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 小苏打和白醋和混合(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7:4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 科学 小苏打和白醋和混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 科学 小苏打和白醋和混合》。

第一篇:教案 科学 小苏打和白醋和混合

教案

课题: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的物质。2:了解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3:让学生感受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知道两者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的物质

教学准备:小苏打 白醋 玻璃杯1个 昆虫盒25个(学生用)放大镜25 打火机 药品勺 细木棒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认识小苏打和白醋,讨论观察方法色形 2.学生两人一组,交流汇报观察结果。3.教师简介小苏打和白醋,请一名学生朗读小苏打包装袋后说明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物品的用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细节和学生乐于从周边事物增长知识的习惯。

二、实验: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1.教师先将小苏打和水混合,让学生观察并说明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2.教师再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做二者混合实验,并强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耳朵看到了什么?用眼睛看的了什么?摸触摸到什么?

3.学生实验后交流汇报,听到汽水声、看到冒泡,感觉杯壁凉爽等。

三、研究:气体是什么? 1.演示实验(1)

教师先将正在燃烧的木棒放入空中,然后将燃烧的木棒放在同水平位置的空气中,木棒正常燃烧,再将木棒放入玻璃杯中(杯中二者混合后),木棒熄灭。

2.学生存疑,引导学生了解到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学生初步判断可能是二氧化碳

3.演示实验(2)

将蜡烛点燃,将二者产生的气体像倒水一样往下倒,蜡烛灭。让学生感受奇妙过程后,教师解释这种气体比空气重,又不支持燃烧,故将蜡烛熄灭。并提出此实验取材简单可以在家里完成,但是注意用火安全,家长陪同。

师生总结:该气体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教板书设计:

师点明,进过科学家的长期多次实验,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物理变化,因为产生新的物质。

四、拓展延伸:瓶里剩下了什么? 师问:杯里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学生答:可加些小苏打检测 师问:杯里的液体还是小苏打吗? 学生答:可加些白醋

师生共同实验,交流反馈,得到结论……

五、课外知识补充:醋字的由来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小苏打:白色细小晶体

白醋:无色 透明 液体 有酸性气味 二者混合:发生化学反应 有二氧化碳产生

第二篇:小苏打和白醋教案

(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 余 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醋发生的变化。【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蜡烛、火柴等。【教学过程】(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 余 涛)

一、引入学习

师:老师给大家玩个魔术。(师用白醋和酚酞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红色。)(生惊奇地欢呼。)

评析: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中用到的白醋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魔术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师:刚才玩魔术时用到了这瓶液体(出示白醋),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想!

师: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什么? 生:看它的颜色。

生:摸摸它的温度是热的还是冷的,还可以摸它粘不粘。生:打开瓶盖闻它是什么气味的。生:尝一口也能知道它是什么。

师:在不知道这种液体是什么的情况下,可以随便尝、摸吗? 生:可以!

师:那你敢不敢尝一口?

生摇头:不行,万一它有毒就糟了。(全班笑)

师:对!在不知道这种材料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尝、摸、闻。评析:指导学生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而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严谨的观察态度又尤为重要。教师特别强调了“在不知道一种物质是什么的情况下,绝对不可以随便尝、摸、闻”,又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意识的教育。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这里还有一包白色的粉末,它又是什么呢?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两种材料,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观察,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请各小组从桌下取出材料,开始!(学生对白醋和小苏打进行观察,教师参与观察,并予以指导)师: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说说?

生:这瓶液体是醋,味道酸酸的;这包白色的粉末有点像盐,咸咸的。生:这瓶液体是白醋,这包粉末是小苏打。师:能肯定吗?

生:我们这组的材料上有标签,上面写的有名称。

师:看标签也是对事物的一种观察方法。对这两种材料的特点还有补充的吗? 生:白醋的气味很酸,有点冲鼻,摸起来凉凉的。

生:小苏打像面粉一样,比面粉粗一些,都是白色的小颗粒。

评析: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材料中,有的贴有标签,有的没有贴标签,这其实也暗藏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看标签和说明。学生通过对标签的阅读以及和其他小组的沟通,共同认识这两种材料。

三、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混合在一起可能醋也变白了。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我喝牛奶时就是这样,我认为小苏打和醋混合就像奶粉和水混合一样的。生:我觉得可能小苏打可能会溶解在白醋里,看不见了,白醋还是清的。生:我认为可能会改变颜色,变成红的,就像刚才老师玩的魔术那样。生:有可能会出现很多泡沫 ……

评析: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将激发学生对猜想进行探究。

四、讨论混合的方法

师: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我们可能有很多方法,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醋、小苏打、烧杯、勺子(教师依次出示实物),用这些材料你打算怎样混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予以指导)

师:你们想到了哪些混合的方法?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们的方法和你们的一样吗?

生:我们组想了3种方法。第一种是先把小苏打倒进烧杯里,后倒白醋;第二种是先倒白醋后倒小苏打;第三种是把小苏打和白醋同时倒入烧杯中。师:白醋和小苏打分别放多少合适呢?都放完吗? 生:不行,都放完太多了,放不下,我们打算都放一半。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们组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白醋放的多点,小苏打少放一点;第二种把小苏打放多点,白醋放少点。

生:还可以不用烧杯,把小苏打直接倒进白醋瓶中,盖上盖子摇一摇。生:我们组还可以把白醋一点一点滴在小苏打里面。

生:先把小苏打放一点在烧杯里,然后加一点白醋用勺子搅拌,再加一点小苏打,放一点白醋,直到把小苏打全部淹没,然后一直搅拌,让它们全部溶解。师:大家说出了这么多实验方法,你认为哪种最好?等会儿实验时,你们小组打算选择哪种实验方案?请各小组进行讨论,把选定的方案记录在《科学记录表》上。

评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方法,看似简单,而实质上却体现了学生搞科学的精髓:材料放的顺序,多少,不同的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现象出现!这就是搞科学!

(学生讨论,制定详细方案,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师:哪些小组写好了?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生:我们小组选定的实验方案是:先倒1厘米高的白醋在烧杯里,然后用勺子放1勺小苏打,再用勺子搅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师:待会实验时,你们小组打算怎样分工?谁记录?谁操作?……实验中怎样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请各小组讨论好之后派代表领取实验材料。(学生讨论之后分组领取实验材料)

评析:什么方法才是更为合理的方法?学生在想出了许多混合的方法后,要选择自己小组认为是合理的方法,就需要把自己小组的各种方法进行对比,把自己小组的和其他小组的方法对比,教师又加以指导,这样就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实验计划。

五、学生实验

师:请大家按照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发现的多!

(学生有计划的进行实验,小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评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师:请各小组把材料放回原处,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说说?

评析:把材料放回原处,是一个细节,是许多教师上课没有注意到的,却又恰恰是实验课上学生教学秩序混乱的大敌。学生在许多实验材料的吸引下,会不由自主地去玩,这是孩子的天性。而把材料收起来,就避免了材料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实验现象的汇报和交流上来。

生:杯子里的醋变成白色,并且往上冒泡泡,一会泡泡又下去了。摸起来冰冰的、凉凉的,味道有点酸还有点咸。过了一会醋又变成透明的,小苏打变少了。生:我们观察到把小苏打和醋混合后,它们变成一些泡泡在里面泛起来,还能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过了一会变成乳白色,还有一些气泡从下往上冒。生:我们组看见混合后像啤酒一样冒起来,然后下降很快,摇一摇泡泡又变多了,闻起来甜甜的,味道酸中带甜,还有点刺鼻。

生:我们组观察到混合后慢慢的起白泡,而且往上冲,过一会又变成透亮的水,瓶底还有小苏打,里面还有很小的泡泡,搅拌一会水有些浑,过一会水就清了,再放一些醋,里面的泡泡非常猛的往上冲,过一会小苏打更少了。……

评析:可以看出来学生观察到的现象非常丰富。在这些不同的现象描述之际,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实验方法,如果追问:“你们是怎样做的?”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实验方法会出现的不同的实验现象”这一结果。师:你们是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吗?

生:不是,我们本来打算把小苏打放进醋瓶子里面进行实验的,后来一想,觉得太浪费材料了,做实验的时候,我们把白醋先倒了一半在烧杯中,然后再放的小苏打。

师:他们为了节约材料。你们呢?

生 :我们觉得放的白醋太少了,观察的不明显,我们又把醋多放了几次。师:科学家有时也会根据需要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哪些小组在实验时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了调整?(学生举手)

评析:教师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问题-“调整实验方案”进行肯定,实际上又蕴含着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师: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能冒泡泡? 生:冒完泡泡后,为什么再加点白醋还能继续泛泡?

生:做完实验以后,白醋是浑的,为什么过一会就能变的透明了? 生:混合以后的气味为什么有点甜甜的,像雪碧的气味? ……

评析:学生在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必然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实验器材也有限,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兴趣是一种必要的鼓励。

七、解释新物质

师:大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后我们还会继续研究。刚才在实验中大家都看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以后会产生气泡,气泡里的气体会是空气吗? 生:我觉得应该不是空气。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水里本来没有气泡,小苏打倒进白醋里才开始冒泡的,我认为应该不是空气。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也许是空气吧,是空气跑到泡泡里面的。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也许是二氧化碳。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笑:我猜的。

师:用什么办法证明它到底是不是空气呢? 生:闻它的气味,空气是没有味的。

生:不行,白醋也有气味,不好分辨是气体的还是白醋的气味。师:那怎么办?还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积极思考,但一时想不出其他方法。)

师:这里有一盒火柴(出示实物),火柴在空气中能燃烧(点燃火柴),能不能利用火柴进行验证?

生:可以放在气体中看它能不能也让火柴燃烧。师:如果不能呢? 生:那它就不是空气。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瓶子,里面有什么?(出示瓶子)生:没有。

生:不是,有空气!

师:对!这里面是空气,现在把其中一瓶倒入白醋,放一勺小苏打(师边说边示范),现在这两瓶还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一瓶是空气,一瓶是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师把燃烧的火柴放入空气中)火柴放进空气中,能否继续燃烧? 生:还在继续燃烧。

师:注意看(师另点燃一个火柴放入另一瓶气体中),放进这种气体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火柴熄灭了!

师:对,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它是空气吗? 生:不是。

师:大家玩过氢气球吗?如果手一松,氢气球就会飞走,这是为什么? 生:氢气球里面是氢气,它比空气轻,所以它能飞走。师:这种气体会不会是氢气?

生:不会,如果是氢气就飞走了,我们用火柴就检测不到它了。

师: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它到底是什么,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进行研究。实验后的白醋还是白醋吗? 生:不是,它的味道变了。师:小苏打呢?

生:我们组的变少了,他们的小苏打看不见了。

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板书)你还发现生活中哪些物质混合也能产生新物质的现象?

评析:产生的新物质是什么,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对新物质的探究过程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很重要。想象归想象,事实是事实,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气泡里是什么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是空气?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火柴。是否支持燃烧,成为判定气泡里的气体是否是空气的简单判别方法。虽然不能解决是什么气体,但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认识、判别事物的方法。

八、小结评价

师:你现在知道科学课是什么样的了吗? 生:科学课就是让我们感受科学的课。

生:科学课就是让我们自己做实验,自己发现问题的课。

生:科学课是很有意思的课,它让我们知道了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师:老师认为大家今天的确有许多新的发现,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认真观察生活中有趣的混合现象。请同学们把材料整理好,上交到老师这来,下课!

【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颇为复杂的话题。教师力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突出评价主体的地位。但是从结果看,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并不习惯于评价自己、他人以及老师,这可能需要教师的持续训练和正确引导。】

【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化学变化 小苏打+白醋= 二氧化碳气体+新的物质

【教学后记】

用小苏打和醋的混合可以向孩子展示物质混合后发生质变,产生新物质的一种状况。为了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这两者发生的质变情况,并且还产生了另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我在教学中经过摸索,发现实验中有几个细节应该处理的更细致。

1.再加一勺小苏打

当两者混合后不再冒气泡时,再加一勺小苏打在杯中,然后让孩子观察后回答还有气泡吗?进而思考:没有气泡了,说明杯中的透明液体已经不是原来的白醋了。

2.加个盖儿收集气体

为了检验混合后冒出的气体二氧化碳的灭火性质,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冒出的气体。虽然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杯中不会跑出来,但空气的自然流动常常会冲淡二氧化碳,这时候,如果形象地加个盖儿,对孩子说:“我 们用盖儿挡住外面的空气,把‘气泡’炸开后放出来的气控制在杯里,好吗?”这样做,在孩子看来也是挺有趣的。也不会有科学性错误。

3.换了气再做对比实验

对比在二氧化碳和 空气中蜡烛的燃烧情况时,对比的前提条件应该是在同一个杯子中。所以,当对比实验时,像教材上一样,另拿一只空的杯子来不好,应该用书或硬纸板扇走先前杯中的气体,然后再点燃蜡烛,继续观察,才有说服力。

第三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教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靖宇县靖宇镇明德小学

谢洪福

科学概念: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以及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特点。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盖玻片、药匙、蜡烛、水槽、集气瓶、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1、趣味小实验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把一杯凉的白开水和一杯醋放到一起,现在我分不开了,请大家给老师出个主意,怎样很快就辨别出哪一杯是水?哪一杯是醋?

生:学生积极回答,闻一闻、尝一尝方法可以辨别出来。如果闻一闻有酸味就是醋、品尝一下很酸的就是醋。师: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很好。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尝、摸的方法。在不知道这种液体是什么的情况下,你们认为可以随便尝或摸吗?

生:有的同学说可以!有的同学说不可以!

生摇头:不行,万一它有毒就糟了。(全班笑)

师:哦,摇头,怕有毒。对了嘛!这就是刚才我提到的:平常的时候不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不能随便闻、尝和摸的,容易中毒的。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其中,就有刚才用到的这种液体,拿起白醋。这还有一袋小苏打。都是是厨房里常见的食物调味剂。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小苏打和白醋有关知识,以及它们混合起来会有什么变化呢?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师:我们首先用闻、尝、摸、看等方法来观察和认识一下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出示课件1填写表格)

师: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分小组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并记录在表格上。(学生对白醋和小苏打进行观察,教师给以指导)

生:观察结束,器材归位,汇报结果。(教师从状态、颜色、透明、味道等小结白醋和小苏打的特点)师:小苏打

白醋(板书)

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一)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如果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玻璃杯中混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师:把小苏打和白醋用加号连起来,即“+”(板书)

师:学生大胆猜测,积极举手回答,教师恰当引导,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猜想的理由,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表扬。

(二)讨论混合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为了验证你们的猜想,可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有多少种方法?

生:先往杯子里放小苏打再放醋;或者先放醋后放小苏打。师:白醋和小苏打分别放多少合适呢?

生:用语言引导全班交流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方法较多,教师充分鼓励学生的想象力。

师:大家说出了这么多实验方法,都很好,说明同学们有了科学探索精神,要继续发扬。但是,在这个实验中无论小苏打过多,还是白醋过多,都会造成对材料的浪费。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白醋和小苏打控制在3:1的比例比较恰当。

(三)学生小组实验

师:解决了怎样混合和混合比例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了。

师:实验之前,我们来认识一下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出示课件2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发生现象)生:齐读一遍。

师: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四)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师:请各小组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谁愿意把你们组的发现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生:发言,教师小结。

四、产生了什么气体

师:猜测刚才在实验现象汇报中大家都提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这是什么气体呢?

师:——气体(板书)。

生:猜测回答可能是空气、氢气、二氧化碳„„

师:刚才同学们有的认为是空气,有的认为是氢气,也有的认为是二氧化碳。

师:我们可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生:做实验。

师:对了。同学们请拿出火柴,点燃一根,打开盖玻片放入集气瓶内,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演示一下,假装的,在瓶外怎么样?在瓶内又怎么样啦?(出示课件3)

生:实验后,学生积极发言,在瓶外燃烧,到瓶内就灭了。(师指导学生立刻盖上盖玻片)

师:这说明了什么呀?

生:瓶内产生一种气体,而且不是空气。

师:观察现象是火柴熄灭。做出推论是不支持燃烧,这种气体不是空气。

师:在气体下面写上不支持燃烧。(板书)

师:大家玩过氢气球吗?如果手一松,氢气球就会飞走,这是为什么?

生:氢气球里面是氢气,它比空气轻,所以它能飞走。

师:那这种气体会不会是氢气呢?请看接下来的实验。

师:像倒水一样,但不要把水倒出来,把集气瓶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怎样呢?(出示课件4)

生:实验后惊奇现象发生了,蜡烛的火焰灭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气体像水一样被倒下,将火焰浇灭。说明这种气体比空气重,不是氢气。)

板书:在气体下面写上比空气重。(板书)

师:同学们这种气体到底是什么呢?

生:学生情绪激动,抢着回答,认为肯定是二氧化碳。也有答别的……

师:我们的实验证据还不足以判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因为证据还不够充分,如果单单从不能支持燃烧和比空气中重个证据来看,其它如氩、氙等气体也符合这样的条件。

师:虽然我们的实验证据还不足以判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但是请同学们看书33页就明白。齐读一下:但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

师:在气体后写上二氧化碳(板书)。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关键词组“经过大量的研究”,我想听听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生:回答经历无数次的实验才得出科学的结论。

师:对,“经过大量的研究”,告诉了我们科学的结论必须有充足的证据支持,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获得的。

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生:化学变化。

师:请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科学探索不分时空,别让下课或放学丢掉探索。这问题留作课外作业(查资料或上网)。

五、巩固与练习。

师:(出示课件5填空题、6选择题、7实际应用题、8影像片。)

六、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

+ 白醋——气体(二氧化碳)

白色

无色

不支持燃烧 晶体

液体

咸味

酸味

比空气重

课件1 认识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观察后填写表格。实验方法——温馨提示:

1、看一看;

2、摸一摸;

3、闻一闻。

课件2 如果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中混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温馨提示——实验要求:

1、取3匙小苏打倒入集气瓶底部。

2、把约三倍的白醋沿着瓶壁缓慢地倒入瓶中。

3、迅速用盖玻片盖上集气瓶。

4、多角度地观察实验现象(如看、听、摸等),并随时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好实验现象。

5、实验中不要移动集气瓶口的盖玻片。

课件3

燃烧的火柴伸入集气瓶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温馨提示——实验要求:

1、点燃一根火柴,小心别烧手和烫伤。

2、将盖玻片拿开,然后将燃烧的火柴伸入集气瓶中。

3、屏住呼吸。

4、把盖玻片再一次盖好。

课件4

集气瓶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怎样呢? 温馨提示——实验要求:

1、拿掉盖玻片,轻轻放到一边。

2、像倒水一样,把集气瓶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液体倒出来),3、将瓶口慢慢接近火焰;

4、屏住呼吸。

5、把材料放好。

师:如果我们不知道是什么物质,千万不能用这些方法去试验!不过今天老师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可以用以上方法来辨别!师: 大家都玩过猜谜游戏吧?(出示两杯液体,一杯是热水、一杯是白醋)这里有两杯液体,一杯是热水、一杯是白醋。现在大家来猜一猜哪杯是白醋?哪杯是热水?

老师从火柴盒中取出二根火柴,划燃后分别伸到两个杯子里,这时我们看到,装有空气和杯子里的火柴还在燃烧,而伸向装有这些气体的杯子里的火柴马上灭了。

三、生活中的二氧化碳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的二氧化碳吗?

【评价:针对环境,让学生说出感慨,发自内心的感悟。现在我们的生活强调的是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师:大家都很注意观察生活,现在老师带领大家到知识广角看一看。(多媒体:知识广角1-----进入枯井、地窖、地洞之前要用灯火测试:枯井、地窖、地洞底部一般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所以在进入之前,应先用灯火试验,如灯火熄灭或燃烧减弱,就不能贸然进入,以免发生危险。)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化学变化,例如:(知识广角2------海鲜和水果不能同时吃:富含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的海鲜和香甜的水果同在胃里时也会“打架”,两类食物在一起产生的新物质会使人出现肚子痛、呕吐、恶心等症状。所以吃完海鲜最好过段时间再吃水果!),只要大家注意观察,就会发现。

剩余的液体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留在课后我们继续探索,好吗?通过今天这一节课,我发现我们班出现了许多小科学家,你们不仅有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还学会了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将来会是最棒的科学家。

1、同学们看过刘谦的魔术么?什么感觉?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小小的魔术。信吗?

2、要学表演这个魔术,你特别想说的想问的是„„(指名回答)(想知道这个魔术要什么材料„„)看看这是什么?(手拿小苏打和白醋)

实验步骤:(1).将杯口接近火焰;(2).轻轻打开盖子;

(3).像倒水一样把杯中的气体倒到蜡烛的火焰上。•

注意事项:(1).杯中的液体不要倒出。(2).屏住呼吸。

(3).实验后物品放回原处,分析这种气体比空气重还是轻。

第四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一定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信息分析和交流结果做出判断,基本推测出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不仅需要实验证据,还需要一些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教学难点:利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判断未知气体。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竹签、烧杯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与白醋导入

1、今天桌上也有两种物质,一小包固体和一小杯液体。请你用学过的观察方法,说一说它们有哪些特点?

2、学生观察并汇报。老师板书,介绍这两种物质的成分和特点 小苏打:白色、粉末、晶体 白醋:无色、酸味、液体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如果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以大家的生活经验,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板书:+)

2、学生从实际经验,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到底会怎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变化。板书课题: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

3、实验:

(1)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研究呢?(学生说出在醋中倒入小苏打,可以启发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实验现象?(强调观察时候运用手、眼、耳、鼻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根据老师的经验,如果在刚刚混合前后用手去摸一下玻璃瓶外壁,会有意外的发现,但是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发现这个意外。在观察时,把现象记录作业本P17页。投影出示记录表。)

4、实验交流:实验中你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可能的现象:(1)冒气泡(2)有嘶嘶声音(3)瓶底有沉淀物(4)瓶子里还有液体(5)摸玻璃瓶外壁有点凉。副板书:气泡、声音、沉淀物、液体、凉

5、联系今天的学习内容,这些现象可以说明什么?变化前是小苏打和白醋这两种物质,那变化后你观察到的又是哪些物质呢?(冒气泡、有嘶嘶声音说明有气体产生,沉在瓶底的物质是白色粉末,瓶子里还留有液体。)

板书:气体(无色无气味)、液体(无色透明)、沉淀物质(白色细小颗粒)

6、看看变化前于变化后的现象,你们认为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呢?为什么? 可能的回答:

化学变化,因为有气体产生时,指出这个气体一定是新物质吗?

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产生,指出气体是什么?沉淀的白色物质还是小苏打吗?无色透明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三、研究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

过渡问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变化呢?生成的气体到底是不是新的物质呢?如果是新物质,它可能是哪种气体呢?如果不是,那这个变化又是什么变化?

1、问题:生活中,我们知道有很多气体,你能说出一些气体的名称吗?它们又有哪些特征呢?

2、进行假设:你认为这是什么气体?(学生可能会有各种猜测?比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等。)

让我们来看投影,每一种气体都有自己的性质特点。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这里的一种气体还是其他气体?我们有办法来找出来吗?请看表格,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找出气体?(颜色气味都相同,轻重、可燃性等方面有差异,可以根据排除法来缩小范围)

3、实验设计:请大家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来设计实验来找出是什么气体?老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肯定或是否定,并指导操作方法。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将玻璃片慢慢地揭开,迅速将燃烧着的细竹条伸进玻璃瓶中,观察火焰情况?(师先演示把细竹条放进空瓶子里,说明可以燃烧一定时间,让学生数数。提醒学生不要将火柴碰到瓶底。一般只做一次就可以了)

A、燃烧的细竹条放进瓶子里会有几种现象:没有明显变化、马上熄灭、燃烧更旺。如果马上熄灭可以把哪些气体排除,如果烧的更旺可以排除哪些气体? B、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些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我们还可以用火去接触不明气体吗?但大家不要害怕,老师查了一下资料气体发生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像今天的实验条件还不会达到爆炸的可能,所以请大家放心的去做实验好了。C、表格中告诉我们,有些气体比空气轻,有些比空气重,如果比空气轻,混合后的气体会怎样?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种气体留在瓶子里?(加盖子,用玻璃片)

4、进行验证:学生领取材料,实验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5、汇报。根据可燃性排除了能燃烧的气体(投影上去掉),还剩下什么气体?这些气体主要什么不同?重量不同可以有什么办法来进一步证明吗?

6、如果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再演示倒二氧化碳灭火的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来判断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排除了什么气体?

7、到底是什么气体呢?我们今天的实验证据能判明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吗?不能,但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投影出示)

8、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和确定二氧化碳的吗?播放课件,介绍二氧化碳发现史。

9、谁能说说今天课堂上我们是怎样来认识二氧化碳的?

可能的描述: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玻璃瓶中,冒出气泡,说明产生了气体,然后用点燃的竹条伸入玻璃瓶中发现了火焰熄灭了,说明这个气体不会燃烧、不帮助燃烧,我们把收集的气体往下倒,发现这个气体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这个气体比空气重。最后老师告诉我们通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这个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老师小结发现过程并板书:把前面板书中的“气体”改为“二氧化碳”,并在下面板书: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10、现在你能判断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了吗?为什么?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我们也可以说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板书:在箭头上面板书“化学变化”

四、研究产生的其他物质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的吗?你还想要研究什么呢?那其他的两种物质呢?它们到底是新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你是怎么想的?

1、如果白色物质还是小苏打你怎么来证明?如果液体还是白醋你又可以怎么证明?大家可以让家长去超市或菜场买一些小苏打和白醋,在家里进一步做实验。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化学变化

小苏打 + 白醋 ——> 二氧化碳 + 白色物质 + 液体 白色细小晶体 无色透明 无色无味 ? ?

无气味 酸味 比空气重 沉淀

不支持燃烧 白色粉末

该教学设计参考了文涛小学杨海庆老师的教案,也得到了杨海庆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第五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第4课。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在安排上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一定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信息分析和交流结果做出判断,基本推测出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不仅需要实验证据,还需要一些严密的逻辑推理。

四、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五、教学难点:利用与常见气体作对比设计实验判断未知气体。

六、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蜡烛台、竹签、集气瓶、小量杯

七、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课件播放图片:

1、放飞氢气球,问:气球为什么飞上天空了?

2、刚切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苹果怎么样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3、冬季,农民伯伯常把地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密封在深深的地窖中保存。当需要下地窖取保鲜品时,即使是白天,他们也要先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吊入地窖,在观察到蜡烛能正常燃烧后,才允许人进入地窖。你知道农民伯伯为什么要在下地窖以前将点燃的蜡烛吊入地窖中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

1、氢气比空气轻,极易燃烧,氢气球好看,但是很危险。

2、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被氧化,变质了,说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3、蔬菜水果等在地窖中储存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比空气重,沉在地窖的最底层。为学生判断是什么气体设计实验方案作铺垫。]

(一)、揭示课题,学生猜想

1、今天每一个小组的桌上都准备了厨房里常用的两种物质----小苏打和白醋。如果把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变化。(板书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猜一猜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从实际经验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到底会怎样呢?为了更好地观察到这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变化,我们先来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具有什么特点,并做好观察记录。(提示:观察前先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观察方法?怎么闻物质的气味呢?)

2、学生观察并汇报,老师板书(白色细小晶体、无气味,无色透明、酸味)。

(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小组讨论:你们小组打算怎样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它们各用多少的量合适?

2、小组汇报。

3、全班交流:你们准备怎样去观察实验现象?(强调观察时候运用手、眼、耳、鼻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多角度的获得观察信息。提示:盖上玻璃片,用手摸一摸玻璃杯,感觉一下温度变化。可能反应很强烈,冒出液体来,不要慌,用抹布擦一擦。)

4、问一问: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做哪些工作?谁进行操作,谁做记录?做好分工了吗?做好了分工,你们就认真实验,细致观察,做记录了。

5、学生实验活动,做记录,教师巡视。

6、交流:实验中你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7、通过实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变化了吗?看看变化前与变化后的现象,你们认为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理清实验方法和步骤,强调引导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工合作,认真实验细致观察,获得第一手实验材料。]

(四)、判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1、过渡问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变化呢?我们就从冒出的气泡做文章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冒出了大量的气泡说明了什么?真的产生了一种气体吗?它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呢?这种气体是哪种气体呢?我们怎样来判断呢?

预设: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知道的气体特点,或受课前活动的影响提出一些方法来判断。比如看它能不能燃烧、支持不支持然烧、跟空气比轻重等。(肯定学生的方法,表扬与鼓励)

2、教师引导,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1)师:对,同学们想的真不错。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有很多气体,你能说出一些气体的名称,和它有哪些特点吗?

(2)师:是啊,我们可以把这种气体跟最常见的气体进行比较,判断出这种气体的特点,从而帮助我们推断它可能是什么气体。那么,我们的周围最常见的气体是什么?(空气)这种气体可以和空气比什么,怎么比呢?你们能试着设计一些实验方案吗?(肯定、鼓励学生的设计。)

(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并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完善方案。

预设:(1)比颜色(2)比气味(3)比重量(4)比支持燃烧,不支持然绕(5)比支持呼吸不支持呼吸[强调实验室里不要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很危险。(6)学生也可能提出看一看这种气体能不能燃烧。

4、尽量按学生的设计方案观察、实验,判断它是什么气体 指导:

(1)先观察杯中的气体与空气有什么不同。

(2)教师演示:将玻璃片慢慢地揭开,将燃烧着的细竹条伸进空玻璃瓶里,观察火焰情况?让学生数数,看能燃烧多长时间。

(3)学生小组实验:将玻璃片慢慢地揭开,将燃烧着的细竹条伸进玻璃瓶里,观察火焰情况?交流:与空瓶子的做对比,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板书:不支持燃烧)

(4)指导:像倒水一样,把玻璃瓶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液体倒出来)能观察到有什么现象?

(5)小组实验、交流:根据这种现象,能做出怎样的推断?(板书:比空气重)

5、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实验,我们获得了这种气体具有什么特点?根据已经获得的这些证据,我们能判断这种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6、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说说科学家是怎样确定这是什么气体的?(板书中的“气体”改为“二氧化碳”)阅读这段文字,你还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哪些常识?

7、现在你能判断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了吗?为什么?

8、小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我们也可以说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板书:“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要判断的气体与常见的气体进行对比设计实验方案,获得该气体所具有的特点,从而从获得的证据中做出推断。]

五、研究产生的其他物质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了,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吗?你还想要研究什么呢?那其他的两种物质到底是新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呢?你是怎么想的?课下我们可以继续实验研究或者上网查阅一些资料,把问题弄明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拓展探究范围,提示探究方法。] 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化学变化)

小苏打 + 白醋 ——> 二氧化碳 + 白色物质 + 液体 白色细小晶体 无色透明

无色?

无气味

酸味

不支持燃烧 沉淀

比空气重

白色粉末

下载教案 科学 小苏打和白醋和混合(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 科学 小苏打和白醋和混合(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万昌镇中心学校 姜洪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系列研究课中的第二课,是物质......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小苏打的特点: 白醋的特点: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一匙小苏打,然后沿杯壁倒入3毫升左右的白醋。 2、不摇晃杯子,安静地、仔细地观察里面的......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不同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它们俩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和不知名的液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等方......

    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反思.doc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反思 重庆北部新区天宫殿学校代小蓉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六年级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明白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的第一个化学实验。由于参加国培......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稿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稿(一)今天钱老师在六年一班开《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节实验课。下面谈谈我的收获。一、注重了学生的观察与描述:上课,教师就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两种......

    六年级科学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共5则)

    第二单元 物质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一、教学背景: 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

    六年级科学教案-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大全5篇)

    第二单元 物质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