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册艺术课教案
分组讨论,派代表说一下自己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电影有了什么样的新认识。以及今后如何看待电影艺术。札记:其实以前对于电影表现手法,尤其是蒙太奇,我也不是很了解。但通过备课和查阅资料,我自己也感到受益匪浅。所以说教学必定相长。
课题1:青铜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今天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
二、新授: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 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
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
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三、教师小结。第二课时
一、新授
1、深入学习青铜工艺品的艺术特点。
播放课件和欣赏书本和资料,教师重点分析青铜器在造型和装饰上的特征。(1)对称、稳定的造型;
(2)坚硬、冷峻的质感,光洁深沉的色泽;(3)神秘、狞厉的纹饰。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了解青铜器的工艺特点。纹饰可分为人物、动物几何形等三类,有单独适合和连续等式样。通过互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好习惯。
二、学生探讨。
1、教师从材料的选择、造型的设计、色泽的处理、纹样的装饰上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学生设计作品。
2、欣赏其他班同学好的构思,互相激发创作灵感。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线描方法表现青铜器,包括造型、装饰等。
2、小组讨论
各组同学提出自己的方案,交流激发新的灵感。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交流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
四、赏析评价。
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你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你的构思了吗?通过学习与制作,你觉得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制作水平,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吗?
你觉得谁的设计最漂亮、最具有青铜器的特征? 表扬、鼓励和肯定同学们的大胆设计的作品。
教学资料:
1、青铜艺术:中国青铜时代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一世纪为鼎盛阶段。它跨越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代,延续了近两千年。当时,青铜作为贵重的合金,主要被制成礼仪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灵、宴请嘉宾贵客、举行隆重典礼等盛大场合。青铜器使用的种类、数量及大小显示了其主人的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力。青铜器种类众多,造型繁复,纹饰精美,铸造技术高超。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外,还涵盖了许多边远少数民族活动区域。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中华民族最为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
2、商周青铜壁:雕塑位于铜陵市义安路、石城路口,建于一九九二年,由程勉、汪新志创作。在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展览会上被评为参展优秀作品。“商周青铜壁”立意反映了古铜都采冶历史。这组雕塑由在铜陵出土的商爵、春秋鉴、西周鼎组成兆壁涌泉,青铜壁纹饰图案为铜官山采炼图,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题词“中国古铜都铜陵”镶嵌在中央。雕塑巧妙地将古文物、采冶历史、喷泉、彩灯、草坪融为一体,象征着铜文化在铜都大地上源远流长,发扬光大,给铜陵人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赏、游息场所,同时告示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课题2:一言九鼎
二、教学目标: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
三、教学重难点:对鼎文化的传承领悟和初步运用。
四、教学准备:“鼎”字成语和名鼎图片资料.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
感知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文化内涵,学生交流搜集资料。进入青铜展廊:
1、兽面纹方鼎
鼎呈方斗形,口沿有一阶状的唇边,口边立两耳,腹下四隅设四空足,口沿下是以单线构成的八组兽面纹,每壁的两侧和下沿饰密集的乳钉纹.大鼎在古代是盛放肉食,作于祭礼原器为商代中期(公元前15-前13世纪).1974年河南部州张寨南街出土,高100厘米,重82.5公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2、四联鼎
由四个相同的附耳盖鼎于腹部连接面成,盖顶有三头卧牛为饰,每个鼎只有一个足,但有六个附耳,其中两耳是共用的.长足鼎是典型的战国晚期楚鼎的风格,四鼎相连中一起的形式很少见.原器为战国晚期(公元4世纪-前221年),1972年安徽太湖长河水利工地出土,高15厘米,安徽省博物馆收藏.3、龙纹鼎
口上有两耳,耳外壁各有两条对称竖立的龙.腹部有六条侧面的龙,两两相对,在龙头之一设小牛首.腹部有三个龙头大耳,与腹下三足相对应.这一形式在青铜鼎上是仅见的.整器造型宏伟,是西周时代最大的青铜鼎.原器为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1979年陕西淳化史家塬村出土,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淳化县文化馆藏.4、秦公鼎
口上立两耳,腹部宽而浅,下有马蹄形足,口和腹部的纹饰是两个变形的兽,尾部上下相接,连接处为一兽目,称兽目后连纹.腹内壁铸铭文六字“秦公作铸用鼎”,说明这是秦公所铸并作用的.原器为春秋早期(约公元前6世纪),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国墓地出土,高47厘米,重26.5公斤,上海博物馆藏.5、福禄寿屏风及鼎炉
屏风上为仿金铜大梁,长6.6米,两端站立一对不锈钢铸成展翅欲飞的仙鹤,两根方形青铜立柱,高5.6米.屏风用透雕,密集的交龙纹组成,镍白铜铸造,上有福,禄,寿三个篆体仿金铜字,气势壮丽宏伟.我国著名青铜器学者马承源教授设计屏风前置三座寓意福禄寿的鼎炉,高1.2米,参照陕西法门寺地官出土刻唐草连瓣纹争鎏金五足大薰炉,以仿金铜铸成,造型华丽.6、钟——以钟传情钟是中国青铜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敲击乐器.钟体是椭圆形的共鸣箱,前后左后各有一条立体的,以蟠龙弯曲勾连形成的透雕棱脊;前后两条上限在舞部,左右两条在舞的上部相联,组成悬挂状的钮.腹部饰对称的龙纹.钟敲击的部位在焉部空隙处.原形参照为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的克钟的原形,高63厘米,重38.25公斤,此钟通高1.68米,钟声洪亮悠扬.二、教师小结。第二课时
一、欣赏各类鼎
1、司母戊铜方鼎
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吴家柏树坟园,因鼎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铭文而得名。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这三个字的含意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我们看到司母戊铜方鼎的鼎腹是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是目前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2、大禾方鼎器呈长方形,四壁饰浮雕人面,神态严肃,五官毕具,人面额顶较宽,脸宽而方,浓眉,凹陷的眼窝,高颧骨,鼻梁挺直,阔嘴厚唇.人面两侧有大耳,耳的上方有小的曲折形角,耳下有兽爪,这是一个神人.腹内壁铸名“大禾”两字,为商代氏族名.原器为商代晚朝(公元前13-前11世纪),1959年湖南宁乡黄材出土,高难度38.5厘米,重12.85公斤,湖南省博物馆藏.3、世纪宝鼎1995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代表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的青铜鼎.原件高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三足鼎立,双耳高耸,商周纹饰,浮雕兽面,去纹垫底.鼎的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随着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龙纹饰.象片华夏炎黄子孙由56个民族组成.底座前后分别以金文铸有“世纪宝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于一九九五年十月”字样.鼎圆禁方,造型雄伟,气势宏大,古朴典雅,庄重美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原件现屹立于纽约联合国广场.4、肇庆九龙宝鼎宽大的双耳,外面各饰十条蟠龙,二十寓意置立此鼎喜迎新千年的时代.口沿下有三组对称的龙纹,为六龙,加上三足顶端有三个大龙头,共有九龙.九是最大数,龙是中华民族象片,九龙寓意深刻.腹部是波曲纹,环回旋曲,似众多重叠山岭,寓意祖国大地山川充满生机和稳定.鼎置肇庆,称为“肇庆九龙宝鼎”.鼎内壁铸篆体铭文“敬铸肇庆九龙宝鼎,喜迎二十一世纪”十五字.此鼎由中国著名青铜器学者马承源教授参照中国古代青铜鼎的形制和纹饰设计,中国铸造学会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谭德睿教授督铸.鼎身以失蜡法整体铸成.鼎高6.68米,口径5.58米,重16吨,为世界之最.二、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感受鼎文化 教师讲解鼎
1、展示“鼎”的篆文,从形象上感受它的重量.引申它的蕴义之重.2、回忆“鼎”字成语.学生小组交流。
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鼎大名,鼎志昌盛,三足鼎立,鼎力相助,问鼎中原,人声鼎沸,春秋鼎盛.二、学生绘画
用油画棒或水粉描绘鼎的纹样。
教师指导。
三、欣赏、讲评
模拟赠鼎现场,请一名同学担任形象大使,身着唐装郑重出场,向联合国秘书长介绍并赠送学生创作的世纪宝鼎,提出美好祝愿.四、教师小结: 鼎文化是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一小部分,我们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札记:
在设计《一言九鼎》一课时,我先考虑了很长时间:这一课是通过鼎文化的传承,与语文学科的创新整合来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重难点为对鼎文化的传承领悟和初步运用。但对学生来说,古老的青铜文化,尤其是祭祀时才用的到的“鼎”,与他们的生活距离太遥远;尤其是六年级下学期的美术课难得一上,课上光欣赏不能动手无疑是件很遗憾的事。怎么能即将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出来,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世纪宝鼎”的铭文给了我启发:既然现代人仿造的宝鼎上可以刻上文字,那可不可以让学生画一个鼎,然后用篆书写上自己的名字呢?
于是我先将六年级三个班名单的电子稿用文字处理软件将字体全变成了篆书带到了课堂上。欣赏了各具特色的鼎之后,我告诉学生,鼎不光有祭祀的用途,它的蕴意也很重。我用课件展示了“鼎”的篆文,引导学生从形象上感受它的重量,并让学生回忆有“鼎”字的成语。学生小组交流: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鼎大名,……这时我引导学生感悟——原来“鼎”字还包含着一个人对别人的郑重承诺,包含着别人对一个人人品、知名度的肯定。作为即将毕业的小学生,大家准备让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回忆与评价自己呢?在学生的讨论之后,得到了一个结论:要做就做“鼎鼎大名”的人。
此时我提出:把我们的美好愿望与承诺记录下来好么?怎样记录?就像世纪宝鼎上的铭文那样,把我们的名字“刻”在鼎上吧!我把提前打印好的同学名字的篆体小条发给每个人,请大家把它设计到自己画的“鼎”中,成为铭文。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名字转化为篆书以后都感到了兴奋与惊奇,同时对镌刻有自己名字的“鼎”的设计增添了一份郑重。不少平时画画潦草惯了的学生,这一次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修改草稿后才绘制正稿的;还有的学生在完成草稿后咨询了多位同学的意见,又进行了修改……
第二天早上,作业一张不少的交了上来,所有作业从未有过的干净、工整,作业纸连一个角都没折。从中我仿佛看到学生们长大了,很在意自己的名声,对自己、对他人多了一份责任感。
谁说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谁说现在的孩子不在乎别人怎样评价自己?谁说美术课上的德育渗透总是流于表面?其实是我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还是“浮”在面上,没有认真地考虑与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相适应。对美术课堂上的德育渗透,一定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这需要什么呢?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以学定教”;多看有关的文章,备课前多了解课题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这样才能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在完成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为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和谐课堂而尽自己之力。
课题3 钟鼓齐鸣
二、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钟鼓,感受钟鼓艺术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了解钟鼓文化,感受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的奇特与精美。教学难点:
钟鼓的制作,以及纹饰的绘制。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纸制钟鼓若干个,剪刀、彩纸等。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感知与体验
1、成语导入,了解古代青铜器皿;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与美术有关的语文知识——成语,我们来读一读:觥筹交错、破釜沉舟、前车之鉴、惟我独尊、箪食壶浆。
▲这里每个淡绿色的字都指代了一种器皿,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这就是觥,一种奇特的酒杯;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锅;鉴:对、是镜子,但这里指装水的盆;这些造型各异的酒具都是尊;这些精美的壶都是用来装液体的。
▲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状态,同时也为我们间接地展现了一份古老的造型艺术。
2、认识“爵”这一器皿,了解青铜器的材质特征; ▲老师这还有一件仿制品,是什么呢? ▲非常好,这是酒具,叫爵。
3、点题:
▲我们看到的所有器皿都是古代人用铜、锡等合金铸造而成,因其颜色呈青灰色,故称为青铜器。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赏识一下“中国古代的钟鼓”。
二、学习与创作
(一)了解更多青铜器
1、视频欣赏——编钟演奏;
▲(点击课件,播放编钟音乐、显现PPT中的课题;同时板书课题——中国古代的钟鼓;)▲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一起来欣赏一下。(视频欣赏……)——这就是千年绝响铜编钟!
2、图片欣赏
▲下面老师要快速地给同学们浏览一些青铜器图片,如果你知道,就请你响亮地说出来:大铜鼓、铜钟、这是古老傩戏中的铜面具……
三、总结
归纳青铜器的总体特征:
▲看了这么多,请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些青铜器。你们说的这些,都能归结为一个字,美,而且是精美。▲ 精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美——构思巧妙的形态; 富丽精致的文饰; 风格独特的铭文。
▲小结:这三方面构成了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创作钟鼓
1、师生创作
▲ 欣赏了这么多,也许你会产生兴趣,也许想即刻拥有一个。下面,我们就要尝试着制作一个钟鼓。先请打开桌上的红盒子,看看、讨论一下这些钟鼓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做的?
▲(演示)将长方形纸留边对折,涂上胶粘合,再错位折,这样一个立方体出来了,然后将四条角边对齐剪出四条腿。好,剩下的留给其他同学自己琢磨。
2、纹饰绘制。
▲ 同学们做得都不错,但是还没有好,还要画上纹饰,使它更加精美。▲
我们来看这个钟鼓上是什么纹饰?最主要的纹饰——动物纹,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兽面纹,也叫饕餮纹;这是青铜器最早的纹饰“实心连珠纹”,是继彩陶纹饰延续发展而来,这是几何纹花边,我们在学习原始彩陶那一课时画过许多,三位同学上黑板画一画。(出示范画)
▲ 这些花边可以沿着器口一圈,也可以围着器物的的一个面一圈(出示范作); 今天你们可以参考这些花边来装饰你的钟鼓。
二、评价与拓展 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完成的同学请将作品放到这个展区(调整灯光)。▲我们来看,互评
札记: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这毫不夸张,几千年来所凝练的浓郁、厚重的青铜文化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百科全书,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第四单元 俄罗斯风情 课题1:辽阔的大地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用纹样,图案,色块来装饰建筑的乐趣;用剪剪贴贴的手段,体会对称折剪建筑;
2、知识与技能:在制作完成纸模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绘画方式——拓印小版画.3、过程与方法:在剪贴画的基础上学习蜡笔拓印的技巧,享受亲自动手拓印小版画带来的成就感.三、教学重点:制作一幅蜡笔拓印小版画 教学难点:掌握对称剪贴建筑和成功拓印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宣纸,彩纸,剪刀,胶水,ppt.六、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什么是对称图案
2、对称剪纸的要点是什么
二、欣赏与思考
1、欣赏对称俄罗斯教堂剪纸建筑(1)外型的折剪设计
(2)折纸时一定要住主建筑主要的特征.2、引导创作: 装饰建筑的外形
(1)你打算用什么形式装饰它的外部(2)说说你脑海中的纹样有哪些
三、新授:
1、作业步骤讲解
2、教师提作业要求: 外形:对折彩纸画上半栋带有幕帐形(洋葱头造型)楼顶的教堂建筑轮廓剪下.剪2至3栋,粘在底板纸上.装饰:选择合适颜色的碎纸进行墙面和屋顶的装饰.可运用以前学过的剪窗花,对折剪图形等技能,注意色彩的搭配.四、展览与评价
1、展出作品 互评
自由交流:对称剪纸能得到左右相同的纹样
讨论:纹样都绝对的对称吗(有些细节地方打破对称的格局会有更好的画面效果)交流:(具象的纹样,连续纹样---花边,几何图形等等)
2、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是什么画
2、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3、出示课题:《拓印小版画——俄罗斯教堂建筑》.二、引导观察,激发构思
1、欣赏不同色调的相同画面的拓印作品 说说有何不同
2、接触教材,动手实践
材料:宣纸,剪贴俄罗斯建筑做模板.尝试拓印.拓印要求: 不移动纸张,注意手上的力度的控制.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动手拓印小版画,相邻两个学生互相协助,帮旁边的同学压住纸张,不移动.这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四、总结 札记:
其实学生最熟悉的是俄罗斯的套娃,所以在拓展时我出示了利用大小不同的饮料瓶来制作的套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课题2 《天鹅湖》的故乡
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舞剧《天鹅湖》的“天鹅”主题,了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2.了解舞剧音乐与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并能用舞蹈或课本剧形式来进行创造表现。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并了解“天鹅主题”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钢琴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思路
一、情境导入
l.播放二首由《天鹅湖》旋律改编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话组合的《Top》,欣赏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①这两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谁能把这段旋律演唱出来? 2.视唱“天鹅”主题旋律。(课件展示) 这首旋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鹅”,让我们一起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视唱这段旋律吧。(教师用钢琴伴奏) 二、欣赏教学 1.引导学生明白“天鹅”主题旋律和情绪的变化: 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进行 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2.师: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呢? 介绍《天鹅湖》的故事情节。(课件展示) 3.师:下面让我们视听结合一起来感受一下舞剧《天鹅湖》的片段。 让学生带二个问题欣赏:问题一,这段舞剧背景音乐用的什么?(“天鹅”主题)问题二,这段舞剧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4.简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芭蕾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法国──俄国──世界各地)。5.简介这段舞剧表现的剧情0暮色降临,为王子成年举行的舞会正在进行,王子忽然发现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这引起他强烈的狩猎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学艺》中关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再播放舞剧《天鹅湖》中天鹅飞翔的动作。2.教师现场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先无音乐伴奏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然后全体学生站起来再跟“天鹅”主题和根据“天鹅”主题改编的说唱音乐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 四、学生创编表演 规则: 1.每组任选下列一段音乐和一个故事情节来创编。2.表演形式:舞蹈、课本剧或课本剧加舞蹈等。3.表演时间不超过2分钟。4.准备时间5分钟。音乐(任选下列一段音乐)1.古典风格的“天鹅”主题。2.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情节(任选下列一个故事情节) 情节一:幕色降临,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 情节二:在湖边,公主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编排中合理的加入刚学过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飞翔动作,加5分。)3.学生分组表演。4.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组。 5.让学生欣赏舞剧中演员们所表演的情节 一、情节二,并让他们回答这两段舞剧片段所用背景音乐是什么?(“天鹅”主题) 五、师生共同总结舞剧 舞剧:在西方统称芭蕾,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文学和舞美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六、播放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让学生再次重温主题音乐的美妙旋律并离开音乐教室。札记: 用糖纸来扭跳舞的小人作业效果不错,但现在糖纸太少,倒是可以尝试用包花的包装纸来代替。课题三 伏尔加河之歌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盛受俄罗斯风景画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井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运用各种语言进行风景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 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 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教学思路: 一、新课导入: 教室墙上挂着俄罗斯风景画、地图、国旗和列宾所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播放由古筝演奏的乐曲,让学生愉快地走进教室。 课件播放歌曲片段: 《伏尔加船夫曲》 请同学们辨别它们分别属于那种音色?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属于男高音、高亢纯正甜美;男中音、浑厚 ;男低音、浑厚。) 师:同学们注意区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它们主要是由音的高低和音色的本身特点来划分的,而不是单纯听音的高低,男低音音色浑厚、沉重。 二、新课教学 1、聆听音乐 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家?体裁是怎样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 请大家看墙上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刚才聆听的音乐,讨论歌曲的思想内容。欣赏书上多幅范作,说说感受。 2、情感体验。 师:请问欧洲最长的河是? 生:伏尔加河。 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所以俄罗斯的绘画作品以此为题材的很多。 a·欣贯书中第46、4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b·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 c·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d·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e·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 f·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 ●拓展活动 a·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b·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c·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 d·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延伸活动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评价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 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评价。 ●总结活动 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简单总结 札记:应该说本课学生的作业不够成功,因为多数学生对水粉颜料的掌握不够好,造成颜色要么过稀,要么过干,有的画面太“生”,有的太脏。看来画好彩画并不是在课堂上就能解决的,必须依靠大量的平日练习。 第五单元 生活需要幽默 课题一 笑破肚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创作与表演的基本知识,构思创作戏剧小品片段,并进行即兴表演。 2、学习戏剧表现基本手法,根据情节,运用表情与肢体动作与对白进行戏剧表现。 二、教学重点: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教学难点:如何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三、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思路: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阿凡提 卓别林陈佩斯 赵本山 你们认识这四位人物吗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幽默,风趣).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在你生活的班级里有幽默风趣的人吗和他在一起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现在就一起乐一乐。请班上的“幽默大师”给大家讲一个幽默故事或者表演一段小品。 你能发现乐观,幽默的态度有什么好处吗?(陶冶情操的途径,让我们体会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的情趣。) 二、新授 教师讲解卓别林: 说到电影喜剧,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卓别林,他在银幕上以层出不穷的噱头、滑稽的表演和他独创的头戴破礼帽、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笑。然而在这种欢笑背后却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他的喜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创造了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 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剧片《谋生》问世。不久,前文提到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在他的第二部影片《阵雨之间》中首次登台亮相,成为日后卓别林喜剧电影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 1923年他创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别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他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马戏团》(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等。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1957年他在英国执导并主演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香港女伯爵》(1967年)。 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接受了为表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卓别林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剧之中,创造了世界喜剧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卓别林受迫害四十年内幕:世界闻名的喜剧泰斗查利·卓别林,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被联邦调查局扣上各种可怕的帽子被逐出美国,而当他在20年后重返美国受到各地群众更热烈的欢迎时,曾迫害他的联邦调查局简直是大出意外,惊慌失措,从而成为这位有良知的进步艺术家历史中光荣的一页。 三、学生模仿 学生自编内容和动作,模仿卓别林的表演,用喜剧形式表演。 札记:学生模仿马三立的《逗你玩》惟妙惟肖,为本课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卓别林喜剧短篇的播放也让学生捧腹不已。课题二 我幽默 我快乐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二、教材分析 漫画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境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不过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它扎根于现实生活,是漫画家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独特心理感受,这种感受通过夸张变形等表现技法,跃然纸上,又以欣赏为手段,对人及社会起到一定警醒、启示作用。儿童漫画则是指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成功的儿童漫画也有很多成人读者,如《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自漫画诞生以来,不但得到成人们的关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材选了许多成人画像的漫画及儿童漫画,像《八戒赶新潮》中的八戒竟然隆鼻成大象样,让师父和两位师兄弟目瞪口呆,颇为有趣;三幅《无题》中的一幅画了一个人走了迷宫后居然连走路也像走迷宫了,也很有意思;还有其他像《棋迷》、《突破》等也挺幽默。另外,教材还选了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喜、怒、哀、乐各种造型,卓别林漫画像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漫画。另外,教材中的几幅学生作品,给了学生亲切的感受。通过画漫画像,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夸张、简练描绘人物头像的技能、技巧的表现力,培养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教师)准备中外漫画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品及课件等。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引导思考。 (1)出示一幅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漫画,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漫画的初步感受。(2)教师小结并示范漫画。 (3)提问:漫画有什么特征?跟其他画种有什么区别? 2.欣赏讨论,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中外名作、范作、学生作品等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2)请学生谈谈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说说感受。(3)欣赏课本中的漫画。 (4)师生共同概括构思,可以从造型(漫画可以夸张、变形)、线条、色彩等来比较。3.学生创作,提供建议。 根据下面的主题建议,结合以上的欣赏、分析,让学生创作。(1)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创作建议: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可以夸张、变形;投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发挥作画工具的特性,使材料、工具的使用更能表现作品的主题。4.指导创意,因材施教。(1)表扬大胆创作的同学。(2)表扬作品有特别含义的同学。(3)指出共同不足的地方。5.作业讲评,加强体验。 (1)对作品优点、缺点进行讲评,并指出创作的内容走向。(2)课外收集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准备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的工具材料等。(教师)优秀漫画作品以及有关的录像、照片等。教学过程 1.作业展评,引导方向。(1)复习上节课的漫画知识。 (2)作业展评:表扬画得有特点和夸张有趣的画,共同探讨平淡的作品的修改思路。2.师生作画,合作研究。 安排一至二个主题,如环保、学习等,共同创作。3.学习技法,加强感悟。 主要对线条、构图、造型和形式感等加强指导。(1)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元素。(3)教师小结。4.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创作要求:自定主题,要求新颖、深刻;运用所学漫画技法进行创作;融入自己的情感。(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评比作品,追求情趣。 (1)举办班级漫画展,评选漫画大师; (2)评价建议:画面是否夸张有趣;主题是否有特定的含义;作品是否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3)小结: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小漫画师出现,优秀的作品可以送去投稿。6.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收集一些漫画作品,还可以写漫画日记,创作连环漫画等。札记: 学生往往把捉弄人当作幽默画了出来,所以教师在作业前要提醒学生:幽默和讽刺都要注意内容的健康,主题要有特定的含义;作品要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第六单元 红与黑的艺术 课题一 情感的表达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审美: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从欣赏中认识一些“书法文化”。 体验与发现:欣赏与创作相结合,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感受书法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践与创作:自选练习四个字,创作“挥春”这一简单的书法作品。初步掌握书法创作的基本步骤与技法。 欣赏与评议:能对作品发表简单见解,初具书法作品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欣赏优秀书法艺术作品,使学生认识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2、“挥春”的书法文化现象,以及“挥春”创作的基本步骤及技法。难点:“挥春”时如何把握书法创作的基本要点。 三、教学准备: 名家书法集字挥春作品数幅;狼毫大楷、中华墨汁、洒金宣纸、毛边纸、羊毛毡。 四、教学设计 一、欣赏引入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历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展示部分书法家图片,提问相关知识) 这些书法家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书法作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这些书法作品能流传到今天,就说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欣赏部分经典书法作品,分别让学生说出书体、个人感受。) 书法是我们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继续演示课件),其实不仅我们中国人喜爱书法书法,在新加坡、日本、法国都有很多人喜欢这门艺术,到底如何欣赏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果我们有兴趣,大家不妨去了解一些书法发展史,到那里去认识这门艺术。(展示网站) 二、讲授新课 挥春的产生和发展:“挥春”到底指的是什么?怎么来的?先从“春联”说起,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给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春联,俗称门对子。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而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 一些人家也常会用墨或金粉在红纸上书写一些吉利的词语贴在家里或者送给亲朋好友,以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讨个吉利,久而久之,在我们广东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逐渐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春联形式——“挥春”。“挥春”不局限于书写对联,一个字也是挥春,如“福”。 三、书写练习 今天我们就尝试书写一条“挥春”,同学们从这些“挥春”选择一个挥春,然后在毛边纸上练习临写。简单提示书写要点,巡回辅导。 四、示范辅导 示范书写一件“挥春”。步骤:构思à折纸à书写à完成 巡回辅导,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五、评议结束 对作品发表简单评议。本课时安排内容较多,主要通过“挥春”这个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法文化。根据学生积极性,适当多给学生一些创作时间。札记: 由于近年来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的分离,使得学生写毛笔字的机会减少,甚至许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还不能正确执笔书写毛笔字,所以本节课学生是有心无力,作业效果不怎么样。 课题二 郑重的承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书法和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1)篆书: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2)隶书: 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3)楷书: 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4)行书: 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5)草书: 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书的形势,字字区别不相连绵; 今草--------相传是后汉的张芝从章草加以演变而成。特点是体势连绵,笔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终笔,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笔。 3、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肖形印等。(举例说明)从字意上来看,有姓名印、别号印、年龄印等。(参照课本或举例各不同图说明)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4、设计印稿 (1)章法篆刻:设计印稿在篆刻当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设计印稿时首先应从章法上重点考虑,如印文的内容包含几个字,字与字之间笔画的多少,疏密关系的对比,根据印面的形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排列方法、印文怎么样分间都需要精心设计。 在设计当中,既要照顾全局的和谐、平衡、又要考虑局部在分朱布白时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联络的关系,要学会在自然错落、似不平衡的空间对比当中去寻找空间美感。在篆法上,一印当中所采用的字体必须是同一时期、同一体势的文字。(2)排列方法 a、字姓,双字名,印文中不 带“印”字。假设“何柳伊”排为:右列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b、字姓(复姓)双名者,假设〈欧阳秋香〉排为右列作“欧阳”,左列作为“秋香”即可。c、双姓,单名者。假设〈司马光〉排为右列作“司马”左列作为“光”即可。 d、单姓、单名,印文中带“之印”者,假设〈王月之印〉排为右列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 e、有些姓名并不依照一般的规律排列,而采用“四文”式排法为使双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转回接以求圆满。假设(何柳伊印)排为右列作“何、印”左列为“柳、印”。对于初学者平来说,应从规矩入手,支委切莫滥用“回文”。 三、作业布置 同学们回家构思设计一题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谐处理。四、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的用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 ① 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② 什么是朱文印,什么是白文印,篆刻分为几类?(提问学生,简略回答所学知识) 三、讲授新课: 篆刻的刻印步骤(分段进行教学,教师示范)① 写印稿: 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轮廓,在轮廓内,用小楷笔蘸上浓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写印稿.根据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配篆、章法满意的。 ②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反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把稿纸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纸,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后用四层毛边纸或宣纸盖于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发现个别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运刀锲刻了。③运用刀法:冲刀法——包括横冲、竖冲、逆冲三种姿式。初学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过来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避免打滑。 刻字的方法:在刻字运用时,无论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锲刻。在刻弧形的线条时要石随刀转,转石不转刀,采用“双刀”刻字,应先刻完笔画的一边后,将石章调转达180度,再锲刻未完成的另一边。要求印面的凹处呈倒梯形,这样处理,盖印文的线条显得变化,浑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气息。 ④ 修改: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审查,将小镜照印面,细察印面效果,可补刀修饰。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盖在白纸上。 (三)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印章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习肖形印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良好作业习惯和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良好情感。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想象和表现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朱文和白文印章的特征;学习肖形印章刻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难点:对朱文、白文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刻制方法的理解与正确地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印章若干枚,朱文、白文印章放大范图或幻灯片,刻刀,肥皂,印泥。学具:刻刀或小刀片,肥皂或橡皮,印泥,毛笔或彩色水笔,作业纸。 四、教学程序 (一)导人新课。 1.教师出示印章实物,让学生直观认识印章。 刻印章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祖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2.教师出示肖形印纹的放大范图(或幻灯片)。提问:这几幅放大的印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直观识别肖形印章。)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以图案花纹或人物肖像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印章叫做肖形印,又叫象形印或图案印。它是刻印艺术中的一种。生肖印是肖形印的一种专题印章。 大家想不想学习刻印呢?(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 1.随堂欣赏、讨论。 (1)学生观赏、分析课本中所列印章,感受朱文、白文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2)教师出示朱文、白文肖形印章范作各一枚。提问:这两枚印章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印纹为红色的叫朱文,又称阳文。朱:红色的意思。反之叫白文,又称阴文。 继续提问:想一想,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需采用怎样的刻制方法才能表现出来。 2.讲授刻印方法、步骤和相关的技术要求。 (1)材料准备。 技术要求:刻印的一面要进行加工平整(这一步骤可以在课前准备好)。 (2)描绘印纹。 此时,须提醒学生注意确定采用哪种表现形式(朱文或白文)。 (3)执刀刻制。 教师演示。同时讲授正确的握刀与运刀和合理把握力度的方法及安全操作知识。 (4)授色盖印 技术要求:授色须饱满,盖印时用力要均匀,且不能移动印章。 3.学生作业。 教师随堂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提示,以点带面。 (三)课堂小结 1.讲评作业。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 2.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治印艺术而努力学习。 札记:为了让学生更轻松的完成本课作业,我提出用橡皮、石膏块等作篆刻材料,用小刀做刻刀,水粉作印泥,便于雕刻和修改。这样才使多数学生顺利完成了作业。 第七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教学内容] 1、一条崭新的路 2、歌曲之王 3、五百年来一大千 4、民族音乐的战士 [教学目标] 本单元从不同侧面讴歌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他们的艺术成就。引领学生在欣赏、感受、歌唱表现、表演、绘画创作等实践活动中,学习艺术家的可贵精神。[教材分析] 美,来自哪里?它来自生活,来自有灵性的舞姿,来自不朽的旋律和跳动的音符,来自色彩的运动和线条的组合。艺术的各个门类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彼此营养的,无论是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它们之间都有着相互的联系,在艺术的天地里,古往今来有多少艺术家的耕耘、探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的生活故事和佳话。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高尚的情操、艺术修养等。 本单元共设立了《一条崭新的路》、《歌曲之王》、《五百年来一大千》、《民族音乐的战士》等四个课题,分别介绍了中外艺术家的东山魁夷、舒伯特、张大千、贺绿汀的故事,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等角度揭示了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多彩的生活、不朽的作品 [课时安排] 6课时 课题一 一条崭新的路 [教学目标] 1 感受东山魁夷的艺术作品,能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描述。2 了解东山魁夷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并运用其方法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内涵是人文主题的体现,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一定的思想和主题。[教学准备] 1东山魁夷作品以及其他相关作品图片。2 东山魁夷生平资料和罗丹故事。3图画纸、水粉等美术用具。[课时] 2 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走进东山魁夷 1介绍东山魁夷生平:日本当代著名画家,他的艺术贯通古、今、东、西,在音乐、哲学、历史、宗教、文学多个领域都有深厚修养。其绘画作品雅俗共赏、散文富有诗意。他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2少年的东山魁夷体弱多病,在山里养病期间,他独自在葱郁的树木、树影边写生,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后来,他又经历了战争、双亲的死亡、弟弟早逝等悲惨的生活体验,但在他的心底一直藏着一条路,那就是不断追求探索崭新的艺术之路。活动二:一条崭新的路、师生共同欣赏东山魁夷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给人宁静的感觉,因为东山魁夷擅长用蓝色、绿色等同类色彩进行厚涂法来表现。《山谷》这幅作品作品的色彩对比却比较强烈、讨论欣赏东山魁夷的美术作品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大家的讨论和自己的体会写出简短的文字,并在自己小组里说一说。 活动三:我“读”东山魁夷 1、东山魁夷是日本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名字对中国的画界并不陌生。但东山魁夷的文字,中国的读者可能很少接触,其实,他的文字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他的散文在日本就很受欢迎,据说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读东山魁夷的散文和随笔,你会感到心醉,因为一个画家的眼睛和审美情趣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更具色彩灵感,真正有“诗为心声、画为心境”的审美境界。、东山魁夷美术作品中的诗歌和散文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诗意和画境中倾注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真挚情感。 3、通过东山魁夷从事艺术创造的故事的学习和了解,展开讨论,对“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创造生活和美”这个主题进行思考。什么叫做用艺术家特有的眼光看事物(世界),艺术家特有的眼光与普通人的眼光有什么下同?自己用简单的话说出来。活动三:世界就在我的手中、运用东山魁夷在色彩的创作特点,鼓励学生用同类色表现风景,引导学生对颜色的明度进行分析,并对局部的形态作比较细致的处理。学生用色彩尝试这样的表现。 2、作品展示交流。札记: 其实在四年级的艺术课中就涉及到了日本的绘画艺术,所以今天在欣赏东山魁夷的作品,以及分析其作品色彩特点时比较顺利,学生的感受表达的也比较好。 课题二 歌曲之王 [教学目标] 1 有兴趣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学唱歌曲《致音乐》,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学准备] 有关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介绍和音乐作品录音带以及画册、图片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音乐中的故事 1、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特别是他的故事和传说等,讲述给大家听。 舒伯特是19世纪初期奥地利主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闻名于世。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位伟大的古典作曲家,生前一直过着穷愁潦倒、衣食无着的生活。舒伯特的一生是为音乐而生的,可以说音乐是他生命的全部内容。从13岁创作一首四手联弹的钢琴幻想曲开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19年。但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给人类留下了一千多部作品。在他那大量的音乐作品中,他的歌曲最为著名,其旋律优美富于抒情性,被人们誉为“歌曲之王”。他的许多代表作,如《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听、听、云雀》、《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在世界广泛流传,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用多媒体形式请学生感受舒伯特的生活片段,引入老师讲述舒伯特的故事,了解音乐家舒伯特。提问和讲述你从舒伯特的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迪?舒伯特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写出来,在班级里用黑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3、舒伯特的才华和作品在他生前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他在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精神财富的同时,自己却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一生未娶,在年仅31岁时就过早地夭折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位“歌曲之王”的真正价值,他那些动人的旋律和他的名字一样,越来越闪烁出耀眼的光彩。活动二:欣赏《魔王》 1、《魔王》是舒伯特在18岁时创作的。教师给学生讲述《魔王》创作的小故事。 2、《魔王》原诗讲的是一位父亲怀抱发着高烧的孩子骑马穿过黑夜的森林,孩子因看见森林中的魔王在反复引诱他而不断发出惊呼,最后终于被魔王夺取生命的的故事.很有必要的,首先谈到这首歌曲的“角色性”。因为歌德的原诗是按照第三人称写作,并且体裁属于叙事性诗歌,所以在歌词中我们能够看到有四个不同的人声需要表现:讲述者、魔王、孩子和父亲。就像罗西尼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表现得那么出色一样,舒伯特为了表现四种人声也运用了四种不同的动机。其中表现“魔王”是最为丰满的。“魔王”在歌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动机旋律几乎是一样的。活动三:致音乐 1、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音乐之于我,犹如食物之于生命”,“当我生病时,莫扎特于耳的音调好像亲人在枕畔看护我;在我疑惑沮丧时贝多芬的音乐让我重新点燃生命的火花。”自古以来,人们用各种艺术形式赞美着音乐。其中舒伯特的《致音乐》是经典作品之一。、学唱歌曲《致音乐》。 第二声部出现了很多变化音级,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单独练习,准确歌唱后才能唱好二声部的合唱。 课题三 五百年来一大千 [教学目标] 1 学生有兴趣地了解张大千作品的特点、写生手法和构图特点。学生喜欢尝试对绘画工具的创新,了解泼彩绘画的表现方法。 学会对同色类、对比色的运用。逐渐培养发现美、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 通过故事学习张大千先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尊重事实的精神品质。[教学准备] 1张大千的美术作品(图片或VCD光盘)。纸、板刷、毛笔、颜料及自制美术工具等。[课时] 1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最为杰出的优秀画家之一。在他的传世作品中,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又无所不精,是现今最受海内外收藏家青睐的中国画坛巨匠。师生共同搜集张大千先生写生和创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并欣赏他的作品,体会他对祖国山河的情感并描述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老师首先向学生提问:美来自哪里?又应该如何表现?美反映了什么?请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一起聆听下面的故事。 欣赏作品并提问,请同学们讨论发言;作品中表现了哪些内容?对形象处理的特点?色彩的特点如何?构图的特点(几何形的平面分割和迅速占领画面)如何? 活动二: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周围的景物、事物,来分析它们的特点,选择自己认为适中的方法来表现。通过讨论张大千先生对表现工具的选择,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选择材料,自制绘画工具,进行表现。主要是泼彩的工具材料,复习和巩固第六册《艺术家的故事》中对水墨画的初步尝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趣。 泼彩绘画,要注意颜色冷暖的协调,一味的暖色,会使画面变得浮躁;一味的浅色,会让人感觉轻浮。因此,墨色和深沉的冷色,对画面的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泼彩后的作品,在半干或干后,还可以用毛笔蘸墨色在局部进行适当的勾画。札记: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泼墨”并不是单单往画面上“泼”,其实大笔挥毫也是“泼”,理解了这一点才会画好。 课题四 民族音乐的战士 [教学目标]学生能从贺绿汀的故事种感受生活的魁力,加深对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初步理解,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 有关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艺术创作的故事。歌曲《游击队歌》的录音带、CD光盘、录像资料。[课时] 2 课时 活动一:说说 今天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我国的杰出音乐家-----贺绿汀,同学们对贺绿汀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吧,那么你了解他吗? 贺绿汀湖南邵阳县人。大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传。《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广为传唱。“八·一三”事件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后到重庆,任教于育才学校音乐组。这时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新四军,1943年到延安,创建了中央管弦乐队。解放战争期间,继续教学和创作。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剧 《刘德顺归队》,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解放后,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人才,但仍坚持创作,写有大量声乐作品和电影音乐。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活动二:唱唱 1听赏歌曲《游击队歌》,说一说你听了这首歌曲后的感受,它和我们平时或以前曾经学习或听过的合唱曲目在表现什么不同?对歌曲的旋律发表自己的看法。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境和思想。 配合放有关影像资料,为学生提供创作和演出的背景材料(,加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试着学唱歌曲《游击队歌》。 A 初步掌握歌曲旋律中难唱的部分。 B 完整地听歌曲,同时根据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声部完整地敲击节奏,为学习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用各种音响为歌曲件奏,找出旋律线。活动三:听听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 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第八单元《艺术档案夹里的往事》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引导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在歌声中表达理想和希望。 2、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和交流在艺术课中印象最深的音乐作品、音乐活动、自己音乐能力的发展和进步、对未来自己在音乐能力和音乐学习上的期许,等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生的艺术档案夹。课件。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六个小图标。课件展示六个小图标。 我们是艺术教材里的六个小图标,在以往的日子里,你们或许都没有认真的断想过我们。但是我们却是你在艺术学习中一路走来,始终陪伴关注你的好朋友呀!小学阶段的艺术学习即将结束,让我们一起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吧! 二、小袋鼠的话: 还记得我吗?我是艺术档案夹!请大家打开自己的艺术档案夹。 回顾六年的学习,艺术档案夹里记录了我们多少欢乐和幸福的时刻,还有那在艺术课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小故事。学生翻自己的艺术档案夹,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在艺术课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小故事。填表: 翻翻艺术档案夹,我认为自己最大的进步是: 我最快乐的时刻是: 我最喜欢做的是: 我还应该努力的是: 我最想对艺术学习和老师说的是: 三、小画笔的话: 嘿,我是小画笔!请你从艺术档案家里找出为自己画的自画像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第一次话的自画像曾经让我们多么开心呀! 欣赏《胡同里的童年》,小作者对小胡同的表现和观察室多么仔细!请大家欣赏这幅作品,找出画中所表现的生活场景。 大家还记得我们的创作生活吗?有快乐,有苦恼,更有成功的喜悦!和大家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美术作品是哪一幅。 四、表演人的话 嗨,我是快乐的表演人! 在艺术课上,许多缅腆的孩子也会用角色塑造的方法书法自己对作品、对人物的理解,也能够出色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了!(看课件中以前表演活动的照片) 表演活动使我们体验了不通的形象和情感,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表演中的配合,使大家的心贴得更紧了,从中我们学会了合作。 填表:我最得意的演出活动是: 五:小巧手的话: 我是小巧手,六年来有许多漂亮的小制作在我们的手中诞生,它寄托了我们的深情,也传递了我们的友谊。(看课件中以前制作活动的照片)填表: 我最成功的制作是: 六:快乐的舞蹈家的话: 我是快乐的舞蹈家。过去,我在肢体语言表演方面特别没有感觉,通过艺术课的学习使我的信心大增不仅学习了基本的舞蹈动作,还在舞蹈表演中担任了主要角色呢!(看课件中以前舞蹈活动的照片)这个舞蹈曾经出现在哪个单元里呢? 七:美妙的百灵鸟的话: 我是美妙的百灵鸟。艺术课中的音乐学习是我特别自信,更喜欢观看演出,欣赏音乐。听赏《童年,童年像一首歌》。 我们曾欣赏过多少美妙的音乐作品呀,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让我们互相交流、介绍一下吧! 八、精彩的留言簿 打开艺术书最后一页,留下我们精彩的一刻!快来设计我们的班级留言簿! 纸 艺《节日拉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彩纸和皱纹纸学做简单的节日拉花。 2,鼓励幼儿耐心的撕、贴、并注意拉花色彩的搭配,培养良好的色感。 活动准备: 1,彩色纸若干,皱纹纸。 2,制作好的拉花一串。 活动过程: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拉 花 来拉花,真有趣,你拉我拉贴一起。 你拉一,我拉一,见到朋友笑嘻嘻。 你拉二,我拉二,送你一条小手绢。 你拉三,我拉三,我们喜欢小花伞。 你拉四,我拉四,我们再来玩一次。 二、欣赏教师的拉花范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并鼓励幼儿自由发表看法。 1,、教师引导孩子观察拉花,想一想,试一试,应该怎样做。(幼儿自由讨论) (1)首先要将彩纸剪成条状 (2)要粘贴 (3)彩纸的色彩进行间隔搭配,拉花会更漂亮。 (4)除了彩纸,皱纹纸,闪光纸还有其他的纸也可以制作拉花。 三、教师教幼儿学习拉花。 (1)选出已剪裁好的彩纸(1厘米宽,8厘米长左右)的长条若干 (2)将彩纸粘成一个环形。 (3)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拉成拉花。 (4)取皱纹纸,捏住一角,从上往下慢慢撕下,也成条形状,将 它装饰在拉花上。 (5)教师巡视,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及鼓励。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把做好的节日拉花相互串连起来,让节日拉花更长更好看。2,教师和幼儿一起把制作好的节日拉花布置教室,把教室打扮的更有节日气氛。 第一单元 课题一 说谎的孩子会长长鼻子 教学目标 听《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学生能够生动讲述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学生能塑造故事中比诺曹的造型,并展开想象进行故事编续和表演。在歌曲学唱中能够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表现,注意对节奏和旋律的处理。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木偶奇遇记》的故事。 2、声音磁带及制作小木偶的材料。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引导 观看主题页,引出新单元《儿童剧场》。 活动二:讲故事 1、看故事,读故事。 2、请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合作讲述《木偶奇遇记》的故事,比比看看哪个大组讲的最生动。 3、分组讨论,每个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并选派代表发言,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自己想到了些什么? 活动三:演一演 每个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与合作,商量如何根据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进行编排,分角色表演。 活动四: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星星祝福歌》,引导孩子们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律动唱,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准、歌词、节奏准确后加进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进行反思。 引导孩子们注意这首歌旋律上的特点,对“音程大跳”和“变化音”的特点进行思考,引导孩子们体会这些特点。 课题二: 小马良的大画笔 教学目标 欣赏连环画,学生能够生动讲述故事情节。在表演活动中能够对角色进行初步的分析,在形象塑造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 在美术活动中能够吧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某种工具、材料和特定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并能逐步学习分析艺术作品的风格。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神笔马良》的故事或者动画片。 2、录象带资料。 第一课时 活动一:艺术小知识:“分蛋糕” 利用“过生日,分音符蛋糕”的小游戏,教会孩子们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明明过生日,收到了一个“音符蛋糕”,她把音符蛋糕切了两刀“X”,就变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变成了“四分音符(节奏)”再切两刀“X X”就变成了八份,所以每一份就变成了“八分音符(节奏)”。(这样子孩子们容易记住节奏的名称) 活动二: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去散步 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配合散步,发现“老师走一大步,小朋友要走两小步” 用我们的双手当脚,做“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去散步”的节奏游戏。具体做法:用左手拍桌子,右手敲铅笔,做节奏二声部的配合节奏练习,然后再练习换过来做。 评价。 活动三:欣赏故事《神笔马良》 教师讲述《神笔马良》的故事,并留下故事结尾做悬念。 活动四:我是小小故事家 故事结尾的地方,请孩子们讨论,启发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尝试创编故事的结尾,并让学生大胆节流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的想法和意图。 活动五:演一演 每个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与合作,商量如何根据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进行编排,分角色表演。 第二课时 活动一:说一说 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假如我有一支神奇的笔,我会画什么? 活动二:画一画 根据故事《神笔马良》进行绘画创作,表现形式和工具不限,也可以画自己最想画的内容。 活动三:看看我们的作品 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活动。 第三单元 课题一 闻鸡起舞 教学目标 孩子们从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在以“鸡”为内容的艺术品欣赏、表现活动中,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特点,了解鸡的造型特点。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绘画、成语等多种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对鸡与人的关系、鸡的精神及其形、神的感受,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课件、电子设备及马的相关图片、音像资料。 2、彩色纸、包装纸、剪刀、胶水、图画纸、彩色水笔、石头等。 教学方法 听唱法;欣赏法;讲授法;动手制作法;勾线填色法。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引导 欣赏单元主题页,我们所看到的剪纸作品外形是各不相同的,有方形、圆形、树叶形、花形、葫芦形等,这些剪纸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呢,说说自己的看法。唱唱《十二生肖》,回忆十二生肖的排名,引出单元主题“鸡”、“狗”、“猪”。 活动二:说说我所看到过的鸡 根据提供的图片,说说鸡的造型特点,并学学公鸡、母鸡、小鸡的叫声,组合成一个简单的双声部。 活动三:欣赏图片 展示一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录像和图片资料,结合图片资料和农民画中的鸡,启发孩子们在鸡的相同轮廓造型中进行色彩、图案造型变化的比较。 活动四:装饰画 布置学生用装饰画的形式创造一幅表现鸡的绘画作品。儿童装饰画的表现一般可以启发孩子们在画面的构图上么形态布局饱满,少留空白。在色彩的运用上启发孩子们多用对比色进行着色,颜色色块的大小么有意识地处理。还可以在大面积颜色的部位画上装饰纹样,例如在鸡的身体部位。 活动五:作品评价 第二课时 活动一:金鸡交响曲 设想每天清晨来临之际公鸡报晓的情景,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说说关于鸡的知识,引导鸡的一些知识扩散。 活动二:看看谁说的成语多 比比看,谁知道的关于“鸡”的成语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鸡”的成语有: 鸡犬不宁、鸡飞狗跳、鹤立鸡群、鸡飞蛋打、鸡毛蒜皮、鸡犬不留等等。 活动三:成语故事城 说一些大家都熟悉的成语故事,并分小组演一演。(注意表演者的神态、语言、动作,能在组长的组织下所有同学都参加排练,并积极引导孩子们为同伴进行激励性评价.) 活动四: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公鸡》,引导孩子们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律动唱,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准、歌词、节奏准确后加进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进行反思。 引导孩子们注意这首歌旋律上的特点,对歌曲的特点进行思考,引导孩子们体会这些特点。然后进行卡农练习。 第三课时 活动一:动物狂欢节 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听赏《动物狂欢节》中的一段乐曲“公鸡和母鸡”。 在听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讨论,自己将乐曲的感受说出来,可以是其中一段,也可以是整个乐段。 活动二:雏鸡待饲图 欣赏我国宋代李迪的《雏鸡待饲图》感受宋代绘画的写实性。迫不及待的表情,似乎可以听到两只小鸡嗷嗷待哺的叫声。 活动三:艺术小知识 复习巩固“柯达伊手势”,让孩子们能熟练的运用。 将孩子们分成两个大组,教师的每个手分别代表两个大组,孩子们根据教师的手势进行歌唱,实际上这个练习是培养孩子们的合唱的协调。 活动四:有趣的合唱 学唱歌曲《小公鸡》,引导孩子们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律动唱,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准、歌词、节奏准确后加进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进行反思。 首先可以让孩子们暂时听一遍,初步感觉。 然后学唱低声部,引起孩子们好胜的心理,让孩子们和录音比赛,唱低声部。 接下来学唱高声部,将班上分成两组,进行小合唱。 自学前面的部分。 合唱练习(根据各班情况分别练习) 课题二 泥泥狗 教学目标 孩子们从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欣赏以“狗”为内容的艺术品,引导学生了解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尝试运用歌舞、绘画、制作、成语等多种艺术形式加深对“狗”的造型特点的表现,继续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 1、《小狗圆舞曲》、《小狗与口哨》的录音带。 3、橡胶泥、彩色纸、包装纸、剪刀、胶水、图画纸、彩色水笔、石头等。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动手制作法。 第一课时 活动一: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根据教师的语言性描述,来猜出生肖,例如:山中之王 武松 东北……猜出“虎”。例如:毛线 雪白 胡子 角……猜出“羊”。 还可以根据孩子们一系列的动作和口技进行“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从而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泥泥狗” 活动二:泥泥狗的传说 欣赏河南民间玩具“泥泥狗”,展示相关的作品图片。教师说说泥泥狗的来历。 师生共同欣赏分析泥泥狗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组品特点的描绘。 活动三:我们忠实的朋友 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狗与人类的生活密切关系的事情,比如自己家里的宠物小狗,学生的不同造型的玩具小狗等。教师介绍狗是在人类有意识的训养下、选择下,经过长期进化而被培育成不同的庞大动物家族,有3000多个种类,可以分为“守犬、警犬、牧羊犬”等等。 活动四:能干的双手 尝试性的学习。鼓励学生按照“泥泥狗”的塑造形式,自己创作美术作品,既可以用泥塑的方法,又可以用纸工和绘画的形式。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 第二课时 活动一:看看谁说的成语多 比比看,谁知道的关于“狗”的成语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狐朋狗友、狗血喷头、狗急跳墙、丧家之犬、狼心狗肺”等。 活动二:小狗圆舞曲 听赏音乐,在音乐的表现中有模仿狗叫的作品,例如《婴儿车历险记》中有一个乐段叫做《狗群》是专门表现各种各样的狗叫的效果,请同学们听赏,辨别其声音,另外肖邦的作品《一分钟圆舞曲》中写的是他的小狗在追逐自己尾巴绕圈时有趣的情形,看同学们在听赏中是不是能够对乐曲的表现有所认识。 活动三:《口哨与小狗》 听赏《口哨与小狗》,并对乐曲进行表演。 采用照相的原理,进行游戏式的表演。教师播放一段乐曲后做出照相的动作,孩子们马上保持姿势、表情定在那里,教师随机对孩子们进行采访,例如:请问您现在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正在干什么?心情怎样?接下来唱下面的一句后做出照相的动作,孩子们又保持现在的姿势、表情定在那里,教师再随机对孩子们进行采访。这样的活动其实是让孩子们分段表演,通过“采访”孩子们能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根据乐曲完整的表演。活动四:画画可爱的小狗 根据对《口哨与小狗》的音乐,想像画出一幅小狗朋友的图画,存入艺术档案盒 课题三 演个小小猪八戒 教学目标 孩子们从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观察古文字和表现“猪”的艺术品,了解猪与人类的关系,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人文素养,让孩子们在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得到发展。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猪的相关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情景导入 从古汉字“猪”字和“家”字这一非常有趣的知识点进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说说我所看到过的猪 根据提供的小瓷猪,说说猪的造型特点,并学学猪的叫声。 欣赏网络歌曲《猪之歌》 根据《小公鸡》为生病的小猪编歌词,并进行歌曲卡农。 你喜欢猪吗?为什么?(讲讲猪的一些好的习惯,对人类的贡献,也讲讲猪的一些不好习惯)。 活动三:演个小小猪八戒 说说你知道的猪八戒。 说说《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小组合作演演《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表演小擂台。 活动四:欣赏艺术作品 展示图片资料,启发孩子们在猪的相同轮廓造型中进行色彩、图案造型变化的比较。并比较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猪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第二课时 活动一:能干的双手 让孩子们大胆的运用不同的方式创作表现猪的艺术作品。 活动二:作品评价 教学后记: 这节课十分顺利,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在这看似精彩的课堂上,我的学生们会是我手下被操纵的机器吗?在我的艺术课上,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吗?他们的个性能得到张扬吗?他们的情感能得到激励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为了给听课教师留下这是一节完整艺术课的印象,我同样落入了公开课的俗套,在备课的时候想让每个艺术元素充满整个课堂。在我这节课里,有文字知识、生活百科知识、音乐欣赏、歌曲改编、模仿、讲故事、表演小话剧、艺术作品欣赏、艺术作品创作……可是,三年级的孩子,能接受得了吗? 看着孩子们在表演中意犹未尽,我却生硬的把他们拉入了艺术作品欣赏,虽然一堂课只剩下8分钟,我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又生硬的要他们进行平常一堂课才能完成的艺术作品创作……回顾这堂课,我不禁扪心自问,这样的课,老师您不嫌累吗?在设计教学时,要照顾到各个评课教师的看法,要顾全到新课程各个教学新理念,可可悲的是,我们的主角--四十几个孩子,您想到了吗? 走出公开课的怪圈,给学生一个空间,任他们思维自由翱翔,这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别让我们的学生仅仅只是一个被教师操纵的机器,给他一个空间吧,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第四单元 远方的朋友 课题一 天涯若比邻(7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单元主题页,通过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不同种族、不同国家小朋友的风俗习惯,知道世界上还有不同肤色、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小朋友和我们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们的文化和艺术。 2、学习演唱歌曲《芦笛》,体验节奏、力度的变化对歌曲表现的作用,并试着用各种材料吹出芦笛的音调。 3、欣赏外国儿童画,并能用各种工具画出对各国小朋友的友谊,并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世界各地的资料(文字、图片、录象等)。 3、歌曲《芦笛》的录音带和各种打击乐器。 4、各种挂历纸、彩纸、固体胶、作业纸。 课时:3课时(其中一课时作为作业绘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主题页欣赏 1、欣赏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对不同肤色、不同服饰、不同国家的小朋友头像组合在一起的图片进行有目的的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这幅图有怎样的寓义,它象征着什么?教师启发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配合小诗,说说同学们向往和平的心里话。 二:向远方的朋友致敬 1、全班分成5个小组,分别代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州。课前孩子们寻找相关资料,如风土人情、文化艺术、服饰特点、外貌特征等等。 2、个小组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比一比看哪个组收集得最好,想想这些资料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通过音响资料或图片介绍世界上“五大洲”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和风情。 3、用自己身边最简单的材料将自己装扮成外国小朋友,在收集的音乐声中进行戏剧表演:向远方的小朋友致敬!三:学唱歌曲《芦笛》 1、听赏歌曲《芦笛》。引导学生用语言描叙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对波兰的了解或想象。 2、请学生在朗读、演唱时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指导学生创造适合于为歌曲伴奏的固定节奏,进行表演。请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异国风情的舞蹈表演。 3、让我们来合作,尝试运用轮唱的方法将歌曲内容说一说、奏一奏,再听一听。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与体验两声部合作的效果,为合唱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4、自己试着用竹叶、树叶、纸片吹出芦笛的音调。 第二课时 我心中的外国小朋友 1、课前分小组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外国小朋友的特征资料,了解外国小朋友的服饰特征和外貌特征及文化艺术的特点的资料。 2、游戏:猜猜我是哪里的小朋友。 例如,从语言上面来判断,“我有黑黑的皮肤,卷卷的头发……” 例如,从代表性的标志将自己装扮成外国小朋友。 例如,画一座富士山表示日本,画一个金字塔表示是来自非洲。 3、欣赏师声共同收集的外国儿童画作品,并和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外国小朋友的故事。 4、在自己收集的音乐声中画一幅画,“我心中的外国小朋友”。可以在大白纸上用水彩笔或颜料画,也可以在圆形瓷盘上画。教师要强调抓住各国小朋友的外貌特征以及服饰特征。 5、拿着自己的作品,相互学习评价,并跳着外国小朋友的舞蹈,让教室成为欢乐的海洋。 课题二 你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学生有兴趣用多种方法,与远方的朋友进行联系。 2、学习演唱歌曲《小毛驴爬山坡》,体验节奏、力度的变化对歌曲表现的作用。 3、能用各种材料做出对各国小朋友表示友谊的小贺卡,并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世界各地联络方式的资料(文字、图片、录象等)。 2、歌曲《小毛驴爬山坡》的录音带和各种打击乐器。 3、各种挂历纸、彩纸、固体胶、作业纸、一次性纸杯、剪刀、牙签、棉线团。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电话 1、大家一起说说和外国小朋友联系的方式有哪些? 2、你知道电话是利用的什么原理吗? 3、和小伙伴动手做一个电话,教师不讲述方法,学生自己摸索。 做好以后,试试通话效果,学生会发现要将线扯直才能更清楚的听到说话的内容。 二、演一演 分小组创设情景,表演一段有关通讯的情节,例如写信,收到来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三、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1、听赏歌曲《小毛驴爬山坡》。引导学生用语言描叙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对西班牙的了解或想象。 2、请学生在朗读、演唱时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指导学生创造适合于为歌曲伴奏的固定节奏,进行表演。请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异国风情的舞蹈表演。 3、让我们来合作,尝试运用轮唱的方法将歌曲内容说一说、奏一奏,再听一听。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与体验两声部合作的效果,为合唱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第二课时 送给外国小朋友的礼物 1.如果你要去旅行你会去哪里?愿意和哪里的小朋友建立友谊之桥? 2、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一个美丽的贺卡,送给远方的朋友,带去一份浓浓的深情。用自己的亮丽歌喉,唱歌,送给他们,引导孩子们用艺术手段表达岁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3、制作好卡片后,引导孩子们写好祝福的话语。 4、作品欣赏。 课题三 欢聚一堂 教学目标 1、学生有兴趣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舞蹈、服饰、绘画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岁世界多元化的了解和认同。 3、学习演唱歌曲《我愿做个舞蹈家》,体验节奏、力度的变化对歌曲表现的作用。 3、学会在玻璃上做画,并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世界各地联络方式的资料(文字、图片、录象等)。 2、歌曲《我愿做个舞蹈家》的录音带和各种打击乐器。 3、玻璃、颜料、画笔。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歌曲《我愿做个舞蹈家》 1、听赏歌曲《我愿做个舞蹈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叙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对西班牙的了解或想象。 2、请学生在朗读、演唱时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指导学生创造适合于为歌曲伴奏的固定节奏,进行表演。请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异国风情的舞蹈表演。 3、让我们来合作,尝试运用轮唱的方法将歌曲内容说一说、奏一奏,再听一听。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与体验两声部合作的效果,为合唱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欢聚一堂 1、师生共同分析不同国家、民族舞蹈表现有何不同? 2、教师就不同国家的舞蹈分别进行欣赏、教学,感受其节奏、韵律,体验形体美,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大胆表演。 3、手工制作,相互装扮,五大洲小朋友欢聚一堂,唱起来、跳起来。 三、玻璃上的创作 1、用颜料在玻璃上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外国小朋友形象。 2、相互评价。 第五单元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9课时) 课题一 流过家乡的小河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体验家乡小溪和小河的幽静、秀丽的自然美,有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感受我国民间音乐旋律,学习用接唱、对唱形式表现歌曲《浏阳河》,并尝试用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容,体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3、能从描写小溪和小河的文学、美术作品中,感受语言、色彩、曲线的柔和、秀丽、幽静的美感,并喜欢用诗歌、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小溪与小河的自然美。 教学准备 1、有关小溪的图片、照片资料。 2、有关小溪、小河的文学作品资料及配乐朗诵《小河》的录音。 3、《门前有条小溪流》、《浏阳河》歌曲音像资料。 4、描绘小溪、小河的美术作品和学生表现小溪、小河的美术材料与工具。 5、有关我国民间舞蹈的VCD光盘。 6、供学生跳舞的扇子、手绢、红绸等道具。 课时:3课时(其中一课时作为作业绘色)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小溪静静流 1、谜语导入: 教师用谜语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条带子长又长,弯弯曲曲闪银光,一头扔在大海里,一头搭在高山上。(谜底:江河) 2、播放小溪、小河的音像及小河流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小溪小河的自然美,启发学生用语言或身体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情景? 4、欣赏诗歌《小溪流》,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拟人手法的情趣美。 5、学唱歌曲《门前有条小溪》,感受五声音调音乐的清醇及抒情性三拍子音乐的美感,体验歌中的诗情画意和对叫乡小溪的赞美之情。尝试读谱视唱时,可先联系节奏的准确,采用手拍节拍,口念节奏的形式,之后在按节奏长旋律,还可按分组接唱的形式,感受歌曲的乐句划分。 6、歌唱表演:引导学生舞动各类轻柔的道具。表现小溪蜿蜒流动的自然景象。 活动二:小河美如画 第六单元 雨中情(8课时) 课题一 一把小伞圆溜溜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小伞花》,引发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结合自己曾经在雨中的的经历,画出自己喜欢的“小花伞”。 3、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制作伞的方法,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小花伞”。 4、通过绘画制作与我们有过“雨中情”的小花伞,唤起我们的友情,激发我们合作、关心、交流、共享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1、歌曲《小花伞》的独唱或合唱的录音带、光盘资料等。 2、绘画、粘贴、制作伞的工具材料等。 3、有关伞的资料、故事、图片。 课时:3课时(其中一课时作为作业绘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小花伞我亲爱的朋友 1、猜谜语 一只多角亭,没窗又没门。 亭外挂珍珠,亭里没人行。 (猜一生活用品) 2、大家说说伞的功能、形状、颜色、图案,先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全班性的交流。 3、每个人在使用伞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很多有趣或难忘的故事。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故事,并喊上几个同学表演出来。 4、启发学生绘声绘色联想不同地域的伞,所见过的伞,用过的伞,形成情境,启迪表现欲望,培养学生倾听、表演。 活动二 “滴滴答答”雨中情 1、欣赏歌曲《小伞花》,问:请问小歌唱家唱了一些什么内容? 再次欣赏歌曲,感受并描述歌曲旋律的清新、明快、优美与欢畅。 2、听赏学唱歌曲〈〈小伞花〉〉,待学生对歌曲旋律、内容有所感悟之后,引导并启发学生就歌曲的音调、色彩、节奏、情绪、风格、歌词、表情记号等进行讨论、了解认识和练习,深化感受艺术要素。 3、师|:我们还可以用歌曲编故事,想像如何表现三个娃娃的情感和形象? 4、演演《小伞花》的故事情节,教师应该强调表演向更伸层次发展,强调故事的情节,表演者的表情、语言、对白等。 第二课时 我做的小伞真漂亮 1、通过阅读资料、观察伞的形状结构、欣赏图案、了解绘画步骤、技法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和学会一种自己喜欢且能够独立完成的伞的绘画或剪贴,然后进行交流、欣赏、评价。调动学生的情绪,启发他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所见过的花雨伞。 2.、老师启发学生,每个同学用一张纸进行折叠,看怎样能够折出四角、六角和八角边,然后相互交流折叠的经验。 3、鼓励学生创作“你心中的小雨伞”的图案,让学生自己设计、选择所喜欢的花雨伞的结构(四角边、六角边、八角边),画出基本形状后,就可以设计“我的花雨伞”了。 教学评价: 鼓励每个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展示自己设计创作的作品,请每个人用简单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作品的构想。 课题二 风雨同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雨中》,感受和挖掘歌曲的人文内涵,启发学生用艺术的真情表现友好的情感。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演、歌唱能力,使学生即景生情自然的参与舞蹈的学习与创作和表演活动,并体验其创作和表演的快乐。 教学准备: 歌曲《雨中》、《小伞花》的录音带、光盘等。 课时:2课时(其中一课时作为作业绘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雨中的你和我1、柯达伊手势复习,并且尝试进行分声部练习。 2、听赏二声部合唱《雨中》,并且将这首歌与《小伞花》进行对比,引发孩子们对歌曲的兴趣,并引导孩子们发现这首歌曲的合唱与平常不一样,因为有领唱和齐唱。然后分析歌曲的情绪、节奏、声部、风格,唱好二声部的配合等等。 3、结合歌曲,认识、理解、练习、掌握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如歌曲情绪、强弱、音色、速度、表情记号等。 活动二: 1.虚拟或模仿雨中人物动作情景,分组讨论表演方案,如“风中的撑伞人”、“小雨中散步的撑伞人”、“陌路共伞相识的一对人”等。启发学生从风声、雨声及人物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面进行创作表演。 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体验、感受到的有关花雨伞的故事,体验友情关爱的情感。用不同的声调、速度、感情朗诵《小雨伞》的诗句:“谢谢你,小雨伞,为了给我遮雨点,淋湿了你那美丽的花衣衫。” 3.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创作、表演花雨伞的故事,学生在共同参与中能逐步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部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关爱的精神。 活动三:各种各样的伞 1、收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图案的伞,进行比较分析,说说其图案、工艺等。自己动手做一做最简单的伞,或举行伞的艺术展览、表演等活动。 2、观察、寻找生活中与“伞”有关的事物,如伞型的植物、建筑、食品、日常用品等。 教学评价: 关注每个学生的表演、意见和创作,特别对不爱表现的学生,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演。 可将他们的演唱、表演等录象或照相,存入档案并在合适的场合播放、展出。 第七单元 民族乐器的传说 课题一 来自草原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生在听《马头琴的传说》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结合欣赏马头琴的乐曲及蒙古族的民歌与风光,了解蒙古人民的风俗、传说、乐器及各种艺术形式。 学唱歌曲和欣赏乐器以及创编故事剧等活动中,学生能够对乐器的造型和材料有深刻地认识。 教学准备 马头琴的传说资料、图片资料或实物。 马头琴的音乐录音带,蒙古族民歌的音乐录音带或CD光盘及蒙古风光图片。 美术材料和工具,如图画纸、铅笔、油画棒或彩色水笔。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引导(草原上动人的传说) 在马头琴演奏的背景音乐下,和学生一起聆听故事《马头琴的传说》,观察马头琴外型结构的特点。 活动二:我们的乐器朋友 悠扬的马头琴声好象自远方来,是马儿在向主人倾诉?还是主人在倾听马儿的哭泣?说说马头琴乐器的音色有哪些特点? 选择一段二胡演奏的片段,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别和感受马头琴的独有音色。 活动三:画故事 根据传说,分小组合作或个人用连环画的形式,完成一组绘画作业。故事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的意图进行改编。 儿童装饰画的表现一般可以启发孩子们在画面的构图上么形态布局饱满,少留空白。在色彩的运用上启发孩子们多用对比色进行着色,颜色色块的大小么有意识地处理。突出故事情节,启发孩子们运用夸张和变型的方法进行构图。 活动四:看看我们的作品 老师挑选几幅作品请学生讲述所表现的是故事中的哪些场景,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活动一:欣赏引导 在绿色的草原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勤劳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他们用这些美丽的乐器,演奏出动听的乐曲。在这个单元里我们要学习蒙古族、瑶族和彝族的三种乐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乐器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单元页上摆放着三个民族和三种乐器的图片,你能分别指出来吗? 活动二: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他们是游牧民族,靠放牧为生,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哪里有青草,就在哪里居住,因此他们的房子也是可以移动的蒙古包。所以我们称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请同学们交流查到的关于蒙古族的一些知识。 活动三:学唱歌曲 请同学们一起听赏或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感受乐曲节奏所表达的情感,是欢快还是忧伤,是热情还是冷静?引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歌唱。歌曲唱会后再唱唱乐谱,进行由音及形地学唱乐谱,并请学生共同分析歌曲中出现了几个音级,属于什麽调式。 教师根据歌曲,讲解一些人声的分类。 活动四:我们在马背上驰骋 欣赏蒙古舞蹈,体会夸张而强烈的动作和节奏。 回忆以前艺术课学习过的蒙古族舞蹈动作,结合课堂上的欣赏,请学生分组模仿其中的动作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演给予评价。 评价教学: 对学生在连环画创作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善于合作绘画的同学要多鼓励。 挑选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大胆展示的学生为大家做演示,并请大家从舞蹈的动作、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价。 课题二 瑶族敲起“郭咚郭” 教学目标 学生欣赏瑶族民间乐器长鼓演奏的乐曲。 欣赏长鼓的造型,聆听长鼓的传说,学习舞蹈长鼓舞,了解瑶族的文化生活传统。 能够在感受打击乐节拍和民族传统舞蹈的过程中,对民间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形式美感有新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准备 瑶族长鼓、长鼓舞的音乐录音带或CD光盘与资料片。 瑶族长鼓的传说资料和风光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引导 欣赏瑶族长鼓打击乐曲,学习节奏打击,并运用桌子、身体等不同的声音组合练习(由简单到复杂)。 活动二:欣赏《瑶族舞曲》 听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片段。乐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开始是八小节舞蹈性的引子。这个徐缓的引子由中阮、低阮和大胡、低胡模仿着长鼓的节奏轻轻地拨奏出来,仿佛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在鼓声中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 在长鼓的节奏中,音色明亮的高胡奏出乐曲的第一主题。优美抒情的主题,犹如一位美丽的姑娘翩翩起舞。 听赏《瑶族舞曲》的主要段落,按照教材中《瑶族舞曲》的乐谱,视谱歌唱。结合听赏,体会这两段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并讨论说说是哪些音乐要素使它们产生区别(例如节拍、速度、音色等)。 活动三:一起跳起来 赏瑶族长鼓舞,尝试着学习其中片段的舞步、表演动作。 结合《瑶族舞曲》学跳瑶族的黄泥鼓舞。 舞蹈与节拍结合:拍打身体不同位置发出不同的声音打出节奏、结合舞步,排列对形,形成了集体舞的形式。 第二课时 活动一:欣赏:美丽的瑶族 结合音乐欣赏瑶族的风光图片。 活动二:瑶族英雄--冬比 聆听瑶族“郭咚郭”动人的传说,知道什麽叫黄泥鼓,说说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请同学讨论为什麽用长鼓来纪念冬比(冬比是传说故事中的主人)? 瑶族英雄--冬比(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瑶族人受到其它民族的欺负,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有一个叫冬比的小伙子,带领瑶族人民起来反抗,他英勇善战,取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后来,在将外族赶出瑶族居住区的一场战争中,冬比不幸牺牲了,瑶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他们用毛巾包住头部,插上白鸡翎,代表冬比常用的宝剑;又用他们居住的山林里的梧桐木,做成长鼓,这种鼓敲击时,会发出“咚比、咚比”的声音,瑶族人民就用长鼓发出的声音,使人们世世代代都记住他们的英雄冬比。 活动三:演一演 每个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与合作,根据传说故事的结尾,展开想像,分小组创编短剧,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评价: 让学生欣赏乐曲时是否认真感受,能否体验民间乐曲旋律的特点。 学生能否就瑶族的文化、艺术、习俗等方面提出有见解的问题。 学生的绘画和表演活动是否有创意,能否进行自我评价和正确评价其他同学。 课题三 叶笛声声 教学目标: 学生在欣赏树叶吹出的美丽动听的歌声同时,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生聆听树叶留给苗族人民的动人故事,在讨论中明白只要处处留心,万物都可以传情。学生也能尝试吹吹树叶,学习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创造。 教学准备: 有关树叶吹奏的乐曲。 有关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如树叶、小草、纸片等。 叶笛的传说资料。 美术材料和工具:剪刀、胶水、卡纸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 活动一:神奇的树叶 欣赏树叶吹奏的乐曲,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听辩,自己分析。 欣赏课本中《小鸟在歌唱》的图片,听赏俞德容的诗歌《吹笛》,从诗歌中感受融融的绿意。闭上眼睛,听着叶笛吹奏的乐曲,好象自己的口中,也衔着一片树叶。耳边吹过清风,嘴里满是清香,让那绿色,随着声声的叶笛,绿了风、绿了雨、绿了云。 让学生上台来实验,看看可以找到几种吹响树叶的方法。 练习吹奏的技巧,并思考还有什麽可以代替树叶吹出声音? 尝试着用叶笛吹一首自己熟悉的歌曲。 活动二:绿色啊,你铺满我的纸面 聆听故事《叶笛的传说》。 采集各种不同的树叶,利用各自的肌理和形状,运用树叶拼接的形式将故事的内容创作成美术作品。 学习运用不同材料的创作方法,想想看,还有什麽材料可以用来美术表现? 活动三:看看我们的作品 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活动。 第二课时 活动一:画中也有声音 结合教材中所选的摄影作品,感受有声音吗?你能用声音表现这个画面吗?还可欣赏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声音在林间流淌》,说出作品其中的特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我的声音会画画 根据感受,选择一种自己认为适合的声音,用声音将画面表现出来。这项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联想。 活动三:大家来表演 安排学生采集不同厚薄的树叶,自制成叶笛,配合这音乐分小组进行叶笛伴奏活动,轮流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活动四: 课后将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写出来,存入艺术档案夹。 可选择教师用书中的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学生进行单独或集体朗诵,用叶笛的吹奏作配乐。 教学评价: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相互协作,查找资料,是否具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在吹奏表演时是否表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否有个性。 能否对故事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第八单元 辛勤浇出幸福花 课题一 让我露一手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家庭生活中的相关经验,以艺术化的方式再现家庭劳动生活的情境,亲身体验父母做家务的辛劳,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主题性的手工制作。 教学准备 本课所需的美术工具与材料。 家庭劳动的相关录像带。 有关家庭生活的歌曲、录音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引导 播放一段学生自己准备的家务劳动的录像,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家中都能帮助爸爸、妈妈做些什麽? 活动二:讲故事 1、教师讲一个老革命家劳动的故事,然后分组讨论,每个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并选派代表发言,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自己想到了些什么? 2、讲一讲自己家中有趣的劳动小故事 活动三:演一演 观看录象中表现家庭劳动的场面(擦玻璃、做饭、洗衣服、扫地、擦地、切菜)。学生分组以舞蹈的形式表演做家务的情景,教师突然喊停时,大家做一个静制的造型,学生互相观察动态,感悟艺术与生活。 活动四:劳动真快乐 学生以自己经历的家务劳动的小故事为蓝本,分组表演家务劳动的小话剧。看一看哪一组学生的作品最丰富,哪一小组的表演最生动。 第二课时 活动一:欣赏引导 课时二:劳动真快乐 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将制作好的作品放在一起,按角色进行相互评价,说说做了什麽菜,用了什麽方法,并说说此时此刻的心情。 教学评价: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和创意,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生活。 学生能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丰盛的“宴席”,对学生在表演、制作中出现的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要大力表扬。 教学思路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后帮父母做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并能向父母说出其中涉及哪些艺术要素。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课题二 羊毛剪刀咔嚓嚓 教学目标 学生欣赏表现劳动的绘画作品,听赏和学唱不同地域表现劳动的歌曲,聆听劳动快乐的旋律,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在现劳动与艺术的联系。 能够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并能用自编的舞蹈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教学准备 有关劳动的舞蹈影视资料、歌曲录音资料。 学生活动所需的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引导(劳动源于生活) 欣赏中外美术家表现劳动的绘画作品,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欣赏关于劳动的舞蹈资料,如壮族的扁担源于春米的劳动生活,流传于福建的采茶舞等。从绘画作品和舞蹈欣赏中,感受美术、舞蹈与劳动之间的联系及劳动与艺术的联系。 活动二:地理小知识 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查阅的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特产、图片、文字资料、照片、特色建筑等)。 活动三:学唱歌曲 学习歌曲《剪羊毛》。 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感受音乐是如何表现的。运用儿歌的朗读形式学习歌词,配合着听唱和看谱歌唱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演唱哪些地方有困难(如八度音程大跳,附点式学唱歌曲。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演唱哪些地方有困难(如八度音程大跳,附点音符的节奏等),和老师共同商议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会唱后伴随歌曲表演。 这首歌不仅表现了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选择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用轮唱、表演唱、接唱等演唱形式歌唱。 活动四:为歌曲配画、伴随着《剪羊毛》的歌曲,学生画出或制作剪羊毛的劳动场面。 第二课时 活动一:小小展示会 每个小组搜集一些关于毛线制作的艺术作品,举办一个小型展示会。 活动二:劳动创造快乐 全班同学合作进行美术创作,表现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剪贴画,也可以手工制作立体的富有创意的毛线艺术作品。并自己编个小故事,讲一讲。 活动三:看看我们的作品 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活动。 教学评价: 鼓励同学们选择一段合适的音乐,结合平时曾经有过的劳动经验,编排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将自己创作的劳动绘画作品布置在教室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课题三 小树快快长大 教学目标 本课题通过组织学生给小树浇水和对有关植树活动的回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借助艺术的形式,再现学生的劳动与生活。 学生到校园里亲身体验,并观察画出为小树浇水的场面。通过植树歌曲的学习,能够用明朗、轻快的歌声表达为小树浇水的快乐,唱好二声部的配合。 尝试分角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在合作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有关植物与环保方面的影视资料。 2、学生植树活动的影视、图片资料。 3、本课所需的美术用具及表现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配乐朗诵。 迎着和煦的清风,走过弯弯的校园小路,前面是那排高高的白杨。听妈妈讲,那是他们亲手把他们栽上。今天它们站在那里给我们遮风,乘凉。小朋友一起来,把新的小树栽上,让我们和小树一起快乐成长。 活动二:和小树一起快乐成长 学生在大自然中为小树浇水、松土、捉害虫等。在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播放歌曲《小树快快长大》,让学生在歌声与快乐中体验劳动的喜悦与快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劳动活动中的细节与情节。组织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树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巨大益处。让学生畅谈自己都有过那些与树木的亲密接触。 活动三:《快乐的小园丁》 完成美术作业《快乐的小园丁》。如教师组织学生运用速写的形式写生,以动态为重点,人体的结构、比例可做简单介绍,鼓励运用多种形式完成作业。(如色纸上的线描,钢笔、铅笔、毛笔不同工具的运用。) 活动四:看看我们的作品 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活动。 第二课时 活动一:欣赏引导 从植树节的相关知识切入,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进而联系到本单元的劳动主题。 活动二:讲故事 1、看故事,读故事。 2、请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合作讲述关于小树的故事,比比看看哪个大组讲的最生动。 3、分组讨论,每个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并选派代表发言,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自己想到了些什么?。 活动三: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小树快快长大》。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旋律起伏,找出歌曲中哪些地方运用了重复的方法,例如乐汇之间的重复,乐句之间的变化重复,节奏、音调的重复等。并认真唱好二声部的配合。 在熟练演唱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创编动作表演。教师可与学生一同参与表演,注意培养学生在集体中合作精神,表演后进行自评和互评,学会相互欣赏和交流。 活动四:记录植树情景 通过影视资料向学生展示有关植树活动的情景。师生一起给自己的植树活动录像配上合适的乐曲。 教学评价 肯定同学们的劳动热情,对在活动中认真观察、细心体验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学习中的真情流露要细心的呵护,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 学生能准确地歌唱歌曲《小树快快长大》。 学生能完成表现植树场面的绘画作品。 第九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课题一 聂耳和小报童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和作品,了解艺术创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唱好《买报歌》,感知《码头工人歌》中三连音节奏的表现意义。 3. 听赏和感受音乐家聂耳的其他音乐作品,能够根据《码头工人歌》的内容和同学们合作表演。 教学准备 1.有关聂耳的生平和音乐作品《卖报歌》,《码头工人歌》等CD光盘。 2.表演活动的自制道具。 3.美术创作的工具和材料。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引导 观看主题页,引出新单元《艺术家的故事》。 观看电影《聂耳》片断。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气氛,特别是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的激情。请大家说一说,这段熟悉的旋律的作品名称叫什么?你为什么这样熟悉它?电影中的主人是谁? 活动二:讲故事(我所知道的聂耳)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聂耳的有关资料。教师展示聂耳的照片,同时聆听歌曲《买报歌》,介绍聂耳创作《卖报歌》的历史背景和故事。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小朋友们都会唱的歌。 2、请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合作讲述聂耳的故事,比比看看哪个大组讲的最生动。 3、分组讨论,每个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并选派代表发言,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自己想到了些什么? 活动三:学唱歌曲:(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学唱《卖报歌》。说说自己对《卖报歌》的理解,体验和感受歌词所表达的情绪。歌曲所表现了艰辛中的乐观和自豪,大家应该有感情地歌唱。 引导孩子们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律动唱,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准、歌词、节奏准确后加进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进行反思。 活动四:演一演 每个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与合作,商量如何根据这个歌曲的内容进行编排,分角色表演。 分小队到街头体验卖报纸的生活,并写作文谈感想。 第二课时 活动一:小小展示会 每个小组搜集一些关于聂耳的资料,举办一个小型展示会,将自己知道的聂耳其他的音乐作品和同学交流。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对聂耳的了解。 欣赏画面,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家聂耳短暂的一生,以及他为我们留下的作品,并展开讨论。 活动二:聆听聂耳 听赏歌曲《码头工人歌》,根据《码头工人歌》的内容,分组进行情境表演。 继续欣赏聂耳另外作品《卖报之声》和儿童歌曲《小工人》,《小野猫》等,对聂耳这个人物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活动三:庄严的国歌 听赏《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活动四:我为聂耳叔叔画幅相 大家讲述聂耳与小报童的故事,并表演出来。 根据大家对聂耳的了解,结合他的作品,为聂耳叔叔画幅相。 活动五:看看我们的作品 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活动。 教学评价 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给予充分肯定,注意每个学生在演唱中音准表现,分小组进行试唱的表演和评价。 课题二 坐出荷叶满池塘 教学目标 1. 对齐白石生平、故事、趣闻、艺术作品进行初步了解与欣赏,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蕴涵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拓展自己的生活经念,进一步提高审美情趣。 2. 在参与性的水墨游戏中、学生能够在对艺术大师的作品充分感知、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有个性的创造表现,发展自己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有关艺术家齐白石的生平介绍和美术作品等。 2.学生美术活动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3.古情曲《高山流水》CD光盘、录音带、录音机、多媒体等。 第一课时 活动一:听故事《齐白石爷爷画荷》 听故事。请学生讲述《齐白石爷爷画荷》的趣闻,同学们讨论这个故事的含义,从 绘画的创新思维这一角度,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美术表现能力和想法进行反思。 活动二:演一演 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模仿《齐白石爷爷画荷》故事中情节,尝试使用脚、手、臂等体态部位进行创作。采取多人组合的形式集体完成作品、也可以同时手脚并用,再加上绘画工具的应用,使作品更加丰富,包括绘画纸张的使用也应该启发学生多渠道寻找自己身边的材料,例如利用废旧报纸平铺在地上,用手或脚蘸不同的颜色,进行踩、按的形态组合。 活动三:小小展示会 每个小组搜集一些关于齐白石的资料,举办一个小型展示会,将自己知道的齐白石其他的国画作品和同学交流。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对齐白石的了解。 聆听古琴曲《高山流水》同时欣赏齐白石的作品,分组讨论。对艺术作品发表看法寻找作品中意境体会的通感。 活动四:小创作 启发学生尝试利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组合创作。因地而宜进行创作,比如在河边捡回不同形状的小石子山坡上的野果,不同形状的树叶,麦秸杆,玉米皮等材料进行创作。城市的学生可以采用废旧报纸、画报纸、旧纸箱板、废弃饮料桶、绳子、碎布头、毛线等进行创造。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教材中同学的作品和表现形式,尝试采用个人有创意的手法来表现作品主题。 活动二:练习画国画(建议练习2课时) 从画国画的墨色,以及笔法着手,先练习画“麻雀”、“蜜蜂”,然后学习临摹齐白石老人的荷花图。教师可以予以示范。 教学评价 1.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同学之间富有个性的创作进行互评和鼓励。 2. 在感受齐白石爷爷作品的同时,聆听古琴曲,体会和描写自己的感受,大家进行相互评价。 课题三 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 欣赏著名的交响音乐童话《彼得与狼》,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故事和情感,初步了解俄罗斯的著名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 2. 了解西方音乐和乐器,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增进对艺术学习的综合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活动:看!我们表演的《彼得与狼》 1、提前布置学生自己查找关于音乐童话《彼得与狼》的相关资料。 2、根据童话《彼得与狼》各个角色制作不同的头饰或服饰,在音乐的伴奏下采用哑剧的表现形式共同表演这个童话,注意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形象的表现音乐内容。 3、在音乐听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画出音乐童话剧中故事(情节或者是其中的人物和乐器)。 课题四 毕加索的和平鸽 教学目标 1、艺术大师毕加索极其作品,感受现代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逐步丰富自己的审美视角。 2、能够根据自己对毕加索作品的理解,采用适当的工具、材料形式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 1、毕加索作品的艺术作品和生平资料的光盘、录象带。 2、有关二次世界大战或战争的图像和资料。 3、故事《毕加索的和平鸽》等文字资料。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毕加索小档案 按排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在各小组里讲述所了解的毕加索,小组汇总大家的意见,选派一名同学在班里发言。 活动二:讲故事 教师展示毕加索的著名作品《和平鸽》,请同学讲述《毕加索的和平鸽》的故事。 活动三:欣赏作品 欣赏毕加索的其他线描作品,例如《艾玛》,尝试着用线的组合形态的透明方式画自己想要表现的物体,或由老师设立一个主题,学生进行线描创作。 活动四:“我和大师比一比” 展览会“我和大师比一比”。将学生的线描作品在学校里巡回展出,并收入自己的艺术档案夹。 第二课时 活动一:战争与和平 播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录象片,让学生对战争有初步了解和感受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小知识(为何鸽子象征和平呢) 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讨论毕加索在面对战争的灾难和破坏时所表现出的一个艺术家的正义感,展示毕加索的《和平鸽》。 活动三:“我和大师比一比” 欣赏毕加索的代表作品《格尔尼卡》,了解这副作品相关的背景情况,对这一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尝试着对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身边的纸张,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剖析立体派绘画作品的头部形态,理解毕加索为什么这样表现。 教学思路拓展 1、初步了解、听赏与毕加索同时代著名的音乐家作品,探询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相通的艺术要素,对现代艺术相互融洽、影响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2、欣赏毕加索其他作品《镜子里的女人》,根据感受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按照毕加索的表现形式,自己创作一副“镜子里的我”。 教学评价 1、注意从艺术作品的多元性方面看待学生的作品,为学生美术表现。 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誓愿、素养的提高提供更大的空间。 2、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中,让爸爸、妈妈欣赏并评价作品,提高家长对艺术学习的理解和认识。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讨论,使学生感受春天,了解春天,并能用绘画和歌唱表演的形式表现可爱的春天,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学唱歌曲。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歌唱表演。(如创编情境、舞蹈表演、打击乐伴奏)。 3、通过自制打击乐器模仿小雨沙沙的声音,为歌曲伴奏,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节奏感的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喷水壶、录像机、录像带、沙锤。 设计理念: 艺术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是在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基础上构建的一门新课程,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本课是从音乐切入的艺术课,让学生在欣赏、节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让孩子们在歌唱描述春天的歌曲中体验春天的美丽景色;并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艺术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音乐《嘀哩嘀哩》的伴随下,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步入教室,然后师生围圈坐好。 二、“说”春天 1、描绘春天的美。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的变化,你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吗?(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 生1:树木长出新的嫩叶,大地绿了,花儿开了。 生2:天气暖和了,不用再穿上厚厚的衣服。 生3:冬眠的动物醒了,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嘎嘎叫。 生4:春天常听到很大的雷声,常下雨。 生5:春天可以养蚕。 2、师: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浇花的压力水壶,在空中喷水),你们感受到了春天里的什么了?(小雨) 师:你能模仿一下春天里小雨的声音吗? 生1:嘀嗒 嘀嗒„„ 生2:沙沙沙 沙沙沙„„ 生3:刷-刷-„„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春天美丽的景色。再引入主题“春雨”,并通过模仿小雨的声音,初步感受xx x |xx x |的节奏。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练节奏 1、师:同学们,今天啊,有一滴小雨点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为大家唱一首歌,你听:(课件展示卡通形象“小雨点”和下面的节奏) 2/4 x x | xx 0 | x x | xx 0 :|| 师:谁能用“沙”来模仿一下,唱一下小雨点的歌。 3、学习反复记号。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小雨点”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们新朋友――反复记号。 (课件展示)║: :║ 儿歌:四条竖线站两边,两边各有两个点,如在歌中看到它,请你再来唱一遍。 师:小朋友你也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4、教师模击节奏[二] 2/4 xx 0 | xx 0 | xx xx | xx x0 :|| 师:谁也来试一下! (学生用自制的沙锤试打节奏〔二〕) 〔评析〕:艺术课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本环节的教学借助多媒体,用卡通形象“小雨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唱节奏”和用自制的沙锤打节奏,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音乐知识的学习设计成动画儿歌,改变学习内容单 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什么是反复记号及它的用途。 四、春之歌 师:在花瓣飞舞、柳叶飘扬的季节里,春姑娘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旁,她还带来了许多它的好伙伴,花儿露出了笑脸,草儿伸直了懒腰,鸟儿呼唤着小河也快快融化,就连小雨也迫不及待地唱起了欢快的歌,你听—— 1、课件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同时播放一些有关天春天大自然景色的画面。 2、轻声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在基本熟练后,提示学生“沙沙沙”处要轻巧准确,“在说话”处略强,分别感受体验力度强、弱的对比。) 3、师:这美的春天这么及时的春雨,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歌唱这春雨呢? 生1:我觉得要用很欢快的心情来唱。因为种子喝了这雨水是多么快乐呀。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沙锤为歌曲伴奏吗? (学生边唱边伴奏。) 师:你觉得《小雨沙沙》这首歌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色?你能用身体来表演出来吗? 生1:这首歌描写了春天下雨时的景色。 生2:还讲了种子在说话,它们要发芽要长大。 师:你能模仿一下雨怎么下的和种子怎么说话吗? 生3:这首歌还讲了春天下雨,种子很高兴,因为有了雨水它们才能出土才会长大。 师:谁来模仿种子怎么出土的? 师:模仿得可真像!真是一个小小表演家。请小朋友们都来当一当“种子”,在歌曲中舞起来!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 〔评析〕:这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浓浓的艺术氛围,开启学生的多种感知通道,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去体验春天的美,去感爱“种子”的心情,去表演种子的各种动作。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五、用线条画一画 师:“你能用什么颜色和线条表现出这首歌曲吗?”让学生学习借助于线条、颜色加深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学生作画。课后在班里的小画廊展示。) 〔评析〕: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对这首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用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这也是艺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总评: 本节课注重体现“新课改”中“艺术与生活”,聆听、观看和分辨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的艺术要素(如点、线、色彩、节奏、音高、音色等),并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艺术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自主教学、活动教学、互助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为主线,将音乐、美术、戏剧表演融为一体,使艺术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二年级书法艺术 第十六课 左邻右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判断左右结构的汉字,并注意各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 2、使学生重点掌握上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要领,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的书写实践中。 3、培养良好是书写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偏旁,回忆偏旁的书写特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左右结构字的规律.3、比较左右结构字不同点 二、新授 (一)左右等宽 1、认识四个左右等宽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新、故、群、欲。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新、故、群、欲。 (二)左瘦右胖 1、认识四个左瘦右胖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任、情、狗、语。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任、情、狗、语。 (三)左胖右瘦 1、认识四个左胖右瘦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刻、歌、引、都。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刻、歌、引、都。 (四)左小右大 1、认识四个左小右大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林、双、朋、从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林、双、朋、从 (五)左上提 1、认识四个左上提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胡、听、晓、岭。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胡、听、晓、岭。 三、练功房 1、照着样子写一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我来露一手。 五、评一评 1、展示优秀作业。 2、表扬进步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判断左中右结构的汉字,并注意各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 2、使学生重点掌握左中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要领,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的书写实践中。 3、培养良好是书写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左右结构字,回忆左右结构字的书写特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左中右结构字的规律.3、比较左右结构字和左中右结构字不同点 二、新授 (一)学习左中右结构字 1、认识五个左中右结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树、辩、街、晰、谢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胡、听、晓、岭。 (二)学习规律 1、学生发现规律。 2、教师小结规律。 3、规律:左中右、都变瘦、分高低、巧结构。 (三)练写生字 1、各自试写一个,再分组交流。 2、汇报自己的书写体会。 3、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好的字,并介绍经验。 4、教师组织学生语言,并小结 三、练功房 1、照着样子写一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我来露一手。 五、评一评 1、展示优秀作业。 2、表扬进步学生。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的合体字,并掌握它们的书写规律。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特点,结合插图进行讲解,书写要领尤其要讲解清楚。 第十七课 楼上楼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判断上下和上中下结构的汉字,并注意各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 2、使学生重点掌握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汉字的书写要领,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的书写实践中。 3、增强学生对汉字形体美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是汉字,学生回忆书写特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字的规律。 3、比较左右结构字不同点。 二、新授 (一)上下结构 1、认识八个上下结构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吴、花、昌、炎、冒、全、基、伞。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吴、花、昌、炎、冒、全、基、伞。 (二)上中下结构 1、认识四个上中下结构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燕、喜、靠、意。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燕、喜、靠、意。 三、练功房 1、照着样子写一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我来露一手。 五、评一评 1、展示优秀作业。 2、表扬进步学生。教学反思: 关于“评一评”,本课的选字,书写难度稍大,学生联系后,教师要从整体结构上进行评价,只要基本端正,上下搭配合适即可。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第十八课 家里家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判断两面包围、三面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并注意各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 2、使学生重点掌握两面包围、三面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的书写实践中。 3、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增强对汉字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是汉字,学生回忆书写特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面包围字的规律。 二、新授 (一)两面包围——左包右 1、认识八个两面包围左包右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度、扁、虎、病、毯、迁、延、赵。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度、扁、虎、病、毯、迁、延、赵。 (二)两面包围——右包左 1、认识四个两面包围右包左结构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栽、式、武、句。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燕、喜、靠、意。 三、练功房 1、照着样子写一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我来露一手。 五、评一评 1、展示优秀作业。 2、表扬进步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判断两面包围、三面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并注意各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 2、使学生重点掌握两面包围、三面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的书写实践中。 3、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增强对汉字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两面包围结构是汉字,学生回忆书写特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面包围和全包围结构字的规律。 3、比较两面包围字不同点。 二、新授 (一)三面包围——上包下 1、认识三个三面包围上包下结构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同、风、问。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同、风、问。 (二)三面包围——下包上 1、认识三个三面包围下包上结构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凶、画、幽。 3、教师板演并小结 4、生书空写凶、画、幽。 三、练功房 1、照着样子写一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我来露一手。 五、评一评 1、展示优秀作业。 2、表扬进步学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判断两面包围、三面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并注意各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 2、使学生重点掌握两面包围、三面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的书写实践中。 3、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增强对汉字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两面包围结构和三面包围的汉字,学生回忆书写特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全包围结构字的规律。 3、比较两面包围结构和三面包围结构不同点。 二、新授 全包围 1、认识三个全包围结构的字,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囚、回、困。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教师板演并小结 5、生书空写囚、回、困。 三、练功房 1、照着样子写一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我来露一手。 五、评一评 1、展示优秀作业。 2、表扬进步学生。教学反思; “我来露一手”部分,除教材上提供的汉字外,教师也可以多提供一些包围结构的字,让学生练习。在学生进行归类时,再次提示书写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的汉字结构特点。 第十九课 字从生活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有趣的字例,了解一些关于汉字起源和演变的基本知识。 2、2增强学生对汉字形体美的认识,激起学生认识和书写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汉字表意特征的认识,向学生渗透从字形推断字义的识字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学生认真观察。 2、教师指导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汉字。 3、教师小结:像画一样的字就是象形字。 二、讲解 (一)学习象形字——刀、斤、瓜、虎、衣、眉。 1、展示汉字演变的过程。 2、引导学生了解造字方法。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生书空刀、斤、瓜、虎、衣、眉。 5、练功房——照着样子写一写。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习指事字——刃、本、上、下。 1、展示汉字演变的过程。 2、引导学生了解造字方法。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生书空刃、本、上、下。 5、练功房——照着样子写一写。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会意字——寒、采、休、析。 1、展示汉字演变的过程。 2、引导学生了解造字方法。 3、教师讲解书写要领。 4、生书空寒、采、休、析。 5、练功房——照着样子写一写。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我来露一手。 四、评一评 1、展示优秀作业。 2、表扬进步学生。教学反思: 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汉字起源和形体演变的基本知识,主要向学生讲解有关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构造方法。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绕开了以上文字学的概念,而是从具体字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知识,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十课 我们来办小书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一次完整的书法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艺术感受、书写实践和自我评价联系起来。 2、全面检验第一学段硬笔书法的学习成果,为第二学段写钢笔字、毛笔字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练习书法已经快两年了。现在比比看谁的字进步大。今天我们来办小书展。二:语文作业的具体要求 1、从以往的作业本中选出优秀的作品。 2、也可专门创作。 3、自己选择满意的作品。 三、做一个书法艺术档案夹。 1、教师将制作好的几分样品展示。 2、教给学生入录材料。 3、学生在课下完成。 四、参观书法展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书法展的作品,了解书法参展用纸的形式、不同是书写款式及书法的装裱格式。 五、书法展细节要求: 1、抄写精彩句段。 2本次书法展可以使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各种书写用具。 4、最好使用谁及漂亮的书法展专用纸进行书法创作。第二篇:艺术课教案
第三篇:三年级艺术课教案(下)
第四篇:《小雨沙沙》艺术课教案
第五篇:二年级下册书法艺术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