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之古诗词的整体感知阅读教案

时间:2019-05-15 07:1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总复习之古诗词的整体感知阅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总复习之古诗词的整体感知阅读教案》。

第一篇:高三总复习之古诗词的整体感知阅读教案

高三总复习之古诗词的整体感知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辨析古诗词的题材、情感。

2、教会学生关注标题、序、注。

3、让学生学会找古诗词的关键词或句子。

4、教会学生知晓特殊意象营造的意境。

5、学会用通顺的语言把古诗词的内容表达出来。教学重点:

1、辨析古诗词的题材、情感。

2、梳理古诗词表现的内容。教学难点:

1、学会找古诗词的关键词或句子。

2、教会学生知晓特殊意象营造的意境。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题型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同学们失分最严重的部分。高中选用的古诗词,都是古今传诵的经典。

二、整体感知古诗词要点:

1、阅读整首古诗词。通过第一遍读古诗词,先大体了解诗歌内容。

2、辨析诗词的题材、情感。古诗词题材的种类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①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②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或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或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③送别诗: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深挚的思念劝勉安慰,坦陈心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④边塞诗:表达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苦闷、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⑤咏物诗:特点在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⑥羁旅诗:游子飘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⑦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如辛弃疾的《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⑧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如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关注标题、序、注。

①细品标题。有些古诗词的题目为整体感知诗词思想内容提供了线索。如:题目中带有“送”“别”字样,一般都属于送别诗。“塞”“军”“征”“凉州”“关山月”等都暗示这首诗属于边塞诗。像《边塞》《从军行》等。

②关注题序。一些古诗词的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奠定了诗词的感情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如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词的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中的“中秋” “怀”交代了写作缘由和思想内容是“中秋望月怀人。”

③莫忘注释。部分诗词在呈现给读者的时候,会在诗词的结尾处给出注释,或解释特定词语的含义,或交代特定的创作背景,或给予某种阅读提示,因此不能忘读注释。

4、抓住诗词的关键字、句。

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诗词中关键字词或关键句往往透露出作者独特色感悟以及作者的感情走向。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乡关”即是“故乡”,从诗中的关键词就可推断出此诗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引发了愁绪。

5、知晓特殊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也是读者走进诗人思想感情的桥梁。古诗词中的意象丰富,但有一些意象常有特定的含义。如:“明月”隐喻思乡或怀人之情。“大雁”“鸿雁”多传达想家思归、离愁、孤寂的情感。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结合具体古诗词做具体分析。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注〕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笋柱:竹制的秋千架。(1)请赏析首句中“竞”字的妙处。

(2)“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两句写景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 】天净沙·闲题

吴西逸

楚云飞满长空,湘江不断流东。何事离多恨冗?

夕阳低送,小楼数点残鸿。

(1)开头两句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何事离多恨冗”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师生根据诗词整体感知的要点梳理诗词的内容,然后结合题型采用答题技巧完成练习。

四、总结。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考生只有完整感知诗词内容才能更好的完成古诗词的鉴赏题。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

用我们归结的整体感知诗词的方法感知刘因的《入山》、吴宽的《新月》。

第二篇:高三总复习教案

高三总复习教案―等值线

等值线作用:等值线是在地图上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方式,种类多样。除了以上分析的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外,还有等潜水位线、等降水量线图、等深线图、等太阳辐射线、等年太阳辐射量图、等人口密度线图等。无论何种等值线图,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状变化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

但有共同的规律和分析方法,分析等值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数值分布规律,向哪个方向递增或递减,影响因素是什么。

2、等值线闭合处的数值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3、等值线密度及反映的问题。等值线密度大,单位距离内差值大。

4、等值线弯曲及反映的问题。等值线弯曲凸向高值方向,反映弯曲处比两侧数值低,反之则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原因。

一、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方法总结如下: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如下图,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密集,B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A地大。

2、判断等降水量线延伸方向。

(1)受海陆影响: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下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受地形影响,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如新疆天山南北的降水分布。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多雨——迎风坡 少雨——背风坡 例题: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图(单位:mm),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位于

A.非洲西海岸 B.北美洲西海岸C.南美洲西海岸 D.欧洲西海岸

答案:A点拨:东西经分界线为0度经线,结合经纬度分布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非洲西海岸。(2)图中B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A.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B.沿岸海域有暖流经过 C.沿岸海域有寒流经过 D.受低气压控制 答案:C点拨:非洲南部西部海岸有寒流经过,使经过地区降水减少。

二、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基本知识及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等值线图。这种示意图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判读、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和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判读时掌握以下一些技巧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如果没有特殊的数字标注,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而图中其余部分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因此也可以说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在这种图上,一般来说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但在有数字标注的图上,其最大的圆圈并不一定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等太阳高度线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的一部分。

(2)示意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所以通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正;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其太阳高度为90°。根据该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4)在判读时要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的区别;地方时、北京时间和世界时的区别等。

例如:下面为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的地区约占全球范围的。A、一半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2)等太阳高度线C的数值是,D点的经纬度位置为。(3)图中A、B两点间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写出推理和计算过程)(4)下面的四幅日照图中,日期与上图最接近的是。

答案:(1)B(2)67° 67°N,120°W(3)A、B两点间距与B、N两点间距相同,而B、N在同一条经线上,根据纬度1°的经线长约110千米,可算出B、N间距约为110×67=7370(千米)

(4)A 点拨:(1)此时东经60°为0点,与北京处于同一日的地区从60°E顺着自转方向到180°,跨120个经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2)赤道上白昼正好为一半,等太阳高度线C切于赤道,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的西经120度经线上,等太阳高度线C与直射点纬度差为23度,故太阳高度为90-23=67°。

(3)B点位于该图正中心,圆圈为以B为圆心的正圆。线段BA=BN长度,B、N纬度差为67°,纬度1°的经线长约110千米,可算出B、N间距约为110×67=7370(千米)。

(4)本图表示北纬67°到北极点之间出现极昼现象,故A对。C图中,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只是昼长夜短,只有北极点附近有极昼现象。

三: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1)判定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2)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实际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3)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点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高程,潜水埋藏深度即可求得。(4)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5)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例题1: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读潜水等水位线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口井中,水面离井口最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点拨:水面离井口距离用等高线数值-等潜水位线数值,比较即可。(2)下列根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A.潜水位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而起伏 B.山脊的潜水比山谷的潜水埋藏浅

C.山脊是潜水的补给区,山谷是潜水的排泄区 D.潜水的运动方向是从山谷到山脊

答案:A点拨:图中显示出等潜水位线基本与等高线起伏相似,说明潜水位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而起伏。从等高线弯曲可以看出,左侧为一个山脊,中间是一个山谷,等潜水位线垂直穿过山脊和山谷,不能说明山脊的潜水比山谷的潜水埋藏浅。潜水的运动方向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到低。

例题2: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达16亿吨,居世界大江大河之冠,而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500多亿立方米,黄河水沙极不平衡。使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向 “二级悬河”发展。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四幅图中,可表示黄河下游的是(实线为河流,虚线为潜水线,单位:米):

答案:B点拨:黄河下游位于华北平原,海拔高度不会到达500米,故C、D错;B图潜水位线弯曲表明,黄河经过地区的地下水位高于两侧地区,说明黄河水补给地下水,为地上河。

(2)黄河水输沙能力强大,主要取决于:

A.黄土高原土层疏松 B.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C.黄土高原中下游落差大 D.黄河终年水量丰富 答案:C点拨:河水输沙能力取决于水流的速度,而水的流速又取决于河流落差,黄河中游地区为高原,下游为平原,落差大,水流速度快。

4(3)当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黄河中游大雨后的流量曲线将会是下图中的:

答案:C点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大雨后下渗能力加强,地表水减少,水流变得平缓。

第三篇:高三总复习之边塞诗(最新)

唐诗之“边塞诗”

边塞诗

一、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高岑诗派”。

二、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意象: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器物意象:金鼓、旌旗、烽火、辕门、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胡

夷(指少数民族)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乐曲《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

三、边塞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1、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厌恶连年征战。

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2、表现戍边生活的艰苦,征战生活的残酷,表达对征人及其家人的同情。

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塞下曲》 李白)

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

3、表现战士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 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李贺)

4、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锺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5、表现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唐诗之“边塞诗”

四、边塞诗常用的艺术手法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例: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2、虚实结合

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对比

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4、用典

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5、还有比喻,夸张等其它手法

五.根据边塞诗选材角度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从戍边将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或写戍边的愁思。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王昌龄的《从军行》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从闺中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以杜甫的《兵车行》为例: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使得无数的征人变成累累白骨!

六、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唐诗之“边塞诗”

第四篇:高三总复习心得体会

高三化学总复习实验专题复习体会

作者:项莉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训练是学习、理解和掌握重要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必要途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的最佳手段。同时,在高考试题中实验内容分值一般在15%—20%,有时高达30分,所以说搞好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是有效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我针对近五年的高考和自己的复习谈一点体会。(不对之处请多批评指正)对近年来高考实验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下三项是高考实验题考试的重点:

1、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

这类试题的特点通常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验操作,在考题中既有常见仪器的使用,又有正确操作的辨别,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这类试题通常是给出限定的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及试题中所给予的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选用仪器药品,正确认识、选择装置,说明装置中某些仪器的作用,描述实验现象,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进行数据分析.指出实验中必须注意的某些问题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处理

这类试题的特点多是利用给出装好药品的单个实验装置,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正确连接,或给出全部或部分实验环节,根据实验要求安排正确的实验步骤或补充实验。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实验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

根据对近年来高考实验试题的分析,高考实验试题以下特点:

1、源于课本

从近5年高考化学卷实验试题以及近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实验试题看,几乎每一道试题都能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找到出处。而且,有些试题所涉及的实验直接取材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试题内容出自课本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并不是课本实验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对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问题等方面的内涵作深度挖掘,以方法、仪器、装置的改进;变换仪器、药品、原理、方法和问题角度;原理、方法和新信息的迁移等的形式来命题,从而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深层次的掌握情况。(2)、突出基础

随着命题指导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高考化学对实验能力的考核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虽然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具有形式比较新、反应装置新、化学反应新、设问角度新、题目立意高、隐蔽性强等特点,但从答题内容看,回答问题所需的知识仍然属于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大都源于中学化学教材,很好地体现基础性.(3)、强调综合

从近年试题走向可以看出,试题很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即以实验为中心,将化学实验与其他化学知识有机地结合于一体,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思维能力的考查。(4)、联系实际

重视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要求。分析近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在实验题中渗透了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知识。测试内容可以涉及药品的选取、装置的设计、实验的现象、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实验实施的步骤等。试题很好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5)、注重创新

注重创新是近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又一个特点。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在学生已有实验知识(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

针对高考化学实验考查内容的特点和重点,在化学总复习实验专题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意:

第一、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掌握常见仪器装置的用途 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合理选择实验用品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要正确选择实验用品,首先必须明确实验仪器等的用途。因此在实验复习过程中必须重视仪器装置的用途的复习。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不少实验都会使用到同一种仪器。复习时,必须把使用同一仪器的多个实验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其中的道理,就能够较好地掌握该种仪器的用途。例如,在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实验、制取乙烯的实验、制取硝基苯的实验、、石油分馏实验等都要用到温度计,但由于要测定温度的物质或环境不同,因此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也不同。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在一些实验过程要多次用到同一仪器或装置,由于该仪器或装置处于不同的实验阶段和位置,其作用也有所差异。复习过程中也必须对它们依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作到系统的掌握。比如,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在粗盐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过程中三次用到玻璃棒,由于玻璃棒所处的实验阶段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在复习过程中也必须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

此外,许多仪器具有相同的功能,如作量具的仪器有量筒、量杯、容量瓶、滴定管等。虽然都可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但由于它们的精度不同,因此要根据具体实验的需求来选择;同样的,象可以用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烧杯、蒸馏烧瓶、蒸发皿、坩埚等,但加热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能够直接加热,而有的则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在不同的实验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要根据实验要求合理选择。在复习过程中也必须予以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突出特点和规律。

第二、深入挖掘、分析研究,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复习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是顺利进行化学实验的可靠保证,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验,努力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认识:1)对操作原理的认识(解决实验操作理论依据的问题);2)对操作方法的认识(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3)对操作目的的认识(解决为何要安排这样的操作);4)对错误操作造成后果的认识(解决为何要这样操作的问题)。只有按照四个维度对实验操作进行挖掘和研究,才能深刻领会实验操作的实质与内涵。比如,对于过滤操作,不仅要明确操作时要遵循“一角、二低、三靠”的原则,而且还要研究如果没有这样做,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又如,在用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实验过程中,必须掌握:①向硫酸亚铁中滴加氢氧化钠时,胶头滴管应该如何操作(胶头滴管必须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再挤压乳胶头);②为什么要这样操作(避免胶头滴管在滴加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与空气接触而溶解氧气);③不这样操作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由于滴入的氢氧化钠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促使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沉淀氧化变质)。如果在复习过程中有进行这样的挖掘,那么就可以顺利地解答0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3题。

有些实验操作的方法会因实验仪器装置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就必须抓住实验操作原理、结合具体实验来确定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装置气密性检查操作,凡涉及气体制备、收集和气体反应的仪器装置,都要进行这一操作。操作检验所依据的原理为:通过气体发生器和附设的液体构成密封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仪器装置是否密封。但由于不同实验仪器装置的差异,检验所采用的操作与方法也有所区别,有的采用微热(加热)法,操作程序:利用热源(手或酒精灯等)对仪器装置微热——观察是否有气泡——移开热源——观察是否形成水柱。

第三、重视仪器装置功能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于同一仪器或装置,通过不同的操作或一定的组合、改进,就可以实现仪器装置功能的拓展。例如,右图装置,采用不同的操作,可开发出不同用途:(1)用作排气集气装置;(2)用作排水集气装置;(3)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的体积;(4)可用作安全装置;(5)可用作尾气吸收装置;(6)可以用作观察气体排放快慢的装置;(7)可用作净化和干燥装置;(8)可以用作反应器,等等。

此外,在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中,常常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指定的一些常规的仪器,通过对常规仪器的组合或改装,设计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以此考查考生“对试题所给的单件仪器或小的装置先行识别,然后再装配成整体装置”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启普发生器原理实验装置、防止倒吸装置的创新设计。象这样对仪器功能的开发与拓展,实际上也体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总复习时,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第四、全面分析课本实验,挖掘内涵,提高应试变通能力。上面已经分析,高考试题具有“回归基础,在教材中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特点,这就为总复习指明方向和方法。在总复习过程中,我认为中学阶段几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验必须重做:

⑴粗盐提纯、萃取与分液、中和滴定(含标准液配制)、蒸馏石油等操作实验

⑵氨气、氢气、氯气、乙酸乙酯等制取实验

⑶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理论实验

⑷氯气、硫酸、硝酸、铝和铁及其化合物、乙醛等物质的性质实验 通过重做以上实验,进一步巩固实验基本操作以及掌握物质制备、物质性质和化学理论研究(探究)等实验的实验技术和要领。当然,重做这些实验并不是简单重复地做一遍,而是要求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审视已做过的这些实验。具体地说,就是要重做这些实验时,要求对每个重做的实验做到 “ 一个了解、五个会 ”。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学会控制条件、学会使用仪器、学会观察分析、学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以及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同时还要培养七种意识,即:①动手操作意识;②安全意识;③规范化意识;④环保意识;⑤质量意识;⑥定量意识;⑦创新、质疑意识。如:对氨气制法及喷泉实验的复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回顾:(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实验原理、操作原理、收集原理;(1)能否用NH4NO3、NaOH固体共热制氨气?为什么?(3)有人提出可以用浓氨水和固体NaOH制取氨气,为什么?请设计一个用上述药品制取氨气且可控制产生氨气速度的实验装置。(4)用倒置漏斗装置吸收尾气,可以防止氨气倒吸,为什么?(5)指出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还有那些措施可以引发喷泉?(6)若“喷泉”实验中烧瓶的体积为250mL,导管长35cm,胶头滴管中水的体积为0.5mL。要是“喷泉”实验能够成功,那么,在常温常压下,烧瓶中气体的溶解度至少要多大?

第五、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题要明确、简练。

从这两年高考的评卷结果来看,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差表现在不切中要害,含糊不清,不具体明确,化学术语不规范。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严格要求学生实验简答题的语言文字表达规范化,尽可能明确化,简练化,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本质上说明问题。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尽管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点是分散的,但高考试题中实验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是较为稳定的,这给实验复习中突出重点提供了可能。实验复习可根据考纲和上述几方面内容设计一定的专题加以重点复习,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三化学总复习要重视化学实验,注重优化实验复习模式、优化实验复习过程,立足于教材上已有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特别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实验内容,以基础实验为基点,从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方法、现象的观察入手,训练文字表达能力,并拓宽课本实验,紧紧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培养其发散思维,简单实验原理与基本实验仪器的活用、多用与巧用,要在清楚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设计,注重对实验知识进行重点的系统类比归纳,以求同存异、灵活把握。采用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等复习方法,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对于一些较完整的典型实验,应予以全方位的规范复习,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高三总复习练习一

高三总复习练习一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赝品(yàn)禅让(chán)粳米(jīng)龋齿(qǔ)

B.发酵(jiào)粗糙(zào)邂逅(hòu)纰漏(pī)

C.瞻仰(zhān)绦虫(tāo)龟裂(jūn)溘逝(kè)

D.偌大(nuò)内讧(hòng)歼灭(jiān)涪陵(f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追溯惊世骇俗欢跃拾人牙慧

B.陷阱揆情度理临摹成群结对

C.零售黄粱一梦提要一筹莫展

D.就犯孤注一掷提炼临渊羡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美国世界级网球名将桑普拉斯在ATp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以3比0轻松击败他的老对手阿加西,又一次夺得冠军,这是他第五次__________ATp。

②春节期间,北京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店购货满300元者,本店将_______一份精美的礼品。

③杭州大酒店越来越多,一流厨师供不应求,于是不少店家争相出高价招聘,有人戏称:“酒店挖_________,肥了大厨师。”

④台湾方面认为,与大陆谈判的时机并不成熟。本来可深入的新一轮谈判因此而________了。

A.问鼎惠赠墙角搁浅

B.夺冠敬赠墙角搁置

C.夺冠惠赠墙脚搁置

D.问鼎敬赠墙脚搁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湖北省房县窑淮乡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的报道,令人叹为观止。

B.楚学家张正明先生主编的绘图楚史《雷电·火焰·凤凰》,看后使人感到通体舒服,它不但脉络清晰,而且从典章制度到语言习俗都持之有故,一丝不苟。

C.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D.曹丕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无疑要算是几千年中少有的大真话之一,以致大家全无力反驳它,心悦诚服地将它作为批评史上的存而不论接受下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除此而外,据我的愚见,集子里许多诗句的形成也很受了古典诗歌传统的影响。

B.最近,我在长江三峡拾得一枚珍贵的长江奇石,它左边的赤甲山呈粉黄色,右边的白盐山为青灰色,整个山形如夔门雄姿,实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C.一般行文之误,容易被发现。但数字与专名之误,由于多半不易识别,因此更应当留神。

D.笔村有一棵前人栽种的年逾500旬的糯米糍荔枝树。据史料记载,笔村糯米糍荔枝栽培历史已有500多年,明朝时已普遍种植。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实物资料考察,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龙,___________,一般都是长体,颈部也比较细,弯曲程度大,无足无爪的多。总之,这个时期的龙,与蛇的相似程度大,与________有较大的差异。

①形态大部分与蛇接近

②大部分形态与蛇接近

③特点粗体、粗颈、变曲程度小的鳄鱼、蜥蜴

④鳄鱼、蜥蜴粗体、粗颈、变曲程度小的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陶安,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①,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洪武②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道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

①太祖:朱元璋。太平:今安徽当涂,宋置太平州,明清改称府。

②洪武:朱元璋称帝后的年号。

7.下列句中加黑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抚形胜以临四方抚:据有。

B.太祖多其能让多:赞许。

C.视诸儒最旧视:看待。

D.时人荣之荣:认为荣耀。

8.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耆儒:资深的儒家。

B.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拨乱:治理乱世。

C.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吊伐:抚慰人民,讨伐罪人。

D.论前代兴亡本末本末:原委。

9.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制门贴子赐之(代陶安)

B.时人荣之(代皇帝赐门帖子)

C.闻之道路(代陶安的“隐过”)

D.帝大怒,立黜之(代陶安)

10.朱元璋称陶安“谋略无双”。下列句子,都说明陶安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②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③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④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⑤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⑥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安虽避乱家居,却并非不谙世事。他看出朱元璋的与众不同,认为他拨乱救民,顺应民意,必能平定天下。

B.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成,占据如此优美的地方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

C.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德,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刘基、宋濂等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D.陶安认为,骄纵与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妨害正道的树立。他的见解得到了朱元璋充分的肯定。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所谓“郊庙歌辞”,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属于这一类,犹如《诗经》的“颂”。另一类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名氏的作品,是西汉乐府诗的精华,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所以后世称之为乐府民间歌辞,或乐府民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其中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共138篇,这个数目已接近《诗经》的《国风》。《汉书·艺文志》在著录各地“歌诗”的数目时,又有“声曲折”的著录,如在“河南周歌诗七篇”下,又有“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的记载。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因年代久远,其乐曲已失传,保留下来的就是当时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汉之“乐府”即相当于周代的《诗经》;反之亦可以说,周代的《诗经》即相当于汉代的“乐府”。

汉乐府民间歌辞,两汉文献中没有记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多有散失。搜罗完备的,则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12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三类中,约60首。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乐府的全部了。在写作年代上,《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十九章》最早;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王言诗。

汉乐府民歌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不同,从句式上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但重要的是两种,一是杂言,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自由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自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它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另一种是五言,完整的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已有相当的数量。五言诗虽比四言只多一个字,但却能够把单音词与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12.作者说汉乐府的“郊庙歌辞”犹如《诗经》的“颂”。对这样类比的用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庙堂文学。

B.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的功德。

C.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人创作。

D.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不能代表乐府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

13.对“歌诗”和“声曲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当时流行的乐府音乐。

B.“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为乐府民歌写的歌词。

C.“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歌词,“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曲谱。

D.“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曲谱,“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歌词。

14.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两汉有代表性的乐府诗产生的时间。“杂曲歌辞中所录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由此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歌作者由民间诗人为主逐渐发展为专业诗人为主。

B.汉乐府民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影响。

C.汉乐府民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汉乐府民歌创作纵贯两汉是中国文学史光辉灿烂的一页。

15.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间歌辞的内容,《汉书·艺文志》作了收采,两汉其他文献中没有记载。

B.就诗与音乐的关系、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汉“乐府”相当于周代的《诗经》。

C.汉“乐府”中《国风》有138首诗,这个数目与《诗经》中《国风》的数目接近。

D.汉乐府民歌以杂言诗居多,这种杂言诗不讲章法,句式自由随意,气势起伏跌宕。

第II卷(共105分)

注意事项:1.第II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总分

分数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芦沟晓月①

王统照

“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泷头水。”这是清代诗人咏芦沟桥的佳句。原非泷头水,是不错的,这桥下的汤汤流水,原是桑乾与浑河的合流。桥工的建造既不在北宋时代,也不开始蒙古人的占据北平。金人与南宋南北相争时,于大定二十九年六月方将这河上的木桥换了,用石料造成,这是见之于金代的诏书,据说:“明昌二年三月桥成,救命名广利,并建东西廊以便旅客。”

马可波罗来游中国,官服于元代初年时,他已看见这雄伟的工程,曾在他的游记里赞美过。

经过元明两代都有重修,但以正统九年的加工比较伟大,桥上的石栏、石狮,大约都是这一次重修的成绩。清代对此桥的大工艺也有数次。乾隆十七年与五十年两次的动工确为此桥增色不少。

“东西长六十六丈,南北宽二丈四尺,两栏宽二尺四寸,石栏一百四十,桥孔十有一,第六孔适当河之中流。”

按清乾隆五十年重修的统计,对此桥的长短大小有此说明,使人(没有到过的)可以想象它的雄伟。

从前以北平左近的县分属顺天府,也就是所谓京兆区。经过名人题咏的,京兆区内有八种胜景:例如西山霁雪,居庸叠翠,玉泉垂虹等,都是很幽美的山川风物,芦沟桥不过有一道大桥,却居然也与西山居庸关一样列入八景之一,便是极富诗意的“芦沟晓月”。

本来,“杨柳岸晓风残月”最容易引动从前旅人的感喟与欣赏的凌晨早发的光景;何况在远来的世流上有一道雄伟的壮丽的石桥;又是出入京都的孔道,多少官吏、士人、商贾、农工,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游览,他们不能不到这名利所萃的京城,也不能不在夕阳返照,或东方未明时打从这古代的桥上经过。你想,在交通工具还没有如今迅速便利的时候,车马、担签、来往奔驰,再加上每个行人谁没有忧、喜欣、戚的真感横在心头,谁不为“生之活动”在精神上负一份重担?盛景当前,把一片壮美的感觉移入渗化于自己的忧喜欣戚之中,无论他是有怎样的观照,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错综,而对着这个具有崇美的压迫力的建筑物,行人如非白痴,自然以其鉴赏力的差别,与环境的相异,生发出种种触感。于是留在他们心中,或留在藉文字绘画表达出的作品中,对芦沟桥三字真是有很多的酬报。

不过,单以“晓月”形容芦沟桥之美,据传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头(晦日)天快晓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他偏先得清光。这俗传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实,芦沟桥也不过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不平城内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晓的月亮,会比芦沟桥不如?不过,话还是不这么拘板说为妙,用“晓月”陪衬芦沟桥的实在是一位善于想象而又身经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潮气清濛,烘托出那钩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如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发生出多少样反射的美感。

你说,偏以这“晓月”陪衬这“碧草芦沟”(清刘履芬的《鸥梦词》中有长亭怨一阕,起语是:叹销春间关轮铁,碧草芦沟,短长程接),不是最相称的“妙境”么?

无论你是否身经其地,现在,你对于这名标历史的胜迹,大约不止于“发思古之幽情”罢?其实,即以思古而论也尽够你深思永叹,有无穷的兴趣!何况,血痕染过的那些石狮的鬈鬣,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就是万古长存的“晓月”也必定对你惨笑,对你冷觑,不是昔日的温柔,幽丽,只引动你的“清念”。

桥下的黄流,日夜呜咽,返挹着青空的灏气,伴守着沉默的郊野……

他们都等待着有明光大来与洪涛冲荡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晓。

①本文作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之后,有删节。“芦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引发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起笔引用清人的诗句,奠定了全文悲戚、愤懑的感情基调。

B.历史上,国内的民族矛盾与战争并不能阻断中华文明的沿传与发展。

C.金人始建芦沟桥是为南下扩张,乾隆两次重修则是为京都添增胜景。

D.芦沟桥可使人“发思古之幽情”,更能让炎黄子孙不忘国耻,同仇敌忾。

E.“芦沟晓月”,传达出旅人所陶醉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妙境。

答:[ ][ ]

17.为什么说京都八景之一的“芦沟晓月”极富诗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说明下面语句的深刻含意。(4分)

血痕染过的那些石狮的鬈鬣,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简答下面问题。(6分)

(1)指出结尾一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与含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伤作者写《芦沟晓月》的目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5分)

20.默写(4分)

圣人无常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1.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

译句: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阅读李白的《长相思》,完成后面题目。(6分)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箪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1)“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孤”字的艺术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评论:“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两句,用语似嫌重复,“青冥”即“高天”,写“波澜”也似可不必兼用“渌水”。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3.为下面的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4分)

科学家选择3只先天性失明的小狗作为实验对象。这些小狗在一个名为RpE65的基因上存在着突变。科学家将携带着正常基因的病毒注射到小狗右眼的视网膜细胞里,不久之后,3只小狗右眼都有了视力,它们能在摆放着障碍物的房间里自由自在地行走。中国医学科学院金磊教授认为,这一突破性成果表明,科学家在研究治疗失明方法的道路上又迈进一步。

24.在横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春天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化作一千一万种生命的形式,还化作歌声,还化作微笑,还化作温暖和美丽的色彩……

25.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4分)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做“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浸月亭

七、(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悉,1月24日,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飞进赛场,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附地死亡。接下来瞬间的一幕让人深深感动:击中小鸟的运动员扔下球拍,跑向小鸟,俯身跪地,双手合拢,又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表示忏悔。

人生有多少一瞬间发生的事情,有的蕴涵着人性的真善美;有的散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有的诠释着人类高尚的节操;有的践踏着公众道德良知……

你一定遇到过(自己的或他人的)不少难忘的“一瞬间”,请以“事发一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间。

要求:

①联系现实生活,把话说开。

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等级

得分

总分

评卷人

50分

基础等级

一等

50—41

二等

40—31

三等

30—21

四等

20—0

10分

发展等级

一等

10—9

二等

8—7

三等

6—4

四等

3—0

其它

错别字、不足字数、缺题目 减分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每小题3分)1.C 2.A 3.D 4.B 5.C 6.D

二、(15分,每小题3分)7.C(视:比)。8.A(耆儒:年老的学者。耆,年老。儒,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9.D(代言陶安隐过的御史。)10.B(③句言治理地方的政策适当。④⑤句说他对治理国家有深刻的见解,都是有谋略的表现。①句对当时形势的正确分析,也表现出他的谋略。②句说明他谦让,“太祖多其能让”就是很好的注解。⑥句是他对皇帝的称赞。)11.B(相关的语句理解错了,请参看译文画线处。)

三、12.C; 13.C; 14.A; 15.B。

四、(18分)16.(4分)B D(答对一个得2分,超过两个选项,本题不得分。)

17。(4分)答案能体现以下要点即可:(1)远来的旅人在雄伟壮丽的石桥上临晓风、看晓月,最容易引动感喟。(2)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构成一幅佳画,使行旅者各自在心灵深处产生美感。

18.(4分)爱国军人为抗击日寇在芦沟桥上喋血捐躯,芦沟桥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见证。(意思对即可)

19.(6分)(每小题3分)(1)结尾一段文字言简意赅,卒章显志,作者坚信抗日的洪流不可阻挡,热切盼望抗战胜利的到来。(2)作者对芦沟桥历史沿革的考证,对“芦沟晓月”胜景的赞美,都是为了激发、增强全国各族同胞的爱国热情和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意思对即可)

五、(15分)20。(4分)答案略(错别字及丢落字每2个扣1分,错2个标点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1.(5分)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3分)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2分)

22.(6分)(1)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思念之苦。(2)一个“孤”字,明写一盏昏暗的孤灯,涵蓄着诗人内心的孤苦与无奈,“孤灯不明”引人“思欲绝”,“思欲绝”的人儿眼中总是不明的“孤灯”。(3)可以从充分抒发感情的角度阐发。

六、(12分)23。(4分)基因疗法使狗复明

24.(4分)从山间奔了过来,化作溪流和湖泊。(答案不唯一。扣住“一千一万种生命的形式”即可。)

25.(4分)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故此亭名为“浸月亭”。

七、(60分)26。按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译文]

陶安,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因为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成中的父老出迎。太祖接见他,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杀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人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要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双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能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够谦让。黄州初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陶安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

洪武元年,太祖又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处在高位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及。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的很恰当。”君臣双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为害。”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美色使人看了晕眩。邪说不除去,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的根本了。”

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与其他读书人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送给他,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一些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

下载高三总复习之古诗词的整体感知阅读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总复习之古诗词的整体感知阅读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总复习练习(三)

    高三总复习练习(三)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

    高三总复习练习(二)(共五则)

    高三总复习练习(二)语 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

    2013届高三总复习典型作文题(全文5篇)

    2013届高三总复习典型作文题汇编※“我”与自我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3-5-4晚练)不同的人对财富有不同的看法。澳大利亚人认为,如果给财富按......

    高三总复习古诗文背诵默写[优秀范文5篇]

    高考情境式名句名篇默写及答案武汉市十一中谢倩QQ39825648 xieqiann@sina2010年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专题训练 2010年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专题训练 1、古诗词中“雨”已成为诗......

    初三总复习现在完成时教案(知识点+练习)

    现在完成时教案 现在完成时的构成现在完成时由“助动词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动词过去分词的变化形式和过去式的类似,分为规则和不规则,规则的在动词原形后面+en,不......

    2014年高三总复习补写句子 教案

    2014年高三总复习补写句子 教案 导语“补写”题目自2009年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以来,骤然成为命题人的法宝。从最初的“补写关联词”发展到如今的“补写句子”,难度升级之后的版......

    《月光曲》整体感知教案设计及评析-教学教案

    一、先说《月光曲》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名曲。这首曲子是首什么样的曲子?找出有关的段落读一读。一读了解这首曲子是描绘海上月色景象的。再读了解这景象分:月亮升......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之古诗词默写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雷州市附城二中) 2013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默写复习资料总汇 1.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