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测控】八级政治下册第五课第框隐私和隐私权教案新人教版-精
隐私受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过程与方法:能自主的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手段,实践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的隐私习惯,增强人格独立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
难点:隐私的概念;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授课时间】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问:“我能拆这封信吗?”“如果我强行拆了,怎么办?” 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
二、活动探究
(一)人人有隐私
活动一:帮小红讲清道理
学生阅读教材P46页内容,对小红的做法发表个人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注:不必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够讲清道理,但从中可了解学生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已有认识)。小红的故事中,小红没有告诉同学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住址等信息是正确的行为,是合法维护自己权利的行为,而不是所谓的不合群、不开朗。
公民都享有隐私权。小红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父母信息等都属于个人隐私,小红有权保密,所以小红的行为是正确的行为。讨论:“隐私就是臭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们? 从隐私的概念和内容可以看出,“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是错误的,隐私简言之就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
隐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它具有①合法性,②私人性,③隐秘性和④主观性的特点。可见,隐私并非丑事。
活动二:阅读P47两段相关链接,学生列举类似的例子,明确当今世界,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们迫切要求保护个人隐私,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为什么?)活动三:共同学习教材P46页大字内容,重点了解隐私的具体内容和保护隐私的意义。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活动四:案例:某影视明星认为某报侵犯了自己隐私权的事例。围绕书中两问题作简要分析,引出隐私权的问题。
报社刊登的内容,有关明星年收入部分合法,有关婚恋部分则侵害了该明星的隐私权。一般而言,个人收入、婚恋情况是他人的隐私,报纸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同时对他人的个人收入、婚恋情况等隐私有保密义务,只有权利人才能公开或允许他人公开自己的隐私。
活动五: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1)学生阅读案例(某派出所非法搜查的事例),并结合P49页的相关链接的内容,讨论:
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显示《宪法》和《刑法》的相关条文,得出: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害。
(2)讨论:“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窗口服务行业为保护客户的个人帐号、储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资料而采取的措施。“一米线”的设立有什么作用?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得出:公民有权对个人的信息保密。(板书)
(3)情景展示:未经同意,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学生私自撕下同学信封上的邮票。思考: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请说说理由,并列举类似的现象。
引导学生明确通信包含多种方式,而不仅限于普通信件。得出结论: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
三、知识小结
1、人人有隐私 隐私的含义 隐私的内容
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隐私权的含义 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四、巩固练习
(一)辨析题: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无权将个人隐私公诸于众。
(二)材料分析题:
15岁丽丽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一个小书桌,书桌里有个小抽屉,一把小锁,就可以将自己的小秘密锁在里面。
这天放学后,丽丽突然发现自己书桌抽屉上的小锁不知怎么被砸开了,打开抽屉一看,里面的东西好象被翻过了。丽丽赶紧走到厨房,问正在烧菜的妈妈:“妈,咱家是不是来小偷了?我书桌抽屉上的锁给砸开了!”妈妈笑了,她轻松地说:“不要慌,书桌的锁是我砸开的,我想看看你的抽屉里到底有什么东西。”丽丽听完后,又气又恼。请回答:
(1)妈妈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2)作为父母,有义务履行对子女的监护职责,父母了解子女思想动态的正确途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答: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隐私权就是公民隐藏个人私事,未经本人许可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尊重他人隐私,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必须遵循的共同生活准则。
随意揭露他人的隐私,使他精神受到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为了达到打击陷害他人的目的,采取揭露隐私的手段,肆意破坏他人的名誉和人格,都是违法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答:
1)妈妈的作法是不合法的,她侵犯了丽丽的隐私权,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不宜公开或愿公开的,不妨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个人私事,如个人的心理活动、日记的内容等。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2)观察子女的日常行为,和子女谈心,找老师或子女的同学了解子女在校表现,留意子女的日常交往等。
第二篇:【名师测控】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课第2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案新人教版(新)
隐私受保护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过程与方法: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格独立意识,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维护隐私权
难点:理解尊重他人隐私需要责任和信誉 【授课时间】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芳的母亲发现小芳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次偷窥后发现女儿在写日记。于是母亲乘小芳上学之机偷看了小芳的日记,发现了小芳对班里某同学有好感,于是断定小芳在谈恋爱。马上赶到学校去找老师商量解决办法,老师信以为真。把小芳叫到办公室询问,小芳矢口否认,可母亲与老师都不相信。此事恰好被在办公室的另一同学听到,该同学到教室宣布了小芳谈恋爱的消息。小芳回到教室,发现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而且在背后议论纷纷。小芳觉得难以证明自己,于是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思考:谁该为小芳的出走负责?从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二、活动探究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活动一:活动体验搬弄是非
让第一个同学通过耳语告诉第二个同学并记录:贝奇的爸爸妈妈昨天又吵架了。然后依次通过耳语传给其他同学,要求,在传话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添油加醋。看最后一个同学所得到的信息是什么。
通过活动说明,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活动二: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学生谈谈:你或身边的人的隐私是否得到尊重,为什么? 强化隐私意识需要怎么做?
活动三:尊重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学生分析,思考: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引导学生对责任与信誉意识的重视。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活动四:分析课本P52的材料
讨论:小旺的行为有没有侵犯小松的隐私权? 活动五:判断以下行为是否侵犯公民隐私权:(1)教室里安装监视器;(2)银行、超市安装监视器;
(3)公安机关侦查案件时窃听电话,翻看犯罪嫌疑人的日记等
(4)求职时,对方问:“你有过男朋友吗?”“体重多少?”“身高多少?”(5)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日记本用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目的:让学生了解,侵犯隐私权的一些具体表现。同时通过讨论在教室安装监视器是否侵权来加强学生的辨证看问题的能力。活动六: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学生讨论:如果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不法的侵害,你会怎么处理?(1)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结合课本P53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维权的方式有多种,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何种方式来维权;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在网络中。活动七: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
材料:小月的父母近来总是吵着要离婚,弄的小月无心学习,成绩下降。好友小芹及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想弄清小月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帮助她,可小月认为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能把情况告诉好友及老师。尽管小月很想找个人倾诉并希望得到帮助。阅读材料分析:对小月保护隐私的做法你是否赞同?
目的:使学生认识到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在遇到困难,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三、知识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世界很美,纷繁复杂。
2.希望每一位同学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隐私权。让我们共同努力,给隐私一个自由的空间!
四、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属于尊重他人隐私的是()A搬弄是非、接人短处 B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的私事 C传播别人的秘密 D 不干涉他人的私生活 2.尊重他人隐私是()
①是尊重他人的名誉权 ②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
③每个公民必须遵循的共同生活准则 ④每个公民守法的表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这样做的好处()
A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B能使隐私成为真正的隐私 C有利于树立人的威信 D.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4下列属于不尊重他人隐私或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①在银行柜台前设置1米线 ②网站将其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信息公司 ③警方为尽快抓捕犯罪嫌疑人,将其通缉犯的照片、姓名及相关,通过媒体进行公开 ④进别人的房间要先敲门 ⑤小林的妈妈偷看他的日记 A.①③⑤ B.②⑤ C.①④⑤ D ②④⑤
5.小于在登陆一家游戏网站的私人服务器的时候“私服”要求他输入个人信息,随后几天他总是受到各个游戏公司和网站的电话,小于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了。你认为小于应该()
A。利用黑客原件报复网站 B.置之不理
C.给对方公司打电话,要求其删除自己的个人信息,否则付诸法律诉讼 D.直接控告对方公司
6.尊重和维护个人的隐私需要每一个公民()
① 树立隐私意识 ② 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 ③增强法制观念 ④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请你简要回答问题:
某学校女生李某因嫉妒同寝室的另一名学生林某,用有照相机功能的手机偷拍了林某在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片,在同学中传看,并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林某,给林某造成很大的痛苦。
(1)李某的行为侵犯了林某的哪些权利?
(2)对此,林某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1D、2D、3A、4B、5C、6C 7.(1)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
(2)林某可与侵权人协商,告知李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求李某停止侵害,赔礼道歉;也可以想有关部门提起诉讼,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办法可行即可)
第三篇:【名师测控八级政治下册第四课第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教案新人教版-课件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公民享有的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和姓名权。
过程与方法: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授课时间】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
二、活动探究
(一)我有肖像权
活动一: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 40 页的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1)这一事件涉及公民的哪些具体权利?(2)法院的判决对受害人有什么意义?
教师指导,归纳总结: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它的制作方法丰富多样,可以用绘画、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再现特定人的音容笑貌。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那么,什么是肖像权哪? 活动二:公民有肖像权
教师导入小红的案例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
(1)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肖像使用权、获酬权、肖像制作权)(2)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构成侵权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通过分析我们明白了,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安部门为了追捕犯罪嫌疑人,在发布通缉令时,使用他们的照片,不属于侵权行为。活动三: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侵害公民肖像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活动四:小丽的故事
目的:通过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侵害公民肖像权行为的认识,明确可以运用法律武器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求:学生阅读P42页的并思考书中的问题。学生发言,教师小结。略。
(二)维护姓名权 活动四:公民有姓名权
我们之所以一看到雷锋、董存瑞、鲁迅这些名字就能说出他们的事迹,是因为姓名是一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与某个特定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人姓名它包括正式姓名、笔名和艺名等,它使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提问:你知道这项权利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划书。活动五:牛顺父子的冲突。
目的:引导学生知道法律对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要求:学生阅读P43的材料并思考:牛正干涉牛顺改名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教师指导,归纳总结:我国法律规定只要 18 周岁以后,公民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姓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也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公民有姓名权并受法律保护,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下面我们看 活动六:公民的姓名权不容侵害 活动:张楠的案例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侵害公民姓名权的具体表现明确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 44 页案例并思考:(1)张楠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2)受害人应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教师指导:《民法通则》第99条的规定:凡是非法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的,不管是否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均构成他人姓名权的侵害。因此,张楠盗用、冒用他人姓名,侵害公民姓名权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别人的损失。
三、知识小结:
1.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肖像权和姓名权,作为公民要尊重他人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肖像权和姓名权。
2、我们要记住侵犯他人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四、巩固练习
多项选择题:
1.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
A.生命健康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肖像权、名誉权 D.姓名权、隐私权
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A.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 B.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C.受我国法律的保护 D.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进行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
3.下列属于侵犯他人肖像权行为的是:()
A.未经本人同意,将其相片印在挂历上
B.未经本人同意,将其相片印在广告上
C.将自己的相片贴在墙上
D.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4.下列属于妨碍通信秘密的行为是:()
A.私拆他人信件 B.偷阅同学的书信
C.应收信人之邀代其读信 D.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
5.受法律保护的特殊对象是:
A.妇女、未成年人 B.男子
C.老年人 D.残疾人
参考答案:
1.ACD;2.ABCD;3.ABD;4.ABD;5.ACD;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思想政治下册第五课第一框参赛课《隐私和隐私权》优质课比赛教案
八年级下册《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概念,明确法律保护个人隐私和隐私权。能力目标
能自主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运用法律保护隐私和隐私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了解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隐私与丑事。
【教法学法】
通过情景的设置来探讨问题,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共同解疑。
教学中要采取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在合作、自主探究、兴趣学习中达成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咱班的曹森同学遇到了一些烦心事,让他很苦恼,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他好吗? 学习新课
活动一:表演情景剧,使同学们搜集剧中及生活中的隐私例子,从而得出隐私的含义:隐私是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是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并进一步区分隐私和丑事这一容易混淆概念,加深对隐私的认识和理解。做一些关于隐私的判断。
教师过渡: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才能放松自由的身体和心灵,但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发达,个人隐私越来越难得到保密,我们来看一幅图片和一段报道。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公民,必须牢固树立隐私意识,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当然,法律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法律保护我们的隐私权。
活动二:学习隐私权的含义及主要内容,隐私权,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具体内容包括:
1、私人生活安宁权(住宅不得私自侵入监听)
2、私人信息保密权(身体状况、密码等)
3、私人通信保密权(信件、邮件、电话等)
判断课件展示案例具体侵犯了公民的哪些隐私权。街道的派出所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对公民住所进行搜查,他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网站将他的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等信息公布在论坛上,网站的做法合法吗?妈妈偷听他电话侵犯了他的什么权利?
活动三:“我来当主角”通过续演故事,体会怎样处理自己隐私和父母关爱的矛盾,情感得到升华。
教师总结:如果把这节课做一个比喻的话,我觉得他就像一座房子,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用来隐藏那些不愿意公开、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隐私权就像一扇门,依法保护着个人的隐私不被非法泄露,自身安宁不被非法侵扰,我们公民也要树立很强的隐私意识,不要轻易的将这扇门打开。隐私是绿草地,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愿人人树立隐私意识,同时尊重他人隐私,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让我们的心灵有个家。
第五篇: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课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教案新人教版
隐私和隐私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培养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阅读教材,理解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同学和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隐私的内涵,懂得保护隐私的必要性,知道隐私权及其具体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等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权受侵害时的法律救助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本框“隐私和隐私权”主要围绕隐私和隐私权而展开——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隐私,说明了隐私的含义及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重要意义;在隐私权的叙述中,不仅阐述了隐私权的含义,而且介绍了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同时还强调了公民不得滥用隐私权。教学设计
1.情景导入——“隐私知多少”
活动内容:《2056年的外卖服务》(电话声)嘟嘟嘟嘟………… 男:喂……
女:李先生,您好,pizzata专门店热情为您服务 男:你怎么知道我姓李?
女:根据您的来电,我们即可从电信局得知您的姓名及地址,请问您要点餐吗? 男:哦?那挺方便的,我要一个芝士海鲜pizza。
女:李先生,两个月前,您的体检结果显示您的胆固醇偏高,依照医嘱应该少吃海鲜,您还要换一款吗?
男:你又是怎么知道我的体检结果的?
女:根据您的来电,我们即可从各大医院得知您的就医记录。男:那,那要一个杂菜pizza吧!
女:先生,根据您本年3月15日在星星餐馆用餐记录,您是不吃青瓜的,杂菜pizza中有青瓜,您要换一款吗?
男: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干脆你说了算了
女:好的,先生,根据您的饮食喜好和您最近的医疗记录,我们餐厅的田园pizza最适合您
男:随便吧,快点送来。
女:先生,请允许我提醒您,您的银行帐户中只有20元,信用卡欠帐5000元,已达信用额,不能使用,所以请您准备好现钞,货到付款。谢谢。男:啊?你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说一说:①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②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 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教师将其摘录在黑板上,便于后面的学习之用。思考:①什么是隐私?②什么是隐私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并让学 生从中了解什么是隐私,隐私包括三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和私人领域。教师行为:组织讨论,引导学习什么是隐私,哪些属于隐私等,并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隐私的概念。
2.情景二——“隐私就是丑事吗?” 活动内容:故事描述——小红刚上中学不久,就有同学问她家里的电话号码,父母工作,家住哪里等,想和她做朋友,有的同学还主动告诉了她自己家的一些情况。可小红说,这是我的隐私,我现在还不想告诉你们。于是有同学抱不平地说:“我们这么小,怎么可能有隐私呢?不告诉我们肯定是有些见不得人的丑事不肯跟我们说。”
畅所欲言: “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举例说明:不属于隐私范畴的个人信息和私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对隐私应有一种态度。并找到一些正确对待隐私的思想。
教师行为:故事描述,引导分析,正确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隐私意识和态度。3.情景三——看漫画,联系现实
活动内容:书P47相关链接图片:我们还有隐私吗?(现代科技让我们的个人隐私越来越没有了?请你列举现实生活中,利用现代科技可能或已经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我们为什么要制止这些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隐私的理解,学会正确辨别生活中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并懂得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制止。
教师行为:让学生走近生活、思考生活,并让学生感悟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4.情景四——“600名明星电话曝光”
活动内容:故事描述——某一黑客黑了一家经纪公司的电脑,并把600名明星的电话号码公布在了网络论坛中,造成众多明星纷纷接到不明电话的骚扰。而自称是“黑客高手”的人士说,这一切不过是他们的一场恶作剧游戏。设问:①该黑客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了明星的什么权利?②什么是隐私权?③隐私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连接社会热点,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谈,在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认识、了解隐私权,并体会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教师行为:教师首先通过案例故事引导学生认识隐私权;然后可以让学生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思考,自己尝试界定。最后再重点点明隐私权的内涵,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5.情景五——“要不要开门”
活动内容: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
设问:①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②如果此时正到你家门外,要你家人把门打开,你们要不要开门?说一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通过情景故事的讨论,了解涉及侵犯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引出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并点明我国宪法和刑法对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表述。
教师行为:描述故事,引导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的具体内容;出示相关法律,明确我国宪法和刑法对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具体规定。6.课堂讨论——“是爱?是侵权?”
活动内容:生活中常常有老师或者父母拆开未成年学生、子女的信件,他们强调这是因为他们有教育、保护我们的责任。你是如何看的呢?
设计意图:生活中教师、父母处于各种目的而拆看未成年学生、子女的信件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作为未成年学生一方面心理很不愿意、甚至愤愤不平,但另一方面又迫于学校、家长的威力而陷于无奈,所以通过开展课堂辩论来引导学生明确两难选择中应如何更理性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并解决,懂得用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师行为:呈现生活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引导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并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建议:围绕“是爱?是侵权?”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呈现两种观点给学生提示,如:A.父母、老师的保护是第一位的,他们做得对;B.我们的隐私是第一位的,父母没权利干涉。围绕这两种观点进行辩论,可使得辩论更具体明确,帮助学生理解体会父母、老师的行为,学会正确对待并保护自己的隐私权。7.课后延伸 “调查探索” 活动内容:请你设计一份有关个人隐私是否遭侵权的问卷调查表。可以结合你的生活实际。
设计意图:让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能有一个良好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所学的知识。提升自己认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行为:分好小组,明确要求,给以指导。并将学生的调查结果加以汇总并反馈。对学生的调查探索及形成的结果作出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