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蕉变戏法教学及反思
活动名称:《香蕉变戏法》
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准备:香蕉若干、黑色袋子、刀、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幼儿用手摸的方式来直观的感觉香蕉的基本特征。教师事先将香蕉放在黑色袋子里,请每个幼儿用手摸的形式来感觉香蕉,他们会说摸上去凉凉的、冰冰的、软软的词语来形容。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香蕉、苹果、柚子、桔子等。而我则用很神秘的眼神偷偷的看口袋里是什么时,幼儿兴趣很快被带动起来;香蕉放在黑色袋子里,请每个幼儿用手摸的形式来感觉香蕉,他们会说摸上去凉凉的、冰冰的、软软的词语来形容。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香蕉、苹果、柚子、桔子等。而我则用很神秘的眼神偷偷的看口袋里是什么时,幼儿兴趣很快被带动起来;
2、香蕉变戏法
香蕉弯口向上,像什么。幼儿分别能说出像小桥、像月亮、小朋友的嘴、公园的门、彩虹等;香蕉弯口向下,能说出像小床、小船、滑梯、摇马床;香蕉站立,能说出像机关机、大象的鼻子;教师将香蕉放在嘴与耳朵之间,幼儿能说像电话。一起唱歌唱〈〈打电话〉〉;
3、每个桌子上两根香蕉,幼儿分别手摸、闻香蕉的味道分组讨论香
蕉应该怎么吃?引导幼儿能说出分着吃的想法。体会分享的快乐!
4、请幼儿剥香蕉。说出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咬上一口的感觉。
5、将剥开后的香蕉皮回收在垃圾桶里。
《香蕉变戏法》反思:
这堂课是语言课,充分让幼儿体会到快乐教育,在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课堂分别以手摸------看戏法------闻----回收四个步骤来完成。这堂课主要利用香蕉的外形呈现了香蕉的“卧“、”躺“、|立”等不同特征从而启发幼儿的大胆想像,培养幼儿能主动发言,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鼓励幼儿从小养成爱思考、肯动脑筋的好习惯。并借此发展幼儿的发展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语言的活动兴趣的表达能力。虽然整个活动中的教学环环能吸引幼儿,幼儿的表现是愉悦的、主动的。他们仔细的观察着,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的交流着,快乐的品尝着。但也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先前设计的,剥开的香蕉放在盆子里,小朋友一起分着吃这个规刚没有强调清楚,以至于有小朋友一剥开就直接吃起来;所以以后在语言上更要突出对幼儿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能成帮助幼儿更好的完善自己。在设计的课程中,香蕉发给小朋友的时候都要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闻一闻,以及剥开皮的香蕉皮像什么,咬上一口的感觉这些细节上的事项在我的课程中全都没有体现出来,这可能与我有些放不开,在语言引导技巧上有所欠缺。在教学中还有些准备的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吸取经验,在总结中不断的提高。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活动设计:香蕉变戏法
幼儿园小班活动设计:香蕉变戏法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常常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巧妙地将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像,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像结果。2.发展幼儿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准备:
1.香蕉若干。
2.方纸盒1只,湿毛巾若干。过程:
一、产生兴趣
师(出示方纸盒作神秘状):这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样子长长的,皮黄黄的,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 幼:是香蕉。
二、想像活动
师:这香蕉会变戏法,你们信不信? 幼:信!幼:不信!师(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弯曲状):香蕉开始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桥。幼:像月亮。幼:像彩虹。
师(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长条状):香蕉又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床。幼:像小船。幼:像滑梯。幼:像摇马。幼:像挖土机。幼:像虫子。
师(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电话状):香蕉真会变戏法,瞧,这样看它像什么? 幼:像大刀。
师(把香蕉放在耳边):喂!幼:像电话!幼:像我爸爸的手机。
师: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幼儿模拟打电话状,与教师进行简短的对话。)
师: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 幼:像大象鼻子。幼:像大象牙齿。幼:像手枪。幼:像大炮。
三、分享
师: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幼儿尝试剥开香蕉皮,对不会剥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帮助。)师(把香蕉剥成状花儿):你们觉得剥开的香蕉像什么? 幼:像蜘蛛。幼:像花。幼:像喷泉。
师:下面请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一部分一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第三篇:小小班语言活动:香蕉变戏法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对吃、玩有着不解之缘,他们为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在幼儿入园时不难发现他们总免不了带些吃吃玩玩的东西,既然幼儿对吃玩感兴趣,我们何不借题发挥,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这样既体现了“生活即教育,教育走进幼儿生活”的主题,又能让幼儿从中获取一些感性经验,还发展功儿的各方面能力。我设计的这节活动源自我班的辰然小朋友带的一个大香蕉,香蕉独特的外形特征启发了我,何不运用香蕉的“卧”、“躺”、“立”等不同状态启发幼儿进行想象,并采用“香蕉会变戏法”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探索想象,让幼儿从小养成爱思考、肯动脑筋的好习惯。这节活动一方面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另一方面培养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目标:
1、发展了思维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2、引导 了用肢体语言进行动作表现。
3、培养了对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
1、实物:大香蕉若干。
2、方纸盒1个;毛巾若干;录音机。
3、场地:铺设地毯,师幼围坐一起。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因为小小班幼儿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不超过10分钟,所以教师应开门见山地直导入课题。而下面则是以“吃”为兴趣引线,让幼儿不知不觉进入活动。] 教师出示 作神秘状,让幼儿猜: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样子是长长的,皮是黄黄的,用手扒去皮才能吃的是什么? 幼儿一听到是好吃的,便认真起来,有几个幼儿猜到说:“是香蕉”。[让幼儿回忆了感性经验]
二、拿出香蕉,启发想象,鼓励用动作展现。教师说:“香蕉会变戏法,你们信不信?”[用疑问、用游戏的口吻再次打开幼儿兴趣的闸门。]
1、师面带微笑,轻轻地把香蕉呈现。(弯腰状)启发:香蕉开始变戏法了,这样看,像什么? 幼儿:像小桥、像月亮。(师竖起大拇指夸赞)
2、师面带神奇色,轻轻把香蕉呈现。(躺状)启发:香蕉又变戏法了,这样看,又像什么? 幼儿:(这次说的很多)像小床、像小船、像滑梯、像摇马。(十分离奇的有):像挖土机、像虫子。(对特别离奇的回答,教师鼓励幼儿鼓掌表扬。)鼓励:请小朋友自己做挖土机挖土看,做大虫子爬行。(此时,幼儿会在自由创造中尽情地用动作表演,满足了表演欲。)
3、师面带惊讶色,轻轻地把香蕉呈现。(垂状)启发:香蕉真会变戏法(鼓励幼儿鼓掌对“香蕉”表示表扬)。这样子看,又像什么? 幼儿:(七嘴八舌说开了)师把手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此刻便开始回答。有的说:“像机器人”、“像大刀”。提醒:师把香蕉放在嘴与耳之间笑着不做声。幼儿:(大声地说)像电话、像我爸爸的手机。鼓励:请幼儿跟老师来通电话吧。[因为幼儿刚说完电话,就有几个好动幼儿马上做打电话形情,于是,教师就随即进行“打电话”动作和幼儿通起“话”。可见,教师应根据幼儿表现情况灵活调节活动,这样,既稳定幼儿易乱的情绪,又让幼儿获得行动上的满足。]
4、师面带夸张色,“狠狠地”把香蕉呈现。(立状)启发:小朋友看:香蕉变戏法一点也不累,这下子又像什么啦? 幼儿:(男孩子想象的快)像大炮、像机关枪(其余幼儿也受到启发)说:“像飞机”。[这些回答是幼儿从经常玩的枪、飞机等那儿获取的,可见,丰富幼儿感性经验是何等重要。] 再启发提醒:师把香蕉放在鼻子前,微笑地看幼儿。幼儿:像大象鼻子、像大象牙齿。鼓动:小朋友离开位子学解放军叔叔开枪、开大炮。之后,一听沉重的音乐,幼儿便把激昂的动作改成艰难地学大像走路了。[这时的气氛很热闹,把此次活动顺利地推向高潮。] [教师四次用“香蕉会变戏法”,四次不同的表情、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目的是想吸引幼儿让幼儿在想象中获取快乐,而不是觉得此次活动枯燥难挨,并用“轻轻”、“狠狠”的动作让幼儿陶醉在一种意境中,从而更能积极地投入活动,大胆轻松地发挥想象,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兼着启发、鼓励的原则在旁引导,使师、幼互动显得自然而和谐。]
三、与幼儿分享食物
1、在分享之前,让幼儿用毛巾擦过手。在分享过程中,告诉幼儿有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在分享之后,教育幼儿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2、让幼儿尝试扒开香蕉皮,对不会扒的幼儿教师进行适当指点,最终让幼儿自己扒开皮,这样,让幼儿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3、幼儿会边吃边说,教师便随机加了一个小小的启发:扒开的香蕉 又变了。像什么呢?幼儿说:“像蜘蛛”、“像花”。竟有一个幼儿说:“猴子”。没用“像”这个字。于是,我问:你为什么会想到猴子?他说是因为猴子爱吃香蕉呀!(好聪明,我拍了他的头夸奖一番)之后,便让幼儿给以掌声鼓励。
4、在分享过程中,还让幼儿边吃边说:“好吃,好吃,又变小了”。让幼儿从吃中获取整体 部分 变小 没有的渐变过程。[结束部分是幼儿最渴望得到的,在幼儿分享食物中,教师注入友爱教育与卫生教育,使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各方面教育,很适合小小班幼儿的特点。]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整理场地。
第四篇:小班《香蕉变戏法》教案
小班《香蕉变戏法》教案
[活动准备]
1、香蕉若干。
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垃圾桶两个。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水果,它的样子长得长长的、弯弯的、皮是黄黄的,拨开以后才能吃,小朋友们猜一猜它是哪一种水果?
二、想象活动:
1、(教师出示香蕉)这香蕉宝宝会变戏法,小朋友们信不信?
2、(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形状):香蕉宝宝开始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如小桥、月亮、彩虹等)
3、(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状):香蕉宝宝又变戏法了,你们看它象什么?(如小床、小船、滑梯、摇马、挖土机、虫子等)
4、(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状):香蕉宝宝真会变戏法,瞧,这样它像什么?(如大刀、电话等)
三、拼摆活动:
刚才是一个香蕉宝宝在变戏法,许多香蕉宝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2-3名幼儿和教师一起示范,看许多香蕉会变成什么。(如,火车、花、太阳等)
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把自己想象的物品摆出来,并讲述自己摆的是什么。
四、分享活动:
1、我们把香蕉剥开,看看剥开后的香蕉象什么?(蜘蛛、花、喷泉、海星、章鱼等)
2、让我们来闻闻,这香蕉可真香,吃起来一定很甜,我们把果皮放入垃圾桶里,把香蕉变没有了吧。
3、今天小朋友看香蕉变戏法都很开心,回去以后还可以想一想,还有哪些水果也会变戏法,来告诉老师或是你的好朋友,好吗?
五、活动结束。
第五篇: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 二 探索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师:请回答。(并请他上台演示。)
师: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
吗?
(师板书:10÷2=5(根))师:10,2,5分别表示什么?
生:10表示有10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5表示每只分得5根。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师板书:“10÷2”读作“10除以2”。)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生跟着读)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10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5叫做商。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10÷2=5(根))
被除除 商
除
数号数
师:真能干!你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三 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生:(齐答)敢。
1.连一连。
(1)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10÷5
(2)有10个梨,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10÷(3)27除以9,商是多少?
27÷9
(4)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包子,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子?
32÷8
(5)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
5×2 2.看图写算式。
出示六个桃子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个)
出示12个智慧星,平均分成3份,每份画几颗星?
()○()=()(颗)3.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根)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
(3)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根)
(4)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根?□÷□=□(根)
师:请你说出(3),(4)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四
拓展思维
用20÷4=5编一个数学小故事讲给大家.五
课末小结,归纳新知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分香蕉》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 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表现在:
1. 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使用儿童化语言,减慢语速,符合低段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2. 猜一猜,分一分这个环节的过早出示,不利于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以及商的含义。可作为拓展训练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3. 教学设计的内容有些过于饱满,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掌握的不好。
分香蕉第二章篇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本节教材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节,学生经历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本节开始把“平均分”转换为列除法算式表示,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刚刚开始接触除法,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4、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5、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1)我会读。
6÷
210÷
518÷
4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
(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
(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教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
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第三篇
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师:昨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答:(分桃子、一样多、平均分)师:学得咋样? 生:好。
师:淘气今天可要考考你。出示课件:考考你 1.填空: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3×()=12()×5=15 5×()=30()×4=16()×6=18()×9=9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个。(生:每人分2个。)(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班级回报)
(由“考考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课题引入
师:(出示课件)看,老师今天带谁来了? 生:小猴子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 生:香蕉
师:板书课题:—— 香蕉
(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问题探究
1、看一看、找一找
师:(课件演示:我能行)认真看图,找一找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12根香蕉。
生2:2只小猴、一只猴妈妈。
师:看得真仔细。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猴妈妈可犯愁了,怎样分才公平呢?你们能帮帮它吗? 生:能,平均分。
(师补充课题:分香蕉)2.圈一圈,说一说。师: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圈一圈。
师:每只小猴分得几根? 生:6根。
师:对不对呢?火眼金睛的大圣来了,请他做裁判。(演示课件)生:对。(拍手表扬)3.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用圈一圈的办法知道每份是6根。笑笑可不同意这种办法。你们想知道笑笑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想。
(演示课件:12÷2=6(根))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师:我们看笑笑是怎么读的。(全班同学跟笑笑一起读)
师:(演示课件)淘气又给我们带了一个问题: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 生:4个盘子。
师: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叫什么名字? 生:不知道
师:像起名字一样我们给这个算式中各部分都起个名字好不好? 生:好
师:还是让淘气告诉你们吧。
(动画演示课件:12 ÷ 4 = 3(根))被 除 除
商 除
数 号 数
师:谁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生教)
师: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四、体验感悟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学生汇报:
生1: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生2: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4根。算式是:12÷3=4(根)。生4:小猴家来了2位客人,每人6根。算式是:12÷2=6(根)。教师出示课件: “齐天大圣”来帮忙,补充并订正结果。12÷6=2(根)12÷4=3(根)12÷3=4(根)12÷2=6(根)12÷12=1(根)
(老师补充: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1根。算式是: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算式2。)生: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充分利用课件,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圈一圈、说一说、淘气和笑笑来帮忙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五、实践应用
1、把()根蜡烛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根。列式:()÷()=()(根)
2、把()个苹果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个)
3、火眼金睛(列式对的打√)
12个草莓装3盘,每盘装几个?12÷2=6(个)
()
12÷3=4(个)
()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小狗。平均每只小狗得几根骨头? 18÷2=9(根)
()
18÷6=3(根)
()
4、把12根筷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
(根)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根)
5、教师巡视,课件订正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枯燥的数字更具情趣,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六、小结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学生谈收获)
师:学习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但也有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火眼金睛的大圣引入新课,激发他们的兴趣。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以生活,数学就在我身边”。
4、在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方面表现得不够,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