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炼字诗眼教案

时间:2019-05-15 07:4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典诗歌炼字诗眼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典诗歌炼字诗眼教案》。

第一篇:古典诗歌炼字诗眼教案

古典诗歌炼字、诗眼赏析教案

一、课前演练:

例:1《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2红杏枝头春意闹

3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 4僧敲月下门

5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炼字的常考语法:动词、形容词、副词、数

量词等 三:炼字的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有修辞要强调修辞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翻译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诗眼 提问方式:

1、请找出诗歌的诗眼,并赏析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

1、构成全诗的线索、2、全诗的感情基调、3、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牛刀小试

1、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请找出第三联中使用最好的两个字,并分析。明确: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美丽的山中风光,使鸟的心情大为愉悦,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片空灵。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找出诗歌的诗眼,并赏析。

答案提示:“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还写出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悲壮苍凉,但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何须怨”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案示例:(1)①“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②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③“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言之成理亦可)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答案示例:“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1)“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7、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答案示例

(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

(2)“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

8、阅读下面一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

答案示例:“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地精练、形象、传神。

9、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1本诗的诗眼是那一个字?请赏析

2你认为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案示例:

“秋”字用得好。一语双关,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表达人的情绪,作者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4分)(2)试析“燃”字的妙用(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1分,答对两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答对三个角度并分析得4分)(2).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1分)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1分)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1分)(此处或答烘托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也得1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第3联中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两个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示例:(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2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2分)

第二篇:古典诗歌的炼字

古典诗歌的炼字

(2013-03-02 20:49:53)转载文化 ▼

标签:

分类: 学习类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范文之教案:古典诗歌的炼字(教案)。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

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 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

四、理解炼字

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板书)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板书)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

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

3、名词。(板书)

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在这里就代表了思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名词(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本联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4、数量词。(板书)

数量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千万百”的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再如乾隆皇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宋人邵雍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5、虚词(板书)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语气词。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再如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又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一句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五、感受高考:

1、高考考查炼字的题型: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

2、具体实践(2010年湖南卷)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①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010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六、鉴赏思路 步骤一:释词义

明手法(板书)(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步骤二:描景象、摹情态(板书)(结 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步骤三:点作用、表感情(板书)(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例如:“映”是动词,映衬的意思,在这里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苹红蓼新绿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对比鲜亮丰富,沉潜不一,冷暖交融的美景。衬托出作者愉快自由的心境。

例如:“蓑”是蓑衣,草或稻草做的披在身上雨具,长短不齐,名词,在这里用作了量词,写出了两岸绿草的长短参差,绵延润泽。

例如:“红”和“翠”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诗句中用作了名词,指红花和绿叶。用色彩代替花和叶,就很鲜明形象地写出春天花红柳绿的生机。

例如:“斜”和“叠”用作形容词,斜写出了花的姿态摇曳多姿,叠写出了叶的形态茂盛繁密。

七、课堂练习 1 .(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听 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 答案

(1)“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2(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注】 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

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3(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新晴山月(宋)文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有选本写作“疾”字。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

答案

(1)拟人。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而“疾”字则仅能传达雨大雨急的特点。

板书设计

炼字

古人炼字: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常炼词性:动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名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数量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虚词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答题思路:释词义明手法

描景象摹情态

点作用表感情

第三篇:古典诗歌的炼字(教案)

[古典诗歌的炼字(教案)]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二课时 炼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古典诗歌的炼字(教案)。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

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

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

四、理解炼字

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板书)

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板书)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

3、名词。(板书)

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在这里就代表了思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名词(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本联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4、数量词。(板书)

数量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千万百”的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再如乾隆皇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宋人邵雍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5、虚词(板书)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语气词。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教案《古典诗歌的炼字(教案)》。再如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又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一句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五、感受高考:

1、高考考查炼字的题型: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

2、具体实践

(2010年湖南卷)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2010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六、鉴赏思路

步骤一:释词义 明手法(板书)

(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

步骤二:描景象、摹情态(板书)

(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

步骤三:点作用、表感情(板书)(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例如:“映”是动词,映衬的意思,在这里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苹红蓼新绿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对比鲜亮丰富,沉潜不一,冷暖交融的美景。衬托出作者愉快自由的心境。

例如:“蓑”是蓑衣,草或稻草做的披在身上雨具,长短不齐,名词,在这里用作了量词,写出了两岸绿草的长短参差,绵延润泽。

例如:“红”和“翠”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诗句中用作了名词,指红花和绿叶。用色彩代替花和叶,就很鲜明形象地写出春天花红柳绿的生机。

例如:“斜”和“叠”用作形容词,斜写出了花的姿态摇曳多姿,叠写出了叶的形态茂盛繁密。

七、课堂练习 1 .(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2(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

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3(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新晴山月(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有选本写作“疾”字。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

答案

(1)拟人。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而“疾”字则仅能传达雨大雨急的特点。

板书设计

炼字

古人炼字: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常炼词性:

动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数量词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虚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答题思路: 释词义明手法

描景象摹情态

点作用表感情

2010-10-21

第四篇:诗歌炼字技巧教案

千锤百“炼”的智慧——古诗中的炼字

厚德学校

褚林方

一、故事导入

简述贾岛的“推敲”故事。

二、学习目标:

1、、体会古诗炼字的妙处;

2、掌握炼字类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

3、规范炼字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三、张开智慧双眼,体会炼字的妙趣

1、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2、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袁枚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四、开启记忆闸门,回顾炼字题型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说出某句诗的某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直接鉴赏关键词)②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五、启动超强大脑,分析解题方法

示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请说出“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用的妙的原因是什么?

2、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晚春》韩愈)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做题要求:12组做第一题,345组做第二题,678组做第三题。5分钟后比谁做的最正确。答案解析:

1、“散”是散入、飘散。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撩拨着像诗人一样深夜无眠的人的情思。

2、“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小结:

1、动词的表达效果: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美,从而增强诗歌表现

力 ;

2、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传达诗人情感。

3、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使画面富有动富有情趣感,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六、梳理思维线路,总结答题要领

炼字题型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析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述景 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用

炼字题型答题格式:“X”一词是“……”的意思,……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烘托了……氛围,表达了……的感情。

七、当堂训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问:请分析鉴赏“独”字的艺术效果。

要求:

1、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2、书写规范;

3、时间4分钟。解析:“依”字有独自孤独之意。(析义)写出了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高台的寂寞、感伤。(述景)表达了诗人形单影只、怀才不遇的感慨。(作用)

八、拓展提升:选词填空: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①摇、映

②舞、隐

③扶、失

九、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人炼字的魅力。同时,又深入学习了古诗炼字的作用及炼字类型。古人写诗“一花一叶见世界,一字一词总关情”,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积累把握这个美妙的世界,体会这份动人的情感。

十、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一、炼字表达效果

1、动词——生动形象,富有动态美

2、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

3、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有情趣

二、炼字答题步骤要领

1、析义

2、述景

3、作用

十一、教学反思: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第五篇:古典诗歌教案

古典诗歌朗诵

一、古代诗歌朗诵的基本常识。

诗歌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最佳载体,担负着比小说、散文等文体更为抽象复杂的使命。只有将它还原为有声语言时才能领略其全部美学内涵。古典诗歌是诗歌朗诵的“高端”,具有与朗诵其他文体及现代诗歌不同的特点。在学校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古典诗歌朗诵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潜移默化。

我们朗诵必须充满感情。诗言志。人们常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情怀,足见人的感情是这个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东西。泰戈尔说:“人的种种情感在诗中以极其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摘 要:古代诗歌是音乐的艺术,是绘画的艺术,也是文人墨客抒情言志的载体,它在中国文学宝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古代诗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享受中感悟诗歌、理解诗歌,是教学的关键。本文就朗诵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略加阐释。

我国古典诗歌讲求“意在言外”,讲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求自我与自然深沉契合中激荡而起的某种“情趣”“神韵”,而这些光靠语言文字的理性分析则显得远远不够。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诵读的重要意义。而古典诗歌的声调,主要表现在声调、节奏与韵脚的和谐组合上。高明的诗人,不仅运用这些形式要素创造和谐的音乐美,而且总能使之与诗意相结合。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拨正学生诵读中出现的声调偏误,点出声调中应有的气势和情感,帮助学生尽快实现“披文入情”的过程。我们认为,诵读过程中正确的声调处理,是打通作品气势、声情以及最终进入作者情意世界的关键。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有着优美悦耳的韵律,生动可感的画面以及含蓄隽永的情感。真可谓“气韵神和”“声情并茂”“荡气回肠”。非朗诵无以感受其韵律美,非朗诵无以欣赏其绘画美,非朗诵无以品味其情感美。

将(qiang)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括号中的字为人教版选修中与苏教版不一样之处。

翻译: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将进酒》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钟鸣馔(zhuàn)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呼唤自己的同伴来送 1

上美酒。

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二、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⑤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头脑中应了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节奏逐渐。“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韶光易逝、人生苦短,要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立即转悲为欢。诗人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渲染。

是诗的铺垫,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诗人借题的牢骚话,也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让“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寂寞”,是说被世人冷落,是为惋惜乃至抱不平。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平,兼以自况。这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家当买酒,消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年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下载古典诗歌炼字诗眼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典诗歌炼字诗眼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人讲究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炼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仍说炼字。炼字,就是锤炼语言,从丰富的词汇中经过......

    诗眼

    诗眼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本组阅读以“诗眼”为主题,安排了8首古诗词:《夜宿山寺》、《春夜喜雨》、《过香积寺》、《雨霖铃》、《秋浦歌》、《泊船瓜洲》、《如梦......

    诗歌鉴赏如何找诗眼

    如何找诗眼 诗眼1.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 2.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

    高中语文 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论文

    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 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在绘景状物、表情达意时,总是精心挑选那些最富表现力的字眼,把意思......

    《古典诗歌的炼字技巧》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古典诗歌的炼字技巧》教学反思 语文组 王静 一、经验 在将诗歌鉴赏之炼字前,先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有关常识,了解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了解诗歌中的各种形象以及鉴赏诗歌的方法......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

    诗歌鉴赏之炼字 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诗歌鉴赏 炼字学生用教案

    诗歌鉴赏系列之炼字 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中炼字题的类型; 2、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3、理解字词的内涵,并按要求准确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教学难点:理解字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