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素养的要求(共5篇)

时间:2019-05-15 07:1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教学素养的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教学素养的要求》。

第一篇:教师教学素养的要求

教师知识、教学素养要求

李沐慧 古代教师教学素养的要求:

中国的教育源远流长,以萌芽于唐代、推行于五代、至宋而大盛的书院讲学为例,学校的教师,大都为品学兼优且负有时望的长者,人品欠佳、仇人太多的人无论有多高的文化也无法被公学和义塾甚或私塾聘用。所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具备高风亮节,能够影响地方风俗并感化当地百姓。

《礼记》中对当时教师的素质的阐述,标示出中国古代的教师素质曾经有过的高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其实我们的很多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如我们的想象一样超越了古人。

本文就《礼记》中的一文《学记》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教师需具备一流的道德学识水准

《学记》为当时的国家设立了一个教学计划,提出了大学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程序,也是选拔教师的标准: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头四次考察(也就是七年时间)内容:1.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2.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3.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4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做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

《学记》认为:“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通过这样长期的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道德学识水准已达到了理想化的程度。

我们知道,先秦时期教育并不普及,名师如孔子,亦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成才率也不高,而其中“可以为师”的更没有几人。汉代专置五经博士,由他们任大学教师之职,道德学识水准要求极高,选拔也极严,全国仅十余人。《学记》还这样描述:“根据礼制,教师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应当说,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极为崇高的,很多方面甚至于已经超过了当时的政府官吏。这当然与教师所具备的道德学识水准紧密相关。

二、教师需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记》还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学记》论述了很多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为现代的教育学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诸如“预”的原则,及时施教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启发性原则,“相观而善”的原则等等,其思想的精华至今为教育工作者广泛运用。

具体地说《学记》要求称职的教师不仅掌握这些教学的基本原则,还要能根据这种原则而实施自己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教学有方:“诱导而不强牵;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另外,《学记》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指出:“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这里的“博喻”很不容易做到,现代的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教学科能随心所欲、旁征博引的并能恰到好处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也是不多见的。

还有,《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观而弗语”、“开而弗达。”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加以检查指点,启发诱导,但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学记》还认为“好的教师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要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讲课,要简单明确,精练而完善,举例不多,但能说明问题。”以《学记》的语句来形容当代的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似乎无须作多大的改动。

三、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记》把学生在学习上容易犯的毛病归纳为四种:贪多务得、孤陋寡闻、掉以轻心、遇难则退。这四种毛病,因人而异。《学记》认为教师要纠正他们的错误,必须掌握他们的学习心理。

《学记》还认为,教师应该知道:“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趋势;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这几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这样精辟的论述,都对教师提出了应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的要求,可以说这些要求已经超越了历史和时代,到如今依然实实在在,得到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认同。

引用文献:

《礼记.学记》

民国时期教师素质要求:

从数学学科教育方面看:

一、数学教育目标

民国时期的《初级中学算学科课程纲要》明确提出数学教育目的,包括使学生依据事理关系推求事物自然的结果、为自然科学提供研究工具、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用数学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初级中学算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训练学习关于计算和作图的技能,并希望学生能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明了数学之功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简单数学知识的同时,重视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和提高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极度落后,急需一些爱国有才之士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而正是这样对数学教师的高要求,使得数学教育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的建设储备了大量人才,如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苏步青、华罗庚等。

二、数学教材教法

算术教学中克服概念错误和计算错误的策略。算术教学要以儿童为中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要适应生活环境,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能够体现算数的实用价值。教师从学科分支的角度,将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方法的结构分为分科教学法和混合教学法两种。

《初级中学算学暂行课程标准》中涉及混合数学教学法的主要是:1.本科用分科教学,或混合教学,可由各校自己方便而实行;但混合教学时,不宜分裂各学科教学的时间,并要主意取材;2.混合教学,是把各分科的原理和方法合而为一,从而解决某个问题,或每个问题;3.取材:第一年应和小学算术衔接,加以扩充,并注重指引代数的基本观念;第二年注重代数的初步知识,随时和算术联络研究,并引出代数和几何的关系;第三年注重几何问题的研究引用分析法,使学生逐步探讨,并充分学习只是定理的引用和作图的方法,随时沟通数和量,于习题中选入适宜的数的计算题,并和代数联络了教学。

引用文献:

《初级中学算学科课程纲要》

现代教师教学素质要求:

教师的知识教学素质从结构上分析,应包括以下四个成分: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

一、教师的知识水平

教师的知识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也就是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即关于学生身心发展、教与学、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 1.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包括两个成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即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成果的认识和评价。2.教师控制点。

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的或内部的原因的倾向。一般说来,倾向于做内归因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结果上也更有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倾向于做外归因的教师则更可能怨天尤人、听之任之,在教学结果上也更消极。

3.对学生的控制。教师对于控制学生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教师可能主张极端家长制的做法,有的教师则可能倾向于民主制的作法。

三、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评价、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分为三大方面: 1.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与安排;

2.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四、教师的教学行为策略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衡量: 1.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明确;

2.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 3.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活动是否围绕教学任务来进行的; 4.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5.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总之,上述四种教师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教师素质的复杂系统。

以上是我对于教师知识教学素质历来的要求所作的总结。

第二篇:教师职业素养要求

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

一、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一种道德信念,它是以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它是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教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职业时,他才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培养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并为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一切。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终身献身教育,并用自己的智慧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和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热爱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的基本态度。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孔子所说的“爱之,能勿劳乎?忠言,能勿诲乎?”就是这个意思。

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在履行其培养人的职责时所产生的感情,它根植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发源于教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责任心,因而这种爱已经超出了个人情感的狭小圈子,而与整个社会事业联系在一起。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已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和实验所证明。那么,热爱学生对教师有什么要求呢?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这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学生。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学生,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正评价。

三、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个方面,是教师对待其所属的劳动集体的基本态度。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为了搞好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

团结协作就要求教师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节教师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

团结协作还要求教师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要善于肯定同事取得的成绩,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等。

四、以身作则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以及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参照对象。人们常说的“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教师完美人格的一种表现,这种完美的人格要求教师要带头践行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以身作则也要求教师要使用文明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教师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文明。语言美不仅要求语言要文雅,而且要健康、高尚、准确、生动、富有教育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修养上多下功夫。

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的仪表包括衣着、发式、教态等,都有较大的示范性,教师的仪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作风和气质。因此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和检点自己,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篇:《新世纪教师素养》

新世纪教师素养

新世纪教师的教育观

教育观念制约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的评价,涉及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

新的教育观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我觉得,作为新世纪的老师必须切实转变或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育人为本”。传统教育观念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书”,是把学生原来不具备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完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积累构建。新的教育观应该是以教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年的成长划由三维世界构成: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理解、融合,即学会生活;知识世界的认知、构建、积累,即学生学习;心灵世界的唤醒、感悟、完善,即学会做人。因此,传统的教育观只注意到学生三维世界的一个方面,其偏颇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给予,即通常所说的“育人”,对学生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关键作用。所以,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2.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调查显示,在厌学辍学的学生中,有大量的学生不是因为经济困难。这部分学生存在着的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是造成厌学辍学的心理因素。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之母”曾激励多少人从失败走向成功。然而,对于一个心理、生理、价格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走出失败的阴影却是不易的。如果让孩子老是处于失败的阴影之中,他们永远看不到阳光。而成功教育能使孩子找回自信,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追求成功的心理动机得到强化,形成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这就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能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把对孩子的批评、指责改为表扬、鼓励,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甘甜。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

曾经有个说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它和“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一样,都是强调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好的。

国家总督学柳斌这样说过:“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学生,有的只是你对他的教育的不当,培养的不当。后来为什么会有很多差异呢?那是环境熏陶促成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人们常用“桶”和“碗”的关系来比喻师生关系,即“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的说法。由此而产生的评价体制也就必然以学生的“碗”接没接到水、接了多少水为标准。这样只用一个模子去铸造学生,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自然就会把在这一领域不够突出的学生视为“差生”,尽管他在其他领域可能会很优秀或大有可为。

所谓的“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学生。正如北京市光明小学“我能行”激励式教育中的一句口号:“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所说的,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这就是新世纪教师应该具有的学生观。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平等、民主、合作

——师生关系新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了上述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奏和谐乐章。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还指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都具有完整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谁也不能控制、操纵谁,或者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师生双方共同达到理解沟通、和谐一致,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社会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需要从多层面来认识的。它至少应该包含这样几个要点:从人际关系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从教育过程来说,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和谐的,而不是“专制”的;从教育方法来说,应当是服务的、全面负责的,而不是只管“教”的;从工作目标来说,应当是着眼于未来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而不只是看到眼前的。从工具到顾问 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明白: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道,越来越多地鼓励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位顾问,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这样的教师,不仅仅只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不再只是一个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而应该是一个有创造性的教育者,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大量的信息,从而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顾问。掌握新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成为新世纪教师教育理论的新取向。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接受与发现、结构与建构以及普遍性和具体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学习不是由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而且,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带来的是一场学习上的革命。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1.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2.教师要做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不能只是一味地讲授,要设计真实的任务,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善于与学生并且善于组织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进行多维互动,设计支持并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3.让学生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把当前的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的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即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这种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但每个人都可能在一、两个智能领域表现得突出,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首先要确立这样的几个观念:1.“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学生观;2.“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智力的晴雨表”的智能观;3.“为了多元智能而教”的教育观;4.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同时还要求老师努力做到: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能领域,重视发展学生的所有智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经常使用他们所有的智能,并模糊评估和课程之间的界限,把评估当作日常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新的理论将会带给我们新的理念,让我们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成熟。

确立新的教材观

教师是做什么的?过去的回答我们常可以听到的是——教书的。长期以来,把教材中的知道传授给学生成了老师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教教材是过去的、占据老师全部教学内容的教材观。

在新世纪,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因此,新的教材观应该包括:

1.教材是“材料”。在新的课程理念里,教材不再是“学校教学事实上的惟一依据”,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是“学生和老师进行教学的材料”。这样,我们就可以接受与此有关一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变化:顺序可变、时间可调、实例可换、内容可选。

2.教材是“学材”。教材虽然是师生共用的,但它主要是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因此,新形势下,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教材还给学生。

3.教材是“媒介”。教材应该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媒介。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人认为教材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把学生学习教材当作目的,从而导致死记硬背等现象的产生。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不再把教材当作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对象,而应把教材看作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介。

新的教材观的确立,不仅可以让教师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对“双基”的超越” 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忽视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和“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与三维目标的落实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忽视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育人目标,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把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应注意:

1.在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位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感慨地说:“我感到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金,美国人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轻松。”这就告诉我们,有新的课堂教学中观念中,应该提倡“做中学”。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以自主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要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建构中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再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摸索到了方法,也正是因为有了“过程”,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能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动手做”后,还要抓住五个机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要抓住学生在表述中所暴露出“思维漏洞”的机会、及时进行有效矫正的机会、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

2.在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现代教学要力求挣脱就认知面认知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发展的轨道。我们应该在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力争使情感态度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我们要善于组织能激发思维高潮的问题来组织教学: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能触动学生内心体验的问题;让学生从批判和参与决策的角度来生发的问题;新颖有趣的问题;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捕捉放飞学生想象的时机,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猜测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还可以使研究活动出现质的飞跃。猜想和推测有助于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助于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要让学生感到知识是有魅力和价值的。通过让学生感到知识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窜楼阁,更不是毫无用处的“玄学”。在学生眼中,知识应该是绿色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及个性养成。

开放与生成

——课堂教学的新特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预定的,老师按照预定的教案照本宣科,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了的,因此,若学生的回答有与教案设计的计划不符,很快就被教师“矫正”过来。这样的课堂中千篇一律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的传统教学,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与旧的教学观“照本宣科”相对,新课程主张教学的开放与生成。

新课堂的开放性包括目标的开放、内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等。在开放的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进行着建构与生成。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和预设性。

如何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1.教学设计预留空间。

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具有开放意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设计都要预留空间,为课程生成打下基础。

2.培养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老头学生开放思维、求异思维的良好思维习惯,敢于突发奇想,敢于向传统与定势挑战。3.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师生交往对话中生成的,这是新课堂期盼的最佳效果;另一类则是环境等不确定教学因素突然闯入课堂。过去,教师一般用化解、转移、压制等办法消除突发事件对预定课堂教学的干扰。新的课堂教学观认为,不管是哪类,它们都是“生活闯入课堂”,如果利用得好,会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课堂行为的变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方式等途径“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种“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牌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教师要根据“学情”施教。

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讲你听”的绝对权威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都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修改化转变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能默守陈规,而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明确这个问题,就不能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教师的课是否有个性风格,是否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对教学过程的本质定位

新课程改变过去把教学过程视为知识传输过程的旧观念,从教育促进发展这一基点出发,把教学过程的裨定位为生命的实现过程,把课堂教学过程的实现形式定位为交往,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对传统的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超越。

1.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对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是生命力量呈现的过程,是师生对于生命内涵的化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而且理为重要的是理解生命的意义,积累对生命的体验,实现人生的价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教育使人聪明,教育使人变成“人才”,教育的这些功能都是通过教学过程逐步实现的。

2.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互动是师生交往最主要的特点。所谓交往,就是共存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育情景中的相遇。

3.这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就是平等对话。平等对话,不仅是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的体现。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不单是关注“物”,而且要关注人,上课将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新的学习方式要真正落实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学生改变观念,也需要老师改变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式。1.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首先我们应当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要遵循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历练、主动探究的原则,要有利于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提供几种教学方式:⑴探究式: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者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⑵体验感悟式:依据恰当的教学目标,按照提供情景、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的程序,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促进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⑶实践式: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从实际操作入手,引导学习提炼或难相关的知识结论,其特征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适用于各类实验课或某些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

2.自主学习方式的落实。

⑴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设计适合自己的**、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善于自己设计评价指标、乐于自己设计最能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点的作业。

⑵要引导学生善于“自我反思”。通过反思,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自我批判,可以实现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⑶要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思维。批判不仅包括对自我认知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批判,还包括对学习内容的批判。通过批判验证学习对象的正确性,发现自己认知上的缺陷。在对学习内容及相关信息的批判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思想。3.合作学习的落实。

⑴要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与合作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学习任务认识不清。教师要引导学习虚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在分歧较大时,只陈述自己的观点,批评别人也要对事不对人。

⑵要引导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引导学习开放自己,要善于组织学生和志同道合和同学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作为合作成员,要积极承担和履行共同任务的责任,要进行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要相互信任并有效地解决合作小组内的冲突,针对个人完成的任务,小组还要进行深加工,对共同的成效要进行评估,要寻求提高其成效的途径。

⑶要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发布出来,和同伴分享;当有人向自己求教时,学生应慷慨相助。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并在帮助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⑷防止有人旁观或有人垄断。要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⑸不能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我们应该注意: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也应该富有变化。

——教师应具备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4.探究学习的落实。

⑴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指导学会用两双眼睛读书:一双眼睛看字面上的内容,另一双眼睛搜寻文字后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拿起“望远镜”,思考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随时叩问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和以前自己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有什么联系,及时内化新知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⑵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具有个性特点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终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⑶要引导学生写探究日记,把日常生活或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形成探索的脚步,养成探究的习惯。

⑷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否定接受式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篇:教师素养

论 教 师 素 养

在我个人成长的过程当中 我看见过也亲身经历过很多关于教师素养方面的问题 例如 教师如何修养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高素养 高尚品质的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被学生受到欢迎还有什么样的教师才符合高素养的教师这些大部分的书籍和材料中 教师最必备的或者比较看重的就是道德和品格 说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要有献身教育之志 爱护学生之心 率先垂范之举 志存高远 爱国敬业 说的很严肃 很有道理 其实这些都是狗屁

我认为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知识和真诚 只要他有知识和真诚 不管三妻四妾 吸烟喝酒 赌博嫖淫 爱不爱国 精神和道德多沦丧 我都会尊敬他因为我不是来向教师学习我只是从教师那里想要得到点知识 而在传授知识过程当中 教师没有忽悠我就行了 别的我一点都不在乎 哪些是真的 哪些是假的 那些是黑的 那些是白的 我自己心里清楚 道德我有我自己的准则和修养方式 有自己的文明精神 有自己的看待价值的理念和人生观 而现实中 很多人用道德紧紧地绑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左右为难 没人理解我们的想法 反倒说成我们是个疯子和下流 社会上的人渣 说我们不配当一名公民 而在中国个人必须跟着大部队走 不然 个人有天大的真理也保不住那点饭碗

所以我把教师的素养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是教师的知识和文化水平作为一名教师 要做到专而博 博而专 既要自己的专业很强 很熟透 又要有一定的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 生活中的基本常识 学生不喜欢一上课就直奔课题和习题的教师 课前 课中 课后 都谈点周围的事情 谈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东西 很多教师怕讲不完 怕自己带的学生成绩差于其他学生 怕别人说你教学能力太差 怕丢面子 就不断地催促学生 一直在讲课 很少谈点娱乐性的话题 学生就觉得上课很枯燥乏味 甚至感到厌烦 因为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 无论你讲了多少学生学到的其实并不多 所以我认为 作为一名教师 有一点除了专业以外的知识是必须的第二 教师 拥有一颗真诚的心 无论是在讲课 还是在讲道理 讲经验 讲的每句话在学生面前应该认真地对待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 教师经常在讲 高中三年好好读书 多吃苦 拼搏 不管有多苦难 要坚持 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你们天天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没人管你 也没人叫你干这干那 大学就是自己的天堂 可是一到了大学情况完全相反 还比高中糟糕 天天布置大把大把的作业 课上的比高中还死板 无趣 早知道大学是这个样子 我肯定不会在高中受那么多苦 有时真的恨高中的教师

第三 作为一名教师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有些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 写日记 而且写的要真实 然后 学生都要交上去 教师一个一个地阅检 很大程度上冒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有些老师为了检查某学生是否吸烟 是否持刀 是否有腐烂的食物 就打开学生的箱子 乱翻学生的被子 有些教师为了学生不耍流氓 就乱剪学生的长发 学生做错事 就在全校面前体罚 谁和谁在谈恋爱 就在全校面前公布 还有侮辱学生 给学生起绰号 打骂学生 讨厌学生等等学生在心里受到的打击是很大的 所以教师不能为了整体的完美而忽视某个人的人格和尊严

第四 教师不能太在乎学生的成绩和名次 就是教师不能用简简单单的考卷分数和成绩来判定一个学生 学习和成绩再好也不能肯定的了他是个好学生 有美好未来的人有些学生学习不好 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方面 艺术方面可能强于别的学生 而这些往往是教师忽略的东西 教师认为只要自己教的学生成绩

好 别的就无所谓了

第五 教师的课堂 很多教师一进教室的门 第一讲的还是课堂的秩序 说学生不能互相说话 上课中双手必须放在桌上 上课中有问题先别讲 等到下课后来找教师等等 不断地约束学生的思维和行为 有时学生不来上课 教师就很直接地断定他又在睡懒觉 他又去玩耍 他不尊重教师 就很少有教师想想自己的问题 比如自己讲不好课误骂了学生等等 教师讲课就是为了学生能懂得一点知识 只要学生能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 这堂课就完美了 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地去在乎课堂秩序 要考虑课堂的效率 教师辛辛苦苦 口干舌燥讲了半天 学生没听懂就等于零 在课堂中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去观察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怎样讲课学生懂的更多 要有耐心 细心 亲和力 这是教师想要的 也是学生需要的 第六学生的课余时间 很多教师为了学生多看看自己讲的书 就在那么少的课余时间里 机械地布置了大量的作业 即便是学生可以接受的 也想想作业布置后有什么效果 以为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看书时间 能节约更多的时间 也有很多教师根本不考虑学生课余的生活 盲目地布置作业 或者一整天地补课 或者搞卫生 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好好休息 也没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本来很轻松的课余生活 就搞的很糟糕 很乏味无趣 新的一周开始 学生感到很累 上课精神萎靡 所以教师千万不能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第七 教师的创新能力 很多教师经常在说 我班里的学生就是一群猪 我重复讲了n次也他们听不懂 而教师一上课 学生就无精打采 时代在改变 人的思想和个性也在变化 教师也应该有新的教学模式 这样讲学生听不懂 就换个方式讲 不要老是讲的很死板 很固执 而是要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堂 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 因为兴趣是第一任老师 没有比喜欢更重要的东西

第八 教师学会观察学生的潜力 现在很多教师很认真拼命地给学生讲课 目的就只有一个 就是让学生考上大学 通过公务员考试 找到一份可以的工作 以为这样 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 就这样慢慢地把学校变成考上大学和找份工作之前的培训机构 没有思想的变动 也没有精神的追求 在学校教师的职责不光光是搞好学生的学习还要学会去观察学生的潜力 并鼓励和支持学生 让学生发展这些潜能 在大学里很多学生都很后悔 因为小时候只为了学习而放弃了很多兴趣爱好和一些特长 所以教师不能给学生灌输一种只有拼命读书才能干大事的理念第九 教师所出的考试内容 教师不能一味地出些书本上的习题和内容 有时候出一些自由性的题目 让学生心中有“我”的感觉让他们说点自己想说的话 发挥自己 因为大部分年轻人很喜欢表现自己 有些教师故意难为学生 出些很猥琐的题目 最后自己也不会确切的答案 教师为了考试而出题 那学生就会为了考试而学习与生活没有一点联系 这就是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十 教师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或者在考试结束后 如果学生成绩很差 就开始骂学生 说就这点都不会 你去问小学一年级学生 你还不懂 还不如早点回家生孩子当爸妈 回家放羊等等 学生很容易感到自卑 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 这个也不会 那个也不会 就感到压力很大 很容易会放弃目标 失去理想 所以不管怎样 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 支持学生

第十一 教师的思想道德 我为什么把一名教师的道德排在最后来讲 不是说不要道德这东西 我只是想强调它不是很重要 原因文章的开头就陈述了.于:大海

第五篇:教师素养

学习《怎样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的基础和核心,人文的意义是人学,是人的反观、自省和自审之学。它超越了生理学的层面和心理学的意趣。而在人的自我超越之处领悟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所创造的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人文素养的缺失构成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因为没有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有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也就不会有很高的审美修养。人文素养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根本之所在。科学离不开人文,否则就会失去主导,走向邪道。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才能确实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只有具有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懂得并尊重科学,努力去把握科学的本质,并把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 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人”看,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工程师”手下的“产品”,当作“园丁”手下的“花朵”。教育毕竟不同于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的发展,而在主体间进行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通过这种交流对话,引导、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自尊意识,使其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和进步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

因此我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等。

总之,努力读书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是我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我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下载教师教学素养的要求(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教学素养的要求(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

    高效课堂: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 我们都爱孩子,希望他们将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请家长先从提高自身做起,要知道,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身教更甚于言教。 一是回答好......

    新课改对物理教师素养要求的反思

    新课改对物理教师素养要求的反思 摘要:我省于2009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年的实践、探索。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历了从迷茫、困惑到认同、赞许,从......

    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物理教师提高自身素养

    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物理教师提高自身素养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一、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实验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一、知识、技能方面 (一)语言 1、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按音序查字典。能熟练掌握400个音节,发音准确。 2、能用普通话教学、交流,朗读课文,做到正确、......

    教师教学常规要求

    小学教学常规要求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是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学常规主要有:教学计划制定、备课、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要求

    地理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必修学科的省学业水平测试的纲要,准确教学定位,编写可操作的导学案,完成初备和复备教案。 2、上课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学......

    一对一教师教学要求

    一对一教师教学要求.doc 专职一对一教师教学要求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 老师要有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思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老师要和学生建......

    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一)知识、技能方面 1、语言 (1)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按音序查字典。 能熟练掌握400个音节,发音准确。 (2)能用普通话教学、交谈、阅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