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策略
初中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策略
初中语文教师要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到重要的教育位置上,注重人文精神的传递,让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更具人文气息,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快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一、以生为本,让语文课堂更具人文气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生本教育理念,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过分强调识字教育、智力教育和应试教育,在语文课堂上主要采取单向性、灌输性的教学形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只能被动式的学习,对很多语文知识点只能进行机械性的背诵和记忆,这样会严重影响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更是难以实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初中语文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都要做到以生为本,将语文教学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进行有效结合,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人文化的教学环境,多选择人文化的教学素材和人性化的教学方式,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文素质的养成。
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一方面,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体系中,很多课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教育素材,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善于应用,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最大化的发挥。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积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必要时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和整理,使其能够更好地贴近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塑造和完善学生的性格品质和人格。例如,在讲授说明文《苏州园林》一课时,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外,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可以就“苏州园林”的建设背景、人文故事等历史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也可以导入中国建筑艺术的鉴赏技巧等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积极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注重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人文体验
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语文课程学习的主体,给学生更多亲身实践和知识应用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环节,更应该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引导者或者协调者,在课堂内外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知识的价值,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充分“激活”,让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良性发展。例如,在初中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可以在课堂上导入大熊猫、中华鲟等我们国家的珍稀动物相关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珍稀动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生态意识和积极情感;或者在此基础上导入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即调查一下学生所在地区珍稀动植物情况,让学生尝试去寻找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有效措施,实现人文素质的有效培养。
四、科学评价,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初中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语文教师发挥“促进者”的职能,所以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要给予学生更多质疑权、反思权和自我评价权,减少以批评性为主的评价策略,多对学生语文学习进行有效激励,并实现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结合。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科学的评价,多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减少终结性的评价,这是因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须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多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积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合作精神等细节,并引导学生多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评价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作文写作成果开展相互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在学生当中形成相互学习、互帮互助的集体氛围,实现学生人文素质在整体上的共同进步。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尊重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道德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初中生的学习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进而加快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合浦外国语实验学校(536100)
第二篇: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与策略
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与方法
学生的语言学习习惯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一种习性,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根本和学生在语言方面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英语教学现状。多年来,我们英语教师一直把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和英语应试能力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位,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看,由于不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非常不利;从我们实际教育工作看,尽管不少老师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可是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素质,学生有了知识没有实践,甚至有的学生只有在老师督促下才能学,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会学习,失去教师和家长的监控则进入“不作为”式的学习状态,不能自主学习、能动性地学习或创造性的学习。
2.习惯养成途径。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靠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靠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授人以鱼,供一日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学生良好的英语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进行长期、耐心、科学、细致的培养,为学生学好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基本内容
1.自学预习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只是引路人。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与重点,发现疑难,提前思考问题,让他们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专心上课的习惯。教与学应同步、和谐,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神,专心听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把教师的思路、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此过程中,尽量多发挥大脑的理解与记忆功能。
3.积极思考的习惯。在英语学习过程之中,我们观察事物,提出疑虑,回答问题,这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我们应引导学生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善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虑以及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4.独立作业的习惯。学生的课、内外英语作业是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做作业时,采取“拖、抄、代.„„”的消极态度,这是不良的作业习惯,严重的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养成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作业。
5.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通过对英语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归纳整理,使零碎的语言知识、分散的语言记忆达到一个串联的效果,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在每节课结束之前,要求学生根据重点词、短语、句子复述课文内容;运用联想对课文进行描述,使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都得到逐步提高。对于每天的新内容,教师应布置学生当天复习,第二天再检查听写,以后每隔一两天再对前面的内容附带检查,用滚雪球的方法,促使学生长期坚持复习,并逐渐养成习惯。
6.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难易适中的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典故逸闻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鉴赏力。事实证明,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获取量,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英语写日记,每周检查一次,促使其长期坚持,并最终养成习惯。
7.范文背诵的习惯。英语的学习中,适当要求学生背诵一些精选的英文语段或语篇是很有必要。在作文教学时,学生最初很难写出自己的文章,经常要求他们背诵一些简单的文章和经典语句或语段,经过长期语言素材的积累,学生很明显提高初步的英语写作和交流能力。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培养起良好的英语语感,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
8.应用英语的习惯。中学生的英语作业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书面复习性的作业,即读、写作业,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二是实践操作性作业,包括听的作业和制作性的作业,目的是培养学生听力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是应用性的作业,这是语言最基本特性的体现,让学生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英语思维能力,积极应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培养英语应用能力。
对于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的评价和英语学业的评价,我们不能仅仅只凭借英语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而应通过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英语学习习惯、英语学习方式、英语课业质量、语言思维方式、英语语言实践能力等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景。目前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微做起,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英语学习行为习惯,让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他们终身,成为他们走向成功、走向杰出的阶梯!
第三篇:养成初中生学习习惯
怎样养成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1.体验成功的快乐:一个总是失败的人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的。既然总是不成功,也就再不去努力了,甚至会自暴自弃。所以,每次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先从简单的入手。让自己体会一些成功的欣喜,这对提高你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2.自我激励:首先为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激励自己努力去实现。其次要学会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一句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要摆脱消极情绪。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自己提炼和归纳一些学习上的经验教训,并虚心向老师、其他同学请教学习的方法技巧。
4.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不要沦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机器。如果只是坐在书桌前,而不管效率如何,那么学习时间再长也毫无意义。
5.阶段性总结:每隔一段时间总结学习上的经验教训,找出可取之处,保持下去,对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找出解决之道,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自信的心理去投入学习之中。
6.别人的兴趣从哪里来: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怎么来的,吸收一切可以借鉴的方法。其次,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1)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2)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3)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4)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各科学习方法,因“科”制宜
第四篇:初中生习惯养成总结
7.1习惯养成总结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中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1.领导重视,常抓规范。学生的习惯养成不是一天就可以养成,也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自上学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通过评奖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从舆论上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2.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理顺需养成的良好习惯,包括,课堂纪律,课前准备,课后纪律,上下楼梯的习惯,排队习惯,食堂就餐习惯,遇见老师问好等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
3.进行考评,巩固养成教育。采取一周培养一个习惯的方法,每周制定一个主题,每周落实具体习惯,要求具体个人检查习惯的落实情况,每天通报,奖惩结合。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树立榜样的力量。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管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其次,发现习惯养成较好的同学,在全部内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学习,激发学生争当“榜样”的热情。
5.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日中,多与家长联系,家校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初中生德育策略
初中生德育策略
一、德育应融入各学科
道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课,由于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意识,在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让道德教育无处不在,渐渐渗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无论是历史课,还是英语课,都可以进行道德
二、德育奖惩制度
三、学生、老师、家长互通的德育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老师。除了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学生互相之间同样也可以进行道德。作为一名班主任,为了加强我班的道德教育,增强学生之互相之间的道德教育,我班开展了定期的道德教育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