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加以比较。
3、举例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读图说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其成因 中国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两个朋友——企鹅、北极熊
二、探究过程
(一)感受极地—独特的自然环境 【初步感知】:从图片中,你能看出的他们生活环境什么样的?
——课件展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风光等图片,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冰雪覆盖的世界。
承转:冰雪广布是两极地区特有的地表景观。看到冰雪,大家自然联想到气候的寒冷,那么,到底冷到什么程度?除了冷还有哪些气候特点?
【资料感知】学生运用手中的资料分析两极气温、降水、风的特点,并加以比较。——学生展示(教师出示相应的课件:)
①课件出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某地气温曲线图,学生指图讲解两极地区的气温特点——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两地区都是终年严寒,南极更加寒冷。
②课件出示两极地区降水的材料,学生分析——两极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南极更干燥,人们称南极地区为“白色沙漠”。
(师追问):南极地区全年降水稀少,为什么还会形成厚厚的冰层,成为冰雪高原呢?——师生交流并总结: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候严寒,降水大多以冰雪的形式储存下来,日积月累,冰层平均厚度高达2000多米。
③学生谈对两极地区气候特点----风的认识,教师点拨:两极地区多大风,尤其是南极地区素有地球上的“风库”之称。
【总结并承接】通过以上交流,我们了解知道两极地区不仅是寒冷的冰雪世界而且十分干燥、多大风,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那么,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是什么原因导致形成的呢?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它的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由此我们猜测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是不是也具有一定特殊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二)探访极地——独特的地理位置 【学生自学】
1、观察地球仪,完成活动
①在地球仪上找出北极点、北极圈,北冰洋及其周围的大洲 ——归纳北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②在地球仪上找出南极点、南极圈、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大洋
——归纳南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思考:①为什么两极地区都终年寒冷?
②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呢?
【小组交流】(略)【展示交流】
1、学生指图介绍: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补充:两极地区独特位置的共同之处:都在极圈以内,纬度很高、跨经度最广;不同之处:海陆分布状况不同。
2、学生展示交流问题1:为什么两极地区都终年寒冷?(略)
教师适时追问:纬度高为什么就气候寒冷呢?——点拨:纬度高,太阳光斜射的厉害,地表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所以终年严寒。
——学生展示交流问题2: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呢?(略)
教师适时评价,小结:北极地区中心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中心以陆地为主,海洋、陆地分布状况不同,导致两地区气温差异大。而且南极大陆海拔很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冰雪的反射)【延伸】:两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塑造了它们独特的自然环境。这种独特的位置使两极地区在未来交通方面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件呈现北极地区在未来交通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北极地区在未来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视频----北冰洋航线
(三)考察极地——领略科考魅力
【承接】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两极地区气候严寒,终年冰雪覆盖,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这种恶劣的环境并不适合人类长期定居。可是,目前世界有2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考察站,北极地区大大小小的科学考察站也近百个,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学生阅读材料,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极地地区丰富的资源、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这些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开展极地考察已经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和高科技水平的展现与角逐。
【设问】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进展如何呢?
1、(出示图片介绍)2004年,我国建立了首个北极考察站是以我**亲河黄河的名字命名的——黄河站。
2、学生读出示我国南极考察示意图,找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哪几个考察站? 【设问】从建站的时间看都选在1、2月份,为什么?
——师生交流并小结:
1、2一月份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处于极昼期,气候条件相对较好。
(教师引导)从建站的位置来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略),教师适时进行情感教育:距离南极点越近,反映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中国在极地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今年的4月8日,我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归来。——播放视频了解我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情况。全体科考队员克服恶劣环境带来的种种困难,充分发扬“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发扬这种精神,勇于拼搏,不断进取。
三、总结梳理:(略)【推荐作业】:极地保护在行动
目前两极地区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人们该如何保护极地,合理的开发利用极地地区?请你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通过筛选、整理归纳,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制作一期手抄报,班内交流展示。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
一、课标要求 说出两级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本课目标
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知识点1:冰雪覆盖的地区 探究一:
1、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答: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分析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答: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总结: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探究二:
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答: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探究三:
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答: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知识点2:科学考察的宝地 探究四: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答:(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2、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答: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3、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并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答:长城站崛起在乔治王岛上,在西经60度,南纬60度附近。中山站耸立在南极大陆上,在东经70度,南纬70度附近。
4、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答: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5、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6、南极考察如火如荼,阅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答: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知识点3: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 答:小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 3)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 读北极图: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北极圈)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 读南极图:
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南极圈)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3)南极洲四周有哪几个洋环绕?
二、冰雪覆盖的地区
阅读课文,播放南极影片,让学生从感性方面整体地认识南极洲。1.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思考问题:
① 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大部分地方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② 南极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资源呢?(固体淡水资源)讨论:
①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50~70米 北京也将被海水淹没)②世界上淡水资源中冰川储存水量最多,而南极约占世界冰川总量的90%和世界淡水总储量的2/3。我们应如何利用?(依靠一定的技术条件开发利用)
2、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
读图: “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 “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图”
气温:各月气温均在-20°以下。暖季[每年11月——第二年3月] 降水:年降水量 大多不足55毫米
风速:最大100米/秒(比 12级风 大得多)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有300多天。
3、酷寒、干燥、烈风(极地冰原气候)提问: 南极洲的气候为什么如此寒冷?
[1]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 [2]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
[3]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
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十分严酷,为什么对人类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呢?
(南极洲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4、南极洲矿产丰富
读 图:“南极地区图”找出主要矿产的分布 铁矿——印度洋沿岸地区
煤矿——靠近印度洋沿岸 [维多利亚大煤田] 讲解: 煤本应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说明南极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
思考:酷寒的气候对南极的动植物会产生哪些影响?
5、极地生物
地面上植物极少。动物资源种类少,但数量大。如:南极海豹、企鹅、鲸、磷虾。总结: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然后归纳出南极的自然环境特征 南极北极 相同点
不同点
地理位置
海陆状况
气候状况
资源状况
代表动物
板书:
一地理位置
二特殊的自然环境-------冰雪覆盖的地方
冰雪高原
风库
白色沙漠
矿产丰富
极地生物
第三篇:《极地地区》地理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两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自然条件特殊,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及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课堂上主要采用读图分析和探究性讨论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地图判断(根据极点和纬度变化,主要是南北极圈判断)所示图是属于南极地区图还是北极地区图。两级地区的纬度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内容在书上已叙述,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球和地图知识来认识,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综合地体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内容。
(1)通过识别经纬线和经纬度得出结论:北冰洋和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和大洲(该知识点已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在此欲巩固)。(2)结合曾学过的知识及通过地球仪直观演示,标出南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南极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北极上空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3)根据南北极上空地球自转方向,明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4)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从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冰雪对阳光的反射作用等方面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成因)。(5)我国在两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地理位置、相对方位及东西半球的位置等内容的学习,也需要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特别是几个科考站的相对位置,在东西半球的位置等,需要较强的读图能力(极地地区方向的判别和根据经纬度确定东西半球的位置)才能正确判断。
三、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判断极地地区方向上还存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
五、改进的方向:(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的技巧。
第四篇:《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
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
李福勇
一、教材内容说明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地理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结构、教法分析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列表如下:南极北极相同点不同点地理位置海陆状况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代表动物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让学生说出两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力目标:
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通过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重点和难点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教学过程:
引入:(略)新
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
3)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读北极图:)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北极圈)
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读南极图:)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南极圈)
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3)南极洲四周有哪几个洋环绕?
二、冰雪覆盖的地区阅读文,播放南极影片,让学生从感性方面整体地认识南极洲。1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思考问题:
①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②南极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资源呢?讨论:①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②世界上淡水资源中冰川储存水量最多,而南极约占世界冰川总量的90%和世界淡水总储量的2/3。我们应如何利用?
2、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读图:“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图”
气温:各月气温均在-20°以下。暖季[每年11月——第二年3月]
降水:年降水量大多不足毫米
风速:最大100米/秒(比12级风大得多)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有300多天。
3、酷寒、干燥、烈风(极地冰原气候)提问:南极洲的气候为什么如此寒冷?
[1]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
[2]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
[3]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
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十分严酷,为什么对人类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呢?
(南极洲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4、南极洲矿产丰富
读图:“南极地区图”找出主要矿产的分布铁矿——印度洋沿岸地区
煤矿——靠近印度洋沿岸[维多利亚大煤田]讲解:
煤本应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说明南极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思考:酷寒的气候对南极的动植物会产生哪些影响?、极地生物地面上植物极少。动物资源种类少,但数量大。展示图片:南极海豹、企鹅、鲸、磷虾。总结: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然后归纳出南极的自然环境特征南极北极相同点不同点地理位置海陆状况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代表动物
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一地理位置
二特殊的自然环境-------冰雪覆盖的地方
冰雪高原
风库
白色沙漠
矿产丰富
极地生物
第五篇:极地地区_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燥、裂风。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昆仑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3.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神池三中
张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