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与小魔术

时间:2019-05-15 07:3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课与小魔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课与小魔术》。

第一篇:科学课与小魔术

小魔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科学魔术是科学和魔术的结晶,可以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一些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科学魔术,不仅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的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都大有益处,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 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熏陶、感染。

【关键词】:小学科学 魔术 实验教学 潜能

“魔术”是神秘而激发人兴趣的字眼。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现象及千变万化的稀奇境界,实际上都是运用了多种科学原理。魔术虽然依托于自然科学,但它又不同于简单的实验操作。它用独特的神秘外套将实验的内容包藏起来,引人入胜却又让人感到深不可测。在科学课学习中尝试着表演一个魔术,特别在导入部分表演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魔术更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通过魔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促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采用大胆设想、仔细求证、严格推理等方法去解开魔术的奥秘。魔术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最大功能,达到寓教于乐、开发智力的目的。

一、巧引魔术,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通过表演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联的科学魔术,制造悬念。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愿意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枯燥乏味的课堂无法让学生高效率的获取知识。一节课的好坏,导入很重要,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整节科学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魔术,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是那样的神奇、不可思议,很容易给人产生诧异:“怎么可能?”,“怎么会这样呢?”学生的发问意味着他们在积极思考魔术的原理,意味着他们主动探究的开始,所以可以尝试将科学魔术引用到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来。例如在上《改变浮和沉》这课,教师可以课前制作一根“魔术棒”: 取不透明的空心管, 一头密封, 一头开口。从开口的一端灌满细盐, 再用薄纸把开口处封好。接着在课堂上将一只烧杯里装大半杯清水, 往里面放人一枚鸡蛋, 学生会清楚地看到鸡蛋沉人杯底。这时取出魔棒,并且说:“ 我这根魔术棒有吸力, 能把鸡蛋从杯底吸上来。”此时,把魔术棒伸进烧杯, 不停地搅拌, 鸡蛋渐渐向上浮起,最后竟浮在水面再也不沉下去了。像这样利用类似的新颖小魔术,会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进入一种兴奋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研究魔术,探究奥秘: 应用该节课堂上掌握的科学新知识来探究魔术原理, 揭示奥秘。

就是说出魔术的秘密。对于科学教学来说,揭示魔术,主要是让学生使用科学的原理分析这些魔术。这些魔术学生早就想弄清楚它的秘密,可是一直不知道它所包含的道理,所以有着比较强烈的求解欲望,这也符合学生较强的好奇心理。从科学知识来探究魔术, 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学习《有趣的磁铁》这课,课前制作一支魔术笔:把圆珠笔截为两段, 在两段笔的内部各装入一块小磁铁, 截口处磁铁的两极分别为“N”、“S”, 使两段笔能紧紧相吸。表演时拿圆珠笔在纸上画一个大圆圈,然后用笔对着圆圈边上的任意一点用力一戳,并且说:“我的笔能够沿着刚才画的圆圈移动。”于是双手分别捏着笔头和笔身暗自掰开,轻轻推离洞口,笔被拦腰嵌在所画的圆线上。说声“走”,笔就听话地缓缓作顺时针或逆时针移动,最后走回洞里并拔出,请大家检查纸上只有一个洞。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了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纸背的半截笔移动, 纸正面的那半截笔也会随着移动,看起来就好像笔在走路。这样,通过魔术,对于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就一清二楚了。学生既保持了兴趣,又学到了科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设计魔术,激发潜能:

在课外活动中运用科学知识设计出更多的魔术,作为课外延伸开发儿童智力,激发潜在能力。

活动是教学的中介,是实施教学的有效载体,特别是科学学科更加依赖独具特色的实验手段。动手实验不但是科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习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符合小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因此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和实验,让他们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魔术作为一项即动手又动脑的活动,作为学生的课外延伸内容再合适不过。其不仅能开发儿童智力,还能激发潜在能力。

课后自己动手做“魔术”给家长看,科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乐学,让学生动手更会使学生想学。如青岛版小学科学《热空气》,可让学生回家时表演“气功”的魔术。表演时在可乐瓶内倒一些热水摇晃,然后倒掉热水迅速拧紧瓶盖,将瓶放进装有冷水的水槽,对着水槽假装运起“功”来。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可乐瓶发出“砰砰”声, 并且变得瘪陷不堪。

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它是副课,学生学不学无所谓,学好学不好无所谓。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科学教育的成果不够显著或不能直接呈现所致。孩子回家后可以写作文给家长看,背古诗给家长听,说英语给家长炫耀,帮家长计算一些计算题,这种直接的利益显现和传统思想刘谦在一些小魔术中会告诉你如何做魔术,也就是揭示魔术。说到底揭示魔术,观念奠定了家长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的坚定支持。要想改变家长的这种思想,魔术表演则是一种直观、形象而又效果显著的方法。孩子的魔术表演,不仅能够激发家长的想象力,启迪其智慧,增长其科学知识,娱乐其生活,家长还会因为感兴趣而会重新认识科学,会因为意识到科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爱上科学,从而重视孩子对科学的学习,形成家、校合一的科教氛围。

总之,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需要魔术,更需要像刘谦一样的魔术师。是的,我们就是新课标下科学教学的魔术师,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学生笑,要让他们在笑的背后有迫切的愿望想知道为什么? 同时让他们有更强烈的愿望想亲身体验和参与!魔术当中,盼望着自己哪天也能成为魔术师!

【参考文献】

[1]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 [2]山东教育.2009(7-8)[3]教学设计(科学版).2008(9)[4]辅导员下旬刊.2010(7/8)

第二篇:小魔术教学

一、空中抓烟

表演者走向舞台向空中一抓,一支烟就抓在手上,然后放回一个帽子中,向上一抓又是一支香烟,就这样连续几次,香烟哪里来的呢? 说明:原来表演者在右手的中指上,套了一个半园型的铁皮象金戒指模样,上面有个小尖头,香烟就插在上面,当手一弯的时候,香烟就出现,手一伸直香烟就不见了,其实香烟就是一支,表演时注意观众的角度。

二、白纸变钱

表演者从自己的衣袋里拿出十张白纸,一张一张打开交代,两面都是白的,然后把它合起来放在手心中,双手一合,十张白纸就变成十张十元的人民币,立即会引起观众的哄然大笑。说明:这个节目的特点是手法魔术,是先把准备好的十张人民币贴在其中一张白纸的背后,通过手一合,换了一个面就出现了十张十元钞票。

三、针扎气球

针扎气球:表演者一个大气球向观众交代,然后拿出一个钢针从气球中间穿过,奇怪的是气球没破。

说明:在演出前把气球的两端用胶皮贴上,钢针对准胶皮穿过一时不会破掉,不仿试一下。

四、直线吊瓶

表演者交代一只小花瓶,然后把一根绳子进去,马上就吊起了瓶子。说明:原来瓶子里面有一粒小园型的橡皮球,表演时将小绳子放进瓶口一倒过来橡皮球就压紧小绳子。用家里的酒瓶也能表演,但不能是透明的。

五、飞杯不见

表演者端出一只圆磁盘,盘内有一把敞口壶,一只玻璃杯,然后用一块手帕盖在杯口上,演员拿起杯子和手帕,向观众走去,手一抖动杯子不见了。

说明:原来机关秘密在手帕中,手帕中有一块圆型铁圈,象杯子口一样大小,其实走向观众的时候,杯子已经没有了。因为铁圈和杯口一样大,所以观众不会注意到。六、二牌变五

演员拿出一付牌的其中两张,牌背向观众交代后,说明没有夹带,手一晃动,向观众交代五张扑克牌1、2、3、4、5,怎么一下变成五张呢?演员又一晃动,又变成两张扑克牌。说明:原来只有用两张牌,另外三张不同的点子是剪下来贴在一个角上,演员一晃动就是换一个方向,调一个头,小魔术靠熟练,调头要自然,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七、空袋来蛋

表演者从彩台上提起一条黑色平绒布袋为了证明里面是空的,演员把它翻过来,而且在袋外不断挤动,然后做了一个魔术动作,一个鸡蛋从角上挤了出来接二连三变出了十几个鸡蛋来。说明:这个绒布袋的后背一面,上端边缘处实际系一长条形夹层,此夹层左边封死,右边开口在绒布袋内,十余只鸡蛋全装在里面,为了减轻重量,十余只鸡蛋只有一只是真的,其余全是假的,或者是蛋壳。

八、杯底抽帕

演员将一只玻璃茶杯向观众交代,并且将水倒入,滴水不漏,演员将水倒出擦干,放入一块绸布杯中,杯口封好、左手拿好,立即用右手抽出杯中的绸巾。

说明:原来机关在杯子上,在制道具时就将杯子底旁钻了一个小孔,约1分硬币大小,倒水时用左手按上,水当然不漏,抽绸巾时就从小孔里抽出来的。

九、飞来火柴

表演者将一盒空火柴向观众交代后,用一个魔术动作,手一振,打开火柴已是满满一盒火柴了。

说明:原来这火柴是用二只芯子、半只抽斗装成火柴放在里面向上一推即是满满的一包。

十、扯纸还原

表演者将一根长纸条交代后,撕得很碎,吹一口气仍还原成一根纸条了,观众颇为奇怪。说明:在未演出之前准备工作做好,在纸条上角卷上另一条,撕掉的是交代的一根,团在手中,放开另一条即成。

十一、空中腾杯

表演者将二只空玻璃杯交代后,用一块玻璃再用一块手帕交代放在玻璃上放上二只杯子顶倒过来不掉下来,观众看了惊险非凡。

说明:原来在交代道具时,关键问题在手帕之中,有放置一个如凹形的铁皮,放在两旁,杯子用手指掀信所以顶倒不掉下来。

十二、飞烟不见

表演者将一支香烟放燃着,抽一口突然放入手中,一瞬间不见了。

说明:用一根橡皮筋通入袖管内头扎上一个笔套香烟放进套内,手一松,那香烟缩进里面去了。

十三、烧纸变钱

表演者将一张白纸交代后,用火柴燃着后一瞬间变成一元钱钞票了。

说明:预先将一元钱折好放在火柴后面,将火柴一燃一推钱进手中,马上变出一元钱。

十四、扑克电话

表演者用一付扑克牌交代后,叫观众抽去一只或二只,放在耳旁一听就知道了,实在奇怪。说明:此牌是同花顺子连起来的,上下一和仍乱,一看牌底便知道抽出的牌了

十五、A字变“3”

表演者将一支红方块A字向观众交代后,吹一口气变成红方块“3”字了,呀!什么道理? 说明:原来在A字角上贴了一个“3”字,顶倒一头用大姆指掀掉一角即成了

十六、剪绳不断

表演者将一根元绳交代后,叫观众当场剪断,叫到一、二、三、马上接起来了,一致拍手叫好。

说明:此条带子过门在手指将另一头叫观众剪下的仍是一个头子,以手过门丢掉了一个头子。

十七、武松脱帮

表演者请一位观众,用手帕帮住两手伸进一根带子,1、2、3、带子脱下来,但手仍帮住不动,奇怪!

说明:表演者以两手指将手腕内带子跳出来不动便滑下来了。

十八、火柴变彩巾

表演者将一盒满满火柴交代一下,并燃着二根,叫观众一看叫1、2、3,那火柴不见了,了取出来三块红绿绸巾。

说明:其实那一排火柴是假的,全用半根贴在绸布角上,所以燃去二根真的,满满一包不见了。

十九、剪帕还原

表演者从口袋摸出白色手帕一块,然后拿一把小剪刀,把白手帕的中间剪破一块,然后把剪下的碎布放回手帕中间,一晃动,一会儿又是一块完整的手帕,观众看了感到实在奇怪!说明:原来白手帕没有什么两样,机关在手上带着一块小的白手帕,其实剪下来的就是一块小手帕。这也是要熟练,掌握角度,不能被人发现表演者手指上带着小手帕。

二十、米变米花

表演者拿出一两米,叫两观众上台拉好一块布,表演者把米放在布上不断抖动几分钟,米就变成米花,并且还可以吃。

说明:其实米花早就准备好的,装在一小畚箕里面,有道具才能表演,通过手抖动,米花轻在上。

十八种最经典的魔术教学揭秘

一、神机妙算

表演过程——表演者把10张信纸装进10个普通的信封里,分发给观众。让每人把自己的出生年、月,兴趣爱好写在信纸上,在装入信封。表演者又拿出一副生肖扑克牌,让观众再拣出自己的生肖牌,一同装入信封。表演者把信封收回叠起放在桌上,随即拿起一个信封,即可猜出信封内信纸上所写的内容。秘密解释——表演者收完信封,把事前约定者的信封放在最下边,表演者第一次拿起的信封是下一个要猜的人,猜的却是约定者写的内容。猜对后,即打开信封观看,记准后,再拿起第三个人的信封,猜答刚看过的第二个人写的内容,就这样依次类推,猜到底。

二、摸牌猜点

表演过程——表演者把扑克牌让观众洗一下,去掉怀疑。再让观众抽出一张牌,将牌面对准观众,牌背面对住表演者,用右手摸几下,便可猜出牌上的点数。

秘密解释——表演者在右手食指与中指之间暗夹一枚新图钉,接过群众抽出的牌后,左手握牌,右手假装去摸,通过图钉盖反光,可以清楚看到牌头上的花色点数。

三、徒手悬牌

表演过程——表演者拿出一副扑克,翻洗后,将左手伸向观众交待没有夹带后,用大毛巾将手擦下后,把手巾铺在桌上,左手心向下按于桌上,右手将桌上的牌一张一张插入出左手掌下,牌成扇形,插完后,左手离开桌面,扇动几下,牌也不会离手。最后用右手猛击左掌,牌才纷纷落下。

秘密解释——表演者事前在左手表带里插一根竹筷子,当手交待后,用毛巾擦手时,暗把筷子抽出来,左手掌心朝内,掌背朝底,先拿一张牌插在手心与筷子之间呈十字形,其他牌可插在牌缝中。左掌心向下压住筷子,牌不会落下,左手掌向下垂直时,牌就离筷子落下。

四、碎牌变钱

表演者预先准备一张人民币,把它折叠成一小块。左手食指与中指并拢一起,捏住扑克牌的下端,折叠的人民币捏在食指、中指、和纸牌中间。交待牌时,人民币被遮盖住然后当面把牌撕碎,双手合拢,将碎牌夹带出来,留下叠成小块的人民币,展开在手心,把钱交待给观众,即告成功。

五、墙上点灯

秘密解释——事前在墙上钻一个小孔,孔内放一块樟脑,把灯芯画在小孔处,火柴一点,樟脑就着了。

六、纸变面条

秘密解释——表演者先用一尺见方的毛边纸将一碗用油拌过的凉面条包起来,用细线扎好,挂在桌子后面,再将同样的纸当观众面撕成碎条放在桌子上靠近挂面条的地方,然后把纸条和包面条的纸包放入碗内,开水一冲,纸湿后下沉碗底,面条就可挑出让观众尝一尝。

七、碗中出花

秘密解释——用式样花纹相同的两只搪瓷碗,把用红、绿绢作成的红花、绿叶的花梗,扭两个在弹簧上,其中一个弹簧的末端焊在圆铁片上,圆铁片固定在一个碗底。在此圆铁片的中心焊上一个拱形铁丝圈。另一朵假花带弹簧的末端焊在中间有孔的小铅饼上,这朵花反扣在固定的碗底的那朵花上,将拱形铁丝穿过铅饼中间的小孔露出来,用半截火柴横插在铁丝圈中,使弹簧不能扩张,两朵花压缩固定在一个碗底。表演时可将两碗口向下冲撞,表明是真碗,然后将碗底有花的碗扣在桌上,另一碗口朝上,用几枚硬币放入空碗中摇动,使能听到硬币相撞声,然后将扣着的碗覆盖在空碗上,再摇几下,仍有硬币声,趁机推掉火柴梗,揭开两碗,便有两朵花在两碗出现。

八、空碗来酒

秘密解释——用两只同样花纹、同样大小的瓷碗,先将一个碗口磨平磨涩,盛满清水,用一块与碗口大小一样的圆有机玻璃片,顺碗边推进去,不留汽泡,玻璃片吸在碗口上,扣着放可以滴水不漏。扣放时,碗口下应先垫一根火柴,便于拿碗。演出时有水的碗扣放在下,空碗仰放在上。表演者拿起两碗在空中晃动,表示空碗,因有机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的,不易看破,表演者趁转身回桌边时,把两碗倒置,空碗扣在下边,有水的碗仰放在上边,暗暗除玻璃片,这样便可以把有水碗内的酒(水)当众倒入另一空碗。

九、画龙点睛

秘密解释——框架长30厘米,宽25厘米,用木条制作,本身没有机关,只有上方正中设置一个小铁丝钩,木*看起来很薄,比木框大,纸、笔、墨汁放在*中,但*底有夹层,毛花就藏在里面。花的把上连一个小铁丝环,夹层后面开有一扇活门,花把上的铁环就露在活门缝外,而后把木框上的铁丝钩挂进环内,蒙好纸将框提起,花束即由活门拖出,挂在框架后面,一等画好鲜花后,从纸中抛出鲜花即可。

十、火柴变手帕

秘密解释——在火柴盒内匣子的背面,用一块硬纸片(长短等于匣子的一半)粘满一层半截火柴,在边角上放一根完整的火柴,抽出火柴匣底面看时,象是一满盒火柴,匣内装入叠好的薄手帕,表演时,让观众看匣底,满是火柴,并能取出一根当众划着火,最后再从正面盒内变出手帕。

十一、折断玻璃

秘密解释——一个玻璃框如16开本那么大,框的一头是开口的,玻璃片可以插入,也可以倒出。在木框长边的中间,每边都安装一个小合页,布袋要比玻璃框大。表演时,拖木框的开口处,玻璃不会滑出,向观众交待后,再装入袋内,迅速退出玻璃,框子可折叠,表演折断动作后,取出时,镜框又复原,玻璃仍完整。

十二、墨水变白

秘密解释——在玻璃杯的清水中滴入两滴墨水,清水变黑。再倒入液态漂白济,搅拌均匀一分钟后,即可再变为清水。

十三、白纸出黑字

秘密解释——用牙签蘸柠檬汁把需要用的字写在硬纸上,干了之后呈白色,在蜡烛上加热后,便可显出黑色字迹。

十四、书中藏娇

秘密解释——在带有轮子的平台上,竖立一本大书,高1.6米,宽1米,厚0.5米。外形是书,里面却是一个木框,封面、扉页、封底可以打开。装订处在书的左边,封面宽1米,可以掀开,让人看了,书脊处空间很窄,不可能藏人。但扉页装订处却窄20公分,书背内留有20公分的空档,足够一个人侧身站在里面,扉面的绘画装饰仍为1米宽,题四个大字“书中藏娇”,给观众一错觉。封底的装订处与扉页同宽,书脊内侧留有活门,可以出入。

十五、彩伞遁人

秘密解释——此节目秘密在梯上,此梯前架是真梯;后架做法一样,但梯后蒙一层黑色薄板,由于底幕全是黑色,舞台前面和两侧的灯光均不直接照射,观众从前面看去则误认为前后梯架俱是空格。女助演登上梯顶,撑开彩伞,在表演几种不同姿式的舞蹈动作时,暗将身体坐在顶上,此时主演配合击掌,女助演迅速从后梯滑下,彩伞便自动落地,更可顺势溜进底幕,最后从观众席里返回舞台上。

十六、空箱出鸽

秘密解释——箱架高度约1.7米左右,宽70厘米,两侧面厚23厘米,顶方上有艺术图案的夹层,内藏鸽子四只,在箱架的半中腰横板,形成上面的箱底,也有图案夹层,并藏鸽子四只。两块画板大小相同,其长、宽等于方箱的内径尺寸,但后面一块底板上,设有一个可以推进、拉出的“三角斗”,斗的后面板上有八格可以开启的小门,鸽子分藏其中。启幕前,空架放在舞台正中,两画板放在脚架上,三角斗在画板后面。主演对架子上面空框比划交代之后,两助演即各提起一块画板,拿后画板者快速将其上在框架的后面,主演与提前画板的助演配合,上好前板。此时,后板助演暗中拨动柜边上的暗钮,打开上、下横板夹层的活门,让两组鸽子进入箱中。由于下面夹层具有弹簧底板,可以自行上升。故揭开前板之后,鸽子即由箱中自由飞出。待再度关上前板,助演随之将后面的“三角头”推进框内,此时两助演即可抬架旋转一周半,让后面画板对着观众(前后图案、色彩全同)。最后,主演依次打开后板上的各道小门,放出鸽子。

十七、空帕变糖

秘密解释——预先用薄绸作一个三角袋,袋顶缀一铅丝小钩,钩端扭成“8”字形,袋底留口,底的下边向下伸出一块三角形的布,在三角形的尖端钉一小铜圈。演出前,把三角布翻上,里面装满糖果;将小铜圈扣在袋顶的钩上,再将钩端“8”字形铅丝下面的圆圈挂在桌边的钉上,上面的圆圈露出桌面的一半。演出时,表演者右手将手帕向后拉,等帕心到桌边时,左手隔帕捏着露出桌边的圆圈,再稍微向后一移,挂在桌边的三角袋就可以从钉上脱下来,并跟着手帕一同提起。上下抖动几次,钩上铜圈便会脱下来,使糖果从袋口掉下。将糖果变来之后,随即把手帕丢进抽屉内,拿起*里糖果分给观众吃,并交代*子。

十八、男女换像

表演过程——舞台上放一个木箱,从观众席间请上一名代表,先对箱子检查,没有问题后,助演再拿一个布袋让代表检查有没有机关,主演就把一个女演员装进布袋里,叫代表在演员的脖子里用布袋绳打个结,主要交待不要把人勒死,并记个记号,再装入木箱中,用绳子把木箱捆几道,最后叫代表把箱子锁住,钥匙代表拿着。这时主演叫声箱内的演员,里面人朝箱子拍几下,证明演员没跑掉,随即用布围将木箱罩起来。主演说“现在我想把箱内的女演员变成男演员。我叫个一、二、三。”代表快速抓住演员头要不就换了,当叫罢三的时候,代表下手一抓一看,箱中仍是女演员,再坐入箱中,少刻当代表打开锁,解开绳,从箱内拉出的却是个男演员。

秘密解释——箱有两层秘密,一是木箱四周有二道档,箱盖上有一块活板,内外中间都有一道木档,代表检查时看不出来,两边又有两个演员护着箱盖,只要把箱盖内的档向一边推下,一边的箱盖板就掉下去,人可以进出。另外布袋上边扎口的绳子两头可活动,当把演员装进去,演员的手在里边向下拉住绳头,另一头代表再扎牢,演员拿绳的手一松,人可以出入外边看不出来

第三篇:第一课 光的小魔术

第一课

光的小魔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准备: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手电筒(玻璃上有1~ 2 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你能举例说明吗?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光

第二课 绿色植物受光照放出氧气

教材都是从实验入手来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的。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最后介绍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叶的基本结构。

教法指导:1验内容较多,做好实验是教学的关键。有些实验教师需预做,如若效果不佳,则需及时找原因并改进。预做实验时,可与兴趣小组的学生一起准备。2.教学时,可按“提出问题—探求问题—分析问题”的形式进行,教材中几个小实验,可适当更换顺。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㈡技能目标: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通过对光合作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2.教学难点 :各演示实验的设计原理。

三、教学准备

1.检测土壤中有无淀粉:碘、米汤、土壤浸出液、滴管、烧杯。

2.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经24小时暗处理,选择一张叶用黑纸遮住一半,再在强光下2 小时(或200W灯泡照射下2小时)的天竺葵、酒精灯、三角架、烧杯、酒精、滴管、碘、培养皿。

3.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银边吊兰、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的方法与上一样。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材中的实验可改进。将萝卜种子浸软萌发后放入集气瓶中。瓶底垫些吸水纸,并使其保持湿润,用凡士林封口,放在阳光下半小时待用。

四、教学过程

1、求问题:把按“教学准备2”已放在强光下2小时的天竺葵,拿入教室取下被部分遮光部分不遮光的那张叶,放在酒精中煮,到叶片褪绿后取出,在水中浸一下,摊平在玻璃皿中,滴上碘酒。一会儿,叶片照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2、析问题:照光部分变蓝,说明叶片在光照下合成了淀粉;而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没有光的情况下就无淀粉合成,由此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此结论可让学生分析)。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1.提出问题:植物光合作用除了需光外还需什么?

2.探求问题:把银边吊兰的叶片剪下,让学生观察叶片的颜色特点:中间绿,周边白。然后按实验1的方法在酒精中煮后,用碘检验其有无淀粉生成。结果,周边不变色,中间部分变蓝色。

3.分析问题:绿色部分有叶绿素(叶绿素在叶绿体内),能吸收太阳光,合成淀粉,但白色部分无叶绿素,就不能合成淀粉。实验表明,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叶绿素的条件下才能进行。㈢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1.提出问题:植物光合作用除合成淀粉外,还有其他物质生成吗? 2.探求问题:取出(按准备4)已在光下放置半小时的集气瓶,启封,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结果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分析问题:光合作用时,产生了一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就是氧气。此实验表明了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

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对照实验。在光下与绿色植物一起密闭容器内的小白鼠存活较长时间,而无绿色植物密闭容器内小白鼠很快死去。该实验也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下能放出氧气。

五、小结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叶绿素和光作为条件,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第三课

谈天说地

一、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安全的宇宙环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作为普通的行星是与八大行星比较,在运动特征上和结构特征具有共同性和相似性;作为特殊的行星是自身和宇宙环境造就了存在生命的条件。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天体系统,掌握用框图结构说明地理事物系统的方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进而初步掌握比较地理事物,分析和综合出地理特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活动,感受到世界是物质的、普遍联系得和运动发展的,世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为人类认识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促进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另外学生对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三、重难点确定 教学重点:

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 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教学难点: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四、教材分析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能在天体系统中确定地球所在位置,二是结合太阳燃烧的稳定状态和大行星运轨道特征,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特征。这里需要补充太阳大小长期稳定的燃烧保证地球表面长期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生命进化;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保证地球宇宙环境的安全。这两点宜在讨论地球是特殊的行星时补充。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要通过引导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找出地球与其他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的共性以及轨道位置和自身条件上的特性。运动特征共性包括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结构特征主要是通过与类地行星比较得出地球在质量和体积方面不具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主要是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所以有适合的温度;因为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所以能吸引住大气形成厚度、压力适合的大气层;因为地球存在岩浆活动,所以有地球内部氢氧分异化合的水汽溢出形成海洋。

第四课

走近计算机网络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因特网对现代生活、文化、科技的影响

(2)了解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功能,掌握因特网的一些基本常识

(3)培养学生应用网络、维护网上文明、遵守网络道德法规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方法:师演示上网,同时与实际相结合,诱导学生的自己思考。

三、学过程

(一)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对因特网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因特网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有哪些实际的用处呢?请大家思考。(学生回答)

(二)新课:刚刚大家回答的都很对,下面我们将具体地来看一下因特网的作用。因特网出现之后,使得“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样一个神话般的说法成为现实。这是因为网上可知天下事,这就是因特网的第一个应用——获取信息

(a)获取信息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各个网站上都凝聚着大量信息,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有关于学习方面的资源,有文学、音乐,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有因特网的地方就可以浏览到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网上可以查阅到很多有用的资料,例如查找网址、电子邮件地址、搜寻各种详细资料等。通过因特网还可以得到免费软件或共享软件,很多FTP网站提供免费下载的软件。

(b)交流信息

可以通过因特网收发电子信件,相互传送文件,交流思想。在因特网上有成千上万个学术讨论组或新闻组,可以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讨论组的成员可以参与专题讨论,发表意见等。

这里的电子邮件是因特网最常用的服务功能之一。那么大家能不能思考一下电子邮件与普通邮件相比,有哪些优点呢?(学生回答)

电子邮件使用起来具有操作简单、投递迅速、收费低廉等优点。它的主要特点有:

(1)能在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将信件从一台计算机上发送到世界各地的若干个电子信箱,收件人可以随时读取信件。

(2)能发送比常规信件的内容更为丰富的信息

(3)能够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各种电子新闻杂志等。

因特网上有许多的文字、图片、声音,用户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信息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中,这就是文件传输。文件和数据的传输是通过文件传输协议来实现的。

随着网络运行速度的提高,网上信息交流的形式也迅速发展,如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网络传真、网络会议、网络学校、网络游戏、网上证券交易等等。

(4)发布信息 每个单位、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发布信息。可以在网上介绍产品和求购商品,向世界各地招募人才,告知物品的需求,请求紧急救助等等。

我们上网应该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介绍了因特网的应用,了解了因特网一些的基本常识。下面将请同学自己上网去进行网上冲浪,到网上去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在网上与别人交流思想。

第五课

扩散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子间存在空隙。扩散现象。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引入一:提出物态变化中的许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学习物质构成。

引入二: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甘蔗汁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说明甘蔗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呢?

学生实验:观察蔗糖的三个实验(观察方糖、观察碾碎的方糖、观察糖水)。让学生一步步考虑,最后根据水变甜的事实,确认蔗糖没有消失,在水中以极小的微粒存在,从而得到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结论,把学生引入物质的微观世界。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很小的概念——可以采用对比或比喻的手法,如:

⑴一杯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如果让人去数,每秒种数一个,要数几十亿亿年。⑵如果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的大小的比例就好象乒乓球与地球之比。⑶2500万个水分子排列起来才只有1厘米长,而同样数目的乒乓球挨个排列起来有750千米长,相当于北京到南京的直线距离。

二、分子之间有空隙

两个演示实验:(前一个是主实验,后一个是辅助实验)做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时:用有刻度的小试管。

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总体积减少,其实跟两种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关,又跟两种颗粒的大小不同有关,所以应选用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的,实验效果就较明显。当然模拟实验只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某个道理,它与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并不存在着简单的因果关系。我们不能认为,因为黄豆和芝麻之间有空隙,所以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空隙,只能说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现象相类似,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两者混合时,由于分子填补了这些空隙,所以总体积就会减少。

讨论:四人小组讨论,每一组上报讨论结果,并要列举固体、液体分子间的空隙大,还是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教师归纳。

三、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气体的扩散实验:打开香水瓶盖,让学生闻气味。使学生认识到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这个实验简单易做,而且直观性和形象性强。也可改为在教室里喷洒空气清新剂或点燃卫生香,让学生闻气味。

什么叫扩散?进行气体扩散的微观解释,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液体的扩散实验: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实验。应当用注射器将红墨水注入水的底部,然后让学生观察红墨水向周围散开的现象。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可以在开始上课时将红墨水注入水中。两杯水,一杯用冷水,一杯用热水,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两杯水中散开的快慢跟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是由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扩散现象也能在固体中发生。教师介绍金和铅的扩散实验。让学生举例固体扩散的实例。教师总结。固体的扩散在制造金属零件和现代电子基本元件晶体管的制造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钢件的表面渗碳法,从而提高钢件的硬度;渗铝法,从而提高钢件的耐热性;在晶体管中渗入微量的杂质,从而控制半导体性质。讨论: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中扩散的快慢。

扩散现象除了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第六课 制作种子标本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能通过实验验证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制定“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

2、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分析总结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

3、会制作种子标本盒。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

2、种苗在太空遨游以后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坚持长期对种子发芽情况的观察。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描述种子发芽的大致过程。

2、能介绍自己进行探究活动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

二、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动手做:做“让种子萌发得最好”的探究实验,提前一周把绿豆、黄豆、西瓜种子发给每个学生带回家(也可以自备种子),想法让其萌发得最好,并作好观察记录,一周后把萌发的种子和观察记录一起带到课堂交流。

2、讨论交流:

⑴比一比,谁的什么种子萌发得最好? ⑵介绍自己给种子提供了哪些条件? ⑶发现了什么问题?

⑷你认为哪些条件是种子萌发一定需要的?(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

⑸怎样验证?(实验验证方案)

3、交流汇报

4、教师对“对比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指导。⑴强调对比实验的方法: 相同条件:

① 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② 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③ 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④ 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不同条件:

① 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

② 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号杯干燥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潮湿种子发芽。我们的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种子萌发需要水。还想研究的问题: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4、学生课后做验让实验,并继续探究还想研究的问题。

三、科学在线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概括出重点内容。

四、拓展活动

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比较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自己制定分类标准,制作种子标本盒,并进行展示。

第七课 自制计时装置

[学目标】

科学概念:多种方法都可以提高水钟的计时精度.过程与方法:经历多次发现和明确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优化的水钟的制作和改进的过程,学会用几种方法去解决计时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水钟的计时精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组能分工合作完成水钟的改进;相信只要想出更多的办法,水钟的计时精度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教学重难点】

发现自制水钟计时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进设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准备: 一个滴漏,输液器装置(滴壶及部分输液馆),大小不同的杯子,盛有水的水槽,尺子,笔,医用胶布,剪刀,红墨水 2,教师实验准备:一个改进型水钟,课件 【教学过程】

(注:带“★”号的部分为弹性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发展情况逐步实施.)一,制作一个水钟

1,呈现滴漏装置,杯子,笔,提出任务: 在每隔10秒钟的水位处画一条线,表示已经过了10秒钟,一共画一分

钟的刻度.2,课件呈现操作要求:(1)在受水壶外壁贴上胶布;

第八课时

自制飞行器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祖国的航空事业及航天人产生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2、通过收集、阅读“神六”有关资料,制作板报,参加相关活动使学生了解“神六”的科学成果,简单的科学原理。

3、通过制作小飞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对自制小飞船的畅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1、提出并解答“神六”有关问题

2、制作小飞船 教学难点:

制作小飞船等、对小飞船进行畅想 教学用具:

彩纸、剪刀、胶棒、橡皮泥、“神六”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搜集知识布置展板

把自己搜集的“神六”的知识做成剪报,布置好展板,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学习,了解有关“神六”的知识,为下面的课做好知识储备。:交流航天知识与制作

(一)引入:

师:放“神六”起飞的场面。问:这是什么?

问:你还记得什么时间起飞的吗?

问:我们了解了那么多的“神六”知识,你们怎么知道的啊?(看资料、展览、电视,听报告)

(二)了解 “神六”

1、关于“神六”你知道什么?

(1)宇宙飞船分为几部分,宇航员座哪?(2)用什么火箭发射的?火箭是运载工具。(3)“神六”干吗去了?做了哪些实验?

(4)我国是第几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5)航天员起飞前带什么武器了?干什么用?

(6)返回舱里的搭载物是什么?(国旗、奥运会会旗、少先队员的太空画等)

2、制作飞行器。问:这些人是谁?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当宇航员?(身体好、有知识、心理素质好、特别遵守纪律)

问:你们想当宇航员吗?今天我们就亲手制作一个小飞行器。

你想做什么飞行器?我也收集了一些模型,如果你在制作中出现问题,可以过来参考一下。

问:你想用什么做?(泥捏、纸折、画画)

师:你的飞行器的有名字吧,起个响亮点的,他到宇宙中干什么去啊?

请你边想边用你喜欢的方式做吧? 学生开始制作,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与畅想

师:同学们,你们做好了吗?请大家站起来互相参观一下。问:谁愿意介绍一下你做的是什么?(名字、干什么去)

还有吗?(合作、精细)学生活动评价: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师:大家说得很好,希望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们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我们一起倒计时让我们的小飞行器带着大家的愿望飞向蓝天。

在活动评价时,我们也注重了德育教育。让他们既评价作品,也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我们引导学生从成绩与希望两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自评时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设计的很新颖,但速度有点慢,在下次活动中我应该能讲求效率。”互评时有的学生说:“某某进步了,今天我们合作得很好。”这样的活动评价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与他人,还使学生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学习氛围。

第九课

太阳系家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用一定的材料制作太阳系的模型,头脑中建立太阳系的直观图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有进行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数据和文字描述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支架六十个(每组十个)、橡皮泥、小皮球6个、透明胶6个(底座)直尺、剪刀等若干;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几天布置给大家一个课外作业:收集与太阳系有关的资料。准备得怎么样了,拿出来看看。(巡视一遍)随机问:你是从哪里找到的?自己看过了吗?有什么感想?辛苦不?自己找还是请别人帮忙的?找资料过程中是不是发现了许多不是要找的内容但很感兴趣的东西,增长了许多知识? 二.模型制作

1.出示任务

看了那么些有关太阳系的资料,相信大家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想像的太阳系。那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把这个心目中的太阳系用我们的双手摆出来吧!出示任务(投影出示):把这个心目中的太阳系用我们的双手摆出来吧!

2.制作建议 ①.比例较合适

那咱们举个例子试试,比如这太阳直径1390000千米,而我们这篮球直径是23厘米。这儿老师算了一下,缩小了60亿倍。怎么算呢?

②.一个要求:合作

那现在给大家分一下工,今天我们是一个大组完成一个模型。请组长举手示意一下。好,老师只有一个要求:(投影出示)

准备一名讲解员,模型完成后进行讲解说明。主要是一些名称、特点。其余都是操作员。每人负责1-2个星球的制作。

现在请各组分一下工,组长协调一下。(等待学生分工好后)讲解员举手示意一下。好!每个人完成自己要做的部分便是合作的前提。当然要合作得好,还需要(投影出示)

制作过程中互相友好地指正。谈谈体会

看着眼前这个太阳系,大家有什么想表达的?也可联系一下你刚才的制作过程。(适时交流在模型建造过程中的体会。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三.全课总结

1.概念的清晰

大家的汇报十分精彩,请回到座位上。其实老师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太阳系倒底包括了哪些星体?(投影出示)——太阳系包括:学生回答后。

我们先来看一短片后再来回答。播放《太阳系》录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并补上: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它转动。解释:加上这些语句,各天体的范围才能确定。

呈现完整语句请学生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2.结束语

太阳系是浩瀚的,有很多末知的地方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你们以后能告诉我有关宇宙的一些消息。下课。

第十课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探究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⑵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

⑶通过分析东北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现状,总结东北农业生产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学会科学地看待农业发展的前景。

⑷了解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从而学会应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去实现不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

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⑵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图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会从图表所隐藏的地理要素中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

⑶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活动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⑵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⑴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对农业布局的决定作用。

⑵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其形成因素。

⑶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可持续发展。

2.难点:

⑴各种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⑵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

⑶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⑷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详解

教材先介绍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要素来确定区域农业发展大方向,再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为契子,自然地引入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布局与生产特点以及发展方向为案例进行分析,使知识结构由总到分、由普遍到具体,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标题:地理条件,主要从三个方面: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1.气候条件:首先介绍了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接着通过分析“图4.1东北位置图”和“图4.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知识点的教学,应注重加强学生读图析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并启发学生从降水、气温、热量等要素去思考如何趋利避害发展农业生产。

2.地形、土壤条件:教材先介绍了不同地形的农业发展方向,再以“图4.3东北地区地形”图说明了东北的地形结构,通过学生读图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东北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结构。教材的编写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3.社会、经济条件:教材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市场、交通、人口、发展历史等方面分析了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活动”内容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东北地理条件的分析,更好地理解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学生对“活动”问题的讨论、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以及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标题:农业布局特点,从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因素分析了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并以此将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4.4和图4.5,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东北地区南北和东西降水、气温差异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综合、比较三大农业区域的生产特点。

活动1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归纳,通过学生活动,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2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并认识到科技条件的发展可以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

活动3通过对比发达国家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发现东北乃至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活动”内容的设计围绕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环节的联系,引导学生去分析其生产的有利地理条件以及生产的特点、不足,从而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课 联想发明法

瑞士工程师乔治.德梅斯特拉尔很喜欢打猎。每次打猎回来总发现有一种大蓟花粘在他的衣服上,粘得很紧,不易摘下。他逐渐对这种长有倒刺的野花发生了兴趣。有一次,他摘下一朵花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上长有许多小钩子。原来是这种小钩子紧紧地粘住了布料!由此,他联想到,假如在布上放置一些类似的小钩子,不就能够将两片布牢固地粘合在一起吗?经过反复思索,德梅斯特拉尔认为自己的设想是符合实际的。于是,他采取分析和类比的方法,经过8年的研究实验,终于制造出由两条尼龙带组成的尼龙搭扣。具体结构是:在一条尼龙带上布满小钩,另一条上布满小圈,将二者相对挤压就能牢牢地粘合一起了。这项发明是在1957年完成的,相继在许多国家获得专利权。

这种创造发明技法叫联想发明法,也叫想象法。它是把与发明对象不同领域中的事物与发明联系起来的思考方法。所谓联想,就是把头脑中不相关的事物重新进行组合。

联想发明法有两种方式:(1)随机联想法

随机联想不是出乎意料之中,而是出于意料之外,即人们常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由随机联想所做出的发明或发现,通常叫做“机遇”。

北京市铁六中黄建川同学,15岁时发明“爬楼梯车”。有一次,他看到小狗上楼梯,十分轻松、灵巧。于是,联想到搬运重物上楼却十分吃力,能否把小狗上楼梯的动作运用到运重物上楼梯呢?经过思考和试验,发明了“爬楼梯车”。狗和车本来毫不相干,他怎样把它们联想一块呢?关键在于“爬楼梯”这三个字。狗能爬楼梯,车能不能?狗能爬楼梯的动作,车能不能学?这些联想推动着董建川深入研究,他发明的“爬楼梯车”,运重物上楼时,先把小车前轮推近楼梯,压下扶手,前轮悬空,被橡皮筋拉起,再推进小车,使前轮搭在上面的楼梯上;再提起扶手,后轮悬空,后轮被橡皮筋拉起,稍向前稚,使后轮搭在上一级楼梯上„„。这样一级一级地爬,小车就爬上楼去了。

(2)强制联想法 严格来说,强制进行的联想才可称作一种独立的创造发明的构思方法。随机进行的联想只是配合其他发明构思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因为随机联想不是对准发明目标有目的、有步骤地联想创造发明。

七年级下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课程综合化发展,较好地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简单的拼盘式处理。

科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量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不只是缺乏生气的抽象文字符号。

新教材重视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课本中心和知识中心倾向,不单纯强调获取间接经验。

新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科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留出发展空间,而不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而连贯的知识。

以上特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实践创新精神。

二、教学策略

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

1.摈弃应试教学,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1.1 开展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第一、建立“情景与互动式” 教学。

第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第三,重视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课堂中演示实验和随堂小实验相结合。

其次,对于分组实验,我们不能将其作为学生验证科学规律的一种手段,同时学生必须克服“照方抓药”的通病,否则浪费了时间,实验习惯的养成,实验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假期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积极拓展实验教学途径。

2.实施探究性学习,有效地开展《科技活动》课程教学。2.1探究性学习的成效,关键在于我们作必要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①对新现象、新知识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开展讨论; ②应用已有的知识对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③运用各种实验方法获取资料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 ④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 ⑤将探究结论与他人合作交流等。

2.2探究性学习的成效,还在于我们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3.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是《科技活动》课程教学的必要补充。

三、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科技是一门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的科技功课。这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本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学校,对小学的科学课不重视,是造成学生基础不好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对教育子女的不恰当,造成一部分学生得过且过,放任自流的现象,小学基础不够扎实,给科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1.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突出科学探究,强调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对周围事物探根究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知道一些基本的科学现象、事实、概念和原理;知道一些基本的科学词汇和术语;知道科学技术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并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据及同伴间的合作交流,确定探究对象。会正确装置简单的实验仪器;会正确使用及规范操作基本仪器;会正确选用实验仪器等。

七年级教案

《科技活动》

教者:周艳红

第四篇:十六个-简单小魔术教学

十六个简单的小魔术详解

一、空中抓烟

表演者走向舞台向空中一抓,一支得烟就抓在手上,然后放回一个帽子中,向上一抓又是一支香烟,就这连续几次,那香烟里来的呢?

说明:原来表演者在右手的中指上,套了一个半园型的铁皮象金戒指模样,上面有个小尖头,香烟就插在上面,当手一弯的时候,香烟就出现,手一伸直香烟就不见了,其实香烟就是一支,表演时注意观众的角度。

二、白纸变钱

表演者从自己的衣袋里拿出十张白纸,一张一张打开交代,两面都是白的,然后把它合起来放在手心中,双手一合,十张白纸就变成十张十元的人民币,立即会引起观众的哄然大笑。说明:这个节目的特点是手法魔术,是先把准备好的十张人民币贴在其中一张白纸的背后,通过手一合,换了一个面就出现了十张十元钞票。

三、针扎气球

针扎气球:表演者一个大气球向观众交代,然后拿出一个钢针从气球中间穿过,奇怪的是气球没破。

说明:在演出前把气球的两端用胶皮贴上,钢针对准胶皮穿过一时不会破掉,不仿试一下。

四、直线吊瓶

表演者交代一只小花瓶,然后把一根绳子进去,马上就吊起了瓶子。

说明:原来瓶子里面有一粒小园型的橡皮球,表演时将小绳子放进瓶口一倒过来橡皮球就压紧小绳子。用家里的酒瓶也能表演,但不能是透明的。

五、飞杯不见

表演者端出一只圆磁盘,盘内有一把敞口壶,一只玻璃杯,然后用一块手帕盖在杯口上,演员拿起杯子和手帕,向观众走去,手一抖动杯子不见了。

说明:原来机关秘密在手帕中,手帕中有一块圆型铁圈,象杯子口一样大小,其实走向观众的时候,杯子已经没有了。因为铁圈和杯口一样大,所以观众不会注意到。六、二牌变五

演员拿出一付牌的其中两张,牌背向观众交代后,说明没有夹带,手一晃动,向观众交代五张扑克牌1、2、3、4、5,怎么一下变成五张呢?演员又一晃动,又变成两张扑克牌。说明:原来只有用两张牌,另外三张不同的点子是剪下来贴在一个角上,演员一晃动就是换一个方向,调一个头,小魔术靠熟练,调头要自然,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七、空袋来蛋 表演者从彩台上提起一条黑色平绒布袋为了证明里面是空的,演员把它翻过来,而且在袋外不断挤动,然后做了一个魔术动作,一个鸡蛋从角上挤了出来接二连三变出了十几个鸡蛋来。说明:这个绒布袋的后背一面,上端边缘处实际系一长条形夹层,此夹层左边封死,右边开口在绒布袋内,十余只鸡蛋全装在里面,为了减轻重量,十余只鸡蛋只有一只是真的,其余全是假的,或者是蛋壳。

八、杯底抽帕

演员将一只玻璃茶杯向观众交代,并且将水倒入滴水不漏,演员将水倒出擦干,放入一块绸布杯中,杯口封好、左手拿好,立即用右手抽出杯中的绸巾。

说明:原来机关在杯子上,在制道具时就将杯子底旁钻了一个小孔,约1分硬币大小,倒水时用左手按上,水当然不漏,抽绸巾时就从小孔里抽出来的。

九、飞来火柴

表演者将一盒空火柴向观众交代后,用一个魔术动作,手一振,打开火柴已是满满一盒火柴了。

说明:原来这火柴是用二只芯子、半只抽斗装成火柴放在里面向上一推即是满满的一包。

十、扯纸还原

表演者将一根长纸条交代后,撕得很碎,吹一口气仍还原成一根纸条了,观众颇为奇怪。说明:在未演出之前准备工作做好,在纸条上角卷上另一条,撕掉的是交代的一根,团在手中,放开另一条即成。

十一、空中腾杯

表演者将二只空玻璃杯交代后,用一块玻璃再用一块手帕交代放在玻璃上放上二只杯子顶倒过来不掉下来,观众看了惊险非凡。

说明:原来在交代道具时,关键问题在手帕之中,有放置一个如凹形的铁皮,放在两旁,杯子用手指掀信所以顶倒不掉下来。

十二、飞烟不见

表演者将一支香烟放燃着,抽一口突然放入手中,一瞬间不见了。

说明:用一根橡皮筋通入袖管内头扎上一个笔套香烟放进套内,手一松,那香烟缩进里面去了。

十三、烧纸变钱

表演者将一张白纸交代后,用火柴燃着后一瞬间变成一元钱钞票了。

说明:预先将一元钱折好放在火柴后面,将火柴一燃一推钱进手中,马上变出一元钱。

十四、扑克电话

表演者用一付扑克牌交代后,叫观众抽去一只或二只,放在耳旁一听就知道了,实在奇怪。说明:此牌是同花顺子连起来的,上下一和仍乱,一看牌底便知道抽出的牌了

十五、A字变“3”

表演者将一支红方块A字向观众交代后,吹一口气变成红方块“3”字了,呀!什么道理? 说明:原来在A字角上贴了一个“3”字,顶倒一用头大姆指掀掉一角即成了

十六、剪绳不断

表演者将一根元绳交代后,叫观众当场剪断,叫到一、二、三、马上

第五篇:数学魔术(小编推荐)

数学魔术

第一节 什么是数学魔术

数学魔术是指利用数学原理而做成的魔术,因为效果很好,往往人们都会忽略其中的数学原理。数学魔术始于1600年代,被当时所谓的算命者利用而计算人们的年龄,这是第一个数学魔术的由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数学魔术也在进化,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方程计算,都被应用到魔术当中,甚至面积也包含在内,这就是数学魔术。

第二节 数学小魔术教学

一、巧算电话号码

⑴ 先请你打开“开始/程序/附件”下的“计算器”,输入你家电话号码的前四位数字 ⑵ 乘以80后再加16 ⑶ 乘以250 ⑷ 加上电话号码的后四位数字 ⑸ 再加一次电话号码的后四位数字 ⑹ 减去2509 ⑺ 除以2(所得到的结果即八位数的电话号码)

二、预言数字之一

⑴ 在纸上写下6760预言数字后摺起来请对方保存。⑵ 请对方在200—1000之间选择一个数字键入计算器。⑶ 加831。

⑷ 减1000(记住目前的数值)。

⑸ 将所选的数字减去上面得到的那个数值。⑹ 乘以40(即等于预言的数字6760)。

例:对方选345;345+831=1176;1176-1000=176;345-176=169;169×40=67600

三、预言数字之二

⑴ 在纸上写下1089预言数字后摺起来请对方保存。

⑵ 请对方在0-9中选三个数字排列成一个三位数,数字要成递减方式,如 851、743 等。⑶ 用该三位数,减去其反向的数字,如 851-158=693。

⑷ 得出的值再加上其反向的数字,即得所预言的数值1089(693+396=1089)。

四、巧算年龄

⑴ 请对方将出生月份键入计算器)⑵ 乘以2后再加39 ⑶ 乘以507 ⑷ 再加上目前的年龄

⑸ 减去150(即得到一个包含月份和年龄的数值)

例:(四月份出生,目前17岁)4×2+3=11;11×50+17=567;567-150=417

五、数学猜心魔术

⑴ 让对方随便写一个五位数(五个数字不要都相同的)⑵ 用这五位数的五个数字再随意组成另外一个五位数 ⑶ 用这两个五位数相减(大数减小数)

⑷ 让对方想着得数中的任意一个数字,把得数的其他数字(除了对方想的那个)告诉你 ⑸ 表演者只要把对方告诉你的那几个数字一直相加到一位数,然后用9减就可以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数了。

例:五位数一:57429;五位数二:24957;相减得:32472; 心中记住:7;余下的告诉表演者:3242 表演者:3+2+4+2=11;1+1=2;9-2=7(即对方心中记住的那个数)

下载科学课与小魔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课与小魔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课堂上的小故事

    科学课堂上的小故事 说起教学故事,我们小学科学教师的心中也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闪光的珍珠,点缀着我们科学教师繁忙而充实教学生活,使我们平凡的教学生涯......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小豆芽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小豆芽 作者:马桂芳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教育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6-15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植物角里的一个花盆里钻出几个小豆芽,顶着豆皮,歪......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字小魔术

    语文期末复习练习试卷(2) 汉字小魔术 班级姓名一、 字形小魔术 加一笔:日——( )( ) 大——( )( ) 云——( )( ) 加二笔:口——( )( ) 十——( )( ) 干——( )( ) 加一部分:立——( )( ) 也——( )( ) 羊——( ) 白......

    科学课的教学与反思

    伴着教改的春风,科学课也悄悄地走进了学生的身边,如何上好这门新课,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觉得科学课不仅仅是让孩子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想知道什么、解决问题......

    科学课改

    “科学课改”满载着科学教育的希望上路 刘恩山说:“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基本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学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在教育中体现科学的本质。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是......

    小学科学课

    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与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很大的差距:仪器设备少,没有规范的实验室。给老师上课带来很大的不便。一些抽象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很难讲明白,学生怎能将所学知识掌......

    科学课奖励制度

    科学课奖励制度 个人奖励: 集齐5个笑脸,可换取一份精美橡皮擦(数量无限制); 集齐15个笑脸,可换取一份精美文具(数量无限制); 集齐30个笑脸,可换取一份樱桃小丸子公仔/科学小工具:放大镜......

    科学课教学

    科学课教学“重”什么 一、科学课的教学重“动手” 科学课的教学重“动手”,重视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