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阁夜》《虞美人》练习及答案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在这两句诗中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的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请问此联中哪两个字与作者的心境关系最为密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2.前人称赞“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写的“伟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3.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6分)
答案:
1.“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1分)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2分)
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2分)
2.首句从听觉角度(1分),写出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鼓角声响亮,愁人不寐(1)分;后句从视觉角度(1分),星光侧映在峡江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1分);诗人将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巧妙结合,表现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2分)
3.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
“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1分)“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1分)
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2分)“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1分)
“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1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两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4.“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5.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第二篇: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11题。
(一)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在这两句诗中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的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请问此联中哪两个字与作者的心境关系最为密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9.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6分)
答案:
(一)8.“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1分)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2分)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2分)
9.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1分)“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1分)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2分)“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1分)“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1分)
第三篇:《阁夜》答案
《阁夜》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1)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
(2)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简析。
明确:(1)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穷交加、漂泊天涯的诗人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听觉、视觉。上句借听觉写出了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动摇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写得异常凄凉悲怆。那么,诗人此时想到的是什么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诗人想到了在漫长的战乱期间和这个夜晚相似的许多不眠之夜。当战争的消息传来,他曾经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经听到过许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是乱世的音响。夔州本已地处偏远,在这战乱的岁月里哀声遍野,可见战争的残酷。当诗人听到今夜悲壮的鼓角声时,曾经无数次听到过的百姓的哭喊声和渔樵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响起,鼓角声预示着这样的情景又重现了。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了。这两句诗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这两句是诗人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作自我慰藉之语。为什么说从诗人的自我宽慰之中,不见忧愤真正解脱,反见诗人忧思无穷?(2)“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1)旅居夔州的诗人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卧龙先生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豪杰,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抔掩埋于一黄土之中,所有的风云际会最终都化作历史的尘埃。那么今日的你争我战,今日的各路人物,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自己曾经交好的友人李白、高适等也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寂寞苦闷!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去吧。但从诗人的自我慰藉中,并没有看到这位忧愤诗人的真正解脱,反而看到了他无边的寂寥和苦闷。(2)“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时空感。眼前的“短景”“寒宵”“鼓角”“战伐”“野哭”都将和“卧龙跃马”成为历史的尘埃,也许只有三峡的星河能够永恒,只有渔樵的歌声能够代代延续,在悠远的历史中回荡。
【拓展提升】
1.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杜甫《孤雁》一诗以雁自况,托物抒怀。小小一只孤雁写尽了诗人感时伤怀的离乱之苦。
2.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李凭箜篌引》 【预习自测】
2、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这首诗的内容。
李凭弹奏的箜篌曲技艺精湛,曲调之美,感染力强
3、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你对诗人摹写的箜篌乐曲的感受。
优美动听,沁人心脾,幽怨,悲壮,清脆
【合作探究】
1、找出诗中哪几句写乐声,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怎样的音乐的效果?
明确:“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用了典故,想象,夸张,侧面描写等手法。通过写空旷山野上空的浮云听到乐曲驻足不前及湘娥、素女触乐生情潸然泪下,写出箜篌曲的感人、优美、动听和弹奏者技艺的高超
2、描绘出李凭弹奏的箜篌曲美妙在哪儿?诗人使用什么描写方法从哪两个角度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传达出了这种绝美的乐声?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通过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想象等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以不可闻之声拟可闻之声,以可见之形写无形之声。写出了箜篌曲的声音像昆山玉碎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像凤凰的鸣叫那样清脆、幽怨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中的“逗”字用的极其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
明确:“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此两句向得古人好评,认为“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的极生动,请指出它的妙处。
明确:“老”“瘦”形象的写出了鱼和蛟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形象,现在竟然能伴随者音乐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拓展】
侧面烘托手法作者用暮春时节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
第四篇:《阁夜》教案
阁
夜
教 学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师生共同领悟体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
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一、知人论世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人心不安,国无宁日,诗人愁心如焚,忧时伤怀,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二、解题
阁,作者寓居的西阁;夜,夜里。
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三、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1、初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韵律
正音
①景:yǐng 日光;
②:霁:jì 雪止;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节奏
2--2--1—2
押韵
押ao韵
偶句押韵
对仗
原本只需颔联与颈联对仗,首联也对仗。
2、二读:读出情感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细加品读。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亢高歌。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
① 首联: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联系全诗,评论一下此联的作用?
明确: 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
天涯,指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凉之感。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孤寂的气氛。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诗人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油然而生凄凉悲怆孤寂之情
时光易逝 人生短暂---催 客居天涯的凄寒----寒
作用:结构上,紧扣题目,为下文埋下伏笔;内容上,为全诗笼罩了一种凄清、悲苦的氛围,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② 颔联写了几种感觉?描绘什么图景?创造什么意境?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借听觉写出了兵患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用典: “(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 祢衡传》
---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汉书 天文志》
----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
此联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静夜、鼓角之声、人的气息、山川河流、晴空、星影,组成了一幅多么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③ 颈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写拂晓前所闻。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异常凄凉悲怆,显诗人感时伤世情怀。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颔联和颈联------表达了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④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明确: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自己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的寂寞苦闷!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而去吧。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用典: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现在四川奉节仍有白帝庙。
4、三读:揣摩语言,品味意境
朗读本诗,选出最喜欢的一联,说说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明确:“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百斛明珠》云:“七言之丽者,在子美此二句后,寂寥无闻矣。”
静夜、鼓角之声、人的气息、山川河流、晴空、星影,组成了一幅多么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探究思考】: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感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对国家战事不断和民生艰难的忧虑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岁暮阴阳催短景 客居天涯的凄寒
——天涯霜雪霁寒宵 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卧龙跃马终黄土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
——人事音书漫寂寥
吟咏诗韵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2、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边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
3、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4、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诚,那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
写作特点:①善用典故:“星河影动” “卧龙跃马”
②活用对比:以“野哭”的萧杀死气,对比“夷歌”的田野生气;以“诸葛亮”对“公孙述”,一贤一愚,两相对举。③对仗工切:四联均对仗。
修辞手法:对偶: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反问:野哭千家闻战伐 拟人:岁暮阴阳催短景
《阁夜》的主旨:
写诗人在夔州西阁中独对长夜之所见,所闻和所感,表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意境:雄浑开阔
风格:沉郁顿挫
感情:悲怆 悲凉
诗人的人格:忠君爱国
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文学家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四、拓展阅读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明确:《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怀》前两联旅夜所见,后两联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全诗
第五篇:阁夜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方法指导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三、预习导引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
人,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号称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
背景再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2字音辨识
滟滟()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潇湘()()
3词语释义
滟滟
芳甸
霰
穷已
扁舟
离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怜
无限路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5根据诗意,划分本诗的层次(提示:本诗可以分为三层)
四、预习疑难:
五、课堂学习
1诵读指导
①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
②
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
③
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
但见徘徊
3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5.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
6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8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9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旨,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是一首抒情诗还是一首写景诗?其感情基调是积极还是消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0前人认为这首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看法。
11你喜欢哪一句,结合自己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12探讨这首诗中“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明月
江水
落花
13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14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六、课外阅读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找出诗歌所写的意象,谈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阁夜》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学案: 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诗人。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____。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___________”。2.概括全诗内容:
3、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学案: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合成什么意境?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