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音乐《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7:4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七上音乐《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七上音乐《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七上音乐《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

《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2.欣赏歌曲《蓓蕾之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

2.学生能唱准切分音节奏、前半拍休止的节奏,知道什么是变换拍子。

3.能认真欣赏歌曲《蓓蕾之歌》,用简明的语言说出歌曲情绪及内涵。

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前八分休止和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以及各乐句间的紧密衔接。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还记得你刚踏入新校园的那一天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校园景色。(多媒体播放一组熟悉的校园早晨图片,背景音乐为歌曲《校园的早晨》)

师:让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进校园,倾听《校园的早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为学生营造轻松、熟悉的环境,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引出课题,并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新歌教学。

1.复听歌曲,感受情绪。(第二次聆听)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生答。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分析。如节奏、旋律等)。

(设计意图: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了解作者,熟悉歌曲。

师:同学们对歌曲的情绪把握得非常好,老师也喜欢这首歌曲,这首歌曲是由高枫作词,谷建分作曲。创作灵感来源于辽宁大学。诗人高枫在辽宁大学晨练时,看到了校园内的晨读景象,便触发了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校园歌曲,后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全国传唱。歌曲的旋律清新活泼、优美动听。

谷建芬的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思念》、《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绿叶对根的情意》等。

3.再听歌曲,划分乐段。(第三次聆听)

老师范唱。

想把这首歌唱给同学们听。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听完后请说出歌曲可划分为几个乐段?(师跟着伴奏带范唱)

学生回答。分为三个乐段。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三个乐段的旋律与歌记词的异同。

老师补充说明。三个乐段,为ABA’。A段的反复记号,表示要马上反复,再进入B段。A’段与A段前部分相同,只是结尾句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了解歌曲结构)

4.自主探索,解决难点。

第四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跟录音边挥拍边哼唱歌曲,把没有学习过的音乐符号和难唱的句子找出来。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说明。

(1)变换拍子:在乐曲或歌曲中各种拍子的交替出现,称为变换拍子。它的变换可以是有规律地循环出现,也可以是无规律地循环出现。

(2)老师板书较难的句子,集体学唱。

师:在“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个乐句中,出现了休止符、附点和切分节奏,比较难唱。让我们一起把这一句来学习一下。

节奏练习:

加入旋律跟琴用“啦”音演唱。

跟琴识读乐谱。

演唱歌词,老师用钢琴伴奏。

(3)休止符的演唱

聆听老师的演唱,找不同。(老师演唱歌曲第一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与刚才所教难点句“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说明:第一句,休止的地方不换气,换气点在句尾,唱的时候要做到声断气连,第二句休止的地方要换气,休止对旋律有推动作用。

第五次聆听歌曲,学生跟录音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哼唱歌曲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作为辅导者出现,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5.艺术处理,唱好歌曲。

师生接龙演唱歌曲。(不同的乐段采用不同的伴奏型来引导学生的歌唱情绪)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乐段的情绪,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演唱。

学生回答。A、A’部分活泼、轻快,B部分优美连贯。

学生随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聆听王洁实、谢莉斯演唱的《校园的早晨》。

分男、女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同时聆听不同版本的歌曲,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学生能更积极、自信地演唱,老师再在声音上加以引导,学生能唱出更动听的歌曲。)

三、欣赏《蓓蕾之歌》

播放视频,欣赏歌曲。

师:请同学们聆听后说说歌曲的情绪如何?想想这首歌曲是从什么角度来形容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回答。将老师比喻成园丁,学生是蓓蕾。

老师补充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原副总理李岚清爷爷在1999年创作的,当时作为分管教育的中央领导,他对教育者有深层次的了解,并为教师们能任劳任怨、爱岗敬业而深受感动,因而写了这首歌曲。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应该怎样回报辛勤的园丁呢?

学生交流

复听歌曲。

师:是什么原因让这首歌曲的情绪如此呢?请再次聆听,从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说明:中速,4/4拍子,节奏稳建,略有动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结束语:

师:我们热爱美丽的校园,我们敬爱辛勤的老师,让我们在中学时代,努力学习,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第二篇:音乐教学设计《校园的早晨》教案

新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校园的早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完整聆听教师的范唱,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风格。

2、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并用欢快、活泼、朝气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通过聆听、模唱、感受等活动,懂得歌曲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造性活动,有创意的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感受校园歌曲的魅力,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前八分休止和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体会歌曲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情景导入 播放《童年》视频短片,创设欢快活泼的生活氛围,提问: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你熟悉吗? 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教师示范唱《校园的早晨》。老师的这首歌曲是什么内容的?歌唱校园生活的,你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 师:请同学们注意听,请老师一起做个小游戏。做八分休止和切分节奏的节奏游戏。先说节奏语言,校园的早晨美,同学齐声唱。再边拍节奏边说。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学唱校园的早晨。听,校园的早晨正在歌唱呢。

三、新课教学

1、播放《校园的早晨》视频,感受歌曲,校园的一天开始了,听到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欢快、活泼、抒情)(旋律,节奏)

2、你觉得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活泼,舞蹈性)

3、翻开书本,第二页,用节奏读歌词,歌词讲述一个故事,让我们记住什么? 记住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以后长大成才。讲解反复记号,混合拍。

4、我们一起用活泼的“啦”来熟悉旋律 老师用“啦”示范一句; 弹琴,生唱; 提出难点地方的演唱:八分休止的节奏; 跟伴奏旋律用啦唱。

5、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老师用两种声音来表现,学生选择。第二种声音是怎么唱?你们模仿一下?

6、师伴奏生唱歌曲 希望从声音中听出同学们的青春、快乐。

7、出示歌谱,数一数有几个乐句,这些乐句有什么关联? A+B+A~ 学生背诵歌词

7、播放伴奏,加上身体的律动,男女生对唱歌曲。

8、深化拓展 欣赏视频片段《校园歌曲联唱》 师生表演唱《校园的早晨》

第三篇:《咏雪》人教七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

四、疏通大意,探究文本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默写课文。

五、课堂练习

五、课堂练习: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①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语:对„„说。物②: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令月中无物()

短文

(二)中也有一比喻句,写在下面分析其好处。

比喻句:

好处:

六、阅读激趣: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七、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设计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培养,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做好基础工作。

2、学生的反应尤其是朗读和讨论表现非常好,积极动脑深入探究。如在评判咏雪句子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且说话注意到了形式要求,即:表明观点,阐述理由,再次总结。

3、教案设计挺全面,但因课堂时间紧张所以删去了几个环节,如《世说新语》的介绍﹑问题探究中的一二小题以及课堂练习和阅读激趣。现在想来还是因为刚进入初中的孩子们的文言知识有限,如果有一预习环节或一学期的积累可能就会更好。

4、教师的课堂用语要再进行锤炼,如把“说给我听”改为“讲给大家听听”等。这一点我会在每一堂课上都注意,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的语言基本功。

第四篇:《夏感》人教七上

《夏感》人教七上

《夏感》教学设计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

董雪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1.认真听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点评朗读;2.概括每段段意。

夏天总体特点

夏天的自然景物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研读课文

了解了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齐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总领全文。由此,分析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回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出示相对应自然景物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景物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朗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

演示一组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复等修辞手法)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试分析写法。

热爱,赞美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

师: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四.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急促热烈

自然景物

普通劳动者

热爱

赞美

向往

第五篇:《咏雪》人教七上5

教学目标

⒈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⒊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

难点:体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雪融化了是什么?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水”。于是,我肯定了答案:这是科学。接着,我启发学生用文学想象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此时,水到渠成,导入课文。今天,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品味“咏雪诗”吧!

二、诵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三遍,并注意关键词:骤雪、纷纷、撒盐、柳絮因风。

三、自主合作

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交流翻译,解决难译句子。(5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然后,指名一二个学生翻译全文,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词句。

四、品读鉴赏

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究课文重点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把“雪骤”、“白雪纷纷”比作“撒盐”,比作“柳絮因风起”,到底哪一个好?

于是,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狠狠扣住“雪骤”“白雪纷纷”这些词点拨指导。

生1: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比喻比较好。因为盐撒下来,与“雪骤”、“白雪纷纷”相比,盐下落的速度太快,雪当时却纷纷扬扬,处于“飘”的状态,跟“柳絮因风起”更像,而盐只能是“落”下来的状态!

生2: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雪会随风起舞的,而盐由于比较重,下落的路线太直,这样,就不符合当时“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3: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盐是“块”状的,它不会飘的,只会垂落下来。而柳絮是轻薄的,会因风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师: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后,又点拨:“撒”和“因”在这里用得怎么样?

生4:撒盐的“撒”,用词不当,“撒盐”是人为的,人工的,落下来很不自然。而“因风”,是柳絮顺着风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5:我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且与文中“欣然”“大笑”“乐”的情景相合拍,表现出融洽、轻松、活跃、欢快的气氛。而“撒盐”似乎体现不出有这种气氛。

师: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用“柳絮”比喻,就好在有意象。(过渡后,师又问)“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生6:我认为“公大笑乐”,是谢太傅在两人才华悬殊的对比中,而对谢道韫的才华表示满意和赞赏。

生7:从“公大笑乐”和文末补充介绍谢道韫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谢太傅都是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我觉得“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师:(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所倾倒)鼓掌赞叹起来,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师:你们学了《咏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触发,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读了他们写的形容飞雪的比喻。

生1:雪,像蒲公英,似鹅毛,如芦花,在天空中宛然飘飞!

生2:飞雪,犹如美丽的小蝴蝶,扇动着翅膀,随着和风,四处飘然!

生3:雪,是一群白色的小精灵,漫天飞舞着,来到人间,融进大地母亲的环抱里!

看着学生们开心的样子,我也忍不住内心的喜悦,真想天空为之作美,痛快地下一场大雪呀!

接着,课件展示纷纷扬扬的下雪镜头,我相机问学生:面对着如此纷扬扬的下雪情景,你对“柳絮因风起”有什么感想?

生: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界,用课件呈现古代诗人咏雪诗句:

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⒊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⒋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所《雪》

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最后,引导学生高声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而收绾全文。

五、教师小结

王国维指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以上咏雪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因为富有意境。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对写景咏物,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凡是文学作品,写景咏物的语言,必须讲究含蓄,有想象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有意境。因为写景咏物,中国美学不注重形似,而注重神似,讲究美的姿态和活的神气,追求境生象外、得意忘象、无我之境。

六、布置作业

1.当咏出喻雪佳句后,谢太傅全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反应?(不少于300字)

3.请你体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

课后余音

1.王昌龄在《诗格》中指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并提出意与景的关系:“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也就是说,写景咏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与神似,不可分离,相兼才好,和谐统一。但如果太形似了,反而失去神似。中国美学主张“写实”和“写意”的和谐统一。

“柳絮”虽然灰白色,但外形酷似雪花。“柳絮因风起”却把纷纷扬扬的下雪姿态,描述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把雪花比拟春天的柳絮,颇有生命活力,轻柔温馨,化寒为暖,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催人奋发向上,也给家庭送来轻松和煦的乐观情怀和文化氛围,具有深刻的意象(神似),这是写意。而“撒盐”一喻,虽然形似,但缺乏意象(神似),这是写实。好的诗句应当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即写实和写意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既有写实,又有写意。对于这些知识必须向学生讲清楚。

2.语文教学必须推崇文体语感意识。文体语感,指的是主体对某种特定文体的全部表现形式规范(如背景、意图、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因素)的领悟与把握。

文体不同,教学重点也不同。比如,说明文是写实的文体,语言表达直露。在语言运用方面,教学重点应放在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上。而诗歌是写意的文体,语言表达含蓄,具有想象力,情景交融。在语言运用方面,重点应放在品味语言的情感和意境上。所以,我将教学重点定在品味“咏雪诗”的情感和意境上。教学过程始终紧扣“未若柳絮因风起”与结合“雪骤”、“白雪纷纷”、“因”、公大笑乐”等关键词,进行文体语感意识的熏陶,从而体味“柳絮因风起”境生象外的意境,提升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非理性领悟能力。阅读如果离开了文体语感,必定是不得要领的。只能是在外表层面上感知语言,感知文字和词汇。

阅读过程应着眼研究人的言语行为、言语活动,将言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认识。以往我们长期关注“工具性”视界下的认知,语文教学缺乏对“文体语感”的体认,往往把诗歌、散文、小说、通讯、游记、传记等都当做记叙文来教,不论何种文体,都一样地分析字、词、句、段、篇,而缺乏“文体语感”的“言语性”视界下的认知。

3.《教参》里有这样一组答案:“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下载人教版七上音乐《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七上音乐《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大风车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 大风车 动 做风车一、教材分析:歌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并且有动感。旋律为五声性音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情绪欢快热烈,颇有召唤性。它还是中央电视台少......

    二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三个和尚人教新课标

    小学音乐“活动课”《三个和尚》教学案例 ★思考问题 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如何适度地去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新精......

    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放马山歌人教新课标

    《放马山歌》教案 一、教学课时 1课时 二、授课人 主力学校 李广锋 三、教学准备 1. 音频、视频资料:《放马山歌》、云南民俗风景。 2.多媒体电脑课件一份。 3.钢琴。 4. 打......

    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

    歌曲课《校园的早晨》 教材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 设 计 者: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九中学 罗曼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歌曲《校园的早晨》怎样运用音乐表现手段带给......

    《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歌《校园的早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等乐理知识。 3.体会歌曲通过速度、力度、节奏等方面......

    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

    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唱:《校园的早晨》 认:“D、C、”从头反复记号 省略跨越记号 结束等记号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知......

    《夏感》人教七上7

    《夏感》人教七上7 张笑天——《夏感》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识记新的字词。 2.了解对比等写景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朗读体会的写景特征。 2.品读讨论写作手法及写景亮点。 情感......

    人教七上紫藤萝瀑布教案)

    人教七上《紫藤萝瀑布》教案 玉山初中 周忠良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朗读感悟生命的永恒。(重点)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难点) 3、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