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6
教案6 授课时间:2009-10-16 授课班级:人文艺术系07级戏文1、2班
授课主题: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与主持要求
授课主要内容:
结合央视“新闻调查”视频案例,详细讲解民生类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一,什么是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是指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
1,“民生新闻”不等于“鸡毛蒜皮” 2004年,“民生新闻热”从电视刮到报界以来,“民生”几乎成为新闻界炙手可热的一个“新闻品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和报纸都有民生新闻的板块。
“民生新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国家宏观政策及走势,小到事关百姓微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民生新闻”不等于“鸡毛蒜皮”,需要定好位,把好关。
二,“民生新闻”当前的误区
1,堆砌琐事,止于表层。现在某些“民生新闻”一味堆砌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生活琐事,且缺少深入挖掘和理性判断,也反映出从业者视野的狭窄。
要善于从平常事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而不仅仅止于讨论事情的对错,要挖掘事件深层的原因或者影响。2,卖弄噱头,生拉硬扯。“西祠胡同”上曾转发过一则帖子:某繁华地段,一只被主人牵着的小狗不慎从天桥上摔下。先期而至的甲电视台启用卫星直播车,第一时间从现场发回消息;乙电视台则请来小狗的主人和天桥管理部门领导,辩论谁是谁非。A报次日头版大字标题:《小狗摔伤谁之过?再次问责职能部门》„„这不是笑话,而是时下民生新闻生动的缩影。
3,充当法官,话语审判。目前民生新闻类栏目的立场预设性有时表现得过于明显,但是这种立场预设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使媒体客观、公正、平衡等原则产生失衡,最终丧失公信力。
比如,主持人或者记者采用过激的煽动性语言来引导观众,而不是让观众自己去思考。4,过多暴露,不顾隐私。许多记者和主持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为了让新闻节目显得更为真实,过多的暴露了采访对象的资料和信息,这不但不会给百姓解决问题,相反还会带来很多麻烦。
主持人首先要学会尊重采访对象,其次要学会保护采访对象。(两个基本责任)二,民生新闻的发展之道 1,要抓住“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报道百姓未知、需知、须知的事件。
要从大众的需求出发,把他们生活中的事作为报道的支点,把话筒、镜头对准基层,把画面、时间留给大众,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播报形式来报道,能给繁忙的大众以轻松一笑或是冷静思考,从中得出经验给大众以启迪。2,人始终是新闻节目的“核心”,民生新闻节目更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时刻“以人为本”。
3,在大方向的问题上,民生新闻节目中要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做好宣传工作,让公众通过节目的形式深入的理解党和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4,民生类新闻要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积极开拓更受群众欢迎的喜闻乐见的形式。首先选题上越本土化的题材受当地百姓的关注度也就越高;
其次在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上要灵活化,比如当前一些“相声新闻”、“评书新闻”的形式就比较受欢迎,但是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作业: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5,民生新闻节目要加强反馈渠道的畅通度。
只有通过畅通的反馈,记者才能更好的体察民情,做到节目深入人心。例如,江苏省的《昆山日报》同“民声110”(包括交通、公安、工商、城管等联动单位)联手,共同打造民生服务的平台。
第二篇:识字6教案
识字6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组以动物名称为内容的“词串”识字。课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十二种动物,无论是词还是插图,均渗透了让动物回归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在设计中,我创设了“游野生动物园”的情境,把学生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到课本以外去学语文。在这十二个动物名称中,绝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因此设计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动作用。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组织并指导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寓识字教学于学生的活动之中,日常生活之中,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次完整的游园活动。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指导书写 “猴”“鹿”、“斑、”“袋”四个生字。2.认识由生字组成的动物名称,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词串。
3.在观察图画、识字、朗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并书写 “猴、鹿、斑、袋”四个生字。建立起动物名字与事物的联系,正确朗读韵文。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动物图片
课件
2.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野生动物的资料,把学生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激发学生对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的浓厚兴趣。课前谈话:猜谜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些野生动物。(出示课件进入动物园)
2.学生跟动物打招呼,老师贴动物词卡。
3.人们把这些名字编成了一篇词串,就是我们课本里的识字6,请齐读课题。
二、自读词串韵文,初步感知。
1.请轻轻打开课本72页,自由读,边读边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2.检查读书情况:(1)开火车读(2)分组读(3)去掉拼音读(4)全班读
三、自主合作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狮、虎、雀、猩、斑、鹿、袋
2.指导学习“猴”字,口头组词,识记字形,书空。
3.自由学习“狮”、“猩”,反犬旁的字你认识哪些?
4.学习“斑”“袋”字,口头组词,识记。
5.重点指导学习“鹿”字,运用字理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鹿”字的演变过程,指导书写,学生上黑板写,教师点评。
6.学生在课本上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孩子的写字姿势。
7.点评学生的写字。
四、回归文本,读文入境 1.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读
2.深入了解动物,让学生介绍动物的特点
3.把动物朋友找到自己的名字,把动物图片贴到名字的上面,集体检查,指导学生读出动物的特点。4.指导学生读出词串的韵味和感情 5.看课本再读
五、拓展延伸,迁移训练
用“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有狮子,有
,有
,有
,还有
,我最喜欢
,因为
。”练习说话,教师相机指导、激励。
六、总结课堂内容,渗透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1.导入
现在我们来和昨天的好朋友打声招呼吧(出示动物图片)
2.复习
(第1关)听写生字
(第2关)认读词语(词语写在卡片上,指名认读词语跟着齐读词语)
(第3关)填成语 生龙活()
()立鸡群
鸦()无声
胆小如()
指()为马
九牛二()
()()学舌
(第4关)正确、流利通读韵文。(指名读,齐读)
二、介绍你认识课本以外的动物。
老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把动物名字写在黑板上,分小组,把动物们的名字编写成一篇词串。小组展示,教师点评。
三、展示动物名片。
为自己介绍或自己喜欢的动物制作动物名片,交流、展示、评价。
四、总结
第三篇:6、7教案
《
6、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数学信息。
2、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图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课前准备:
蝴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游戏引入。
师:咱们已经学习了5的加减法,现在玩个小游戏好吗?
生: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4”。(打出四的手势)
生:我出“1”。(打出一的手势)
合:4+1=5。……
二、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同学们请看图片。(放风筝)
1、提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知道图上有大树、小树、男孩、女孩、风筝及形状、状态、小朋友的神态、服饰等。发现它们的个数,如:大树有几棵,男孩有几个等。
2、提问: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能根据我们观察到的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说明理由。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棵大树?空中还剩几只风筝?
列式:5+1=6 1+5=6等并说明理由。
在游戏中复习5的加减法,使学生口、手、脑并用一起锻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三、看图计算:
师分别出示教材的直观图,师边出示边提问:
1、一共有几只蝴蝶?怎样列式?
2、总共6只,去掉4只,还剩几只?怎样列式。总共6只,去掉2只,还剩几只?怎样列式。
四、综合运用。
1、出示辣椒图,引导学生自己看图提问题,列式计算。
2、一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游戏。
第四篇:八年级教案6
单元目标
单元名称 节日里的歌 单元教学内容
唱歌:《友谊地久天长》《大家来歌唱》《祝愿歌》等
单元教学目标
1.能针对不同的节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内容与风格的音乐,并为节日设计节目单。2.能自信的独唱或者与他人一起表演,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设计节日场景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节日气氛,并切身感受音乐在节日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节目单的设计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多媒体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3课时
《友谊地久天长》教案
学情分析:从整体的水平看,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但是上课纪律不是很好,还没有养成好的课堂习惯,很多学生上课发言不举手,乱喊乱叫,在教学中我利用音乐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课堂习惯,比如听到上课铃响,可根据音乐的节奏律动跳进教师,老师走进教室后,师生互相有音乐节奏的问好,听到电子琴的流水声后就是要求同学们坐好、坐端,给同学鼓励的掌声也是按照音乐的节奏整齐、响亮。上课回答问题要清晰,表演、律动要大方等等。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 题:《友谊地久天长》 课 型:唱歌课 课 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用抒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懂得朋友间珍贵的友谊和友情,并喜欢以歌唱的方式抒发友爱和惜别的感情。
3、欣赏《友谊地久天长》,分析其音乐创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2、体验朋友间的真挚情感及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
1、弱起和附点节奏的准确把握及换气符号在歌曲中的运用。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吉他、萨克斯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聆听着歌曲《朋友》走进教室。
2、老师:刚才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是什么歌名?是以什么为主题创作的? 学生:友情!(友谊)
3、老师:对了,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友情是人间一种珍贵的情感,友谊使人感到温暖。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和学习一首著名的歌颂珍贵友谊表达离别之情的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五单元52页。
(二)新课教学
1、教材分析:这首个有3/4和4/4拍两个版本,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4/4拍的这个版本,这首歌曲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在节日庆典的尾声部分演出,合唱独唱或者重唱都是可以的最好是一以歌伴舞的形式出现。
2、观看影片片断和聆听影片中的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
3、跟钢琴视谱,并分析音乐作品创作的特点,让学生准确把握。
4、老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5、赏读歌词,体会感情。
6、请同学说出有关于描写《友谊 》的歌曲。然后用为刚才学过的旋律填上词。
(三)拓展学习
我们为什么需要友谊?
(四)扩展延伸
请同学们用自己特有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和抒发自你心中的友谊。
(五)小结;同学们,不管我们来自何处,相逢是缘,相逢就是一首歌,让我们伸出热情的手,奉上真诚的心,共同走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朋友,让我们一生一起走。(播放周华健的《朋友》,同学们随着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填词,向自己热爱的人表达内心诚挚的祝福,为学生提供舞台,锻炼学生处理歌曲和临场表现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节日歌曲的欢乐气氛。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
《大家来歌唱》教案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经验,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他们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大部分同学喜欢流行音乐,他们才艺多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课堂气氛活跃但表达能力不强。学生音乐基础差异很大。课题: 大家来歌唱 课型: 歌唱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大家来歌唱》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的能力。教学重点: 歌唱作品,视唱 教学难点: 弱起,情绪的变化 教学方法: 导学达标法
学具准备: 风琴,竖笛
板书设计:1标题
2抄写A段乐谱和B段乐谱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4/4拍的欢快活泼的歌曲,比较适合作为节日庆典的序曲,通过演出这首歌,可以充分调动人们参与节日庆典的热情和积极性,演唱形式以可以合唱,齐唱比较适宜。演出时应该用跳跃有弹性的音色来演唱。教学过程:
一、前置补充教学——弱起节奏的填空:
1、歌曲由———或———开始叫弱起小节。弱起时首尾两小节的拍数相加———的拍数。
2、弱起小节有几拍,首尾小节即 ————。
3、弱起小节缺几拍,收尾小节即————;弱起小节是———小节,这种作品的最后一小节是———小节;首尾两小节合成一个———小节。
二、基本练习:
1、板书基本乐汇:34| 534 534 53 1; 1)提示弱起,示范读谱。2)听琴视唱,学生习唱。
2、板书变奏乐句:34 | 534 534 53 1 ; 1)指出变奏方式,听琴弹奏,且对比。2)前后连读
3、板书:34 |53 72 57 10|; 1)老师示范,学生听唱视唱。
2)再连接上基本乐汇:34| 534 534 53 1进行习唱。
4、上下句整体习唱。
5、板书 B 段:11 11 132 17 | 66 66 621 76 | 555 67 15 10|;
1)简析:由2小节发展为3小节;由弱起发展为强拍起唱;可见,与前明显不同,故成为 B 段。
2)学生分乐节听唱。3)学生整句听唱。
6、A + B习唱 小结:
节奏密集 而跳动,给人以热情,欢快,载歌载舞的印象。
三、习唱歌曲:
1、初听歌曲,揭示课题。
歌曲的调式——曲式——调——拍号——情绪——主题 ——
2、分段习唱与矫正
A:轻快活泼力度不太强,要掌握好弱起 B:热情,兴奋,力度比较强。再观A:由弱渐强,渐慢,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现A的尾句不可混扰53 72 67 10 |53 22 75 1|| 用对比、听辨、习唱法掌握
3、整体习唱与矫正。指导: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
小结:情绪跌宕起伏,活泼中不失流畅。
四,作业布置,回去以后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准备合适的歌曲,下节课分组到台上来表演(4人一小组)
五.教学反思: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准备一份歌单,这项内容十分重要,他能鼓励同学积极地寻找音乐,检索音乐,研究音乐,这是音乐教学中应该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祝愿歌》教案
学情分析:从整体的水平看,八年级同学普遍好动,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但是上课纪律不是很好,还没有养成好的课堂习惯,很多学生上课发言不举手,乱喊乱叫,在教学中我利用音乐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课堂习惯,比如听到上课铃响,可根据音乐的节奏律动跳进教师,老师走进教室后,师生互相有音乐节奏的问好,听到电子琴的流水声后就是要求同学们坐好、坐端,给同学鼓励的掌声也是按照音乐的节奏整齐、响亮。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独唱或他人一起表演,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2.能够针对不同的节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内容与风格的音乐,并为节日设计节日单或歌单.教学方法: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播放《祝愿歌》
2、提问引入节日话题
二、我们的节日
1、节日名游戏接龙比赛。
提问:我们一年里常过的节日有哪些?
宣布竞赛规则并主持比赛,及时评分反馈。
2、节日的分类与节日民俗。
用提问等方式引导交流话题,学生自由回答,交流互动。
三、节日里的歌
1、听赏歌曲,说出歌名及适合演唱的节日。
A《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国庆节
B《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师节
C《烛光里的妈妈》
母亲节
D《夕阳红》
重阳节
E《一二三四歌》
建军节
2。小结:歌曲的主题与节日的主题一致的类型是节日歌曲的首选。
四、歌声里的祝福 1、听赏《祝愿歌》
(1)听赏全曲
提问:A本歌适合在什么节日演唱?
B除祝福类歌曲外,还在哪些类型的歌曲适合在大多数节日演唱?
(2)感受旋律特点。(前半拍休止)
(3)体会歌词意义。
2、学唱《祝愿歌》(1)用M或LA模唱全曲
(2)学生跟原声带唱一遍
(3)跟伴奏带完整地演唱一遍
(4)饱含热情地演唱(男女声先合后分,互送祝福)
五、反思: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第五篇:6 打电话(教案)
打电话
闸北区中山北路小学 刘晓英
教学总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打、电、正、东 方”5个生字,学习笔画“竖钩”;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打、正”2个生字。
2.复习学过的单韵母、声母,能正确拼读“nǐ nǎ lǐ tǎ”等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学习声母“d t n l”。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拼读“dɑ de du tɑ te tu nɑ ne ni lɑ le li”。
3.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能说清电话里的娃娃在说什么。感受小伙伴交往的欢乐。
4.能看图拼读词语,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轻声,并能用上这些词语,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说清图意。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打、电”2个生字,学习笔画“竖钩”。
2.复习学过的单韵母、声母,能正确拼读“nǐ nǎ lǐ tǎ”等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学习声母“d t n l”。
3.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4.能说清电话里的娃娃在说什么。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开火车复习学过的汉语拼音字母。(1)ɑ o e i u ü(2)b p m f
2.猜猜他是谁:bō bō
mù mù pó po
(1)自由拼读音节。(2)指名交流。
(3)创设情境:波波和木木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暑假木木去美国看婆婆了,波波十分想念木木,想和她说说话,他可以怎么做呢? 3.学习生字“打”、“电”
(1)拼读音节(注意读准第三声)。
(2)做动作理解字义,还可以说“打什么”?(3)学习新笔画“竖钩”。
(4)你还在哪里见过“电”这个字? 4.板书课题,随机渗透识记生字的常用方法。打:比较“竖钩”和“竖提”的区别。电:“田”字要出头。话:渗透左右结构。
5.开火车读好课题,齐读课题。
6.那么波波和木木在电话里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大胆猜想。【说明】
课开始时,由“开火车”和“猜猜他是谁”两个游戏引入,意在复习以前学过的单韵母和声母,并复习拼读音节。拼读出来的音节又为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做准备,层层递进进行拼读练习,帮助学生为读好儿歌做好充分的准备。
揭示课题时,重点放在学习新笔画“竖钩”上,并通过已经学习过的“竖提”进行比较,让学生区分两个笔画的不同之处,为了便于记忆,书写正确,也可以编一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区分,如“竖钩钩在左,竖提提在右”。此外,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猜猜两个好朋友打电话的内容,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
二、听录音,初读儿歌,了解内容
1.看图听录音,要求听清: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
2.打开课本,边看课文,边听录音,要求记住:两个小朋友说的是什么?(要求:听读时左手按书右手点字)3.组织交流(出示整首儿歌)。4.跟着老师读儿歌。5.同桌一起读儿歌。【说明】
本环节,两次组织学生听录音,旨在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好习惯。第二次听录音要求学生边看边听,同时用手指点字,使学生养成读儿歌识字的好习惯,做到字字过目,对儿歌的内容有更加清楚的了解。
三、学习汉语拼音,读好词句 1.学习声母“d t n l”
(1)借助儿歌的图片,编顺口溜,记住音:
马蹄声儿d d d;伞柄朝上t t t;哪吒哪吒n n n;一根小棒l l l。(2)摆小磁铁,记住形。2.小组内互相练读。
手指游戏,区分b p d:右下圆圈bbb;右上圆圈ppp; 左下圆圈ddd。3.这首儿歌中有哪些字含有“d、t、n、l”这几个声母?(1)先自己圈一圈,读一读。(2)交流。
4.出示“你、哪、里、塔”,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1)指名读。(注意读好第三声)(2)小老师领读。
5.借助汉语拼音朗读儿歌中打电话的内容。(1)自由准备。
(2)交流指导,感受打电话时的欢乐。(3)齐读。【说明】
教学中,先根据图片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四个新学声母的读音,再组织学生用小磁铁在磁板上摆一摆四个声母,在动手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住声母的形。
做做手指游戏,和已经学过的声母在形上进行区分,建立新知和旧知的联系。圈出儿歌中带有新学声母的字进行拼读练习,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字词读正确,从而把儿歌中的句子读正确,建立汉语拼音和识字、阅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游戏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和生字
1、“找朋友”
老师读哪一个声母,请学生从卡片中找出来,并迅速起立大声念出来,看谁找得快,找得准,念得对。
2、“叫号游戏”
叫号读字。(出示:打 电 地 天)
3、“捉迷藏”
找出上个游戏中字音里的声母读一读。【说明】
第一个游戏“找朋友”,组织全班同学一起玩,巩固复习学过的声母的音与形。第二个游戏“叫号游戏”,既可以老师带领着玩,也可以由小老师带领,一方叫号另一方就念出字音,或者互相交换,速度可以由快到慢,训练学生的反应。
五、布置作业
1、听录音,跟读儿歌。
2、把“d t n l”的顺口溜说给家长听。
3、拼读儿歌中的音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正、东 方”3个生字;能在 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打、正”2个生字。
2、复习声母“d t n l”。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拼读“dɑ de du tɑ te tu nɑ ne ni lɑ le li”。
3、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感受小伙伴交往的欢乐。
4、能看图拼读词语,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轻声,并能用上这些词语,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说清图意。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声母“d t n l” 1.出示声母“d t n l”。(1)指名认读。(2)齐读。
2.背诵声母“d t n l”的顺口溜。3.同桌对读容易混淆的声母。(1)出示:b-d d-p m-n t-f p-b(2)同桌对读。(3)指名读。【说明】
声母“d t n l”是上节课新学的知识点,需要不断巩固强化。这一环节的复习还联系到了以前课文中学过的声母,尤其是那些外形上容易混淆的声母,通过比较、正音,使学生对学过的声母掌握得更加扎实。
二、练习拼读音节 1.拼读“dɑ de du”。
(1)指导:声母轻,韵母响。(2)指名拼读。
(3)拼读音节游戏:“你问我答”。
d-ā dā,什么dā?d-á dá,什么dá?d-ǎ dǎ,什么dǎ?d-à dà,什么dà? d-ē dē,什么dē?„„
2.练习拼读“tɑ te tu nɑ ne ni lɑ le li”的四声。(1)小组合作练习拼读。(2)“开小组火车”交流。【说明】
此环节,拼读练习先由老师指导学生拼读好四声,并引导学生回忆拼读的发音方法,再通过自己试拼,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大面积的训练,提高学生拼读的能力。要注意的是,练习时老师的耳朵要灵敏,要及时纠正学生发音的错误。
三、读儿歌识字
1.出示“两个小娃娃,正在打电话”。
(1)学习生字“正”,模仿读准翘舌音、后鼻音。(2)开小火车读。
(3)引读: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正在打电话。
2.看图说说:他们在说些什么?出示“喂——你在哪里呀?唉——我在东方明珠电视塔。”
(1)模仿读好词语“哪里”的轻声。(2)学习词语“东方”,模仿读准后鼻音。(3)指导读好词组:东方明珠电视塔 3.指导朗读儿歌中的两句对话。(1)师范读。
(2)指名读,指导读好对话的语气,感受小伙伴打电话时的欢乐。(3)师生合作表演朗读。(4)男女生合作表演朗读。(5)齐读。4.游戏:滚雪球(1)出示整首儿歌。
(2)老师带领学生读儿歌,玩“滚雪球”游戏。【说明】
“正、东、方”三个生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后鼻音,因此放在这个环节一起教学,不要拔高要求,只要学生能够模仿着读准后鼻音即可。对话朗读是这首儿歌的一个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模仿指导,合作表演等学生喜爱的形式进行朗读,能让学生感受到伙伴之间交往时的欢乐。最后以“滚雪球”游戏来朗读儿歌,“雪球”滚到谁,谁就跟在后面一起朗读儿歌,在欢乐的游戏中学生一遍遍朗读儿歌,朗读训练面积扩大,学生也能读得不枯燥乏味。
四、看图拼读,学习用一句话说清图意 1.课后练习:拼拼说说。
(1)看图拼读“dì di”、“ bà bɑ”、“mā mɑ”。指导读出轻声。(2)学生看图自由拼读“tǎ、dí、tù”。交流正音。(3)拼读音节,看图说一说“谁干什么”。(4)同桌拼读音节,说一说。(5)交流。【说明】
这一环节建议先让学生自己拼读“dì di”、“ bà bɑ”、“mā mɑ”,让学生自己发现前后两个音节的异同,然后指导学生读好轻声,告诉学生“对他人的称呼中两个音节相同时,一般第二个音节都读轻声。”说话练习时,要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拼读音节,然后再看图说话。交流时要关注是否符合句式要求,轻声是否读到位。
五、指导书写生字“打、正” 1.复习笔顺、说清笔画。
2.仔细观察,找出“打”字中两个“竖钩”不同的写法和在田字格中不同的位置;“正”的关键笔画“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师示范书写。
打:第一个竖钩长,第二个竖钩短,钩要小而尖。正:再次复习笔顺,注意几个横之间的区别。4.学生在书上描摹。【说明】
先观察汉字的笔顺、笔画,再重点找准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主要区分“打”字两个“竖钩”的位置,不仅能使学生把字写正确,还能做到把字写美观。
六、布置作业
1.读儿歌,拼读儿歌中出现的音节。2.拼读音节。(P23拼一拼)
3.看图用一句话说说“谁干什么”。(P23拼拼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