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

时间:2019-05-15 07:3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

第一篇:论文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

大学

学 年 论 文

目 学

生 指导教师年

级 专

业 系

别 学

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

论 文 提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教学艺术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手段。它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旧知识过渡、直观演示、分析归纳、演绎推理、学习小结、指导练习及学习方法时,都需要使用这一手段。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本文根据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理解,提出了实施课堂提问的技巧和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说明。

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向导。科学、巧妙的设计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课堂提问不仅要把握时机,简单扼要,还应具有目标性、启发性、趣味性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字:课堂提问 技巧 原则

实践表明, 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只有科学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的思维发展,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成果。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双边活动。

一、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把握时机

一个适时的设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风暴;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教师要精心把握提问的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提问。一般情况下,教师关注的方面为: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局限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发问时机应和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吻合。例如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教材易出错处、课堂结尾处等都可以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提问。

(二)简明扼要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精炼扼要,言简意赅,既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抓“要害”,带全局。这样的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寻求关键点,抓住主干来设疑,引导学生不断地揭露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所提问的问题必须目的明确,有思考的价值。切不可不分重点,满堂提问,放“空炮”。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教师切忌“磅礴”不尽,拖泥带水,所提的问题不宜过大、太空泛,防止“跑调”,在教学环节中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能够起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作用。

(三)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问题要有梯度性。即一节课的内容,开始提出的问题、中间提出的问题和最后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是同一水平的,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过程,一连串几个连续的提问也应该是由易到难一步步深入的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坡度或者梯度,这样才能由浅入深。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实际能力,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

过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惰性滋生,这样对于他们素质的提高毫无价值,有序地结合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在思考中逐步提高思考分析的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每人提出二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自己不懂的,或是自己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这样教师便能得到近百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可以确定一些集中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讨论解答。这些问题解决了,这节课的疑难也迎刃而解了,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标性:提问时,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目的要求出发,教师要做到有备而问,根据教材特点对症下药,而不能盲目、漫无边际的发问。无的方失,必然造成学生思维混乱。这样不但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反而会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耗费在无滋无味的提问中。另外问题提出后,该叫谁回答也是要有讲究的。如一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针对他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其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教学中。提问既不能只顾少数“尖子”,又不能乱点,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启发性:我国古代教学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与启发,而不是强迫与代替。新的需要和原有的水平或者主观内部状态的对立统一,构成儿童,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思维发展的动力.课堂提问应当符合这种要求。要把握住具体的问题进行提问,不要问 “你们懂了吗?”、“是什么”、“对不对”等等。提问要重视迁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联系新的知识点,利用学生已具备的自身潜力去想象,创造,举一反三,拓展知识领域。

3、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逐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

4、面向多数: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维持提问原意的前提下,对习题的形式和内容作适当的修正,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常发挥,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原则。

5、感情交流: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一种师生情感与效应的思想交流过程,良好的情感效应之关重要。在教学提问中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和情绪,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师生的感情就会更加融洽,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回答问题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自觉地抢着回答问题。反之那种板起面孔,以“审”代问的做法,势必造成学生心理极度紧张,思维、理解、记忆、想象都会受到阻碍,再好的提问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本身的动机、兴趣、态度、情绪和感情、意志、性格等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展开有一定的影响。如学生对自己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当中获得暗示;能从教师的目光中识别出是期待、信任、鼓舞、鼓励,还是责备、不耐烦、不屑一顾,从而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通过变换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同学生进行交流,已达到最佳的对话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

因此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诚的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有效。

参考文献:

[1]马忠林: 数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湛蓊才: 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周良顺、韩杰: 课堂提问要“精、巧、活、深”,山东教育,2000年28期

第二篇:课堂提问与课堂观察技巧

课堂提问与课堂观察技巧

一、课堂提问

1.从教学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学功力。

教学论要求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教学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最终系于教师的教学功力。这种“教学功力”表现在多种方面,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这些“不到位”的地方表现在:(1)提问的清晰度有不到位处。美国鲍里奇等人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列为“清晰讲授”,他说的是“讲授”,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提问的清晰度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本课教学中,有3处提问被判断为“表述含糊的”。比如老师想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美好的东西”是指什么,但在表达的时候,却说成了一句“在你的生活中,怎么样?”这样的提问就不够清晰,这样就会妨碍教学的有效性。(2)理答的引导有不到位处。上引的片断中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领,学生的理解仍较为模糊而缺乏应有的深度。再如,教师要求学生想象儿子劳动的艰辛时问:“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这个问题的表述也不是很清晰,所以学生有些冷场,教师就追问了8个 问题,包括“怎样地忙?”“怎样地顾不上?”“可能会是一幅怎样的样子?”等,其实,我们认为,这里也不一定要这样的“追问”,而可以作适当的引导,如 “请您想象一下儿子劳动的情景”等等。当然,深厚的教学功力不是一时一刻能获得的,细致入微的课堂观察与分析,是教师提升教学功力的重要途径。2.从学科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材解读。

从学科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提问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科的理解,有效的提问系于对教材的正确、深刻解读。

寻找、挖掘教材里学科因素设问并理答,是有效提问的重要特征。3.从课堂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节奏把握。

课 堂时间是一个恒数,课堂提问应把握节奏,“节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思维与感情,有效的提问系于节奏的把握。在我们这节课上,应该说,课堂是有一定的节奏感的,这从我们“课堂提问的分时段情况图”情况来看,特别是提问总数的分布与起伏,还是较有节奏感的。在节奏的把握上,我们提出的建议有两条:(1)提问后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分,教师往往问题抛出后就让学生回答,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回答不能如意。(2)整体上问题的数量偏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其他形式学习的时间不够。在集体分析的时候,就有观察者提出,整堂课的“朗读时间”不足。

有效的提问设计干净利落,贯穿了课堂的始终,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者说在很多的课型中,成功的课堂系于有效的提问,观察我们的提问,研究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伴着课堂教学而存在的永久性课题。

二、课堂观察的技巧

可以说,一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必然拥有较精致的观察技巧,在短时间内,即能敏锐而精确的解读教室内事件的发生,并有能力预防及处理各种教与学的问题。进行课堂观察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来实施: 第一,观察什么?

从观察资料的来源来看,一般地,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观察从视觉上获得的资料,同时还应注意包括来自听觉、嗅觉、触觉等的其他感官可获得的资料。从 观察者的身份来说,观察对象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观察者是该班级的教师,也就是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直接进行教室内的观察。此时,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与经验,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人际间互动情况,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所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都与 其学习品质有关,而且各种迹象都是教师用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线索。如果是观察其他人的教室,开始时最好选择对方感到较满意、较具信心的课程观察,而且,事先可与被观察者讨论“要观察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

从观察的途径和手段来说,如果观察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录影带,或是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时,则教师及学生的行为及经验,都是主要的观察重点。教师方面则包括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甚至是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等,都是极值得观察的对象。至于学生方面的观察,则同样要包括学生的行为性与非行为性表现。

从教室情境来看,由于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等因素,以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结果,都足以严重影响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因此,在观察师生的行为之余,还要注意观察教室内外的情境,以及教材的使用状况。第二,什么时候观察?

一 般而言,如果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室内实施的观察,课堂观察则可随时随地的进行,以确实而快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反应,及其在学习上的特殊需求。对于学生的反应及问题,都可依据观察所获得的资料,予以立即性的处理。教师课堂观察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学生问题尚未发生之前先机的掌握,以及学生学习反应的密切关注,作 为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协助学生进行更顺利、有效的学习。其 次,如果是直接观察其他教师的班级教学,则必须留意进入现场的步骤,以及何时开始进行正式的观察。基于上述考虑,在观察前应能依据观察的目的,或是观察者所持的理论兴趣,审慎选择观察的情境与对象,并先取得被观、察者的信赖。此观察的目的,并非对班级教学进行批判,相反地,乃在于分享资料,以及与被观察 者、或其它同伴的专业互惠性成长。充份掌握观察的目的与对象之后,再以自然拟情、而不干扰原有情境的态度进入教室,成为教室内的半参与观察者。此种类型的观察,则必须等到观察者效应已逐渐消失,亦即被观察的师生已对外来的观察者,除去防卫、不自在的心态,能够恢复正常的教与学活动,不感到有压力时,才进行 课堂观察。

如 果观察者已事先被安排观察某一教室的教学,或是如实习教师般,已具有进入教学现场观察的合法身份。此时,则可根据个人的观察兴趣,在某些特定事件发生时,才进行较深入的描述与观察,而不必事事详细记载,以减轻观察者的精力负荷。至于其它的细节部份,都仅当作辅助解释事件的线索。第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

课堂观察的方法,可大体分为划记法(rating scales)和描述法(narrative method)两种。

所 谓划记法,是指在进入教学现场前,已经熟悉相关文献,并且确定将观察的特定行为及经验。另外,也将行为的种类加以类目化,并给予各种行为不同的代号。观察者只要按照划记表上对于各类目行为的界定,进行代号的划记工作与记时即可。此种类型的观察,必须对所观察的行为是否能如预期出现、是否能顺利观察得到,做 过审慎的评估,再付诸实施。

如果使用描述的方法,则观察者必须准备好观察笔记,并且预先设计好记录的格式。基本上,观察笔记的首页要预留填写观察地点、对象、日期、时间,以及观察主题的位置。另外,观察笔记内也应同时规划好描述与评论的空白栏,其中两种空间的比例大约是3:1。观察者在进行观察过程,可以一边在描述栏内,详实的记载某些行为或经验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评论栏,将观察时所产生的即时性想法记录下来。如故对于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有所怀疑或是不了解其意义,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或者通过分析文件,获得答案。

然 而,如果是教师在自己教室所实施的观察,由于必须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的完整性,因此,可以采用描述法。教师大致上仅能就所发现较独特的现象与学生行为,稍作默记、或是作简单的记录,或是在课程进行到一个段落时,稍作休息,再将值得记录的发现,写在观察笔记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也可以将 观察到的资料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4.如何处理观察资料?

采用量化的划记法,主要目的即在从观察后的统计数字中,看出班级行为的某些倾向,或是与既有的理论相互印证,作为解释班级内师生行为的依据,或将课堂观察所获得的量化资料进行平均数、标准差或是方差检验。

采 用描述法的观察者,必须在当天观察结束后,尽快的将观察资料加以整理与建档,避免时间过长导致遗忘的现象。并且在预计的观察时程完成后,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并加以概念化,以便能从观察中发现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现象或问题,或是粗略归纳出教学实践上的某些原则。这些收获都能作为教师进一步集体讨论 的资料,不管是对个人实践理论的建构、或是实际教学行为的修正,都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如 果观察者即是班级教师,虽然是采用质的描述方法加以观察,但是由于其记载的内容,大多不够详细或是过于零散,因此,并不能将此种资料当作推论、或是理论化之用,只能经教师整理后,当作日常教学反省以及改进教学的参考。但是,若是教师能将此资料,长期搜集并加以汇整,也可能得到较系统化的发现,成为行动研究 搜集资料的一种形式。尤其能将杂乱的资料加以整理,而且转化为文字,使思考具体化,对于教师的专业反省将有更大的助益。

三、课堂观察的应用

虽 然课堂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但是,课堂观察的应用也并非不受限制。对于教学者而言,课堂观察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探究。课堂观察可视为一种促进教学的方法,可以增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升学习成效;另外,课堂观察也是一种探究,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因 此,在观察结束,而且整理出较完整的观察结果与发现之后,要对这些发现进行开放性的讨论。讨论的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事件的背后意义,形成新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改进教学。要使课堂观察发挥最大功能,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反省原则

课 堂观察本身并无目的可言,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观察发现,进行教学前及教学后的反省,协助教师在教学前,即做好各项缜密的准备与计划,而在教学后,也能针对当天的观察发现,省察个人的教学情况。课堂观察必须配合不断的教学反省,才能极大地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若缺乏反省而只有观察,对于教学而言,并不能产生 太大的价值。2.同步原则

训 练和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主要目的在于精确解读班级教学情境,作为明智的专业判断与提出因应策略之依据。精熟课堂观察技能的教师,大多能与教学同步进行,在极自然的、甚至是直觉的状况下进行课堂观察,随时根据观察所得调整教学策略,以及与学生互动的型态。因此,课堂观察应用的最高境界,则已和教师的专业直 觉融为一体,成为教师教室日常生活内容的重要一环。3.即时原则

教 师在观察之后,应立即将一些特定的观察发现,记录在教学笔记上,作为综合了解一个班级或某些学生的资料来源。持有这些书面的文字记录资料,能有助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反省,同时,也能提升教师进一步课堂观察的兴趣。尤其这些观察能成为教师行动研究的资料来源时,则更能说明课堂观察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探究的意 义。上述各种课堂观察应用价值的产生,其基本条件都是教师能在观察之后,尽快进行资料的记载与整理,才能立即显现出资料的意义,作为下一步教学行动的参考。若缺乏此项努力,则不管是观察了他人的教室或是自己的教室,对个人专业反省及知觉的增进,都将极为有限。4.分享原则

目 前的学校大多呈现孤立文化的型态,亦即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极习于单兵作战,很少有机会、而且也不愿主动与其它同僚正式的进行专业议题的探讨。此种学校文化特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分享与相互支持的机会,课堂观察也不例外。事实上,最有效的课堂观察,乃是来自观察后的反馈与反刍,尤其能与同僚以及其它教师进行相 关问题的讨论与分析,则能使课堂观察的价值发挥到最高。甚至是与学生共同就观察资料进行讨论,都能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并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

第三篇: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的技巧

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的技巧 温州外国语学校

李欢欢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仰义街道龙水路2号

邮编:325000 手机:***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得更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有所创新。要上好历史与社会课就要善于启发、善于发问,而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提问不仅要做到具有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性,而且还要做到适时、适度。下面结合日常教学体验,来谈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程度

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即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据心理学家研究,如果人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去回答某个问题,那么思维过程就不能发生;当提出的问题需借助于那些他所不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思维过程也不能发生。①可见,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其思维水平和能力,思维水平和能力也影响其知识吸收和储备。为此,提问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联,相衔接,所以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还要了解和把握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好提问。在这中间既要把握初中生的共性,又要注意其年级班级差异的个性。教师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笔者发现,教学中建立在对学生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的提问往往收效良好。比如,结合班级情况、身边大事等提问就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高涨,激发思考、回答的欲望;如果了解学生课余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甚至其它学科的学习情况,加以联系,提问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工业革命新阶段时,结合科学学科提问富兰克林、法拉第、安培、伏特、欧姆等科学家及成就(符号标志),引出电力的广泛使用及深刻影响。这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答问,讲授时也充满好奇集中注意力。这样的课堂学习也就轻轻松松,明明白白。

二、讲究问题设计的难易度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笔者发现课堂提问中,学生不作答与教师设问的技巧、问题难易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用已知的知识解决不了,学生望而生畏;问题太易,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例如在讲述变革与争霸时,为引出“铁器”的出现,摘录《礼记》中一句:“天子„„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提问“请同学翻译此句”。结果学生一片茫然,文言文太难了,不会翻译。在第二次讲述这一内容时,我展示一则材料“天子„„乘坐的大车是黑色的,拉车的马是铁色的,车上插着的旗是黑色的„„----西周《礼记•月令》”,设问:“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结果学生就能积极回答。可见,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讲究难度,才能有效设问。同时,在控制难易度时也要“力戒”简单提问,不要在重复讲解的内容之后提问“是不是”或“对不对”,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厌烦。

三、注重问题易难的递进度

提问,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们要向《学记》中所说:“善问者如伐坚木,先其易者,后期节处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应像砍伐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易砍的地方砍起,然后再砍伐木材的关节。例如,在讲述变革与争霸时,先展示春秋时期地图,要求学生参考课本填写一下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提问学生“假如你是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你要想当霸主必须具备哪些因素呢?”,学生会回答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重视人才、树立威信„„,马上提问“春秋五霸中谁先做到这些呢?”,学生回答齐桓公,那么再提问“他具体是如何实现上述目标的呢?”学生参考课本就可以回答。最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其他的诸候做到了上述目标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从而演绎出春秋争霸的故事。这样从学生简单的填图出发引导学生逐步加深思考,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四、把握探究问题适可的深度

教师向学生提问,在注意难度的同时,要重视挖掘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透彻的理解问题,深入领会课本中所反映本质性的东西。挖掘深度,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到底有多深,做到心中有数,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超纲的不宜多挖。对知识点的挖掘深度并不能代表教学水平,课标是教师授课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它的制定是科学的,既遵循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规律又遵循教学的规律。超纲的东西不仅不利于对知识的学习还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可谓是费力不讨好。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课堂提问的深度。

但是,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灌输知识,浅尝辄止。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②所以适当挖掘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把学生引向更深的思考境界。

总之,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和遵从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规律和思维特点,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把握提问的“度”,让课堂提问真正发挥辅助的作用,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小学音乐课堂提问的技巧研究论文

《小学音乐课堂提问的技巧》研究论文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教学的每一步深入都离不开问题设计。有效的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和学习技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反之,低效、无效、负效的提问,只能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因此提问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愉悦享受,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多由学生尝试,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表扬其上课积极思考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只是一台“收录机”。比如:在学习《下雨真好》这首作品时.教师请学生闭眼听这段描绘雨声的音乐,淅淅沥沥的雨声一下于把学生融人大自然,脑海中渐渐会浮现出熟悉的雨中情境 „„。这时教师问道: “ 你愿意告诉我你在雨中的心情,并让我们知道你雨中的故事吗 ?” 学生会充满兴趣地讲述雨中曾发生过的一件件趣事。接着,教师运用电脑多媒体展示一组极富诗意和生动气息的画面----雨中即景。教师提问: “ 你能给这段描绘雨声的音乐起个名字吗 ?” 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不同,其所取的名字也不同。其结果有《雨中小唱》、《童年的而天》、《下雨真有趣》、《雨中情》等等。在老师的主导下,学生在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中增强了学习的勇气和活力,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也提高了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老师读懂教材,吃透教材,精心研究新课标,研究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精心优化教学目标,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和疑难处,把学生学习的时候由接受信息的过程转化成独立思考、解释疑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我在《送别》一课的教学中设计的有层次提问,(1)这首乐曲是什么拍号?有什么特点?有几个乐段?情绪如何?(2)你经历过送别吗?请谈当时的情景。(3)你能说出有关送别的歌曲吗?你能唱一两句吗?(4)说说不同人送别的歌曲及情感?《阳关三叠》——古人忧伤;《共青团员之歌》——战争壮别;《驼铃》——现代人勉励。(5)不同时代不同人物送别的心情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依依不舍。这样的提问设计层层有序,渐次深入,启发学生体验不同情感,使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听讲的兴趣历久不衰。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提问要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推动课堂层层递进。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欣赏再美的音乐,时间长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提问能触动学生思维的神经,使一堂课紧紧处于兴奋状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育技巧之所在。”这里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学始终要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就基本达到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既是学习的障碍,又是学习的动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问题的碰撞中产生出智慧的火花。有时候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胜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当老师讲课中途停下来突出与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时,有些学生很乐意去思考并解答问题,但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此时听到老师的问题也得“硬着头皮”去思考,对那些学生也是一种变相的监督,从而推动课堂得以深入进行。

四、提问要能反馈教学的效果 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情况。

1、提问不能滥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问,用在关键处,切忌随意的问。比如:“好不好?”“对不对?”这毫无意义的问题,学生完全不经过任何思考便脱口而出的答案。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教师要按照课堂进展,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而问,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加以消化理解。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周全,提问时前后颠倒,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样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课堂效果不佳。同时提问又不能完全拘泥于原设计,要根据课堂反馈的信息作适时的调整,不能只背教案,不顾学情。

2、提问的内容要适度,不能超出课标规定的范围或过于复杂的难题,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提问要有梯度。《音乐课程标准》明文规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注重个性发展。”在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设计要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相联,同时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有的学生钢琴考了十级水平,但乐理知识一点不懂;有的学生歌唱得好,但乐器一样不会;有的学生乐感好,有的学生乐感差。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提出不同的问题,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讲究系统性,在前后顺序上要讲究坡度或者梯度,这样才能由浅入深,这样的课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才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

4、提问慎用“分组讨论”,这是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通病。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老师上课为追求热闹,体现新的课堂效果,喜欢采用“分组讨论”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笔者每年都要参加省、市、区的一些教研活动,听了不少的优质课、展示课,每位上课老师都要用“分组讨论”来解决问题,好像不用这个环节就不叫新课改,就不突出新课标的理念。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研读《音乐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现代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手段,是每一位老师追求的新的教学境界。但是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哪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火花的碰撞。有了个人独立的见解和观点,在大家合作学习时才能产生智慧的共鸣,引起问题的深层次探索,这是一个由低向高的思维过程。当老师抛出问题后,没有经过学生个人的思考,就进行“分组讨论”,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实则毫无合作、探究的价值,对课堂推进,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毫无意义。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设计与作用,提高提问的技巧策略与艺术。问题是起点,问题是主线,问题是线索,问题是过程与方法,以“问题”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得以实现,让课堂焕发出新的亮点。音乐课有“问”更精彩!

第五篇:课堂提问的技巧

说说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发思维碰撞,引导思维方向,反馈学习情况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有意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以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提问也是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关于提问的技巧 一些美国学者,如拉德斯和奥斯蒂则认为,教师不能一直等到研究成果证明某些特别的技术是有效的再去使用,他们现在就需要提供最好的建议。美国学者韦伦对大量专门或部分研究提问这一问题的著作进行了综合,得出了下列一些提问技术:

(一)设计标志教学结构和方向的关键问题,把它们写进教案中,一项任务至少一个问题,尤其是较高水平的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回答问一些随机性的问题。

(二)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避免两可的、模糊的提问。比如“我们昨天学了什么?”或者“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怎么样?”等等。提一些专一的问题,避免无休止的提问,不然会使学生受到挫折或迷惑。表述清楚的提问能提高正确回答的可能性。

(三)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恰当地提问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在程度不齐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的、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学生的语言和概念水平。

(四)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要考虑到学生智力和能力水平,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论题和教学任务。按照预先计划的次序提问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训练。

(五)提各种水平的问题。提出基本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理解,并以此作为进行较高水平学习的基础。较高水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较高水平思维形式的机会。

(六)紧随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鼓励学生澄清最初的回答,提高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及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思维。例如,“你能否再重述一遍你的观点?”“你能进一步对你的回答作出解释吗?”“你如何来捍卫你的立场?”鼓励学生澄清、扩展或支持对较高水平问题的最初回答。

(七)在学生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八)提问那些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的学生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排圆形或半圆形的座次,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环境。

(九)鼓励学生提问。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较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能刺激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对探究学习是不可缺少的。要给学生造成提问的机会,并将探索活动进行到底。在支持性的情感气氛中,赞许或鼓励,接纳和运用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感想做出反应等等,都可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探究。

二、提问技巧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将师生与所提问题和谐统一呢?我认为,课堂提问先要杜绝“四忌”。

1、忌缺乏力度。

有的教师喜好缺乏力度又没有思维坡度的问题,“好不好?”“好!”“对不对?”“ 对!”“是不是?”“是!”,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效果甚差。好多同学条件反射,随声附和,回答问题个个如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何不如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静心熟虑、待到弦紧弓张,即将“愤”“徘”时,指名问答,便可使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一层、更深一步。就如《小学语文课堂诊断》一书中提到的第二个案例《凡卡》一样,教师提出的提问,“凡卡告诉爷爷昨天晚上挨了一顿打,原因是什么?”“老板怎么打的呀?”“这个礼拜凡卡还挨了一顿打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说的真不错。你们说,凡卡的学徒生活痛苦不痛苦啊?”这样的提问设计缺乏力度,学生无须思考,无须潜心读书,张口就答,闭口能和。如果改成“读了凡卡挨打的片段,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想对凡卡说什么,想对大家说什么?”这样的提问设计,课堂效果就大相径庭了。

2、忌单纯式。

也有的教师害怕课堂提问出现冷场,耽误课堂时间,总是单纯提问几个学生,希望课堂提问顺利进行。岂不知,这样做,热了少数,冷了多数。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发现了奥妙,知道提问与己无关,积极性受挫,主动性淡漠,人为地造成两极分化。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入选要不拘一格。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总之,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3、忌盲目式。

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课堂提问是师生双边活动,既要考虑问题选择最直接为讲授内容服务,还要考虑问题的难易适当,具有启发思考价值,让学生按照一定逻辑连贯性把知识和思维推进到更高的认识,更新的结论,同时还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艺术,对不同类型的提问,什么时候发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时;怎样发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差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

4、忌惩罚式。

课堂上难免有个别同学开小差,如做小动作或偷看其它书籍,教师切不可借提问来进行惩治。这样提问往往是无效的,学生明明上课做其它事,心无二用,原本就没把知识听进去,甚至连提问什么也不会知道,肯定出现冷场,造成僵局。如果这时教师再热嘲冷讽几句,势必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好事变成坏事。我曾在课间听到过一些学生私下谈话,“哎,我今天上课开小差被老师逮了个正着,他借提问来为难我,出尽了我的洋相。”此法实在不可取,人人都有一颗上进心,学生尽管有错,但可以采取提醒暗示的方法来制止他们的不良行为,这样的教育效果更为人性化、智者化。

5、忌有头无尾式。

课堂提问是落实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即时反馈的一种方式。如果只管提问记分,不管效果如何,这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

因此,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首先我们应该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设计问题时结合学情与教情,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原则。

1、首要的是课堂提问必须新异,具有趣味性。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

2、课堂提问要以一当十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指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出发点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应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材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所以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如《小珊迪》一文的教学提问我是这样设计的:(1)小珊迪在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什么?(2)他伤得这样重,为什么还挂念这些呢?学了这课,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育?这样的问题把本课的重要情节显示出来,使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珊迪是一个既诚实又善良的穷孩子。突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又教育了学生,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提问应有助于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提问要重现迁移,利用已学知识去阅读新的文章,利用阅读知识去写作,利用已具有的能力去想象、创造,举一反三,扩展知识领域,所以还要编排一些迁移性的联系实际的问题,避免在课文的细节上纠缠不休,絮叨个没完。例如在教《项链》这一文时,可以提问:“女主人公在得知花了十年的心血偿还的项链是假的以后,她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

4、课堂提问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思维,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避免多而杂的问题分散学生的整体思维。

学习文章要从整体着眼,感知整体,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及主题思想。局部的精读,也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整体。整体理解是基本目标,提问必须围绕这个目标,而纷繁琐碎、零打碎敲的提问则偏离或失去了目标。学生思维也是一个整体,是由观察感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想象联想、比较辨别、推理等思维形式和过程组织起来的。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我在教学时避轻就重,全文的学习紧紧围绕一个问题“你能结合课文说说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吗?”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5、在关键内容处提问。

所谓关键内容,即是对教材全文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关键人物、题眼.等地方。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我从题眼“壮”字着手提问,为什么是“壮士”不是“战士”?有些作者在安排人物时总会穿插关键人物,这些人物有的是主要人物有的是次要人物,在具体文章中,关键人物起的作用不一样,如《全神贯注》一文中,茨威格是个不起眼的人物,但是我们仔细读课文,他却对全文有着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他的所闻所见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及工作态度才一一表现出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探究罗丹品质的时候也探究茨威格的品质,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怀着探究的心态可以更好的去掌握课本中的重要知识。

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对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回答不对的,就能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认识结构。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好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下载论文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巧与方式》读书心得

    《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巧与方式》读书心得 北门西小学赵兰静 寒假期间读了《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巧与方式》这本书后,我觉得深受启发。这本书非常有特点,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误区与技巧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误区与技巧_问题的深浅 来源网络 论文导读::大量无效提问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战略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分层提问。 论文关键词:问题的深浅,无效提问,......

    《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读书心得

    《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读书心得 于济秦 《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读书心得 于济秦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使用最......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沙湾县金沟河镇中心学校红星分校王莉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要具体明确,要......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小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

    优化提问技巧 孕育高效课堂

    优化提问技巧 孕育高效课堂 巫山县南峰小学:谭发礼 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起着提示矛盾、引发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等作用。课堂提问的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

    《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设计 一. 课程基本描述: 讲课内容: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微课程所属专业:数学 微课程时长:12分钟 主讲人:吴英迪 适用对象:中学数学教师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