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炼字赏古诗 教案(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7:4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巧抓炼字赏古诗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巧抓炼字赏古诗 教案》。

第一篇:巧抓炼字赏古诗 教案

巧抓‚炼字‛赏古诗

英山县第二中学 吴 桂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探讨古代诗人炼字的妙处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诗人王维、陶渊明、李白诗歌所表现的伟大形象,使学生从诗人的人格魅力中得到熏陶。

教学重点: 古代诗人炼字的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的语言 教学方法: 悟导结合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苏小妹出联难东坡)

传说啊,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不在苏东坡之下。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以便于更好地体现对联的意境。苏东坡一看对联,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笑为两字加得太俗。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了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明确:‚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也难怪苏轼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从以上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写作诗歌其实是非常讲究炼字的。比如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为创作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二、初步感知,指导方法

1、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 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杜甫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也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意在说明炼字的重要性。

2、关于‚推敲‛的典故和‚一字师‛的典故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作诗时,非常讲究铸字炼句,反复苦吟思索,为此传下来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他骑驴访问隐居的友人李凝,正好友人外出未归,他便在门墙上题诗一首(即《题李凝幽居》),共八句,描绘李凝隐居地的幽静景色,叙述自己来访不遇,以后再来,一同隐居。

从李凝隐居地往回走,贾岛一直觉得这首诗的三四句有个字似乎应该改一改,原诗是这样:“岛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想:究竟用“推”字好呢?还是改为“敲”字好? 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思索,总是犹豫不决,不知不觉间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想把这个字定下来。这样一直走到长安城里,他还是做着手势不断苦吟。这时,当时任长安地方长官的韩愈出门办事,贾岛由于太专心了,一头撞进韩愈的仪仗队还不觉得。仪仗队的士兵见贾岛这么放肆,已经冲进了第三节还要向前闯,便不客气地把他揪下驴来,推到韩愈跟前。韩愈问贾岛,为什么无缘无故冲撞他的车骑?贾岛这时已回过神来,连忙说明是由于在驴背上做诗,神情恍惚的缘故,并非有意冲撞。韩愈是有名的文字家,对贾岛的问题也发生了兴趣,不但没责备他,反而立马想了很久,然后说:“用„敲‟字好!”于是,这两句就最后定下来,成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改为“敲”字,是用来反衬李凝隐居地在万籁俱寂中更见幽静,也就是响中寓静,这比在万籁俱寂中无声无息的推门要好。从此,韩愈和贾岛便成了诗友。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可见,炼字是古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而传达准确的诗意、描绘生动的形象、创 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则是古人追求的目的,而我们如果能够从一字出发,把握准确的诗意,赏析生动的形象,体会恰当的意境,感受独特的情感,就已深得古诗鉴赏的真谛。

3、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大多为动词、形容词,还有一些如数词、副词等)(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三、具体演练

1、第一种类型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2、第二种类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字义、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点作用)。

3、第三种类型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释字义、描景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4、归纳总结: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字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作用)

四、巩固练习: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参考答案:‚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板书设计: 古诗鉴赏——炼字

切入思路 答题步骤

字 释字义

形象 描形象 情感 点作用

第二篇:古诗炼字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教案

学习目标

鉴赏诗歌语言

答题规范全面 学习重点难点

答题规范全面

一 高考考点解析与展望

1.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3、诗歌语言鉴赏是高考语文考点之一,仅炼字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出现多次。二 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三 真题示例(浙江卷)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答:分析:步骤一:“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步骤二: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步骤三:“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四、总结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看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景物或怎样的人物特征。——描景象摹情态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看表达技巧的作用。——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五 牛刀小试

1、(2007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答:①“穿”在文中有“穿行”之意,“数”即数数。(释含义)

②(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描景象/摹情态)

③ “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

人苦闷无聊的心境。(表感情)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

①“引”在文中有“带走”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②大雁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大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描景象)

③此句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比“雁别秋江去”只是写大雁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更具有感情色彩,并与下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表感情/谈作用)如果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六 课堂检测

1、阅读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20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②。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 “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七、作业

1、(20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步骤1: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①敌,不仅有对的意思,还有抵挡、承受的意思。(释含义/明手法)步骤2:②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描景象)步骤3:③“敌”字传达出寂寥、凄寒的意境,同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寂寥凄怆之情。(点情境)

而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2、(2004辽宁卷)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案: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学生资料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一 高考考点解析与展望

1.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诗歌语言鉴赏是高考语文考点之一,仅炼字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出现多次。

二 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三 真题示例(浙江卷)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四、合作探究 总结答题步骤

五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问题

1、(2007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六 课堂检测

1、阅读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20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②。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七、作业

1、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2、(2004辽宁卷)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3《名师面对面》第页第题

第三篇:古诗鉴赏 炼字(教案)

古诗鉴赏·炼字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刘俊波

教学目的:

1、探讨古代诗人炼字的妙处

2、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古代诗人炼字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古诗的语言 教学方法:悟导结合

教学工具: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powerpoint1)

指名一人品味,说出二字的妙处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 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powerpoint2)古代诗人为什么如此看重锤炼字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古人炼字的作用,以对我们准确地鉴赏诗歌有所帮助。

二、初步感知

1、出示例诗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powerpoint3)

一学生配乐朗诵,同桌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个字写得最有感染力?请说出你的理由。诗题为“早梅”,你认为哪个字还不能准确地体现“早”字?

自由发言;老师适时引导;“数”改为“一”。(“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第三联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着眼于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越发见于言外。)

2、出示诗联: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powerpoint4)小组交流:从炼字的角度,你认为这一联诗句中,哪个字锤炼得好?(“逾”“欲”二字,以碧衬白,以青衬红,两两相映生辉。“欲”在拟人化中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以江山花鸟四景,分别写碧绿、青翠、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赏心悦目;“燃”字。)

三、抽象归纳

1、刚才我们对古代诗人在诗歌中的炼字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品味几首诗,思考: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请说说理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powerpoint5)生生交流;自由发言。

(①两句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

②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两句中的关键词是“空”与“自”。反衬之法用的绝妙。尽管阶前的春草十分碧绿、悦目,尽管那藏身在森森的柏叶之中的黄鹂的歌唱十分好听悦耳,但此时的诗人却好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这时的杜甫无心赏玩,他心里正在怀念诸葛亮。诗人的意图,是把祠堂的春景写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将这美景如草色莺声等一齐抹掉,来加倍突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④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那么,诗人炼字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2、归纳整理:传达准确的诗意、描绘生动的形象、创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powerpoint6)

3、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诗人炼字,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语?(powerpoint7同5)小结:动词、虚字、状态形容词

四、拓展延伸

1、我们来看秦观的《春日》(先空出“含”“卧”两字),请在后两句中各加上一个字,使之符合诗歌意趣。

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powerpoint8)

同桌交流,自由回答。

2、出示原诗,品味诗句。(诗人对自然景物不是客观地描摹,而是将它赋予了人的情态。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花的娇弱状态,也透露了它们满腔的愁怨,让人喜爱,让人怜惜。)

3、小结强调:古人炼字,有时一字有一用,有时一字有多用,我们不能胶柱鼓瑟。明确炼字作用、揣摩字词意蕴、想象具体情境、扣合诗句内容,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关键。

五、课余巩固:完成发给大家的练习。

附:板书设计

古诗鉴赏 炼字 传达准确的诗意 描绘生动的形象 创设恰当的意境 抒发独特的情感

第四篇:古诗鉴赏——炼字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汤胜 教学目的:

1、探讨古代诗人炼字的妙处

2、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古代诗人炼字的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的语言 教学方法: 悟导结合 教学工具:

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高考古诗鉴赏题的考点之一,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难点。而鉴赏诗歌的语言不外乎分为两种题型:

1、推敲字词,即炼字题;

2、语言风格题。

今天,我们重点探讨古诗鉴赏中的“炼字”问题。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坛趣话。大家看大屏幕,这上面有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来历可不简单。

传说啊,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不在苏东坡之下。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以便于更好地体现对联的意境。下面我想请大家来尝试加一加。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我们来看苏轼的回答。

苏东坡一看对联,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笑为两字加得太俗。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了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东坡叫绝必然有他的理由,我想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说说出二字的妙处。明确:“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也难怪苏轼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从以上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写作诗歌其实是非常讲究炼字的。我们在中学阶段也接触过这方面许多范例,大家能不能举两个例子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2004年全国高考卷试题,“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诗佳作,是因为在这些诗作背后,是许多诗人的炼字佳话,比如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为创作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二、初步感知

听完了故事,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人炼字的魅力。出示例诗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学生朗诵,同桌交流: 问题:诗题为“早梅”,你认为哪个字还不能准确地体现“早”字? 老师适时引导;“数”改为“一”。“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三、抽象归纳

一字之改,便把“早梅”的诗意准确的表达出来,如果我们总结一下,古人这般讲究炼字,主要有哪些作用呢?大屏幕上这段文字中有个准确的概括,请大家找出来。是因为通过炼字可以传达准确的诗意(板书)。

问题

一、下面我们再来品味几句诗,看看诗人炼字到底还有哪些作用呢?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生生交流;自由发言。师生共同分析。

①“出”写出了鱼儿的欢欣;“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两句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刻画细腻,描写了生动的形象。②“直”字展现一种寂寞苍凉之境,“圆”映衬在万里戈壁之上,给人一种苍茫之感,营造了一种塞外辽阔苍凉的意境。

③诗中的“红”和“绿”应该用作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变绿的动态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抒写了独特的情感。

归纳总结:炼字是古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而传达准确的诗意、描绘生动的形象、创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则是古人追求的目的,而我们如果能够从一字出发,把握准确的诗意,赏析生动的形象,体会恰当的意境,感受独特的情感,就已深得古诗鉴赏的真谛。问题

二、老师提问:体会完了炼字的妙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简单的问题,不知有没有同学留心,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语?

学生讨论、回答刚学过的诗句,老师参与。

师生小结:大多为动词、形容词,还有一些如数词、副词等。

好,这节课学到这儿,下面该到我们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了。请看大屏幕。

四、拓展延伸

1、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南通市高考模拟题)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请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湖北省高考语文模拟题)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春雨”,而用“一犁春雨”? 解答:

1、“送”“动”二字将梧叶秋风拟人化了,使无情变得有情,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游子漂泊在外,孤单寂寞之情。

2、“一犁春雨”恰当地表现了农人春雨后的耕作,也与前面的“东坡”相呼应,饱含了词人向往农耕生活的轻松愉悦的情感。

总结:从苏东坡的故事中走来,我们又接触了齐己、郑谷“一字师”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向我们传达了古人炼字的魅力。同时,我们又深入学习了古诗炼字的作用及炼字类型。同学们思维活跃,表现优秀。古人写诗“一花一叶见世界,一字一词总关情”,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积累把握这个美妙的世界,体会这份动人的情感。谢谢大家。

五、课余巩固: 附:板书设计 古诗鉴赏——炼字 传达准确的诗意 描绘生动的形象 创设恰当的意境 抒发独特的情感

第五篇:巧抓诗眼学古诗

标题: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学科:小学语文

姓名:王润

单位:和县历阳镇第三小学

时间:

2009年4月2日 1

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古诗教学中的心得与反思

和县历阳三小

王润

【内容提要】

古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一方面,它必然要遵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注重直观性,思维不够深入的认知特点,重点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引入“模糊”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注重抓住诗眼深入挖掘,激发想象,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思考。【关键词】古诗教学

体验

个性化阅读

“模糊”概念

诗眼

我喜欢古诗,所以在刚开始进行古诗教学时,我总是兴致勃勃,希望在教学中把我对古诗的满腔热爱之情传播给我的学生们。但往往在对古诗的一字、一词、一句的解释过后,看着学生们似懂非懂的眼神,我忽觉索然无味,一腔热情化为乌有。那种感觉仿佛自己是一位失败的导游——带着自己的游客,入名山而无路,只好怅然而返。如何才能让古诗教学的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让学生们都能爱上古诗,自觉自愿地去读、背古诗呢?这是个曾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翻阅了一些古诗教学方面的资料,仔细研究名师教学古诗的课堂实录后,我终有所悟,以下就是我对古诗教学方面的一些心得与思考。

古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一方面,它必然要遵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适合各年龄阶段学 生的特点。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引入“模糊”概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这种审美体验则是学生自己的个性化体验。这种体验来自与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的感悟和思考。而低年级段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思维阶段,他们习惯于直觉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和色彩来说话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表演、绘画、想象等,让学生直接地,全方位地感知,让他们有所悟,从而悟中有所得。

低年级段的古诗在选材上一般都是选择一些内容浅显,易于理解的古诗,如《锄禾》、《悯农》、《登鹳鹊楼》、《咏柳》等。针对低年级学生注重直观性,思维不够深入的认知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运用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在教学《悯农》一(锄禾)时,我先让学生们表演锄禾的动作,然后请一位演的好的学生上讲台来演。演完了,我问班里的同学:如果我们给这位农民伯伯加一个动作,可以加什么动作?快到诗里找找看!学生们纷纷拿起课本读起来。很快,就有同学举手说“还可以加上擦汗的动作。”我质疑:“为什么?”学生抢着回答:“因为有太阳——锄禾日当午”,“这位农民伯伯流汗了——汗滴禾下土”。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不等我的吩咐,起劲地表演起来。我等了一会儿,问:这位农民伯伯在热辣辣的太阳下干了半天的活,他累不累?我们还可以 加上什么动作?„„就这样,读读,议议,演演,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

(二)、运用绘画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

在教学《咏柳》时,我让学生拿出一盒水彩笔,问:你要选什么颜色?生说“绿色”。

“什么样的绿才是春天柳树的绿呢?”“碧绿”、“翠绿”„„学生画好之后,我拿起他们的画进行比较:谁的树叶画得好,树叶画得宽宽的行不行?春风画出来了吗?怎样才能把看不见的春风画出来?„„最后,我出示一些画的好的,让同学们边欣赏,边诵读。学生们兴趣盎然,被选中的画的作者更是兴奋得小脸通红,声音格外响亮。

在低年级段的一些写景类古诗的教学中都可以运用此种教法,如《登鹳鹊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

(三)、把“模糊概念”引入古诗教学的课堂

在古诗教学中,我个人并不赞成要学生对古诗中字、词、句作精准理解。古诗的语句精炼,而韵味无穷。若仅从字面去理解,它只可能是几句大白话。翻译得不好,诗的韵味就荡然无存。失去韵味的诗就如同被榨去水分的甘蔗渣,你想,谁还爱去嚼它呢!所以,在低年级教学古诗时,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感知古诗的内容,再根据自我感知对古诗作出理解,对古诗的内涵不要求他们一次体验到位,能体验到什么程度就体验到什么程度。如:在教学《江南春》一诗时,“绿映红”、“酒旗风”很难用精准的语言去向学生解 释。我于是问学生:“从‘绿映红’三个字中,你仿佛看到哪些春天的景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必然要联系自身体验进行解读,解读程度的深浅也因各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不同而异。我又问:“读到 ‘酒旗风’,你仿佛看到什么?”生说:“我仿佛看到风把酒旗吹得飘起来了。”“风还会吹着什么?”“柳树的枝条在微风下摆动。”„„“这春风吹到脸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很温暖,很舒服。”“对,这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么温暖的春风吹起来了,你最想去干什么?”“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时的小孩与你们一样,一放学回家就急着出去放风筝。天空中于是就飘荡着五颜六色的——”“风筝”。通过这样模糊性的解读,我想,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就不会仅仅是“风把酒旗吹得飘起来”那么简单了。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挖掘中悟情悟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习惯有所改变,思维深度有所增加,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根据我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对名师课堂教学的静心揣摩,我有了以下几种构想:

(一)、巧抓诗眼学古诗

诗眼即在诗的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抓住这些关键的字词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教版第六册中的《江雪》一诗是唐朝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古诗内容之先,我先简单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教学时,我紧扣“独”字设问:“有很多人喜欢钓鱼,为什么现在却只有一位老翁独自在钓鱼?他在一个怎样的天气条件下钓鱼?”学生积极寻找答案,由此引出诗的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学生在理解“山上看不见鸟飞的痕迹,所有的小路上都看不见人的踪影”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当时大雪纷飞,万鸟归林,寒冷恶劣的天气条件。我接着问,这么寒冷的天气,别人不出来,可能会在家里做什么?学生纷纷发挥想象,有的说“可能在家里烘火取暖”,有的说“可能躲在被子里睡觉”,也有的说“可能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喝酒”。我紧接着问:“那这位老翁为什么不像别人那样也躲在家里,烘火、睡觉或者和朋友喝酒聊天,却独自一人到这寒冷的江边钓鱼呢?”学生们都很认真投入地思考起来。片刻之后,有 人说“可能那位老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不愿意待在家里,所以跑到江边来钓鱼”。同学们纷纷赞同。我再抛出一个问题:“既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这位独自钓鱼的老翁可能是谁?”同学们自然而然想到了作者柳宗元。于是,联系柳宗元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诗的内涵,随后,在对“独”的挖掘中,就有了让我至今难忘的精彩之语。当我问:“从‘独’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大部分学生都说体会到作者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寂寞的心情,我点头称许。这时,一位女生举手说:“我体会到作者的内心很平静。”乍听此语,我异常激动:这可是连我都没能体会出的呢!——在这大雪之中、寂静、寒冷、人迹罕至的江面垂钓,不正是作者面临恶劣环境,内心却平静、坦然的具体表现吗?至少,也应是作者竭力追求的宠辱不惊的境界吧!„„

在教学《江南春》、《春日偶成》、《池上》等古诗时,我分别扣住诗眼“春”、“乐”“偷”„„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都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在教学白居易的《池上》时,我问:“小娃偷什么?”“怎样去偷?”“为什么偷,光明正大地去采不行吗?”“白莲的主人看到小娃去偷白莲,会怎么说、怎么做?”“小娃的父母看到小娃去偷白莲会怎么说、怎么做?”“小娃偷白莲的行为会被人发现吗?”学生在解决这关于“偷”的一系列问题时,兴趣盎然,积极思考,充分想象,精彩之语层出不穷。而我,也相机在学生的回答中,针对 “小娃撑小艇”的危险性,以及“偷采白莲回”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 教育和行为教育。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变得生动、活泼,有张力了。

(二)、激发想象悟古诗

古诗语言简炼,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就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在阅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教学实录后的深刻感受。虽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想象,但思想还很局限,有时,仅仅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去想象。不像王老师,他引导学生想象,方法巧妙,浑然天成,大开大阖,独具匠心。而他激发的想象又不是孤立的想象、形式上的想象,他引导的想象是为学生自主解读文本而服务的。在《长相思》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接连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想象:一是想象词人在征途中的情景;二是想象词人记忆中故园的情景。在王老师的巧妙激发下,学生虽身在课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看到了三四百年前词人在征途上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情形,和词人记忆中故园美丽、温馨、祥和的画面。学生在“征途之苦、之悲”与“故园之美、之乐”的想象对比中,深刻感受到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在这两个想象对比之间轻易地被激发出来。

(三)、倾情诵读赏古诗

引领学生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根本。想象、理解是学生对古诗的内化处理,学生对古诗的内化处理得怎么样,还得通过“诵读”这个外化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感悟,就有不同的诵读;不同的诵读,就有不同的感悟。在教学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苏教版四下)后,我问学生:你觉得这首诗美吗?你能读出它的美吗?一位女生用轻快的语气读出了全诗。我问她:你为什么这样读呢?她回答说:“我觉得诗人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心情肯定很愉快,所以我用高兴的语气读。”这时,一位男生着急地举手要读。我示意后,他站起来,慢慢地,拖腔拖调地读起来,眼睛眯缝着,一副陶醉的样子。我心知肚明,有意问他:“你为什么读得这样慢呢?难道你对月夜洞庭湖的景色不感兴趣?”那个小男生急着说:“不是的,我觉得诗人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所以我读得慢。”我将他一下:“那你能不能再读一遍,让同学们听听,你是不是真的陶醉了?”小男生于是用更慢更陶醉的语气读了起来。读完以后,班里同学不由自主得为他鼓起掌来。

同样是写秋夜月下水景的古诗,仅随其后的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学生又有了不同的感悟、品读。一生用低沉的音调演绎全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读,他说:“李白看不到他想念的人,心里肯定很难过,所以我读得很慢,声音很低。”„„

在这样的品读与赏读中,学生们感受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的能力越来越强,诵背古诗也成了早读课上学生们乐意去做的一件事。

纵观以上几种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只有当学生入情入境,全身心地投入了,他才能真 正接受诗意的熏陶,才能真正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充满生趣、灵动的课堂。

下载巧抓炼字赏古诗 教案(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巧抓炼字赏古诗 教案(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赏夏花品古诗·教案

    【课堂导入】 同学们,又是一年夏来到,山花怒放,今天我们《诗词情怀》课程带领大家来赏析夏花意象、品味古诗艺术,探寻夏花生命特征,品味穿越古今的灿烂画面。台湾作家罗兰曾在散......

    巧记古诗

    巧记古诗 诗中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

    抓结构赏诗歌

    人 教 新 课 标 高 三 抓结构赏诗歌 湖北省云梦县第一中学湛保军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注重诗歌的起承转合。“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苕溪渔隐丛......

    炼字教案 - 副本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请分析第二句中的“冷”字,用得好在什么地方?(4分)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

    古诗鉴赏 炼字(课堂实录)(无评)

    《古诗鉴赏·炼字》教学实录 执教:刘俊波 课前准备工作 1、收集古人锤炼语言的故事,如韩愈与贾岛、郑谷与齐己、苏东坡与苏小妹等。 2、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实录 师:传说中,苏......

    诗歌炼字技巧教案

    千锤百“炼”的智慧——古诗中的炼字 厚德学校褚林方 一、故事导入 简述贾岛的“推敲”故事。 二、学习目标: 1、、体会古诗炼字的妙处; 2、掌握炼字类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 3、......

    警察叔叔巧抓歹徒

    警察叔叔巧抓歹徒 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明像往常一样在家门口跳绳,玩得正高兴,忽然传来一阵抓小偷,抓小偷的叫喊声,小明仔细一看,哦!原来是小偷抢了一位女士的包,正往自己这边跑呢! 小偷......

    赏读经典古诗 弘扬民族精神

    赏读经典古诗 弘扬民族精神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 诸暨市赵家镇中何玉铉 【内容摘要】:深入挖掘初中古诗文蕴涵的民族精神;结合初中生特点,通过激发兴趣、欣赏品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