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莫扎特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摘 要
钢琴奏鸣曲是钢琴曲中的一种体裁,在钢琴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钢琴曲是众音乐的中心,那么奏鸣曲便是它的灵魂。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众多的钢琴奏鸣曲中,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别树一帜,具有纯粹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却又比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更为成熟。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之所以演奏起来较为流畅,是因为他不仅仅把音乐局限于作曲的技法,而是与钢琴的键盘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莫扎特在西方被公认为是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西方古典音乐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钢琴奏鸣曲风格多活泼明朗、清晰通透、和谐宁静,像来自天国的灵魂之音,又不失庄重高雅的宫廷贵族风格,很适合于不同阶段的钢琴学习者进行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旋律多单纯,歌唱性强,适合儿童演奏,因此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本文主要通过对钢琴奏鸣曲的背景、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莫扎特在钢琴奏鸣曲上与同时期其他音乐作曲家的异同等方面来阐述莫扎特奏鸣曲在教学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及作用。
[关键词]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教学;作用;地位
Abstract
Piano Sonata is a genre of the piano, it 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iano music.If the piano music is the center of music, then the sonata is its soul.In many Western classical period piano sonata, piano sonatas of Mozart has set up a new banner, Vienna pure classical style, but more than Haydn's Piano Sonata, it is more mature.The piano sonatas of Mozart are playing more smoothly, because he is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composing music technique, but with the keyboard of the piano well together.Mozart is widely regarded in the West as one of the great compose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and his piano sonata style lively clear, clear transparent, harmony and peace from heaven, like the voice of the soul, and does not lose the solemn and elegant noble style, very suitable for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iano learner to play.Mozart's Piano Sonata melody more simple, singing and strong, suitable for children to play, therefore widely welcom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piano sonatas, the background of Mozart Piano Sonata style, Mozart sonata with the same period of other composer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spects of Mozart's Sonatas in teaching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piano.[Key Word] Mozart;piano sonata;Teaching;Effect;Status
目 录
引言„„„„„„„„„„„„„„„„„„„„„„„„„„„„„„„„„„„1
一、钢琴奏鸣曲的背景„„„„„„„„„„„„„„„„„„„„„„„„„„„1
(一)奏鸣曲的产生„„„„„„„„„„„„„„„„„„„„„„„„„„„„1
(二)奏鸣曲的发展„„„„„„„„„„„„„„„„„„„„„„„„„„„„2
(三)奏鸣曲的风格与形式„„„„„„„„„„„„„„„„„„„„„„„„„2
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特点及意义„„„„„„„„„„„„„„„„„„„„„2
(一)莫扎特奏鸣曲的风格特点„„„„„„„„„„„„„„„„„„„„„„„2
(二)莫扎特奏鸣曲与其他音乐家奏鸣曲的对比„„„„„„„„„„„„„„„„3
(三)莫扎特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4 结论„„„„„„„„„„„„„„„„„„„„„„„„„„„„„„„„„„„6 参考文献„„„„„„„„„„„„„„„„„„„„„„„„„„„„„„„„„7
引 言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生于萨尔茨堡,是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也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天资聪慧,幼年就显现出超人的音乐天赋。六岁时便由父亲奥波德·莫扎特带领与姐姐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演出。他有着非凡的创作及演奏才能,得到了听众的一致赞赏和肯定。18岁后,他在萨尔茨堡安定下来成为了宫廷首席乐师并闭门创作,也开启了他的奏鸣曲创作之路。成年后的莫扎特与大主教的关系日益恶化,越来越不能忍受萨尔茨堡闭塞的一切,他愤然辞职摆脱宫廷束缚开始了他人生的演奏之旅。在作曲上,他并没有被限定于创作的技巧性,而是结合钢琴键盘进行创作,因而其作品流畅优美,适合钢琴键盘来演奏。
一、钢琴奏鸣曲的背景
19世纪初,前古典主义时期,又叫后巴洛克时期。古典奏鸣曲逐步形成,开启了古典音乐发展的又一阶段。奏鸣曲最早是16 世纪的一种音乐形式,名为坎佐纳。17世纪中期坎佐纳与奏鸣曲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一定意义上的奏鸣曲。随着巴洛克时代的到来,音乐艺术当中的键盘音乐跨入了全盛时代。不论是从键盘音乐的创作理论或是演奏技巧,以及作品自身的规模和思想深度都从根本上不断地过大千金,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巨匠们在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部部键盘音乐文献。
(一)奏鸣曲的产生
奏鸣曲最初是指统称的器乐音乐,而后巴洛克后期出现了三重奏鸣曲以及独奏奏鸣曲,到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早期,又以独奏奏鸣曲为主来进行创作。在西方音乐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古典奏鸣曲,成为了西方音乐史中一种重要的音乐表达形式。奏鸣曲最早起源于16世纪,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进行了一次次的完善,成为了现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真正意义上的奏鸣曲,在西方音乐中具有核心作用。
钢琴奏鸣曲的原形其实是古钢琴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中,有一位伟大的古钢琴家叫做Demenico Scarlatti,他为古钢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这对古典奏鸣曲的形式以及形成在钢琴演奏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所创作的这些作品起初并不称为奏鸣曲,而是因为它具备了早期故奏鸣曲的一些特点,所以被称为奏鸣曲。
(二)奏鸣曲的发展
1750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结束后,音乐的创作风格渐渐开始由复杂、严肃、深奥等这些特点向清新、雅致、愉快进行过渡,钢琴作品也从严密的多声部复调对位转变为主调旋律和声。在维也纳古典时期,众多的音乐家为了古典奏鸣曲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C-P-E-Bach被人们公认是古典奏鸣曲的真正奠基者,他证实了奏鸣曲中具有性格发展和情绪变化的可能性,他将Scarlatti的奏鸣曲式加以丰富,对古典奏鸣曲曲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奏鸣曲的风格与形式
奏鸣曲一向被认为是键盘音乐当中严肃正统、理性、规模宏大,能够现实深刻的反映当时音乐家思想以及时代背景的作品,后又受到后辈钢琴家和音乐学者深入的研究,最终成为了键盘音乐当中尤其是钢琴音乐当中的宝贵的一部分。
要学习奏鸣曲,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它的具体形式,即奏鸣曲式。奏鸣曲与奏鸣曲式两者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奏鸣曲是指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者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其中包含了几个乐章的乐曲,也叫套曲,是一种体裁的概念。奏鸣曲式则是指乐章内部所采用的结构形式,它是由呈示部、展开部以及再现部组成,是曲式概念。奏鸣曲在古典主义上以四小节为一乐句,八小节为一个乐段,两个对比的乐段形成单二部曲式,加上再现就成为单三部曲式。若每一部分都扩大为单三部曲式就成为复二部曲式,这是古典主义结构的基础。
奏鸣曲式是一种三部性结构,它的每个部分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重要的是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以上的主题构成,即必须在双主题以上。呈示部主要包括有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展开部是发展呈示部材料或插部,再现部也包括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若把展开部省略掉,就叫做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特点及意义
(一)莫扎特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莫扎特所创作的钢琴音乐在西方钢琴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莫扎特对奏鸣曲的剖析,使人感受到他曲中欢愉畅快、旋律优美、情绪乐观明朗等特点。他的作品青春活力,向我们反映了一个无忧的世界。在他的身上到处可以看到他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单纯、善良、天真,总是充满热情,富有诗意。他还爱掉眼泪,具有女性柔情的特质。
他童心未泯,像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充满着好奇心。莫扎特很爱他的亲人们,每每谈起他的家人时,脸上都流露出幸福的光彩。
莫扎特一直保持着非常旺盛的创作力,其中就有37首小提琴奏鸣曲和19首钢琴奏鸣曲。这19首钢琴奏鸣曲都属于古典乐派的奏鸣曲,在他所作的乐曲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音乐优雅、柔和、细腻,奏鸣曲的主题大都具有歌唱性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并寄托了他对自身生活经历的深切感受。
(二)莫扎特奏鸣曲与其他音乐家奏鸣曲的对比
莫扎特的19首钢琴奏鸣曲可分为早中晚这三个时期。其中故乡奏鸣曲,即K.279-K.284。这六首早期的钢琴奏鸣曲继承了巴赫所具备的优雅音乐典范,各个章节之间的平衡安排的很好,确立了奏鸣曲的统一性,主题之间的对比明显,运用的技巧具有多样性,展开部的主题素材很精致,整体上力度进行了适当的分配,是音乐开始带有着温情的风格,使得古典主义奏鸣曲进出到相当的完成度。他把古典主义奏鸣曲塑造成了严肃的作品,以确定纯正的古典奏鸣曲式。中期奏鸣曲,即K310、330-333,这五首是莫扎特在巴黎试图谋求职位的时候所作,由于当时求职未果,生活很窘迫,再加上母亲最终在巴黎病逝,因此莫扎特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当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痛苦,其中还充满了悲伤、挣扎等。他用大量的半音和不协和音令人感到其内心的激动与不安。他晚期的奏鸣曲包括才c小调幻想曲以及晚期奏鸣曲,其中c小调幻想曲和奏鸣曲是莫扎特到维也纳后所创作的第一个钢琴曲,此曲与c小调奏鸣曲连接紧密,调性大胆,和声新颖,整部作品蕴含着深沉内敛的激情和悲剧性的命运。
海顿创作的古钢琴奏鸣曲,被人们视为奏鸣曲发展的重要时期,他是维也纳古典音乐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767年之前,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主要以嬉戏曲风为主,进行轻快地表达形式,为奏鸣曲成为真正教学内容,起到了奠基作用。1768年后的中期,他的创作风格逐渐的沉淀下来,作品具有了成熟感以及一定的深度,音乐作品更加饱满,给人以浓厚的亲切感。1781年后的晚期,所作的5首奏鸣曲展现了其顶级的音乐创作能力。
贝多芬是主调音乐的顶峰,他发展奏鸣曲的手法是复杂的,技术手法具有原创性且多种多样,采用了调性对比的手法,并对尾声进行了扩展,创作型的运用踏板,把踏板加入了和弦性音响当中,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经常用突然地强弱来造成音乐紧张感和戏剧性色彩。
莫扎特的奏鸣曲虽然没有贝多芬奏鸣曲浓重的戏剧感演进历程,却利用了当时新发展的奏鸣曲式做成了最精致优美的音乐。他的奏鸣曲比海顿更充实杰出,像山涧的泉水一样纯净阳光。莫扎特把钢琴奏鸣曲在海顿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在曲式结构探索上更
加具有重要意义。
(三)莫扎特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莫扎特奏鸣曲在钢琴教学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学生练习技巧、触键、踏板等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莫扎特奏鸣曲以其明亮欢快等特点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欢迎,它的旋律纯净、简单、美好,而又不失应有的技巧性,得到了初学者乃至音乐家共同喜爱以及认同。旋律虽简单明朗,可弹奏的完美又不那么容易。
学生在弹奏莫扎特奏鸣曲时,必须要对其演奏技术、训练手段等方面进行同样的分析与掌握,只有通过尽可能地细致分析,掌握以及理解莫扎特奏鸣曲中音乐性质和技术等运用特点,才能从根本上抓住莫扎特奏鸣曲的音乐艺术风格。所以,在演奏莫扎特奏鸣曲时,技术上必须做到手指有良好的独立性、灵敏的弹性以及对之间接触琴键时细微准确的控制力。动作上敏捷轻快,声音明亮是演奏好莫扎特奏鸣曲的关键。
弹奏莫扎特奏鸣曲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很多弹奏技巧以及踏板的运用。流畅性是演奏莫扎特奏鸣曲中必须强调的部分,他在作曲的时候经常是一气呵成,这表明在作曲家的心目中,曲子的表达也需要一气呵成,非常流畅的进行。莫扎特的创作中多能深刻的刻画出人的各种情绪,比如以连续的琶音或是流动的和声等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在演奏这些乐句的同时流畅性显得极为重要。
在莫扎特奏鸣曲的教学与演奏中,触键相当重要,教师要注意教导学生手指要关拢,以手指靠近指尖的第一关节和手指尖来作为手指触键的最主要部分,触键时速度要快,指尖要轻巧,手腕以及整个要保持松弛的状态,不能随意的添加重力,弹奏的声音要圆润,而能不能是尖锐的。只要手指关拢,才能让声音得到很好地控制,音色上的变化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弹奏莫扎特的作品,必须要练习好应有的触键方式,他的作品通常对手指的触键要求很高,所以弹走之前需要建立良好的听觉概念,以及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在乐句的处理上,弹奏者手腕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灵活的手腕不是没有方法的转动,一旦完全自由的进行转动,就会使得音乐缺乏其应有的歌唱性和流畅性,这在莫扎特奏鸣曲中是相当忌讳的,所以手腕的动作应当顺应呼吸的需要,用正确的句法进行演奏,演奏中上提时的弱收尾与下沉时的强起,以及对乐句尾音的处理,手腕准确的落提,是弹奏莫扎特奏鸣曲连贯乐句所必须具备的。
由于古钢琴是没有踏板的,而莫扎特奏鸣曲基本上是为古钢琴而作的,所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乐谱中是没有踏板标记的。而在现代的钢琴上演奏这些作品时一定要仔细的研究踏板的使用方法。在快板的乐章里,通常可以不适用踏板,如果需要使用,则要掌握“踏板颤音”技巧,即运用脚腕轻抖踏板,或者用节奏踏板和半踏板,踏板在运用时不应影响
连线间的划分,根据乐句的特点,有时也可新运用弱音踏板来体现音响效果。
在节奏方面,由于莫扎特的音乐一向很含蓄,不会给人以极端的感觉,而是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所以在弹奏莫扎特的作品时,不论是快板乐章或是慢板乐章,在节奏上都有适当的度,节奏不应太快也不应太慢。这也正说明了在弹奏莫扎特奏鸣曲时流畅性是很重要的一点,只要节奏上快慢有度,松紧适当,乐曲才会流畅起来。
莫扎特奏鸣曲充满了幻想、欢乐与童真,就像是山谷中流淌的一条小溪,欢快跳跃着前进,散发着最朴素自然的光彩,他用智慧和才华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音乐财富,推进着钢琴曲的发展,在钢琴教学中具有深刻的作用与地位。
结 论
总之,莫扎特的钢琴曲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巨大的地位,并且在钢琴的教育事业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的钢琴奏鸣曲是他音乐作品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从技术来看,弹奏它们并不困难,但要想真正把握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更深层次的内涵,就要对速度、节奏、力度以及踏板进行正确的运用。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除了能够提升手指技能、演奏技巧,和提高艺术审美的能力,还能更好的了解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创作的意义。要演奏好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除了要掌握当中的多种演奏技巧,还要深入的了解当时作曲家的思想内涵,把握他的音乐风格、音色处理、音乐背景等,表达出莫扎特奏鸣曲的真正意境和内涵。
参考文献
[1]郑兴三,《莫扎特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
[2]魏娟,《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卡尔·巴特《论莫扎特》[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瓦格纳《莫扎特-作品和生平》[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第二篇: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钢琴奏鸣曲起源于巴洛克晚期,是一种以钢琴独奏为基本表现的音乐体裁。经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时期的改良,时至今日,钢琴奏鸣曲已经成为了古典音乐的典范,它具有非常强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钢琴奏鸣曲在触键、踏板、速度、力度与音乐的表现力上都对钢琴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音乐体裁可以很好的提高学习者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所以,钢琴奏鸣曲往往成为了钢琴学习者有其是初学者的必修课。在钢琴演奏技术的同时,钢琴奏鸣曲还能很好的熏陶演奏者的钢琴艺术感,有了真实音乐表现方式,就如同掌握了开启钢琴演奏大门的钥匙。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艺术表现力;钢琴教学
一、钢琴奏鸣曲的起源发展及曲式结构与风格特点
(一)钢琴奏鸣曲的起源发展
奏鸣曲从简单意义上来讲是一种乐器音乐的写作和音乐表现方式,奏鸣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sonare,也就是发出声响的意思。在西方音乐史当中,这种结构的曲式随着不同音乐时期的变革以及期间各个乐派的风格偏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形势。奏鸣曲的曲式最早出现在巴洛克晚期,其后历经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和完善。直至进入20世纪,各式各类的乐器演奏奏鸣曲大量的出现,而其中钢琴奏鸣曲仍然占据着古典奏鸣曲的主要位置。意大利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inicoScarlatti)可以说是古钢琴奏鸣曲的创始人,他所创作的555首单乐章钢琴奏鸣曲在巴洛克晚期成为了键盘类奏鸣曲的主流。D.斯卡拉蒂为钢琴奏鸣曲日后的形成和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也被后世誉为“古奏鸣曲式之父”。古典主义时期可以说是奏鸣曲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音乐的创作风格以及音乐技巧都和巴洛克时期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发差和对比。由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和人文理念深入,使得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开始使用单一简明的曲式机构进行创作,所以致使奏鸣曲曲式的结构在这一时期开始成形并且逐步确立起来。
(二)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与风格特点
关于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在起源发展部分已经简单涉及了,其曲式的结构经过漫长的过程历经几代作曲家的改良。现在被规范的奏鸣曲曲式结构是由四个乐章组成,包括:第一乐章:快板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变奏曲式、复三或自由奏鸣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复三段式;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但有一些特殊的作品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省略第一乐章或第二乐章,形成三乐章结构。我们今天所听到的钢琴奏鸣曲基本上都属于古典奏鸣曲,虽然与早期奏鸣曲有一些风格上的变化,但大致上保持了奏鸣曲一贯的特色。首先,我们知道钢琴奏鸣曲是独奏曲,这体现了突出钢琴简单质朴的一面,没有高低声部的衬托,音乐基本为主调风格。其次,基于奏鸣曲结构之上,变化的拍子和再现回旋的表现方式。突出表现某一段落,而每次再现都有所不同,充分的引发听者的兴趣。第三点,奏鸣曲非常的注重钢琴技巧,例如在D.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中出现了有双手交叉、双手八度以及内音部的高度震音技巧,最后,奏鸣曲有非常好的音乐表现力,几乎大部分的奏鸣曲都是以明亮的大调进行,听起来非常的愉悦。例如莫扎特的奏鸣曲是最富有歌唱性的,是带有希望的,欢乐的歌唱的节奏。
二、钢琴教学中奏鸣曲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是被应该最为广泛的钢琴体裁,奏鸣曲可以帮助演奏者提高钢琴演奏技巧以及音乐的表现力,同时钢琴奏鸣曲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演奏者钢琴演奏的潜力。
(一)钢琴奏鸣曲可以有效训练连奏、小连音线、断奏
在钢琴奏鸣曲中经常会出现两种连音的表现方式,连奏与小连音线。虽然较为相似,但也有一些区别。连奏是将一些音符连贯,圆润的弹奏出,构成一个乐句。连音的触键方式不是爆发式的快速弹奏。是熟练的缓慢触键。这种缓慢触键不是软绵绵的那种,而是训练有素的那种。其关键在于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保持手指平直,用手指的指面部位柔软的触键。这样的触键方式是能演奏出柔和的富有歌唱性的声音。小连音线,又称为圆滑奏法,简单的来说是需要用指尖和手腕共同配合完成,以圆滑、连贯的方式演奏2个到4个用连音线连起来的音符。小连音线经常会与跳音一同出现,所以其奏法技巧是第一个音稍加以强调,力量稍微大一些,后面的音尽量的柔和轻巧些,有情感的进行,如果是后面的音值较短,就需要指尖稍微快速的离开。连奏和小连音线的可以很好的帮助训练演奏者的触键感觉,使演奏不再生硬,使音色更加的富有美的流动性。关于断奏,不止是奏鸣曲中有出现,在其他体裁中也有,但是因为奏鸣曲快板和慢板的交替进行,和一些连奏、小连音的出现,则对比凸显出断奏和跳音的明显特征。断奏是一种演奏含义,包括有跳音、顿音等演奏方式。跳音和顿音是运用手腕动作,手臂平稳,动作轻快灵敏,触键的力量要集中在指尖上,触键面积很小,一触即回,奏出轻快,富有跳动的节奏,同时对于触键速度上的要求要看整体奏鸣曲的拍子。断奏的使用可以增加乐曲的整体形象感,使风格上更加的明亮、活泼、愉快。这样的演奏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
(二)钢琴奏鸣曲可以有效训练速度、力度
钢琴奏鸣曲的速度与力度,一直伴随着奏鸣曲发展被不停的讨论和研究。因为受到奏鸣曲独特曲式结构的影响,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成为了奏鸣曲自身的一个标签。同时把握好乐曲的力度与速度成为了能否演奏好钢琴奏鸣曲的关键。首先对于速度来说,速度不统一就会损坏乐曲整体的音乐表现,虽然奏鸣曲是快板-慢板-小快板的结构,但不代表不是统一的速度。快板乐章中手指的快速持续的弹奏,是根本的保障。而到了慢板乐章时,演奏速度不要突然变慢,要根据速度记号去调整,每个手指触键发出清晰的声音。对于力度,其实是根据速度的变化去调整,只要速度运用的好,力度自热而然会被触键的感觉所影响,力度的自然化,是钢琴奏鸣曲最真实的表现。
(三)钢琴奏鸣曲可以提高音乐表现力
钢琴奏鸣曲的音乐表现力是非常强的,通过具有特色的曲式结构,快慢板结合的速度,和非常华丽的钢琴技巧,如人的情感表达以及美丽画面成像。钢琴奏鸣曲能够抓住听者的耳朵,充分的引发听者的情感共鸣。弹奏钢琴奏鸣曲对于演奏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钢琴演奏,不单单是演奏钢琴技巧,还要表现其富含的艺术魅力。只是单纯的炫技是不能引发听者的共鸣的,音乐来源于生活,就要反映最真实的生活表象,只有赋予钢琴真实的表现力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钢琴奏鸣曲是历经岁月洗礼,是非常成功的一种钢琴音乐体裁,历经几大音乐时期及无数优秀的作曲家的改良,至今仍旧占据着钢琴音乐中重要的一席。钢琴奏鸣曲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以及非常真实情感表达,它能表现出人的细腻情感,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它能够给人最美的听觉享受和最绚丽的画面感,让听到的人深入其境。同时在钢琴的教学中,奏鸣曲能够很好的训练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技巧,无论是从触键的感觉、速度、力度的把握上,还是乐曲的音乐表现和情感上等,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的提高,并且使其掌握音乐最真实的表现力。所以综上所述,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具有非常高比重,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使钢琴学习者更加全面的接触钢琴演奏,并且感受和学会钢琴演奏艺术。
参考文献:
[1]叶松荣.西方音乐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3]郑兴三.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4]罗伯特泰希穆勒[德].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本[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第三篇: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苏小平
一、书法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书法,从广义讲,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的起源
本来我国文字在殷周时代就具有艺术风味。殷代的甲骨文除了刀刻的“刻辞”以外,还有用笔写的“书辞”。西周的金文(铜器铭文)在铸造之前,先要写好字迹。其中有好些作品字体美观,可以说出于当时无名的书法家之手。但是,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使文字艺术化,是从春秋末期开始的。春秋末年吴、越、蔡、楚等国往往在作为仪仗用的兵器上,镌刻(或者错金银)美术字体。它和当时的草率字体正好相反,力求工整美观,或者在笔画上加些圆点,或者故作波折,或者在应有的笔画之外附加鸟形的装饰。这就是“鸟篆”、“虫篆”或“缪篆”的起源。战国时代除了广泛应用的草篆以外,许多重要铜器铭文都用工整的篆书,讲究美观。例如战国初期韩国制作的编钟,所有铭文都先划好方格,在方格内写着工整的篆书,很是精美。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铜器铭文也都是工整的篆书。这就是书法的起源。
书法的发展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统一全国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相传李斯就是个书法家,“号为工篆”,许多刻石和十二“钟鐻金人”的铭文都出于他的手笔(《水经•河水注》引卫恒《叙篆》)。从这时起,作为书法艺术的文字和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分别遵循着各自的道路而向前发展。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此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如:张芝、蔡邕、崔瑗、史游。张芝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比较深。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少。据说其真迹在唐时已经罕见;崔瑗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时代,造就了两个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此后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钟繇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他的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活”,而小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小楷要写出“古”意,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
量带些分书意味,除此外,汉字结构是否受到偏旁部首概念的影响也是它有无古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写小楷如果抛弃偏旁概念,反楷法而行之,也能加强字体的古拙趣味。而钟繇小楷,正是如此,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通使用的时代,写惯了隶书,因此,当他创新写楷书时,总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楷书质朴而显古意。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其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他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孙过庭。欧阳询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张旭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他的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颜真卿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 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
宋元是书法艺术的发展和转折时期,书家追求笔墨情趣,文人意识成为书法的主流。
宋代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卓然独立的大家;元代以赵孟頫、鲜于枢、倪瓒等成就最为突出。苏轼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黄庭坚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米芾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 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明清两代是书法艺术继承和求变的时期,明人书法大多以姿媚为上,标举高格,有祝允明、文征明、徐渭、董其昌等一大批杰出书家。清代书法经历重大蜕变,开创了碑学,傅山、朱耷、王铎、郑燮、何绍基、康有为等都在书法史上有崇高地位。
中国书法得发展大致就是这样几个阶段,书法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二、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中国书法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其影响具有世界性。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书法历史最悠久、传播最广泛、同民族文化的关系最密切。它所显露出的或古拙、或秀媚、或端雅、或玄妙、或艰深,其方与圆、收与放、疏与密、刚与柔、虚与实、奇与正,意境无限,美妙无比,与绘画一同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艺术之魂,在当今社会中,有着很高的价值和地位。
(一)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的价值意义
书法艺术在当代的价值意义很宽、很广,我觉得它的价值首先来源于它本身的美。书法的美表现于多方多面,不同的欣赏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赏着不同的技艺,感悟着不同的境地。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它是综合了文学、史学、艺术、哲学等内容,其一笔一画都有起、行、转、收的运笔动态和抑扬顿挫的旋律节奏,如行云流水,似平沙落雁,或激昂慷慨,或笔断意连,或余意不尽,或无声胜有声。所以我们说这样一幅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书法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美学的灵魂,其艺术作品不仅可以表现出中国艺术最为潇洒和灵活的自由精神,而且能展现出历代书法大家当时的社会风尚、人生处境以及空灵的艺术趣味、精神人格价值等方面的许多内容。然而也正是书法艺术的这种独具风格的魅力,使它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代艺术之坛中东方人精神所追求的艺术,以达到更高层次人生境界的提升。
中国书法那飞动的线条,直接是书家个人情感的迹化。线条的粗细、曲直、干湿,墨痕的轻重坚柔、光润带色都能传达出作者内心的焦灼、畅达、甜美、苦涩等情感,是作者的个性风貌和精神意志的表现。而用笔、用墨、就所谓的笔意墨象使中国的书法成为一种精神形式,完全出入书家那无言独化的气韵境界和美学意境,是其他手段和工具都无法替代和实现的。
我是学国画专业的学生,非常地喜爱书法,在学习和其他时间都时常地练习书法,也知道学习书法和写得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可是我曾经有听到一些同学说,现在练字已没什么重要性了,因为到了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写什么大多用的都是电脑,因此练字只是那些书画家的事情了。况且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要把书法练到一定的水平,不是短时间之内所能达到的效果,所以与其花费时间来练习毛笔字,还不如把时间拿来做一些对将来自己的人生发展有帮助的事情。有时想想,别人说的的确有些道理,在从前,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密不可分,人们写书信、写文章、写碑文等都离不开书法的运用。可是现在,随着各种硬笔和电脑实用功能的普及,书法的实用性被取代了,使得它逐渐成了一种纯艺术的创作。
因为书法的实用与艺术产生了分流,自然失去了像从前那样的群众基础,不再有那么多的人去运用它,接触它,关注它,欣赏者也就会跟着大大减少了,有人便产生疑问——书法的发展前途会不会因此而产生局限性或者直接受到牵制和威胁?对于这一点我们现任于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的金开诚教授结合当前的时势分析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说对于这点到不一定,因为喜欢听音乐的人未必会唱歌,喜欢观赏绘画的人未必会作画,那书法也一样,喜欢书法的人不一定就练过字。以前的古人,凡是有点知识文化的几乎都不同程度的练过字,但他们不是为了当书法家,而纯粹只是为了书写起来更流畅和美观些。而到了当代,包括很多有文化的人中,为了实用而练
(1)字的人少之又少,但是为了艺术练字的人却越来越多。”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独具的艺术魅力使它站牢了根基,也有了广阔的群众基础。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代表着中国的文化精神,在中国占有很大的文化地位,它不仅负载着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文人气息,而且蕴含和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地位和价值。
经历了千年的中国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应该发现和感受到,像我们这样一个具有独立文化体系的国家,无论社会形态怎么变化,只要有中国文化存在的一天,其实用性就不会完全消失。因为书法本身就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形式字样,从简单的成语、整句、诗词、歌赋、楹联、散文、传记、游记、文献等都具有文化信息传播的功能。民间楹联,旅游题词,个人签字,家庭装饰,文化活动等,使书法具有广大的空间,让我们看得到在接受与使用层面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二)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的重要作用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中国书法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它集中反映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被许多人视为必备的文化修养。在实用功能被逐渐取代而凸显其艺术价值的今天,它以独特的方式影响和作用于我们,如人性精神的提升和书法教育方面的陶冶等。
1、人性精神提升
中国书法发展史是人性不断觉醒、生命不断高扬的历史。人们在欣赏和创作书法中,把自己还原成了历史、传统、文化的倾听者和追问者,在书艺审美和书艺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历史上每一卷书法珍品都是一个人性的深度,都向我们叙述那个世界的故事并使我们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们不是在读“古董”,不是在一味怀古幽思,相反,当我们用心去感悟了、领悟了,就是作品向理解它的欣赏者敞开之时,它就是将艺术和世界双重奥秘展示出来,并指明走向人的精神提升的诗意栖居之路。
当今世界笼罩着一种形式化、规格化的气氛,人变得空虚并被虚无化,如何在日益信息化、科层化的文明中,保持住人间的诗意、生命的意义和艺术的憧憬,是面向现代化的社会必须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书法是一种超越表象模拟而直指心性的艺术,有极丰厚的文化历史意味和文化精神。当我们在看一块拓片、一帖古代书法的时候,透过那斑驳失据的点画,那墨色依稀的笔画,感悟到的不正是中国文化历史的浑厚气息么?其次,书法在点线飞舞、墨色枯润的表现手法中能将审美情感迹化、将空间时间化,以有限去指涉无限,并通过无限反观有限。再者,中国书法深蕴中国哲学精神,就是老子的为道日损,损而又损,至于无为,“反者道之动”,庄子的“心斋”“凝神”。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王岳川教授总结的:“书家们仰观万物,独出机杼,将大千世界精约为道之动、道之气、道之迹,而使人在诗意凝神的瞬间与道相通,与生命本源相通,使那
:(2)为日常生活所遮蔽的气息重返心灵世界。”
练习书法,学习书法简史,能使我们了解到祖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史,能感受到古诗词和优美文章中的诗情画意,不仅陶冶情操,得到艺术享受,而且还能提高艺术素质、强身益智。正如大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书法为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千百年来,根植于民族土壤的书法,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渗透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2、书法教育陶冶
一部中国书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其实就是一部文人书法教育史。一方面,书法有着深厚的文化地基,从文字形式、从结构到精神、从感悟到人性修为,可谓从无到有、无中生有,最终结穴于人文陶冶的教育上。另一方面,它也是书法传承的历史,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都是要拿那种为人们所共识、所认同的东西作为规范性教材,所选用的教育范本都是能够代表那个时代精神高度,艺术高度和经典高度的作品。所以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就达到了书法传承的意义。
书法艺术属于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在教育领域中,书法艺术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魅力,人们常说:“书如其人”是指一个人所写的字与他的人格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书品及人品。正如近代于右任先生说的:“气质变化学问深时”。学问达到一定的程度气质则自然不同了,说的正是通过书法艺术素质教育能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从书法的训练技能方面来看,直接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书法艺术人人可以学,各个阶层、各个职业、男女老少都可以通过学习书法获得收益。夫人《笔阵图》称:“下笔点画波撤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就是说书法训练时要用力气,而且讲究一定的姿势,全身运动的协调,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挥毫运笔须凝神静思,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精神集中,专心致志,心境处在一个相对松弛平和的状态。是一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艺术。
从书法艺术的欣赏角度来看,它是书法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书艺欣赏来抒发情感、陶冶性情,使得他们在精神上远离了现实的喧嚣,进入忘我的境界,从而获得身心上的愉悦。不仅可以增加食欲,有利于睡眠,而且也能提高工作和生活的兴致。通过书法教育,受教育者感受到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不断开掘和培养了人性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的东西,使得在与人交往中,能够以更纯洁的心灵相待,这同时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前提和重要途径。
就我们现在的教学教育发展而言,许多学生都非常的聪明,可是大部分却做什么都草草了事、粗枝大叶,不认真和专心于学习或其他很多重要的事情。而练字时强调的刚好就是必须全身心投入,必须心静气和的去对待,还必须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这样一来,久而久之便可养成学生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同时,就我们自身可感受到我们大学阶段是相当缺少耐力和坚韧的时期,而又恰恰是我们人生跨步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问题不容忽视,而且迫切有待解决,然而恰好通过书法艺术的一点一画的练字的过程来获得了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事实证明,接受书法教育及练习书法还能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现在许多学校已经把书法教育列入了一门重要的课程,书法将在中国重新获得价值和地位等方面的认同。
(三)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的社会地位
全世界文字书写中可以成为审美的艺术——书法艺术,只有中国,别的国家是没有专门的书法艺术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特产,为中国所独具,它标志着东方文化的身份。一提到中国的书法,就会令人由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精神也为之振奋,书法在当今社会中,它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呈现出华夏审美人格与心灵世界,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
当今世界是一个正在走全球化的世界,正在发生的全球化在技术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交往跨国化等特点之下,书法艺术昔日的文化创造、传递、解读方式也遭到了重大的挑战,书法面临很大的生存危机,即汉字还需不需要?是否需要拼音化等这些问题的接踵而来....如果汉字真的拼音化,那么我们的书法将在一夜之间丧失文化地基——不能想象用毛笔写拼音的书法精品,也不能想象传统国学的拼音文化怎么保存。在之前汉字不断被简化的过程中已使得大部分的青年学生不认识中国的古籍,读不懂古书。这样一来,不仅使得中国文化萎缩,更为西方化的扩展,甚至西方文化霸权的扩张,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空洞。
照此下去可能只需要三十至六十年,中华民族一些优秀的、经典的“文化”就会无人理解。因此,中国汉字拼音化是危险的,拼音化的结果可能使两三代人之后文化素质将大大降低。所以,我们是有必要重新恢复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字。可是汉子从简化到今天,恢复起来的难度可能会比较大,但重点是幸好有我们的书法,因为书法写的都是正书,而且大部分写的都是繁体字。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是说:一代年轻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弥补一下由简化字造成阅读古籍的困难。这也使得汉字拼音化局势不会再进一步加剧,巩固了汉字存在的价值和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争争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书法已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其原因是我们只是从表面上很浮浅地来看待书法,只认为书法是书写文字的工具,忽略了书法还是一门艺术,有它自己的内涵和价值。
今后电脑的发展能到达何种境界,我们都难以预料,可是我们知道,电脑模拟的东西,无论特征表现得多么准确,它都终究是模式化的,不仅线条不能像书法家手写的那样生动灵活,更不能表现书家在每个特定的创作情况中所流动着的意绪和情感,因此也更加映衬对比出书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也都知道,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数码相机的出现,绘画的发展不但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因此淘汰,还反而给绘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比如在写生的时候看到了美丽的风景画面却来不及画时,我们可以先用照相机拍下来,之后洗成照片或等回到家输入电脑,一张张漂亮的风景映入眼帘,如同回到大自然般的感觉,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写生的范围,为绘画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和便利条件,使得绘画更快地向前发展。在书法上也如此,纵观书法从远古一直流传发展到今天,就足以说明书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如果只是说由于今天电脑的使用,书法已失去了必须用手书写的功能,就自然就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那么我要说只要对中国书法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将知道这样的说法是片面和极端的,电脑的出现,不但不会使得书法退出,而且和绘画一样,反而会促进、加快书法的发展,使书法学起来更加方便。也就是说科学和艺术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两只翅膀,少了那一只翅膀都不能飞翔。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切感触到我们平时应该多注意和了解关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精神,从心底崇尚和追求艺术之魂!
中国书法代表了东方文化当中最具有特色的一方面,也是最具有亲和力的一方面,中国人可以通过书法这种方式来进行灵魂、精神的沟通、交流。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其本身已变成一个国家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重要表征,因此中国应该向世界展示东方文字的毛笔书写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人作为人类的重要成员,情感丰富,对生老病死有深切的感受,并试图通过书法这种艺术的方式,来获得一种灵魂上的交流,因此书法又是生命的艺术,是文化的表达。
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并且书法艺术作为唯一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跨国性文化的今天,我们当代大学生对其有着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更应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担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当前信息数字化的普及给予了书法艺术的展示和发展提供了方便而有利的条件,所以普及和提高书法艺术,教会更多的人去学习和欣赏书法艺术,领略书法的美,是非常符合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的。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广阔,在世界上会越来越显示出更重要的国际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意义。
第四篇: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工业 设计在许多国家都普遍受到关注和重视,如日本,从政府到 企业 都因为推行工业设计而尝到甜头,获得了可观的 经济 效益,提高了国力水平。他们看到工业设计的巨大潜能,因此将设计定为立国之本,视作企业的生命线。而普通的大众,亦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实惠,从丰富的商品及切身的使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工业设计对人们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的 影响 和改变。
日本千叶大学著名学者宫畸清教授在介绍日本经济 发展 的过程时,谈到日本产业振兴和经济增长有三要诀:一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二是领先一步的工业设计;三是不断完善的经济政策。这三者相辅相咸,其中,工业设计对日本经济的起飞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大陆的设计 教育 的 历史 才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可以说,我们的工业设计事业才刚刚起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深入的贯彻,我国的工业正面临大幅度发展和腾飞的局面,随之而来的工业设计事业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设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工作,就显得格外紧迫了。
综观几十年来,国内对工业设计概念的逐步认识和深入,体现了 时代 的变革和 社会 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21世纪的来临使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深入认识和重新定位工业设计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对于确定工业设计教育体系、确定工业设计的职业化与产业化都将是十分重要的。
国内工业设计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优势,由它所带动的工业设计教育方面将会形成极大的产业优势。
1.工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两个倾向
据统计,我国千年前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只有十几所。目前,已设有工业设计专业和有能力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已达百所。但其所开办的工业设计教育专业,大多数都是从与工业设计有关联的专业中派生出来的。工业设计专业多则是从工艺美术专业中派生出来的。而理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多是在建筑或机械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这两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都多多少少带有原来的“胎记”。这种“胎记”,与其说是表现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毋宁说它恰恰显示了在设计教育上的缺陷和不足。因为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设计本身需要考虑众多而复杂的各种因素。用英国工业设计大师卡茵士的话来说:“工业设计是适应人性需要、调和环境、满足人的需求、发挥产品的机能与价值的创造性行为。”所以,在设计教育中,必须融合 科技 与人文的精髓。工业设计是以人为出发点设计产品而又使产品归于人——使其成为人的用品。
在国内对工业设计的认识只不过十几年,国内的工业设计教育也刚刚起步,供需不平衡,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办工业设计专业。工业设计教学正在起步和发展阶段,但工业设计的师资力量还不是很强,工业设计教育的开拓者一部分来源于学 艺术 的,一部分来源于学理工的。基于此,学生生源也来源于两方面:一部分来源于文科艺术类,另一部分来源于理工类。这种办学方式各有各的优势,也存在一定 问题。
2.对工业设计与艺术关系的认识
目前对工业设计教学中艺术和设计的关系存在这样的观点,对“艺术与设计”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艺术就是设计,设计即艺术,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尤其是在文科类生源和艺术院校的工业设计中,他们感觉自己应该学的是艺术,对教学计划中的一些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不愿意接受,甚至抱怨。对设计缺乏理解,对于艺术和设计的关系不够明确,还停留在“工艺美术”的概念上。从更深层看,这一概念反映了 中国 当代一批工艺美术界学者们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只有工艺美术,没有设计,所谓设计只不过是“ 现代 工艺美术”。虽然这一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变化,但认为工业设计是艺术的一部分,要将其纳入“设计”范围还不如称其为“艺术设计”为好。越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观念集中的地方,人们越强调一种艺术,对直截了当的采用“设计”这一概念采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理工院校的工业设计中,人们却积极地采用“设计”的名称,以追求与传统概念的区别。
如何理解艺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工业设计教学总的趋势是好的,但教学中有一定的盲目性,其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艺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技术与艺术,科学 和美学,在工业设计中哪方面更重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艺术——崇尚自我个性的一种行为表达方式,在人类生产和创造活动中,实用与美观相结合,赋予物品物质与精神双重作用,这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设计与艺术开始分离走向互有区别的两个独立体系。但无论从设计或从艺术发展轨迹来看,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互作用的。
设计——立足于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也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并与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到工业革命,设计与艺术之间,从一开始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边沿学科的渗透、科学化程度的普及与提高,它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真正的富有创造性的产品设计都必然渗透、交织和表现着美。因此,设计中的审美孕育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设计与艺术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及互相启发的。没有对艺术的深刻认识,纯公式化的设计开发产品是不会成为真正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产品设计的。设计创造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想象力,而艺术创造同样地受到工业设计发展的制约与影响。设计对艺术的创造作用和影响不仅是局部的、个别的、具体化的,而且是宏观的、整体的、广博的。
第五篇: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民族钢琴作品是国家钢琴艺术生命之根。我们不仅希望加强中国的民族文化,也希望把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推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目前中国的钢琴教育依然以西方钢琴教学体系为主。西方钢琴艺术与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仍起着主导作用,这与我们所期望的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体系要求不相适应。一位作曲家说:现在那么多中国钢琴曲还未被好好演奏和推广,何必再创作新作品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与现在存在的消极对待教学、演奏与推广中华民族钢琴曲的倾向有一定的关系,只有改变这种倾向,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大道才会畅通。
现代音乐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也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在钢琴音乐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理所应当有其相应的位置。中国的钢琴音乐,从民族性的音韵提炼,到钢琴的音响的发挥,要大量创作出中国人所接受所欢迎的好作品来,形成中国自己的钢琴学派。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环境越来越好,中国的钢琴教育者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国钢琴音乐为己任,秉承教学相长、踏实苦干的精神。经过努力,使中国钢琴音乐演奏和教学乃至整个钢琴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一、培养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意识
我们不应拒绝任何先进的文化,但在吸收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民族的特点,做到洋为中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影响着整个世界。反过来,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作为钢琴音乐,起源于欧洲,那里有积淀深厚的钢琴音乐底蕴,当然被视为是正宗。我们没有理由闭门造车,相反要以谦逊的态度认真研究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钢琴热象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我们自己民族的创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钢琴创作作品也多了起来。然而,所谓正宗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作品,就连专业院校的课本中国作品也很少,这是我们的现状。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吁民族钢琴音乐的觉醒。我们完全可以把一系列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列入教育课程中,加强学生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二、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借鉴西洋钢琴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把中国钢琴作品纳入教学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国作品,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整体文化意识。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学生继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各高师院校要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比赛,举办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更要鼓励教师个人举办中国作品独奏会,展现和推广中国钢琴曲,弘扬中国钢琴音乐成果。钢琴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用心钻研这个课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高师音乐教师是中国作品的传授者,应注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加强对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及作品要领的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需要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得以继承和巩固。
三、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空前活跃,在题材的开拓和技法的创新诸方面,思路越来越宽。很多作曲家一直坚持在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上世纪80年代后,更多的作曲家则立足于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结构:还有一些作曲家选择性地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或者直接运用12音技法写作,或者变化使用12音技法;更有一些人则自己独创技法体系,使理性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同步进行,产生了不少风格狂放不羁的钢琴音乐作品。音乐艺术哲学观和钢琴曲风格开始摆脱了单一模式而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一批批颇具新意的钢琴作品问世。可以说基本反映出中国钢琴作曲家的创作趋势不同于以前任何时期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作现状。
中国钢琴的作曲界,在打破了民歌加和声的创作思维框框之后,又越过了热衷写作单纯改编曲阶段,开始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使作品在现代音响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韵味,还显示出表达多样民族韵味的优越性。但在总体上,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于时代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一种追求,体现出技术性与标题性相结合的一种创作立意,体现出朝着音乐创作的可听、可用性方面贴近的趋向。从此,中国钢琴音乐的新作品,已开始了量与质的升华。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比钢琴教育和钢琴演奏取得的显著成绩较显薄弱,应努力改善创作钢琴音乐的环境和条件,认真演奏和推广。只有这样,发展中国钢琴艺术的大道才能畅通。作为中国钢琴教育者要努力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钢琴曲,做一个中国钢琴音乐坚定不移的宣传者。要繁荣中华钢琴音乐,创作、演奏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形成钢琴表演艺术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