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图找关系课堂教学实录
————看图找关系课堂教学实录
包铁五小
孙乐之 2013.12.7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画图的方法将音量变化抽象成图形的过程。
2.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二.教学重点:能看懂图,并能正确描述图所表达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函数思想。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今天由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那么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和同学们说一句话。(师小声的和前排学生说:“咱们班的同学今天很精神!”)师:前排的同学你们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那后面的同学,你们听清楚了吗? 生:没有。
师:其实这不怪大家,老师说的这句话声音……(生答:太小了)师:那咱们有请听清楚的同学大声的把那句话说给其他同学听。(指定一名学生来说:“孙老师说咱们班的同学今天很精神!”)师:他的声音怎么样?(很大)
师:声音是有大小之分的,这一点我们其实很熟悉,我们把这样声音的大小也叫做音量的大小。(板书:音量)
师: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要怎么样?(生答:大一些,声音洪亮)
那我们去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医院、图书馆,你的声音又应该怎么样?(生答:保持安静)2.经历将音量变化抽象成图形的过程。
师:恩,很好!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本课的学习,请学生们先看一段足球比赛的录像。师:刚才这段录像给我们展示了两例精彩的进球,你感受到比赛场内的气氛是怎样的? 生1:很热烈!
生2:比赛很激烈,观众也很热烈,都在呐喊!
师:恩,老师也感受到了观众的热情,尤其是在进球的时候,都在为自己支持的球队欢呼。老师这里还录制了一段观众的欢呼声,大约8秒,请同学们认真的听一听。(播放音频,欢呼声的音量由小变大,大约8秒)
师:这段观众的欢呼声音量大小有变化吗?(生答:有)怎么变化的,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刚才那段观众欢呼声的变化吗? 生1:欢呼声由低到高。生2:声音由小逐渐地变大。
生3:观众的欢呼声由小渐渐的变大。
师:刚才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同学们听的很认真,你看,他们用的词有“低到高”“逐渐”“渐渐”多恰当啊,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你们敢挑战吗?请你用画图的方法把刚才那段观众的欢呼声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画出来吗?(生答:能的)师:好,有要求,我们不仅要表现出音量由小变大的过程,我们还要使别人能看懂这段声音是在8秒钟内变化的,好吗?(生开始画图,师巡视)选取三名同学上台来展示作品。师: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现8秒钟内音量的变化。
生1:我是用这样的楼梯的形状来表示音量逐渐变大的,下面的数字表示时间由1秒到8秒的过程,音量就像楼梯一样一秒比一秒高。
师:看完你的作品,老师感觉你画的很形象也很有创意。
生2:我是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音量的变化,直条一个比一个长代表声音一秒比一秒高,下面的数字也表示时间。
师:老师看到了旧知识的影子,类似条形统计图,看样子旧知识真有新用途啊。
生3:我是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的,有两条轴,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音量的高低,我觉得这样比较清楚。师:你不仅画的很简洁,还创造性的画了两条轴,这样来表示音量与时间的变化真的很清楚。3.研究某足球场内声音的变化情况(1).初步感知图中的信息
师:老师感觉这三名同学的作品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同学画的很形象,有的同学用到了旧知识,还有的同学画的不仅简洁表达的还很清楚,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其实在我们数学中像这样音量与时间的关系确实是可以用图来表示的,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生思考)生1:我发现这幅图有两条轴,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音量。生2:我发现开场前一段时间场内的音量由低逐渐变高。
师:老师把同学们所说的简单的记录在黑板上。板书:轴,时间,音量,变化。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问大家,上半场和下半场分别经历了多长时间? 生1:上半场从19:30到20:15共经历了45分钟。生2:下半场也是45分钟。师:开场前半小时有同学说场内音量是由低逐渐变大,那大到一个什么程度?是非常大吗? 生:不是,是声音大。
(师课件演示表示声音变化的“红线”应该横着看,和竖着看)
师:横着看,我们发现声音大,竖着看我们发现,是在哪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发生变化的,这可是我们看懂图的“法宝”啊!(2).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出示探究的问题:“上半场和下半场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一名同学来读题,并出示合作要求)合作要求:
①请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交流时间为5分钟。②各组组长负责组织组内同学轮流进行交流,记录员做好记录工作。③以上任务完成后请汇报员准备汇报。其他组可以对汇报进行补充。(请一名同学读合作要求后分组进行思考,交流)(3).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师:请出上半场、下半场和全场的汇报员进行汇报。
生1:上半场一开场声音大了起来,持续了20分钟,观众们都在为自己的球队加油,19:50的时候,声音一下变的非常大持续了一段时间,估计是进球了,然后声音就变的小了。师:恩,说的很有条理,语言组织的也很好,哪个组进行补充?
生2:我们组觉得声音变的非常大持续了10分钟,也有可能是场上比赛比较精彩,大家都在呐喊。
师:恩,补充的真好,事物不仅只有一种可能,另外把时间说清楚很重要,我们有请下半场的汇报员来汇报。
生3:下半场开场声音开始大了起来,20:40分时声音变的非常大,持续了10分钟,可能是进球了,声音就有所下降了,然后又一次出现声音非常大,又马上有所下降,估计是又进球了,然后下半场结束。
生4:我补充一下,21点的声音非常大,可能是没有进球,因为声音上去就下来了,可能是射门射偏了,所以观众的声音就下来了。师:补充的有道理,你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生5:我汇报全场的情况,开场前半小时场内音量由低变高,开场后声音大,持续20分钟,然后声音非常大持续10分钟,估计进球了,然后声音降低,上半场结束时变得比较安静,中场时间也比较安静,下半场开始声音大,然后声音非常大,估计又进球了,观众欢呼了10分钟,21点的时候声音非常大,估计又进球了,然后有所下降,比赛结束的时候声音非常大,估计是观众在庆祝球队获胜,然后声音就降下来了。
师:老师先和你握握手,你的任务好重啊,这么长的内容,你却说的很清楚,了不起!师:接下来,我们把这幅图的意思简单的总结一下。这幅图有两条轴,横轴表示的是时间,纵轴表示的是……(生答:音量),那这幅图表示的就是,音量与时间的关系,是吗? 板书:音量与时间的关系。4.巩固练习师:其实在我们数学中不仅音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图来表示,还有很多量与量的关系都可以用图来表示,我们一起来看下一个问题。(1)出示第一题
师:谁来读一读题(请一名同学读题)
师:接下来我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要求是:我们不仅要选出正确的答案,我们还要说一说另两幅图为什么不对,错在哪里,好吗?(生讨论,师巡视)师: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1:我选C 师:这位同学选的是C答案,你们同意吗?为什么A不对?
生2:题中说用了50升水的一半,应该是25升,A图用了20升,所以不对。师:很好,你横着看了,发现水的体积不对。那B又错在哪里了呢? 生3:人家说6分后小明去洗澡,B图是12分后才洗的澡,所以不对。
师:恩,你竖着看了,发现时间不对,是吗?好,其实总结起来就是横着看和竖着看。师:我们也来总结一下这幅图的意思,也就是:水的体积与谁的关系?(生答:时间)板书:水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2)出示第二题
师:这一题和孙老师有关,事先声明,老师是很环保,很低碳的,平时骑自行车上班,看完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离家的距离,也可以说是路程。师:很好,思考一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生思考后回答)
生1:我觉得是孙老师从家出来上班,走了一半发现家里的煤气没关,就回家里赶紧关煤气去了,然后就又赶紧去上班去了。
师:哇,煤气没关,好可怕啊,不过你想的很好,谁还想说?
生2:孙老师,先是去上班,突然想起来钱包没带,就赶快回家去取钱包去了,在家找了一段时间找到后就又飞快的去上班了。
师:你说到老师飞快的去上班,你是什么看出来的?
生2:因为那条斜线比较陡峭,用比较少的时间走了很长的路,所以速度就快。师:你是说这些斜线表示的是速度是吗?(是)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其实老师是头一天把学生的卷子带回家里了,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就给忘记了,走半路后突然想起来,就赶紧回家去拿,然后就飞快的去上班了,同学们说的是对的。其实,发生了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认真的思考,这是最重要的,是吗? 师:好,我们也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这幅图的意思,那就是: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师板书)师:我们把今天学的知识总结一下,这样的“音量与时间的关系”、“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和“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中都有一个共同的量,是什么?(时间)另一个量有的是“音量”有的是“体积”还有的是“路程”,那也就是“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可以用图来表示。(师生共答)”(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看图找关系(板书)师:老师觉得,图不仅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还能更直观、更形象的表示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更方便我们进行研究,是吗?
师:好,老师在最后想送给同学们几句话:有人说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刻不停地从我们身边流去,老师希望同学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向着自己的理想去奋斗,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画出的人生轨迹图一定是这个样子(师做向上的手势)越来越优秀,是吗?好,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手势,越来越优秀!下课!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看图找关系课堂教学实录
包铁五小
孙乐之
2013.12.7
第二篇:看图找关系教案
《看图找关系》导学案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61—62页《看图找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标,能从图表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图表,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2、教学生怎样看图,如何用语言去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看图情境导入
二、自学课本
三、汇报自学成果
四、看图讨论交流问题
速度(米/分)88路公交车行驶图***100012345时间/分(1)你是怎样观察这幅图的?(2)请你当公交车的小司机给大家介绍一下这辆公交车的行驶情况。
五、小组总结汇报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到终点站之间共行驶了()分。(2)在第1分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米/分。(3)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4)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5)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米/分.
六、反馈练习
1)
1、2题见课本62页1、2题。
3、笑笑和淘气分别从家里出发去电影院看电影。笑笑一开始慢慢走,后来觉得要迟到了就跑向电影院。淘气是个急性子,他一路跑步到电影院。下面哪幅图描述了笑笑的行为,哪幅图描述了淘气的行为。路程路程路程时间时间时间
4、拓展练习
思考题王老师上午有3节课,上课的教室在同一个教学楼下面这幅图描述了她上午上课直至中午吃饭的情形。请你根据这幅图,编一个故事,在小组或全班交流。楼层时间
七、教学总结
第三篇:看图找关系说课稿
《看图找关系》说课
西城小学 申云娜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二节《看图找关系》。
本节课我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作用:渗透函数思想。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表,并从图表中获取信息.难点: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函数思想.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学情分析
知识:折线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得信息。
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薄弱。心理:好奇心强,注意力时间长。
2、具体办法
第一,自主探究、寻求方法。第二,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第三,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三、教学的主要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回顾如何去看图表,这为后面“会看图”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带领学生系统深入地复习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读懂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活动一:研究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学生经历观察、找信息,交流等方式,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这样设置的,首先出示了书上的第一个主题图,我把这一个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①从横轴、纵轴所表示的意义来认识图表,图上的每个点都能读出汽车行驶的时间与速度的对应情况。通过交流明确观察图的步骤。②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和描述,尽可能将信息表述完整。③在初步读图的基础上,分析汽车行驶路程的大致变化情况,体会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渗透函数思想,为后续学习正反比例知识做好铺垫。【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先将教材中的主题图整体出示,让学生感受关系图的组成部分,然后学生再通过深入、具体的分析,能用语言描述出汽车在三个时间段速度变化情况,以及在图中的特征。教师还注意让学生将文字和图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图表简洁,直观的特点。
(三)练习巩固,思维训练。
活动二,研究数学公开课堂内的声音和时间的关系图。活动三,研究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练习这个环节中,我是这么处理教材的,教材中提供有两个情境,一个是汽车行驶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图,另一个是场内的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图,咱们这里的学生对足球这项运动并不是非常熟悉,所以为了消除陌生感对学习兴趣的影响,我把它改成了一节数学公开课的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图,学生对这个情境是很熟悉的,再一个由于“汽车行驶”的活动做得足够充分,我就把这一情境当做了练习题。【设计意图】
练习中设计了各种不同的图表,让学生独立观察并表述数量关系,能较好的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练习的形式多样且富有挑战性,给学习以强烈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评价。【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帮助学生回顾新知,再次梳理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说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简洁直观,印象深刻。
七、说反思。
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对数学图表的认识活动中,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在图表中寻找描述生活情境的信息,以此来认识、了解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同时感受用数学图表来描述事件的简洁性。以理解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参与对数学图表的认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理念。
第四篇:《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
《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
周明芳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83-84页《看图找关系》。教材分析
本教育专题主要让让学生看懂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并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能按要求看图回答问题。本课题主要通过折线统计图呈现如“公共汽车行驶的时间与速度关系图 ”,“ 足球场内的声音 ”、这些数学图表的呈现都是以一个个生活情境为背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带领学生回顾生活情境,然后在图表中寻找描述生活情境的信息,以此来认识、了解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同时,感受到用数学图表来描述事件或行为的简洁性。学生分析
教材中所呈现的情境是每个孩子都亲身经历过,这种现实情境在课堂上再现,能让学生倍感亲切,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在课程设计时不能仅仅呈现一幅图,让学生回答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每个数表示什么?还应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赋予数学图表以生命,让学生在图表中寻找生活原形的同时,亲身参与活动,用数学语言将生活情境进行再现和表述,以达到认识图表、了解图表的目的。因此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看懂图表中的数量关系,从中获得相关信息解决一些问题。
2、教学难点:结合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到用数学图表来描述事件或行为的简洁性。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生活经验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想做个小调查“坐过公交车的同学请举手”。
师:好,看来全部同学都有过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请你们回想一下:公交车在起步和到站的时候,车速有什么变化?生:起步的时候比较慢,后来越来越快,快到站的时候又比较慢,最后停下来。师:淘气跟你们有同样的感觉,他家住解放路,他今天坐1路公交车到足球场,他把你们刚才说的这种 感 觉 画了下来,你 们 看(媒 体 出 示 教材第83页的主题图),你 能 在 图 中 找 到 加 速 和 减 速 的 感 觉吗?在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分享。(板书课题:看图找关系)
(二)结合情境,分析数量关系(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图表中是怎样体现加速和减速的。
在学生表达时,教师要适时地插问,如“速度从多少增加到多少?”“从几分到几分汽车的速度在减小?”“第4分钟时,速度降为0表示什么意思?”等,引导学生尽可能将信息表述完整,同时也通过个别学生的理解来疏通全班学生的障碍。(2)关键点(转折点)的理解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4个关键点(转折点)的含义(在0分钟、第1、3、4分钟时,公交车的状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时间与速度关系图的意义,如哪段时间汽车在加速?哪段时间汽车在减速?哪段时间保持不变?公交车从解放路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多长时间?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等等。
(3)深 化 理 解:一般情况下,淘气每天只要坐4分钟的公交车就可以到学校,但事实上,并不是每天的交通都这么顺畅,比如今天早上(媒体出示下图),哪位同学来介绍今天早上汽车运行情况呢?(引导关注今天公交车运行的“不正常之处”)
(4)学生介绍情况。教师提问,猜猜为什么会中途停车?(有可能是遇到红灯,可能是堵车,教师顺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间管理教育:遇到突发事情,汽车刹车时间短,比较危险;出门多预留一些机动时间等等。)(5)小结: 这幅图反映出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与时间和速度有关,所以这样的图我们称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小组交流,实现知识迁移
(三)师: 今天是个让淘气特别高兴的日子,因为,今天他们班要去足球场看足球赛。
师:同学们有看过足球的吗?当有精彩进球时,足球场上会是什么状况?这些声音是长时间一样,还是有变化的?
有谁注意过这些声音是怎样变化的?下面这幅图描述的就是从足球场内声音的起伏情况,你能看懂吗?
师问:仔细观察图,图中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从图上知道什么?你是怎样观察的?
分小组观察图,直观感受音量是怎样变化的。1.先从整体上直观看一看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2.分析随着时间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情况,特别关注一下对一些特殊时间的讨论。
3.在小组内说一说。4.全班汇报、讨论。5.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
(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2时45分,即165分。
(2)比赛开始前半小时,足球场内的声音逐渐变大,从开始没有声音逐渐变成声音大。
(3)上半场20分(即19:50),足球场的声音变得非常大,可能是主场球队进了球,球迷们在欢呼。
(4)半场休息时,足球场内的声音变化不大,一直比较安静。(5)学生的语言只要合理都应鼓励。比如,下半场一开场声音一下子变大,然后逐渐更大;到了10分(即20:40),可能由于主场球队进了球,球迷们欢呼起来,声音非常大;慢慢地声音变小,到了30分(即21:00),可能由于主场球队又进了球,球迷们再次欢呼起来,声音再次变得非常大;慢慢地声音变小,直到终场足球场内的音量保持在声音大的状态。
(6)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声音一下子变得非常大,估计是获胜的球迷在欢呼。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并且每个小组提出两个以上的数学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的要求:通过你的提问,可以帮助别人看懂图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教师深入每个组了解情况,并重点辅导。
(四)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淘气是个热爱运动的孩子,每天晚饭后,淘气一家都会到花园散步。昨天晚上,淘气的父母一起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后,淘气的母亲独自返回家中,淘气的父亲看了一会儿报后回家。下面的两幅图,哪一幅描述了淘气母亲的行为,哪一幅描述了淘气父亲的行为,请说说你的理由。
(五)发挥想象,增强应用意识
下面这幅图描述了淘气在周末与其他三个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情形。请你根据这幅图编一个故事。
学生自由编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行为变化与图中的变化是否相符,还要注意故事情节不要太复杂。
(六)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七)作业
自己制作一份图来描述一个事件,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主要思考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并不难,如何改变课堂的“一问一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对学习活动充满热情?第二,如何将教材中零散的图表设计在大的情境中,既能把所有的知识串连起来,又使问题情境相对完整?第三,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如何在高年级的学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带着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我将教材内容串连起来,应该说,课堂师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教学也达到了设计时的目的。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涉及到生成与预设的问题。在进行“时间与速度关系图”教学时,学生对图表中时间与速度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但出示“时间与路程关系图”时,相当部分的学生将“时间与速度关系图”与“时间与路程关系图”混为一谈,如将“时间与路程关系图”中“向上的倾斜线”理解为加速,即速度在增加。导致这种认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①先入为主意识影响。由于前面的“时间与速度关系图”的学习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图象非常类似的“时间与路程关系图”中,同学容易犯不加思索地想当然地把前面的知识迁移到本问题中的错误。②反映了学生分析图表所反映的数量关系的能力掌握不到位和没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针对上述问题,教学设计修改为:
1、在完成“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图”教学时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关系图中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数量的意义,如何辨别关系图所反映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在进行“时间与路程关系图”教学时,将两种关系图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3、出示一些关系图,让学生快速判断关系图反映出哪些量之间的关系,巩固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五篇:看图找关系教学反思
看图找关系教学反思6篇
看图找关系教学反思1
《看图找关系》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难度不大,学生在以往有过看图寻找信息的经历,对于课本中出现的折线图,孩子们也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坐公交车上学”这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孩子们体会到汽车从一个站到下一站速度的变化感受图形的直观性。并与 “与父母去散步”,等情境将课堂内容串连起来,让学生将图表中的'数学信息逐个演绎。
从期中试卷孩子们的读题习惯和寻找信息能力的缺乏,我更注重孩子们去寻找图中的信息,并引导孩子们解释图中信息所隐含的知识。如“这是一个关于什么与什么的关系图?”“这个图形的折线变化告诉我们什么?”“折线向上和向下分别告诉我们公共汽车这个时候是一个什么状态?”等等,孩子们结合生活中公共汽车的运行过程进行说明,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
针对本节课,没能很好的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问题意识没能很好的挖掘出来。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如何引导孩子们打开金口,愿意去表达,这是需要关注。
看图找关系教学反思2
《看图找关系》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当中的一节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学习之前已经接触过类似的学习内容,可以说本节课是新课当中的旧知,所以只要把握住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授,再加上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入,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是难事,能看懂图表中的数量关系并能从中获得相关信息来解决一些问题。结合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到用数学图表来描述事件或行为的简洁性,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但是在讲授中,还是出现了一点小意外,第一,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用公交车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说一说公交车在没有外界的干扰时行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速度的变化是能说出来,但是把它画出来却不是易事,因为太抽象了,所以耽误了点时间,导致在观察“足球场内的声音”的统计图的时间不够,有些问题没有来得及回答就到下课时间了,只能留做课下的作业完成;第二,整节课下来,我还是觉得我讲得多,学生讲的少,没有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去说去想去解决。
不过整节课下来,因为是联系生活实际的一节课,而且学习的内容前后都学过,很简单,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而且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课堂,他才会愿意去学去探究去交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看图找关系教学反思3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我们知道,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虽然小学阶段不要求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但函数思想在小学阶段的渗透是重要的。由于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教材安排了从图中分析量和量之间关系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交通》中的“看图找关系”,主要让学生看懂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并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能按要求看图回答问题。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图表,并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主要思考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并不难,如何改变课堂的“一问一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对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第二,如何将教材中零散的图表设计在大的情境中,既能把所有的`知识串连起来,又使问题情境相对完整
第三,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如何在高年级的学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带着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和重组,通过“坐公交车上学”、“与父母去散步”,等情境将课堂内容串连起来,并通过“司机表演”、“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将图表中的数学信息逐个演绎,应该说,课堂师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教学也达到了设计时的目的。
看图找关系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看图找关系”,主要让学生看懂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并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能按要求看图回答问题。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图表,并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难度不大,学生在以往有过看图寻找信息的经历,对于课本中出现的折线图,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公交车这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体会公交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感受图形的直观性。
由于本节课学习难度不大,我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解决问题,注重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我设计了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他们的`思路,当一名小老师的教学过程。虽然学生都很积极踊跃发言,争着表现自己,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注意聆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不够关注别人,往往出现别人一旦在发言,自己在底下做自己事的现象。其次,缺乏生生互动,缺乏让学生交流,并通过合作交流,探索问题,甚至是发现问题。再次,在组织学生发现探索问题时,由于教材已呈现五个问题,学生都仅仅局限于这五个问题,我也没能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其他问题。
看图找关系教学反思5
“看图找关系”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交通”中的内容。这个内容是新课标的新增内容,主要让学生看懂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并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能按要求看图回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和函数思想,教学重点是认识图表,并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把车速与时间的关系、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楼层与时间的关系等零散的图表串连起来,创设合理的情境,并让学生将图表中的信息描述出来,以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参与对数学图表的认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的重点是从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意义来认识图表,并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并不难,为了改变课堂的“一问一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因此,在课程设计时不能仅仅呈现一幅图,让学生回答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每个数表示什么?还应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赋予数学图表以生命,让学生在图表中寻找生活原形的同时,亲身参与活动,用数学语言将生活情境进行再现和表述,以达到认识图表、了解图表的目的。因此,在呈现了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后,我通过“你能在图中找到加速和减速的感觉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兴趣,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图表中是怎样体现加速和减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再根据学生的'描述指导学生理解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图表中折线往上画,说明速度提高;折线往下画,说明速度降低;折线画成水平,说明速度不变。
在这节课能否让学生动笔来画一画图表?教材虽然没有要求,但是如果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角度入手,我们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画一画图表呢?所以我设计的课外作业是:请你根据生活中的情境,绘制一幅图表。让学生自己设计图表来规划和跟踪学习和生活,最终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是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虽然在呈现了“时间与速度关系图”之后,已经引导学生认识了横轴、纵轴和折线的含义,后面的几幅图表学生也能描述出其所表达的数学信息,但如果让学生再说说每幅图分别表示是哪个量和量之间的关系就更好了。
2、部分学生思路清晰,思维活跃;相反,部分学生始终没有回答准确,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看图找关系教学反思6
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我为四部分:看图引入,感受图表优势。看图探索,寻找图表常识。图表分析,体验变化关系。综合运用,看图理清关系。虽说每天我们都在上课,但如何上好一节高效、有趣的课,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介于这样的`理念,我这节课从设计到实施,就是从五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力求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发掘教材中的有效因素,达到让学生掌握看图找关系的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从看图引入中,我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图表的直观、简洁、明了等优点。第二部分看图探索重点在通过学生说一说了解学生对图表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更有效进行指导。而对新知识通过讨论交流,老师有意识的指导等方式使学生清楚了解,能做到有序观察。第三部分的图表分析,体验变化关系部分让学生将图表中的数学信息逐个演绎,将图表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数学信息提炼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结构的条理清晰,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什么,能够较为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后反思发现,其实这节课的情境串联可以用故事形式更为有趣,更容易接近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