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 页。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积的近似值是小数乘法的内容一部分,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中数的计算中的估算内容。课程标准要求能解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积的近似值”是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乘法第三节的内容。安排在小数乘法之后。教材安排了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求积的近似值,选用了每千克猕猴桃含糖量的信息设计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第二是根据生活经验取积的近似值。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估算最后一环,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估算的实际问题奠定一生的基础
(三)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积的近似值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点移动规律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数近似数等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分析总结规律。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由于学生知识与生活经验的不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结果;对小数点的变化过程中用0占位的理解。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从生活出发,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并用近似数表示结果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3)感受求积的近似值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说明自己确定的近似值合理性。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为此我把本节课的教法定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立模型——巩固练习。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了解电费收据上的数学;收集常吃水果的含糖量 ;特别关注猕猴桃的含糖量。
(积累生活经验,为课上学习做准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常吃水果。
看到这些水果,你想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展示学生收集的常吃水果的含糖量。师:你发现了什么?猕猴桃的含糖量怎样?
(从学生感兴趣的水果入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水果的一些常识,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学习新课
1、最少含糖量问题
多媒体出示:书第14页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台秤上的数学信息;研究人员话语中的信息)
教师板书: 猕猴桃每千克含糖 0.08 千克—— 0.14 千克 师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 每千克猕猴桃最少含糖 0.08 千克 最多含糖 0.14千克。
(重点让学生理解“每千克猕猴桃含糖 0.08 千克——0.14 千克” 的实际意义,理解生活中的数学语言,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多媒体出示:“0.6 千克猕猴桃至少含糖多少千克?” 师:怎样列式? 学生说 教师板书。0.08×0.6
师:要求: 先估计一下 0.08×0.6 的积有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在黑板书写。
学生自主试做 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出现的计算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
交流计算的方法。
师:0.08×0.6 的积是三位小数 而 8×6 积只有两位怎么办
生: 在 48 的左边补一个 0 占位,在 0 的左边点上小数点后 整数部分写 0。
教师边重点强调小数位数不够用0占位的意义方法。说明保留近似值的意义 提出 0.048 要保留两位小数怎么办 结果是多少 ?
讨论:0.048的小数部分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怎样取近似数?
(0.048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小数部分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比5大,向百分位进1。)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 教师介绍“计算小数乘法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
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最后 求出 0.08×0.6 积的近似值。
0.08×0.6≈0.0
5千克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会独立思考,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2、最高含糖量问题。
出示问题 2:0.6千克的猕猴桃最多含糖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0.14×0.6
学生自己尝试计算。要求写出竖式,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指名板演
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 重点讨论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中,重点关注后进生。交流时,关注优秀生的表达,关注后进生的理解。)
讨论“0.084 保留两位小数怎么办”的问题。0.14×0.6≈0.08
千克。
(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方法,加深理解,同时兼顾后进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中的“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试做 交流时 说一说是怎样保留近似数的。
(如果有学生保留一位小数得11.2元,老师首先给予肯定,然后说明国家计算电费不能出现一分的差错,所以要保留到分。
(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联系实际的生活。同时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课堂练习
“练一练”的第1题填表按要求取积的近似值。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5题先让学生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完成。(通过练习熟练取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的价值,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交流 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进一步内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六、作业
课本第 15 页“练一练”的第 2、3题。了解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信息,自编题并解答。
(巩固取积近似数的方法,拓宽学生视野,积累数学经验。)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积的近似值》教学体会
本节课《积的近似值》是小学数学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课前我布置了两项任务:了解电费收据上的数学;收集常吃水果的含糖量,特别关注猕猴桃的含糖量。既积累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为课上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本节课难点的突破打下了基础。本节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二是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第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前两节已经掌握,这节课主要是熟练算法。计算是学生小学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是数学解决问题的基石。因此在这个目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独立计算,学生板演的方式教学。这样前两节学习好的学生在竖式计算过程中,熟练了小数乘法分的方法,同时老师在巡视过程中,能及时的关注并辅导后进生学习。这样安排学习过程,既做到了课标的面向全体,有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二部分内容是新知,我通过生活事例,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掌握这节课的重点。通过求猕猴桃的最少含糖量的问题引导掌握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求最多含糖量的问题,熟练求积近似值的方法,同时及时辅导后进生。通过练习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一定要联系实际。这节课的设计,难点突破有方法,重点突出掌握好,学生学习有信心,课标精神融其中。
第二篇:《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
《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口算
0.210.4 30.6 2.54 0.17-0.080.20.3 1.20.05 0.4320 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7.996(保留两位小数)
二、导入新课教师谈话:王红的妈妈是单位的采购员,她为单位购买了如下商品,商店为她出具了一张发票.出示图片:发票,里面数据没填全,你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写完整吗?(学生试做)
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
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
3.计算下面各题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关于求近似值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看资料,看谁找的多,找的全.
五、巩固练习:
(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
(四)思考题: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是2
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六、课后作业:
(一)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二)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5.7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板书设计积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例、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小学教 学 设 计网)
教学设计点评: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积的近似值的探究活动
1.班内开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钱,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动,把每人捐款情况记录在黑板上(钱数用小数表示),请同学帮助算出总钱数(得数保留整数)提示:如果有捐款数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计算。ww w.X X jxs.C n
2.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计算器完成一次为家里买菜的任务(去自由市场),计算出所共费的总钱数。操场面积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活动准备计算器,米尺,记录单
活动过程
1.测量一下自己一步的长度大约是几米(一般走路时的步长),并记录这个数值.
2.先步测操场的长,用正常步长走路;记下有多少步,算出操场的长.
3.用同样的方法算出操场的宽.
4.计算整个操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5.用计算器验证计算结果,用米尺实际测量操场的长与宽,计算出面积,进行对比。
第三篇: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积的近似值》,重点是教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教学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体会。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我觉得能把看似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有趣,情境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积的近似值”的教学中,我始终注重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我从个人买香蕉的例子开始,我告诉学生昨天我买了一点香蕉中,大家猜一猜我付了多少钱?我还告诉学生香蕉1.8元一斤,我一共买了二斤一两,你知道我付了多少钱吗?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开头的引入,一方面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受求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主动关注自然和社会。
2.始终关注思考的主体是学生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我做到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计算积的近
似值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巧妙设计故意犯错用“=”、答题不用上“大约”,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强调看清题目要求积应保留几位小数,强调取近似值中应注意用“≈”,答题中应注意用“大约”)。
3.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我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中练习形式略显单一,可以多样化练习,例如:设计一些改错题,口头练习。学生上黑板练习中的错误可以保留,能唤起学生的记忆。练习设计中对数值的设计没能让学生很好的应对,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不足之处。
教学中数学方法总结可以让学生先说,教师再总结 ,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加深记忆。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2
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然后质疑为什么狗的嗅觉最灵敏呢?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2.始终关注思考的主体是学生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我做到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计算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积应保留几位小数),讨论的焦点始终关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3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应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应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应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4
在课前谈话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求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很生疏,真正掌握的学生很少,这时我意识到学生的知识背景与我当初的预设有了很大的出入,那么在学习求积的近似数之前,必须让学生学会四舍五入,所以我在引入主题图之前,我先给学生复习了求一个整数、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重点在四舍五入时根据哪个数位进行判断,通过对几组不同的整数、小数进行取近似数,让学生演板、解释和订正,让全体同学从这个环节中掌握了求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通过情境图顺利导入新课。
在顺利解决了教材例题之后,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理解还不够完善,我就在课堂巩固这个环节,随机加入人民币的近似数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争论中解决了这一认知难点,从而完成了对教材知识的扩充,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某些积的近似值的特殊性。
反观这节课,因为有了课前对学生的知识背景的了解,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较准确的切入了学生新旧知识的交汇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后面的'知识扩充留有余地。但是这节课学生之间交流的活动较少,练习的形式不够多样。此外,针对班上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将是后期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5
一、是从现实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做数学,教学中多次营造现实情景,用“‘分’后面小钱怎样处理”,“操场面积保留到哪位”等具体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思考体会近似值的产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突出“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在学生掌握近似值有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是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教学中提供了很多让学生表达,倾听,提出自己想法的情景后体会,如讨论“分”后面的“千”怎样处理,讨论操场面积用近似值还是用精确值表示,截取到哪一位,这些交流后讨论都深化了学生对近似值的理解,丰富了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是创造性使用器材,如把例子情景化,把练习二第三题进行改造后作拓展数学内容,这样创造性使用器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能体现生活中的数学价值,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积的近似值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积的近似值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P10例
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 1.78×0.45≈0.80两位小数)0.2 8 6 3.2 7 2.0 4
× 0.3 2 × 1.5 × 2 8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0 8 5 8 3 2 7 4 0 8
3.2 9 1 5 2 4.9 0 5 5 7 1 2
(保留
三、运用
1、一千克白菜的价钱是6。78元,妈妈买了0。8千克,应付多少题?
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保留两位小数。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P8第1题。
课后小记:
补充的一道生活中购物的题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全班仅一人主动保留了结果,这反映出数学与生活脱离的现象及待解决与完善。但这题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学生保留的是一位,而我建议他们保留两位,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
第五篇: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在计算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积应保留几位小数),讨论的焦点始终关注 “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数学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范文一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应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 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应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应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数学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范文二
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然后质疑为什么狗的嗅觉最灵敏呢?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2.始终关注思考的主体是学生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我做到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计算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积应保留几位小数),讨论的焦点始终关注 “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
数学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范文三
一、是从现实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做数学,教学中多次营造现实情景,用“‘分’后面小钱怎样处理”,“操场面积保留到哪位”等具体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思考体会近似值的产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突出“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在学生掌握近似值有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是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教学中提供了很多让学生表达,倾听,提出自己想法的情景后体会,如讨论“分”后面的“千”怎样处理,讨论操场面积用近似值还是用精确值表示,截取到哪一位,这些交流后讨论都深化了学生对近似值的理解,丰富了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是创造性使用器材,如把例子情景化,把练习二第三题进行改造后作拓展数学内容,这样创造性使用器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能体现生活中的数学价值,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