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阶梯原文及教案

时间:2019-05-15 07: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想的阶梯原文及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想的阶梯原文及教案》。

第一篇:理想的阶梯原文及教案

二、《理想的阶梯》教案

第1段

提问: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先说‚青年最爱谈理想‛,然后才说:‚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头一句能否省去? 讲解:‚青年最爱谈理想‛,这句是说青年人有个特点──‚最爱谈理想‛,追求美好的理想,希望实现自己的的美好理想。这句话即是说明性的,说明青年有什么特点;也含着激励之意,激励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抱负,志向远大,胸怀宽广,这是作者撰文的一个意图,文章开头第一句正体现了这点。同时,这句话还引出后一句,提出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最爱谈‛,自然就会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开头第一句不能省去,没有这句话,不能充分体现作者为文之旨;没有这句话,后一句的提出问题未免突然。第2段

提问一:第二段主要写什么?

讲解:第二段主要是摆出青年中存在的导致其苦恼‛的三种情况和结果。三种情况是:‚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提问二:第二段和第一段内容有什么联系? 讲解:这两段内容之间有因果关系,第一段说:‚苦恼‛是‚果‛,第二段是摆出导致‚苦恼‛的三种‚因‛。‚

一、二两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摆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第3段

提问一:第三段的中心是哪句?这个中心意思的提出与上文有何关系?讲解:本段的中心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句话。本文的总论点就是这句话,说明怎样才能实现理想。这一论点的提出,是针对上文中摆出的由于‚刻苦勤奋不足‛等原因而不能实现理想这一个问题,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问二:本段三句话,彼此如何相联? 讲解:第一句‚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从正面提出论点。第二句‚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从反面说明论点。第三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是本段的结论,它的内容与前两句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所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又是作者恳切的引导,体现了作者为文之旨。第4段

提问一:第四段包含几层意思?

讲解:第四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第二层(‚马克思……成功了‛),用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的感人事迹和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的动人事例作论据,证明本段的论点。第三层(‚那些杰出的人物‛到段末),分析论据,论证论点,联系实际,激励青年:‚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艰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提问二: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的什么思想精神?如何写出了他们的这种思想精神?

讲解: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刻苦努力,忘我奋斗的思想精神。写马克思,第一句‚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突出马克思理想崇高,奋斗不息,接着概述,‚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有典型事例介绍‚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写诺贝尔,先强调指出他‚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怀有崇高的志向,接着概述,他‚废寝忘食,4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详细描写最后一次试验的情况,‚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第5段

提问一:第五段包含几层内容?

讲解:第五段包含两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是第二个分论点。第二层(第二句直至段末),用富兰克林、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四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名言和事迹作论据,证明论点。提问二:本段写道:‚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夜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巴尔扎克‚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其中有三个问句,这三个问句是否同一类型?讲解:这三个问句不是同一类型。前两个是设问句,问后需作答以明其意。最后一个是反问句,问中其意已明。第6段

提问一:第六段第一句‚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是不是本段的论点?是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为什么?

讲解:这句是本段的论点,因为从第二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起的内容就论证这个论点的。分三步作论证:先是计算生命时日而指出‚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继而引朱自清《匆匆》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的话作为论证;最后以‚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的断语作结。这句话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因为这段的内容说明时间为什么应该珍惜,这是第二个分论点所说的有理想的人‚珍惜时间‛的原因,这段在文章中属于论述第二个分论点的范围,不是提出另一个新的分论点。

提问二: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讲解:本段用了三种论证方法:

一、数字(计数)论证。‚人生七十古来稀,1/3要睡去,要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1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

二、引用论证。引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的一段话。

三、对比论证。‚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文段的层次2.论证方法:对比、比较 教学过程

第7段提问一:第七段包含几层内容?

讲解:第七段包含四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是第三个分论点;

第二层(‚奋斗的必要……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讲道理阐明论点:第三层(‚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奋斗不息顽强精神‛),针对青年中存在的问题,用高尔基、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迎难而上‛的事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第 四层(‚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到段末),归纳总结,鼓励青年迎难奋进,为崇高理想的实现奉献自己的一生。提问二:本段针对什么而写?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讲解:本段针对前面摆出的青年中存在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而写。先提出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接着讲明‚奋斗的必要‛的道理,然后分两部分论述,以解决青年中存在的这方面的问题。

一、针对‚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个问题,用伽利略、布鲁诺‚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而坚持科学信念;以高尔基‚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的实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迎难而上‛,‚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

二、针对‚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个问题,用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作过‚中学教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当过‚小职员‛等等事例来阐明‚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这一论点,启发青年认识到‚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最后以热情鼓励作结:‚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

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提问三:本段何处用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 讲解:本段有三处用了对比论证:‚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比较论证:‚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第8段

提问:第八段是文章的结束段,有三句话:‚1.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的阶梯。2.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3.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这三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下面几种理解哪是正确的?为什么?

A.1 │ 2 ‖ 3 B.1 │ 2 ‖ 3(并列)(因果)(因果)(递进)C.1 │ 2 ‖ 3 D.1 │ 2 ‖ 3(并列)(递进)(因果)(因果)

讲解:D是正确的。理由如下:这个结束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突出文章主旨,这就是1、2两句;1与2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所以‚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二是发出号召,这就是第三句;

1、2与3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只有‚一级级攀登‛才能 ‚一步步接近‛那‚理想高峰‛,所以我们应当‚在四化的

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

问题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七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3.第四段为什么列举两个事例论据?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4、用波浪线画出文章4、5、7三段的中心句,这三个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这三个方面意思表达顺序能不能变动,为什么?

5、你认为理想的阶梯还属于怎样的人?列举一则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你的观点。

答案:

1、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3、第四段所举的马克思和诺贝尔的两个典型事例,一位是社会科学上的先驱,一位是自然科学界的典范。这两个事例具有不同的代表性,使论证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去掉一个不好。如果去掉一个,就缺少一个方面的典型事例,论证不充分,说服力不强。

4、三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有所侧重地从目的、态度、意志三个方面深入论述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课文这样排列,逻辑性强:首先提出的是被一种崇高的目的所鼓舞的刻苦勤奋的精神;接着论述的是持之以恒的争分夺秒的为理想而努力的工作态度;然后论述的是在实践中遇到各种艰难困苦后应当具有 7 的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意志,课文指出胜利属于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人,目的、态度、意志三者缺一不可,而最重要的是崇高的目的,论述的层次,符合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客观规律,所以不宜变动三个分论点的顺序。

5、如勇于创新的人、热爱祖国的人等。

理想的阶梯

理解·分析

一、‚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句是用什么修辞方式写的?课文内还有类似的句子吗?试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含义。

这一句是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式写的。奋斗,是改变现实状况的重要手段,是达到理想境界的必经之途,用‚阶梯‛相比,是很恰切的类似的句子,在课文中有:

‚时间就是生命。‛(强调时间的重要)。‚奋斗,是改变现实的强大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强调奋斗在当前四化建设中的需要)。

二、本文论述‚奋斗‛与‚理想‛的关系,是分哪几个方面写的?几个分论点的提出,用相同的句式,构成段首排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分三个方面深入论述‚奋斗‛与‚理想‛的关系:⒈‚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第四段:侧重从目的方面论述)⒉‚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第五、第六段:侧重从态度方面论述)⒊‚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第七段,侧重从意志方面论述)

三个分论点的提出,是相同的句式,相同的字数,构成段首排比,这样写,既对每一段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又使段与段相互配合,井然有序,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整齐匀称,使分论点显得很醒目。

三、本文选用了较多的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增强了说服力,试填写下表,并回答表后的问题。

全文的论述中心论点的几个用作论据的事例 中心论点 方面的分论点 奋斗,第理想的阶梯,属于⒈马克思为实现崇高是实现理想一刻苦勤奋的人。理想奋斗了一生。⒉诺 的阶梯

贝尔为减轻工人繁重工作废寝忘食做实验。⒈爱迪生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挤‛时间;

第⒉鲁迅30年工作中视二理想的阶梯,属于

时间如生命。⒊巴尔扎方珍惜时间的人。

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面

时拼命工作,不肯浪费一刻时间。⒈伽利略,布鲁诺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⒉

第高尔基不在任何艰难三理想的阶梯,属于

困苦中屈服,畏缩;⒊方迎难而上的人。

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面

顿、爱因斯坦等人在平凡岗位上奋斗不息。

三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这三个方面意思表达顺序能不能变动,为什么?试选用自己周围的事例作论据,进一步证明论点。

三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有所侧重地从目的、态度、意志三个方面深入论述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课文这样排列,逻辑性强:首先提出的是被一种崇高的目的所鼓舞的刻苦勤奋的精神;接着论述的是持之以恒的争分夺秒的为理想而努力的工作态度;然后论述的是在实践中遇到各种艰难困苦后应当具有的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意志,课文指出胜利属于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人,目的、态度、意志三者缺一不可,而最重要的是崇高的目的,论述的层次,符合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客观规律,所以不宜变动三个分论点的顺序。

四、第二段开头写有的青年对待理想的几种态度,这几个句子能删去吗?为什么?第四段至第七段是怎样同第二段照应的?

课文第二段开头概括的指出有的青年对待理想的三种态度,这几个句子不能删去,因为下面第四段至第七段,就是分别针对这三种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论述,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需要帮助 方面

解决的问题,第四段着重针对‚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这一点展开论述;第五、六段着重针对‚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这一点展开论述;第七段着重针对‚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这一点展开论述,后半段在点明‚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后,更是着重分析这个问题,总起来说,第二段是先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四至第七段分别照应第二段有关句子,有的放矢的发表议论,这是议论中比较典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法。

五、列举几个事例、论据证明同一个论点,要注意事例的不同代表性,第四段举了马克思、诺贝尔的事例,第五段举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的事例,作者为什么不把马克思和爱迪生的事例对调位臵呢?

第五段开头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接下来先后举出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珍惜时间的例子,爱迪生是‚科学家‛,鲁迅、巴尔扎克是‚文艺家‛,假如把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事例同爱迪生的事例对调位臵,‚科学家‛就没有代表性的事例,会影响论述的严密性。

六、细读第七段,解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段提出了什么论点? 2.在正面讲道理后,文章针对青年的哪些实际想法深入展开论述?分别举了哪些事例论据?

3.列举事例后,文章又作了怎样的议论?这些议论同全段的论点和课文的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

4.替这段话划分层次,先划大层次,有的大层次中还可以分成小层次以至更小的层次。

(1)这一段的论点是‚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2)本段后半段针对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两种实际想法展开论述,对前一种想法的分析评论,举了伽俐略、布鲁诺和高尔基的事例为论据;对后一种想法的分析评述,举了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人的事例为论据。

(3)前半段在列举伽俐略、布鲁诺和高尔基的事例后,联系实际,发了一句议论:‚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

后半段在列举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人的事例后,联系实际发了一句议论:‚可见根本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全段末尾,再用两个长句激励青年,‚决不应让困难年攫住自己的心灵‛,‚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必将获得‚令人欣慰的硕果‛,这些议论,把列举事例同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紧相关联起来,有力的证明了论点,也间接的证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4)先把全段21个句子标上序号。⒒提出全段论点(第⒈句);⒓从道理上论述(第⒉⒊⒋句); ⒔用事例作论据。

1.针对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列举事例论述。

A.提出实际问题(⒌⒍句)B.列举事例论据(⒎⒏⒐⒑句)

C.举例后联系实际议论(第⑾句)

2.针对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列举事例论述。A.提出实际问题(⑿ ⒀句)B.从道理上论述(⒁ ⒂句)

C.列举事例论据(⒃ ⒄ ⒅句)D.举例后联系实际议论(⒆句)⒕联系论点作归纳议论(⒇(21)句)

七、找出课文中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述,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并抄写在笔记本上。

例如:⒈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士,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

⒉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⒊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

⒋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

第二篇:理想的阶梯 教案

《理想的阶梯》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的写法。

2.学习例证、引证、对比、比较、数字等论证方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进行努力奋斗以实现崇高理想的教育。

教学设想

《理想的阶梯》是一篇内容丰富,论述充分,针对性强,富于启发教育意义,非常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好文章。

本文的教学重点可放在三个方面:理解文章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如何选用典型的、充分的事例作论据以有力地证明论点;另外,列举事例与分析议论相结合,对比、比较、数字、设问、反问等的运用,也值得注意。

用三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文章的总体内容与结构。

2.解释词语。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阶梯》。这是一篇好文章,很值得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发表在15年前的《中国青年》杂志上,文章的针对性明确,论述很充分,写作上有它的特点,所谈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今天读起来我们会感到很切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启发,吸取有用的东西。

2.布置阅读思考题

教师:现在我提出几个思考题,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掌握文章的内容,考虑这几个问题如何作答。

思考题一: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和结构是什么?

思考题二:本文的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哪些?文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

思考题三:本文用什么作论据? 思考题四:文中是如何列举事例并加以分析议论的?

3.学生各自阅读理解课文,考虑思考题的回答,着重考虑思考题一的回答。

4.学生朗读课文。叫三、四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

5.了解学生对文章总体内容的结构的理解。

提问: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和结构是什么?(可提问两三名同学;有不同看法可进行讨论;老师对同学的看法酌情讲评,结论留待下节课再作。)

6.解释词语

碌碌无为:碌碌,平庸,无特殊能力。

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

怨天尤人:尤,归咎,怨恨。

凌云:凌,升高。

笔耕不辍:辍,chuò,中止,停止。

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鞭笞:笞chì,鞭打。

翱翔:áo xiáng,在空中回旋地飞。

抱负:远大的志向。

攫住:攫,jué,抓。

硕果: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硕,shuò。

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题一(总体内容与结构)

2.作思考题二(总论点,分论点)

(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回答写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文章的总体内容与结构。

2.总论点与分论点。

3.论证方法:例证、引证、数字。

教学过程

1.了解同学对本文总体内容与结构,总论点与分论点的理解情况 提问一:关于本文八个段的总体内容与结构,上节课大家谈了一些看法,经过进一步考虑,同学们看看应当作何理解?

提问二:本文的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哪些?文中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进行论述的?

2.概略讲解本文的总体内容与结构

教师: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与结构概略说是这样: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文要谈论的问题;第二部分(3─8段)解决问题,针对第一部分提到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论述,逐一解决。下面,我们来对全文作个较为具体、细致的分析。

3.逐段讲解文章

第1段

提问: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先说“青年最爱谈理想”,然后才说:“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头一句能否省去?

讲解:“青年最爱谈理想”,这句是说青年人有个特点──“最爱谈理想”,追求美好的理想,希望实现自己的的美好理想。这句话即是说明性的,说明青年有什么特点;也含着激励之意,激励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抱负,志向远大,胸怀宽广,这是作者撰文的一个意图,文章开头第一句正体现了这点。同时,这句话还引出后一句,提出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最爱谈”,自然就会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开头第一句不能省去,没有这句话,不能充分体现作者为文之旨;没有这句话,后一句的提出问题未免突然。

第2段

提问一:第二段主要写什么?

讲解:第二段主要是摆出青年中存在的导致其“苦恼”的三种情况和结果。三种情况是:“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提问二:第二段和第一段内容有什么联系?

讲解:这两段内容之间有因果关系,第一段说:“苦恼”是“果”,第二段是摆出导致“苦恼”的三种“因”。一、二两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摆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第3段

提问一:第三段的中心是哪句?这个中心意思的提出与上文有何关系?

讲解:本段的中心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句话。本文的总论点就是这句话,说明怎样才能实现理想。这一论点的提出,是针对上文中摆出的由于“刻苦勤奋不足”等原因而不能实现理想这一个问题,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提问二:本段三句话,彼此如何相联?

讲解:第一句“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从正面提出论点。第二句“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从反面说明论点。第三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是本段的结论,它的内容与前两句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所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又是作者恳切的引导,体现了作者为文之旨。

第4段

提问一:第四段包含几层意思?

讲解:第四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第二层(“马克思……成功了”),用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的感人事迹和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的动人事例作论据,证明本段的论点。第三层(“那些杰出的人物”到段末),分析论据,论证论点,联系实际,激励青年:“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艰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提问二: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的什么思想精神?如何写出了他们的这种思想精神?

讲解: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刻苦努力,忘我奋斗的思想精神。写马克思,第一句“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突出马克思理想崇高,奋斗不息,接着概述,“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有典型事例介绍“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写诺贝尔,先强调指出他“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怀有崇高的志向,接着概述,他“废寝忘食,4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详细描写最后一次试验的情况,“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第5段

提问一:第五段包含几层内容?

讲解:第五段包含两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是第二个分论点。第二层(第二句直至段末),用富兰克林、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四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名言和事迹作论据,证明论点。

提问二:本段写道:“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夜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巴尔扎克“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其中有三个问句,这三个问句是否同一类型?

讲解:这三个问句不是同一类型。前两个是设问句,问后需作答以明其意。最后一个是反问句,问中其意已明。

第6段

提问一:第六段第一句“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是不是本段的论点?是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为什么?

讲解:这句是本段的论点,因为从第二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起的内容就论证这个论点的。分三步作论证:先是计算生命时日而指出“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继而引朱自清《匆匆》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的话作为论证;最后以“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的断语作结。这句话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因为这段的内容说明时间为什么应该珍惜,这是第二个分论点所说的有理想的人“珍惜时间”的原因,这段在文章中属于论述第二个分论点的范围,不是提出另一个新的分论点。

提问二: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讲解:本段用了三种论证方法:

一、数字(计数)论证。“人生七十古来稀,1/3要睡去,要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1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

二、引用论证。引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的一段话。

三、对比论证。“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 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第七段,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包含几层内容?

(2)本段针对什么而写?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3)本段何处用了对比、比较的论证方法?

2.完成思考题三(论据),四(举例与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文段的层次

2.论证方法:对比、比较

教学过程

逐段讲解

第7段提问一:第七段包含几层内容?

讲解:第七段包含四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是第三个分论点;第二层(“奋斗的必要……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讲道理阐明论点:第三层(“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奋斗不息顽强精神”),针对青年中存在的问题,用高尔基、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迎难而上”的事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第四层(“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到段末),归纳总结,鼓励青年迎难奋进,为崇高理想的实现奉献自己的一生。

提问二:本段针对什么而写?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讲解:本段针对前面摆出的青年中存在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而写。先提出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接着讲明“奋斗的必要”的道理,然后分两部分论述,以解决青年中存在的这方面的问题。

一、针对“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个问题,用伽利略、布鲁诺“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而坚持科学信念;以高尔基“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的实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迎难而上”,“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

二、针对“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个问题,用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作过“中学教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当过“小职员”等等事例来阐明“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这一论点,启发青年认识到“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最后以热情鼓励作结:“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提问三:本段何处用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

讲解:本段有三处用了对比论证:“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比较论证:“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第8段

提问:第八段是文章的结束段,有三句话:“1.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的阶梯。2.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3.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这三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下面几种理解哪是正确的?为什么?

A.1 │ 2 ‖ 3 B.1 │ 2 ‖ 3(并列)(因果)(因果)(递进)

C.1 │ 2 ‖ 3 D.1 │ 2 ‖ 3(并列)(递进)(因果)(因果)讲解:D是正确的。理由如下:这个结束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突出文章主旨,这就是1、2两句;1与2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所以“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二是发出号召,这就是第三句;

1、2与3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只有“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理想高峰”,所以我们应当“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

预习作业:

1·给下面加点的宇注音。

遮挽()翱()翔 鞭笞()废寝()忘食

笔耕不辍()怨天尤()人 擢()取

2·解释下列词语。

遮挽: 翱翔:

鞭笞: 废寝忘食:

笔耕不辍: 怨天尤人:

3·本文是一篇谈 的议论文。

4·“理想的阶梯”是。“阶梯”原指“台阶 “”梯子”。在这里比喻为。

5·“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即是说。

6·“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句意是。7·文中指出青年因处理不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问题是什么?

8·什么样的人才能攀登理想的阶梯? 9·写出文中引用的事例。

10·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1·文章为了阐述中心论点,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这三个分论点是什么?

答:

2·解释下列词语。

遮挽:拦住挽回。

翱翔:鸟在天空回旋飞翔。比喻自由自在地遨游。鞭笞:用鞭子、竹板之类抽打。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力于某件事。

笔耕不辍:长时间不停止地写作。

怨天尤人:受了挫折或出了问题后,只是一味怨天,归罪别人。

3·如何实现理想。

4·奋斗,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

(题目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阶梯”指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作者以比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实现理想必须像登阶梯那样,坚韧不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

5·实现理想,必须奋斗。

6·刻苦勤奋的人才能实现理想。换言之,要实现理想,必须奋斗,要奋斗;必须刻苦勤奋。

7·①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的精神不足;②想为理想付出努力,但不善于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③认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8·刻苦勤奋、珍惜时间的人,迎难而上的人。

9·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理想,刻苦奋斗一生;诺贝尔为减轻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发明了炸药;鲁迅先生惜时如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以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爱迪生挤时间,连续工作,废寝忘食;伽利略、布鲁诺冒受宗教极刑的危险,追求真理;高尔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在敌人明枪暗箭下,在饥饿、死亡的威胁中坚持写作、战斗;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都在平凡岗位上成了“状元”。

10·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1·三个分论点即第3、4、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每个同学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有过多少不同的想法、目标和希望,其中最能激励自己去为之奋斗的就是自己的理想。但要实现理想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分别请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感想后,引入课题。

三、检查预习

四、研习新课。

1、认真读课文,理解什么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并从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弄清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认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以下的内容都围绕它来展开阐述。)

2、“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文章的第l没能否略去不写?为什么?

(作者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谈起,指出青年中普遍存在的三种现象,并针对三种现象提出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观点。

文章的开头一段不能略去,因为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谈起,才能引起青年们的阅读兴趣,达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的效果。)

3、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论述部分与课文第2段有什么联系?

作者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要求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三个方面论述的中心句)

(三个方面:分别从“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中心论点。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排比段落。各方面的第1句是中心句,也是全文的分论点。三个方面既独立成章,又相辅相成,结为一个整体,共同为中心论点服务,阐述论证了中心论点。

另外,这三个方面又是与第2段中三个“有的……”相对应的,因此三个分论点又 围绕中心论点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提出来,它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阐述了“奋斗”的内容。)

4、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分论点部分的论述层次,概括层意。

(本段分为三层。第一层(第①句):提出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第二层(马克思为……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展开论述,列举事例,说明杰出的人物是沿着理想的阶梯刻苦勤奋取得成功的。第三层(今天……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激励青年们刻苦勤奋,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5、朗读1一3段,请同学简述马克思和诺贝尔的故事。

6、朗读5、6段后思考:作者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个观点后,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作者先从正反哪方面阐述?(正面)

文中列举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人物?

(鲁迅、巴尔扎克、爱迪生。

鲁迅对时间是“惜”如生命;巴尔扎克是如痴如狂地不肯浪费一刻时间去“拼”,而爱迪生则是“挤”时间,“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36小时”。)

再从正反哪方面阐述?(反面)

(作者先算了一笔时间帐,说明“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然后引用朱自清的一段话说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常理,指出有的人至今不知珍惜时光。

最后是小结,扣住上一段开头提出的观点,把“有无理想”和“是否珍惜时间”联系起来说理: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对时间自然不珍惜;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7、读第7段,在分析第一、二两个分论点的基础上,与同桌分析第三个分论点部分的内容。

讨论明确:章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一观点后,作者分两层论述。

首先阐述如何对待困难。以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为例进行论证,详写高尔基,略写伽利略、布鲁诺。第二层主要论述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否有成就。这一层列举了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事例,阐明“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成功”这一道理。最后激励“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要怕困难,要迎难而上,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8、提问:结尾部分是怎样总结全文的?

(最后一段从上文三个方面的分析阐述归结出“奋斗,是改变现实的强大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的结论。这个结论,与第2段提出的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结合,结构谨严。这个结论,紧扣中心,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是联系实际对中心论点进行具体的阐发。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尾提出了极具感召力的言词:让我们在向四化进军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已的“奋斗之歌”吧!

9、最后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用 修辞方法,把“奋斗”喻为。这是从上文三方面分述归结出的。这句话和 相呼应,又密切联系 的现实。第二句以“只有……才能……”这一表示 的复句,再次强调奋斗的意义与作用。“一级级攀登”和“一步步接近”说明。第三句以“让……吧”形式向人们 结束全文。

(依次填入:暗喻;杠杆,阶梯;结论;中心论点;当前四化建设;唯一条件;只要顽强不息,脚踏实地,不畏艰险,争分夺秒地登攀,定能实现理想;发出号召。)

10、从总体上看,全文采用了什么结构形式?

A 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总结全文。

(答:C 总——分——总)

五、教学小结

这是一篇立论文章。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从三个不同方面举例说理,层次分明地向人们阐述了“怎样实现理想”的问题。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读懂论点。作者在文章中要表明的主要见解和主张就是中心论点。为了更好地论述它,有时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述一个问题或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叫做分论点。分论点起证明、发挥中心论点的作用,为阐明中心论点服务。如本文就是从“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并列方面阐明中心论点的。

要读懂论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本文采用的是事实论据,这就要求在选择论据时,必须注意:(1)要真实。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如果论据不真实,论点也就难以成立。(2)要典型。论证是否有力,不在于论据多少而决定于论据是不是有代表性,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不能是偶然的、个别的、片面的事实,(3)要充分。论据与论点之间要求有逻辑关系,即论据确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观点与材料必须统一。

还要读懂论证。选用确凿、典型的事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叫例证法。本文主要采用了这种方法。例证法,只摆出论据是不够的,还要说明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论点成立,这就要靠析理,如第6段在列举华罗庚等人的事实之后,作者写道:“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根本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一个真正崇高的理想和为这一理想而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析理使论据和论点的关系真正成为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小资料]

课文中几位未作注释的名人:

1·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发明了黑色炸药。根据他的遗嘱规定,将其遗产设立“诺贝尔奖金”。

2·爱迪生(1847~1931),美国发明家、企业家,在电报、电话、发电、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方面有许多著名的发明。

3·布鲁诺(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他接受并发展了哥自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大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因反对经院哲学,主张人们有怀疑宗教教义的自由,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

4·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生于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长篇小说《母亲》被认为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5·道尔顿(1766一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对气象、物理和化学三学科曾作出不少的贡献。

6·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相对论学说。本

第三篇: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1/3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也可能是事实。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现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 1

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

说“勤”

林家箴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天下,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勤能补拙

常言道:勤能补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补偿的。事实不是如此吗? 年轻时代的梅兰芳学戏,师傅说他生就一双死鱼眼,灰暗,呆滞,不灵活,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随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他在课堂上沉浸在冥想中,有时甚至在课堂上搞起实验来,还尽提些在大人看来都是些荒唐可笑的,甚至是不正常的问题。因而受到老师的、同学的嘲笑,受到父亲的呵斥,被称为“智力低下的人”。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辍学了,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失信心;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勤奋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华罗庚教授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希望那些无天赋的人们不要悲观,要相信天才在于勤奋,只要自己肯在“勤”字上下功夫,朝着美好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

下去,是一定能够成大器的。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第四篇: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

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

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

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

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受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

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1/3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也可能是事实。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现纺织 1

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

第五篇:理想的阶梯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的阶梯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的阶梯 教案教学设计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陈光荣 教学目的1.学习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的写法。2.学习例证、引证、对比、比较、数字等论证方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进行努力奋斗以实现崇高理想的教育。教学设想《理想的阶梯》是一篇内容丰富,论述充分,针对性强,富于启发教育意义,非常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好文章。本文的教学重点可放在三个方面:理解文章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如何选用典型的、充分的事例作论据以有力地证明论点;另外,列举事例与分析议论相结合,对比、比较、数字、设问、反问等的运用,也值得注意。用三节课。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文章的总体内容与结构。2.解释词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阶梯》。这是一篇好文章,很值得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发表在15年前的《中国青年》杂志上,文章的针对性明确,论述很充分,写作上有它的特点,所谈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今天读起来我们会感到很切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启发,吸取有用的东西。2.布置阅读思考题教师:现在我提出几个思考题,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掌握文章的内容,考虑这几个问题如何作答。思考题一: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和结构是什么?思考题二:本文的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哪些?文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思考题三:本文用什么作论据?思考题四:文中是如何列举事例并加以分析议论的?3.学生各自阅读理解课文,考虑思考题的回答,着重考虑思考题一的回答。4.学生朗读课文。叫三、四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5.了解学生对文章总体内容的结构的理解。提问: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和结构是什么?(可提问两三名同学;有不同看法可进行讨论;老师对同学的看法酌情讲评,结论留待下节课再作。)6.解释词语碌碌无为:碌碌,平庸,无特殊能力。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怨天尤人:尤,归咎,怨恨。凌云:凌,升高。笔耕不辍:辍,chuò,中止,停止。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鞭笞:笞chì,鞭打。翱翔:áoxiáng,在空中回旋地飞。抱负:远大的志向。攫住:攫,jué,抓。硕果: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硕,shuò。布置作业1.完成思考题一(总体内容与结构)2.作思考题二(总论点,分论点)(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回答写在笔记本上)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文章的总体内容与结构。2.总论点与分论点。3.论证方法:例证、引证、数字。教学过程1.了解同学对本文总体内容与结构,总论点与分论点的理解情况提问一:关于本文八个段的总体内容与结构,上节课大家谈了一些看法,经过进一步考虑,同学们看看应当作何理解?提问二:本文的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哪些?文中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进行论述的?

2.概略讲解本文的总体内容与结构教师: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与结构概略说是这样: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文要谈论的问题;第二部分(3─8段)解决问题,针对第一部分提到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论述,逐一解决。下面,我们来对全文作个较为具体、细致的分析。3.逐段讲解文章第1段提问: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先说“青年最爱谈理想”,然后才说:“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头一句能否省去?讲解:“青年最爱谈理想”,这句是说青年人有个特点──“最爱谈理想”,追求美好的理想,希望实现自己的的美好理想。这句话即是说明性的,说明青年有什么特点;也含着激励之意,激励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抱负,志向远大,胸怀宽广,这是作者撰文的一个意图,文章开头第一句正体现了这点。同时,这句话还引出后一句,提出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最爱谈”,自然就会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开头第一句不能省去,没有这句话,不能充分体现作者为文之旨;没有这句话,后一句的提出问题未免突然。第2段提问一:第二段主要写什么?讲解:第二段主要是摆出青年中存在的导致其“苦恼”的三种情况和结果。三种情况是:“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问二:第二段和第一段内容有什么联系?讲解:这两段内容之间有因果关系,第一段说:“苦恼”是“果”,第二段是摆出导致“苦恼”的三种“因”。

一、二两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摆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第3段提问一:第三段的中心是哪句?这个中心意思的提出与上文有何关系?讲解:本段的中心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句话。本文的总论点就是这句话,说明怎样才能实现理想。这一论点的提出,是针对上文中摆出的由于“刻苦勤奋不足”等原因而不能实现理想这一个问题,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问二:本段三句话,彼此如何相联?讲解:第一句“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从正面提出论点。第二句“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从反面说明论点。第三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是本段的结论,它的内容与前两句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所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又是作者恳切的引导,体现了作者为文之旨。第4段提问一:第四段包含几层意思?讲解:第四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第二层(“马克思……成功了”),用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的感人事迹和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的动人事例作论据,证明本段的论点。第三层(“那些杰出的人物”到段末),分析论据,论证论点,联系实际,激励青年:“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艰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提问二: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的什么思想精神?如何写出了他们的这种思想精神?讲解: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刻苦努力,忘我奋斗的思想精神。写马克思,第一句“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突出马克思理想崇高,奋斗不息,接着概述,“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有典型事例介绍“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写诺贝尔,先强调指出他“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怀有崇高的志向,接着概述,他“废寝忘食,4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详细描写最后一次试验的情况,“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第5段提问一:第五段包含几层内容?讲解:第五段包含两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是第二个分论点。第二层(第二句直至段末),用富兰克林、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四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名言和事迹作论据,证明论点。提问二:本段写道:“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夜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巴尔扎克“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其中有三个问句,这三个问句是否同一类型?

讲解:这三个问句不是同一类型。前两个是设问句,问后需作答以明其意。最后一个是反问句,问中其意已明。第6段提问一:第六段第一句“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是不是本段的论点?是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为什么?讲解:这句是本段的论点,因为从第二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起的内容就论证这个论点的。分三步作论证:先是计算生命时日而指出“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继而引朱自清《匆匆》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的话作为论证;最后以“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的断语作结。这句话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因为这段的内容说明时间为什么应该珍惜,这是第二个分论点所说的有理想的人“珍惜时间”的原因,这段在文章中属于论述第二个分论点的范围,不是提出另一个新的分论点。提问二: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讲解:本段用了三种论证方法:

一、数字(计数)论证。“人生七十古来稀,1/3要睡去,要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1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

二、引用论证。引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的一段话。

三、对比论证。“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布置作业1.仔细阅读第七段,回答以下问题。本段包含几层内容?本段针对什么而写?是如何进行论述的?本段何处用了对比、比较的论证方法?2.完成思考题三(论据),四(举例与分析)第三课时教学重点1.文段的层次2.论证方法:对比、比较教学过程逐段讲解第7段提问一:第七段包含几层内容?讲解:第七段包含四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是第三个分论点;第二层(“奋斗的必要……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讲道理阐明论点:第三层(“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奋斗不息顽强精神”),针对青年中存在的问题,用高尔基、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迎难而上”的事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第四层(“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到段末),归纳总结,鼓励青年迎难奋进,为崇高理想的实现奉献自己的一生。提问二:本段针对什么而写?是如何进行论述的?讲解:本段针对前面摆出的青年中存在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而写。先提出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接着讲明“奋斗的必要”的道理,然后分两部分论述,以解决青年中存在的这方面的问题。

一、针对“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个问题,用伽利略、布鲁诺“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而坚持科学信念;以高尔基“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的实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迎难而上”,“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

二、针对“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个问题,用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作过“中学教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当过“小职员”等等事例来阐明“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这一论点,启发青年认识到“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最后以热情鼓励作结:“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提问三:本段何处用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讲解:本段有三处用了对比论证:“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比较论证:“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第8段提问:第八段是文章的结束段,有三句话:“1.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的阶梯。2.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3.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这三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下面几种理解哪是正确的?为什么?A.1│2‖3B.1│2‖3(并列)(因果)(因果)(递进)C.1│2‖3D.1│2‖3(并列)(递进)(因果)(因果)讲解:D是正确的。理由如下:这个结束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突出文章主旨,这就是1、2两句;1与2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所以“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二是发出号召,这就是第三句;

1、2与3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只有“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理想高峰”,所以我们应当“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

下载理想的阶梯原文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想的阶梯原文及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想的阶梯-教学教案(精选5篇)

    理想的阶梯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道理,并能从现在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2.学习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的论证方法,记住名言警......

    千字文原文及教案

    传统文化之《千字文》中的“知过必改,得能莫忘”,这个语句使我在学习上得到了很深的启示。下面是关于千字文原文及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背......

    理想的风筝原文

    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

    我的理想原文

    注释:原文——黑色字体 自己修改——蓝色字体 同学修改——黄色字体 老师修改——红色字体 家长修改——紫色字体让笔尖淌出诗意的芳馨 ——我的理想 六年级三班 宋倩倩 看着......

    我渴望通往理想之路的阶梯

    我渴望通往理想之路的阶梯 大海,因为宁静而有人向往。春天,因为和谐而有人追求。理想,因为伟大而有人向往。对于理想是高不可攀的峰岩,是无法轻易走到的彼岸,确有成千上万的人向......

    《海燕》高尔基_原文及教案

    海燕 作者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海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 在这鸟儿勇敢的......

    《海燕》高尔基_原文及教案

    海燕 设计:马耐红 审核:郭俊亭使用:八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2、结合背景,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

    争吵课文原文及教案

    争吵,《新华字典》中指口角;进行的口头上的争辩,是人类交往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争吵课文原文及教案 ,欢迎阅读。15 争 吵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