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下册《8.3 连通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三、连通器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二)教具
演示用:连通器装置、用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漏斗、茶壶、船闸的活动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简述液体压强的规律。(2)写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3)课堂练习:
题目:(课前写在小黑板上)如图1所示的容器,甲、乙两管横截面积相等,等于1厘米,内装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20厘米,问:A、B两处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此题要求学生在下面做,另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做,做后进行评讲。
2.引入新课:由以上计算讲述,容器甲、乙两部分底部连通,我们把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板书课题:第四节连通器、船闸)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读图:读课本中图8-14,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教师板书)。2.阅读课本P64“科学窗”中图8-15,分析为什么连通器内静止液体的页面总是相平的呢?我们来进行看图分析:
设假设液片的面积为S,左、右两管内水深分别为h左和h右,由于水不流动,即液片左、右两面所受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同作用于液片上,则左、右两管中的水对液片的压强相等;因为两管中同是水(即液体密度相同),只有两管水深相等,压强才能相等。即h左=h右,1
所以左、右两管水面总保持相平。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应用公式p=ρhg,证明h左=h右。3.交流讨论:列举例子,说明连通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这一特点及其具有这一特点的道理后,了解一些它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课本上图8-16外,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列举出自己所见到的连通器的例子。然后请同学们课后多观察,了解一下你家中哪些地方、哪些部件上应用了连通器。4.讲述船闸:
(1)首先讲述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特点,船只在修筑了大坝的江河中航行,必须修建船闸。
(2)然后介绍我国三峡工程中的葛州坝的二号船闸。
(3)出示船闸活动挂图,讲述船闸的简单结构和船只从上游经船闸航行到下游的过程(讲述时,请同学看清“闸门”和“阀门”的位置和它们的开闭情况,明确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
三、归纳本课内容和课堂练习: 1.归纳本课内容
讲述:本课要求同学们了解连通器(可复述一遍连通器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比较广泛,请同学们课后多观察,进一步了解连通器的应用,船闸就是应用连通器道理,它是利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的一个好例子。2.课堂练习:
如果船要从下游经过船闸到上游,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简单过程,着重讲明“闸门”、“阀门”开、闭顺序。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了解连通器的特点及其原理;看图8-17,说一说船只经过船闸的过程。2.观察家中哪些用具利用了连通器,举出1~2个例子。教学反思
1.本课属液体压强的应用,要多举些例子进行说明,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洗衣机的排水管、卫生间的排污管等。在知识上不宜作过高要求,只要常识性了解就行了。2.关于连通器的演示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兴趣很有作用,特别是较矮的那个容箱,取下橡皮帽后向外喷水,很受学生喜欢,由此也可以简介喷泉、公园里的喷水装置、水塔和自来水管等简单问题,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3.根据大纲要求制订出本课教学目的,因此不能要求过高。只能控制在一种液体不流动的条件下,而不能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对于为什么连通器内装入一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的理论推导,只作一般讲解,不宜作为本课重点,利用p=ρhg这个公式证明只有h左=h右,即液面保持相平,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去作,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去推导证明。
4.为了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可布置学生课后说一说船从下游经船闸到上游的简要过程,只要说清楚“阀门”、“闸门”的开、闭顺序就可以了,不必要求用书面的形式写出来。5.除了布置的作业以外,可让学生回家观察洗衣机的排水管口为什么比洗衣缸口低?卫生间的排污管为什么都做成U字形?这样作有什么好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物理,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习题
摩擦力练习题
一、摩擦力产生条件
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是有摩擦力的出现
B.物体只有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才可能受到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D.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都是有害的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D.摩擦力既可作为阻力,有时也可作为动力
3.下列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B.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必有弹力
C.相互有摩擦力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多选)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总阻碍物体的运动
B.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D.运动的物体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
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木块一定不受摩擦力的是()
A.木块静止
B.木块匀速运动
C.木块静止
D.木块匀速下滑
6.图中不受摩擦力的是()
A.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
B.停止在竹竿上
C.静坐在斜坡上
D.正在拔河
7.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
8.如图所示,物块A、B叠放在固定的斜面C上(接触面粗糙),若A、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A、B保持相对静止),设A、B间的摩擦力为F1,BC间的摩擦力为F2,则
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
二、摩擦力方向判断
1.如图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左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不受力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
(3)当将输送带突然减速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_;
2.校运动会爬杆比赛时,体重为G的小明第一个爬到杆顶。如图所示,小明紧紧握住杆子保持静止,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片刻后,小明适当减小握杆子的力量使自己匀速滑下,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f2
B.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下,f1=G
C.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G
D.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f2
3.如图所示,斜劈放在同定的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物体B放在A上,在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
A.A对B无支持力
B.AB之间无摩擦力
C.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4.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B.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所受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图(丙)中在力F拉动B使其向左运动的过程中,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D.图(丁)中的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该人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5.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0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B.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
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
三、摩擦力大小
1.小鹭设计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为了测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小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 运动。
(2)从图甲、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如图丙所示,小鹭竖直向下切去一半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其中一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得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图甲中的一半,于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成正比。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2.小明设计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
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应该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
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
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选填
“甲”、“乙”“丙”或“丁”)
;
(3)
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清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
(4)
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
实验结束后,在交流的过程中,小明发现有同学将该实验改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以下不是该装置优点的是:
A.无需控制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B.弹簧测力计示数更加稳定,便于读数
C.方便实验操作
D.实验原理更加合理正确
3.如图,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mQ)的两个木块,按照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F1>F2
B.F2>F3
C.F3>F4
D.F3=F4
4.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两个力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木块的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在木块上放置一个砝码,则滑动摩擦力会越大
5.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上下表面水平、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当物体B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关于该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
A.B对A的摩擦力等于水平拉力F
B.B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A对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D.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等于A对B的摩擦力
6.如图,水平向左匀速拉动木板M,待木块N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此时木块N所受摩擦力是,方向水平向(选填“左“或“右”);当水平向左加速拉动木板,木块N受到的摩擦力
5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如图,小明水平向右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子没有被推动,箱子不受摩擦力
B.箱子没有被推动,手对箱子的推力和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箱子没有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8.如图所示,一个同学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推车时水平力F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f的大小关系是()
A.F一定小于
f
B.F一定等于f
C.F可能小于f
D.F可能大于f
9.如图所示,用F=7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5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时,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是 N,方向 ;如果把水平推力F增大1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N。
10.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6N的瓶子,此时手与瓶子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是 ;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组拔河比赛的场景,不计绳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比赛时,选体重大的运动员,能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B.比赛时,运动员身体后倾、两腿弯曲,可以降低重心
C.比赛时,拉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D.比赛时,受到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12.一个箱子重为200N,放在水平地面上,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箱子,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5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为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8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
13.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用50N的水平推力F将A压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 N,若增大推力F,则物体A所受摩擦力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水平桌面上物体B重30N,受到20N的水平推力F静止不动,则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是 N。
14.质量为50kg的物体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他本身受到重力的0.2倍,求:
(1)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
(2)若物体速度增大为0.4m/s并匀速运动,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若水平拉力增大为120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g=10N/kg)
15.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水平压力
F
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现将压力
F
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静止一段时间后,向下运动,则在这过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
f
随时间
t
变
化的关系,在下列图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16.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v-t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 状态,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N。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t=5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17.如图甲,用拉力F拉动水平地面的木箱,拉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丙是木箱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箱在0﹣3s做匀速直线运动
B.木箱在0﹣3s受到的滑动摩擦力7N
C.木箱在第7s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5N
D.木箱在6﹣8s是受到惯性作用向前滑行
18.如图甲,水平面上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块在3~6s的运动状态如图丙所示,0~3s和6~9s内木块的状态图中未画出。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3s内木块做加速直线运动
B.6~9s内木块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C.3~6s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10N
D.0~3s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10N
四、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1.对生活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A.减小重力就可以减小摩擦力
B.举重运动员比赛前手上涂抹“镁粉”,目的是减小摩擦
C.鼠标滚轮上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D.水平推木箱推不动,是由于推力小于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生跑步抢救病人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属于静摩擦力
B.向右推箱子没有推动,但是推力仍然等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C.病床下的滑轮安装在滚动轴承上,这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
D.手术室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这是利用使接触面更光滑的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
3.如图所示的各种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鞋底上印有花纹
B.举重前,在手上涂防滑粉
C.自行车的车闸用橡胶制作
D.气垫船底部跟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
4.玉免二号月球车的车轮做的比较宽大而且表面凹凸不平,是为了
A.增大压强,减小摩擦
B.增大压强,增大摩擦
C.减小压强,减小摩擦
D.减小压强,增大摩擦
5.下列关于自行车的一些部件的设计或使用,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轴承中装有滚珠
B.车轮的外胎上做有凹凸花纹
C.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
D.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
6.小陶同学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遇事紧急刹车后,自行车由于
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才能停下,在用力捏刹车过程中,是通过增大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
第三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3摩擦力说课稿
摩擦力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册第八章第三 节《摩擦力》,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确定、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摩擦力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通过让学生 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认识力的过程来达成学习目标。本节知识也为力的概念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测量水平运动的物 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必做实验。物理课程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 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以本课教学过程中突 出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亲身体验来感受摩擦 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 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 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分组汇报让学生体 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发现总结的能力。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识。教学目标及教法学法的确定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摩擦现象,有丰富的感性认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本节再通过 一些小实验感知摩擦力的概念存在方向和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会用二力平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增大或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 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经历探 究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交流合 作精神。
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解决日常 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的过程和实验数据表格设计,摩擦力产生的 原因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 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 作探究、实验交流为主的教学学法。通过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学习达 成本节教学目标。
三、教学流程:通过体验摩擦力存在、归纳摩擦力定义、探究摩 擦力大小、应用拓展摩擦力解决实际问题四个环节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动手操作、激趣引导,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每组利用自带的卡纸折叠出一大一小双层三角形,教师示范后让 学生操作,观察“纸老虎上山”的游戏过程,体验并思考是什么力使 小三角在大三角爬上来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用游戏设疑,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去分析
问题,提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1)活动体验、自主探究,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物体或举例说明摩擦力的存在,并分组进行活 动探究,通过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 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阻碍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为下一步摩擦 力的定义及其方向做好铺垫。
(2)交流合作、分组汇报,归纳摩擦力的定义:
经历了自主探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分组汇报:试着给摩擦力下 定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物理语言得出滑动摩擦力定义、产生条件 及方向。从而达成教学目标2。
(3)设计实验、分组合作,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
课程目标要求“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第一步: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思考摩擦 力的三要素: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按照科学探究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猜想,选出几个因素 进行探究。小组讨论实验方法、设计方案、实验原理和记录表格。
第二步是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每组从所给的长木板、大 木块、小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棉布中选择要用的器材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已运用过控制变量法,所以本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通过交流 讨论自行设计实验、选择器材。第三步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并对实 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交流与评估。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组内交 流评估,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实验过程出现的操作问题,实验汇报结束后,师生进行评价和点评。全班共同分析,得出滑动摩 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继续引导学生对实验方 法、过程、结论进行交流与评估。使学生明确要注意匀速拉动木块,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等。
通过以上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 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2、3。
(4)联系实际、扩展应用,了解摩擦力的应用
我准备指导学生自读课本 26 页科学世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对总结和举例充分的组提出表扬并加分。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接下来通过 ppt 图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摩擦力增大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 系,培养热爱科学的意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4。
(三)拓展延伸:认识静摩擦力的存在,播放视屏“筷子提米” 教师利用如下题目通过抢答环节调动各组参与兴趣。
(A)、用5 牛顿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静止,摩擦力是多少?(B)、用10 牛顿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静止,摩擦力是多少?
(C)、用 15 牛顿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匀速直线运动,摩擦 力是多少?运动起来以后用20 牛顿的水平推力推桌子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是多少? 本环节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理 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训练: 如果我们周围没有摩擦力,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 样的情况? 本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能 够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
五、课堂小结并质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 问题要继续思考探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测量摩擦力。预习较好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用匀速拉动木板的方法测量摩擦力,优于先前的实验。通过学生小结和质疑,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及敢于创新、乐于思考精神。
板书如下:
第3 节 滑动摩擦力
1、发生条件:接触,发生相对运动
2、测量原理:二力平衡 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3、影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六、课下作业
书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4(通过 1、2、3 题检测目标
4、的达成;通过 4 题检测目标 3 的 达成)。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三节 连通器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三节 连通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教学难点:船闸的工作原理。
教学器材:自制连通器、压强在液体中传递演示仪、关于连通器原理和船闸原理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连通器及其特点
1、引出问题 基于学生关于三峡大坝收集的资料,提问:
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
抓住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逐步设问:(1)水位高度可以调节吗?
(2)水库大坝采用什么方法调节水位?(3)有没有同学知道其中采用了什么原理?
(4)什么是“连通器”?
可能一些学生已经收集到相关资料,提到连通器及连通器原理。
比如:“大坝旁都要修建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可以调节上下游的水位落差,实 1
现通航。
给出“连通器”概念: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列举生活中的连通器。如:茶壶、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池等。出示自己制作的简单连通器(如教材图 9-3-2 所示)。
把两支注射针筒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调节两边针筒等高,向管中注入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管内水面的关系;
用一根红线系在两铁架台间,标识出此时水面所在位置。
两边针筒等高时,学生观察到两边水面相平。
问:如果举高或降低一边针筒,水面会变化吗?怎样变?为什么?
缓慢调节一边针筒,使两边针筒明显不等高。要求学生观察、描述现象,进行总结。要求填写下面半命题: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将_相平(等高)。
3、利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连通器原理(选讲)分析液体不流动时液片的受力。由液体压强公式
P=ρgh,可推知两边液柱的高度相等。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推导出液柱高度相等的结论。
4、应用、讨论
讲解一下船闸的工作原理。
根据挂图分析船闸的结构,结合连通器原理解释船闸的工作原理。
二、液压技术
1、压强在液体中的传递
通过分析船闸阀门的工作,指出开启和关闭阀门需要特殊的装置,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生活中能见到很多”四两拨千斤"装置。比如修车时用的千斤顶等。出示图 9-3-7 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指出这是一种省力装置。这个装置是连通器吗?为什么不是?
在教师指导下最终都认识到该仪器密闭的特点。(密闭性)
演示实验,先放大砝码,再放小砝码,最后两边平衡。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描述现象后讲解。注意强调两边条件的对比:面积的比例关系要和砝码质量比例对应起来。
在教师带领下,逻辑清晰地比较相关因素。推导出两边压强相等的结论。
得出结论:密闭液体中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在教师总结的提
示下,明确压强在液体中传递的规律。
2、液压技术及应用
1653 年,帕斯卡发现了上述规律(帕斯卡原理)。在此基础上,人们发明了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师生共同举出一些利用液压技术的机械。比如,千斤顶,推土机、挖掘机中用到的操作杆,汽车的液压刹车系统,机械中用的液压密封等等。
积极思考,举出生活中可能用到液压技术的装置。
以图 10-3-8(c)汽车液压刹车系统为例简单分析。问:(1)图中哪部分相当于实验中的小针筒?(2)哪部分等效于大针筒部分?
(3)系统是怎样实现制动的?
观察图示,大部分人能对比实验原理图分析液压刹车系统的制动原理,进一步理解液压技术。
三、课堂小结
(1)连通器的定义、原理。(2)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
(3)知道液压技术和压强在液体中传递的规律,知道一些利用液压技术的装置及工作原理。
四、实践活动
收集生活、生产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实例,选取一个例子与实验装置进行类比,分析工作原理。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下册 大气压强(二)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8.4 大气压强》探究活动方案
课题:探究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关系
探究过程:
利用器材:玻璃瓶、水、较细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瓶塞子,制成水气压计.拿着自制的水气压计从一楼走上五楼,从玻璃管中水柱的高低判断大气压的大小. 探究结果: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爱心用心专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