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末闲谈教案1
春末闲谈
教学目标
一 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掌握本文的脉络。
二 明确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态度,理解本文的主旨。三 初步了解本文的论理方式和鲁迅杂感讽刺艺术的一般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本文脉络的梳理。二 本文文旨的归纳理解。三 讽刺手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式 探讨、总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有一首诗,名字为《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解释为: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样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作者就是鲁迅。二 关于鲁迅和写作背景
鲁 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主要文学作品
3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杂文热风》 《坟》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今天我们学习《春末闲谈》,选自杂文集《坟》。写作背景
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实行白色恐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
用封建思想麻痹人们的革命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 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
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想的载体。既有闲谈,必有正说,1925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把握基础,整体感知 1 基础知识
注意这些词语的字音字形 蜾蠃 输赢 羸弱 嬴政 螫针 惊蛰 海市蜃楼 一语中的 中规中矩 中风 麻痹 螟蛉 孵化 不落窠臼 2整体感知
总结段意,分析层次结构。
一 对青虫之遭遇的国内国外的两种不同认识(123段)
二 古今中外治人者的治人之道都不能达到使被治者不思考自身的生存状态,陷入被奴役被控制之境地而不反抗的目的(456段)
三 故意从统治者的角度细诉造物主没有按统治者的意愿造人,辛辣地指出即使邶治者没有了头颅,还是有舞干戚的刑天。统治者的梦想终究只能以失败告终(78段)分析第一部分
1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为什么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
封建迷信思想,传统保守观念作怪 不愿意相信,为了存留 天地间的美谈起见
为下文批判统治者麻痹人民的卑鄙手段,揭示真相做铺垫 2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虫的闲谈,这闲谈有何作用
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述,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闲谈絮语,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
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旧时的统治者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
3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样子。分析装的含义
之所以装,是因为早知道。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揭示了这个封建统治者们愚弄百姓的伎俩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 4黄金世界是怎样的世界?这是什么人希望的世界?
唯辟做威,唯辟作福,唯辟玉食。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为了达成这样的世界,各种圣贤们都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有怎样的结果? 遗老 圣经贤传法 学者 进研究室主义
文学家和茶摊老板 莫谈国事律 教育家 无视勿听勿言勿动论 留学生 特别发见 夷人 不准集会,不许说话 结果 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
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没有真正的好法子。5作者举刑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说明道理?
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不得声明难问题,即杀戮也禁锢不了人们的思想
总结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想的载体。既有闲谈,必有正说,1925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番闲谈,要表达的是统治者要想在思想和肉体上彻底控制人民是不可能的。
本文的论证思路
人物 手段 对象 结果 结论 细腰蜂 毒针 青虫 成了饲料
统治者 愚民高压 人民 不断反抗 人民不可欺骗不可压制 比较文章的创作思路和行文思路 创作思路
残暴镇压,愚民言论(联想)古今中外愚民办法(类比)细腰蜂捉青虫
行文思路
细腰蜂捉青虫 E君的发愁 历代统治者的“治术 外国防民之法 无头仍有猛志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此及彼,借题发挥。是鲁迅杂文创作的常用方法 欣赏语言
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幽默
仿词:根据表 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词手法叫做仿词。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诙谐幽默)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学究口吻)
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封建遗老一般无可奈何)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仿词)
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E君的幼稚无知和我的“老谋深算”两相对照,让人忍俊不禁。)
所以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官?(类比)
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反语)
鲁迅笔力犀利,入木三分,属于让读者“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铁笔。用郁达夫的话说:“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这里所谓的“精神文明”,正是“闲谈”要害!
思考 鲁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篇:春末闲谈作者鲁迅
《春末闲谈》作者:鲁迅
赏析: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革命的主将,杂文是他的匕首和投枪。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杂文创作,奠定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杂文奠基人不可动摇的地位。社会评论性杂文《春末闲谈》,以闲谈的方式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用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杂文语言凌厉尖锐、泼辣幽默。解读其思想,分析其杂文形象,即可洞见鲁迅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深刻思考。
文章结构
1.介绍细腰蜂捕捉小青虫为食料的特异本领。
2.由细腰蜂捕食手段联想到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治术”。统治者在理论上用“圣贤之言”将“治术”合法化,迷惑人民,实践上采取思想文化专制策略,与细腰蜂捕食性质一致,目的只有一个,长久巩固统治。
3.妄想长久统治人民的“治术”终将失败,人民群众必定胜利。
名家点评
刘再复:鲁迅杂感的美学价值,无可争辩的文学性,首先就在于他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社会相”类型形象。鲁迅所指的“社会相”,不是社会表层上的习俗风貌,而是社会世态的神髓,社会某种人群的灵魂。他的杂感,正是吸取了其他艺术品种塑造“社会相”形象的手法,用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杂感形式,来塑造“社会相”的图画。《文学的反思》
《都江堰》作者:余秋雨
赏析
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都江堰》是文化游记,作者对历史文化遗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给古老的物象与峻伟的山水赋予了灵性,赋予了哲理意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李冰父子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
文章结构
1.对比都江堰和长城,指出两处历史文化遗迹的本质区别。
2.描写都江堰工程之壮观,赞美了2000年前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力。
3.由物及人,赞美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的实业精神。
名家点评
马力: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包括港台地区,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而且屡屡高悬于海内外畅销书之榜首,„„余氏散文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真正被大众认可的作家、学者。《余秋雨现象批判——也是一种遗憾》
第三篇:《春末闲谈》读后感600字
《春末闲谈》读后感600字
原创: 孔超飞
鲁迅先生的《春末闲谈》其实我一直都是不怎么想看的,我更喜欢的其实还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比起来,小说和散文其实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还是要看的,我们在看一个人的作品的时候,很大的程度上是在了解这个人的生活习惯或者自我的一种内在价值观念。
故此,在看这些的时候,很多的内容也都是叠加在一起的。当我们仔细来分析先生的这部作品的时候,也真的是感到先生深厚的功底。
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些,很多的还是我们在其中看到的那种对于自我意志的完美表达。读罢会深深地牢记这种意志,甚至给个人的生命产生巨大的影响。
《春末闲谈》从细腰蜂残害小青虫开始说起,当然是将我们之前的那种美好的愿望割舍掉了,还是要埋怨这西方的科学的。
但是,当我们再回头来看的时候。也是会发现其实在这部分的内容中,居然是看到了一种阴谋的成分。
试想,真的是将人的思想蒙蔽起来,实行所谓的愚民政策,是否天下就真的是那一人的天下。人民,也就只有那一人是人民了。
但是,我们再想。这样就好像是给一群机器人当皇帝,有什么意思?在我看来,和小孩过家家有什么不同。
细细想来,原来古时候的君王都是在幻想着过家家一样的日子。好生无趣,顿时让我的那种君王梦破碎了。
人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那种个性的,我们不能真的是做出一些反人道的内容,同时也是需要意识到,其实在这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很多的事物都是一种极其空白的存在样式。
但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内容其实都是在一种比较空乏的精神缺失的状态之下的,有意无意的其实是在自己给自己打毒针。
这样,慢慢失去痛苦,但也失去意识。我又想到了那一句:孤独即自由。
第四篇:读鲁迅《春末闲谈》有感
打造活的死人
——读鲁迅《春末闲谈》有感
原创: 狂人老师 俗读鲁迅
曾经在一个学习的平台,我看到有一个奇葩的人物,具体名字我记得不太清楚,在他的微信头像里,头发翘得高高的,手臂伸出,竖起大拇指。我曾经记得,一个叫做梁凯恩的名师大咖,他的形象照也是这样。这个人的名字,我早已忘却,然而我只知道他就是梁凯恩的复制品,都不折不扣地把梁凯恩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复制下来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的确的,除了我不记得他叫什么,也许其他人也不会知道,只知道他就是梁凯恩的化身而已。“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有人说,“跟鸭子混得久了,鸡都会游泳,说明圈子很重要”。然而,跟鸭子混得久了,这还是一只鸡吗?只是一只有着鸡的躯壳,鸭的内心而已!
在鲁迅先生写的《春末闲谈》里面讲到一种细腰蜂的昆虫,它把一些青虫捉去,然后把这些青虫麻痹了,并且在它身上产卵繁殖后代。这些青虫被麻痹后,失去了知觉,但身体还是活的,而细腰蜂产的卵,就靠吃这些新鲜的青虫的内脏而长大。诚然,细腰蜂只要把青虫麻痹了,使得它不能行动,就可以把它榨干了;但是,人要把另一个人麻痹,难度可大多了,需要麻痹人的思想,却不能麻痹人的行动。如果说,把人的行动都麻痹了,谁去行动,谁去干活啊? 所以说,要控制一个人的思想,就要让他不死不活,所谓的“不活”,就是废掉他的思考能力,使得他没有头脑,不会思考;要“不死”,就是要加速他的行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不断行动,就像电脑那样不断编写程序,并且不断的按“执行”键。
当我翻开朋友圈,看到很多好友,都在发那些所谓的名师的介绍,说他的恩师如何如何的厉害,我就纳闷了:难道自己一无是处?相反,我是更加喜欢那些发自拍的人,哪怕他们再普通,至少还是活出了一个人样,证明自己还是活着的。但是,更多的人都在发他们的上家、他们的领导人,他们公司的产品的形象,我想知道,这些人的微信朋友圈还是活人打造的吗?都是经过“复制”+“粘贴”的,一点自我创新的成分都没有,我可以大胆地说,这样的人已经死了,只是一个四肢还能活动的死人。
在很多年前,我听过一些成功人士说道:在成功之前,把自己的脑袋放到一边,把导师的脑袋变成植入自己的灵魂;等你成功以后,再换回自己的脑袋。然而,把自己的脑袋换掉,那你还是你吗?顶多是成功人士多了一个替身,而原来的你已经死去,你的手脚都属于成功人士的了!更有甚者,说道“抱团打天下”,也就是用团队精神来扼杀个性的发展。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确实的,表面上看,集体的力量很强大;然而,只要把其中一员拉开,其他的成员会不会解救那个被拉开的呢?谁解救,谁就是出头鸟,才不会有人这么犯贱呢!集体力量大?把集体成员拿掉一个试试?这个被拿掉的,顶多只能算是牺牲品。
如何打造一个活的死人?最好就是没有思想,把那些固有的、陈旧的思维全部拿掉,换为成功者的思维模式。只要有心灵鸡汤喝,就已经满足了。一个人不需要有个性,只要跟风,跟着集体脚步走,有一个好的圈子,就一定能成功的。我想,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的灵魂都死了,都成为成功人士的替身,然后这些成功人士再相互厮杀,最终PK出一个终极成功者,这就是大团圆结局了。
第五篇:春末夏初诗词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古诗:
1.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2.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王僧儒《侍宴》
3.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5.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草木之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约客
黄梅时节 ① 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②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好词句:
1.几星期前还绽放着的花朵,已渐渐不再喧嚣气渐渐晴朗,空气中隐隐传来夏日的湿热。
2.每当春末夏初,一树一树的槐花,如棉絮白云,给整个公园送来了阵阵槐香。漫步在城墙上面的槐树丛中,历史的现代的一幅幅画圈就会涌上心头,让人放飞思绪流连忘返。公园的东边是湖水的退路,小桥飞虹,流水潺潺。碧绿的荷叶,亭亭玉立,让人好像置身于江南水乡,“夏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情不自禁的就会荡起在心头。
3.每当春末夏初时节,古树开花,状如蝴蝶,且散发出阵阵诱蝶的清香味,此时蝴蝶群集飞舞,一只只连须勾足,从枝头悬至泉面,形成——条条五彩缤纷的蝶串这些蝴蝶,人来不惊,投石不散,令人称奇.古往今采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这朱奇树,说这合欢树的花朵是“静止的蝴蝶”。蝴蝶会期间,蝶与花争艳,花与蝶共舞.成力蝴蝶泉的一大奇观.4.五月的天,正是春末夏初。像是一个最温柔的笑,五月,既没有刚入春时的料峭之寒,也没有盛夏时的炎炎浮躁与慵懒。温和而不疏淡,热烈但不拘束,天空沉静,草木欣然。难得的自在与闲散,一个人静坐,默默抒写情怀。不经意间,我五月的心思,竟如不紧不慢的细碎步子,款款走进了江南。
5.懒懒的阳光,憔悴的木屋,高高的木柴垛,以及菜园子里无精打采的墨绿„„蜘蛛在屋檐下痴情地守望着,偶尔的一阵心悸,却只是对邻家燕子的单恋;窗台上的猫轻轻地踱步,过了窗栏还洋洋得意地伸了个懒腰,她沐浴着春光,像个贵妇人般安静地梳理着自己的毛发,浅浅的灰色在阳光下孕育着馥香;菜园子里小鸡漫无目的地逛着,披着露光,散在张斜的柔波里„„
夏初纳闷,春末近来似乎少了对夏初以往的依赖。春末笑言,依赖是彼此的,你说呢?夏初呵呵不语。春末记得,那个夏初的夜晚,不眠的猫头鹰和夜游的蝙蝠邂逅——说相约也许更恰切。同样无可选择地钟爱夜,同样喜欢在寂静的夜里守望黎明。夏初给春末提起一个日子,其实,春末早已把那个日子小心地珍藏。春末和夏初,分属两个季节。季节虽然不同,但一朵花的绵亘把二者相牵。一个诗人写道:
蓓蕾一般默默的等待/夕陽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着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夏初有着如花的笑靥,春末的心,朴实无华。夏初的世界是丰富的,丰富得有点沉重。初春的明媚,洋溢在脸上,倒春寒却使她噤若寒蝉。秋意瑟瑟,晦暗成了生命的主色调。但冬雪皑皑,雪地上被不知名姓者大大划下的芳名,让凛冽的寒气霎时退却。春末被夏初感动着,彼此走近,是因为关系好吗?呵呵,夏初依偎春末,春末渴望夏初,“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舒婷诗句)
春末追随着夏初,夏初孩子气地推拒。天真的春末发现,四季轮回中,自己的身后,总浮现着夏初的影子!夏初矢口否认,可是在她苦心的遮掩中,春末依然感知到夏初灼人的气息: 把春末藏在花朵的兜里,用花蕊般的口吻低语,在我兜里呆一会儿啊,春末屛心静气,聆听到花瓣舒展的声响;
落英缤纷,夏初对着春末惋惜:看,我把你摔了一地,簌簌的声音,让我们一块捡起吧;
夏初的耳朵,为了消弭与春末的阻隔,被挤压的生疼。让我换一个耳朵啊!春末被夏初逗笑了,夏初却说春末像个孩子„„ 春末和夏初的故事,有孩童般的纯真,也有岁月镌刻的沧桑。沧桑的生命中,春末不能失去对夏初绚烂的怀想;纯真的童心里,夏初似乎已经摄取了春末的精魄。精神的皈依,情感的浸润,春末走向夏初,夏初回望春末。
眷恋,不只由于季节的更替;思念,雨雪霏霏,杨柳依依。
白荷
春末夏初,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白荷禁不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引诱,渐渐地从睡梦中苏醒了。
静悄悄的,泥水中便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偶尔有一两只蜻蜓停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
在微风的爱抚下,小荷逐渐长大了,嫩绿色的叶角慢慢地舒展成一个圆形的大盘子。再过几天,你看到的再不是什么“大盘子”,更不是原先嫩绿的小荷角,呈现在你眼前的已是一把把碧绿晶莹的“小雨伞”。不是我夸大其词,长大以后的荷叶真像一把小雨伞,细长带刺的“伞柄”顶住又大又圆的“大伞帽”,笔直地挺立在荷池中。你可别小看这些碧绿的“小雨伞”,告诉你,它的用处可大呢,不管谁感冒发烧,只要将它摘上煮水喝,保证“叶到病除”。夏季喝了可以避免中暑,还能够提神醒脑呢!
盛夏,在这些“小雨伞”旁边,长出了一支支浅绿色的小花蕾。小花蕾慢慢地长大了,洁白似玉的花瓣轻轻地展开。啊,花瓣白中带点儿浅绿,一片片有规律地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淡黄色的小莲蓬,朴素而淡雅,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荷花也可以泡水喝,你将荷花瓣剪下洗净,放在杯子中,再冲上水,加点儿白糖,然后盖上杯盖泡几分钟。当你揭开杯盖,一阵清香便扑鼻而入,那清凉甘甜的味道使你久久难忘。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荷花逐渐枯萎了。然而它为人类贡献出了最后两样“宝贝”——莲子和莲藕。莲子既可吃,又可入药。莲藕嫩脆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我爱荷花,因为它朴素、淡雅,并无私地为人类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春末对夏初的眷恋
文 / 赵化鲁
春末对夏初说:我们开始于夏初。夏初顽皮地更正:谁和你开始呢,现在才春末„„ 于是,春末遥想夏初。夏初是春末必然的抵达,春末是夏初曾经的心仪。在春末和夏初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飘扬的柳絮,飞舞的杨花,一段惆怅,几份牵挂。夏初纳闷,春末近来似乎少了对夏初以往的依赖。春末笑言,依赖是彼此的,你说呢?夏初呵呵不语。春末记得,那个夏初的夜晚,不眠的猫头鹰和夜游的蝙蝠邂逅——说相约也许更恰切。同样无可选择地钟爱夜,同样喜欢在寂静的夜里守望黎明。夏初给春末提起一个日子,其实,春末早已把那个日子小心地珍藏。春末和夏初,分属两个季节。季节虽然不同,但一朵花的绵亘把二者相牵。一个诗人写道: 蓓蕾一般默默的等待/夕陽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着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夏初有着如花的笑靥,春末的心,朴实无华。夏初的世界是丰富的,丰富得有点沉重。初春的明媚,洋溢在脸上,倒春寒却使她噤若寒蝉。秋意瑟瑟,晦暗成了生命的主色调。但冬雪皑皑,雪地上被不知名姓者大大划下的芳名,让凛冽的寒气霎时退却。春末被夏初感动着,彼此走近,是因为关系好吗?呵呵,夏初依偎春末,春末渴望夏初,“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舒婷诗句)春末追随着夏初,夏初孩子气地推拒。天真的春末发现,四季轮回中,自己的身后,总浮现着夏初的影子!夏初矢口否认,可是在她苦心的遮掩中,春末依然感知到夏初灼人的气息: 把春末藏在花朵的兜里,用花蕊般的口吻低语,在我兜里呆一会儿啊,春末屛心静气,聆听到花瓣舒展的声响; 落英缤纷,夏初对着春末惋惜:看,我把你摔了一地,簌簌的声音,让我们一块捡起吧; 夏初的耳朵,为了消弭与春末的阻隔,被挤压的生疼。让我换一个耳朵啊!春末被夏初逗笑了,夏初却说春末像个孩子„„ 春末和夏初的故事,有孩童般的纯真,也有岁月镌刻的沧桑。沧桑的生命中,春末不能失去对夏初绚烂的怀想;纯真的童心里,夏初似乎已经摄取了春末的精魄。精神的皈依,情感的浸润,春末走向夏初,夏初回望春末。眷恋,不只由于季节的更替;思念,雨雪霏霏,杨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