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全教育深入孩子心中

时间:2019-05-15 07:3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安全教育深入孩子心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安全教育深入孩子心中》。

第一篇:让安全教育深入孩子心中

让安全教育深入孩子心中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教育过程,应在日常工作中随机进行,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一)开展寓教于乐活动,实施安全教育的“释疑解难” 针对这一特性,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对于小班幼儿以“静听”的方法为主,借助于一些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深化其内容,比如:通过讲述“狼外婆”的故事来进一步刻化“安全”在幼小心灵中的概念,告诉幼儿不能同不认识的人走;不要吃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等等;同时,引伸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为,教育他们不能随意玩尖物;不要把纽扣等小物件塞进耳朵、鼻子里;更不能玩火、玩电……。中大班则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如交通安全标记、电力安全标记、防火安全标记等,让他们知道其危险性所在,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也可通过电视录象资料,制作简单明了的操作卡片,编制朗朗上口的绕口令、编写优美动听的儿歌等,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总之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破解未知数,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达到给孩子“传道授益解惑”的目的。教师在幼儿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适时提醒,让幼儿巩固已有的安全知识,再结合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教育,这样可避免抽象的说教,易于幼儿接受,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二)、环境教育法——通过浅显易懂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识。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过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门我不开”、“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应该打什么电话”,“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定期更换。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物和玩具、资料,创设“警察岗亭,公共汽车,救护中心,消防大队”等区角,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扮演,从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规则、火灾或生急病的报警电话和抢救方法。

(三)、活动体验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

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开展“注意饮食卫生”主题活动,通过讨论“路边的小吃能吃吗?” “三无食品能吃吗?”告诉幼儿不吃路边的小吃,不吃“三无食品”,使幼儿懂得要吃清洁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卫生习惯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再如,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还可以开展“保护自己办法多”、“小小安全员”等类似主题活动,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亲身体验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四)、趣味游戏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向幼儿训练安全自救的技巧。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自救技能训练。如,针对幼儿对“警察叔叔”的崇拜心理,开展角色游戏《交通警》,让幼儿扮演他们所崇拜的“警察叔叔”,使之懂得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走失时要找警察叔叔或和善的人帮助,学会较熟练地说出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或用电话求救。又如,在情景表演游戏《你知道怎么办吗?》中创设一些情景:“你一个人在家,有个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夏天很热,容易中暑,你知道怎么办吗?”、“发现厨房有煤气的味道怎么办?”、“如果你的手划破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日常渗透法——通过一日生活常规中各个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时机,如,晨检、午餐、散步、盥洗、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晨检:保健员要注意检查幼儿口袋是否带尖锐的器具或小珠子之类的东西入园,以防自由活动或午睡时戳伤或异物塞进耳、鼻、口等;再如午餐:保育员要注意提醒幼儿餐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吃饭时不说话、玩耍,以防噎着、烫伤。而户外活动时:教师在组织幼儿出活动室前要告诉幼儿整理好衣冠、鞋带,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活动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不狂奔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摔伤、跌伤;告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不越规、不拥挤、不倒滑滑梯、不猛摇摇篮等,以免发生不测;而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幼儿,玩玩具时不相互甩、抛、扔,不攀爬栏杆、窗户,以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六)、随机教育法——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

(七)家园互动法——家园密切配合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

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家长应密切配合幼儿园,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深化自我保护教育,家长平时应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学会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如鞋带松了会自己系好,天气冷了会自己加衣服等。家长应加强幼儿生活习惯的训练,如吃饭不嬉笑、打闹,避免异物进入气管,并有意识的让幼儿独立的处理一些问题、困难,使之掌握适应自身生理或心理变化、周围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做到遇事不慌,从容应付。

第二篇:让英雄活在孩子心中

让英雄活在孩子心中

——新课程下,“英雄”文章我们该怎么教?

益农小学

金丽萍

缘起:沈大安老师的话给我的思考

11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杭州市第四次小学语文新课程展示活动,沈大安老师结合《船长》一课,在点评时说“英雄文章的教学,老师们总把概括人物品质作为终极目标,课堂上不能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内心的动人场面,最后留在学生心中的只是几个干巴巴的人物品质的词。这类文章到底该怎么教,我们都在思考,老师们也应该去思考。”沈老师的话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新课程下,这类文章我们该怎么去教?又该教学生什么呢?

探索:怎样让英雄在孩子心中活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写英雄的文章。这些文章展示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深深赞美和无比崇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的很好载体。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英雄的壮举,汲取力量,促己前行。

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总会对样的课文匆匆而过,沈大安老师的话也很好地概括了我们在教学此类文章时的误区,结合我们教学的实际,我们来谈谈此类文章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对故事的整体背景把握有误,缺少相关知识连接

教材中的英雄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历史,为民族,为人民做出过丰功伟绩的。就算是虚构的英雄,如《小英雄雨来》等,也是以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形,加入作者的创作思维而成的。这些人物生活的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如《罗盛教》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可我们的语文老师对这些历史知识、英雄人物、相关细节知之甚少,甚至张冠李戴,因而,从源头上就不能很好把握教学。

1重温历史,熟悉故事背景。

英雄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对英雄所在的历史时期有比较清晰的概念,对于故事背景有比较全面、透彻的了解。试想,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连这些历史事件的起因,结果都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就不能站在高处把握此类文章的教学。因此,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好好地,认真地去重温历史,熟悉故事背景。2,广泛阅读,读透英雄人物

教材中的英雄,只为我们展示了他成为英雄的一面,虽然人物形象比较丰满,其实是很单一的。对于一个写进历史,写进教科书的英雄,只了解他在课文中的“人”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人物的生活经历,思想经验,甚至是家庭背景等都对英雄的成长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如《江姐》中提到的江姐看到自己丈夫被害后,“强压住内心的悲愤,默默地走开了”江姐能这样做,跟她的生活经历,个性品质,甚至是婚姻生活都有关联的。教师若能读透这个人物,就能真正读懂人物内心翻腾的心潮。教学中如能把握这一点,学生会觉得英雄离自己并不遥远。这就要求语文老师经常阅读与这个人物有关的书籍,读透英雄,才能上好英雄。3拓展知识,了解相关细节

我们的老师习惯于根据教参解读课文,对教参中没有提及的细节知识很少关注,这样的课堂比较封闭,缺乏活力。因而,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常“上机看看”,常“读读文章”。大胆吸收,了解与英雄有关的细节知识,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给语文课注入新鲜的空气。如有一位老师在《黄继光》一课的教学临近尾声时,补充了“黄继光遗体处理”的故事。当学生了解到: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他尸体的两只手仍然高举,保持趴在地堡上的姿态。他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子弹眼儿像蜂窝一般。脊柱骨被子弹打断,形成一个很大的血洞。衣服上的鲜血早已干透,紧紧沾在他的身上,是卫生员用剪刀剪开,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撕下来。在给他穿新衣服时,他那高举的双手怎么整也整不下来,后来是大家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整整捂了三天三夜才让双臂软下来的。听完老师深情的讲解,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双双眼眶蓄满泪水。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细节知识的补充能让课堂更精彩。误区二:教师的精神状态与文本精神状态相差甚远

曾听过一位老师上《飞多泸定桥》,本应是“战火纷飞”的课堂,可老师却声音晦涩,面无表情,目光黯淡无神,有气无力。课堂也很沉闷,学生只是无动于衷地“隔岸观火”。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文本的精神状态

所谓文本的精神状态,就是指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要反映的情怀。如有的文章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表达的是优美抒情的精神状态;有的文章深情真情,表达的是缠绵悠远的精神状态。而英雄文章所反映的精神状态是奋进的,激烈的,大气的,崇高的。当然,它也包含着智慧中的果敢,悲愤中的哀怨。所以,把握好一篇文章的脉搏,就是把握了一篇文章的精神主旨,而这一点,是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明确的。

2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

课堂需要老师有较好的精神状态,而英雄性质的章更需要老师有底气,有爆发力。这样才能彰显英雄惊天地,泣鬼神的气魄。要与这样的文章相匹配,教师除了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是很不够的。课堂上,教师要饱含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以情感人,以情动情,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绘声绘色的范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仿佛目睹那一幕幕感人情景,使学生对英雄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让教师与文本“精神相通”

要让教师与文本的“精神相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与文本对话,加强对课文语义层面的把握。课文中的句、段、篇,是表达文本意义的主要载体,不同的句式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和情感,不同的标点符号也包含着深刻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字字细酌,细细体味。

●与作者对话,与英雄对话。深刻把握人物形象内在意蕴 教师要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的图像,使作者创造的艺术形象,形象地展现在自己的脑海里,用自己的灵感去碰撞作者的灵感,用自己的智慧去超越作者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去敲击英雄的心灵,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

误区三:把概括人物品质作为终极目标,不能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许多教师总把概括文章的中心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文章学完了,留在学生心中的不是那感天动地的场面,不是英雄气壮山河挥手或投足,而是一个个标签式的词语。想到罗盛教,学生记起的不是他三次潜入水中让人感动的画面,而是“舍己救人”一词;想起《黄继光》,学生最后收获的是“英勇献身”,而 “左手脱起炸药包,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线”,“火光照亮了他钢铸一般的脸”,这永恒的镜头却在学生心目中淡淡地隐去。那怎样才能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1、寓教于“图”,用插图构建英雄轮廓

英雄文章,一般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形象鲜明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若能以此为突破口,指导学生观察图意,并在此基础上,学思结合,就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构建英雄的轮廓美: 《江姐》教学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江姐,请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说她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自由答)

师:也就是说在你们的眼中。他不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英雄。说说你凭什么把那么多的好词用在他的身上 生:从江姐嘴边流露的微笑可以看出。

生:我丛江姐笔直的站着可以看出她凛然不屈,英勇无谓的品质,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生:江姐身后有一棵青松,青松代表着坚强不屈,把江姐和青松画在一起,也可以表现出。师:你们能通过观察一个人的举手投足的神情来品味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真不错。这个方法在我们语文学习中也非常重要,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的插图感受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方法走进这篇课文,走进江姐的故事。

…… 同样,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让学生说说从插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在学生观察了课文的插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幅插图进行了提问,这时,学生又表现地积极踊跃,课堂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2寓教于“读”,在感情朗读中读出英雄气魄。

●情感引读

教师利用添加的词语或课文原有的词句,引读时赋予强烈的感情,从而引发学生接读时的感情,最后达到让学生感受课文思想感情、读懂英雄的目的。我们来以《狼牙山五壮士》第6自然段为例加以说明。

第6自然段写的是五壮士跳崖的壮举。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五壮士胜利完成了党交给的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转移的任务,毅然跳下山崖,〖壮烈献身〗,这一壮举,〖可歌可泣〗”教师的引语使学生在读文前增强了对五壮士由衷的敬仰之情,为以下引读打下基础。

师:看哪!〖顶天立地〗的五壮士——

生:“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师:〖满怀深情〗地——

生: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远去的方向。

师:他们〖轻蔑〗地——

生: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

师:脸上露出”——

生:“胜利的喜悦”。

师:五壮士〖视死如归〗——

生: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师: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师:这声音—

生:“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教师在引读中添加了顶天立地、满怀深情、轻蔑、视死如归。这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通过“情感引读”,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使学生深受感染和教育;与此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重点句重复读

文章中的重点句,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题眼,最能集中反映文章的精神亮点,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江姐》教学片段

……

师:要忍受此等的严刑拷打,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啊。让我们走进那间刑讯室,亲自去看看吧。

同学们,我们看到的是吊人木架,老虎凳,电椅子,煤火炉,粗绳子,手铐脚镣,竹签子等等。这些都是原物,由于事隔多年,显得黑不溜秋,锈迹斑斑,可看上去还是那样的恶毒和张狂。再读读江姐忍受毒刑拷打的句子(生读)

师:热铁烙在胸脯上,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凉水灌进鼻孔,电流通过全身……人的意志呀,在地狱的毒火中熬炼。可是面对疯狂吼叫的敌人,江姐回答—— 生:“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师: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江姐说———

生:“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师:面对竹签子钉手的痛,我们却没有听到江姐的一声呻吟。江姐说——

生:“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师:能说说此时此刻自己心中的感受吗?生动情回答

不难看出,在重点句子的重复朗读中,英雄的气魄也在学生的心目中回肠荡气。对英雄也就有了很感性的认识。3 寓教于“文”,在品词析句中品英雄精神。

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等的描写来表现其思想品质。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词句认真琢磨,反复推敲,仔细体味,这是语文教学的本位。这对于构建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无疑是有作用的。如教《黄继光》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前进”“爬去”“挪动”“站起”“举起”“张开”“扑”“堵”这些写黄继光战斗动作的词,再让学生找出形容其中某些动作状态的词语,“匍匐前进”中的“匍匐”,“更加顽强地爬去”中的“更加顽强”,“艰难地挪动”中的“艰难”等,然后让学生画句、读句,从中体会黄继光前进是艰辛,体会他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说说是怎样从这些词句中读懂的?

教类似的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也可引导学生用抓住人物动作及动作状态的词,去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既提高了阅读效率,又巩固了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的学习方法。英雄的精神就在品词析句得以潜移默化地体现。4寓教于“景”,在视听想象中丰满英雄形象。

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发自内心去感受英雄精神。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呢?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强烈的视听效果缩短时空距离。再塑英雄形象。

●在声音效果中塑造人物形象:

声音效果总能给人很遥远或很丰满的想象,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有有效地利用好声音效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我在参加杭州市第四届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课时,学军小学的陈跃老师在教学《船长》这一课时就安排了这样的设计:

师:在船快要沉下去的时刻,船里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来听一段当时危急关头的录音。

(教师播放即将下沉的船内杂乱,危急,求救等各种混乱的声音汇聚的录音)师:你能告诉我当时的情景吗?(生各抒己见)

师:在这样千钧一发的时刻,哈威尔船长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用自己思维的火花,用自己情感体验勾勒出了一个临危不惧,沉着冷静,顶天立地的哈威尔船长的形象。而当时混乱的场面和沉着的船长也成了学生心中无法忘却的记忆,英雄的形象就在这一段声音效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动感画面中塑造人物形象:

学习英雄的文章,多数学生会“隔岸观火”。利用录像,能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由自主中慢慢开启,因为画面是最直观的,也是最容易塑造人物形象的。

如教学《邱少云》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邱少云烈火中仍然严守纪律的基础上,教师把握最挂时机,播放邱少云烈火烧身却一动不动的感人情景,再现那感人肺腑的时刻。当学生们亲眼目睹那肆虐的大火吞噬邱少云的身体;战士们那焦虑、痛苦的表情;英雄那坚毅的神情,陷入土里的十指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被邱少云严守纪律,为了革命不惜献出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每一镜头都紧紧地牵动着同学的心,深深地震撼着他们的心。当同学们随着佯奏带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时,同学们仿佛就是邱少云战友,怀着为邱少云报仇的心情,冲向391高地。教室里,激动人心的喊杀声,激烈的枪炮声和饱含激情的读书声融为一体,把整个教学气氛推向高潮。从而达到了教师、学生、作者、编者还有“英雄”心心相通,情感共鸣。

5、寓教于“情”,在共鸣中感受英雄人性美

什么最能打动人?自然是“情”。英雄文章明白如话,却又内蕴丰厚;是故事中最令人心碎的地方,也是最令人感动之处。然而也是许多老师教学中忽视之处。如何让让英雄的行动转化为学生的人生体验?我教学《邱少云》一课时,我结合学生的情感现实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战友们焦虑,痛苦,我们难道没有这样的感受吗?”然后我请学生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想象成是邱少云的战友,用“看着烈火中的我的战友,我的心

,我多么希望

”的句式,结合自己平时焦急痛苦时的感受,请学生自由解答。之后又请学生去感受邱少云的心,用“烈火吞噬着我的身体,我的心

,我多么希望

”的句式练说,在学生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英雄的情感共鸣中,感受英雄的人性美。当背景音乐在教室缓缓响起,学生朗读课文时眼中噙满了泪水。“读”人也就是在“读”自己。已经下课了,学生仍坐着不动,不少学生的眼眶还是红的。这是文本与人本的交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误区四:只关注紧张的故事情节,缺少感受人物内心动人的场面.课堂中,教师对当时紧张的故事情节比较关注,甚至是花大力气,花大手笔的,但也形成了对故事情节浮于表面的理解。其实,我们应该看到,人物内心的动人场面才是英雄壮举的源泉,才是故事的高潮点。所以,对于这一块教学资源是很需要教师去开发,去挖掘的,因为人物内心的动人场面和他的壮举同样感动人心。如何去感受人物内心的动人场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课堂练笔中感受人物内心。

●阅读理解式的练笔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阅读理解与写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结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以阅读理解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船长》一文,可从船下沉时人们的表现处入手,去理解船长危急关头沉着冷静、瞬间流逝而又感人至深的心理活动。

●引导想象性的练笔

《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也就是说,如果能把想象转化为具体的文字,那么学生就能深刻感受到人物的内心。“英雄”文章,有不少言尽而意未尽的流白之处。我们为什么不捕捉住这些艺术性空白,大胆地去“我手写我心”呢?如《罗盛教》三次救朝鲜落水儿童时心理活动,课文是不着一字的。如果能从这一处进行生发,去思维“碰撞”,去理解罗盛教的内心世界,学生也就能很好地去理解罗盛教的“舍己”精神了。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处,使课文发挥出“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情感倾吐式的练笔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并且情感胜于理智,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引发出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感勃发状态,就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如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教师用课文里充满浓浓的爱国之情的词句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后,再结合雨来在鬼子面前的行动,把雨来的爱国之情与学生的爱国之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然后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安排了一个练笔:“我是中国人。”让每个学生用笔倾吐“雨来”的心声,结果每个学生都写得词意恳切,感情真挚,写出了雨来这个小英雄的内心世界。2思:抓关键词感受人物内心

课文中的关键字是最能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江姐》这一篇课文时,就很好地结合了课文中的“没哭”“微微抖动”“平静”“吐”等关键字来理解人物内心活动,一个学生这样理解到:“我从‘微微抖动 ’‘平静’这两个词中深刻体会到了一个普通的女人失去丈夫无的痛,以革命利益为重,党的利益为重广博的内心世界。”„„可见,从关键字入手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3说 : 结合人物生活经历感受内心

我们来看一位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的一段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课后咱们收集了有关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邱少云的资料,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邱少云在前一次的战斗中,表现不太出色。所以要在这次战斗中好好表现,不让指导员失望。生:邱少云年才18岁,沉默寡言的邱少云表现不算很积极;在参加劳动时还有些自私,班长经常找他谈心,邱少云纪律性有了很大好转。进入朝鲜后,邱少云进步很快,他对武器特别有悟性,成为了一名标兵。

师:看来邱少云已经成长为一名十分优秀的战士了。那关于这次的战斗谁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我还了解到当时在执行任务前进行战前动员时,战士们很激昂,纷纷表态,可邱少云却闷不吭声,因此连里对他很不放心。于是王指导找邱少云谈心,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他表了态:就是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也不暴露目标,暴露目标就是革命的罪人。第二天,他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他表示:为了战斗胜利,愿贡献自己的一切。可不曾料到,第二天他便牺牲了,真的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结合人物的生活经历,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丰富、生动和个性化发展空间。同学们你说一点,我说一些,关于邱少云的了解一下子由原来的一点增加到很多,这对接下来感受人物内心世界无疑是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对英雄的了解在互动中不断增值,不断深入,使课堂出现和谐共振。

误区四 表面化地拉近学生与英雄的距离,学英雄的文章缺少人性的培育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教师让学生对英雄说“你真了不起,你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我要像您学习,学习你那坚贞不屈的品质”„„听到这些话,老师喜形于色,觉得在课堂上拉近了学生与英雄的距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了.其实,这只不过是表面化地拉近学生与英雄的距离,对人性思想的培育是很不够的。1挖掘人性培育的深度

我们来看两个老师的教学随笔:

随笔一:

学习英雄的文章,不能也上前线真枪实弹跟敌人拼。我们是不是可以告诉学生,眼下,时代竞争激烈,学习中不怕困难,生活中敢于同不良现象做斗争,就是对英雄的最好学习。这就把学习英雄的目标具体化,实际化了。

随笔二:

黄继光、上甘岭战役、朝鲜战争,这一切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它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整个世界。它让我们明白:和平的背后是战争。可平时我们是怎么教学生们的呢?无非是强调热爱和平,这当然没错,但我们从未告诉学生和平是怎么得来的,它绝不来源于高呼我是爱和平的,也绝不来源于仁义道理。实力的大小是维护和平的唯一法码。也许四年级的学生太小,不懂那么多,但我们至少应该告诉孩子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使我们的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了强者。

写的这些,可能有些极端,但这是真理,因为弱者是没法谈和平的,强者不仅来源于实力,更来源于精神。我们也应指着插图对学生们说:“当黄继光睹枪眼的那一刻,巨龙醒了。” 我想,这两位老师在教学此类文章时,不仅仅只是尽情地歌颂英雄,赞美英雄,而是挖掘了英雄光辉形象背后人性教育的深度。

2挖掘人性培育的广度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基于教参中的提示,不注重挖掘人物最大的闪光点之外的其他闪亮之处。其实,人性美总是多方面的,如学习《船长》,我们不应该只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的沉着勇敢,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船长是一个多么富有爱心,胸怀是多么广博的人;《小英雄雨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雨来的活泼,对生活的热爱,看到与朋友之间的友情是多么的纯真;《江姐》中也可以在江姐给战友的回信中看到对同志至真的爱,丈夫被害后的悲愤中看到对亲人深深的情。这样,学生对英雄形象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了,这绝对不是抽象的一些概括人物品质的词所能涵盖的,它已经化作了丰富的形象贮存于学生心里,它已经变成了真实的人性美撞击着学生的心灵。

当我们广义地去理解“广度”时,也可由此及彼,认识更多的英雄精神,如学了《江姐》,有个老师这样说: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中,有许多江姐一样的烈士,如在狱中坚持给大家办报的陈然烈士;出生富贵家庭,献身革命事业的刘钢烈士;从小生活在监狱中,传递着消息的“小萝卜头”,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大家可以去阅读《在烈火中永生》和小说《红岩》,去认识更多的英雄,并且学习英雄的品质,做一个时代的英雄吧!

期望:让英雄走进孩子的心灵

《语文课程标注》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是根植于语文对人性思想的深切体认。人文的本意就是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让学生走近英雄,走进英雄的内心,走进英雄曾经战斗的激烈的场面,那么,英雄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并真正受到感染和升华。“英雄”也就能用独特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去滋润、涵养、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和人文素养!让英雄照亮孩子的心灵!让英雄走进孩子的心灵!

第三篇: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

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到,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这是《孝经》中的语录。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奇迹。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今年的这个暑假,是孩子过的比较充实的一个假期。其中,有五天的时间里我把孩子送到了大州公司中,让孩子在那儿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刚知道这消息时,孩子心里激动万分。那儿吃住免费,我教育孩子做好充分准备后,她就踏上了通往学习传统文化的路程。

在那里,孩子见到了那个“班”的“班主任”——傅老师。在孩子的眼里,这个“班”的教师和学生都很奇怪:学生最小的只有六岁,大的十八岁;老师有“爸爸”、“妈妈”、“奶奶”,这真像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在那里,孩子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后,就开始了站军姿。其实我的孩子晚去了一星期,刚开始站军姿的时候,是从十分钟开始的,慢慢的增加了时间。孩子第一次集训就站立了半小时,这期间,有的同学挺不住,就休息,因为考验他们的事物太多了,那儿不仅有苍蝇、蚊子„„而且还有小狗。但是孩子坚持住了,我知道这与我们平时对她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她很小的时候,我就引导她做事要专心,要有始有终,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教育她明白半途而废的危害。所以这“度日如年”的半小时她硬是坚持下来了!

吃过早饭后,他们回到教室,开始朗读《孝经》、《弟子规》、《论语》。一天的生活是辛苦而充实的。晚上,那儿的蚊子成群,成群的,孩子们成了它们的“晚餐”,被咬得满身大包,而且很难睡着。做妈妈的又怎能不心疼,但我十分清楚让孩子此行的目的,所以再心疼我也没有让孩子放弃。她也很懂事,她说这些日子里,虽然苦,但是也很快乐,真是苦中作乐啊!她说那里的老师更不容易,既要教育还要照顾他们,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她给我一一列举着:吴老师教我们唱了许多歌;傅老师傅老师是一位尽职的“班主任”,关注我们的衣食住行;张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她还说,张老师的老伴已去世,身体也很虚弱,但仍忍着悲伤赶来为我们上课;刘老师整天陪我们,与我们一起学习,晚上,洗澡,她帮我们试水温„„晓宏也说,这五天的经历是她一辈子的财富,听到孩子如此说,做家长的又怎能不欣慰?

五天的时间虽短,但是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深远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注重传统文化对孩子的熏陶,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孩子一定会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第四篇: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

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

靖江市城中小学 吴佳炜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会学会了自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充满爱的关怀,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

有一次,班里有个学生叫侯鑫,他经常完不成作业,我找他谈了几次话教育他端正学习态度。他虽然表示改正错误,可没过一天有完不成作业。同学们也讽刺他,疏远他,他情绪一落千丈,他对我敬而远之,不敢跟我说话,有时在路上遇见我绕道走。看到此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就像老虎那样凶,叫人害怕吗?我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原因就在于缺乏关爱每一位学生,对有缺点的学生不能耐心教育。因此,态度粗暴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我想对于成绩差,有缺点的学生决不能让他们掉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小树啊!他们更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爱和鼓励。因此在教学时,我把评价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后进生恰如其当、全方位地评价,同时恰当增加夸奖力度,欣赏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当他们不敢发言或回答问题不完整甚至错误时,我就耐心地对待,热情地启发,给予更多地理解和宽容。比如:“请不要紧张,老师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上课开小差了,我就对他说:“如果你能跟我们一起学习,我一定回给你一颗星。”当学生回答问题好时,我就会说:“你真会动脑筋,我们都向你学习。”或者“你知道的真多,一定很喜欢看书。”这些鼓励性的语言,点燃了孩子们的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温和友善,胜于强力风暴。教师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缩短师生间的差距。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多么需要以上所讲的微微的南来风。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总之,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方法,只要我们使用得当,都会有好的效果。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的情景创设中注意了这些问题,相信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多的实效,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气。我想起一位老教师曾经讲过的一段话:“关爱像雨露,可以润泽学生干涸的心田;信任似春风,可以吹开学生禁锢的心扉。”经过反复考虑,我意识到:要想妥善解决这件事,必须对他施以关爱和信任。一名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第五篇:论文《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

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

梁美菊

以“创意”美术的教学方法放开孩子手脚,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大胆让幼儿去用绘画方式展现心中“画”,是美术新课标的灵魂。开展美术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想象、愿望、情感。让儿幼儿去探索、发现,而不是将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我班幼儿十分喜欢涂涂画画,但到了绘画活动中往往有的幼儿就不敢画了,有的孩子就说:“老师我不会”如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部分幼儿就会害怕画画甚至于讨厌画画。因此我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幼儿用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我,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追求快乐的学习,体现“创意”二字,以创意为主,结果不求统一,让孩子的作品出现不同的表现方法,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首先,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把潜意识中的创造图像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幼儿绘画作品。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照着画,这不是创造是临摹;教师画一笔幼儿学一笔,这不是创造是模仿。模仿画会使幼儿依赖教师,从而失去自主性,使幼儿丧失主动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失却了自我,剥夺了想象的自由,扼杀了创造性。我们的理念是“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其次,幼儿作品表现的好坏与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也要适当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技能,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等一切绘画都离不开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更好的创造想象。但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去强调技能,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由于能力的限制,幼儿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能要求幼儿的作品惟妙惟肖,如果我们对幼儿的表现技能要求过高,一定要按比例画得像,那就会使幼儿不敢大胆创作,束缚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这个观点,才能更好地处理传授知识技能与发展创造力的关系。

一、指导幼儿的绘画过程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导入”部分,从而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此,我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一次艺术活动《创意热气球》中,我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了解幼儿所熟悉的热气球的形状、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引导幼儿大胆创意出各种热气球,可以打破常让孩子规发明新的热气球,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大胆绘画,他们兴趣很浓,看到老师的作品感到很新奇,有一种很强烈的欲望想自己来创造心中的热气球。这节课我正抓住孩子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每个幼儿都主动地去绘画,而且都是愉快地完成了作品。画出了各种形状的热气球。

2、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一味让幼儿自己去发挥、创造性的绘画,幼儿的绘画技巧容易停留在原水平上,提高较慢,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所以我针对性地适当在技能上给予指导。如画《蝴蝶》时,要求幼儿用点、线、面、画出不同姿态的蝴蝶,首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说自己心中蝴蝶的形状,让幼儿知道从侧飞,正飞看到的身体面是不一样的,再让幼儿认识半圆形、椭圆形、圆形等,蝴蝶身上有漂亮的花纹,教师先示范半圆、圆圈,三角形长椭圆的不同画法,展示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和线条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图案去装饰,有的幼儿还说我想在蝴蝶的身上画出小花,小动物等,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大力支持孩子的大胆想法,充分让幼儿去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画,本节课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画面,改掉了以往千篇一律单调画面,同时也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在主题画《我是建筑师》中,我丢弃了以往绘画课的老师示范过程,示范法虽然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先请孩子说一说自己所过的建筑物有哪些?再引导幼儿你想发明什么样的建筑?再欣赏有代表性的不同建筑物作品,把两者灵活运用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以幼儿有了一定绘画技巧与生活经验,重点从发挥想象力方面进行了引导与启发,使幼儿大胆的进行了创意绘画,画出了自己创造的建筑物,画面内容丰富,真正做到了老师的启发引导作用。

3、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我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引导幼儿看看户的植物、昆虫等,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会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

二、学会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

1、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的优点,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点。要理解幼儿的心里,从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注重现画面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一点一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的机会,如展览幼儿作品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了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创作性更强。

2、尊重每一个幼儿。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评价幼儿的作品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得清,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

总之,同一绘画内容,创意美术课上,会出现风格不同的作品。教师尽量少干预,强调创造的过程,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造结果,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因此,对于幼儿的作品,应“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对幼儿作品的评价,“画什么”比“怎样画”更重要。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一幼儿园(斜石巷2号)电话:8239836 邮编: 810000 作者:梁美菊(电话:***)时间:2012.4

下载让安全教育深入孩子心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安全教育深入孩子心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红岩精神永远根植于孩子心中

    让红岩精神永远根植于孩子心中 ——烈士墓小学弘扬红岩精神教育探索 烈士墓小学 王晓娟 “红岩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群众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

    班主任培-- 让爱点亮孩子心中那盏灯

    让爱点亮孩子心中那盏灯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今年教师节大会上两位老师......

    让是非荣辱观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周末和朋友出去散步,在公园的休息亭里听到一位爷爷正在教育自己的孙子:你班上的同学打了你,你不要怕,一定打了还他,出手时要快要狠,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和朋友听后都不觉的诧异......

    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共5则范文)

    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使人们显得可爱而有魅力。作......

    让自信之花在山村孩子的心中绽放

    让自信之花在山村孩子的心中绽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三年前,第一次成为一年级班主任的我再一次的告诫自己,一定要把自信注入山村孩子的心灵深处,让自......

    幼儿中班艺术说课:让美走进孩子心中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幼教中班美术教案 让美走进孩子心中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怎样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

    8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 “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这句话可能是对的。 昨天的语文课上,当我讲到“我相信......

    让孩子健康成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这大概是每一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同时也知道要实现这个期望,家长们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来培养孩子。我认为,孩子健康成长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