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游戏《集体舞》

时间:2019-05-15 07:5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韵律游戏《集体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韵律游戏《集体舞》》。

第一篇:韵律游戏《集体舞》

蒙氏中班:韵律游戏《集体舞》

活动目标:

1、感受玛祖卡舞曲音乐特点及舞蹈风格,学会跳《集体舞》。

2、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CD《集体舞》、律动VCD《集体舞》、幼儿音乐册。

2、常规准备:幼儿着宽松衣服和运动鞋。活动过程: 预备导入

幼儿听《集体舞》音乐拍手进教室,感受音乐的旋律节拍热身。感知体验

教师播放音乐CD《集体舞》,引导幼儿看幼儿音乐册上的图谱感知乐曲情境。

师:“这首音乐听上去有什么感觉?”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感觉。音乐表现

1、教师播放律动VCD《集体舞》,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示范基本动作,幼儿学习动作。(后踢腿、对拍手、小碎步等)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完整动作表现。

4、教师播放音乐,并引导幼儿跟跳律动。

5、幼儿站成内外两个圈,分成男女两组,听着音乐律动。结束

教师播放音乐CD,幼儿完整表演《集体舞》结束活动。活动建议:

1、幼儿回家完成幼儿音乐册上的涂色活动。

2、教师可点击教学软件中的“韵律舞蹈”来开展活动。

第二篇:韵律游戏《糖果舞会》教案

中班韵律游戏教案《糖果舞会》

活动目标:

1.有倾听音乐水族馆和军队进行曲的意愿,并乐于说出自己的感受。2.能听辨不同性质的音乐,区分硬糖先生和软糖小姐不同的音乐形

象。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各种各样的糖果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2、动画视频《糖果舞会》,硬糖和软糖若干、礼物袋一个。

3、常规准备:将幼儿的座位排成马蹄形。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请幼儿说说哪些食物是软软的,哪些食物是硬硬的。2.教师出示礼物袋,请幼儿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礼物袋,你们猜里面会是什么?”

3.请幼儿摸一摸,感受软糖和硬糖不同。

师:你摸到了什么?这颗糖宝宝摸上去有什么不同?

4、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糖果。请几名幼儿从礼物袋里摸出一颗糖果,大声地告诉大家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5、教师请幼儿吃糖,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师:老师有一个小要求,吃糖的时候不能讲话,用动作来表示自

己吃的是什么糖!”(幼儿品尝,教师巡回指导)

二、感知体验

1、播放《糖果舞会》中的第一段“水族馆”音乐,让幼儿倾听

感受音乐的轻柔委婉,引导幼儿自由做动作。

2、播放《糖果舞会》中的第二段“军队进行曲”音乐,让幼儿

倾听感受音乐的雄壮有力,引导幼儿自由做动作。

3、讨论:哪段音乐适合硬糖先生?哪段音乐适合软糖小姐? 4.教师播放音乐“水族馆”,引导幼儿创编出丰富的肢体动作。

师:软糖小姐跳舞的时候哪些地方是软软的?(如:软软的 手指、扭动的腰、波浪的手臂、欺负的肩膀......)

5、教师播放音乐“军队进行曲”,引导幼儿创编出肢体动作。

师:硬糖先生跳舞的时候哪些地方是硬硬的?(如:笔直的躯干、坚挺的脖子、有力的脚步、盈盈的手臂......)

6、请几位动作表现力强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其他幼儿模仿。

7、幼儿听音乐进行舞蹈。

师:“听到软糖小姐的音乐,小朋友就一起来跳软糖舞,听

到硬糖先生的音乐,小朋友就一起来跳硬糖舞。”

8、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与同伴共同舞蹈。

师:“软糖小姐听到自己的音乐开始舞蹈,硬糖先生摆一个造

型不动;反之,硬糖先生听到自己的音乐开始舞蹈,软

糖小姐摆一个造型不动。”

9、幼儿交换舞伴快乐舞蹈。

三、结束活动

1、师:“小朋友们跳得太好了,舞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赶快

去参加舞会吧!”

2、听音乐,做硬糖先生和软糖小姐的动作离开活动室。

第三篇:音乐游戏和韵律活动

音乐欣赏和韵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教研活动

前期学习积累

班级

教师

日期

思考:

什么是音乐欣赏活动和韵律活动?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答: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能力。是提高幼儿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律动活动是指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美化了的节奏性活动,是向幼儿进行走、跑、跳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步伐和变换队形的训练。主要的特点是音乐和动作的紧密结合。动作要符合音乐的节拍、节奏,由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动作要富有乐感。在幼儿律动中,幼儿把音乐与身体的反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沉浸在参与活动所带来的欢乐之中。

音乐律动和音乐欣赏都是属于习得性的音乐教学活动,音乐律动注重的是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比如:律动的教学活动是模仿、探索、创造、表演这样几个过程。而音乐欣赏注重的是培养音乐的素养。通过欣赏音乐可以扩大幼儿的音乐眼界,使幼儿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激发情感,开发智力。

回顾:

请选择你观摩过的一个音乐活动(欣赏或韵律)说说采用了那些教学策略?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策略对活动进行改进?

大班音乐歌唱《小黄鸭合唱队》采用语言情景策略、游戏表演策略、图谱展示策略。我认为还可以加入情感体验、经验移植的策略对活动进行改进。研讨:

1.音乐欣赏活动包含哪些教育内容?音乐欣赏活动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音乐欣赏教育内容包括:熟悉音律街拍、节奏,分辨各种类型的乐曲。

活动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能力。音乐旋律贴近幼儿的生活。2.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利用多种媒介引导幼儿多通道感受和表现音乐?

声音作为多种媒体信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是极富感染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教学中运用数字数字多媒体来制作课件时应注重声音审美的作用。课件中的声音分为三类:音乐、配音解说和音响,主要体现在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三个方面。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符而发出的音响,刺激人的听觉神经,使人产生情感共鸣的 一门艺术,一种美的艺术

总之,通过数字多媒体在课件中对美妙音乐的运用,可以培养幼儿对真、善、美的热爱,通过对表达各种情感的音乐的欣赏,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世界。

3.韵律活动包含哪些教育内容?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幼儿园韵律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歌表演。音乐的选择:要贴近儿童,被儿童所喜欢。

托班可以选择轻松、愉快、刺激性较柔和以及重复性较强的音乐为主,风格上可以比较随意,最好选择经典型的音乐作品。

小班课逐步加大儿童音乐和一般性中国风格音乐的比例,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熟悉和喜爱这些类型的音乐。

中班可逐步加入具有明显民族个性的、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

在大班可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阴郁,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少量成人音乐。

动作的选择

儿童韵律活动的动作可以分为三类:

一般生活动作:包括走、跑、跳、拍手、点头等

律动模仿动作:包括模仿动作的动作,模仿自然界的现象等

舞蹈动作:经过多年文化积淀、已经基本程式化的艺术表演性动作。4.在创造性韵律活动中,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并举例说明。替换法

替换法指用一种新的动作替换原有律动中的部分动作。这一方法适用于初步学习创编动作的小、中班幼儿,它能调动幼儿创编动作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学习新鲜感,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轻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两课时进行较好,第一课时教师可教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幼儿模仿,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替换某一乐段原有的动作。如:中班《小星星》,第一课时,教师可教给幼儿简单的律动,让幼儿模仿,第二课时,教师可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妈妈哄娃娃睡觉的动作,来替换前面的动作,还可创编星星眨眼的动作来替换。

联想法

联想法是由一种动作想到另一种动作的心理过程。如创编《红绸舞》时,一位幼儿想出向前甩红绸的方法,就抓住时机让幼儿根据动作方法变化进行联想,启发幼儿想象

向上、下、左、右等不同方法甩彩带的方法。还可以先由教师示范一种动作,再启发幼儿根据这种动作表达的内容、方法等进行联想,创编相关动作,如创编《儿童乐园》律动时,教师教授了荡秋千的动作之后,启发幼儿根据律动和主题想出其他儿童乐园游玩的动作,如:翘翘板、滑滑梯等等,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使幼儿的创造思路更加清晰,创编的动作更丰富。

匹配法

匹配法就是指幼儿在熟悉音乐性质及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将律动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帮助幼儿理清动作顺序并根据情节线索创编相关动作,将动作与音乐恰当匹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创编经验和一定舞蹈动作语汇的中、大班幼儿,如:律动《抬新娘》第一步,教师根据音乐性质与结构,将设计出的动作情节提供给幼儿。新娘出嫁了----抬轿——吹喇叭——敲鼓——新娘走下轿——掀盖头——看新娘——拍手。第二步,引导幼儿根据情节创编动作,第三步,将完整的动作与音乐匹配,使幼儿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愉快地掌握动作。

游戏学习法

游戏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舞蹈教学形象化、简单化、游戏化。此方法,主要将它应用于基本舞步学习。如:学习汉族舞中秧歌十字步时,将较复杂的秧歌舞步用玩“田”字格形成的方式学习,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此方法的好处,不仅便于操作,还给幼儿提供了想象、创造和空间。如:在学习“踏点步”时,采用了“大房子小房子”的游戏,大房子大用踏步,小房子小只能用点步,用走大房子小房子的游戏,幼儿不仅掌握了踏点步,还可以为房子搬家,变换出不同方法的踏点步,这种游戏法是幼儿在学习律动时最感兴趣的方法。

图谱表现法

在集体舞教学中,人数多、难度大,过程不易调控,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运用枯燥、乏味的口令,训练幼儿编排队形。由于幼儿方位感较差,队形易混乱,教学效果差、效率低。通过一段时间的教研探索,从观念上改变以往的集体舞教学方式,利用幼儿能理解的知觉符号,把复杂的队形简化成一目了然的“图谱”,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创编,给了幼儿自主、创造、想象的空间,如:大班集体舞《花儿朵朵》就是运用了“图谱法”,先让幼儿根据图谱的队形,学习集体舞,再让幼儿小组使用图谱创编各种队形,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创造能力。

舞美辅助法

舞美道具是舞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韵律活动中,可以使舞美道具辅助教学,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增强创造的欲望。如《红绸舞》中,幼儿运用红绸这一道具,创编各种舞绸的动作。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又如律动《美丽的彩巾》,教师启发幼儿想象,可以把手中的彩巾当做什么来跳舞?幼儿想象丰富,有的小朋友挥动彩巾当旗子、有的拉直了当枪、有的当娃娃抱,有的当蒙古人的头巾、有的当骑马的疆绳,还有的当西藏舞的哈达,幼儿的创造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实践:

请根据现场给与的音乐素材分别设计组织一个活动(音乐欣赏或韵律活动)

第四篇:游戏与韵律活动[范文]

游戏与韵律活动

一、活动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玩具是越来越智能化、私人化。如今,跳皮筋、捉迷藏、丢手绢、跳方格、扔沙包等老游戏离孩子越来越远了,孩子玩的大多是玩具与电脑,这使他们童年变得沉闷而缺乏生气。根据教育部目前的调查显示,目前儿童的肺活量,弹跳力、柔韧性、耐力等身体指标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有关专家称,这与孩子们玩法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联。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触动我与孩子们谈论他们的游戏,进而谈论到长辈们童年的游戏,由此生成了“走进老游戏”这个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了解身边老游戏的种类,认识运动的重要性。学会老游戏,梳理老游戏的玩法,能把它介绍给别人,快乐地活动。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了解和体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收集、调查和归纳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创编简单的新游戏。

2、情感目标:

通过与伙伴的交流活动,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在玩的活动中尊重他人。在活动中体验乐趣,体验成功。

3、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这个实践活动,学习制定活动计划、自觉参于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与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一阶段 :

打开游戏之门——分组确定研究课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激发探讨动画片的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寻研究小主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3.学会有条理地制定活动方案,全面地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4.学会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主题

1、师谈话导入:最近我们校园里都流行玩些什么?

2、看图片,说感受。

听同学们的回答,使得老师不由想起了前些日子我看过的几张图片。想不想看一下?

3、引出课题

孩子们,老师的童年就是伴着这些老游戏度过的。那时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但我们也非常快乐,因为我们有许许多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愿意走进老游戏,去体验我们童年的快乐吗?(板书课题:走进老游戏)

(二)、探寻研究小主题

1、提出问题

你想了解哪些关于老游戏的问题?

2、筛选整理归纳问题

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这都是同学们认真思考的结果,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哪些问题与我们这节课没有太大的关系?哪些问题是我们一下就能回答上来的没有什么研究价值的?哪些问题表达的是一个意思,我们可以把它们合并成一个大问题的?

3、自选子课题,组成活动小组

活动主题出来了,下面请你们从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吧!在教师的组织下形成不同子课题的研究小组,接着每个小组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要求是符合自己研究的主题。

(二)、制定活动计划。

1、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同学们,我们已经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研究主题,而且重新组成了学习小组,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制定我们的活动方案,看哪个小组的方案制定的具体详细,大家分工明确,可操作性强。现在就集思广益,开始制定方案。

2、交流活动方案,提出修改建议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勇敢,愿意上来交流交流你们的活动方案的?当小伙伴上台交流的时候,我们可要听仔细,学会做一个善于倾听,善于发现问题的智慧者。

师:刚才同学们提了那么多宝贵的建议,相信大家一定又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把活动方案再完善一下,尤其是刚才同学们提出适当建议的地方。

3、总结

今天,我们围绕“走进老游戏”这个主题开展了学习和交流活动,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相信通过亲身体验,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韵律游戏:真假美猴王

幼儿园大班韵律游戏:真假美猴王

设计意图:

一天,我看到宋老师的儿子一边听音乐一边非常开心地跟着音乐哼唱“棒吧嘎、棒吧嘎”,我觉得这首歌曲非常有意思,他告诉我这是龚琳娜演唱的新神曲《金箍棒》。我观看了龚琳娜表演的《金箍棒》视频之后,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整首乐曲包含中国传统京剧、民间以及流行的音乐元素,同时音乐里隐含着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境,比如孙悟空的“百变”、“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等。因为曾经看过有老师将神曲《忐忑》设计成非常有意思的《狐狸和小鸡》的音乐游戏,我就想利用《金箍棒》音乐设计一个音乐游戏活动。

但如何让这首家喻户晓的神曲《金箍棒》成为很好的幼儿音乐教学素材呢?怎么组织相应的音乐活动才能让幼儿始终积极地投入其中呢?为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重新编辑音乐,让作品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为了能让《金箍棒》的作品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我们对音乐做了编辑,让音乐长度、速度、情节更适宜,能真正地被孩子们所喜欢。《金箍棒》整首曲子的时间太长,有5分多钟,同时音乐元素比较多。A段乐曲相对舒缓、悠扬,对于幼儿来说显得比较拖沓;B段音乐速度则太快,幼儿较难合拍。根据孩子们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情境,如“变”的情境、“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我先选取了以叙述孙悟空为主线的A段音乐,并在不改变音乐性质的情况下加快A段速度;再选取了打斗情境的B段音乐,并放慢了B段乐曲的速度,让幼儿能够合拍进行游戏;其次选取了“变”和“吧嗄嘀吧嗄嘀”的音乐元素,最后将音乐编辑成1分15秒,ABCD格式。虽然音乐有4段,但每一段音乐之间变化非常明显,而且每段音乐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音乐本身的歌词也能提醒幼儿随乐表现,降低了音乐的难度。可以说改编后的音乐无论是长度、速度还是情节都更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2.挑选并讲述故事,让活动对孩子更富有情趣和意义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孩子们通过动画片和故事书早就熟悉故事情节,而主角孙悟空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应该说作品中的故事和角色是孩子们喜欢的,并符合儿童经验的。我在《西游记》众多的故事中选择了《真假美猴王》的情节,使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符合音乐的逻辑。并增加戏剧冲突让“打斗”、“7 2变”更富有情趣和意义,如,在感受B段打斗乐曲前,我渲染了故事:真猴王虽然被师父赶走了,但他还一心想着师傅,当他得知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后,非常伤心,火速跑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朝假猴王打去。故事的讲述不仅使打斗富有情趣,而且让孩子感受到孙悟空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活动快结束前、在音乐尾声处则增加了如下故事情境:经过打斗和72变,真假美猴王还是分不出输赢,最后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真猴王赶紧跑上前去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被打后晕倒在地。这时孩子们要表现假猴王各种晕死的样子,同时真猴王要用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这一情节的设计不但使得活动更富有情趣,使孩子对活动始终保持很大的兴趣,同时向孩子传递了“我成长、我担当、我幸福”的人格品质教育。

3.游戏设计层层递进,让孩子在每个环节体验成功的快乐

音乐活动中无论是动作的编排、师幼互动以及空间位置都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上肢到下肢,从坐到站再到找空位,层层递进。比如游戏一开始先利用故事和创编简单动作完成整首曲子的合乐,然后一遍遍进行累加,由开始的挥棒击打,到迅速躲闪、对打动作,再到加入了加油鼓劲的“吼嘿”,动作逐渐丰富。再比如在互动环节中,先是教师对全体幼儿的互动,然后是教师对一位幼儿的互动,再到幼儿对幼儿的互动。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孩子在每一环节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4.在与幼儿互动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调整活动目标和内容

为了了解孩子们是否喜欢这个音乐、是否熟悉孙悟空以及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我找了几个孩子先尝试来玩一玩,结果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也都熟悉这些故事。我尝试让孩子们变蜘蛛精,有些孩子变出凶狠的造型,一位男孩子马上就说:“不对,蜘蛛精是这样子的!”把手放在下巴下,作出很妩媚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有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这个活动中重点要完成打斗动作,因为“变”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很容易,他们可以自己表现。在试教的时候我将活动设计成选拔代理猴王的故事情境,不但有两两合作打斗,还有圈上追逐游戏,希望一节课有许多精彩的场面,但是发现容量太大,在短短的30分钟里,就像做压缩饼干一样,流程很快,没有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学得不扎实。为了能在单位课时内,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我们必须进行价值取舍,最后决定只完成两两合作,在第二课时再进行“选拔代理猴王”的游戏。

点评

从活动设计意图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师是既有能力从教材中挖掘出各种能够挑战儿童兴趣和能力的有趣活动,又能够关注并实事求是地根据儿童在有限时间内可能承受的负荷进行选优取舍,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根据我们大量的教师行为观察发现,有些教师要么就是很难设计出真正有趣、并且又有发展挑战、又紧扣教材潜力的活动,要么就是把许多设计堆积在一起,不愿取舍或不能选优取舍。因此,该教师在这里所表现出的这种综合能力是非常难得的。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点评

此目标撰写充分体现了对“本学科素养目标、学习素养目标和人格素养目标”的全面关注,且全部使用了以儿童为主语——即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目标(而非以教师为主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目标)的语法结构。最难能可贵的是,全部使用了目前学习心理学倡导的“行为目标”的撰写方法,所有目标都是教师完全可以直接要求和观察的儿童行为,同时所有行为又都是紧紧扣住了该活动中儿童必然要面对的具体发展问题的行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7 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戏。)

点评

这个环节我们通常称之为“难点前置环节”。本环节的重点在于帮助儿童提取自身原有经验,准备好将在后面用于动作表演的动作语汇。

下面的环节是使用附有故事意义的表演动作来感知音乐的主要环节。许多人都以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感知音乐只要用耳朵来听就可以了。实际上,尽管音乐常常被称为感性的艺术,但音乐的许多概念(音乐的形式、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同时也是可以抽象出来的。这些被抽象出来的诸如节奏、旋律、乐句、乐段、篇章结构等的概念,在仍旧以动作思维作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学前阶段,还是需要学习者使用动作来进行认识的。当然,单纯的抽象概念学习,是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因此,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和儿童使用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简单故事相结合,就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感知音乐形式结构所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播放完整音乐第二遍。)

点评

一般来说,在这种律动表演游戏的教学设计中,让儿童在一开始接触音乐时,就完整感知音乐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完整的音乐和完整的故事在学习初期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幼儿形成二者相结合的完整感知印象和动作表演的动力定型,从而对于后期表演和游戏时的流畅感觉非常有帮助。以前,许多教师倾向于将音乐和动作表演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片段进行教学,希望以此减轻幼儿感知和记忆的负担。但是,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在最终完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因段落之间没有机会形成动力定型,而影响表演或游戏的流畅性。当流畅性缺乏的时候,表演或游戏的快感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闪、对打的时候对打。(播放慢速B段乐曲。)

(三)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这一次音乐变快了,有没有信心跟上?(播放原速B段乐曲。)

点评

由于为B段音乐设计的表演和游戏对动作合乐的精细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此设计了突出重点的学习环节。而且,这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还在该环节的初始几步采用亲自慢速哼唱音乐的方法,以便能够让幼儿从容感知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并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逐步适应录音音乐的速度。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从容不迫的设计,才能够切实保证绝大部分幼儿的学习质量,而且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够有效落实培养“从容淡定,稳健扎实”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对一来玩一玩,你想当谁,真猴王还是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注意了你先(打或躲),大家帮我们加油鼓劲。(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评价,如,和音乐很合拍,变出了各种各样造型,打斗的时候反应很快,美猴王神情很生气,两位在合作的时候眼神是有交流的,等等。

八、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九、幼儿交换角色,站在座位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交换角色,刚才的真猴王,现在变成了假猴王;刚才的假猴王现在变成了真猴王。现在的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现在的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这一次在鼓劲的时候声音要更响亮。(播放完整音乐第八遍。)

点评

以上两个环节,教师使用了非常精密的双角色教学设计步骤:师、生同角色继续熟悉真猴王动作——生继续巩固真猴王、师新增假猴王示范与全体幼儿互动——师生交换角色——师与一位幼儿结伴示范真假猴王互动——幼儿两两结伴尝试真假猴王互动。这样精密的设计,不但有利于保障绝大多数幼儿在独立结伴操作的时候已经基本清楚所有的表演和游戏配合细节,还有利于避免许多幼儿由于没有弄清楚细节在完整随乐结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产生迷惘、焦虑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更有利于避免幼儿产生退缩性的学习态度或不求甚解马虎了事的学习习惯。

十、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请一位“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点评

装死或假装晕倒对于幼儿来说是与前面的“打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有效的“刺激”。如果说前面的一“打斗”是一种“动”的刺激,现在“装死”则是一种“静”的刺激。这一动一静的巧妙衔接,便恰到好处地将表演和游戏更进一步地推向了高潮!教师设计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在整个活动的前面部分,把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隐藏了起来,最后“抖”出这一情节,能够产生出更强烈的激发效果。

十一、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九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二、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我们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播放完整音乐第十遍)

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下次我们再用这个音乐玩一玩关于美猴王的其他故事!

点评

该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幼儿音乐教学心理学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

活动延伸

尝试让孩子根据这首曲子创编与美猴王有关的其他游戏,如:选拔代理猴王、三打白骨精等。

下载韵律游戏《集体舞》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韵律游戏《集体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游戏化的韵律活动教学

    浅谈游戏化的韵律活动教学 丁蜀镇同星幼儿园 许惠琴 摘要:在韵律活动中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及非音乐素质的培养,使幼儿在自由、轻松、愉快......

    集体舞

    第二节 一、 什么叫集体舞 集体舞是幼儿用来自娱自乐和交谊的集体性舞蹈形成,在短小歌曲或乐曲伴奏下,在一定的队形上可以反复进行的舞蹈。 二、 小班集体舞 1、《小羊》跳法:......

    幼儿园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教案

    幼儿园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中情绪的变化,能听辨音......

    中班韵律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反思★

    中班韵律游戏《毛毛虫变蝴蝶》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教师以"毛毛虫"的身份营造故事情境,以游戏化的口吻提问:"我吃了几块兔子饼干后变成了蝴蝶?"明确提出欣赏音乐的要求,激发幼......

    大班韵律游戏:棒棒乐(五篇范例)

    大班韵律游戏:棒棒乐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用棒儿敲击身体和敲击棒儿等相应动作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强烈。 2.在敲击棒儿的互动情境中,尝试探索用一根棒儿进行......

    校园集体舞

    校园集体舞----青春旋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校园集体舞的练习,学生能熟练掌握校园集体舞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动作......

    集体舞新闻稿

    ……学院集体舞大赛总结 为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按上级部门的有关部署。我系于5月5日14点参加了校园集体舞大赛。此次大赛由社团联合会主办。此次大赛由09 ,10级组成我院......

    校园集体舞

    杨峪河镇松树嘴九年制学校 有关认真推动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普及的相关通知 各班级: 为了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具体分工 组 长:陈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