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7: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英语是一门语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而忽视听说能力,学生的笔试成绩非常高,但口语表达能力却极差,对词汇、语法的掌握相当牢固,但在一些交际活动中,许多学生无法流利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哑巴英语”。这样的教学现状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所学到的英语丧失了语言交际的功能,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对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培养,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我们要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简要论述如下。

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语教学方法枯燥单一

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没有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剖析,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这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语境。这在学生学习英语初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学生英语学习的深入,这种单调机械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一种语言不是简单地进行模仿,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要熟知各类文体与文章的结构,要学会用英语来进行思维,结合具体的语感来理解。枯燥单一的领读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二)口语教学内容主次失衡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词汇与语法的教学,而忽视文章结构的分析,缺乏对学生语言思维的培养。我们提倡重视口语教学并不是排斥词汇与语法的教学,词汇与语法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自然也是进行口语教学的基础,我们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要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语言的逻辑性与思维性的培养,要结合全文来渗透语句的连贯性,使学生从文章的整体性来进行英语学习。

(三)教学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处理不好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学生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英语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对英语的学习大部分局限在理论学习上,教师使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法,整节课全是教师的讲解,缺乏有效的语言互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机会很少。学生的交流仅限于在教师领读下跟读,学习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二、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解决对策

口语教学存在以上问题,直接造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强。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与学习规律,我在教学中进行不断探索与不懈努力,对此深有体会。

(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想说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才会产生想说的意愿,进而会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以期更好与他人展开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自然就会有想开口说的欲望。这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第一步。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精彩的英文电影视频片断,或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将学生认为枯燥的英语学习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符合初中生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了原来英语学习也可以这么有意思,使学生置身于教师所创设的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教学情境中,从而激起学生想说的激情。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打消恐惧感,才能敢于开口说。学生不敢开口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说错,怕受到教师的批评与其他同学的嘲笑。我们要帮助学生消除说的顾忌,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英语说出来。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运用英语。用英语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听英语、说英语的良好氛围,同时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避免以母语为中介来进行翻译,这样会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较大的困扰。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教师在讲课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课文读出来,不要怕说错,也不要怕说不好,只要学生开口说出来,就要给予学生鼓励,以激励学生完整地说出来。再次,为学生的说提供更多的机会。教师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来说英语、用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声音,允许学生出错,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而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与和谐,从而使学生敢于开口说。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让学生会说

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不断的训练,在实践中得以提升与强化。因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立足课堂,延伸课外,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让学生有更多说的机会,让学生在说中提升口语表达与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乐于表达。

1.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英语学习也是如此。现行英语教材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因此在学习时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全班齐读、个人读、小组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

2.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初中生有着极强的表演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对教材中有对话性较强的文本进行角色扮演,这一活动深受初中生的喜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各种句式、语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3.以听促说。在课上我们要尽量用英语教学,让学生听录音,欣赏一些精彩的小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多听的机会。此外,我们还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收听广播、看电视,让学生广泛地听。学生听得多了,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可以培养语感,说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有效提高。

4.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成立英语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下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展开内容多样的对话交流。

总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广大英语教师的不懈追求。当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非一日之功,我们要优化英语教学结构,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听与说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条件,让学生多听多说,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责编 潘冰)

第二篇:初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在我校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就是上课不举手、不喜欢发言。也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糕。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的挺不错,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大部分初中学生口语发音不准,说话不流利,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等等。可见培养好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势在必行。

新课改新课标并没有解决我们英语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哑巴英语”仍是困惑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外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症结。主要原因肯定有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观念的制约

刚毕业的时候,恨不得每节课都开设口语听力单元,把自己最新的英语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内容多,课时少,学生不重视,参与度不高。老教师说没用的··什么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大城市比中等城市好,中等城市比小城市好,而小城市又比农村好呢?这是大环境的作用。在农村或相对偏僻的不发达地区,学了英语,你不但找不到用武之地,甚至连使用外语的氛围都感受不到。家长认识不够,不重视,没有投资,哪有回报。2.培养目标的制约

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英语人才?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四年大学学完后算不算人材了?英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这些在课程标准九级目标体系里有明确要求,可是中高考单一的考察方式,并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更严重的是,缺乏语言应用语境,学生实践机会少。而且目前教学中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分配也有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3.教师素质的制约

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知道,要想使学生重视某门学科,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要求,首先得让他们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产生这一浓厚的兴趣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敬重老师的人格,佩服他的学识,甚至欣赏他的特长及言行。因此,教师至少应具备三方面的素质:(1)高尚完美的师表形象、稳定独特的人格魅力。要让学生佩服你、崇敬你。

(2)厚实精湛的学科知识、灵活先进的授课技艺。要让学生相信你、羡慕你、并被你吸引。

(3)豁达开明的广阔胸怀、和蔼幽默的待人风格。

如果不具备以上素质,你凭什么去激发学生对你这门学科的兴趣?你又有什么能耐去消除学生的疑虑,增强他们的信心呢? 但是同时我们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有些英语教师尽管口语很好,但他们对英语教学法知之甚少,而“说”口语和“教”口语毕竟是两码事。这样就导致了英语口语教学走向两个极端。一部分教师基本上否认或低估教师讲授的必要性,一味地强调语言的使用而忽视了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做pair work和group work,而往往这种漫无边际的练习,使整个课堂陷入失控局面;而另一种极端是教师对语言错误难以容忍,过分着重于讲解语法、句子结构、词汇和词组运用。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很多学生会不愿或害怕多说,从而挫伤了他们的交际积极性。这两种极端教学方式无益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其相同后果是使学生在表达自己思想时缺乏深度和广度,影响了语言使用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因此对英语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口语或听力的训练,专业研修是很有必要的。4.教学用书的制约

教材对口语能力的制约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多是阅读难度较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说明文。并不适合听说训练,而初中教材,尤其是我县使用的新版的冀教版英语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话题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非常好的口语资源高中教材更适合读写训练,初中教材更适合听说训练,虽然没有相应的口语教材,校本课程开发不到位。而课标所提倡的听说课,视听课在我们农村初中都得不到落实。但是,我课题组认为,对现行教材进行重组,综合利用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初中也是听说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期,是培养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的有效方法。5,硬件设施的制约

每次去县城学校,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每个教室都有触屏电脑,桌椅,校园环境与我们学校相比简直天地之别。我们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八九年前的,设备陈旧但好歹能用,今年投影仪的灯坏了,至今无人维修。课标要求的视听课,我每学期能上一两节吧。我的录音机是自己买的,磁带是自己买的。这就是最需要搞科研的学校,可是这儿科研的空气最稀薄。电子备课不允许···所有这些一次一次提醒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一次次让我意识到单凭一己之力,不可能改变现状。我们基层一线的教师期待体制的改革,可能要比城市老师迫切的多。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学生对英语课程的认识和自我认知也进行了调研。当前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的综合认识,不能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来看待英语课程,因此借着中高考改革的契机,真正改变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因此在强化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中我们将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师素质和教材选择四方面提出整改措施和实验性研究。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赫章县民族中学:项维

课堂教学中,只有努力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然而教学设计时,有的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与研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新授课中无视学生的认知需求。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在学生已经熟悉的函数单调性的基础上,联系数和形,通过对两个特殊函数的研究抽象出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表面上看体现了转化(化陌生为熟悉)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合由熟悉到陌生,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但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其意义何在?价值是什么?只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意志组织活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调动。

(二)在复习课中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复习课时中,有些教师先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等比数列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等比中项的概念(4)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然后在学生一一回答时教师分别对等比数列定义中应注意哪些关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强调要对公比q讨论;等比中项应该有正负两个;等比数列性质中注意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粗看起来教师开门见山抓住关键,直奔主题,对知识的复习到问题的训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口又动手,教学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但实际上一问一答式的活动则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其中有多少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呢?有多少是学生感兴趣的呢?有多少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呢?这些问题的思维价值在哪儿?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考虑到教学任务如何快捷、顺利地完成,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抽象、枯燥的知识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感到疲劳和乏味。复习课让学生重新温习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解题方法是必须的,但是这种重新学习是要通过学生的再认识和再实践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身学习能力。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炼升华的重任,应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充实感,知识上的价值感和应用上的协调感,由此提高兴趣,开发潜能,使复习课能上出新意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综合运用课上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课,教师这样组织复习,先请同学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若函数f(x)是奇函数,如何用符号表示?用图形表示呢?(2)若函数f(x)满足f(x+2)=f(x)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怎样用符号表示?(3)若函数f(x)满足f(1+x)=f(1—x)则函数f(x)的图像有什么特征?这样复习导入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这三种语言的理解和相互转换,加强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也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教学效果似乎不错,但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时教师安排好的,问题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解决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更没有体现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偏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在”,都要着眼于“有效”。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一)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苏联心理学家教学家鲁宾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把教师要教的变成学生要学的。如函数的奇偶性新授课,教师阐述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火箭为保持飞行方向和飞行平移尾羽成中心对称设计;汽车为易于驾驶设计成轴对称。对称也是函数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图像的对称进而得到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函数奇偶性的内在要求和数学探究的兴趣、欲望。

(二)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的焦点。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作为教学的纽带,把知识的认知和建构过程当作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要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中,体现求知的艰辛和快乐,锻炼思维,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而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教师以教学的首席身份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又启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起认知冲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组织探究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深入研究问题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发现令他们不解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时,好奇心就会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地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人人都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提供一种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能够实现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的认识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课堂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形势下,特别是在江苏省教委的“五严”规定下,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迫切,而要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关键,值得各位同行深思。

第四篇:浅淡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淡农村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摘 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从事初中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不少难题与困惑,通过自学思考,我就拟就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教学实施层面,即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及其一些改进的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政治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些参考和素材。

关键词:农村中学政治课堂教学 问题 原因 方法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着“新课程理念被误解及其滥用、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现代感”等问题。为此,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教育同仁作一探讨。

一、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正视和思考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其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这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层面看,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制定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具有各门基础课程的共性亦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新课程理念被误解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及其理念的片面误解,对新课程改革精髓把握的不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造成两种倾向:一是形式化,二是绝对化。形式化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这种形式化的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绝对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上的具体体现就是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例,明显地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绝对化的倾向,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都用这种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现为:一是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二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三是把自主变成自流。四是有活动没体验。

五是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六是探究的泛化。七是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我们很多老师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听。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被教育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认识的容器,而不是认识的主人;把学生看作是千篇一律的,而不是个性化的。这种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政治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政治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政治课教师很少使用,而是将“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发挥到极致,“题海战术”被我们的老师应用的炉火纯青,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任课教师不能胜任新课程改下的教学工作

教师是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人的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政治课的开展情况,直接决定着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大多数老教师对新教材不适应,教学方法不灵活

新教材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乐于参与探索过程。而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把握教材的脉搏。只了解教材的外表形式,不懂得教材的科学内涵,不能灵活掌握教材。

2、教师观念陈旧直接影响政治课有效顺利的达到德育目的

很多政治课老师,只注意到新教材的难度较过去降低了,而没注意到知识的整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不善于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材中的“探究园”“议一议”等教学内容。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简单的看看图片或者漫无目的让学生进行随意的讨论讨论没,便转入“知识导航”的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的灌输,随后便是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大量的练习。未能按照课程编写的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园”感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冲突现象,从而领悟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点。新课程中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理念未能得到实施。我

们的大部分老师都重复着前辈留下来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观念很难适应新世纪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很难是实现德育目的。

(四)“应试教育”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指挥棒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核模式,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应试教育”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应试教育”评价导向就像牵牛鼻子一样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目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很健全,学校基本还是采用原有的评价标准,偏重结果,忽略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这种评价无形之中使教师说归说,做归做,不自觉地又走到了重视分数的老路上来。许多教师不敢做“冒险”的实验,担心一旦学生成绩不好,自己将待岗或高职低聘,因此,只好固守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二、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剖析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学生很容易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然而社会的影响是复杂的,同时大众传播媒介良莠混杂,因此使得一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的消极影响。面对迅速的社会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影响,思想政治课往往处于一种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

另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部分政治教师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一切围绕教师转,知行脱节等现象。沉闷的课堂气氛,僵化空洞的教学语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个性,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导致了德育教育功能的降低。

那么为什么作为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上述的问题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新课程培训“照猫画虎”未能学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改革推进了三年多,同时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也随同开展了三年多。在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由此,造成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被片面的认识及误解。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归结为:

1、不重视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

对于新课程改革,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未能认识到改革的国际、国内背景,未能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未能认识到课程改革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由于未能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由此,每次开展新课程培训我们的老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总是“出工不出力”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中来。同时由于新课程培训时间安排在假期,好多老师都不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由此培训的成效可想而知。

2、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深刻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它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课程标准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未深入细致的学习,准确领会其要求,造成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其核心把握的不是很准,只是留于形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按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而我们的老师们以往都习惯于按教材去设计、实现教学。

(二)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

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相当部分教育者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理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上,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记住这些理论观点,很少把政治教育理论与21世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异常激烈,政治斗争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使政治课教学的视野狭窄,理论观点的阐述苍白无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认识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政治斗争得发展趋势等问题。同时常常把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的教育视为单纯的政治理论问题,孤立的、静止的、抽象的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忽视社会改革发展的现实。特别是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损人利己以及黄、赌、毒等阴暗面,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认识,致使不少中学生对教材上讲述的理想、信念等政治理论观点、术语背的滚瓜烂熟,而实际生活中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缺乏为祖国、为社会积极奉献的精神,缺乏法

制观念和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等。

(三)中学政治课教学不受重视,影响政治课教师素质提高

政治课教师是中学政治课教学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政治课教学,学生厌烦政治课。造成政治课教师队伍不稳定,除了改行与流动到其他学科外,一些老师眼见思想政治课地位下降,自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承认与重视,而自己的年龄又老了,跳槽和改科目无望,于是就消极对待,不思进取,导致政治课教学质量下降。严重的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目前对教师的评价是,中考、高考的评价方式与高中、大学的招生。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还没有打破、惟“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做法还没有打破。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停留在“升学率”上。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考核机制的影响,我们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只能“穿新鞋走老路”。为了学生的成绩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只能放视而不见,“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的教学模式仍在发扬光大。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中学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能让受教育者积极进取,在求实创新品质的驱动下,努力学习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强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针对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办法及建议:(一)加强对课程改革培训工作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将新课程培训作为正在实施的“继续教育工程”中的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本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在培训形式上,倡导培训者与教师的平等交流、对话,了解老师们的疑惑和困难,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建立培训、教

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方法。

建立教师轮换交流制度。重点学校选派支教教师到教学质量差的学校送去“先进”的教学经验,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帮助教学质量差的学校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教研活动,开讲座、上公开课等,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对教学质量差的学校进行最大限度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有所创新及其突破

当代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还需适应时代的发展,把21世纪新的德育要求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

首先,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吧等上网场所遍布在学生生活的周边。网吧等网络场所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但网络的发展犹如一柄双刃剑,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又起着负面的消极作用。网吧等网络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学生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通过网络沾染了不健康的甚至腐朽的东西,如色情和暴力,对未成年的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同时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网络技术高手,通过网络进行网络犯罪。高科技犯罪的低龄化要求我们的德育教育跟上时代。由此,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应当有所创新,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其次,要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是进行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前提,只有有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才能健康、愉快的生活、工作、学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06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3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抽象调查,发现约有32%的人具有心理异常表现,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为17%。这两组数据充分说明在学生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心理偏差和异常的人,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正常的心理,就会导致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如: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家爵残忍杀害同学;浙江温州高二学生弑母事件等。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由此可见,心理教育属于德育的重要内容,而思想政治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再加之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又密切相关,因此必然要求把心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课课程。将心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课,可以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可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各种各样 的问题与困惑,只要我们作有心人细心观察深入研究,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定能见到困难“迎刃而解”。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须认真研读《课程改革纲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应用新课程理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为初中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蓉生.中学政治课教学面临的时代背景《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2001,(2)

[2] 陈文蓉.浅议农村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略 《人民教育网》

[3] 赵小雅.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新问题 《中国教育报》杂志2003第07期

[4] 范妮琳.新课程 新理念新突破 《湖中教育网》

[5]汪文忠.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 《湖中教育网》

[6] 天行健.提高师专教师队伍科研素质的几点设想 《广西高教研究》,1999年3期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绪论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是新时代人才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11月14日印发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已经将信息技术列入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于是,各级学校开始对信息技术教育给予重视,不断增加投入、增加课时。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获取、处理、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普通初中的评价制度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普通初中实际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普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从自己的实习及自我的教学经验出发简要谈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适应于教学的教学策略,更好解决已出现的问题,推进教学制度,避免更多教师走弯路,趋利避害,使信息技术更好地发展。

二、信息技术课的出现及其意义

信息技术课是伴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形成而出现的。计算机产业是个大产业,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军事、宇航、工业、银行、服务等大多数领域里。可以说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程度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的重要性甚至不低于其他的基础学科。

现在初中的计算机课被命名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说这是一门学习怎样接受信息、分享信息、发送信息的学科。而现在计算机课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讲计算机的使用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信息只是计算机科学的一小部分内容。

信息技术课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由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动手操作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人认识仍然不够明确。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不能顾喜不顾忧,更应该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由于这门课程目前还尚未形成自己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中无法可依,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无章可循,不知该教什么,设备不完善,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模式单一,这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一)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不够重视,认识不够明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各学校也相继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知道由于这门新兴的课程在初中普及的时间还不长,有些学校领导及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意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他们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部分学校机房设备较为简陋。也有学校为了迎接评估、评优,专搞“形象工程”,花大价钱够买各种硬件设备,但在平时这些也只是摆设而已,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由于他们的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教什么?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很多学校都不知道信息技术课应该教什么。主要分为两方面: 1.由于条件不同,教学内容有差异

由于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相对统一的教材,加上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的限制,各个学校课程的设置都不一样,选择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就是在一个学校里同一年级教师所教的内容也有差异,有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程序设计的教育。有的侧重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重点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如何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选择既适应现有的硬件条件、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内容,确定好教什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2.由于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内容取舍困难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阶段的总教学课时应为68学时。但目前不少学校安排《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一年且每周课时仅为一节,除去期中、期末复习停课和节假日休息,实际教学课时大约在30~35学时左右,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相差甚远。我曾实习的学校就严重存在此问题,由于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如果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半;如果不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又该讲些什么内容呢?有人主张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的兴趣喜好不一,知识程度不一,又该如何取舍呢?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学,以至于造成“放羊式”教学现象时有发生。

(三)硬件设备匮乏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县镇以下的农村中小学一共有53万所,占中小学总数的 88%;在校学生1.6亿,占中小学总数的81%。这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存在着严重不足,据2001年底统计,北京 14.87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上海16.7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而云南186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贵州118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甘肃93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西部农村乡镇以下的许多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在有限的条件下,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计算机的开关、文件存取、简单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源。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致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有许多学校甚至不太重视它,它的发展与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受到了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四)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与中小学已经开设过的《微机》课程相比,二者在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上都有根本的区别。《微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唯一学习对象进行学习,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学习的工具来掌握。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师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不加区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套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无兴趣。

(五)信息技术老师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各初中学校由于受人员编制、教育经费等方面的约束,很多专业方面的教师数量不足。由于信息技术课程课时较少,又没有升学的压力,领导对该学科普遍认识不足,缺乏重视。许多学校几乎没有配备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多数教师是改行任教。即使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由于在学校课时少、工资低,待遇不高,造成教师敬业精神不够,一旦有机会就会另求发展,致使专业队伍不稳定。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质量不高、培训机会较少,大多数也没有受过正规信息专业的培训。有不少教师只具备基本的电脑常识,而应用软件的使用、课件制作等不能达标,基本的网络知识甚少。这样的师资状况,是难以胜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六)学生信息技能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教学任务难度大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材从小学到初中的连接不紧密,出现重复的内容较多,再加上课时设置不足等原因,使教师在教学中不好安排教学内容,导致各学校、各阶段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不同。由于学生以前所接受的信息技术课内容都不一样,致使学生年级越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个体差异就越大。就比如我所在学校的学生,他们来自榆林的各个城区和农村,由于在小学阶段所接受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内容不同,在进入初中后,当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讲授同一内容时,有的来自城市中心的学生,接受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就强些。由于以前的接触,他们对老师讲的内容能很快接受;但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他们明显就表现出接受和掌握计算机的能力较差,教师讲授的内容接受较慢,甚至无法理解。有的学生表示以前小学根本不重视信息技术课,上机操作时间较少或没有,几乎没怎么用过电脑,有的学生甚至没听过电脑,而好一点的学校虽然接触了这门课,但是当碰上期末考试,开会等情况时,这些课就被占用了。学生的基础能力不一样,也就是认知水平不一,使得教师难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任务中的难度加大。

四、对策

根据以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来看,这些都将影响和阻碍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策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学校领导与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意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一方面要实现观念的转变,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各学校应当使《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师生信息素养能力。确保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力争把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水平。(二)选择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

1.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

据统计,有3.1%的学生希望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能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实用一些;45.7%的学生认为操作性和理论性应兼备,只有5.8%的学生认为理论性应更强。可见,学生门都希望能从信息技术课学到一些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更贴近生活的知识。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产品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介绍现代科技的现状和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么,信息技术课究竟该教些什么呢?2000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却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是要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课应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效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程本身的性质和内在的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来选择学习内容。初中应侧重于基础教育,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侧重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高中、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因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的迅速提高,几年之后,在学习、工作中一定会被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让学生接触到代表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操作环境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再一方面应用到信息的特征,就如我们学校,有多数学生不知道 modem是什么;基本上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却知道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这些信息产品,只是都没用过,很希望能知道其简单的操作方法,并能实际操作一下。这些说明学生有极强的了解新科技及其产品的愿望,希望和这个信息时代有更多实际的接触。因此,教材和教师所教的内容决不能只局限于一些系统的计算机知识,而更应为学生创造更多从各个角度了解信息技术和这个信息时代的机会,并安排更多与此相关的学习内容。2.解决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内容取舍困难的方法(1)教学内容系列化、学习进度统一化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要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它是小学阶段的自然延伸,又是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的恰当表达,更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前期准备。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系列化,各学习阶段应紧密衔接。教学内容应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应分别配备相统一的教材,统一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使得各地区、各学段的学生个体信息技能的差异性减小到最低。在小学依旧开设计算机基础课,进行计算机入门教育,学习打字、绘图等基本技能和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访问因特网等等;在初中阶段,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讲授常见的办公(字、表处理)、多媒体、网络(网页制作)软件、计算机病毒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到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就已经具备了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信息技术基础及信息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实现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使信息技术必修课变成“小学→初中→高中”系列化的课程。

(2)“两课”有机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综合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然后主动地去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最后用板报、网页、多媒体报告等形式展示成果。可见,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我认为:可以考虑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合并,有机整合,统一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取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解决《信息技术》课程课时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会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大量活生生的具体实例,使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必须调动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筹措资金增添信息设备,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我认为各级政府应对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例如:对偏远贫困的农村弱势学校可实施特殊补助经费策略,并明确补助原则和相应政策、审批制度,还要确保策略的可持续性。目的是使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对弱势学校的援助,增添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常规设备配备和设备更新、软件配备、设备维修等费用,以提高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积极性。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一些优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做出贡献。可制定包括通过减税等有效措施来鼓励企业捐赠的政策。总之,要广开思路、多开渠道,搞好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中学不可能像城市发达地区中小学一样普遍建立校园网,应该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制定自己的“校校通”工程规划。例如:条件较好的县城中小学可先建立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然后逐步扩展为校园网;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大多数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学应普遍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好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便能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教学可设置一种情境,或通过任务驱动模式来到教学效果,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时给予学生启示,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达到充满生命与活力的目的。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可巧用生活中的实例,用形象的比喻法导入教学最容易被学生接受。还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将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很好的应用了发现学习模式,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可在探讨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侧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自学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不管采取什么类型的教学模式,教师都起着很重要的角色。教师素质决定着教育水平,信息时代召唤高素质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新型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一般的基本素质,还要具备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师所应有的素质。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学科,它的发展、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定期充电,对已有的知识和教学能力水平进行升级提高,这样才能跟得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各地区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更应采取相应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学校去。并对在职中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学习给教师创造一种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和紧迫感,增强意识,然后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达到共同进步 面对学生之间信息技能的差异,每个教师都会碰到这种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全面地考虑到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为充分地准备工作,从而实现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根据学生技术掌握的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将学生按程度分组,采用异步教学,一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课堂任务,另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布置的更高层次的任务,并且可以让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高的学习目标。这种方法,可以让一窍不通的学生开开窍,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让学习缓慢的学生加快速度,达到教学进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帮助那些基础好悟性高的学生找到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总结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供大家借鉴,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信息技术课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来选择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有益的教学内容,采取真正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面对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育者应不拘泥于传统的办学、教学思想,努力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路子、新方法。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困难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不断努力,以学生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为目的,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勇于面对和挑战这个信息时代的勇气和本领。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5,6.[2]浅析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http:

//www.xiexiebang.com

[3]江北战,明章,毛昕,韩凝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解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3,5,(196): 33-34.[4]曲桂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北师大教育信息中心,2004.6:1.[5]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1,5.[6]徐继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EB/OL].www.xiexiebang.com.[7]明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http://www.xiexiebang.com.[8]罗弈,韩柏.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职业技术学院,2004,(19):54.

下载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高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5篇)

    职高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口语交际是实践掌握外语的中心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口语交际......

    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82―01 一......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听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听力是人们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方面,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Wilga M. R......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武中学胡华 摘要:本文以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师生双边的现状为背景,揭示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人生聪明识字起”。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物无非就是沙上的建筑。在学习中,经常可以发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