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幸读到吴又存老师的难报三春晖的教学设计
有幸读到吴又存老师的《难报三春晖》的教学设计,被吴老师入情、动情、抒情的课堂教学深深感动。愿将这份感动与老师们共享,共同打造我们的情感课堂。
附: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作品(原创)
湖北武汉市解放中学 吴又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父母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理应受剑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的责任;孝敬父母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正确区分孝敬父母在不同场合具体要求的能力,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动手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热爱白己的父母,厌恶不孝行为;并树立家庭中的止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重点
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教学难点 如何孝敬父母。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讨论法、情感熏陶法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音乐欣赏: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气氛,情感铺垫。
父亲、儿子、女儿,一家人都喜欢登山。然而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却发生了意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个电影片段:(播放电影《垂直极限》片段)。
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在千钧一发之际,父亲果断地命令儿子割断绳索,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女,而自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生命是无价的!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呢?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父母把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都给了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这恩情我们一辈子都难以报答呀!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展示课题),共同探讨一下三春晖为什么难报以及如何报得三春晖。
二、教学主体:
1、活动一:真情告白(激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什么说小草那一点点绿意,难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做儿女的那一点点孝心,难以报答阳光般厚的母爱?那么,接下来这个活动,也许能使你懂得其中的真正内涵。(多媒体显示:“父母的爱,你感受到了吗?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做的一件令我感动的事。)屏幕上有四幅图片:一幅图片,爸爸小心翼翼地接住儿子空投的炸弹;一幅图片,妈妈打着哈欠仍然陪着儿子读书;一幅图片,爸爸在烈日下、考场外焦急地等候;一幅图片,妈妈看着女儿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送来的饭菜,笑得多开心啦。我希望这四幅图片能勾起同学们对父母爱的回忆。
下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来一个真情告白,让我们共同分享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看哪位同学感受到的父母的爱最多、最真挚、最感人?学生问答,教师及时点评。(归纳)“儿多关爱儿多情”,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在这里,我也想跟人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母亲,小时候家里很穷,不得已讨米要饭,长大后她找了个农村跛脚的男人作了丈夫,日子倒也算过得安稳。不幸的是那个男人40多岁的时候就病死了,撇下了一个12岁的儿子,家里顿时成了一盘散沙。但天并未塌下来,那位老母亲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家。为了让她的儿子能够读书交得起学费,她每天走一个半小时的路,来到离家十几里远的县城,背着个小木箱走街串巷地卖冰棒,提着个竹篮子四处吆喝着卖馒头,风里来,雨里去。从没读过书的她不会算账,她就央求儿子一遍又一遍地教她,终于她第一次学会了算帐。为了赶在开学前攒齐学费,她经常要翻越一个山头,把馒头卖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天很晚了,又累又饿的母亲昏倒在路旁,直到天亮才被人发现,是一位好心人把她送了回来。见到彻夜未归的妈妈,儿子扑上去紧紧地抱着她,止不住的热泪夺眶而出„„凭着这一沓沓揉得皱巴巴的、汗津津的、脏兮兮的,由一分、两分、一角攒起来的钞票,那个儿子拼命地读书,终于考进了重点高中。伴随着母亲嘶哑的叫卖声和滚动的汗水,他又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从那一刻起他就发誓这 一辈子要孝敬他的母亲。
在这里,我想告诉人家: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的母亲!而那个儿子就是我!(按键呈现母亲的画面)画面上的这位老人就是我的母亲,母亲现在正和我生活在一起。母亲的恩情我一辈子都还不清,在这里,我只想对母亲说一句话:“妈妈,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仍然选择做您的儿子!”
2、活动二:吟诗启智(明理)
(归纳)通过刚才我们的真情告白,我们知道了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而且还含辛茹苦哺育我们成长,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还记得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注意法律的要求。我国宪法和婚姻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下面,让我们看看孝敬父母在不同的场合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和表现?
3、现场模拟情景剧场(导行)
屏幕上有两幅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和图片旁边的文字提示,联想成一个完整的孝敬父母的故事,然后现场模拟表演出来。前后左右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首先选定角色,然后再设计情节,注意主题是孝敬父母的故事,希望同学们都能挑战自我。同学们可以下座位选择自己最佳的搭档,待会儿看哪一小组演得最精彩?三分钟准备(学生讨论,老师播放音乐《常回家看看》并下面去引导、组织、点拨),开始。
看哪一个小组表演A剧?掌声有请!(学生小品表演,老师及时评价)B剧:这位做儿子的请留步,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为什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来表演呢?(学生回答)谢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情境表演,我们懂得了: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光有孝心还不够,还必须有孝行!
4、活动四:爱的献礼(导行)
在这里,我想起了去年的金秋十月,我国神州六号成功发射,在这期间有一个细节尤其让我感动(多媒体按键呈现画面):那就是聂海胜的女儿与她的爸爸天地对话时,深情地唱了一首《生日快乐》歌,祝太空中的爸爸41岁生日快乐!那此时此刻,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爱的献礼”!假如明天是你父母的生日,你将给爸爸或妈妈送上一份什么生曰礼物?让我们自己来设计和制作。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提供的一些材料,我们的材料非常有限,但是要表达的对父母的爱却是无限的,要用有限的东西表达出无限的爱,这就需要智慧和能力。注意:生日礼物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张贺卡、一幅画、一束花、一条短信、一首诗、一件手工制品,你还可以唱一首歌、说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总之,只要是你认为最能表达对父母情意和祝福的都可以。我们 看哪位同学的生日礼物最有象征意义,最能表达真情实感!时间:5~6分钟(放音乐:阎维文的《母亲》)。
爱的献礼
──我的“孝心”要让您感受到
假如明天是你父母的生日,你将给爸爸或妈妈送上一份什么生日礼物?让我们共同来设计和制作。
可以是一张贺卡、一幅画、一束花、一封短信、一首诗、一件手工制品、甚至唱一首歌、说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三、结束语:
同学们,时间太短暂了,很多同学做出的珍贵礼物还没来得及展示,就让我们亲手交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相信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里,我也准备了一件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手攥紧举在胸前),是我用纸扎成的一朵花,它不是一朵普通的花,它是中国的母亲花──萱草,也叫“忘忧草”,我希望我的母亲永远忘却忧愁,我也想把这件礼物送给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祝他们永远健康、幸福、快乐,幸福每一天,快乐到永远!(老师深情表达,最后深深地一鞠躬)。
下课并及时播放音乐《天下父母心》„„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兼谈我的专业发展之路 吴又存
2006年金秋十月,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六朝故都南京隆重举行。我作为湖北省的唯一参赛选手,有幸参加了此次中学思想品德学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型赛事,面对台下几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政治教师、教研员及政治教育专家,我讲授了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课堂上,我新颖独特的课件制作,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饱蘸深情的真诚讲述,博得了阵阵掌声。课刚讲完,听课的老师就把我团团围住,有很多老师说引起了他们的感情共鸣。他们由衷地说:“你的课讲得太好了,你母亲为培养你读书历尽千辛万苦的故事把我们都感动得哭了!”著名政治特级教师、初中组主任评委胡云琬老师在颁奖大会结束后,紧握着我的手说:“你的课情感真挚,生动感人;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政治课就应该这样上。”
还有一位教师这样问我:“这节课,你准备了多长时间?”我笑了笑,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了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一、学科知识上的准备——厚积薄发入课来
孔子曾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两种品质:一是“学而不厌”;二是“诲人不倦”。要想上好课,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师就得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知识的“源头活水”。只有 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教师有了比较宽厚的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准确地教授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试问:教师不能深入,哪能浅出?不能居高,岂能临下?如果教师所掌握的只是教材上那点知识,最多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这样的教师,根本没有资格去教学生,学生或许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却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知识在于积累。”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搜集、整理和积累教学资料。日积月累、持之以恒,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二十多本密密匝匝的“资料库”。我按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的“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四大块为基本内容,每块基本内容又分为若干个“专栏”。如:法律板块可分为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专栏;国情教育板块可分为人口国情、资源国情、环境国情等专栏。只要是符合教学内容的资料,无论来源于经典论著、权威杂志、还是可读性强的报纸、网络资源,抑或发人深省的故事、耐人寻味的漫画、寓意深刻的警句等都可分门别类尽收囊中。多少次下班了,人去楼空,华灯初上,忙碌了一整天的我仍然在办公室里“孤军奋战”,用眼睛、剪刀和胶水,更用满腔的执著和对学生的爱,从每天的报纸和诸多杂志上掐下一朵朵浪花,装扮成教学园里永远的春天。翻开这一沓沓博采中外、荟萃精华的“资料库”,仿佛在阅读一套百科全书,顿觉一份诗情,更有一番踌躇满志。
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较高的技能来合理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薄发”给学生。这就要求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再加工整理。这时要切记,材料要有的放矢,是为教学服务,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因此,对材料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有时甚至要“忍痛割爱”,确保材料的思想性、趣味性、典型性,以达到画龙点睛、服务教学的目的。
通过长期对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运用,就较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的思想品德课因此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上课时就会得心应手,避免了备课时临渴掘井的窘境。从资料库的“活字典”中信手拈来,进行旁征博引,时而低吟浅唱,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娓娓道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因此曾三次获得武汉市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湖北省第七届思想品德优质课交流一等奖第一名、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等。长期的积累和阅读,使我的写作也获益匪浅。我笔耕不辍,在《中国教育报》、《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与管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学文科》、《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考试》、《湖北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国家核心教育期刊以及省级重点教育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我想,我之所以取得这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比较注重知识的搜集和整理,这不仅仅是知识上量的积累,而且内化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是一种情感、素质和文化底蕴的积淀。
二、教学能力上的准备——激情澎湃、真情涌动
现代教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种专业知识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钻研和处理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原则及方法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提问、说服、表扬与批评、板书、教育机智等等。
在上述这些能力里面,我觉得对于“吃开口饭”的教师而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形式,是传达知识和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为了增强自身的语言素养,把课上好,我经常一个人面对镜子,深情并茂地朗读;或只身来到公园丛林深处,邀飞鸟做伴,纵情抒怀。我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外出听课时经常录下课堂实录,回去后再逐词逐句地琢磨。自己上课前往往也在家里反复试讲,讲了录,录了讲,直 到满意为止,小小的录音机凝聚着一个普通政治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分心血和一种情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苦乐交织的我,有的只是对教育事业更加执着的追求。
天道酬勤,我的课堂语言逐渐变得丰富多彩、抑扬顿挫、妙趣横生,富有感染力。我也逐渐意识到语言需要情真意切,交流需要发自肺腑,上课需要激情澎湃、课堂需要真情涌动。古罗马一位诗人说过:“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已被感动。” 我的那堂《难报三春晖》一课,是用泪水写出来的,也是从我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挚感情!我在课堂上来了个“真情告白”,眼含热泪地讲述了母亲为我读书背着个小木箱走街串巷地卖冰棒、提着个竹篮子四处吆喝着卖馒头的真实经历,深深震撼了所有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很多师生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我在教学中常常使语言富有情感,利用情感的感染性和迁移功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育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老师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三、教育理念上的准备——讲授不一定就是旧课程的套路
我开始试讲时并未设计“真情告白”这个环节,因为我怕作为老师讲授多了,又陷入传统教学模式的泥潭。但后来我逐渐认识到,一味互动不一定体现新课程的精神,讲授不一定就是旧课程的套路!我们往往感受到了课堂里的互动氛围,却没有看到教师巧妙的引导和打动心灵的讲授,丢失的也许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在热闹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背后,可能遗漏了一些更接近本质的东西。发生在我身上这么感人的故事如果弃之不用,一味引用别人的事迹,不仅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造成宝贵的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的“真情告白”属于我的个人经历,而教师个人的经历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一般会融入个人深刻地情感体验,可以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教师把属于自己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有的还是隐私)袒露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思想,共同分享其中的痛苦和欢乐,品位生活的艰辛和甘甜。教师的个人经历,丰富和活化了教材,使教材知识更加有血又肉、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一提到新课改,我们似乎“谈讲色变”,其实离开了讲授的课堂也是不可想象的。关键是讲授要打动人,要负载思想的泪和笑,承托师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
四、职业道德上的准备——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 有的教师在误人子弟,有的教师在造就栋梁之材;有的教师不过是学生心目中的一个匆匆过客,有的教师却能激励学生终生。如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鲁迅的老师藤野和寿镜吾,陈景润的老师沈元等。他们教授的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能让学生受益一生,不仅关注学生发展的“一程”,更关注学生发展的“一生”。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好课。
我常常告诫自己,要上好课,育好人,要“常干常新常讲常新常教常新”!要眼睛向内,一点一点地超越自我,守住心灵的一片净土,爱这个岗,敬这个业。在我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差生”。因为即使一名“差生”,往我们眼前一站,那脑袋瓜里照样有日月星辰、江河山川、花鸟草虫、真善美、假恶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醉心于其间的时候,我发现,那里面有无穷无尽的学问,无穷无尽的科研课题,无穷无尽的乐趣。
如果我们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脸,而是学生的心灵,从而去触摸它、倾听它,研究它、热爱它,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学生身上时时刻刻地在溶化、组合、萌芽、生长,那就不会感到乏味、厌倦和疲惫,你会感到教书是美丽的,育人是快乐的,这种醉心于其中的乐趣,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种快乐,体验这种心态,升华这种境界吧。
教书,不能仅仅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去对待,而应当作一种专业去潜心地研究,当作一种事业去不懈地追求。莎士比亚曾说:“演员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舞台上听到台下热烈的掌 6 声。”而我要说:“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为了这幸福,我愿用神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园地里,经营出一片盎然的春意!
谈一堂好课的标准
----参加全国第四届思想政治、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活动有感
(一)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来看,一堂课必须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首先,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且目标明确,要求切实具体。其次,在一节课里,应该体现的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而我们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必须搞清它们在一节课中的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尤其是人文学科,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能力目标应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知识目标应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的吴又存老师展示的《难报三春晖》一课,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与处理上,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他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深恩,用自己为老母亲梳头的一幅照片向学生道出《难报三春晖》的真谛,为课堂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感恩的气氛,使学生首先从情感上对父母产生了尊敬、感激、回报的心情,再通过学生为父母设计、制作生日礼物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整节课环节不多,却因为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有了依托,也就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所以一节高效率的课要使学生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和扩展,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巩固与提升。(二)从教学过程来看,一节优质课应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1、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关系。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也就是说,理论的深刻应植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理论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三中的康福利老师在讲《礼仪展风采》一课时,她以情景剧“薛力仪应聘记”前后不同的表现与产生的不同结果,自然得出结论:人无礼则不生。然后在生动的现实例子和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逐步得出“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结论。理论植根于学生实际,并引起了学生的深刻思考,自然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堂好课应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以以学情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在课堂上,要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适时地调节教学活动,关注其生成性,使预设性与生成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预设有四个要求:一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比如“诚信”是说理性强的课文,而“天下父母心”就是情感性比较强的课文。二是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像刚才举的康福利老师的《礼仪展风采》一课,思路就极为清晰,从礼仪的重要性讲到生活中的礼仪习惯,有因才有果。讲礼仪的重要性时,从个人到企业集体再到国家,步步深入,由小及大;讲生活中的礼仪习惯时,又从家庭到社会再到与少数民族交往、与外国友人交往,条理极为清晰。三是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景,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比如同样是讲《世界文化之旅》。来自广西南宁二中的余波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比来自云南昆明十中的桑杨设计的更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他的课也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落脚点要准确,情感要提升。比如讲社交礼仪,它的落脚点就应上升到社交礼仪关系到民族国家利益。而预设只是教师的课堂构想,它应为生成起铺垫,为生成创造条件。课堂应是互动与生成相结合,不要只顾推进自己的流程。比如吴又存老师的《难报三春晖》一课,在学生为父母制作生日礼物这一环节,学生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动脑筋思考、设计、制作,展示的作品很有个性,且寓意深长。一个学生制作了一个钟表,钟表的指针是一条领带,象征爸爸,他说我觉得我的爸爸就像是不停转动的时钟,为我们这个家奔波操劳;还有一个学生制作了一个倾斜的天平,他说不管天平这一端的我做了多少,父母的爱永远是沉下的这一端,我永远都无法报答父母的深恩。多精彩的语言、多精巧的构思,而这些都是因为老师的预设为学生的表现创造了条件。
3、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要防止两种片面性:即学生主体作用的缺失和教师使命的淡化。一节优质课应是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成分调动的课。教师角色定位是五位一体的: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所谓引导就是引领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师生的地位平等,但二者的水平不同。教师的引导不能仅仅停留在重复和赞赏学生的见解上,还要根据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呈现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时机,做到该点拨的点拨,该夯实的夯实(夯实观点、道理),该提升的提升(提升情感、价值取向),该纠正的纠正。特别是对于学生在互动中暴露出来的糊涂认识,决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及时澄清,否则就会贻误学生。在这一点上,个别参评教师存在不足。例如,在探究“珍爱我们的生命”课题时,教师对于学生“有些人为革命而献身也是轻生的表现”的说法,未予以纠正。
而这五个角色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后三者。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是要做到该点拨的点拨,该夯实的夯实,该纠正的纠正。更重要的是要做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教师应有敏锐性、适应性,及时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鼓励。并要积极的向学生学习,在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形是相当常见的,一节好课应是促进师生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而学生的参与应是多方面的,是知识的参与、思维的参与、情感的参与、行动的参与。互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应是思维的互动、情感的碰撞。湖北吴又存老师的《难报三春晖》一课通过营造气氛,学生回顾,教师自己回忆,与学生融为一体,打动了学生心灵,提升了形式情感。青海格尔木市三中的罗玲老师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最后设计了一道作业:饲养一个生命体(植物、动物均可),这就是行动的参与,让学生从人与自然的交往中体验生命的精彩。
(三)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实效性的关系来看,形式要服从和服务于内容,防止形式化。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启发讲授式、信息技术整合式、合作探究式、体验式,这些方法应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来自上海的沈俊佳老师带给我们的《正确评价自己增强自信》一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在说明要学会多角度评价自己这个观点时,用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图画来说明,简洁明了;在说明自信与成功的关系时,又选用了黄美廉的事迹,极富代表性;„„总之,恰当的教学方法能使你轻松的达到教学目的,使课堂增辉;而故弄玄虚、矫揉造作的方法反而会留下表演的痕迹,影响教学效果。
(四)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来看,一节优质课应是合理使用课件等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力求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合理、适度。
合理表现在:
1、必要性。可用可不用的不用。来自青海省格尔木市的罗玲老师在课件制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搜集了许多图片,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对于观点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由于图片太多太滥,反而冲淡了主题,所以课件使用的首要原则应是必要性。江苏省清江中学蔡学之老师制作、演示的“一碗面条”的课件,对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敬爱父母,十分有益。
2、创新性。上海市辽阳中学沈俊佳设计的“三口锅”,第一幅图从锅底拍照,谁也看不出来是什么;第二幅图从上面取景,隐约猜出是带锅盖的锅;第三幅图就明明白白是口锅。这样的课件设计既贴近学生,又有创新,很好的说明了多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
3、实效性。课件的制作与应用一定要从实效出发。总之,我们应该明确信息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课件的使用应有利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有利于突出主题。
总之,一堂好课必须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课。要根据教学实际,适时适度地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一味地否认常规教学手段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画蛇舔足。
(五)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来看,应创造性的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改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不能拘泥于教材固有的内容,而应扩展其外延,围绕教学目标开阔思路,使开放性与确定性达到有机统一。要防止两种片面性:一是以课本为中心,二是偏离课本的教学内容泛化。
第二篇:《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知识目标: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学准备:
1、给长辈洗一次脚;
三、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爱的奉献》
2、【故事】:“小锋和妈妈”(课本P12)
小组活动一:妈妈为儿子的多动、成绩差而伤心,却为什么总在儿子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
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
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请具体说明。
3、【古诗欣赏】:《游子吟》 【小结】: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
4、【承转】: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我们养育长大。孝敬亲长理应是我们的天职。
5、【经典回放】:“阳光学子的感人故事两则”
6、【活动二:】:请结合课本P15表格并对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说你们有哪些孝敬父母的表现?能谈谈为父母尽了孝心以后的感受吗?
例一:沈阳市文艺二校门前,准时出现了两位扫街人。一个是中年女性,另一个是小伙子。中年妇女戴着厚厚的口罩,身穿橘黄色马甲,挥舞着大扫帚在灰尘中出没;小伙子则一身学生装束,一丝不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
例二:„„ 【小结】: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8、【倡议】:我们为爸爸妈妈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事情,可他们却十分的感动。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
9、【作业】:给长辈洗一次脚并谈体会。
附材料:
葛晓岚(理649分,考上浙江大学):小时候父母都身染重病,母亲一直瘫痪在床,父亲患了肝炎,但我们一家三口还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母亲去世。母亲的去世给父亲很大的打击,他拖了几年,也离开了我。现在我和外公一起生活,冬天的晚上,我经常听到外公的咳嗽声,好像要将他身体里的东西都吐出来。我很心痛很害怕,害怕外公也像父母一样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一颗敏感脆弱的心就这样长大了,我告诉自己,不能生活在阴影中,我还拥有很多珍贵的东西,比如意志、勇气、乐观和自信。我很少买新衣服,更没有零用钱;炎夏的午后,一碗自己做的冰绿豆汤就能让我拥有一天的好心情。
盛锋锋(理678分,考上复旦大学):我出生在新昌山区,很小的时候,父亲常在外地打工,母亲既要做农活,又要照顾我们姐弟俩,每天就一左一右两个箩筐挑着我们上山,直到天黑才回家。每逢春节,别人家都开开心心地过新年,父亲还要四处奔走,为我和姐姐的学费奔波。生活的艰辛,我深有体会。上高中时,我参加了许多兴趣小组,让我开阔了思维,使我克服了烦躁心理和单调的学习带来的乏味。今年我考上了复旦大学,我们家是山村里惟一的一户有两个大学生的家庭。
第三篇:《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题 “难报三春晖”。本框有两目:“爱洒人间”和“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第一目“爱洒人间”介绍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们应该以爱的回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第二目“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明确了孝敬父母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初二学生正处于转型期,他们总以为父母养育我们是理所当然的,根本不知道父母所付出的辛劳,特别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即使知道要孝敬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孝敬,该做些什么事来孝敬父母,他们往往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所以教学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内容: 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能力目标
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教学重点
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报答父母养育之情。知道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活动体验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对学生孝亲情况进行班级小调查
2、布置学生的体验活动“我当家长一周”,并要求学生把体验中的点滴感悟记录入“成长记录袋”,以备课上交流感悟。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情景导入:谈话导入
提问: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谈话有什么感悟呢? 投影课题:《难报三春晖》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付出了很多的辛劳,他们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所以,我们要努回报父母,要孝敬父母。请同学们自觉第三框《难报三春晖》,了解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二)讲授新课
一:我的成长记录袋
学生交流“我当一周家长” 体验活动中的点滴感悟。讨论:从一周的体验中,大家感悟了很多。请大家结合教材谈谈自己感悟。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学生积极交流感悟,分享动人故事,并结合教材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小结: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
2、父母赋予子女生命,并哺育我们成长,他们为家庭做出了贡献,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理应得到爱的回报。
3、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二:谈古论今
出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教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种美德传承到我们很多现代人身上。其中也包括我们的父母,哪些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父母是怎样孝敬你们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 学生回答:
我的姥姥因为身体不好,所以脾气也很差,可是我妈妈从不介意,总想办法让姥姥高兴;我爷爷生病爸爸妈妈不怕辛苦轮流照顾;我爸妈买了好吃的总是让爷爷奶奶先吃„„
(通过故事讲述, 让学生们从自己身边人的身上学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美德,并能以其为榜样,引以为傲,从而培养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三: 你也可以
教师:同学们的爸爸妈妈做的很棒,老师很为同学们有这样的父母而高兴。同学们还记得有这样一部公益广告吗? 视频播放:“妈妈洗脚” 教师:视频中的小男孩跟妈妈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答:孝敬父母
教师:我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的呢?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生活中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父母有病时的照顾;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要认真学习,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要尊重父母、体谅父母艰辛„„经常与父母聊天;与父母意见不合时,不说伤害父母感情的话,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父母生日时送个小惊喜„„
四:学以致用
教师演唱《常回家看看》并展示歌词:“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平平安安。”
教师:歌词中哪些句子反映出子女孝敬父母?
学生们交头接耳的积极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的发言(让学生在对歌词的解读分析中明白:儿女孝敬父母不应只是物质上赡养,还要在精神上使父母愉快。)大屏幕展示:
1、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 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总结: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对爷爷奶奶等长辈因也要孝敬。这既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弘扬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总结:同学们父母给我们生命,护我们成长。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虽说寸草难报三春晖,但只要儿女有心,我们的父母必定会收获美丽的春天。板书设计:
一、爱洒心间——体会并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二、爱的回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1、应如何孝敬父母
2、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目的顺从
三、爱的传递——孝敬爷爷、奶奶等长辈
第四篇: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梅州市学艺中学 罗运年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
2、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3、不孝敬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
4、孝敬长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能力目标:
1、能辩证地分析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2、通过时事案例,体会父母的关爱。
3、通过“感恩行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2、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2、教学难点:如何孝敬父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典型事例分析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孟郊的《游子吟》,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同学们说的很对,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她们应得到子女的孝敬和回报,但是我们往往难以报答慈母之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框题-----难报三春晖。
(二)讲授新课
1、爱洒人间
(1)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活动一:看一看,读一读———讨论回答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2-13页方框里边的材料,并讨论回答问题)
① 妈妈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在小峰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这是为什么? ② 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③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概括)(2)我们应该以爱回报
教师讲述: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心。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3)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3-14页相关链接,请一名学生讲这两个小故事,然后大家从这两个小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1)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活动二: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4页相关链接,讨论回答问题: 讨论:这份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这就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②比较下列行为,体会孝敬父母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并说明这样做是否合适的理由。(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孝敬父母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
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2)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活动三:请学生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有钱养鸟没钱养娘”
母亲:儿啊,你都好多天没来了,我这里没米啦„„
儿子:妈,我口袋里没钱。瞧!我刚买了两只鸟,把钱给花光了。母亲:哎!没米你叫我吃啥啊?
儿子:妈,你再忍耐一下,等下个月发工资了我一准给你买米。材料二 “如此孝子”
“孝子”
请学生结合上述材料和自身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并谈谈尽孝后的感受。(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讲述: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3)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6页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想一想:公司老板为什么要让应聘的大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呢?(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7页文段,并讨论“父母所说的我们是否一定要听从?父母所要求的我们是否一定要做到?”(5)对(外)祖父母尽孝心
教师讲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子女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对我们疼爱有加。他们对家庭和社会做出过贡献,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之际,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爱心。
(三)课堂小结:
小爱见大爱。从自己的父母见到天下的父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体会父母的爱,体会家庭的温暖,乃至社会的温暖。学会感恩,才能懂得付出爱,才能更好地享受爱。就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到处是温情吧!
(四)课后作业
1、根据教材要求,联系实际制定孝敬父母的计划。
2、为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板书设计
第三框:难保三春晖
一、爱晒心间
1、父母的付出应该得到爱的回报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1、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2、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3、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
5、对祖父母、外祖父母尽孝心
第五篇:难报三春晖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活动设置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同时每个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又能为学习知识服务,在重难点突破上取得成效,使教学达到预期目的,难报三春晖教学反思。
(2)在“真情告白”与“爱的反思”环节中,让学生放松心情,大胆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既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又能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学反思《难报三春晖教学反思》。
(3)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学方式和观念的转变,给教学提供了较大灵活空间,能根据教学条件大胆创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整节课都能在原本设计好的思路中顺利进行,教学效果良好。
(5)本节课如果能配合感恩教育的视频同时进行,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