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1课时)【学习目标】
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学习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教学过程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
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自主阅读课本P25~26内容,完成第1~5题。
知识点1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在____________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 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________等发展到________,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_____________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_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______”。到商代后期,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4.代表:__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5.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社团班)(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知识模块二、三 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阅读课本P26~28内容,完成第4题。
1.发现:甲骨文是中国___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_______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2.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
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意义:__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开始。
知识点3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4.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________、指事、________、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现代汉字很多都是_________。
5.地位:____________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课本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商周青铜的高超工艺。
2.简述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及发现的意义。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C)A.纺织业
B.制瓷业 C.青铜器制造业
D.造纸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B)A.夏朝
B.商朝 C.西周D.春秋
3.考古学家发掘了一批文物,从上面的文字分析它是商代文物。这些文字应该是(A)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4.甲骨文当时主要是刻在(A)A.龟甲和兽骨上 B.陶器和青铜器上 C.骨器和石器上 D.铁器和木片上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农民翻土时翻出了一些“龙骨”,因其为中药材,便卖给中药铺。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认出了这些“龙骨”上的刻画痕迹,竟是几千年来谁也未曾见过的文字。这是古代占卜之后留下的刻辞。
(1)王懿荣发现的文字的名称是什么?请说出它的含义。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2)该文字有什么用途?
除记载占卜的吉凶外,还涉及商王朝的祭祀、征伐、狩猎、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等多方面的情况。
(3)发现这种文字的意义何在?(社团班)
①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②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第二篇: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
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 的关系;
教学方法 :导学法、点拨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第5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二、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和青铜时代 2.夏商周的青铜文化
3.“三星堆青铜文化”
4.夏、商、西周的陶瓷和玉器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来看一下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著的《尚书》中的句话(投影):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学生先讨论,教师解释)商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了书册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有了书册,那书册中用什么来记录当时的事件?(学生回答:文字)那是不是就是今天我们所用的文字呢?(学生回答:不 是,是甲骨文。)那什么是甲骨文?它与今天的汉字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甲骨文的神秘世界。讲授新课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板书)
一、甲骨文(板书)
1、定义
(补充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散片(投影),经考古专家和文字学家们的仔细辨认,破译了其记载的内容,从中知晓:记载的时间 是商朝时期,当时社会占卜之风盛行,王贵族遇事无论大小,都要占卜吉凶。
占卜的结果保存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因此我们称这种文字为甲骨文。
2、发现的意义(可由学生归纳)
①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什么样的关系?(游戏:将事先准备好的5个甲骨文
和5个对应的现代汉字制成的10张小卡片,分发给10个同学,请他们分别找到各自对应的同学。)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他们的派对是否正确?(学生回答后,教师反问: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甲骨
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板书)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那么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什么呢?(启发学生回答:金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片,以加深印象。)那么青铜器又是什么?它又是怎样铸造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什么是青铜器
那么什么是青铜器呢?与今天的铜器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回答,总结)它是由铜、锡、铅这几种金属按照需要,按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合金。
那古代人又是怎样将这几种金属铸造青铜器的呢?有谁能讲讲铸造的过程?(视频)
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下,商朝时期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投影,启发学生从种类、工艺、规模来归纳。)
(投影当时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学生观察)
2、司母戊鼎
这是我国考古学家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因其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它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00多公斤,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它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归纳)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充分体现了商朝精湛的冶铸技术,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3、青铜器的现实意义
商朝青铜器的种类之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青 铜器有哪些用途。并视频播放青铜器的种类。)
由于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因而它产量之大可想而知,同时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商朝青铜器的制作精良、技艺精湛,充分展示了商朝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状况,青铜器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由此可看出当时国力的强盛。
同学们有哪位知道我们铜陵被称为什么之都?(学生回答:中国古铜都)那我们铜陵有哪些古铜矿遗址?(启发学生回答:凤凰山金牛洞大练渣。)同学们若有时间,可一定要到金牛洞看看,体会一下,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而且著名的诗人李白曾有诗形容铜陵古铜矿的冶炼场面:铜井炎炉焰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我国古代文明灿烂的丰碑,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布置作业:练习册P
课后记:
第三篇: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精选)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分布位置,用途功能和制作工艺等基本史实和特点,列举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司母戊鼎等。
2、知道甲骨文的概念含义、地位价值等基本史实和其造字方法,知道甲骨文是滴已知最早的汉字。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图片、阅读分析材料,观看视频,加强对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初步掌握阅读史料和识别运用图片的方法,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2、师生共同探究与讨论历史问题,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夏商西周灿烂文明的代表,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能用全球通史观看待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青铜器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图片,大家知道它们是四大名吗?(课件展示)学生回答:青铜器甲骨文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课件展示标题)
二、讲授新课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请同学们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1)青铜器最早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发展的?(2)青铜器的功能用途是什么?(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特点?(4)青铜器的怎么制作的?
(5)青铜器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什么?
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 出示答案。(见课件)
3、大家看到表格中有“泥范铸造法”,那这种方法是怎么样铸造青铜器的呢?(课件展示,老师讲解)
4、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下面我们看一下青铜器主要有哪些种类?(课件展示)
鼎和簋是食器 觚和爵是酒器 耒和铲是生产工具 镜和灯是日常用品 编钟是乐器 师:同学们知道哪个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吗? 生:司母戊鼎
师:对,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一位商王祭祀母亲“戊”的,高1.33米,重832.84千克,工艺非常复杂,需要二三百名工匠合作完成。是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
了解青铜器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先民是用什么来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的?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甲骨文记事”这一子目的内容,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是谁?发现地点在哪儿?
2、甲骨文主要记载哪些问题?、3、它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答案(见课件)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多媒体展示例子)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同上)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同上)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成大量的汉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同上)
2、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甲骨文有以下的造字特点:(出示课件)
二、拓展延伸
猜猜以下几个甲骨文都是什么字?(多媒体展示)
三、课堂小结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四、板书设计
青铜器 甲骨文
1、发展过程
1、含义
2、高超工艺
23、司母戊鼎
34、优秀出土代表 4、考古发掘、历史地位、造字方法
第四篇: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 教案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讲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教师主要是通过图片和 视频展示这些文明成果,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 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甲骨文和青铜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1.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青铜文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视频。
(二)素材准备
多媒体网络、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问题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讲授新课)(板书)
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平价,补充总结: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我们现在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教师展示甲骨文的相关图片,使学生了解发现的甲骨文的字数已有约4500个,现在能释读的有近2000个,并举例几个甲骨文文字,请学生识别甲骨文。对比甲骨文和汉字。
二、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青铜器”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答。
1.青铜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2.青铜器有哪些的种类?
3.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和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工具进行对比,总结归纳。)
教师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特点,想象一下,司母戊鼎的大小,教师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的爱国和保护文物的热情。感受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庞大宏伟和小巧细致,并谈谈自己的心得。
教师介绍“青铜器时代”和“青铜文明”的概念: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具体的是指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而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称作“青铜文明”。
三、金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金文”的内容和“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金文?
2.迄今发现最长的金文是在什么器物上?
3.金文有什么历史价值?
教师展示刻有文字的青铜器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比较金文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历史价值。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这些是我国商周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也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商朝开始,我国才有了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西周的金文篇幅相对于甲骨文来说,篇幅更长,而且很多是有意识的历史记录,甲骨文和金文对于我们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很高的价值。
板书设计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
一、甲骨文
二、青铜器
三、金文
第五篇: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一、课标内容
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享受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育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2、教学难点: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这一论断。
四、教育方法(1)教法
1、图片欣赏法
2、问题探究法
3、情境体验法(2)学法
1、观察分析法
2、自主探究法
3、合作交流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上课开始后喊上课,同学们起立后,喊坐下,然后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给大家三分钟温习第六课西周的分封的内容,然后进行课堂听写。主要问二个问题:
一、西周建立时间,战役,都城?
二、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主要内容以及作用是什么?
然后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武王伐纣和分封诸侯,将最后一部分平王东迁讲完。
三、平王东迁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西周分封制建立了严密的统治网络,是不是就能保证王位的万世永固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提示:西周后期,统治者昏庸残暴是其走向灭亡的主观原因。从客观上来说,当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诸侯国在政治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散性,越是边远地区,表现得越明显,这就构成了某些战乱的因素、随着诸侯国实力的消长,诸侯、卿大夫地位的升降,外族的侵扰,战乱增加,经济遭到破坏,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然后教师提示学生了解西周灭亡的时间及东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小结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商朝的灭亡和西周的建立,了解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及西周的灭亡,了解一个朝代要长治久安,统治者必须亲近贤人,疏远小人,施行仁政等。
【导入新课】
老师讲: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大概了解了他们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我们知道如果要全面了解一个朝代的特点,我们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前面的学习我们主要从政治方面分析了三个朝代的特点,今天呢,我们主要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再次共同学习三个朝代,也就是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探究学习】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本。现在请大家用三到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本,并完成练习册的知识归纳部分。然后教师下去指导学生看书,归纳并维持纪律。然后逐步对题,并重点强调一些偏僻字,如司母戊鼎,钟鼎文等。
放映幻灯片到下一页,教师提示学生,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分别是甲骨文,金文以及青铜工艺。
一、甲骨文
主要以幻灯片的形式加课本,边问边总结,并提醒学生在课本上标记出来答案,方便复习。主要从甲骨文的含义,出土地址,如何被发现的(王懿荣,史海拾贝部分)以及其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从课本寻找答案的习惯,锻炼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1)教师陈述:下面我们一起共同学习甲骨文这一部分,看到这个标题我想大家一定感觉好生涩,好枯燥。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初中阶段,我们不用学习的那么深,只需要了解其基本知识点就好了。而且甲骨文和我们今天的汉字有很深的渊源,这会帮助我们理解甲骨文的。
(2)教师问:好了,说了这么多甲骨文了,我想请问大家什么是甲骨文呢?出土于哪里呢?(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然后放映幻灯片,殷墟的图片。
(3)教师引入:那么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呢?然后让一个同学读33页小字部分的史海拾贝部分,然后提问。王懿荣为什么能发现甲骨文?为什么不是其他同学呢?(提醒同学们找出关键字)然后归纳出答案(专业知识、观察生活)。
(4)为什么甲骨文这么受到重视,它记载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回答,然后归纳出来。然后从内容里的占卜进行详细讲解,为什么占卜,什么样的人能占卜?然后将十二生肖的甲骨文与金文对应出来,然后让同学们猜舟和车。
二、金文
(1)教师提问:以汉字的演变引出金文,然后让同学们将其记到课本上,并从瓜这个字为例,引导同学们发现汉字由复杂逐渐简化,便于书写。
(2)然后提问金文是什么?有何特点及其作用。引导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来并进行标记。
三、青铜工艺
(1)本节内容准备以合作讨论以及图片展示为主进行讲解以三个问题为主进行分组讨论。
1、青铜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2、青铜铸造业的特点是什么?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3、青铜器的种类,特点是什么?
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进行讨论,每组一个问题,然后请一位同学归纳答案,逐题进行解答。青铜器的种类内容以图片展示为主。提醒同学讲课本知识点勾画出来。
(2)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为例重点讲述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精湛,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然后进行小测试:
1、最大的青铜器是?
2、商代青铜器的精品是?
3、出土于株洲的青铜器是?
4、不属于商朝的青铜器是?
5、已知金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是?
(3)然后以图示法讲解商周青铜铸造过程,直观展示出:
1、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2、青铜器的产生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
3、青铜器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青铜时代
(4)最后请同学们朗读最后幻灯片。培养同学们爱护,保护文物的习惯。文明出游,不乱涂乱画。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了解了商周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知道了甲骨文以及金文的含义,内容,特点及作用;
知道了青铜器及其铸造业的特点,了解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名器。
八、板书设计
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1)含义
(2)内容,特点,作用
二、金文
(1)含义
(2)内容,特点,作用
三、青铜器
(1)发展历程
(2)种类,特点
(3)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