》(庄之蝶)《白夜》《浮躁》《商州初录》。王安忆:“雯雯系列” 《小鲍庄》 《长恨歌》(王琦瑶)。张承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长篇小说《心灵史》(一个流行时代的异端)。母性:《黑骏马》《金草地》父性:《大坂》《北方的河》。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种田),《马桥词典》。徐怀中:《西线轶事》(刘毛妹)莫言:《红高粱》(余占鳌、戴凤莲)先锋小说:马原;《拉萨河女神》 《冈底斯的诱惑》(滥觞之作)、《西海无帆船》 《风》。洪峰;《极地之侧》 《瀚海》(三个家系三代人的悲剧命运)。余华;《星星》《十八岁出门远行》《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格非;《迷舟》(“叙述空缺”)《追忆鸟攸先生》《褐色鸟群》。苏童;我的帝王生涯》。北村;“者说系列”《施洗的河》(“神性写作”)《周渔的喊叫》。归来(复出)诗人:“右派”的诗人,“七月派”诗人,“九叶诗人”。艾青 诗集《归来的歌》。
朦胧诗:地下诗歌—《今天》杂志—79年公开发表。《新时期文学六年》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雷抒雁:《小草在歌唱》。顾城:《一代人》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生命幻想曲》 《远和近》。杨炼:杨炼的史诗意识。韩东(新古典主义)、于坚、伊沙、刘漫流。沙叶新:《陈毅市长》(“冰糖葫芦式”)。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代表作品:《大厂》(谈歌)、《大雪无乡》(关仁山)、《信访办主任》(何申)等。王朔:《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永失我爱》《橡皮人》《顽主》。陈染:《嘴唇里的阳光》《私人生活》。林白:《回廊之椅》《一个人的战争》。
第五篇: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一、填空题
1、诗歌默写(10首)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如雾起时》
我从海上来,带回航海的二十二颗星 你问我航海的事儿,我仰天笑了„„ 如雾起时,敲叮叮的耳环在浓密的发丛找航路;用最细最细的嘘息,吹开睫毛引灯塔的光 赤道是一痕润红的线,你笑时不见 子午线是一串暗蓝的珍珠
当你思念时即为时间的分隔而滴落 我从海上来,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 迎人的编贝,嗔人的晚云
和使我不敢轻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区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内,在时间之外,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食指《相信未来》前三节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穷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通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12月20日 北岛《回答》前四节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舒婷《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海子《月光》
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 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 月光照着月光月光普照 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作品、出版时间、人物(20空-20分)A、诗歌方面
郭小川(1919-1976)《致大海》《望星空》(1959、4、10,为人民大会堂落成而作)《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甘蔗林青纱帐》《向困难进军》 贺敬之(1924-)一是抒情短诗:《桂林山水诗》《回延安》;
二是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十年歌颂》《雷锋之歌》
海子(1964-1989)《亚洲铜》《秋》《答复》《春天,十个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月光》 韩东《有关大雁塔》《你的手》 北岛(1949-)《无题》《回答》《古寺》
舒婷(1952-)《这也是一切》《馈赠》《四月的黄昏》《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顾城(1956-1993)《远和近》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
时很近。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腾因幻想,而延伸的触须,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脊背。
《生命幻想曲》(15岁)《墓床》《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B、小说方面(主要作家、主要作品、主要人物---红色经典、80年代、90年代)a、建国后的相关作品
问题小说:(社会转折)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1951年出版)内容概要:知识分子丈夫和农民妻子进城后的矛盾和和解的过程。
战地爱情:路翎《洼地上的战役》(1951年出版)内容概要: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与朝鲜姑娘金圣姬无法实现的爱情。
干预现实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7、5、8)(原名:组织部来了个年轻)内容概要:小学教师林震调到组织部不适应组织部环境,作品塑造了林震鲁莽、热情而幼稚的性格;副部长刘世吾的能力才干高,但冷漠的性格缺陷;工长建党组组长韩常新官僚主义“比领导干部还像领导干部 ”的形象。
爱情题材:宗璞《红豆》(1957年出版)内容概要:作品通过大学生江枚和齐虹的爱情悲剧,讲诉的事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知识分子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故事。b、革命历史题材(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杜鹏程《保卫延安》1954年6月出版,内容概要:以1947、3-9月延安包围战为背景,我军一个英雄连所参加的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连长周大勇的英雄事迹为中心,塑造了当地文学中最早的政工部形象团政委李诚的事迹。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1962年出版,内容概要: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战争为主要内容,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吴强《红日》1957年出版,内容概要:以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全歼整编74师的史实为依据。以儒将沈振新的挫折到胜利的战斗历程(涟水、莱芜、孟良崮)为主线。同时塑造了敌军张灵甫的骄横狂横刚烈沉着干练。
梁斌《红旗谱》1957年版,内容概要:三代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在20世纪前半期的历史中,朱、严两家三代农民一不同的方式与地主冯老兰两代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第一代农民朱老巩为了捍卫锁井镇的48亩公田与地主冯老兰发生冲突,失败后吐血身亡。第二代农民朱老巩的儿子朱老忠被迫远走他乡,若干年后回乡复仇。二代和江涛、运涛、大贵、二贵等第三代结识了共产党,在共产党的教育下,两代人一起成长为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
杨沫《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内容概要: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一个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的形象。经历三段爱情,也可以说是革命,第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余永泽;第二个理论马克思主义者:卢嘉川;第三个中国化的共产党人:江华。c、通俗题材小说
曲波《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是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内容概要:1946年,内战在东北一触即发,同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儒将)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豪侠)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佳人、战士白茹的形象,及男匪许大马棒和女匪蝴蝶迷的形象。d、农村题材小说
柳青《创业史》1960年出版,内容概要:陕西渭南地区下堡乡“蛤蟆滩”的农民梁三老汉和养子梁生宝两代人创业观念上的冲突和变迁,以及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转变的艰难历程。e、80年代的少说
伤痕文学:刘心武《班主任》1977年出版,班主任张石俊,不良少年宋宝绮,团支书谢惠敏
卢新华《伤痕》1978、8、11信奉革命真理的女孩晓华和与有历史问题的母亲
反思文学:张贤亮《绿化树》1984年出版,张永麟与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2000年出版
王蒙《蝴蝶》高级干部张思远,初恋秋文,第一任妻子海文,第二任妻子美兰《春之声》《杂色》《海的梦》《相见时难》《布礼》
改革文学:蒋子龙(1941-)《机电局长的一天》(1976、1人民文学)《乔长长上任记》(1979年人民文学)厂长乔光朴
路遥(1949-)《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对苦难的人生态度《人生》(发表于1982年)高中生高加林、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 高晓松《陈奂生上城》《李大顺造屋》
知青文学: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张抗抗《无法抚慰的岁月》 张承志《北方的河》《十月》
寻根问学:韩少功《爸爸爸》主人公丙崽
阿城《棋王》 莫言《红高粱》高密先人余占鳌、戴凤莲 《透明的红萝卜》 汪曾棋《受戒》《大淖记事》《异秉》《职业》
先锋小说:孙甘露《信使之函》马原《虚构》残雪《山上的小屋》
余华《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
新写实小说:刘恒《狗日的粮食》杨天宽和妻子瘿袋
《伏羲伏羲》
池莉《烦恼人生》 方方《风景》刘震云《一地鸡毛》
f、90年代的小说
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 王朔《动物凶猛》 王小波《黄金时代》《青铜时代》 韩少功《马桥词典》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陈染《私人生活》 阎连科《年月日》《日光流年》 毕飞宇《青衣》《玉米》
C、话剧
老舍《茶馆》 田汉《关汉卿》 高行健《车站》《绝对信号》
样板戏:(首批)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D、散文:
刘白羽(1916-2005)《日出》《长江三日》《红玛瑙集》 杨朔《香山红叶》《雪浪花》《茶花赋》《荔枝蜜》
秦牧《土地》《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花城》《艺海拾贝》 余秋雨《文化苦旅》
二、名词解释or解答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5月23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并发表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的目的: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讲话内容:一核心问题:“文艺为什么人服务”以及“如何服务”;二服务对象:工农兵和小资产阶级;三文学的性质: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艺术服从于政治;四如何服务:文学创作的源流: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的源泉;普及与提高,主要是普及;歌颂与暴露;知识分子要思想改造,因为工人农民更干净,思想改造必须与工农兵结合。讲话的影响:一是该讲话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是共产党指定文艺政策的权威性方针。建国后它所代表的实用主义的工农兵文艺路线逐渐取代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传统。二是强调生活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具有民族形式,为群喜闻乐见的产品。三是讲话具有时代、地域的局限性。工农兵文艺缺乏开放性和丰富性。时间讲话精神的作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艺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取郭沫若为主席。第一次文代会是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会议。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五六十年代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文化程度,地域)中心作家指解放区和四五十年代之交开始写作的作家群。
一是作家出身的地域和重心转变:地域由东南到西北、中原;重心由重视知识分子和才情的城市到重视作家经验和工农兵农村经验、生活的农村。
二是文学观念的转变:文学位置有文学独立到革命事业;作品基调由悖谬复杂到简单乐观。三是文化素养内忧外患,一本书主义:内忧指中心作家自身学历不高,素养低,文学写作上的准备不足,思想和艺术借鉴的范围狭窄。外患指写作上传统性的那些“难题”。
四是收入来源:稿费加工资。
五是作家地位较高,是政治职务,文学机构行政化。六七十年代: 杨朔的散文特点:
一是情景结合,诗意盎然。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二是讴歌时代,赞美人民。
三是“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园林风格的行文模式。如:雪浪花-渔民老泰山-老泰山是时代大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局限:一是景志结合,升华主题,牵强附会。二是斧凿痕迹太重,缺少平淡自然的风韵。三是主题结构雷同而单一。
四是粉饰现实而缺乏对生活的审视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