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9课 《家乡古建筑》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7: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9课 《家乡古建筑》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9课 《家乡古建筑》说课稿》。

第一篇: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9课 《家乡古建筑》说课稿

家乡古建筑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家乡的古建筑》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教学环节、教学反思、板书,等方面进行授课

一、说教材及学情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由于本课涵盖的知识面很广,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不能任意拓展,根据教参建议,只需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作一般性的了解和把握。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画画古建筑。我所带的五年一班的学生由于所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差异,学生的课外知识欠缺,美术基础和技能操作更是严重参差不齐,基于这些因素,要让学生对古建筑有一定认识,除了从书本网络上获取信息外,还要求学生必须走出室外去考察,通过亲身观察来认识、了解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同时感受到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线描造型的技能训练上,学生平常接触有限基础太差,若是要求用线描方法准确描绘外型无疑难度太大,因此也只能降低学习要求,重点去体验线描画的基本方法,尝试着用流畅的笔触表现疏密关系,形成初步的造型方法观。

根据教学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

1、参观考察身边的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线画古建筑局部,体验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验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难点是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集中外出考察调查不是件容易的事,且用一节课时间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古建筑时间太紧,根据以上的内容分析,在本节课中,我从课改理念出发,设计出课前参观考察以及收集身边古建筑资料、课中完成一个古建筑局部的作业要求。以课堂教师引导、作业对比、示范绘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古建筑为载体,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欣赏对比、合作交流以及尝试绘画等学习方式,来完成认识古建筑的一般特征及体验线描绘画的基本方法等教学目标,同时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及时引导学生增强对古建筑的了解和认识。

三、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师范画。

四、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步感受 交流中国有名的古建筑以及宜昌周边知名的古建筑,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古建筑那些亭台楼阁的直观画面,为后面了解古建筑的特点作适当的铺垫。

(二)交流汇报,感受特点。

呈现出宜昌周边的古建筑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以及教师引导,总结出古建筑的一般特征:造型优美、结构科学、极尽装饰。

(三)线画古建筑的技术、方法探究

活动一:引导欣赏学生作品,初步感受线描画的有趣和表现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以镇江阁为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用几何图形概括复杂物体的外型,其目的是是让学生掌握用简洁图形概括外型的方法,二是增强学生描绘繁杂古建筑结构的信心。

活动三:仍以镇江阁为例,通过观察飞檐、斗拱、梁柱等细节,为线描画的细节描绘加深印象,为处理线条疏密关系做好铺垫。活动四:欣赏两个学生的局部描绘作业,让学生说说哪幅作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通过作业对比,掌握细节描绘以及线条疏密处理的方法。通过以上四个活动的开展学生经历了体验、观察、分析、对比等学习方式,体会到几何图形概括型、细节描绘、线条疏密表现型的线画技术和方法。

(四)步骤演示

首先让学生探讨绘画步骤,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教师的范画步骤图片,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基础情况重点讲解构图和细节描绘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线描步骤再次强化方法。

(五)布置作业,教师巡视指导、作业展评

多媒体出示作业要求:用线描画你喜欢的一个古建筑或仿古建筑的局部。要求构图饱满,线条疏密得当。同时将多媒体呈现出教师范画步骤的幻灯片上,引导学生注意绘画的基本方法。最后通过同桌互评、台前展示、集体点评等方式进行多边评价。

(六)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开心吗,有收获吗?今天这节课是探寻古建筑的第一步,希望通过后面两节课进一步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更大的收获!希望将来的你们中能有一批成为未来的建筑师,为祖国建筑史造就出更伟大的建筑!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节课表现上的评价,内容上的总结,情感上的认知与提升。

五、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能从身边熟悉的古建筑观察探讨出一般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项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方法,感受到美术绘画的乐趣。

第二篇:美术教案:家乡的古建筑

家乡古建筑

一、教材分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建筑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到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尽管有的已经破败或只留遗迹,也是熠熠生辉,珍贵无比。在我们居住生活的家乡,或多或少,总有值得我们珍视的古建筑:亭台、楼阁、寺庙、民居„„无一不在见证着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古代建筑虽历经沧桑而魅力依旧,受人景仰,得到保护。更重要的是古建筑物上所承载的人文价值,让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去追寻、学习、传承,获得有利于人类社会更好发展的东西。在世人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文化与自然遗产价值的情形下,把《家乡古建筑》编入新教材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安排在小学高年级,与初中阶段的《门》、《远古的呼唤》等课有着密切联系并与之呼应。属于综合探索的单元课。

在教材编排的呈现上,分为紧密相连的三部分,也是有机的三个学习活动内容:观察描绘(画古建筑),制作体验(泥做小亭子),想象创作(画故事画),有一定的层次性。1.观察与描绘,是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乡某处古建筑作有意图的考察,并作简单的记录,比如材质(砖制、木制、石制等)、造型(亭、台、楼、民居等)、建造年代以及建筑物结构等作较深入的观察,以加深对建筑物的了解(历史、科技、艺术的),继而进行描绘(或线描或彩画均可)。通过写生或记忆画古建筑,既训练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又使得学生更进一步对古建筑物的理解与猜想(尤其是残败的),体验、感悟古代建筑师和工匠是怎样想象构思、怎样画草图、怎样施工建造该古建筑的。2.制作体验。是让学生通过就地取材(泥、石、木等)制作一幢仿古建筑物,并有所创意。通过体验陶泥捻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是一次摸拟建筑师工匠的学习活动,获得传承的意义。3.在对古建筑较了解的前提下,将古建筑的有关故事用想象画形式创作表现出来,画一幅故事画,表达自己的悠思。因此《家乡古建筑》课目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可观、可记、可触、可画、可做、可思。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下,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学习活动效果。

教材所选用照片的内容,均体现了古建筑的一般特点和不同地域的多样性。《徽州印象》(安徽)是摄影师沈越先生拍摄的一幅艺术摄影作品。画面将皖南民居特有的布局、形制和白墙黑瓦的古朴美呈现在你眼前,作为教材主图,可以细细品味,重点欣赏。《应县木塔》(山西应县),又名佛宫寺释迦塔(1056年),塔身共九层,外观为六檐五层,塔平面呈八角形,底直径为30米。塔结构全由大梁、立柱与斗拱卯榫而成,未用铁钉。是现存国内外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古塔。虽经历七次大地震却安然无恙。《拙政园》(苏州)是苏州最大园林建筑,图为拙政园中的见山楼雪景,只是全园中的一部分,它巧妙精致,满眼风情。亭台楼榭,临水而建,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基本特色。漫步园中,廊、桥、曲径,一步一景,就像人在画中游,很是惬意。《黑龙潭》(云南丽江)是丽江市郊黑龙潭公园里的风光,图中的得月楼三层四角,端庄俏丽,和五孔石拱桥相得益彰,在玉龙雪山的衬托下倒映潭中,显得特别美丽,是丽江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几帧照片的内容,远不能包括古建筑的各种类型和方方面面,教材只能是列举一二,获得一般的印象和感觉,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另外收集更多样式的古建筑物图片以供学习。

教材的前导语试图说明家乡古建筑的类型众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较多的人文价值,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欣赏。前一个提示语和表格式填空,是告诉学生怎样观察欣赏,即看什么,了解什么。最后一个提示是为学习活动而设计的,是对古建筑有所了解后意犹未尽而进行想像画创作的提示,还需教师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拓展。

学习屋的内容显而易见。通过图示,了解什么是斗拱、横梁、柱、饰等。学生也可自己去了解更多古建筑的有关知识内容。此图是太原晋祠内的柱、梁、斗拱照片。

二、教学目标

◆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思路

本课为综合探索的单元课,涵盖的知识面很广,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但不能任意拓展,只需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作一般性的了解和把握。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画画古建筑,用泥做一做仿古小建筑,获得感受体验,为往后进一步了解传承古建筑文化做准备。

在学习活动的开展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观了解和线画古建筑,也可只画局部以降低难度,可以安排两个以上课时外出进行。外出进行时要有效组织和合理把握,避免流于形式;第二阶段,想像创作。在获得直观感受与了解的基础上,分别用一个课时进行泥做小亭子的作业和画有关古建筑的故事画。后阶段的学习活动重在过程与体验,不要太难。用泥做一个小亭子是合适的,尖顶加几根柱子,再刻画瓦片和装饰,学生会乐于习得。最后一个活动,是画故事,这个活动要根据本地古建筑有无典故而进行。没有典故则变通进行,教师自行安排还是可以的。

四、教学选择

外出考察调查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古建筑离校太远,或天气不好或安全原因不便外出,可以在教师做好充分准备的图片影像资料的前提下,改在校内进行。比如,教师事先拍成短片,合成解说,让学生间接观察了解,边播边巧妙设问,而后投影古建筑照片大影像线描画出,也会取得较好效果。

还可以将考察古建筑的活动提出详细具体的指标(表格填空最好)分发给学生,由家长择日带领前往,鼓励学生拍照、录像,之后交给老师检查。为后段学习活动开展做准备,在古建筑无典故传说的情况下,画故事的活动完全可以由老师灵活变通,如改为画古建筑上的图腾纹饰,可能更有意思。

五、教学建议

不便外出时,画校园内的仿古亭子或老房子也是可行的,在写生时不必强求形似和透视比例关系,画出些翘檐、斗拱、廊柱、琉璃瓦、青砖也是好的。

教师可演示写生线画建筑的一般步骤方法,力求简洁流畅,体现细节。

写生时,作业纸宜稍大,便于大胆下笔,游刃有余。

用泥做小亭子时,教师要为学生统一准备好泥,或将学生带到能做陶的地方(陶吧、陶艺坊)去完成。

六、教学资料

亭 周围开敞供人停留、观览的小型点式建筑,俗称亭子。一般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形胜之地,如山冈、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以木构为最多,也有用砖石砌造的。如,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

台榭 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建筑形式。临水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称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于台榭的另一类型建筑。

楼阁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如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

塔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有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等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2.保持构架制原则。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拉扑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城西1000米处,始建干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占地80公顷,规模宏大。

课题:第9课

家乡古建筑 年级:5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规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线描的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 1.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古建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2.让学生掌握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1.学生对古建筑的了解和题材较少。2.学生对古建筑的绘画方法掌握有困难。教学准备:

教具:PPT课件、教师范画

学具:铅笔、钢笔、水彩笔等等、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简单介绍我们的家乡长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并出示几张古建筑的图片,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长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有很多的古建筑(包括改建的)。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岳麓山的爱晚亭——曾是毛主席最喜欢去读书的地方;还有天心阁——它主要是为当时的战争而建立的。(而它的特点则是围墙很高,因地势高,且为防守敌人的侵入)。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和喜欢的古建筑有哪些呢?

生:⑴ 凤凰古城、岳阳楼。

⑵ 大理古城。

⑶ 我不喜欢这种建筑。

师:同学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也有很多地方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们最熟悉的爱晚亭和天心阁的图片。

师:大家看了爱晚亭和天心阁的图片,那么,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两个地方和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对比,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⑴ 房顶(是尖的)

⑵ 门、窗、墙等等 2.揭示课题

师:大家都很聪明,也很细心。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用我们手中的画笔来画一画我们的家乡古建筑。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家乡古建筑》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2页。板书:9 家乡古建筑(PPT课件、黑板)

三、深入了解

师:其实呢,古建筑的类型有很多中,如亭台楼阁、寺庙、民居等(大家可以看书上的图片,每种类型的都有)而且,你们也发现了,古建筑大多都用石、砖、木等材质建造的。大多是以梁、檩、檐、枋、斗拱合理构造的,体现出对称、均衡和节凑的美。

师:那么,这些是古建筑的特点,那么这些雕梁和翘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生:⑴ 不知道(老师变出示图片并讲解)⑵ 支撑、漂亮等等(答得非常好,很不错)

师:这些柱子、翘檐主要有三个作用:漂亮、支撑受力、独特 师:好,我相信大家对古建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怎样才能 画出来呢?用什么方法画呢?

师:首先,请大家先看看老师画的(作品展示)

四、课堂练习

师:我们今天就用老师这种方法来画,这种方法叫做线描。什么是线描呢?

线描:就是用大家手上的铅笔、钢笔、水性笔或水彩笔等在白纸上用流畅的长线条把建筑物的形状(外形)、结构勾勒出来(不涂颜色)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一遍(在黑板上示范一个简单的亭子或者房顶)边画边讲技法和要求。技法:线描主要是用单线来勾勒的,要用流畅的长线,不要来回的摩擦和画碎线条,并且要干净、利落。

要求: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不要画得太偏,也可以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适当的加以树木,花草作为点缀。师:大家都懂了吗?(有没有愿意上来画的)生:⑴ 有——上来画,并讲评。

⑵ 没有——自己动手开始课堂练习。

师:好了,下面请大家拿出工具,自己动手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古 建筑。(下讲台巡视并指导)

五、作业点评

师:请组长把作业收上来(抽出几张优秀作业进行讲评),可以自评、互评、师评。并鼓励和表扬学生。

六、课堂小结(PPT)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用白描的方法来画我们家乡古建筑,也了 解了古建筑的特点、结构;同学们都画得非常好,纪律也不错。

希望大家继续保持,也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观察和多画一画古建筑 一起关心、热爱我们自己的家乡。师:下课。[ 课目

第9课家乡古建筑(活动一)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乔佳丽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考察小 结导人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述说后

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

灯演示。

二、引导分 析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多媒体演示或打出灯片,电脑制作时用闪现功能或变色效果。

三、深入了解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更好更快。

四、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可用大屏幕打出一清晰古建筑图片进行线描。

五、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

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六、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七、评价总 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

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

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

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 入

1.观摩一组线画古建筑的学生作业,诱发学生创作灵感。就造型“新颖、独特”方面引导学生作简短讨论。

2.教师小结:建筑就像一首凝固的诗。中国的传统建筑从亭台楼阁到民居小院都凝聚着建造者的智慧,每一件作品就像同学们的画一样,既遵循一些共同规律,又显示着个人的独特思考,好作品来源于创造。多媒体投影仪或幻灯及灯片6—8张

二、引导分 析

1.欣赏建筑陶艺小工艺品。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陶制小玩意,有小亭、小塔、小屋、小桥。这些小玩意一般用来制作假山盆景和园艺造型装饰用品。它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组合运用。同学们从前面往后面互相传递着摸摸看看。看完了的同学请思考屏幕上的连线题。陶艺作品上这些局部用了哪种我们学习过的制陶方法: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手捏)。

2.指导答题,为学生创作做技术准备。

提出要求:分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讲台并用鼠标点击互相对应的两个词语。之后,老师分别请五位同学上台答题。

3.小结。同学们有了过去的学习基础,又经过小组讨论,几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答题,老师带来的这些建筑小玩意的制作方法就这么简单。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

打出连线题:

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手捏)

三、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陶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泥做小亭子”(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俗话说“方法都一样,造型各不同”,请想想你将设计制作一个怎样新颖独特的亭子来呢?把好主意告诉大家。之后,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创作思路,有圆顶亭,有四面、六面亭,还有双层亭„„好!老师期待着大家新作品的成功。

板书:

泥做小亭子

四、学习活动开始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陶泥及其他材料做小亭子,教师行间指导,解决有关学生的个别问题。

作业所用材料及泥工工具

五、作业展示评价

1.请学生“一分钟简介作品”。2.分组观摩。

3.课的总结:作业方面、纪律方面。

4.并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到架子上晾干,以备烧制。

学生作业

第三篇:小学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小学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建筑的特点、类型,能够运用白描等手法创作家乡的古建筑。【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法方,提高创作、构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对古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古建筑的持久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建筑构造形式,掌握白描的创作方法。【难点】创作过程中的用线及观察方法。

三、教学准备

建筑范例、建筑构造图、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诗人王之涣一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以他的笔墨道出了抒怀励志,瞩目高远的心境。大家还记的诗中所提及的楼阁是哪一个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它是位于山西的著名楼阁建筑——鹳雀楼。一起走进——《家乡的古建筑》。

(二)直观感知

1.播放课件欣赏不同种类的古建筑(如:故宫、应县木塔、钟楼)。并思考按照材质、造型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按材质可分为:砖制、木制、石制。按造型可分为:亭、台、楼阁、寺庙、塔、民居。

2.继续观察图片,并说说这些建筑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总结:古建筑一般以柱子、樑、枋、檀、斗拱和重檐合理构建,或巍峨壮丽,或精巧别致,极尽形式之美。

(三)形式分析

1.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并提问:我国居民建筑样式多种多样,你能说出哪些样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建筑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样式,大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集聚而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式,最为普遍,另有干栏式,窑洞式和碉楼等样式。

2.继续观看各地古建筑图片。提问:看看这些建筑它们有什么不同?各具有什么样的特色?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窑洞依山而建,施工简便、冬暖夏凉。福建土楼,就地取材,风格古朴粗犷。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楼上隔为大小若干间屋,四周有走廊。

3.出示简易的古建筑构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提问:它们各自都由什么型组成?学生回答。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

(四)直观教学

1.教师进行古建筑结构的示范创作,学生认真观看。

第一步构图,整体布局。第二步,深入刻画细部。主要白描线条疏密的运用可以使建筑呈现块面感。

第三步调整,根据画面及建筑细部,进行相应调整。

(五)实践创作

1.教室布置练习任务并明确创作要素。

以“我的家乡”为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有哪些古建筑,并将它们创作出来。创作手法不限。

2.学生活动与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错,积极与学生互动。3.创作完成,展示评价

开展“家乡的古建筑”展览会,评选“小小家乡解说员”的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笔下的家乡古建筑,学生相互展开讨论评价,教师总结学生作品亮点。

(六)小结作业

总结升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气候孕育了祖国多元的物质文化资源,都说“建筑是石头的史诗”,同样我国的古建筑也诉说着中华渊源的古老文明史。课下收集中外相关的古建筑和同学欣赏。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美术《爱护古建筑》教案

第10课《爱护古建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教学难点:

通过考察,调查,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

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师生问好

欣赏当地及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分组讨论、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以及保护古代建筑的方法和重要意义,发表对古代建筑的看法。

学生纷说。

生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生2:“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生3:“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

(二)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等等。

(三)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

(四)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

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

(五)简介部分古建筑: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太和殿、颐和园、杭州西湖。

(六)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难点:

通过考察,调查,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

课前准备:

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

一、引导阶段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述说后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二、发展阶段

1.指导学生用造型泥、纸板、废弃木材等制作古建筑模型。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制作简单的古建筑、古代器皿。

3.老师巡视并指导。

4.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三、课后拓展

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保护建议或改造计划。要求:资料要充实,集思广益,言之有物。

教学反思

通过两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基本上知道并了解了我国古代的建筑及其结构特点,懂得了爱护文物及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古建筑、古代器皿。通过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更加让学生认识到爱护文物及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教学效果较好。

第五篇:家乡古建筑教案

家乡古建筑教案

(活动一)

横店小学

李华寅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教学准备:图片收集、多媒体课件、简易绘画册页、范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古代诗人李白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引出黄鹤楼的介绍,既“家乡古建筑”。

二、欣赏发现

1、播放课件,欣赏各种古建筑

2、整理古建筑的分类

3、说一说

4、小结:①按材质可分为:砖制、木制、石制

②按造型可分为:亭、台、楼阁、寺庙、塔、民居

三、寻找发现、学识了解

1、寻找各式建筑的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

2、学生说一说

3、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四、引导分析、深入了解

1、思考:要想建造这些古建筑,我们最初的一般是要做什么?

2、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3、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

2、学生讨论

3、出示幻灯片,师边小结知识点: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五、演示观摩、作品欣赏,深入感知

1、教师讲授线画步骤、要求: 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 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

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提示:著名画家保罗·克利说:“牵着线条去散步。”一年级课——《绕绕涂涂》)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备注:可用大屏幕打出一清晰古建筑图片进行线描。)

2、欣赏城市古建筑及线描作品

六、布置学生作业

1、作业:

小组合作,选一组城市古建筑进行线描,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城市古建筑的册页,并制作作品目录。

2、要求:

①技能: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②构图:注意团队合作,让册页形成一个整体(注意环境、背景的添画)

③整理总结:给册页选好题目,制作封页,做好总结(优缺点)选派人作出评价

七、作业观摩,评价总结

1、分组自评小结

2、对照实景,解决更多的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

①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

②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

③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

4、下节课后作业准备

下载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9课 《家乡古建筑》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9课 《家乡古建筑》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下册美术第四课《壶趣》说课稿

    第四课 壶趣 说课稿 碾子镇中心小学邓翠萍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的这课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四课的第一课时。课本14和15页。 2、教学目标: (1)、 巩固和......

    六年级美术下册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 第一课 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

    六年级下册美术

    六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总结 曾慧 本期担任六年级下学期两个班的美术,因班级管理以和学生的状况也均有不同,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要计划周密,因人而异,采取令学生易学、好学的途径......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09课 家乡古建筑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09课 家乡古建筑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09课家乡古建筑 [分析]家乡古建筑 一、教材家乡古建筑分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家乡古建筑作为文明发展的重......

    家乡教案下册六年级

    第1课、东北话 授课内容: 东北话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 2、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家乡的方言......

    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说课稿 人美版

    最新版 18、家乡的艺术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一册第十八课《家乡的艺术》,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措施、教法思路、学情、教法学法、教学......

    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家乡的小吃》说课稿

    家乡的小吃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家乡的小吃》,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

    《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