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用数学(二) 名师教案人教版
用数学
(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游戏导入
(一)游戏:猜手指
1.游戏规则:伸出右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是大拇指,2是食指,3是中指,4是无名指,5是小拇指,数完后又回到大拇指接着数6、7、8……这样依次往下数,不要给老师看到,当你数到某个数时,让老师猜出这个数在哪个手指上。2.学生数,老师猜。
(二)设疑导入
1.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设计了“猜手指”的游戏,一方面让学生对老师能快速正确地说出数字所在的手指感到惊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新课铺垫,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操作观察,探究新知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说一说,接下来再摆第10面是什么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3)预设三:列式法 16÷3=5(组)„„1(面)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3.回顾整合,检验结果。(1)结合图示理解。(2)检验解答的结果。
(三)变化数据,建立模型。
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2.第27面呢?第49面呢?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由余数决定,与商没有关系。余数是几,答案就是一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模型”的思路,结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环节展开教学。在学生回顾规律后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多种不同表征方式理解列除法算式应看余数来解决此类问题的道理,感受数学统一美,进一步理解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与规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最后,变化数据,在解决多个类似问题的过程中完善对“余数”的认识,建立解决与规律有关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第69页练习十五的第4题)1.读题审题。2.独立解答。
3.质疑:为什么最后确定颜色时看余数,不看商?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1.解决“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的问题。学生独立找规律,解决问题。2.学生自主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拓展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1.出示题目:一个星期有7天,(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2.第(1)小题学生独立解决;第(2)小题结合月历引导学生体会商与余数和这个问题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巩固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巩固运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审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培养应用意识。】
四、揭秘游戏,课堂总结。
1.揭秘游戏,首尾呼应。
现在,同学们一定知道老师“猜手指”的秘密了吧,现在反过来,老师数,你们猜。
2.师生总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你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揭秘“猜手指”的游戏既做到首尾呼应,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进一步理解余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最后,畅谈收获,归纳总结,将所学的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二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用数学 名师教案人教版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复习: 读题、分析、列式。
1、小兔采了20个蘑菇,送给小猴8个,小兔又采了10个蘑菇,小兔现在有多少个蘑菇?
2、小明剪了37颗星星,小红剪了45颗星,他们送给幼儿园50颗星,现在还剩多少颗星?
二、互动新授 出示例4: 问:指名学生看图说题意。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还要烤几次?54÷9=6(次)问:你会列综合算式吗?(90-36)÷9=6(次)
问:解答正确吗?指名学生检验是否正确。
归纳: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解答什么。
三、巩固拓展
1、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说怎样解答,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分步是怎样解答,综合算式是怎样解答的。
2、栽了8行树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3、动物园有10只黑鸽子,22只白鸽子,每个笼子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解题过程。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结合实际问题举例子的方法,学习了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学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解决,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2)还要烤几次?54÷9=6(次)综合算式:(90-36)÷9=6(次)
第三篇: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 剪一剪 教案
《剪一剪》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b)方法
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c)方法
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d)方法
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设计意图]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第四篇: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 统计 教案1
《统计一》教案
教学内容:
统计
(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参与意识。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
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统计 名师教案人教版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多谋体课件、表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