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教学反思1

时间:2019-05-15 07:1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极地地区教学反思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极地地区教学反思1》。

第一篇:极地地区教学反思1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徐素英

两极地区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位置、资源、气候、我国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本堂课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层次探讨。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学生发言相当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主要起了引导作用。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能从图上判断出这幅图是属于南极图还是北极图,它的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这部分不是太难,学生都能顺利掌握。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图知识和地球知识来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现学生读图能力的内容。然后我让学生先从南极图开始,先认识经纬线,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并用地球仪作直观显示,得出在南极点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时在加进判断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就好掌握了。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

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还是有老思想,感觉一堂完美的课应完成教师预设的所有内容,没有深入展开。这些将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

2011年1月

第二篇:《极地地区》地理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两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自然条件特殊,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及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课堂上主要采用读图分析和探究性讨论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地图判断(根据极点和纬度变化,主要是南北极圈判断)所示图是属于南极地区图还是北极地区图。两级地区的纬度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内容在书上已叙述,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球和地图知识来认识,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综合地体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内容。

(1)通过识别经纬线和经纬度得出结论:北冰洋和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和大洲(该知识点已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在此欲巩固)。(2)结合曾学过的知识及通过地球仪直观演示,标出南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南极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北极上空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3)根据南北极上空地球自转方向,明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4)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从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冰雪对阳光的反射作用等方面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成因)。(5)我国在两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地理位置、相对方位及东西半球的位置等内容的学习,也需要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特别是几个科考站的相对位置,在东西半球的位置等,需要较强的读图能力(极地地区方向的判别和根据经纬度确定东西半球的位置)才能正确判断。

三、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判断极地地区方向上还存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

五、改进的方向:(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的技巧。

第三篇: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名称】

9.5 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经验,我倍感欣慰,因为以前的学生总是要老师说出答案,自己不思考,没有一点学习的自主性。相信他们以后会有更大的进步的。【教学内容分析】

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空白图上能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洋和相临较近的大洲,及目前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及名称,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利用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特点。情感价值目标 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极地地区的位置;

2.极地地区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让学生看地图册上的图片,一个冰雪覆盖的地区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教师提问】猜一猜图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 【学生讨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教师小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 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教师提问】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图片】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学生讨论回答】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教师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结论】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教师小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有关材料

【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

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 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教师小结】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教师提问、学生读图】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9.42和图9.45,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教师提问】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这点我们刚开始学地理的时候学过)

【学生回答】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第2课时

【导入新课】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复习上节内容】1.说出南极和北极的范围。2.南极和北极的代表动物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北极是指北纬66.5°(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南极是指南纬66.5°(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南极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读图】南极科学考察示意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对南极进行考察?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南极地区不仅气候酷寒,而且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它的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读图】1989—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路线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穿越南极”,了解考察队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英勇事迹。

【教师提问】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的时间是哪几个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一般在南半球的夏季(每年12月-次年2月)【教师提问】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哪些科学考察站? 【学生回答】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图片显示】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教师提问】你知道我国三个科学考察站建立的时间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A、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B、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 年1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69°22′24″S,76°22′40″E)。C、昆仑站

【教师引导】你知道三个科学考察站中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有哪些么?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中山站和新建的昆仑站,因为这两个科学考察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内。

【教师介绍】北极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与南极一样,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进一步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

【教师承转】南极洲周围海域生活着大量地鲸,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滥捕滥杀,南极的鲸已陷入危机中。

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也遭到人们的滥杀。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板书设计】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1.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大洋

2.南北极气候和景观 3.南北极点判方向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资源宝库:

a.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

b.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c.它的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2.南极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课堂练习】

1.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2.到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3.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A.长城站 B.中山站 C.和平站 D.东方站 【作业安排】七年级地理配套练习册

【教学反思】两极地区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在 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能从图上判断出这幅图是属于南极图还是北极图,它的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这部分不是太难,学生都能顺利掌握。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图知识和地球知识来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现学生读图能力的内容。然后我让学生先从南极图开始,先认识经纬线,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并用地球仪作直观显示,得出在南极点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时在加进判断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就好掌握了。

第四篇:极地地区_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燥、裂风。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昆仑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3.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神池三中

张雪芬

第五篇: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汇报、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教学方法

访谈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准备:

1、将两极地区分为“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专题。

2、两个小组(男、女)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并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做为主持人,各小组做好汇报顺序和形式的安排。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2、本节安排1课时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着重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理解开展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学生情况分析: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分组调查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将一系列教学内容组织起来。

4、课程资源分析:随着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网上、报刊杂志、媒体等很容易获得有关的信息,为学生的调查提供了资源。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丰富多彩的校外课程资源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四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1)课前准备(2)访谈汇报、问题整合、展示、交流

(3)反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我们的“环球之旅”的最后一站,直接进入课题。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课前调查结果汇报、展示、交流。

[反馈]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以后的地理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极地地区”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进入“环球之旅”的最后一站----极地地区,谁能说说“极地地区”指的是哪里? 生:(答)

师: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演示课件)。现在有请本次旅行的嘉宾主持----靓丽女孩夏斌斌和英俊少年宋齐晟。由他们带领“赴极地调查小组”向大家汇报他们的“极地之行”。

(主持人上台)

师:你好,斌斌!你好,齐晟!你们辛苦了!(握手问候)主持人:您好!谢谢!主持人:(面向大家)大家好!

夏:我是赴北极调查小组的组长。宋:我是赴南极调查小组的组长。

夏:本次汇报由我们俩主持。哎,宋齐晟,听说你们那里的环境条件挺差的,还遇到了“杀人风”?

宋:是的,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请我们组的同学向你介绍。学生男:(介绍概况和自然环境)

夏:太残酷了,我们那里的环境条件可比你们强多了,还住着爱斯基摩人呢? 宋:是吗?快说说给我们听听。学生女:(介绍)

宋:我们那里虽然没有常住居民,但是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那里的主人是活泼可爱的企鹅。学生男:(介绍自然资源)夏:我们那里的资源也很丰富,那里特有的动物是憨态可掬的北极熊。学生女:(介绍)

夏:尽管极地地区环境恶劣,但是那里却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宋:是的,我们国家已经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学生男:(介绍科学考察)夏: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女:(介绍)

宋:这么频繁的人类活动,对极地地区的环境不会有影响吗?

夏:怎么没有影响?现在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了。学生女:(介绍环境保护)学生男:(介绍)

夏:不错,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不要忘了要爱护地球上这片净土。

宋:是的,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

师:说的太好了!谢谢两位主持人,谢谢两个调查小组的同学们。我们了解极地地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她,保护她,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练习)

《极地地区》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展示、交流,使学生明确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四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通过访谈汇报、问题整合、展示、交流,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本课在教学活动中,基本上依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环节中,还有一些漏洞,课件的使用与学生汇报内容整合不协调,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不够恰当,学生汇报时的表述不流利。其主要原因是:

1、课件是教师制作的,而学生活动是自我组织的,因而在表达与演示上就会出现不和协。

2、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整合能力比较差,只注重资料的收集,而不注意将有用的资料加以重新编码、筛选。

3、学生的临场心理素质比较差,因心理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相关资料没有尽现,现场表述因心慌而不流利,同时反映出学生的准备不充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让学生自己制作和操作课件,以提高他们的运用现代化学习工具的能力。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此课最好能在微机室上,更能促进学生的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的提高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示。

下载极地地区教学反思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极地地区教学反思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极地地区知识点

    极地地区1、冰雪覆盖的地区⑴南极与北极地区的比较:南极地区(P92图10.1)北极地区(P93图10.2)地理位置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范围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周边海域北极圈(66.5......

    《极地地区》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考察极地》 新乡市延津县高寨初级中学 母玉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内容是仁爱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考察极地”。下面我将从......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

    七下7.5 极地地区(第1课时)

    【 课题 】七下7.5 极地地区(第1课时) 【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极地地区上课提纲

    极地地区上课提纲(第一课时---自然特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点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读......

    极地地区说课8

    环节二:新课探究 (1)本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冰雪覆盖的地区”。 我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教学:①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②两级地区的气候状况;③两级地区的代表动物。提出三个小问题可......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教案 (第一课时) 碧塘学校欧卫东[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极地地区(学案)(精选五篇)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学案) 使用人: 班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的范围,归纳比较南极地区、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点。 2、认识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